高考备考策略
高考的备考策略有哪些

高考的备考策略有哪些?
以下是一些高考备考策略,供参考:
1. 创建合理的学习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备考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表和学习目标。
2. 分配时间:合理分配时间,给每个科目足够的学习时间,尤其是对于自己感到较为困难的科目。
3. 相关资料和教材:使用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同时找到一些练习题、模拟试卷等辅助材料。
4. 控制学习环境: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远离干扰和噪音。
5. 制定学习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刻意练习、归纳总结、讲解教授等。
6. 练习做题:做大量的练习题,特别是历年真题和模拟试卷,熟悉考试形式和解题技巧。
7. 主动请教老师: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解决自己的疑惑,并及时纠正错误。
8. 找学习伙伴: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进行学习讨论和互相督促。
9. 保持身心健康:合理安排休息和运动时间,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
10. 考前冲刺:针对高考前的几周,进行集中复习和模拟考试,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备考策略,每个人的情况和学习风格不同,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定制。
同时,认识到高考备考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和坚持不懈。
高考的备考策略整理

⾼考的备考策略整理 想考好⾸先就要了解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型需要我们不同的能⼒,需要我们去适应它。
以下是⼩编为⼤家带来的⾼考的备考策略,欢迎⼤家参考。
⾼考的备考策略1 1、调整⼼态。
对于学⽣们来说,不能为⼀时的得失⽽影响了⾃⼰的情绪。
在冲刺阶段,学⽣们可能会看到⾃⼰的学习成果,也可能没有什么⼤的起⾊,⾯对这些情况,不能松懈,也不能骄傲,更不能⽓馁,不能失望。
2、补短板。
在⾼考仅剩的30天⾥⾯,在如此之短的时间⾥,想要成绩有⼀个⼤幅度的提升,补短板是⾮常重要的。
⾼三学⽣们可以找出⾃⼰的短板来,然后做好计划,并且下定决⼼,踏踏实实,⼀步⼀步地按照计划⾛。
3、坚持每天刷⼀部分题⺫。
⾼三学⽣需要的是⼀种良好的状态,并且把这种状态要带⼊考场之内,所以,学⽣们可以每天给⾃⼰做⼀定量的题⺫,需要有⼀定的针对性,从⾃⼰的实际出发,坚持每天刷题。
4、梳理和总结。
在复习了⼀段时间之后,⾼三学⽣们⼀定有了⼀些容易忘记,容易做错的题⺫,这时,就需要学⽣们把这些知识点进⾏梳理和总结,想办法处理这些知识点,在这些题⺫上下功夫,把问题解决好,成绩⼀定能有所提⾼。
5、回归课本。
在最后的30天⾥⾯,⾼三学⽣们应该回归课本。
⾼考的试题虽然⾼于课本,但是,它也来⾃于课本,是⼀些课本题⺫的延伸。
⼀些基础知识,可能会⼀些遗忘,这时,学⽣们需要把不太牢固的知识,容易混淆的知识,模棱两可的知识,进⾏复习,在复习这些课本知识的时候,学⽣们⼀定也会有新的感悟。
6、反思 反思是⼀个⽼⽣常谈的问题了,学⽣们在最后复习冲刺阶段,⼀定要多多思考,为什么这些题会做错,反思⾃⼰的问题,并且记录下来,在下⼀次遇到这样的题⺫时,⼀定要做对。
7、模拟训练。
在最后的10天⾥,⾼三学⽣们可以模拟⾼考的时间,来进⾏训练,这种训练能让学⽣体验到⾼考现场的感觉,保持⼀种⾼效的状态,训练学⽣考试的感觉。
8、把时间分块。
科学家研究发现,我们⼤脑处理数据时,⼩块的时间⽐⼤块的时间效率要⾼,所以,⾼三学⽣们可以在每次学习50分钟⾄60分钟之后,休息⼀下,然后,再进⾏复习,这样的效率会⽐较⾼。
高考备考十大策略分享

高考备考十大策略分享近几年来,高考备考已经成为每个考生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高考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未来的走向。
对于许多考生来说,备考的紧张和压力非常大,甚至在备考之前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和迷茫。
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以下是高考备考十大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考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一、制定计划首先,制定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考试计划,并合理安排时间。
在制定计划时,可以参考历年的高考真题和高考新题型,明确自己需要加强的知识点,科学合理的分配时间,将压力集中在需要突破的内容上。
二、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考生的身心健康,从而更好地完成备考任务。
彻底的高考备考并不是一天或一周的事情,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均衡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考生身体和精神的稳定。
三、扩充知识库高考的各科知识点都较为广泛而深厚,考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各科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考生应该注重扩充知识库,不仅了解基础知识,还应学习与之相关的拓展知识。
这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从而更好地备考。
四、多做练习,提高完成效率考生需要重点掌握高考考点的知识点,提高完成效率。
这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的。
考生可以通过刷题、分类整理错题和总结来提高做题的效率,逐步提高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注意思维逻辑考试时那种高度紧张的气氛经常会使考生容易不理智,犯错和失误。
在备考期间,考生应该反复注意思维逻辑,不断加强自己的思考能力。
这可以从课堂笔记、试卷分析中提升。
六、积极使用教师资源教师是考生学习的有力资源。
考生可以积极向教师请教,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对于已经内化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部分优秀的学习资料和经验分享,备考中可以极大地帮助考生。
七、重视答题技巧和规范性考试除了知识点,还要有良好的答题技巧和规范性。
考生应该注意答题顺序,合理设置时间分配,避免出现慌乱。
高三备战高考备考规划方案(7篇)

高三备战高考备考规划方案(7篇)高三备战高考备考规划方案篇1为加强__届高考备考工作的管理,科学、有序、高效的推进高考备考工作,切实有效地提高备考复习的质量,完成“保稳定、创特色、争亮点”的目标,在借鉴往年备考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年级教育教学实际,拟定本方案。
一、备考指导思想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加强管理,确保稳定;狠抓基础,注重实效;培养尖子,分层推进。
1、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来组织高考的备考,尤其是调动全体高三教师同心协力,艰苦备战。
2、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夯实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
同时,随着高考录取率的提高,高考试题整体上难度下降,基础题的比例升高也要求我们抓好基础。
3、注重实效。
考生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应对三年所学的内容,必需要有较强的应试能力,因此,必须提高备考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在抓好学生基础的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培养尖子学生。
5、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确定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
6、调适学生的心理,积极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__届学生现状分析本届学生共1297人,设24个班,理科18个班,文科6个班,其中理科1002人、文科295人。
本届学生高中录取分数线650分,全县中考前10名的学生走了几个。
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尖子生不突出,既没有新考纲的指引,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教师和学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三、高考备考目标在总结和反思往届高考备考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届高三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保稳定、创特色、争亮点”的备考思路,确定__年该考备考目标为:①力争有学生高考总分获得滁州市前几名;②一本上线580人,二本上线450人,三本上线180人;③本科上线率比往届有所提高。
四、高考备考有效运行的保障体系1、成立备考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组长:张__副组长:董__组员:王__及各班主任、各学科备课组长备考领导小组负责高考备考的宏观管理:制定学校的高考备考计划;安排备考的进程(安排月考、高考研讨会、高考启动、百日冲刺、考前动员等),协调解决备考过程中的出现的重要问题;关注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高考备考如何备考

高考备考如何备考高考备考对于每位学生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决定了学生能否进入理想的大学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备考过程中,合理的备考策略和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事半功倍地提高成绩。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考备考的方法和建议。
一、合理安排时间高考备考需要充足的时间准备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因此,学生应合理规划备考时间。
首先,在备考前要做好详细的备考计划,将每一科目的复习时间和内容都列出来,确保每一门功课都得到充分的复习。
其次,要有效利用时间进行备考,不要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例如,合理规划每天的复习时间,制定备考时间表,每天坚持按照时间表进行复习和练习,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二、科学复习方法科学的复习方法是高考备考成功的关键之一。
首先,要充分了解每门科目的考试要求和考点分布,确保备考内容的全面性。
其次,要注重重点内容的复习,通过对历年高考题和模拟试卷的分析,找出重点和难点,并将其作为复习的重点。
同时,还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习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此外,要采用多种复习方式,如阅读教材、听课、做题等,以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三、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高考不仅考察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还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可以通过参加各类讲座、辩论赛、写作比赛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对各种题型的应对能力。
四、保持积极的心态高考备考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学生的备考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信通过努力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要保持冷静和平衡的心态,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灰心,要寻求帮助和支持,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备考策略。
五、合理安排休息和调整心情在备考过程中,学生要适当安排休息时间。
长时间的学习和复习容易导致学习疲劳,影响复习效果。
因此,每天安排适量的休息时间,可以进行一些放松和娱乐活动,如运动、看电影等,以缓解压力和恢复精力。
2023年最新高考备考策略及措施_2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3年最新高考备考策略及措施2023年最新高考备考策略及措施(篇1)一、指导思想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要从二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__年浙江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遵照学校和年级的工作安排,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学习规律和复习规律,发挥备课组集体协作的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学生现状分析:本届高三文科应届有一个文本班和一个艺术本科班而专业班学生文化课基础更差,且复习时间较少。
同时,根据高一、高二的几次考试情况表明:1、本届高三绝大部分文科学生对课本非常生疏,基础知识较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极差。
2、部分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态度消极。
3、不少学生对于高三复习缺乏明确规划。
二、本学期工作设想本学期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高三年级的复习计划目标为统领,以高考考纲为纲,以教材为本,以社会热点、重大实际问题为素材,根据本学科高考的特点与要求进行复习,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提升我校高三学生政治学科成绩。
三、本学期目标及对策1、复习目标:(1)、继续落实“双基”,夯实基础,督促学生在课堂上多看、多做,熟练掌握教材,理解和灵活运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
(2)、着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懂得从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热点问题,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3)、强化学生模拟训练,着重题型训练、规范训练、限时训练、变式训练。
(4)、全面提高政治教学成绩,特别关注语数外成绩优秀、而政治学科成绩有点欠缺的临界同学,争取辅导取得实效。
2、对策思路:(1)、立足教材,夯实“双基”;立足课堂,提高效率;立足规范,提高能力。
(2)、精选复习资料和试题,增强复习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仿真性。
(3)、归纳总结高考试题题型与解题方法技巧,进行变式演练。
高三学生高考备考策略模板(7篇)

高三学生高考备考策略模板(7篇)高三同学高考备考策略模板(7篇)对高考备考的策略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进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策略了。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同学高考备考策略模板,仅供参考盼望能关心到大家。
高三同学高考备考策略模板篇1在疲乏的状况下,会消失一些不良心情,有时也很简单发火。
内向的考生这个时候可出去漫步,看看风景,平复心情;外向的考生在不损害他人和自身的状况下发泄一下,如大笑、大哭、打枕头等,但要有度,否则简单引起心情失控,只会适得其反。
放松训练和考前冲刺复习更配哦考生可以临时放下全部功课,做一些放松训练,以减轻直至消退紧急担心等不良反应。
比如:全身放松地坐在一张软椅上,脚撑着地,两臂自然下垂,双眼微合,深呼吸10次。
吸气时收小腹,绷紧身体。
为协作训练,也可选一些轻松舒缓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调整“生物钟”,保证最佳状态假如失眠了,不要硬逼自己入睡,可以用一些小方法诱导自己睡觉。
如上床后熄灯,躺下仰卧,做一次舒服的深吸气,然后徐缓地往外呼气。
在其次次吸气时,悄悄地对自己说:“放松,放松,……”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反复地用一些不致引起自己心情感动的词语和景象来占据自己的思想。
用这个方法来催眠。
不行急躁,不应急于求成。
必要时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掌握饮水量解决上厕所问题考试中途总是想上厕所,这种现象是紧急造成的。
考前几天若能每天消遣一阵,保持心情开心,有利于预防应考尿频现象的发生。
同时掌握饮水量,这对降低排尿频率大有关心。
在考试当天,早、午餐少喝或不喝饮品,少喝一点菜汤。
考完后则可适量饮矿泉水,以供新陈代谢所需。
另外,在饮食中适当降低含盐量,以免因口渴而饮水过多。
高三同学高考备考策略模板篇2政治复习学会在大脑中“翻书”建构学问、梳理体系。
考生要学会在大脑中“翻书”,学会横向梳理和纵向延长,把教材从前往后想一遍,有哪些单元、学问点等;以一些关键词为原点,进行发散性思索。
高三学生高考备考计划及方案(10篇)

高三学生高考备考计划及方案(10篇)高三学生高考备考计划及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研究新高考,处理新信息,交流新体会,学习新方法,高考备考计划。
紧扣课本,科学计划,注重基础,强调能力,提高复习效率,力争好成绩。
二、措施1、精心选择好复习:高中物理课本(必修1、必修2、3-1、3-4、3-5)、高三物理备课组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课后练习,统一教学辅导资料,统一单元测试试卷,发挥集体智慧,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
教学中,重点抓好基础: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同时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新高三进度安排第二轮复习时间:3月上旬——5月上旬1.以知识专题为主线,整理知识体系,夯实各章节具有基础性、常规性和典型性的物理模型,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主要任务。
2.以实验专题为主线,将实验进行归类整理,掌握同类实验的关联关系。
3.以题型专题为主线,有效地进行针对性训练,理清各类题型的特点及解题思路。
4.适当兼顾综合训练,规范学生的口述表达及书面表达,提高学生的综合应考能力第三轮复习时间:5月上旬——6月上旬1.学生回归基础、回归课本,对知识方法回顾整理,同时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和理、化、生各学科之间知识点进行大组合复习训练,通过三科备课组根据各地最新信息组合做理科综合试卷,体会考试策略,答题规范,提高应试能力。
2.针对高考试卷中高频率出现的考点知识,完成基础题与中等题等训练。
3.重视学生考试心理因素的调整。
找准自己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考试失误。
高三学生高考备考计划及方案篇2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总体工作要求和以往备考经验,本组通过高考备考工作安排,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足干劲,科学备考,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根本,夯实基本,锻炼能力,训练思维,增强备考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团结协作,科学、和谐备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阅读、写作一、古诗鉴赏《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及其语言艺术的感受、分析、评价、鉴别和欣赏,是一种综合的带有整体素质性的能力体现,属于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它直接表现出一个人的审美认识水平。
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要求,因而鉴赏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诗歌鉴赏当从字句理解、修辞方法、感情抒发、意境创造、艺术风格等方面人手;鉴赏时应注意分清诗歌类别、体察判别意境、咀嚼品味语言、明辨艺术手法。
由于鉴赏能力实质上涉及到知识迁移、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有密切联系,因此,在强调以能力立意考查创新精神的形势下,我们应该重视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1.明确主旨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要明确主旨,首先要弄清楚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一般说来,诗歌主要是抒情,言志,阐理。
先说抒情,有抒志士之情的,有抒才士之情的,如李杜的诗,苏辛的词,多抒志士之情;而李商隐的诗,柳永的词,则多抒才士之情。
再说言志,有的诗人志在山水之间,有的志在田园之乐,有的志在清高自守,有的则志在经人济世,立功报国。
阐理的诗,重在阐述某种人生哲理,如宋诗多讲究理趣,阐理的诗较多。
当然,抒情言志阐理并不是绝然分开的,在一首诗中,既可抒情,亦可言志,阐理之时,也有抒情,这就要我们去分析诗人的主旨是什么,诗中侧重于哪一方面。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主旨有重要的作用。
如:陆游一生力图恢复中原而志不能酬,他的诗歌主题大多是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恢复中原的理想。
初盛唐时期国势强大,当时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反映,如初唐四杰和边塞诗派的诗歌;中晚唐则国势渐衰,诗中多写民生疾苦,如白居易的新乐府和聂夷中的悯农诗。
宋诗与唐诗也有很大的不同。
再如,南宋诗词与北宋诗词的情调就有很大的不同,如陆游、辛弃疾等,多以力主抗金、恢复中原为主旨。
鉴赏诗歌时,一定要注意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即所谓知人论世。
答题时要注意题后相关注释。
2.品味语言诗歌鉴赏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
诗歌的语言是最精练的语言,它特别讲究炼字炼句,特别注重音韵节律。
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正确理解诗歌的字句,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1)炼字诗歌语言讲究以少总多,一字传神。
例如2003年高考题,考的是对王维的《过香积寺》诗中的诗眼“咽”和“冷”的赏析,“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再如宋祁《玉楼春》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一个“闹”字境界全出。
又如杜甫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写出泰山南北两侧明暗像刀割一样截然不同。
形象夸张而生动。
贾岛十分注意炼字,他曾有诗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题诗后》),可见其对诗句的惨淡经营。
他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宿”、“敲”、“分”、“动”等字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特别的神韵。
(2)炼句古典诗歌十分讲究炼句,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在诗句结构上变化多样而又有规则可循。
有时突破常规语序,采用倒装句式,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如:杜甫《秋兴八首》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诗句,从字面看,不好理解,细品方知是妙句。
有时是为了合乎音韵平仄的需要而将词序倒装,有时是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的特点而将词序倒装,如杜甫的诗句“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
”诗意是:看到碧色,知道是湖外草绿,看到红色,知道是东方海上的云霞;紫色的是从岷岭收获来的芋,白色的是在陆上开放的池中莲花。
(3)节奏古典诗歌的节奏与句式密切相关,一般是两字一拍,如遇奇数字,则有一拍一字的。
对古典诗歌节奏的划分,要联系语意灵活处理,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相对诗来说,词曲的节奏要求更为严格。
相同的词牌曲牌,节奏和字数都是固定的,一般不允许改变。
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4)韵律绝句有一、二、四句押韵的,也有二四句押韵的;律诗有一、二、四、六、八句押韵的,也有二、四、六、八句押韵的。
词曲则按词牌、曲牌的要求押韵,不同的词牌、曲牌韵脚的位置和数目也往往不同。
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中“了”和“少”;“风”和“中”;“在”和“改”;“愁”和“流”,多次换韵。
有些字,因为语音的变化,在古代是押韵的,现在读来不押韵,如‘“看”字,现在读去声,古代读平声,可押平声韵。
3.理解形象鉴赏古诗,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古诗的形象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分析: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一是意象,一是诗歌中的人物典型。
叙事诗和其他叙事文体一样,也描绘人物形象,塑造典型性格,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但诗歌形式上的特殊要求又决定了诗歌形象刻意求“神”的特点。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的卖炭老人的形象,虽然诗中描绘了他“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肖像,但语意的落脚点则不在形而在神,旨在表现卖炭老人劳动的艰辛和受剥削的惨重。
接下来写卖炭老人的内心活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老人一心盼望天更冷。
诗人仅用了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封建社会里的劳动者的精神世界展示得如此充分、如此细腻,这就是诗歌塑造形象的特点。
抒情诗则应注意准确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忧民、苦身利人的精神形象。
写景状物的诗歌,多数描绘的是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草木山石之类的形象。
诗人抓住景物的特征,赋予客观景物特定的情韵,即借用意象来抒情、言理、明志。
特别要注意传统意象的理解,如“折柳”这个意象,多用来抒写惜别怀远之情,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考的就是对“折柳”这个传统意象的理解。
意象的理解是高考中的重点,历年常考,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粗线条白描,也可以浓墨重彩、精雕细刻;可以铺垫、衬托,也可以借助想像、联想塑造形象。
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形象,对鉴赏诗歌很重要,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中所抒发的感情。
4.体会感情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情景交融。
诗人往往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抒发感情。
因此,对那些咏怀、咏史、感遇的作品,应该透过表面的词句揭示其中的深层含义。
在鉴赏诗词时应展开联想、想象,分析作者笔下客观物象的特征,找到它与现实世界、作者的主观世界的联系。
古人习惯托物抒怀、言志,笔下的景物或多或少包孕了作者的情感。
所以,鉴赏时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或相关背景,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言外之意。
“诗言志,歌咏言。
”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不仅仅表现于抒情诗中,就是叙事诗或哲理诗也是饱含情感,以情动人。
鉴赏诗歌的感情内涵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住诗歌的形象、意境,从形象、意境形成的总体氛围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体会作者的感情;二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力求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三是注意结合当时的时代生活特征来理解诗歌的感情;四是不能脱离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来理解诗歌的感情,同一题材的作品,不同时代的不同诗人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五是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
唐代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和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宋代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词风和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风在感情表达上就有明显的区别。
诗歌抒发感情的方式:(1)直抒胸臆。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以慷慨悲凉沉郁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的苦闷寂寞情怀。
又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词》由上阙的见月生情到下阙的“阴晴圆缺”、“悲欢离合”,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抒胸臆,使通篇词意更加意蕴深沉,诚挚感人。
再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收束:“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更是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穷苦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崇高理想。
如2001年高考题考的是对《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的鉴赏,其中C项: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变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尾联“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是直接抒情,“十分含蓄”的说法就错了。
(2)借景抒情。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戈壁、古城、古道、边塞、关隘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
有些景物还赋予了特定的情感,如残月、寒林、落花、雁字、杨柳、梧桐等等。
(3)情景交融。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景者外在之物象,情者内在之精神。
元代徐再思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
5.把握意境对古诗的鉴赏离不开对诗歌的意境把握。
所谓意境是指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对意境的考查是高考必考之内容,几乎每年都有所涉及。
对意境的分析需要具备很高的感悟能力。
所以在鉴赏时首先要初步了解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其次,诗人在诗中向读者展示了怎样的画面,画面的构成要素具备怎样的特征。
再次,分析意境不能离开作者的生活背景。
揣摩诗歌的中心主旨,仔细地分析诗人的主观感情和画面意象的联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诗的意境。
如:1999年高考题,选的是杜甫诗《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
题目要求和四首诗比较辨析,答案是与“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写法相同。
6.辨析风格正确地辨析诗歌的风格,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一般说来,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如屈原的《离骚》,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它们就是在鞭挞社会黑暗的时候,抒发了对美好世界、光明未来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