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 第一章V4
交通运输概论 绪论01-4 交通运输业的性质与特点 图文

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 旅客周转量,即旅客人数*平均运距,单位是人公里; 货物周转量,即货物吨数*平均运距,单位是吨公里; 各种运输方式所占运输市场份额,不仅要比较发送人次和吨数, 比较完成的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特点
交通运输业是生产活动的重 要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业借助于工业革命实现 了交通工具的机械化而成为“公 用运输业”。 各种运输活动促进了运输业发展, 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交通运输概论
目录
CONTENTS
01 现代化交通运输概述 02 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03 交通运输业的作用 04 铁路发展概况
01 现代化交通运输概述
交通运输业的性质与特点
概念1
交通运输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的继续,是独立的物质生产 部门,它参与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 运输生产的产品不是改变劳动对象的性质和形态,而只是改变 其在空间的位置——位移。 也就是以运送旅客所产生的人公里和运送货物所产生的吨公里 计量的。
交通运输业的特性
1
2
3
4
外部性
网络经济性
垄断性
竞争性
交通运输业的外部性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是 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 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 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等 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 给要素所有者超出或低于他们所要求的 最小收益的数量
特征
一
交通运输网络基础设施资产具有
显著的专用性特征
二 三
交通运输业长期被用作政治、军 事和经济政策的战略工具
网络基础设施尽管没有显示出非 独占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性 质,但拥挤性物品的客观存在及 网络经济性所决定的非拥挤性要 求必然导致政府管制的进入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第一章

我国铁路通道分布示意图
二、公路交通运输系统
我国公路按其重要性及其行政管理等级分为:国 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公路 公路线路按其技术状况分为:高速、一级、二级、 三级和四级五个等级,有些低于四级标准的公路 称为等外路。 高速和一级公路所占的比例很小,仅为4.11%;四 级和等外公路占了大部分,达65.27%。
(4)在东西两侧分别有浦东和虹桥两个国际机场; (5)沿江和沿海设有国际航运中心、吴淞客运中心、芦潮 港码头等水路客运码头,在黄浦江下游、长江口(外高桥) 和大洋山、小洋山布设了货运码头; (6)在市区内分别设置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西站和虹 桥站4个铁路客运站,并设置了上海客运总站等25个长途汽 车客运站。
二、市域内交通运输
定义:指城市范围内的交通运输。 特点: (1)交通运输的对象以城市居民为主; (2)出行的距离较短,与城市的规模及形态有关; (3)市内的货物运输主要为城市本身的生产、生活和建设 需要服务; (4)道路网密度远大于公路网或铁路网的密度; (5)各个城市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其交通类型、网络布 局和结构、设施规模等各不相同,受城市影响很大; (6)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和土地开发利 用是相互作用、不断强化的正反馈关系。
我国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示意图
我国公路在运输能力、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方面都还不能满 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 公路里程偏少、路网密度较低 ② 公路技术状况较差 ③ 汽车保有量尚低、性能较差 ④ 交通事故多
⑤ 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较低
三、水路交通运输系统
水路交通运输系统分内河、沿海和远洋。 承担长距离的大宗、散装货物和进出口货物的运 输;旅客运输所占的比重很小,且限于短距离。 主要的通航航道为“三江两河”:长江水系、珠江 水系、黑龙江水系、淮河水系、京杭运河 沿海航线分为以上海和大连为中心的北方航线和以 广州为中心的南方航线。
第一章交通运输概论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交通运输概论
课程内容
• 第一章 交通运输概论 • 第二章 交通设施 • 第三章 运输设备 • 第四章 港站工作组织 • 第五章 特殊货物运输 • 第六章 城市公共交通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交通运输概论
第一章 交通运输概论
•
1.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
•
2. 交通运输系统构成
•
3.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
第一章交通运输概论
•1.3.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
• (2)铁路运输
➢ 运量较大 ➢ 速度较快 ➢ 运输成本低 ➢ 受气候条件限制小 ➢ 环境污染小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交通运输概论
铁路运输工具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交通运输概论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交通运输概论
•(2)铁路运输
每一辆列车载运货物和旅客的能力远比汽车和飞机大 得多。 铁路的最大运输能力为 双线5500 万t/年(我国); 双线1亿t/年(某些国家); 公路的最大运输能力为 四个车道 300~500 万t/年。 常规铁路的列车运行速度—80 ~ 160km/h 高速铁路上运行的旅客列车时速—210~310km/h 法国高速客车动车组试验时创造了515.3km/h 铁路货运速度虽比客运慢些,但是每昼夜的平均货物 送达速度也比水路运输快。
• 4. 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交通运输概论
1.1.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
•交通运输
• 运载工具在交通线网上流动和运载工具上运载 •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位移这一经济活动和社会活 •动的总称。
•交通、运输
•交通关心的是运载工具的流动情况 •(流量的大小、拥挤的程度) •运输关心的是流动中运载工具上的运载情况 •(载人与物的有无与多少、输送距离)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第一章运输和交通系统1. 运输、交通的概念及其区别与联系运输是指借助交通网络及其设施和载运工具,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人和物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构成运输的四个基本要素:运输网络及设施,载运工具,组织管理系统和运输对象(人和物)。
交通被定义为: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载运工具在交通网络上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交通的三个要素:公共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载运工具和组织管理系统.运输和交通的关系①同一过程(载运工具在交通网上的流动)中的两个方面a. 交通关注载运工具的流动情况,包括流量大小和拥挤程度等;b. 运输关注载运工具上所载运的人和物的多少和输送的距离等。
②习惯上将”交通"和”运输”二词合并使用,合并起来可以理解为:载运工具在交通网上流动和载运工具载运人和物在两地之间位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总称。
区别见上,要素不同!2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及各类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和适用性组成:载运工具、站场、线路、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设施管理系统(五个)各类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①装载能力递减:水运〉铁路〉航空〉公路②线路上通过能力水运最大③成本递增:管道〈海运〈内河〈铁路〈公路〈航空除了与运量有关的固定费用以外,还与运输距离和运载工具的载运能力有关。
④能源消耗水运最低,铁路,公路,航空依次递增⑤占地水运最少,航空,铁路(30亩/KM ),公路(60亩/KM )⑥环境污染水运最小,公路最严重⑦技术速度水运最低,空运最高⑧运输经常性和机动性管道〈水运〈铁路〈航空〈公路3水路运输系统的分类及沿海港口群的分布水路运输系统分为内河、沿海、远洋三部分。
沿海港口群的分布:①环渤海(大连、天津、宵岛等)②长三角(上海、宁波-舟山等)③珠三角(广州、深圳港口群)④东南沿海⑤西南沿海港口群第二章载运工具的运行特性1. 轨道载运工具的应用类型及其区别类型包括:有轨电车、轻轨列车、地铁列车、市郊铁路列车、普通铁路列车、高速铁路列车、高速磁浮列车。
交通运输工程学第一章绪论

1.2 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
1.2 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
载运工具 站场 线路 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设施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
1.3 交通运输业的综合评价
评价体系 技术性能 经济性能
交通运输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运输速度
运输规模 连续性 安全性 舒适程度
能源、材料消耗 投资额 运输费用 劳动生产率
一般评价结论
• 3、宏观调控作用。当国民经济失调而需要调整或治理整顿时,交通运 输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工具的作用会更显得突出,如煤炭抢运、全国性粮食调 运等。
• 4、促进国家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依靠若干条通过能力强的南北 向、东西向的运输大通道,引导形成若干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优 化生产力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浪费,交通运输将起很大的促进作 用。
近十年,中国货物运输情况
1.4.4 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1.专门化 (1)运输工具专门化
早期
客货混装
货轮、货机、货车 客轮、客机、客车
(2)运输对象专门化
早期
客货混运
海洋运输 长距离 逐渐放弃客运
铁路运输
逐渐放弃客运 逐渐放弃货运
2.大型化
过去普通火车列车载货≤5000吨,现在重 型列车载货量一般≥2万吨
3.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 1、经济作用。交通运输中的五种运输方式,既要完成国家下达的客货 运输任务,还要根据市场商品需求调节各自的运输,自身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是十分可观的。
• 2、社会公益作用。发生灾难时,如地震、洪水、大火、海啸等;或在 战争时,或国家财产受到威胁时,交通工具都会用来抢救危亡,恢复社会正 常秩序,这种超经济的社会公益作用会显示得更为突出。
交通运输工程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 1.1 交通运输的构成 ❖ 1.2 交通运输的发展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交通运输的构成
1.1.1 交通运输系统的要素组成
交通运输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几种运输方式、技术设备,按照一定历史条 件下的政治经济和国防等社会运输要求组成的运输线路和运输枢纽的综合体。
2.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① 实现流通的物质手段 ② 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和调整国民经济产
业结构的纽带 ③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又是工业生产的巨大市场,是带
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 ④ 在国防建设与防务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⑤ 上缴的税利占国家税收的比例较大 ⑥ 是国际间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1.载运工具 2.站场 3.线路 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5.设施管理系统 6.信息管理系统
1.1.2 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
按照载运工具和运输方式的不同,我国现代化的运输业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和管道这五种基本运输方式构成。
1.铁路运输 2.公路运输 3.水路运输 4.航空运输 5.管道运输
1.1.3 五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评价 表1-1
① 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② 运输生产过程只改变对象位置,不创造新产品 ③ 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同时运动的 ④ 运输产品计量的特殊性 ⑤ 交通运输的劳动对象十分庞杂
1.地位
① 独立的生产部门,属于第三产业 ② 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结构之一 ③ 运输业和各个国民经济部门相互促进和制约
1.3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 作用
1.3.1 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以及交通的生产特点
1.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 ① 对于国民经济系统具有基础性 ② 对于空间、地域与时间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即不可挪动性 ③ 对社会和经济系统的贡献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 ④ 内部各种运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代替性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概论课件 第一章 铁路运输及其发展

第一章铁路运输及其发展第一节铁路运输概述1.铁路运输的特点优点:输送能力大,速度较快,费用较低,基本上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安全,准时, 适于长距离、大运量运输。
缺点:投资大,建设时间长,灵活性差,必须有其它运输方式为其集散客货。
铁路运输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10年,铁路网营业里程达到8.5万公里左右,其中客运专线约5000公里,复线3.5万公里,电气化3.5万公里。
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当前世界铁路的发展方向1)铁路客运重新受到重视铁路与水运相比,铁路的适应能力强。
铁路与航空运输相比,铁路的安全性较好,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及噪音污染也比航空运输轻。
铁路与公路相比,铁路一般不会发生堵车,安全性好。
由于铁路客运比公路客运的效率要高得多,因此铁路客运重新受到重视是必然的。
2)大力提高旅客列车速度提高旅客列车速度可提高旅客运输的质量和竞争能力(主要针对公路),对保证客流量有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非高速铁路上列车的运行速度最高在160公里左右。
3)发展高速铁路发展高速铁路使铁路可以与航空运输竞争,进一步稳固铁路在运输业中的地位。
4)货运采用重载技术世界铁路运输业在提高列车速度和发展高速铁路的同时,20世纪60年代,重载铁路运输也获得长足的发展,成为铁路现代化的又一发展方向。
铁路重载运输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铁路设施的综合能力,扩大列车编组长度,大幅提高列车牵引总重(5000t以上),从而增强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并降低运输成本。
5)对铁路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对铁路运行机制进行改革不外乎两个原因,其一是国有铁路的服务质量低;其二是国有铁路的效益差,甚至亏损严重,给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1)国有铁路民营化①成立股份公司,向社会公开发售股票,推进民营化管理。
第1章交通运输概论-文档资料

2、公路运输
• • • • •
技术经营性能指标好; 货损货差小,安全性、舒适性不断提高;
送达快;
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回收期短; 单位运输成本较高,且污染环境。
3、水路运输
•运输能力大; •运输成本低; •投资省; •劳动效率高; •航速低;
4、航空运输
•高科技性; •高速性; •高度的机动灵活性; •安全可靠性和舒适性; •建设周期短、投资少、回收快; •运输成本高;
3、水路运输
•便于利用; •不受海洋阻隔; •创办较容易; •国际竞争激烈; •差异性大;
4、航空运输
•飞行距离远; •飞机和机场分离; •使用范围广泛; •具有环球性和国际性;
5、管道运输
•生产与运输一体化; •上门服务; •生产高度专业化; •作业自动化;
四、联合运输系统
概念:联合运输系统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运 输工具组成,在两地之间对托运人所托运的货 物,采用单一费率或联合计费,并且共同承担 运送责任的运输服务系统。
3、公路运输 汽油发动机使用于道路车 辆首先由德国人戴姆勒于
1887年尝试成功,大约8年
之后,美国开始发展汽车。 4、航空运输
1903年,第一次实现了用螺
旋桨作动力的飞行,这就是
飞机的雏形。 1914年,美国首次开辟了从 坦帕到圣彼得斯堡的定期航班。
5、管道运输 1865年,人们开始使用管道运
输石油。但其后50内,发功。 20世纪后,蒸汽涡轮取代了蒸汽机。
2、铁路运输 1776年,英国的累诺兹
首次制成凹形铁轨。
1804年,英国的特里维 西克制成了牵引货车在铁轨 上行驶的机车。 1825年,英国铺设了世
界上第一条客货两用的公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船舶在水路沿一定航线航行,分为内河运输、沿海运输、远洋 运输
三、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和性能
(一)组成
1)载运工具
• 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管道等运输工具
2)站场
• 火车站、汽车站、港口、机场、管道站,起点、中转点或终点
3)线路
• 铁路、公路、河道、航线、航路、管道等,运输通道
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 信号、标志、标记、导航设施(航标、灯塔)、规划等
《易经》: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辞源》(1915年版):凡减少或排除因地域隔离而发 生困难者,皆为交通。
《现代汉语词典》:往来通达。
《辞海》: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
《中国大百科全书(交通卷)》:交通包括运输和邮电 两个方面;
《道路交通管理词典》:是人或物、信息在两地间的往 来、输送,是各种运输事业和邮电通信的总称。
5)设施管理系统
• 桥梁监测系统、隧道监测系统等
16/72
三、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和性能
(二)分类
1)轨道交通运输
• 有轨列车在轨道上运行,分为城市间(城际)铁路运输系统、 区域内和城市内城市铁路运输系统
2)道路交通运输
• 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分为城际公路运输系统和市内道路运 输系统
研究任务
系统规划、工程建设、运行管理 研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
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
交通运输一级学科-“朝阳学科”
涵盖4个二级学科包括道路及铁路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 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2/72
学习目的
通过对交通运输工程概论的系统学习,达到下 述目的:
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设计、控制和运营管理方面 的一般性知识。
掌握交通流、交通控制与管理的相关概念与分析方法。
3/72
学习内容
一、运输和交通运输系统 二、载运工具的运行特性 三、交通流特性 四、交通运输工程规划 五、港口工程 六、道路工程 七、轨道工程 八、交通控制与管理
4/72
学习方法、课时安排及考核
• 载运工具在交通网上流动和载运工具载运人和物在两地之间位 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总称
13/72
二、运输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1)促进生产的地区分工
产品的产地和销地,制造业,原料产地
2)鼓励生产规模的扩大
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运费越低,越有利于发展大规模生产
3)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
煤炭开发,矿山开发,石油开发,西部开发
一、交通和运输
(二)交通
黎德扬等著的《社会交通与社会发展》人民交 通出版社, 2001 对交通、交通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未 来交通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交通与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的 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性研究
Traffic, transport, communications
交通运输类专业选修课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 2013.9
交通运输工程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研究对象
交通运输系统-复杂巨系统
• 道路、站场等硬件设施 • 采用先进技术的监控管理系统 • 协调需求与资源分配的决策支持系统 • 基于信息技术的运行管理系统
2. 邓学钧,刘建新.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9
3. 张庆英.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双语).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社,2007
4. 沈志云,邓学钧. 交通运输工程学(第二版).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2003
5. 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Elsevier、Ei、Springer等文 献数据库
地及完成这类运送的的各种手段; 《大美百科全书》:运输即把人或物体从一地运送到另
一地; 运输是指借助交通网络及其设施和载运工具,通过一定
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人和物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 和社会活动。 构成运输的四个基本要素:运输网络及设施,载运工具, 组织管理系统和运输对象(人和物)。
10/72
6/72
图书
7/72
数据库
8/72
第一章 运输和交通运输系统
了解交通和运输的概念 了解运输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和性能 了解各类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 了解我国各类交通运输系统概况
9/72
一、交通和运输
(一)运输
transportation 《辞海》: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物品与人员从一地运送到另一
11/72
一、交通和运输
(二)交通
两层含义的理解
• 广义的交通,指人与人之间或者群体之间的通信联系或相互交 往;
• 狭义的交通,仅仅是指人员和交通工具(包括汽车、火车、船舶 和飞机等)沿着规定的路线(如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线等)行驶 或航行的过程。
现在,交通被定义为: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 载运工具在交通网络上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交通的三个要素:公共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载运工具和 组织管理系统。
12/72
一、交通和运输
(三)运输和交通的关系
同一过程(载运工具在交通网上的流动)中的两个方面
• 交通关注载运工具的流动情况,包括流量大小和拥挤程度等; • 运输关注载运工具上所载运的人和物的多少和输送的距离等。
习惯上将“交通”和“运输”二词合并使用,合并起来 可以理解为
学习方法
以课堂听讲为主,辅之以个人自学、课堂讨论、查阅资 料、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
课时安排
1-16周,共16周,32学时 周一(5,6节)
考核
平时成绩(30%)和考试成绩(70%)
• 平时成绩:考勤、课堂作业、课程论文 •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
5/72
参考资料
1. 姚祖康,顾保南.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第二版). 北京:人民交通出 版社,2008
4)加速土地开发
交通便利,土地升值
14/72
二、运输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5)促进与交通运输相关工业的发展
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电器仪表业等
6)平衡物价
高运费导致高物价
7)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私家车出行,公交车出行等等
8)影响环境
汽车尾气排放,占用耕地,破坏生态
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