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初二八年级下册同步辅导课程【乐学航教育】
【初中语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下册同步辅导课程【乐学航教育】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19.2.2一次函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3.导入新课: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费用与行驶公里数之间存在一种线性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次函数。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步骤帮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特点及其性质。
1.一次函数的定义:介绍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kx+b(k≠0),解释k、b的几何意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教育软件辅助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等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一次函数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根据教材第19.2.2节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1、2、3。
-利用描点法绘制y=3x-2的图像,并分析其性质。
-在生活中找到一个一次函数的实际例子,并说明其k值和b值的实际意义。
2.选做题(至少选做2题):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
-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敢于尝试,勇于探索,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期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对函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简洁美、逻辑美,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1课时(课件)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优选(人教版)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符号语言表示:
A
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D=BC.
B
C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符号语言表示: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D,∠A=∠C.
典例精析
例1 如图,在▱ABCD中,DE⊥AB,BF⊥CD,垂足分别
D F
C
拓展训练
1.如图,直线 AE//BD,点 C 在 BD上,若AE=5,BD=6,三 角形ABD的面积为18,则三角形ACE的面积为 15 .
E
D
C A
B
拓展训练
2.如图,AB∥CD,BC⊥AB,若AB=4cm,S△ABC=12cm2,求 △ABD中AB边上的高.
解:S△= A1BC×=412×ABB•CB=C1,2cm2,
D.不大于4 b
A
a
B
CD
课后作业
2.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O,EF过点O与AD,BC
分别相交于E,F,若AB=4,BC=5,OE=1.5,那么四边形
EFCD的周长为( C )
A.16
B.14
C.12
D.10
BF
C
O
A
ED
谢谢聆听
∵AB//CD,AD//BC ∴∠1=∠4,∠2=∠3. ∵AC是△ABC和△CDA的公共边,
A
2 1
∴△ABC≌△CDA(ASA). ∴AB=CD, AD=BC,∠B=∠D. B
∵∠BAD=∠1+∠2,∠BCD=∠3+∠4,
∴∠BAD=∠BCD.
这样我们证明了平行四边形具有以下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19.3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以上难点与重点,教师应结合实例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练习、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选择方案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选择方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做出选择的情况?”比如,周末去哪里玩,买什么款式的衣服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选择方案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选择方案的基本概念。选择方案是在面临多种可能性时,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最佳方案的过程。它是解决问题和决策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目标。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选择方案在购物时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
-举例:解决最优化问题时,如何一步步筛选出最佳方案。
-应用选择方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2.教学难点
-确定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明确自己的目标,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提炼目标。
-举例:在解决节约成本问题时,如何确定成本的组成,明确要降低哪些方面的成本。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选择方案的步骤和评价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确定目标和评价方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选择方案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选择方案的基本原理。
2020年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课件 第十九章 19.2 19.2.2 第3课时 待定系数法

x(千克)之间的函数图象由线段 OA 和射线 AB 组成,则一次
购买 3 千克这种苹果比分三次每次购买 1 千克这种苹果可
节省( )
A.1 元
B.2 元
C.3 元
D.4 元
八年级数学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设 OA 的解析式为 y1=k1x(k1≠0),∵OA 过 A(2,20),∴20=2k1,解得 k1=10, ∴y1=10x,∴x=1 时,y1=10;设 AB 的解析式为 y2=k2x+b(k2≠0),∵AB 过 A(2,20)、 B(4,36),
下页
2.如图所示,是“村村通”工程中,某村修筑的公路长度 y(米)与时间 x(天)之间的关 系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8 天共修筑的公路长为________.
八年级数学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当 x≥2 时设直线 AB 的函数解析式为 y=kx+b, ∵点(2,150),(4,250)在图象上, ∴24kk+ +bb= =125500 ,解得:kb= =5500 , ∴y=50x+50, 当 x=8 时,y=50×8+50=450.
得b3=k+2,b=0,
解得k=-23, b=2,
故直线 l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y=-23x+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八年级数学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知识点二 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例 2] 某市规定了每月用水 18 立方米以内(含 18 立方米) 和用水 18 立方米以上两种不同的收费标准,该市的用户每 月应交水费 y(元)是用水量 x(立方米)的函数,其图象如图所 示. (1)若某月用水量为 18 立方米,则应交水费多少元? (2)求当 x>18 时,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若小敏家某月交水费 81 元,则这个月用水 量为多少立方米?
乐乐课堂八年级下册数学一次函数与方程丶不等式

乐乐课堂八年级下册数学一次函数与方程丶不等式一、一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一次函数是指一般式为y=ax+b的函数,其中a和b为实数,a不为0。
一次函数的图像为一条直线,斜率为a,截距为b。
一次函数还有一些重要的性质,例如:1. 如果a>0,则函数图像是向上的,如果a<0,则函数图像是向下的。
2. 如果b>0,则函数图像在y轴上的截距为b,如果b<0,则函数图像在y轴下方与y轴相交,截距的绝对值为|b|。
二、一次方程的解法一次方程是指一般式为ax+b=0的方程,其中a和b为实数,a不为0。
解一次方程有几种方法,具体如下:1. 移项法:将方程两侧的项移项,使得方程变为ax=-b的形式,然后将等式两侧都除以a即可求出x的值。
2. 等比例法:将一次方程的两侧同时乘以同一个非零实数k,则得到的方程仍然是一次方程,但是方程的解发生了变化。
3. 图解法:将一次方程表示出来,在坐标系上绘制函数图像,然后找到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即可得到方程的解。
三、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次不等式是指一般式为ax+b<0或ax+b>0的不等式,其中a和b为实数,a不为0。
解一次不等式有两种方法,具体如下:1. 区间法:将一次不等式表示成解集的形式,例如ax+b<0的解集为{x | x<(-b/a)},这样就可以通过求出解集的方式来求得不等式的解。
2. 分类讨论法:将一次不等式分成两种情况来讨论,例如ax+b<0可以分为a>0和a<0两种情况,结合一次函数的性质来分析不等式解的情况,最终求得不等式的解。
总之,一次函数、一次方程和一次不等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学习中需要多做习题和练习,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2 一次函数(第2课时)

性质
与y轴的交点是(0,b),
与x轴的交点是(
b k
,0),
当k>0, b>0时,经过一、二、三象限;
当k>0 ,b<0时,经过一、三、四象限;
当k<0 ,b>0时,经过 一、二、四象限;
当k<0 ,b<0时,经过二、三、四象限.
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人教版 数学 八年级 下册
19.2 一次函数 19.2.2 一次函数
第2课时
导入新知
我们最快捷、最正确地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时,通常在直角坐标系中选取哪两个点?
答:画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一般地, 过原点和点(1,k). 【思考】能用这种方法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吗?
学习目标
3. 能灵活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答有关 问题. 2.能从图象角度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 关系.
1且m
1. 2
(3)由题意得1-2m<0且m-1<0,解得
1 m 1. 2
巩固练习
已知一次函数y=(2m+2)x+(3-n),根据下列条件,请你求出 m,n的取值范围. (1)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直线与y轴交点在x轴下方; (3)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巩固练习
解:(1)由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可知2m+2>0,所以当m>-1时,y随
探究新知
观察与比较:
比较上面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填出你的观
察结果并与同伴交流.
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形状都 是一条直线,并且倾斜程度相同 .函 数y=-6x的图象经过原点,函数 y=-6x+5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0,5), 即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6x向 上 平 移 5 个单位长度得到.
2022-202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22-202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有理数的加减第一课时:有理数的加法- 研究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研究内容: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正数加负数、有理数加零的运算法则- 研究重点: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方法:理解规则,多做练题第二课时:有理数的减法- 研究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研究内容:正数减正数、负数减负数、正数减负数、有理数减零的运算法则- 研究重点:理解减法的本质,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方法:理解规则,多做练题第三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研究目标: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内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包括正数、负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研究重点:分析问题,运用加减法的规则解决问题- 研究方法:多做实际问题练,加强思维训练第二单元:比例与相似第一课时:比例- 研究目标: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研究内容:比例的定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研究重点:掌握比例的性质,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研究方法:理解概念,多做练题第二课时:比例的应用- 研究目标:学会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内容:比例的应用,包括物体的放大缩小、图形的相似等- 研究重点:分析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方法:多做应用题,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第三课时:相似图形- 研究目标:了解相似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 研究内容:相似图形的定义、相似图形的性质- 研究重点:掌握相似图形的性质和确定相似关系的条件- 研究方法:理解概念,多做练题......(继续给出下一单元的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 ,OB ,OC 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 ,由AB AC →→=得,22()()OB OA OC OA -=-,因为1OA OB OC ===,所以有,OB OA OC OA ⋅=⋅则()()AB AC OB OA OC OA ⋅=-⋅-2OB OC OB OA OA OC OA =⋅-⋅-⋅+ 21OB OC OB OA =⋅-⋅+设OB 与OA 的夹角为α,则OB 与OC 的夹角为2α所以,cos 22cos 1AB AC αα⋅=-+2112(cos )22α=--即,AB AC ⋅的最小值为12-,故选B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5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2,1,60AB DC AB BC ABC ==∠= ,动点E 和F 分别在线段BC 和DC 上,且,1,,9BE BC DF DC λλ==则AE AF ⋅的最小值为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基本不等式.运用向量的几何运算求,AE AF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再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 AF ⋅,体现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答案】2918【解析】因为1,9DF DC λ=12DC AB =,119199918CF DF DC DC DC DC AB λλλλλ--=-=-==, AE AB BE AB BC λ=+=+,19191818AF AB BC CF AB BC AB AB BC λλλλ-+=++=++=+,()221919191181818AE AF AB BC AB BC AB BC AB BCλλλλλλλλλ+++⎛⎫⎛⎫⋅=+⋅+=+++⋅⋅ ⎪ ⎪⎝⎭⎝⎭19199421cos1201818λλλλ++=⨯++⨯⨯⨯︒2117172992181818λλ=++≥+= 当且仅当2192λλ=即23λ=时AE AF ⋅的最小值为2918. 2.【试卷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 的焦点()1,0F ,其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K ,过点K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Ⅰ)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Ⅱ)设89FA FB →→⋅=,求BDK ∆内切圆M 的方程.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 的方程为(1)y m x =+,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运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后得不到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1.设出点的坐标,列出方程。
2.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3.根据圆的性质,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析】(Ⅰ)由题可知()1,0K -,抛物线的方程为24y x =则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1x my =-,()()()112211,,,,,A x y B x y D x y -,故214x my y x =-⎧⎨=⎩整理得2440y my -+=,故121244y y m y y +=⎧⎨=⎩则直线BD 的方程为()212221y y y y x x x x +-=--即2222144y y y x y y ⎛⎫-=- ⎪-⎝⎭令0y =,得1214y yx ==,所以()1,0F 在直线BD 上.(Ⅱ)由(Ⅰ)可知121244y y m y y +=⎧⎨=⎩,所以()()212121142x x my my m +=-+-=-,()()1211111x x my my =--= 又()111,FA x y →=-,()221,FB x y →=-故()()()21212121211584FA FB x x y y x x x x m →→⋅=--+=-++=-,则28484,93m m -=∴=±,故直线l 的方程为3430x y ++=或3430x y -+=213y y -===±,故直线BD 的方程330x -=或330x -=,又KF 为BKD ∠的平分线,故可设圆心()(),011M t t -<<,(),0M t 到直线l 及BD 的距离分别为3131,54t t +--------------10分 由313154t t +-=得19t =或9t =(舍去).故圆M 的半径为31253t r +== 所以圆M 的方程为221499x y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4高考全国,22】 已知抛物线C :y 2=2px(p>0)的焦点为F ,直线y =4与y 轴的交点为P ,与C 的交点为Q ,且|QF|=54|PQ|.(1)求C 的方程;(2)过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的垂直平分线l′与C 相交于M ,N 两点,且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 的方程.【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解法及所涉及的知识和上题基本相同. 【答案】(1)y 2=4x. (2)x -y -1=0或x +y -1=0. 【解析】(1)设Q(x 0,4),代入y 2=2px ,得x 0=8p,所以|PQ|=8p ,|QF|=p 2+x 0=p 2+8p.由题设得p 2+8p =54×8p ,解得p =-2(舍去)或p =2,所以C 的方程为y 2=4x.(2)依题意知l 与坐标轴不垂直,故可设l 的方程为x =my +1(m≠0). 代入y 2=4x ,得y 2-4my -4=0. 设A(x 1,y 1),B(x 2,y 2), 则y 1+y 2=4m ,y 1y 2=-4.故线段的AB 的中点为D(2m 2+1,2m), |AB|=m 2+1|y 1-y 2|=4(m 2+1).又直线l ′的斜率为-m ,所以l ′的方程为x =-1m y +2m 2+3.将上式代入y 2=4x ,并整理得y 2+4m y -4(2m 2+3)=0.设M(x 3,y 3),N(x 4,y 4),则y 3+y 4=-4m,y 3y 4=-4(2m 2+3).故线段MN 的中点为E ⎝ ⎛⎭⎪⎫2m2+2m 2+3,-2m ,|MN|=1+1m 2|y 3-y 4|=4(m 2+1)2m 2+1m 2.由于线段MN 垂直平分线段AB ,故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等价于|AE|=|BE|=12|MN|,从而14|AB|2+|DE|2=14|MN|2,即 4(m 2+1)2+⎝ ⎛⎭⎪⎫2m +2m 2+⎝ ⎛⎭⎪⎫2m 2+22=4(m 2+1)2(2m 2+1)m 4,化简得m 2-1=0,解得m =1或m =-1,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0或x +y -1=0.三、考卷比较本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相比较,基本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上完全一致。
即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符合考试大纲所提倡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原则. 2. 试题结构形式大体相同,即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 个,每题5分,解答题8个(必做题5个),其中第22,23,24题是三选一题。
题型分值完全一样。
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了复数、三角函数、简易逻辑、概率、解析几何、向量、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见的类型.解答题中仍涵盖了数列,三角函数,立体何,解析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
3. 在考查范围上略有不同,如本试卷第3题,是一个积分题,尽管简单,但全国卷已经不考查了。
四、本考试卷考点分析表(考点/知识点,难易程度、分值、解题方式、易错点、是否区分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