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1

合集下载

病案1

病案1

第一部分病案一、阴阳五行㈠阴阳1001李某,女,53岁,家庭妇女,1969年9月18日初诊主诉:头痛、头晕、失眠9年。

病情:九年前因夫妻不和,情志不遂而发病。

病起时头痛剧烈,面红目赤,烦燥易怒,时与人争吵,夜不安眠,口苦,大便干结,尿黄灼热。

到医院测量血压为170/120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用西药治疗症状缓解,但未坚持服药。

近二年来,头晕头痛时作,痛势绵绵,头重脚轻,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心悸,夜寐多梦。

血压160/116mmHg。

舌象:舌质红、苔薄黄而干。

脉象:脉弦细而数。

思考讨论题:1、运用事物的阴阳属性理论,判断本例患者属阴证还属阳证,并列举症状或体征加以说明。

2、患者发病初期与目前的病证有何不同?试用阴阳消长理论进行分析阐明。

(摘自江西省中医药学校《中医教学病案》)1002张某,男,29岁,工人,1983年5月11日初诊。

主诉:咳嗽咳痰5年,腹胀、腹泻二个月。

病情:患“浸润性肺结核”五年。

平素咳嗽时作,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口燥,午后低热(37.8℃左右),颧红,手足心热,心烦,夜间时有盗汗,经抗痨治疗效果不佳。

近二个月以来,脘腹胀痞,不思饮食,腹泻日4-5次,低热而又怕冷,四肢不温,口干不欲饮,困倦乏力而卧床不起。

舌象:舌质红而少津,舌边有齿痕。

脉象:脉沉细数而无力。

思考讨论题:1、患者二月前是阴证还是阳证?是虚热还是实热?试用阴阳学说解释其发生机理。

2、患者近二月来病情发生了什么转变?请试用阴阳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其变化的机理。

(摘自《李元馨医集》)1003陈某,女,8岁,1979年8月16日就诊。

主诉:高热、咳嗽、气促2天;大汗肢冷1小时。

病史:14日晚开始咳嗽、咽痛,继而高热,体温40.2℃,持续不退,伴咳喘气粗,痰黄稠,面红,烦燥不安,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经X光拍片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收住院治疗后仍身热不退,咳喘不减。

今日上午9时;大汗淋漓,继而面色苍白,体温骤降(36.8℃),四肢厥冷,血压70/40mmHg。

病案首页1

病案首页1

床费 护理费 西药 中成药 中草药 输氧 输血 诊疗 手术 接生 婴儿费 陪床费 其他 、 、 手术、治疗、检查、诊断为本院第一列 □ 1.是 2.否 随诊期限 2.血小板 袋 周 月 3.血浆 年 ml 示教病例 □ 输血反应 4.全血 □ ml 1.是 1.有 5.其它 2.否 2.无 ml
□1.A 2.B 3.AB 4.O 5.其它 Rh □ 1.阴 2.阳
0.未做1.符合2.不符合3.不肯定 抢救
主(副)主任医师 质控医师
手术、操 作 编 码
手术、操 作 日 期
手术操作名称
手术、操作医师 术者 I助 II助
麻醉 方式
切口 愈 麻醉医师 合等
住院费用总计(元): 放射 化验 检查 麻醉费 尸检 □ 1.是 2.否 随诊 血型 □ 1.是 2.否 1.红细胞 单位
县(区)民族 电话
入院时情况:1.危2.急3.一般
1 治愈 2 好转 3 未愈 4 死染名称 病理诊断 损伤、中毒的外部因素: 药物过敏 诊断符合情况 科主任 HBsAg □ 门诊与出院 □ 放射与病理 □ 病案质量□ 1.甲2.乙3.丙 HCV-Ab □ HIV-Ab □ 0.未做 1.阴性 2.阳性 次 日 入院与出院 □ 术前与术后 □ 主治医师 质控护士 临床与病理 □ 次 成功 年 月 住院医师 日期:
输血品种
说明:医疗付款方式
1.社会基本医疗保险 5.公费医疗
2.合作医疗 6.大病统筹
3.商业报销 7.其它
4.自费医疗
xxxx 医 院 住 院 病 案 首 页
医疗付款方式:□ 姓名 职业 户口地 联系人姓名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门(急)诊诊断 入院诊断 出 主要诊断 其他诊断 院 诊 断 出 关系 年 年 月 月 地址 日 日 时 时 入院科别 出院科别 病室 病室 入院后确诊日期 院 情 况 工作单位及地址 性别□1.男2.女 出生 出生地 省(市) 第 年 次住院 月 日 年龄 国籍 病案号: 婚姻□1.未2.已3.离4.丧 身份证号: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 电话 转科科别 实际住院 年 月 天 日

呼吸系统疾病病案 (1)

呼吸系统疾病病案 (1)

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分析题(一)患者,男,23岁,因咳嗽、咯血、发热1月入院。

患者1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咯血,为痰中带血,量少。

并有午后发热,最高体温38℃,不伴畏寒,次日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

夜间盗汗明显,食欲下降,睡眠差。

在当地卫生院予静脉抗生素(具体不详),疗效欠佳,遂来我院。

起病以来,患者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约 3Kg。

既往体健,无“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

体查:T37.8 ℃ BP120/80mmHg 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侧锁骨上各扪及一蚕豆大小淋巴结,边界清楚,质韧,固定,有压痛。

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

心界不大,HR80次/分,律齐,无杂音。

余(-)。

门诊资料:血象:WBC 9.0×10 9/L N 56%X线:双上肺见云雾状渗出灶,边缘模糊。

问题:1.该患者的诊断可能是什么?2.护理诊断是什么?3.为明确诊断尚需完善那些辅助检查?4.简述治疗原则与护理措施?(二)患者,男性,28岁,因高热,咳嗽,胸痛三天入院。

三天前淋雨后出现高热,体温达39.2℃,畏寒,咳嗽,咳痰,伴右侧胸痛,咳嗽时加剧,无皮疹、咯血。

既往体健。

体查:BP 100/60mmHg ,急性热病容,口角疱疹,右下肺叩诊呈浊音,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心率96次/分,律齐,无杂音。

腹平软,无压痛,肝脾不大。

余(-)。

血象:WBC 11.0×10 9/L N 86%X线:右下肺大片密度增高影B超:右胸腔少许积液。

述其护理诊断及措施。

(三)某患者,男, 68岁。

因发热、咳嗽加重3天,意识不清1天入院。

既往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30余年,活动后气短8年,有高血压病史5年。

入院查体:T38.8℃,P120次/分,R32次/分,BP158/84mmHg,嗜睡,球结膜充血,轻度水肿,唇紫绀,气管居中,桶状胸,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20次/分,律齐,无杂音。

肝右肋下3cm,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病理征阴性。

中医师承临床病案20篇-1

中医师承临床病案20篇-1
温馨提示:最好仔细阅读后才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慢性病容,自主体位,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右下腹可见一长约10cm手术瘢痕。腹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脉诊: 脉细 舌诊:舌暗红而干,苔黄
辅助检查:左腿X片示:膝关节病
中医诊断:1.膝痹病2.风眩病3.消渴病4.精窿病5.腰痛病
既往史:既往双膝骨性关节炎病史30余年,高血压病20余年,最高血压为180/100mmHg,口服左旋氨氯地坪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等药物后血压控制平稳;糖尿病9年余,口服阿卡波糖、二甲双胍降糖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前列腺病10余年,曾有心脏早搏病史,否认其他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阑尾切除术后40余年,无其1.膝关节病2.高血压Ⅲ期3.2型糖尿病4.前列腺增生5.腰椎间盘突出
治疗法:针刺,以补益肝肾、疏通经络为主
其他治疗:热敏灸:血海、梁丘、足三里、三阴交以补益肝肾、温经通络。静滴丹红注射液活血化瘀通络,静滴注射用复合辅酶改善细胞代谢。中药以杞菊地黄汤加减以补肝肾、强筋骨,方药(枸杞子15g、菊花10g、生地15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0g、茯苓12g、泽泻6g、懈寄生15g、川牛膝12g、独活10g、杜仲10g、首乌藤15g、鸡血藤15g *5剂)
江西省2015县级中医临床技术传承骨干培训临床医案格式(跟师□独立□)
患者姓名:魏荣钊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4.5.26
就诊日期:
2015年7月6日
初诊□复诊□
发病气节:大暑
主 诉:双膝疼痛30年,加重伴左腿后外侧疼痛麻木4天
现病史:患者30年前劳累后出现双膝疼痛,上下楼梯负重后痛甚,曾就诊我院,诊断为“双膝骨性关节炎”,给予针灸治疗缓解后出院。4天前负重后出现双膝疼痛及左腿疼痛,由臀部向左腿后侧放射,双膝无红肿、无发热,无腰痛,伴有左腿麻木,左脚背为甚,现为求系统治疗,来我院我科就诊,以“膝关节病”收入院。入院症见: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双膝疼痛,左膝为甚,左腿疼痛麻木,左脚背麻木为甚,由臀部向左腿后侧放射,双膝无红肿、无发热,无腰痛,纳可,夜寐欠安,夜尿频,一小时一次,大便可。无咳嗽发热。

中医病案分析1-40题

中医病案分析1-40题
寒温失宜,风热犯肺,肺失宣肃。病位在肺,病性属表咳嗽与肺痨均可有咳嗽、咳痰症状,但后者为感染“痨虫”所致,有传染性,同时兼见潮热、盗汗、咯血、消瘦等症,可资鉴别。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剂:桑菊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桑叶15g,菊花10g,薄荷6g(后下),连翘10g,牛蒡子10g,杏仁10g(后下),桔梗6g,大贝母10g,甘草10g,芦根15g。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时行感冒鉴别。
解析 收藏 错题反馈 笔记
中医疾病诊断:感冒;中医证候诊断:风寒束表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因气候变凉诱发,出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咽痛,中医辨病为感冒。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痰吐稀薄色白,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风寒束表证。
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肝郁化火,上逆侮肺。病位在肝、肺,病性属里属实。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喘证鉴别。
咳嗽与喘证均为肺气上逆之病证。临床上也常见咳、喘并见,但咳嗽以气逆有声,咯吐痰液为主;喘证以呼吸困难,甚则不能平卧为临床特点。
中医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方剂: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1【简单题】
【病案(例)摘要】
张某,男,46岁,农民。2016年1月7日就诊。
患者于3天前因天气变化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咽痛,咳嗽,痰吐稀薄色白,渴喜热饮。遂来就诊。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呼吸系统病案分析 (1)

呼吸系统病案分析 (1)

呼吸系统病案分析(一)一、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0岁。

因发热、咳嗽、胸痛3天于1994年3月5日9Am急诊入院。

患者发病前曾淋雨受凉,3月2日上午突然寒战、高热、频频干咳,右下胸刺痛,咳嗽及深呼吸时胸痛加剧,伴头痛及全身酸痛,不思饮食,全身乏力。

起病后第三天咳出少量铁锈色痰,胸痛加剧,高热持续不退。

昨晚10时左右突然恶心,呕吐胃内容物3次,随之胸闷气急,全身大汗,体温骤降,一夜未眠。

病后未经治疗,3天未大便,小便黄少。

既往体健,无病史可供。

体查:T 37.4℃ P120次/分R40次/分 Bp10.6/6.9 Kpa (80/52 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烦躁,急性病容,面色灰暗,鼻翼扇动,唇绀,肢端发凉。

皮肤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

颈软。

右胸呼吸运动受限,同侧第四前肋以下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呈管状呼吸音,未闻及罗音。

心浊音界不大,心音低钝,心率 120次/分,律齐,无杂音。

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扪及,肠鸣音正常。

腱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征。

辅助检查:Hb 140g/L;WBC 22.5×10/L, N 0.88, L 0.12,核左移。

胸透见右下肺大片均匀致密阴影。

二、分析要求(一)本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二)本病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三)本病的治疗要点有哪些。

病案分析示例(一)●本病例特点:一、起病前有淋雨受凉历史。

二、突起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铁锈色三、起病第三天出现休克。

四、右下肺肺实变体征。

五、辅助检查(一)WBC 及N明显↑核左移。

(二)X线:右下肺大片均匀致密阴影。

●本病可能的诊断一、肺炎球菌肺炎——休克型肺炎。

二、急性肺脓肿?三、急性胸膜炎?四、干酪性肺炎?五、金葡菌肺炎?●诊断分析一、本病最可能的诊断:肺炎球菌性肺炎——休克型肺炎。

诊断依据:(一) 肺炎球菌性肺炎1、有发病前淋雨受凉的诱因。

2、症状与体征符合肺炎球菌肺炎:1 突起寒战高热,伴头痛、全身酸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

护理病案分析1

护理病案分析1

护理病案分析(住院号201701347)一、病例特点患者徐晓林,女,37岁,农民。

主诉:停经64天,不规则阴道流血20天。

现病史:患者既往月经规则,周期30天,经期5天,量中等、色暗红,无血块及痛经。

患者末次月经2017年6月4日。

自诉2017年7月10日自测尿早早孕阳性,阴道少量流血无腹痛, 19日赴宁都梅江卫生院行B超检查提示节育环移位,宫内未见孕卵;尿早早孕阳性,即行清宫和取环术。

之后阴道流血一直未干净。

2017年8月4日突然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3小时,伴头晕及恶心呕吐,8月5日赴宁都县人民医院就诊,查血HCG12136MIU/ml,B超提示:子宫后方混合性回声,双侧髂窝积液,医生建议住院及后穹隆穿刺,患者拒绝住院,于2017年8月7日入住我院,拟诊:宫外孕。

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纳差,夜间休息可,无畏寒高热,二便正常。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2014年剖宫产手术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

在外务工。

未到过疫区及牧区,未接触过疫水,亦未久居疫区,居住生活环境一般,无X线,放射性有毒物物质及粉尘密切接触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否认冶游史。

月经史:17岁月经来潮,经型为4-7/30天,经量中,色暗红,无痛经史。

白带正常,无异味。

婚育史:已婚,2-0-1-2,爱人体健。

家族史:无家族中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遗传病史及传染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 37℃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6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五官端正无畸形,结膜无充血、苍白,巩膜未见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双乳突无压痛。

鼻无畸形鼻腔通畅,无出血,唇红,口腔粘膜无溃疡,扁桃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颈部对称无畸形,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对称不受限,肋间隙无增宽或狭窄,语颤无增强或减弱,触诊无摩擦感,叩诊双肺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病案(例)摘要1史某,女,50岁,已婚,工人

病案(例)摘要1史某,女,50岁,已婚,工人

病案(例)摘要1:史某,女,50岁,已婚,工人。

2015年5月12日初诊。

患者近半年月经不调,时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

3天前因劳作受风,出现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浊涕。

在家自服感冒清热冲剂,效果不明显。

现症: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咽痛,鼻塞,干咳,少痰,头昏,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数。

请与时行感冒相鉴别。

病案(例)摘要1:区某,女,45岁,已婚,工人。

2015年11月25日初诊。

患者1天前外出受凉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未诊治。

现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咽痒咳嗽,吐痰稀薄色白,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病案(例)摘要1:商某,男,72岁,已婚,工人。

2015年12月8日初诊。

患者20年来每逢冬春季,则发咳嗽,咯痰,每年咳嗽持续时间3个多月。

3个月前,又见咳嗽,咯痰,在当地医院治疗,症状至今缓解不明显。

现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声音嘶哑,口干咽燥,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请与喘证相鉴别。

答案解析:肺阴亏耗证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病证鉴别喘证: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病案(例)摘要1:宋某,男,48岁,已婚,教师。

2016年3月13日初诊。

患者咳嗽反复发作20年。

近3个月咳嗽复发,恼怒时加重。

现症: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痰少质黏,咽干口苦,胸胁胀满,咳时引痛,舌质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答案解析:肝火犯肺证主症:咳嗽呈阵发性,表现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咳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女,3岁。

出麻疹后,高热不退,周身出汗,一身未了,又出一身,随拭随出,与《伤寒论》所说:“濈濈汗出”之证极为相似。

患儿口渴唇焦,饮水不辍。

视其舌苔薄黄,切其脉滑数流利。

辨为阳明气分热盛而充斥内外。

治急当清热生津,以防动风痉厥之变。

(刘渡舟医案)
病案2
蒋氏妇,年三十余岁,结婚十载,从未生育。

月经或数月不转,或一月两次,面黄肌瘦,四肢疲乏。

到处求医诊治,某医生诊为经血不足,冲任不调,始则治以汤剂,继而丸散,一过半年,毫无寸效。

乃更医调治,医生认为干血痨,与养阴补血之药,30剂后,体力更亏,下午潮热,月经不潮,形瘦骨立,不思饮食,心悸汗多,动则气急,遂停药。

后经亲友介绍至祝诊所求诊,按其脉虚细而弱,观其舌质淡红,走动困难,形容渗淡。

祝曰:“气血两亏,阳气尤弱,阴精亦伤。

夫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阴精所奉其人寿,阴阳两亏,非大补不可,方能鼓午正气,使阴平阳秘,恢复健康,或可生育。

”处方:附片12克(先煎),大熟地18克,鹿角胶9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当归12克,炒白芍12克,枸杞子9克,白蒺藜9克,活磁石30克(先煎)菟丝饼9克,炒麦芽12克,陈皮9克,鸡内金9充,炒白术12克。

服5帖,胃纳好转,月经得转。

后照原方服20余帖,另加龟龄集同服,面色红润,气急已平,月经按期而至,不久已怀孕矣。

(祝味菊医案)
病案3
西村本村有个孩子,害着一头秃疮,孩子爹领着孩子找傅山治疗。

傅山看了看说:“那咱们相跟上走吧,见有牛的人家就进”。

孩子的父亲莫名其妙,领着傅山往养牛的人家走。

走了几家,见牛膘肥体壮,傅山摇摇头都不中意。

又到了一家,见一头骨瘦如柴的牛正在拉屎,傅山高兴的说:“好了,就在这里治吧!”随即抓起一把牛屎抹在小孩头上,对孩子爹说:“不要洗掉,过几天就会好的”。

孩子父亲不解其意,心里直嘀咕,这叫什么治法。

但求人家治病又不好多问。

不料过了几天,屎也干的脱落了,头上的秃疮也不见了。

孩子的父亲惊喜之下,去向傅山道谢,并请教其中的道理。

傅山告诉他:“治秃疮要清热解毒,需要牛黄,牛黄价高,你家又穷,哪里能买的起,那头瘦牛已经有了病,是有了牛黄,拉屎从粪里渗出些来,给你孩子涂了,所以就好了”。

那人听了,才恍然大悟。

(道医傅青主先生的特殊处方)
病案4
潘君年七十有四,性情急燥,喜食酒肉,体格尚称强健,惟左腿忽然肿胀疼痛。

疡医谓为膏梁之变,足生大疔,况酒肉皆能化热,热聚毒壅成病。

处方: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白芷9克,蒲公英15克,防风9克,野菊花9克,当归9克,赤芍9克,丹皮9克,生甘草6克。

共服3帖,不见起色,患处平塌硬肿,日夜呻吟,莫可名状。

乃辗转至祝门求医,告其情况。

师曰:“病虽重,可愈也。

”诊其脉沉缓,视其患处,肤色灰暗,平塌硬肿,肿处有一白头,摸之则痛。

师曰:“此病实为阴疽,而非痈也。

属穿骨流注,缩脚阴疼一类之疾,为阴寒凝聚而成。

”治以阳和汤温散之法。

熟地12克,麻黄6克,白芥子6克,炮姜6克,炙甘草6克,附子12克,鹿角胶9克,党参9克,茯苓9克。

炒白术12克,炙甲片6克。

此方仅服2帖,患处转为红肿,疼痛更增。

病人信仰动摇,师嘱照前方续服2帖,患处化脓,脓赤白黏稠,肿痛立止,病人甚喜。

祝师再度诊视之曰:“脓血已出,体更虚,宜从补字着眼。

”处方:人参12克,附子12克,当归12克,熟地12克,丹参9克,鹿角胶9克,桔梗9克,炒白术12克,云苓12克,肉苁蓉12克,陈皮6克,巴戟肉9克,红枣6克。

连服5帖而愈。

(祝味菊医案)
病案5
民国初年,重庆军阀混战,时为六月炎暑,士卒日夜蹲战壕中,寒湿侵袭,病倒者甚众。

病者谓寒冷难奈,虽复以重被,仍战栗不已。

扪之则身若燔炭,汗出淋漓病不退。

经治不愈,乃延先师诊治。

思忖良久,乃悟“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之理。

《伤寒论》原文之后无方药,先师乃据友人论述,立案云:“病原酷暑出征,枕戈露卧,以致寒伤骨髓,热浮皮肤。

法宜专煎附予以往伏寒,轻活二黄,以涤浮热当否,可请高明论证。

拟方:制附子24克,黄芩、黄连、大黄各9克。

按古法先煎附子二小时,以不麻口为度。

将三黄待水沸时浸半分钟,将药液滤出,合附子汁混合,微混即饮之。

”服三次,表热退,寒战止,一剂乃瘥。

(名老中医之路)
高某,男,22岁,未婚。

1991年6月5日初诊。

年壮火盛,素有失精走泄之患。

有朋自远方来,馈赠红人参一大盒,置放床头,每晚在临睡前嚼服。

经过数日,感觉周身烦热、躁动不安、口中干渴、晨起鼻衄。

更为苦恼的是,阴茎勃起、阳强不倒、酸胀疼痛、精液频频走泄。

心烦少寐、小便色黄、面色红赤、口唇深绛、舌边尖红、脉弦细数。

刘老辨为阴虚阳亢,水不制火,相火妄动之证。

治以滋阴降火,“壮水之主”之法:生地20g、龟板20g、知母10g、黄柏10g、当归10g、白芍10g、生甘草6g、炙甘草4g药服七剂,则身不燥热、鼻衄停止、阴茎变软。

又继服五剂,以上诸症尽退而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