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男1

合集下载

内科完整病例1

内科完整病例1

完整住院病例(一)08成人临本苏雅娜学号022姓名:张日光性别:男年龄:73岁婚姻:已婚民族:汉职业:农民出生地:广东高要住址:广东高要金渡大坑村入院日期:2009-5-12记录日期:2009-5-12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主诉: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气促3年,加重伴双下肢浮肿1周。

现病史:缘患者于10年前每于天气变化或感冒后即出现咳嗽咳痰,咳白色粘痰自服感冒药或去乡医处予抗炎治疗后,症状缓解,但病情反复,以冬春季节多发,每年累计3个月以上,3年前患者症状加重并出现气促,予规矩抗炎治疗方可缓解,1周前患者着凉后再次出现咳嗽咳痰气促,以活动后加重于乡医处予抗炎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未见缓解,并出现双下肢浮肿、腹胀、食欲缺乏,现在要求入院进一步治疗,患者至发病以来胃納、睡眠欠佳,小便减少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过去体质较弱,有吸烟病史30余年。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有卡介苗接种史,无外伤、无输血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

系统查询1.呼吸系统:见现病史,无胸痛、盗汗、咯血。

2.循环系统:无心前区疼痛、头昏、头痛及晕厥史。

3.消化系统无反酸、嗳气、腹痛、腹泻、呕吐、黑便史。

4.泌尿系统:无苍白、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腰痛史。

5.血液系统:无头晕、眼花、耳鸣、鼻出血、牙龈出血、黄疸、淋巴结肿大、骨骼疼痛史6.代谢及内分泌系统:无多饮、多尿、多汗、怕热史,性格、智力、皮肤、性欲无明显变化。

7.神经系统:无意识障碍、记忆力改变、视力障碍、抽搐、瘫痪、精神异常等病史。

8.关节及运动系统:无关节疼痛,无运动障碍。

个人史:生于原籍,未去过其他地方,小学毕业后就地务农,有烟酒嗜好,无毒物及疫水接触史,无重大精神创伤,居住条件一舨。

婚姻史:26岁结婚,配偶健康,夫妻关系和睦。

育有一子一女,均健康。

家族史:父母均健在,2妹2弟,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及遗传病史,家属成员中无同样患者。

体格检查T38℃, P 112次/min, R30次/min BP 100/70mmHg, Wt60kg。

痛风病例1

痛风病例1

病例分析1
杨某,男性,50岁,干部,身高 172cm,体重 80kg
主诉:左足跖趾关节肿痛6天。

现病史:患者6天前晚上饮酒后,午夜突然发生左足跖趾关节肿痛,惊醒后难以入睡,局部灼热红肿,伴活动障碍。

次日就诊于社区门诊给予抗生素消炎治疗3天后,关节肿痛缓解不明显,社区医生建议转上级医院诊治,患者在家休息两天后,诉症状自行缓解。

今为明确诊断,遂来我院。

起病以来,精神差,睡眠差,大小便无明显异常,乏力、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血脂升高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肝炎结核传染病史。

体检: T 37.8℃其余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

左足跖趾关节周围皮肤红肿,皮温升高,压痛伴活动障碍。

门诊及院外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白细胞计数 9.9*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9%;
尿常规:未见血尿、蛋白尿、细菌;
左足X线:受累关节可见非特征性软组织肿胀,未见关节面骨质缺损。

问题:1、该患者初步诊断为何种疾病
2、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3、入院后需完善哪些相关检查
4、该患者的诊疗计划。

住院病历_包皮过长-1(男28岁)

住院病历_包皮过长-1(男28岁)

科别:外科病房:209 床号:14 住院号:120712570住院病例姓名:史XX 性别:男年龄:28岁婚姻:已婚民族:汉族职业:农民籍贯:河南濮阳住址:杨村乡XX村入院日期:2012-07-03 记录日期:2012-07-03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主诉:包皮过长20年,间断发炎,不影响排尿。

现病史:患者20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包皮过长,无皮下肿物,可自己翻开露出龟头,没有感到恶心,无呕吐,无呕血黑便。

不影响饮食及大小便,曾间断龟头发炎,时轻时重,多在劳累及感冒等等发病时发生发展,每每于休息,及抗感染治疗后减轻,或者消失,不伴高热,寒战,曾在当地诊所诊断为“包皮过长”,近年来,无明显诱因发现发作频繁,今日来我院就诊求治,经门诊医生检查后,诊断为“包皮过长”,予各项化验检查后,收治入院,现准备进行手术治疗入住我院外科。

发病以来,患者生活劳动基本正常,发炎时,精神疲倦,食欲减退,睡眠差,无黑便,尿色黄。

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否认高血压,否认糖尿病,否认冠心病。

否认“疟疾、伤寒、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史。

无食物过敏史,自诉中草药过敏。

无手术史,无外伤、及输血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系统回顾:头颅五官:无视力障碍,耳聋,耳鸣,眩晕,鼻出血,牙痛,牙龈出血及声音嘶哑史。

呼吸系统:无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无低热、咯血、盗汗等。

循环系统:无心悸、气促、咯血、发绀,无心前区痛,腹水,头晕,头痛,晕厥,血压增高史。

消化系统:除上述转移性右下腹痛、食欲减退外,无慢性腹胀、腹痛,无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呕血,黑便,便血,黄疸。

泌尿生殖系统:无腹痛,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血尿,尿量异常,夜尿增多,无眼睑浮肿、双下肢浮肿,阴部瘙痒,阴部溃烂。

造血系统:无头晕、乏力,无皮肤黏膜瘀点、紫癜、血肿,无牙龈出血,鼻出血,骨痛,淋巴结肿大等。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无烦热,多汗,畏寒,怕热,多饮,多尿,双手寒颤,性格改变,显著肥胖,明显消瘦,毛发增多,毛发脱落,色素沉着,性功能改变。

危重病例1

危重病例1




经治疗(具体不详),患者腹痛渐渐加重, 心率加快。120急送入我院,急诊以“原发 性肝癌破裂出血”收入院。 查体: T:36.5℃ P: 120次/分 R:20 次/分 BP: 120/76 mmHg,抬入病房,未触及肿大 的浅表淋巴结。腹软,腹壁未见静脉曲张,上 腹部下有压痛,有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 腹腔穿刺出不凝固血性液体
9月 3日 介 入 手 术

10月9日甲胎蛋白 3016.7 ↑ ng/ml, 腹部CT示肝癌介入术后复查,肝内多发碘油沉积, 肝右后叶结节内碘油沉积不佳。

10月12日行经皮经肝无水酒精注射术。 穿刺后6天复查甲胎蛋白 857.3 ng/ml,

11月30日甲胎蛋白 2034.0 ng/ml, 腹部CT示 肝癌介入术后改变,肝右后叶病灶沉积欠佳,请对 比原片;肝延迟期低密影,拟多发子灶可能性大。脾大。

11月30日行经皮经肝无水酒精注射术。

12月9日行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单极针), 12月17日:甲胎蛋白 1245.7 ng/ml
2012年2月9日上腹部CT平扫:肝硬化,脾脏中度肿大。肝 左外叶碘油沉积良好,肝右后叶部分病灶无碘油沉积。 甲胎蛋白 3229.6 ng/ml,再次建议手术切除。
5月23 日急诊 介入手 术
6月28日复查AFP806.6 ng/ml 腹部CT示肝左外叶肿瘤区碘油沉积良好,
肝右叶碘油沉积不佳。
7月8 日再 次介 入手 术
8月30日甲胎蛋白 992.7 ng/ml, 上腹CT示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改变,肝S2段病灶碘油沉积 良好,肝S6段病灶碘油沉积不佳。脾脏轻中度肿大。
危重病例1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

病例1

病例1
病史摘要: 患者,男,41岁。因上腹部疼痛5月,持续 全腹胀痛3月,加重20天入院。入院前5月饭后发 生心前区针刺样痛或隐痛,每次持续半小时,伴畏 寒。此后食欲下降,全身无力,仍能坚持劳动。3 月前腹痛转至全腹,食欲更差,咳嗽,咳脓痰,头 痛。20多天前自觉腹胀,不能进食,卧床不起。 近2、3天嗳气、呕吐咖啡色液,每天10+ 次,每 次4ml~5ml,病后明显消瘦,过去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全身情况差,慢性重病容,消瘦,左锁骨上扪 及淋巴结,约黄豆大,中等硬,无压痛,活动。心肺()。腹部膨隆,蛙腹状。腹壁静脉可见,腹式呼吸减弱。 右上腹肋缘下锁骨中线内侧,扪及蚕豆大之皮下结节2个 ,活动,中等硬,轻压痛。腹软,轻压痛,肝脾均未扪及 ,肝上界在锁骨中线第五助间,明显腹水征。余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1.89×1012/L、血红蛋白 86g/L、白细胞31.3× 109/ L,嗜中性粒细胞0.84,单核 细胞0.05,嗜酸性粒细胞0.02,嗜硷性粒细胞0.02,淋巴 细胞0.07。尿常规:脓细胞及白细胞少许,颗粒管型、蜡 样管型及红细胞管型查见。腹水白细胞0.66×106/L,红 细胞5.1×106/L,嗜中性粒细胞0.29,淋巴细胞0.71,蛋 白34.1g/L,Rivalta试验(+),细菌培养(-)。人院后 给予抗感染和支持疗法、放腹水等,患者-直不能进食, 不断呕咖啡色液,日益骨上淋巴结长大,腹部膨隆 。腹腔内有黄色混浊液3330ml,大网膜与胃、横结肠粘 连成一硬条,表面有灰白结节,肠系膜和腹膜粗糙,有灰 白色结节和纤维蛋白,腹腔脏器和腹壁间有纤维性粘连。 胃小弯后壁有一10cm×7cm×2cm大之肿瘤,表面高低 不平,有溃疡形成,并穿破至小网膜囊内。镜下细胞排列 成索状,大小不等,胞浆少,核大深染,分裂象可见。间 质多少不等,累及浆膜层。胃小弯、肠系膜、左锁骨上等 处淋巴结、大网膜及腹膜,肝表面及切面均有灰白色结节 ,镜下亦为上述结构。周围肝细胞受压萎缩。双肺水肿, 镜下见支气管及周围肺泡内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肾小管上 皮水肿。肠腔内有蛔虫及鞭虫。

病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 病例一男性67岁间断嗽鸣10余

病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 病例一男性67岁间断嗽鸣10余

病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病例一男性67岁间断嗽鸣10余例1男性,67岁。

间断咳嗽、咳痰10余年,发热伴呼吸困难2天。

患者10余年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多以冬季明显。

病情严重时咳脓性痰,并伴气短,一般经抗感染、袪痰及口服“茶碱缓释片”等治疗症状可好转。

2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寒战,咳嗽加重、咳痰增多,呈脓性,并出现憋气,夜间仅能半卧位休息。

本次发病以来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睡眠差。

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吸烟40年,每日20支,戒烟1年。

否认遗传病家族史。

查体:T 38.5℃,P 102次/分,R 28次/分,BP 136/84mmHg,神志清楚,半卧位,喘息状。

口唇发绀,颈静脉无怒张。

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右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

心界不大,心率10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及附加音。

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43g/L,WBC 13.5×109/L,N 0.86,PLT 285×109/L.动脉血气分析(鼻导管吸氧1L/min)示:pH 7.32,PaCO2 56mmHg,PaO2 60mmHg,HCO3-28mmol/L.胸部X线片:右下肺可见斑片状渗出影,双肺透亮度增高,膈肌低平。

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将初步诊断、诊断依据(两个以上诊断,应分别列出各自诊断依据,未分别列出扣分)、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

时间:15分钟。

一、初步诊断(4分)1.右下肺肺炎(1分)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分)3.Ⅱ型呼吸衰竭(1.5分)二、诊断依据(初步诊断错误,诊断依据不得分:未分别列出各自诊断依据,扣1分。

)(6分)1.右下肺肺炎:(1)发热、寒战、咳嗽、脓性痰。

(0.5分)——症状(2)查体:右下肺湿性啰音。

(0.5分)——体征(3)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呼衰病例(1)

呼衰病例(1)

案例二(肺功能不全)男,58岁。

因反复咳嗽13年,双下肢浮肿2年,近2天加重,住院。

患者于13年前因感冒、发热,出现咳喘,开始为少量白色痰,后变黄痰,经治疗后好转,但每于冬春季节或气候突变而反复发作,夏天较好,一直参加农业劳动,上述症状逐年加重。

5年以来发作较频,劳累后感心悸、气促,休息后好转。

近2年来出现双下肢浮肿,腹胀。

患者一直在基层医院接受中西药治疗,症状稍有改善,但平时有轻咳喘,咳白色粘痰,夜间较重,多于早晨4-5点时发生喘息,4月前症状加重,曾来我院治疗。

3天前因感冒、发热、黄痰、咳喘加重、食纳差、少尿而入院。

体检:神清,发育正常,营养欠佳,呼吸稍促,面色黄,口唇轻度紫绀伴颜面水肿,颈静脉怒张,肝颈征(+)。

胸廓前后径增宽,肋间隙增宽,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可闻及干湿罗音。

心尖搏动不明显,剑突下可见心脏搏动,心界无明显增大,心音弱,各瓣膜无明显杂音,心率116次/min。

腹软,右上腹压痛明显,肝大肋下2.5cm,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脊柱四肢无畸形,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凹陷性(++),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WBC 9.8×109/L,中性0.75,淋巴0.25,PaO2 6.7kPa(50mmHg),PaCO2 7.51kPa(56mmHg),AB 27.3mmol/L,SB 20.5mmol/L,pH7.30,肝功能正常,血清总蛋白37g/L,白蛋白24g/L,球蛋白13g/L。

心电图检查:P波高尖,顺钟向转位,右室肥厚,心肌劳损,多源性期前收缩。

X线检查:肺动脉段突出,右室弓增大,肺野透亮度增强,肺门部纹理增粗。

治疗:入院后经抗感染、去痰、利尿、强心等治疗,病情好转。

问题:(1)该患者患什么病?诊断依据是什么? 发生机制是什么?(2)有无呼衰?发生机制是什么?(3)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诊断依据?1。

住院病历_尿道损伤-1(-成人-男)

住院病历_尿道损伤-1(-成人-男)

科别:外科病房:210 床号:22 住院号:120311745住院病例姓名:王xx 性别:男年龄:25岁婚姻:已婚民族:汉族职业:教师籍贯:河南濮阳住址:南乐县xx新村入院日期:2012-03-17 记录日期:2012-03-17病史叙述者:患者可靠程度:可靠主诉:骑单车意外摔倒,尿道出血半小时。

现病史:患者半小时前骑单车意外摔倒,当时,随起立,重新骑车子后,并没有发现身体有什么明显不适,约十分钟后,感觉阴茎疼痛,似有小便溺出,随促附近厕所,没有感到排尿异常,但阴茎头出血,且可能是尿道外口损伤,随急来我院就诊求治,经门诊医生检查后,诊断为“尿道损伤”,行各项化验检查后,收治入院,现为手术治疗入住我外科。

发病以来,患者身体其他部位未见损伤,无明显精神疲倦,食欲减退,睡眠差,无黑便,尿色黄。

患者既往平素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

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否认高血压,否认糖尿病,否认冠心病。

否认“疟疾、伤寒、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史。

无食物过敏史,自诉中草药过敏。

无外伤、手术及输血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系统回顾:头颅五官:无视力障碍,耳聋,耳鸣,眩晕,鼻出血,牙痛,牙龈出血及声音嘶哑史。

呼吸系统:无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无低热、咯血、盗汗等。

循环系统:无心悸、气促、咯血、发绀,无心前区痛,腹水,头晕,头痛,晕厥,血压增高史。

消化系统:除上述转移性右下腹痛、食欲减退外,无慢性腹胀、腹痛,无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呕血,黑便,便血,黄疸。

泌尿生殖系统:无腹痛,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血尿,尿量异常,夜尿增多,无眼睑浮肿、双下肢浮肿,阴部瘙痒,阴部溃烂。

造血系统:无头晕、乏力,无皮肤黏膜瘀点、紫癜、血肿,无牙龈出血,鼻出血,骨痛,淋巴结肿大等。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无烦热,多汗,畏寒,怕热,多饮,多尿,双手寒颤,性格改变,显著肥胖,明显消瘦,毛发增多,毛发脱落,色素沉着,性功能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男,40 岁。

于2000 - 06~12 因自服苦杏仁250g 两小时后出现口舌麻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来所就诊。

查体:T3615 ℃,P80 次/ min,R25 次/ min,BP14/ 10kPa,急性痛苦面容,可闻及苦杏仁味,腹软、压痛。

根据病史和临症状考虑苦杏仁中毒。

立即给予以下处理:(1) 10 %硫代硫酸钠溶液2000ml 反复洗胃;(2) 吸O2;(3) 3 %亚硝酸钠10ml + 50 %葡萄糖溶液50ml 缓慢静脉注射(不少于10min); (4) 10 %葡萄糖溶液500ml + 维生素C 3g 静滴,10 %葡萄糖液500ml + 氢化可的松200mg 静滴,次日患者痊愈出院。

生理需要:一个健康的人的需要量,即不是因为疾病的治疗需要。

一个禁食水(不吃饭或饮水)的病人每日生理需要量一般:5%葡萄糖1500ml加0.9%生理盐水500ml加10%氯化钾30—40ml.病之本求病之由“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其为《黄帝内经》治病求本思想精华所在。

任何疾病的产生,必有其根本的原因、病机变化,也有其关键所在,如能紧紧抓住致病根本,遵循“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则能达到《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疾虽久,犹可毕也。

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临证所见疾病证候表现复杂多变,主次真伪表现多端,怎样才能在纷杂多变的症候中抓住根本,求得其致病之因及治病要领?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逆”即是致病之本,亦是致病之因,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求本论》提出:“起病之因,便是病本。

”并理解《内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为“必伏所主者,制病之本,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周慎斋则以标本论证治病应求其所以然,在《周慎斋医学全书》指出“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

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末医家王应震更是强调临证时应注意:“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勿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行医不知气,治法从何据,堪笑道中人,未到知音处。

”当今疾病谱在不断变化,今人古人体质也不同,还有治病时医者往往受中西两种思维的交错影响,因而,临床疗效很难到达《难经·十三难》所言:“上工者十全九”。

这恐怕与临证时四诊不全、标本不清、以西套中,没有抓住致病之本,亦即致病之因有关。

因此,临证时应遵循《内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治病求本思想,不为表象所迷惑,仔细推究考证病源,求得其致病本(因)。

如此,临证才能“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笔者以此理论为指导,临证所治颇有心得,现列典型案例与读者共享。

病案王某,女,63岁,退休职工,2013年8月13日初诊。

主诉:失眠、乏力2月。

2月前患者因家庭矛盾导致失眠,开始尚能睡1~2小时,近1月整夜失眠,白天亦不瞌睡,伴乏力、精神萎靡,不时烦躁,饮食尚可,小便正常,大便偏稀,日常生活严重紊乱。

既往身体尚可,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曾在多家医院诊治,给予多种安眠药对症处理,虽有效果,但患者认为会产生依赖,因而自行停药,并求助于中医。

众医均以“酸枣仁汤”或“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等加减,但均无片刻疗效。

刻诊:面色偏白,精神不振,少气懒言,整夜失眠,不时烦躁,自诉夜间脊背部有凉风感,下肢发凉,饮食可,小便正常,大便偏稀。

舌淡、苔薄白舌下脉络瘀血,脉弦细而沉。

病属“失眠”、“不寐”,证属:阳气不足、不能入阴,阴阳失调,神气不安。

处方:制附片10克(先煎),细辛6克,炒白术15克,清半夏15克,茯神15克,川芎20克,牛膝20克,焦栀子15克,白芷15克,石菖蒲15克,丹参20克,威灵仙15克,蔓荆子20克,荆芥20克,豆豉10克,首乌藤30克,炙甘草6克,大枣6克。

7剂,水煎服,每日两次,早服三分之一,临睡前1小时服余药。

二诊:诉服中药3剂后,夜间由整夜不睡变为每夜能睡3小时,且精神好转,但脊背部仍感凉风。

用药起效,效不更方,上方加羌活20克引阳入督,继用7剂。

三诊:继续服用7剂后每夜睡眠变为5小时,精神体力均好转,背部发凉消失,大便已成型,药已中病,上方减量继用7剂以善后,后电话告知睡眠基本正常。

分析此患者属于中医的“失眠”、“不寐”。

该病近年来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都市白领阶层呈高发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西医治疗多予以镇静安眠处理,严重的给予抗焦虑治疗,往往因产生药物依赖,导致大部分病人出现恐惧及排斥心理,进而又加重失眠。

笔者考证失眠之因多与阴阳失调有关,失眠的病机虽然在于阴阳失调,但其临证表现则主要为心神不安,亦即《景岳全书·不寐》中所说:“寐本于阴,神其主也。

”后世把其概括为“神安则寐”、“神不安则寤”。

引起心神不安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气血阴阳不足致“心神失养”;二是痰火等邪气干扰心神;此外亦有从“胃不和卧不安”入手者。

因此,中医治疗失眠主要在辨证的基础上辅以养心安神或重镇安神之品,以图阴阳调和、阳气入阴,神安则寐。

而且,近年来受西医影响,认为必须加大安神之品方能有效,酸枣仁动则30~120克,半夏20~60克,甚或更多,临证很多效果不明显;不单成为顽症,且酸枣仁价格昂贵徒增患者负担。

虽然,当今临床已认识到气血阴阳不足等均可导致心神失养、心神不安,但治疗鲜见用温阳之品,这大抵受限于中医对“失眠”病机的认识。

仔细考证中医对“不寐”病机的认识,历来主要认为是阴阳失调,阳不入阴,阳盛为多。

如《灵枢·寒热病》谓:“阳跷阴跷,阴阳相交。

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

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伤寒六书》亦说:“阳盛阴虚,则昼夜不得眠,盖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卧安;若阴为阳所胜,故终夜烦扰而不得眠也。

”现行的《中医内科学》教材中有关失眠的章节亦未提到“阳虚”之说,因而,临证遇见失眠辨证往往失之偏颇。

笔者重新温习中医对“不寐”的认识,其病机分析没错,“阳不入阴”一语中的。

其因一为阳气旺盛、阴气偏衰,此亦往往是临证应用清泻心肝之火、重镇安神之理由;二则为阳气虚弱,虚阳外越,无力入内,此机理往往被忽视。

同时,亦受温阳之品大多辛热,用于失眠唯恐加重烦躁不安等说影响。

本案患者面色偏白,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失眠,烦躁,夜间脊背部有凉风感,下肢发凉,大便偏稀;舌淡、苔薄白舌下脉络瘀血,脉弦细而沉,均为一派阳气虚弱之象。

阳气不足、不能入阴,阳虚无力入内,且虚阳外越;阴阳失调,神气不安,故见失眠、烦躁等证,病本于阳气虚弱。

因此,治疗当以温阳为主,提振阳气,引阳入内,阴阳相交,其神乃安。

方中附片、细辛温阳通络;白术、半夏健脾和胃,使中焦气机通畅;茯神、首乌藤安神;川芎、丹参祛风活血;白芷、菖蒲、荆芥开窍,并有引药入脑之用。

焦树德认为“风药中引药入脑者唯有荆芥”。

现代医学研究此三者可能有开通血脑屏障之作用。

川牛膝引热下行;栀子、豆豉开郁除烦;威灵仙、蔓荆子通行经络,有利于药物直达病所。

总之,本病例辨证组方紧紧抓住“阳虚不能入阴,阴阳不交”之因,进而“伏其所主”,貌似反常之法取效,实则亦是正治之法。

他下的组方也因人而异:阳虚者服附桂八味丸、右归丸等;阴虚者服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气阴两虚者服生脉散、炙甘草汤等……“治心衰,可不能单纯看心啊!”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胸闷心悸,咳喘气短,动则尤甚,吐痰清稀,头晕神疲,语声低怯,自汗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或唇舌淡紫,脉沉弱或结代。

证属()A.肝郁脾虚证B.脾肺气虚证C.肺肾阴虚证D.心肺气虚证E.肝肾阴虚证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患者,女,22岁。

恶寒,高热,咳嗽,胸痛1天入院。

检查:血压85/50mmHg (11.4/6.7kPa),脉搏100次/分,X线胸片示右上肺大片片状阴影,呈肺段分布。

白细胞21×109/L。

其诊断是()A.休克型肺炎B.病毒性肺炎C.支原体肺炎D.肺炎球菌肺炎E.肺脓肿正确答案D患者,女,24岁。

进餐时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双目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小便失禁,约20分钟后抽搐停止,神识清醒,自觉肢体酸痛。

头颅CT、血液生化检查均正常。

自幼有类似发病,其诊断是A.癔病性抽搐B.低血钙性抽搐C.脑寄生虫病D.癫痫大发作E.昏厥性抽搐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考点评析]1.癫痫属中医“痫证”范畴,由于脏腑亏虚,肝风内动化火,脾虚酿痰,肾虚精亏等所致。

西医认为本病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和母亲怀孕时损伤、外伤、精神刺激等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癫痫的发作大多具有间歇性、短时性、刻板性三个特点。

发作的形式常见的有四种。

①大发作(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以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为特征。

约占癫痫的70%,可分为先兆期、强直―阵挛期和痉挛后期或昏迷期三个阶段。

大发作若短期内发作频繁,发作间隙病人始终处于昏迷状态者,称为癫痫持续状态。

常伴有高热、脱水、血白细胞增多和酸中毒。

②小发作:多见于儿童和少年。

以短暂意识障碍为特征。

常见为失神性小发作,表现为突然发生和突然休止的短暂意识丧失,无跌倒和抽搐。

持续5-30秒后立即清醒,对发作不能回忆。

一日可发作十余次至百余次。

③局限性发作:以局部症状为特征。

发作过程大多短促,数秒至数十秒。

意识通常清醒。

常见有局限性运行性发作和局限性感觉性发作两种发作形式。

④精神运动性发作:亦称颞叶癫痫,属继发性癫痫。

多发于成人。

实系一种具有复杂症状的局限性发作。

部分癫痫病人可同时伴有两种以上类型的发作,称混合性发作。

⑤并发症:由于癫病大发作时意识丧失,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撞伤、舌咬伤,但发作后迅速停止,多无严重并发症。

3.诊断要点①以反复突然发作感觉障碍、肢体抽搐、意识丧失、行为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为主症。

②可有过度劳累、精神刺激、暴饮暴食、月经来潮等诱因存在。

③脑电图常规检查或诱发试验可见癫痫波形(棘波;尖波、慢波或棘―慢波综合等)。

④经抗癫痫药物医治可控制发作。

⑤详细询问病史、体检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常可发现原发疾病。

4.鉴别诊断①癔病:癔病性抽搐须与癫痫大发作鉴别。

癔病发作常有一定的情绪因素,常于有人在场时发作;富于表演色彩,无意识丧失,一般不会自伤及二便失禁;发作过程一般较长,历时数十分钟或数小时,经他人抚慰或暗示性治疗可中止发作;脑电图检查无异常。

②晕厥:晕厥也是短暂的意识障碍,须与失神性小发作鉴别。

晕厥多见于虚弱及血管神经功能不稳定的病人,还有心源性等多种原因;起病和恢复较缓慢;发作前常有头昏、胸闷、心慌、眼前朦胧等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