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一...
病案一

病案一刘某某,女,40岁主诉:鼻塞,流涕4天,发热,头痛2天病史:前日上班时因天气突变而衣着单薄感寒,自感恶寒,鼻塞流清涕,稍咳,喷嚏,头稍痛,因工作繁忙为介意。
昨起发热汗出,微恶寒,头胀痛,鼻塞流浊涕,口渴喜饮,咽喉疼痛,咳嗽咯黄稠痰,小便黄。
辩证:此例外感风热乃由外感风寒,迁连日久,郁里化热所致诊断:表证(风寒入里化热)治法:辛凉解表,清宣肺热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5g,连翘15g,竹叶10g,牛蒡子10g,薄荷6g,瓜蒌12g,贝母10g,条芩10g,板蓝根10g,射干10g,桔梗10g,芦根10g,甘草6g,水煎服热甚加条芩、板蓝根清热,咽喉肿痛加射干,利咽解毒,痰黄稠加贝母、瓜蒌清热化痰病案二宋某某,男,25岁,2009年9月4日初诊主诉:前日起上腹部疼痛,昨日下午开始移至右下腹,今晨疼痛加剧,体温38.4℃,右下腹阑尾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白细胞总数11850,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85%,淋巴细胞15%,西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诊查见右少腹疼痛颇剧,拒按,畏寒发热,大便不畅,脉弦滑,苔薄腻,舌边有紫暗辩证:邪毒内结,溃而成脓,肠痈之疾治法:当以大黄牡丹汤泻之处方:生大黄4.5g(后下)、丹皮9g、赤芍9g、桃仁12g、甘草3g、败酱草18g、红藤12g、地丁9g、忍冬藤12g二诊:服药一剂,大便不畅,寒热以退,腹痛亦减。
原方药再服三剂,诸症消失,白细胞检查亦恢复正常病案三周某,男,35岁。
主诉:病者患咳嗽有年,时作时止,近届秋凉,因起居不慎,外感风寒,咳嗽大发。
曾去某西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服止咳药一周,效不显转求中医。
证见气喘咳嗽,痰多而稠,难以咯出,心烦,口渴欲饮,苔薄白微黄,六脉浮数。
辩证:病系外感咳嗽,初因凉风外袭,现已伏热内蒸,寒邪包热,壅阻肺经,故喘而咳嗽,虽外无大热而里热甚炽诊断:气喘(风寒袭肺,寒郁化热)治法:外散寒邪,内清郁热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g、杏仁9g、生石膏24g、甘草3g、竹茹3g、化橘红6g、川贝母6g(分三次吞服)三剂。
颈部病例分析_1

颈部病例分析病例 1一位 4岁女孩的祖母注意到这个女孩的头向一侧歪斜。
孩子的母亲带孩子去儿科检查, 医生证实了孩子祖母的观察。
在检查中, 医生观察到孩子的头向右侧倾斜, 枕骨转向其肩部, 下颏转向左侧并上提。
在孩子的胸锁乳突肌下部还触摸到了一个包块,该肌的其余部分明显 突出于颈部表面。
医生的诊断为先天肌肉性斜颈。
临床解剖问题1.这种异常通常称作什么?2.造成这种肌肉异常的常见原因是什么?3.通常发生在什么时间?4.为什么斜颈需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形成?5.这种损伤能否在幼年诊断出来并在斜颈形成前进行处理?6.如果肌肉性斜颈没有进行处理(如进行胸锁乳突肌的牵引和/或该肌的手术延长), 进一步的后果是什么?病例 2患者,女性,58 岁。
主诉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有轻微的肿大。
物理诊断和超声扫描发现, 在她的甲状腺右侧叶有一些结节。
用穿刺吸取法获得的细胞进行检测,证实吸出的细胞为恶 性。
医生决定对她实施甲状腺半切除手术。
术前经口插入气管套管。
患者出现约 2 天的喉痛 和声音嘶哑。
临床解剖问题1.解释什么是甲状腺半切除?2.你认为引起喉痛的原因是什么?3.引起声音嘶哑的可能原因是什么?4.在甲状腺手术时容易损伤哪些神经?5.当这些神经受损后,哪些结构可受到影响?病例 3患者,男性,52 岁。
在手术切除其右侧颈部后上方的恶性肿瘤后,医生决定对该区域 进行颈部清扫术以去除肿大的淋巴结。
其中一个肿大的淋巴结位于下颌下三角胸锁乳突肌上 端的深面。
术后,该患者告知医生他的右肩上提困难,而且将脸转向左侧时很费力。
临床解剖问题1.在去除肿大淋巴结的手术中可能损伤了什么神经?2.这条神经与胸锁乳突肌上端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你认为医生去除的是什么淋巴结?4.这些淋巴结接收什么区域的淋巴?5.如果甲状腺结节中的恶性细胞已经转移,它们会转移到什么淋巴结?病例 4患者,女性,42 岁。
主诉在颈前部有一肿块,而且这个肿块对呼吸有影响。
运动障碍康复病例范例1

运动障碍康复病例范例1病历概述该病例涉及一位24岁的女性患者,名为小玲。
她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经历了一系列的运动障碍问题。
本文将概述她的症状、诊断以及康复计划。
症状描述小玲最早体验到症状是在三个月前,她开始感受到局部肌肉酸痛和无力感。
这种感觉发生在她的右手臂和手指上。
总体上,她发现她的手部运动能力受到了影响。
这一问题逐渐恶化,她开始感到右手和右手臂的肌肉疼痛和僵硬。
症状进一步恶化,她开始经历手部和手臂的震颤。
这种震颤在进行精细动作时特别明显,如拿着铅笔写字或抓取物体。
除此之外,她还注意到她的手臂在休息时也会发生震颤。
患者还遭受了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
她常常感到困惑,记忆力有所下降,并且有时会出现情绪波动。
诊断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收集和身体检查,我们初步怀疑小玲可能患有帕金森病。
为了确认诊断,进一步的测试被进行了。
在运动测试中,几个症状得到了验证。
小玲的手部协调和精细动作受损,她的手臂震颤在持续着。
并且,她的认知测试结果也显示了一些异常。
她在记忆和认知任务中的表现低于正常范围。
基于她的症状和测试结果,小玲被确诊为帕金森病。
进一步的医学评估将在治疗过程中进行。
康复计划为了帮助小玲管理及减轻症状,我们制定了以下康复计划:1. 医药治疗:小玲将接受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症状并延缓疾病进展。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将与小玲合作,通过特定的运动和康复技术来帮助改善她的肌肉协调和力量。
这包括进行定向运动和平衡训练。
3.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师将帮助小玲改善她的言语和吞咽能力。
这些练将有助于提高她的口腔肌肉控制和流利性。
4. 心理支持:小玲将获得心理支持,以帮助她应对帕金森病带来的心理和情绪困扰。
这包括应对焦虑和抑郁的心理治疗。
结论通过综合的治疗方法,我们希望帮助小玲控制帕金森病症状,并提高她的生活质量。
随着康复的进行,我们将定期评估她的进展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内科完整病例1

完整住院病例(一)08成人临本苏雅娜学号022姓名:张日光性别:男年龄:73岁婚姻:已婚民族:汉职业:农民出生地:广东高要住址:广东高要金渡大坑村入院日期:2009-5-12记录日期:2009-5-12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主诉: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气促3年,加重伴双下肢浮肿1周。
现病史:缘患者于10年前每于天气变化或感冒后即出现咳嗽咳痰,咳白色粘痰自服感冒药或去乡医处予抗炎治疗后,症状缓解,但病情反复,以冬春季节多发,每年累计3个月以上,3年前患者症状加重并出现气促,予规矩抗炎治疗方可缓解,1周前患者着凉后再次出现咳嗽咳痰气促,以活动后加重于乡医处予抗炎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未见缓解,并出现双下肢浮肿、腹胀、食欲缺乏,现在要求入院进一步治疗,患者至发病以来胃納、睡眠欠佳,小便减少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过去体质较弱,有吸烟病史30余年。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有卡介苗接种史,无外伤、无输血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
系统查询1.呼吸系统:见现病史,无胸痛、盗汗、咯血。
2.循环系统:无心前区疼痛、头昏、头痛及晕厥史。
3.消化系统无反酸、嗳气、腹痛、腹泻、呕吐、黑便史。
4.泌尿系统:无苍白、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腰痛史。
5.血液系统:无头晕、眼花、耳鸣、鼻出血、牙龈出血、黄疸、淋巴结肿大、骨骼疼痛史6.代谢及内分泌系统:无多饮、多尿、多汗、怕热史,性格、智力、皮肤、性欲无明显变化。
7.神经系统:无意识障碍、记忆力改变、视力障碍、抽搐、瘫痪、精神异常等病史。
8.关节及运动系统:无关节疼痛,无运动障碍。
个人史:生于原籍,未去过其他地方,小学毕业后就地务农,有烟酒嗜好,无毒物及疫水接触史,无重大精神创伤,居住条件一舨。
婚姻史:26岁结婚,配偶健康,夫妻关系和睦。
育有一子一女,均健康。
家族史:父母均健在,2妹2弟,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及遗传病史,家属成员中无同样患者。
体格检查T38℃, P 112次/min, R30次/min BP 100/70mmHg, Wt60kg。
病例1

体格检查:全身情况差,慢性重病容,消瘦,左锁骨上扪 及淋巴结,约黄豆大,中等硬,无压痛,活动。心肺()。腹部膨隆,蛙腹状。腹壁静脉可见,腹式呼吸减弱。 右上腹肋缘下锁骨中线内侧,扪及蚕豆大之皮下结节2个 ,活动,中等硬,轻压痛。腹软,轻压痛,肝脾均未扪及 ,肝上界在锁骨中线第五助间,明显腹水征。余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1.89×1012/L、血红蛋白 86g/L、白细胞31.3× 109/ L,嗜中性粒细胞0.84,单核 细胞0.05,嗜酸性粒细胞0.02,嗜硷性粒细胞0.02,淋巴 细胞0.07。尿常规:脓细胞及白细胞少许,颗粒管型、蜡 样管型及红细胞管型查见。腹水白细胞0.66×106/L,红 细胞5.1×106/L,嗜中性粒细胞0.29,淋巴细胞0.71,蛋 白34.1g/L,Rivalta试验(+),细菌培养(-)。人院后 给予抗感染和支持疗法、放腹水等,患者-直不能进食, 不断呕咖啡色液,日益骨上淋巴结长大,腹部膨隆 。腹腔内有黄色混浊液3330ml,大网膜与胃、横结肠粘 连成一硬条,表面有灰白结节,肠系膜和腹膜粗糙,有灰 白色结节和纤维蛋白,腹腔脏器和腹壁间有纤维性粘连。 胃小弯后壁有一10cm×7cm×2cm大之肿瘤,表面高低 不平,有溃疡形成,并穿破至小网膜囊内。镜下细胞排列 成索状,大小不等,胞浆少,核大深染,分裂象可见。间 质多少不等,累及浆膜层。胃小弯、肠系膜、左锁骨上等 处淋巴结、大网膜及腹膜,肝表面及切面均有灰白色结节 ,镜下亦为上述结构。周围肝细胞受压萎缩。双肺水肿, 镜下见支气管及周围肺泡内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肾小管上 皮水肿。肠腔内有蛔虫及鞭虫。
临床病理病例分析一

病例一患者男,24岁,工人。
现病史:半年前于工地施工中,不慎左脚被钉子刺伤,当时局部感染化脓,下肢红肿,约2周后逐渐恢复,此后左小腿又有数次疼痛和肿胀。
2个月前左小腿疼痛肿胀达到膝关节周围,入院治疗症状有所减轻。
4天前左下肢肿胀,疼痛加重,并有发冷发烧。
昨日开始咳嗽,咳痰,今晨咳痰带有少量血液,无胸痛。
查体:除发现左下肢浮肿外,其它未见明显异常。
今日下午2点15分左右患者由厕所回病房途中大叫一声倒在地上,医务人员赶到时见患者四肢痉挛、颜面青紫、口吐白沫、瞳孔散大,抢救无效,于2点50分死亡。
临床诊断:急死、死因不清申请病理解剖:患者家属及医生要求查明死亡原因。
解剖记录摘要:身长174厘米,体重60公斤。
大体检查:左下肢浮肿,以膝关节以下为显著,左脚面有一外伤愈合的小瘢痕,剖开左腿见左股动脉及其分支无明显异常改变。
左股静脉:大部分变粗变硬。
从腘窝至卵圆孔一段股静脉内完全被凝固的血液成分堵塞,该血液凝固物长约40厘米与血管壁连接不紧密,大部分呈暗红色,表面粗糙,质较脆,有处呈灰白色与血管连接紧密。
肺动脉的主干及两大分枝内均被凝血块样的团块堵塞,该团块呈暗红色无光泽,表面粗糙、质脆,与肺动脉壁无粘连。
左肺内较小的动脉分枝内也有血凝块样物质堵塞。
镜检:左股静脉主要为红色血栓结构(纤维素网内充满大量红细胞,少数处为混合血栓结构(可见少量血小板梁),靠近血管壁处有肉芽组织长入血栓内。
肺动脉主干及两大分枝内大部分为红色血栓结构。
左肺小动脉分枝内血凝块样物仍为红色血栓,靠近血管壁处血栓有肉芽组织长入。
思考题:1、左股静脉内有什么病变?为什么能形成这种病变?为什么股动脉无此改变?2、肺动脉内为何种病变?根据是什么?3、左肺小动脉分枝内为什么会有肉芽组织?本病例有没有肺淤血,是急性还是慢性?4、死亡原因及其过程、机制?病例二患者男,23岁,医务工作者,7月1日入院。
7月3日死亡。
主诉:右足拇跌伤化脓数天,畏寒发烧二天。
肺炎具体案例

肺炎具体案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自2019年底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
这种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症状和严重程度,下面将介绍一些具体的肺炎病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1. 病例一,轻度症状。
小李,30岁,男性,曾与确诊患者接触。
他出现了轻微的发热、咳嗽和乏力症状,但没有呼吸困难。
经过隔离观察和治疗,他在两周后康复出院。
2. 病例二,中度症状。
小王,45岁,女性,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她出现了持续性的高烧、呼吸急促和胸痛症状,经CT检查发现肺部病变。
她被送往重症监护室治疗,经过数周的治疗后康复出院。
3. 病例三,重度症状。
小张,60岁,男性,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心脏病史。
他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和意识模糊等症状,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4. 病例四,无症状感染者。
小刘,25岁,女性,曾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
她接受核酸检测后被确认为新冠病毒感染者,但并未出现任何症状。
经过隔离观察后康复出院。
以上案例展示了新冠肺炎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和严重程度差异。
对于轻度症状的患者,及时隔离观察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而对于有基础疾病或年长者,病情可能较为严重,需要密切监测和积极治疗。
此外,还有一部分感染者并不表现出明显症状,但仍具有传染性,这对疫情防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时,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个人防护和公共卫生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口罩佩戴和手部清洁等工作。
同时,加强疫苗接种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者,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措施。
总之,了解肺炎具体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加强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共同抗击疫情,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希望全球范围内的疫情早日得到控制,让人们摆脱病痛困扰,重回正常生活。
5骨伤科病例1

一则“骨折病-血瘀气滞证”病例:患者郭某,男,89岁,主因“摔伤致左髋部肿痛,活动受限9小时”入院。
患者入院前10小时因不慎摔伤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随后就诊于天津第三医院,查骨盆平片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未予任何治疗,后就诊于我院,急诊以“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收入我科。
入院症见:左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无恶心、呕吐,纳可,夜寐可,二便调。
诊断依据:1.主诉:摔伤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9小时。
2.专科检查:左髋部可见皮下青紫淤血,无张力性水泡,左髋部轻度肿胀,左髋关节周围压痛(+),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左股骨大粗隆处叩击痛(+),左下肢纵向叩击痛(+),左髋关节活动受限,左股骨髁上牵引良好,重量7KG,牵引眼干洁,无渗出,左足趾背伸屈曲功能可,双下肢皮感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未见明显异常。
3.辅助检查:骨盆平片示:左股骨粗隆处骨折。
左髋关节正侧位平片示:左股骨转子间牵引术后患者,左股骨转子间骨折断端对位、对线尚可,小转子分离。
中医查体:患者左髋部疼痛,拒按,痛有定处,日轻夜重,髋部活动受限,皮下青紫,肿胀,舌质紫暗,苔白,脉涩,辨病属于下肢骨折病范畴,辩证为血瘀气滞证,本病病位在髋部,病性属实证,预后尚可。
中医诊断:骨折病-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原则:西医治疗以消肿止痛对症治疗,维持左股骨髁上牵引术,重量7KG,注意患肢血运及牵引眼渗血渗液情况。
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对症治疗,以复方活血汤加减:柴胡12g 熟大黄15g 当归12g 桃仁12g红花12g 羌活10g 赤芍12g 川芎12g元胡10g 川楝子10g 苏木10g 白芷10g姜黄10g 地龙10g 青皮10g 降香10g白芨10g 乳香10g 没药10g 生甘草10g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每次150ml。
辅助以耳针埋豆治疗,选穴:皮质下、大腿、神门、交感,便秘者加直肠、大肠、三焦,气秘者加交感、肺、肝、胆,虚秘者加脾、胃、肾、皮质下穴,每穴每次按压1-2分钟,每天按压3-5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一:腹部伤病史摘要:张某,女,28岁。
骑自行车时被汽车撞伤,伤后感左季肋部疼痛,被他人急送到医院。
体格检查:T 36.6℃,P 115次/分,R 27次/分,BP10.6/6.7kpa(80/50mmHg)。
痛苦面容,面色苍白,表情淡漠。
一、进一步收集,获取以下资料:病史:病人受伤当时疼痛局限在左季肋部,呈持续性并逐渐扩散至全腹。
伤后40分钟到达医院急诊室,伤员感口渴、头晕,不能行走,站立时头晕加剧,并有心悸气短。
体格检查:回答问题尚准确,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对称,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无减弱,未听到干湿啰音。
心界不大,各瓣膜区未听到杂音,左季肋部青紫、肿胀,腹略胀,腹式呼吸减弱,全腹压痛阳性,轻度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移动性浊音阳性,腹部听诊肠鸣音减弱。
二、问题:1、根据病人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初步考虑病人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2、目前病人主要存在哪些护理问题? 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3、病人手术后回到病房,应如何做好病情的观察和护理?4、腹部手术后如何预防感染?答:一,初步考虑病人的诊断是:脾破裂。
诊断依据:①损伤病史:骑自行车时被汽车撞伤,伤后感左季肋部疼痛②临床有内出血的表现:左季肋部青紫、肿胀,腹略胀,腹式呼吸减弱,全腹压痛阳性,轻度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腹部听诊肠鸣音减弱③有中度休克的表现:体格检查:T 36.6℃,P 115次/分,R 27次/分,BP10.6/6.7kpa(80/50mmHg)。
痛苦面容,面色苍白,表情淡漠。
二、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1、血容量不足与脾破裂导致的内出血关。
2、疼痛与脾破裂和腹腔内有积血有关。
3、恐惧与病情危急、担心预后有关。
护理措施:1、急救:(1)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 迅速给予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 采用静脉留置针, 尽快扩容。
(尽量选择上肢靠近心脏的静脉)。
(2)给氧、吸痰、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
在给氧的过程中, 根据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和血气分析结果, 及时调整氧浓度。
中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氧流量为2~ 4L /m in 。
(3)遵医嘱用药。
2、病情评估:(1)评估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受伤情况、有无并发症等,如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每15~ 30 min观察1 次血压、脉搏、呼吸, 做好心电监护, 观察血氧饱和度, 并做好记录。
(2)注意有无潜在的护理问题, 如心输出量减少、清理呼吸道无效、活动受限、意识模糊和其他外伤等。
(3)观察尿量:导尿并记录每小时尿量, < 25 m l/h表明血容量不足。
(4)观察腹部症状及体征, 严密观察左上腹的疼痛性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程度。
3、术前护理:(1)快速补液, 以增加回心血量和每搏输出量,再积极配血, 尽量输入全血, 应注意预防肺水肿及心功能衰竭。
(2)迅速备皮、做好药物皮试, 协助完成各项检查包括心电图、胸片、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交叉配血等。
(3)插好胃管和尿管并固定, 保持其引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 并注意其引出液的颜色、量, 并做好记录; 做好各管道安置, 胃管应选择管腔较粗的以保证术后的通畅。
(4)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一)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生命征和神志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并测量血压和脉搏,平稳后改每四小时测量一次;每4 h测量1次体温, 体温在38度内为吸收热。
观察热型、持续时间、有无寒战, 注意与其他感染引起的体温升高相鉴别, 对发热多汗和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 注意水电解质和营养补充, 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疮的发生。
2、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感染等情况,若引流管引流出大量新鲜血性液体,提示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注意观察腹部情况, 对复合性外伤的病人, 防止除脾以外其它内脏报伤导致的内出血,如病人出现腹胀、脉速、出冷汗、血压下降, 立即报各医师。
4、应重视术后营养与液体的供给, 维持机体能量的需要和水、电解质平衡。
5、顽固性呢逆:是由于脾破裂后刺激隔神经, 使脆肌激惹所致, 可以肌注利他灵或针刺呢逆穴也可行隔神经封闭。
(二)术后一般护理:(1)鼓励患者咳嗽, 对因切口疼痛而不愿自己咳嗽者, 护理人员可用双手按住患者切口两侧, 以限制腹部活动幅度, 再作深吸气后用力咳嗽。
(2)去枕平卧位六小时,使患者头偏向一侧, 避免口鼻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入气道; 待麻醉清醒后, 取低半坐卧位, 可降低腹壁张力, 减轻切口疼痛, 利于引流或减少毒素吸收, 防止膈下积液, 增加肺活量, 促进排痰, 减轻腹胀。
(3)疼痛护理:术后24 h内切口疼痛最为剧烈, 可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
必要时给予适当镇痛药, 鼓励患者深呼吸, 协助患者咳嗽、咳痰, 给予雾化吸入, 因肠蠕动引起疼痛则给催眠剂, 抬高上身可减轻疼痛。
(4)导管护理:注意无菌操作, 防止上行感染, 注意保持切敷料清洁干净, 观察引流管切口渗血渗液情况; 消毒尿道口, 2次/d, 记录每小时尿量, 保持有效胃肠减压, 患者一旦恢复肠蠕动, 排气通畅, 应停止胃肠减压并做好拔管后观察护理。
四、预防感染的护理:(1)体位:病人术后取平卧位;待麻醉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取半卧位;以尽量让腹腔残留液体流入盆腔,避免隔下脓肿的形成。
(2)观察:(同上)观察病人的体温,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等等②引流观察: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和是否固定良好,并且要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时更换引流袋。
(3)防治感染。
(一):应用抗菌药。
(二):肿抽脓或切开引流,较大时多采用经皮穿置管引流或手术切开引流。
(三):支持治疗。
(四):给予病人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或肠外营养治疗五:盆腔脓肿较小或未形成脓肿时应用40到43度水温保留灌肠或物理透热等疗法。
(4)深呼吸,有效咳嗽有助于预防。
补充:1、预防应用抗菌素原则:①清洁无污染或轻度污染的伤口,估计感染率低于5%,且身体抵抗力正常者不必使用。
②应选用杀菌力强,抗菌谱广,副作用小,能针对感染性细菌的抗菌素。
③选用抗菌素应具有高度组织渗透性维持时间较长的特点。
2、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方法:①使用时间宜在切皮前开始使用,使在污染时其组织内的药物浓度已达高峰,术前给药又不能太早,一般最适宜的方法是在麻醉后切皮前给药,手术时间超过6h再给一个加强剂量,应在24h以内,最长不超过48h给药。
②给药途径和剂量:静脉最为适宜,预防用抗生素现主张以一次性剂量为主,但对污染较重,可多次给药,使用何种抗生素最好,主要根据医院可得药物来源,可能感染的细菌而定,目前国内外多主张采用头孢菌类。
如头孢呋肟,常用一次剂量750mg,必要时6~8h后再给一个加强剂量750~1500mg。
其它药物有头孢西丁、头孢三嗪、氨苄、甲硝唑等。
总之,腹部手术感染的预防除合理使用抗生素外,还有正确的无菌技术和手术操作技术。
五、参考文献:[1]赵慧颖,吕晓颖.腹部术后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华医学感染管理杂志,2007,17(3):681.[2]王栩轶,何丽.1280例老年患者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5,15(7):591.[3]屈清荣,李胜云.外科手术室疾病护理常规[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132-135.[4]单丽霞,唐贺玲,刘丽欣.外科疾病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10-111.[5]时风云.ICU病人亲属家庭需要及沟通[J].医药世界,2006,11(9):24-25.[6]吴碎秋,陶瑞宜.温州医学院学报[J].温州:温州大学出版社,2010:55-58..[7]田忠民.中国普通外科杂志[J].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98-100.[8]严志龙,沈迎春,何向蕾,杨沔.创伤外科杂志[J].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120-123.[9]陈小春,张桂英,余小舫.肝胆胰外科杂志[J]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9-62.[10]周红,沈汉斌,徐立勤.中华护理杂志[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95-96.六、体会与经验总结:通过对这个病例的分析讨论以及经过查找资料文献等,我们了解到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越来越普遍,而车祸事故也已成为一个全体医护人员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成为一个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护士在关注车祸伤本身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使患者不仅在生理上得到康复,更要在心理上得到康。
刚开始拿到这个病例,一看,哎,不就是腹部伤嘛,很高兴,老师留给我们的四个问题都是课本上有的,课堂上学过的。
我们组九个人很快就讨论出如何分工合作,以及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要讨论的问题。
第二个要讨论的问题就是PPT怎样制作才合理,由两个负责制作PPT的同学和组长、主讲人四个人一起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组员们脾气、性格都好,气氛融洽和谐,很快达成一致。
合作体现效率,效率创造时间,让我们组员们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自己所要负责的那部分任务。
不管自己负责哪一部分,只要认真去做,每个环节都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
可是,事情往往不是你所想的那样,这次病例不像前几次那样告诉我们具体是什么病,所以就意味着我们要具体分析病例。
通过同学对病例深入又简单的分析后,身为组长的我才发现,分析病例是多么重要,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说明中,隐藏很多重要线索。
例如,病例中提到“张某,女,28岁,”我们起码得知两点信息。
一,患者,女性,心理方面压力较大,要做好心理疏导。
二,28岁,事业正旺,可能还未婚,或者刚结婚不久,不想以后有什么后遗症等等。
可以说,病例中每句话都应认真推敲斟酌,有利于跟患者更好的沟通。
特别是病例中提到的阳性体征。
正如老师说的,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之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一意孤行。
只有深刻深入地对病例进行剖析,才能真正让我们学到更多,对接下来所要做的不管是PPT、讲课还是收集资料等都可以更顺利完成,目的地更强。
关键是,让我们记忆更深刻,对我们以后在临床上游刃有余提供很大帮助,也达到了老师组织此种上课形式的目的。
这就是我们学到的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