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

合集下载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第一名词解释第一章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体液:机体含有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稳态: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下,使得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第二章原发性主动转运:是一种具有酶活性的Na+-K+依赖性的ATP酶的蛋白质。

他所需的能量是由ATP 直接提供的,这种主动转运过程称为原发性的主动转运复极化:在动作电位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从反极化的状态的电位恢复到膜外正电位、膜里负电位的静息状态,称为复极化电化学驱动力:浓度梯度产生的内正外负的电位差去极化: 在电解质溶液或电极中加入某种去极剂而使电极极化降低的现象阈强化:能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兴奋性: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过特性。

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而只有张力增加,这种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前负荷:心肌收缩之后所遇到的阻力或负荷后负荷:是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受到的负荷。

与之相对的是前负荷第三章血沉: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第四章正常起搏点:P细胞为窦房结中的起搏细胞是一种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具有很高的自动节律性是控制心脏兴奋活动的正常起搏点血脑屏障: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其形态学基础可能是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与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与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是偶联因子。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第3章血液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

(增加的题)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

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

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

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生理1.何谓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如何维持的?稳态有何生理意义?答:内环境是机体细胞直接浸浴并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调节多个器官系统的活动所维持的动态平衡,主要依靠反馈和自身调节的作用.内环境稳态所起的作用是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内环境同时也为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2.试述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答:静息电位指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其形成原因是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及膜对钾离子有较高的通透能力,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和带负电的蛋白质浓度都大于细胞外(而细胞外钠离子和氯离子浓度大于细胞内),但因为细胞膜只对钾离子有相对较高的通透性,钾离子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而膜内带负电的蛋白质离子不能透出细胞,于是钾离子外移造成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外正内负呃状态一方面可随钾离子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钾离子外移形成的外正内负将阻碍钾离子的外移(异性电荷互相吸引,同性电荷互相排斥),最后达到一种钾离子外移(因浓度差)和阻碍钾离子外移(因电位差)相平衡的状态,这时的膜电位称为钾平衡电位,实际上就是(或接近于)安静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3.试述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及其影响因素组织液是血液经毛细血管壁滤过生成的,其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由于近微动脉端毛细血管内血压高于近微静脉端毛细血管的血压,因此毛细血管动脉端有组织液滤出,而静脉端则有组织液被重吸收.另外,有少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因此,上述与有效滤过压有关的四种因素中任一因素的变化,均可影响组织液生成:①毛细血管压:当微动脉扩张或静脉回流受阻时,毛细血管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②血浆胶体渗透压:不同原因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如:肝硬化白蛋白减少)时,有效滤过压将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③淋巴回流:当淋巴回流受阻(如:丝虫病的幼虫堵塞淋巴管)时,组织间隙中组织液积聚,使组织液静水压上升,进一步使有效滤过压上升,组织液生成增多,可出现水肿.④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在烧伤或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明显升高,一部分血浆蛋白滤出,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结果使局部组织液生成增多,发生水肿.4.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答:心输出量取决于心率和搏出量,凡影响心率和搏出量的因素均能影响心输出量.(1)搏出量对心输出量的影响:搏出量的多少又取决于心室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心肌收缩愈强,速度愈快,射血量就愈多.因此,凡是能影响心肌收缩强度和速度的因素都能影响搏出量.1)前负荷:前负荷增大,通过异长自身调节使搏出量增加.2)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搏出量增加3)后负荷:心室肌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而言.在心率、心肌初长度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如动脉压增高,则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缩短;同时,心室肌缩短的程度和速度均减小,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另一方面,搏出量减少造成心室射血后心室内余血量增加,通过异长自身调节,使搏出量恢复正常.随着搏出量的恢复,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加强心肌收缩能力,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也恢复到原来水平.(2)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率在每分钟40-180次范围内,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心率超过每分钟180次时,心室充盈时间明显缩短,充盈量减少,心输出量亦开始下降.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心舒期过长,心室充盈接近最大限度,再延长心舒时间,也不会再增加心室充盈量,尽管每搏输出量增加,但由于心率过慢而心输出量减少.5.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⑴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增多时,射入动脉的血量增多,收缩压升高.由于收缩压升高,使血流加速,使舒张期末大动脉内存留血量增加不多,故舒张压升高不明显而脉压加大.⑵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则心输出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由于心率加快心舒期缩短,心舒末期主动脉内存留血液增多,故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⑶外周阻力:若心输出量不变而外阻力增大时,主要以舒张压升高为主.因在心舒期血液流向外周速度主要决定于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向外周流速减慢,心舒期动脉内存留血液增多,故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外周阻力主要与小动脉口径和血液粘度有关.⑷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大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和弹性具有缓冲动脉血压的作用,可使脉压减小.当大动脉弹性减弱时,其可扩张性减小,对血压的缓冲作用减弱,使收缩压升高,脉压加大.⑸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的关系: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是相适应的,由于失血使循环血量减少时,可致血压下降;如果循环血量不变,血管容积增大时,血压亦下降.6.试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答:1)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是滤过作用的动力,它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血浆胶质渗透压各肾小囊内压之和,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发生改变,就会使有效滤过压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肾小球滤过.2)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通常情况下它变化不大,但在某些肾脏疾病的情况下,滤过膜面积减少,出现少尿,其通透性增加,将会出现蛋白质尿甚至血尿.3)肾血流量.肾血流量增大,具有滤过作用的血管长度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大.5 慢波睡眠与异相睡眠不同点答:慢波睡眠:①脑电波呈同步化慢波②感觉功能暂时减退,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减弱③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活动有所下降,但相当稳定④刚入睡时持续80-120分钟,以后逐渐减少⑤生长激素释放增加,有利于生长、促进体力恢复。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

? 名词解释? 内环境、阈刺激、兴奋、兴奋性、正反馈、负反馈、阈电位、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第二信使、受体、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兴奋-收缩耦联。

? 问答题1、何谓内环境稳态,生理意义是什么?2、易化扩散的特点3、Na+-K+ATP酶的作用和生理意义4、第二信使物质包括那些?5、试述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6、试述神经细胞RP和AP的产生机制,改变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RP和AP幅度如何变化?为什么?7、局部电位的特点是什么?8、试比较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9、试述N-M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10、试述动作电位是如何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11、试述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名词解释? 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纤维蛋白溶解血型红细胞凝集渗透脆性等渗溶液? 问答题1,血浆蛋白的功能和血浆渗透压的作用2,红细胞为何能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 何因素可影响血沉?3,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因素有那些?4,血小板的生理功能5,试述血液凝固过程并比较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6,试述纤维蛋白溶解过程7,肝素的作用是什么?8,输血的原则是什么?9,ABO血型凝集素的特点?10.血管内的血液为何不凝固?? 名词解释有效不应期、窦性节律、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力储备、中心静脉压、微循环、组织液? 问答题1、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是什么?2*、试述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的发生机制、并进行对比。

3、心肌有效不应期长的生理意义?4、窦房结P细胞如何控制整个心脏的活动?动作电位在心脏的传导路径?5、何谓房室廷搁?生理、病理意义?6*、试述心脏泵血过程及心室和动脉的压力变化。

7、心肌的前负荷如何影响心肌收缩力?8、何谓心肌收缩能力?试举二例说明何方法改变心肌收缩能力,并说明其机制.9、心率的变化如何影响心输出量?10*、试述动脉血压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试举二例日常生活中出现血压变化的例子,并说明其机制.11、试述组织液生成及其影响因素12*、心交感和迷走神经兴奋心脏的活动如何变化?试述其机制。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名词解释:1.稳态:细胞外液是机体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单纯扩散:小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自行跨膜转运,属于最简单的一种物质运输方式,不需要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也不需要专一的载体。

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TP的跨膜转运。

4.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5.阈刺激:在刺激延续时间和对时间变化率保持中等数值下,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6.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7.血浆渗透压:包括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

8.生理性止血:是由血管、血小板、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共同完成的。

小血管损伤,血液从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

用出血时间表示,反映生理止血功能的状态。

9.血型: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0.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为Ⅹa、Ⅴa、Ca2+和PF3复合物,它的形成首先需要因子x的激活。

根据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始动途径和参与因子的不同,可将凝血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途径。

11.期前收缩: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

12.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13.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活动周期。

14.自律性:心肌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15.心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

生理学名词解释(含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含答案)

1.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在一个闭环系统中,控制部分活动受受控部分反馈信号〔Sf〕的影响而变化,假设Sf为负,则为负反馈。

其作用是输出变量受到扰动时系统能及时反应,调整偏差信息〔Se〕,以使输出稳定在参考点〔Si〕。

2. homeostasis〔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到达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3. Autoregulation: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4. Paracrine:旁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而作用于临近靶细胞的作用方式。

5. 局部电位: 由阈下刺激引起局部膜去极化〔局部反应〕,引起邻近一小片膜产生类似去极化。

主要包括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及电刺激产生的电紧张电位。

特点:分级;不传导;可以相加或相减;随时间和距离而衰减。

6. 内向电流:指细胞膜激活时发生的跨膜正离子内向流动或负离子外向流动。

7. fluid mosaic model:液态镶嵌模型,是有关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内容是膜的共同特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中镶嵌有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8. 跳跃式传导:有髓纤维受外加刺激时,动作电位只能发生在相邻的朗飞结之间,跨髓鞘传递。

9. 膜片钳:用来测量单通道跨膜的离子电流和电导的装置。

10. 后负荷:指肌肉开始收缩时遇到的阻力。

11. 横桥:肌凝蛋白的膨大的球状部突出在粗肌丝的外表,它与细肌丝接触共同组成横桥结构。

它对肌丝的滑动有重要意义。

12. 后电位:在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前,膜两侧电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

13. Chemical-dependent channel:化学门控通道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的信号分子,引起通道蛋白质的变构作用而使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的膜通道蛋白。

生理名词解释、简答题

生理名词解释、简答题

1.电压门控通道:由膜两侧电位差变化一起闸门开关的离子通道,如神经纤维上的Na、K离子通道。

2.跨膜信号传导:各种刺激信号通过改变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构型,从而引起靶细胞功能改变的过程。

3.去极化:使电极极化降低的现象。

4.内向电流: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细胞内流动,负离子由细胞膜内向细胞外流动,增加细胞内正电荷,促使膜电位去极化。

5.电化学驱动力:一般自然界会向电化学低的方向发展,两者间的电化差,称电化学驱动力6.K 离子平衡电位:K由膜内向膜外易化扩散产生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与K跨膜浓度势能相等时,膜内外的电位差称k 离子平衡电位7.阈电位:能触发动作单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8.量子释放:一个突触小泡中所含的ACh,被称为一个量子。

突触前膜释放ACh是以突触小泡为单位的释放,也称为量子释放。

9.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百分比。

10. 心指数:心输出量与体表面积的比值,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心指数。

11.等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自身收缩力的强度和速度而影响每搏输出量的调节12.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细胞长度调节心脏泵血,心肌细胞初长度改变。

13.心肌收缩能力: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的情况下,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称为心肌的收缩能力。

14..心室功能曲线:以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充盈压为横坐标,博出量(或博出功)为纵坐标,将两者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心室功能曲线。

钙触发钙释放:在心肌,肌膜的去极化则引起L型钙通道激活而出现少量Ca+内流,进入胞质的Ca+与JSR膜中的钙释放通道开放,即钙触发钙释放16.慢反应细胞:心脏去极化慢,传导速度慢的细胞,如窦房结、房室交界区细胞属于慢反应细胞。

17.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压的平均值。

18.外周阻力:外周血管对血流的阻力。

19.微循环:指微动脉经毛细血管网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20.压力感受性反射: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生理学必考名词解释35个

生理学必考名词解释35个

生理学必考名词解释35个1. 内环境: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就是细胞外液啦,像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这些。

2. 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就好比您家里的温度、湿度总是差不多,让人舒服。

3. 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就像有人叫您,您会答应一样。

4. 负反馈:让系统的输出起到与输入相反的作用,从而使系统保持稳定,比如您热了就出汗降温,这就是负反馈。

5. 正反馈:输出增强输入,让系统的活动不断加强,像分娩的时候宫缩会越来越强,就是正反馈。

6. 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就像跨过这个门槛,才能引发大动静。

7.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快速、可逆的翻转和复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8. 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好比细胞在休息时的“心情”。

9. 兴奋-收缩耦联:把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电信号告诉肌肉该收缩啦。

10.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能反映血液中血细胞的多少。

11. 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简称血沉,能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12. 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就像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

13.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心脏也得有休息和工作的时候嘛。

14. 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15. 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就像水管里的水对管壁的压力。

16. 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能反映心血管的功能状态。

17. 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和呼气,您一呼一吸就是呼吸运动在起作用。

18. 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把新鲜空气吸进来,把废气排出去。

19. 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让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内环境、阈刺激、兴奋、兴奋性、正反馈、负反馈、阈电位、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第二信使、受体、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兴奋-收缩耦联。

•问答题
1、何谓内环境稳态,生理意义是什么?
2、易化扩散的特点
3、Na+-K+ATP酶的作用和生理意义
4、第二信使物质包括那些?
5、试述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
6、试述神经细胞RP和AP的产生机制,改变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RP和AP幅度如何变化?为什么?
7、局部电位的特点是什么?
8、试比较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
9、试述N-M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10、试述动作电位是如何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11、试述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名词解释
•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纤维蛋白溶解血型红细胞凝集渗透脆性等渗溶液
•问答题
1,血浆蛋白的功能和血浆渗透压的作用
2,红细胞为何能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 何因素可影响血沉?
3,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因素有那些?
4,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5,试述血液凝固过程并比较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
6,试述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7,肝素的作用是什么?
8,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9,ABO血型凝集素的特点?
10.血管内的血液为何不凝固?
•名词解释
有效不应期、窦性节律、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力储备、中心静脉压、微循环、组织液
•问答题
1、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是什么?
2*、试述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的发生机制、并进行对比。

3、心肌有效不应期长的生理意义?
4、窦房结P细胞如何控制整个心脏的活动?动作电位在心脏的传导路径?
5、何谓房室廷搁?生理、病理意义?
6*、试述心脏泵血过程及心室和动脉的压力变化。

7、心肌的前负荷如何影响心肌收缩力?
8、何谓心肌收缩能力?试举二例说明何方法改变心肌收缩能力,并说明其机制.
9、心率的变化如何影响心输出量?
10*、试述动脉血压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试举二例日常生活中出现血压变化的例子,并说明其
机制.
11、试述组织液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12*、心交感和迷走神经兴奋心脏的活动如何变化?试述其机制。

举二例日常生活中何环境变化可改变心率,并说明其机制.
13*、试述减压反射及其生理意义
14*、试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生成过程及其作用
15 * 、试述肾上腺素和去甲基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6、微循环通路和作用?
17、试述冠脉循环
18、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 兴奋性发生了哪些变化?
20、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哪些? 测定中心静脉压有什么临床意义?
21.由平卧转为直立位心血管系统会出现何变化?
22、大失血1000ml机体会出现何种代偿反应?
•名词解释
顺应性、潮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泡通气量、每分通气量、通气/血流比值、Hb的氧饱和度、生理无效腔
•问答题
1、试述肺通气过程
2、胸内负压的形成机制和生理意义
3、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是什么?
4、试述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
5、试述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6、试述氧离曲线各段的意义及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7、血液PO2降低、呼吸运动何变化?机制?
8、血PCO2升高、呼吸运动何变化?机制?
9、血PH降低、呼吸运动何变化?机制?
10、切断迷走神经呼吸运动何变化?机制?
11、何谓通气/血流比值?比值增大和减小对机体有何影响?
•名词解释:消化,吸收,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慢波,胃肠激素
问答题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有哪些?
2.试述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3.试述胃液和胰液的分泌的调节。

4.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有那些,各有何作用?
5.试述胃泌素、缩胆囊素和促胰液素对胃肠的运动和胃液分泌的调节作用。

6.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如何调节胃肠运动?
•名词解释:能量代谢,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基础代谢率,体温。

•问答题:
•试述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试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试述体温的生理性变动和体温衡定的生理意义。

•试述机体产热方式和散热过程
•根据机体的散热方式,临床上可用何种方式对高热病人进行降温,试述其机理?
•试述PO/AH的作用
名词解释:排泄、原尿、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球管平衡、肾糖阈、血浆清除率、渗透性利尿
问答题
1、试比较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哪些?
4、口服1000ml生理盐水、清水,或注入50%G尿量各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5、试述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6、试述ADH的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7、试述肾髓质高渗形成原理及与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系。

8、当肾小管钠重吸收障碍时, 哪些物质的转运将受影响?说明其原因。

9、禁食患者为何容易发生缺钾?
名词解释:感受器(receptor )、生理盲点、视力、视野、听域、暗适应、明适应、前庭反应
问答题
1.感受器对刺激的反应有哪些基本特征?
2. 远近不同的光线如何成像在视网膜上。

3.何谓近视眼、远视眼、老光眼? 如何矫正?
5.维生素A与夜盲症有何关系?
6.试述三原色学说的内容。

7.试述听觉的产生过程和声波气传导途径的增压效应,并用箭头示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8.试述行波学说的内容。

9.比较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分布与功能的异同。

•名词解释
•轴浆运输、牵涉痛、脊休克、运动单位、肌牵张反射、去大脑僵直、神经的营养性作用、长时程增强、突触可塑性、神经递质、神经调质。

1.试述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与原理, 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

2.试述突触传递(经典和非定向),电传递过程? 在结构和功能方面有何异同?及影响突触传递因素
3.试述ACH递质的合成、释放、失活的原理、外周分布及作用和有机磷中毒发生的症状。

4.试述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的合成、释放、失活的原理和外周分布及作用。

5.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6.中枢抑制的形式及其形成原理如何?
7.何为特异性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其生理作用与机能特点如何?
8.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产生的原理如何?
9.何谓脊休克? 其表现、恢愎与产生原理如何?
10.何谓牵张反射?反射弧、意义?
11.试述脑干网状结构及其它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作用, 何谓去大脑僵直?
12 . 试述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及特征?
13 .作为神经递质的条件有哪些?
14 .比较上、下运动神经元麻痹的区别
15.正常脑电图各波的波形及意义
•名词解释
•激素、激素的允许作用、第二信使、靶细胞、月经周期、下丘脑神经肽
•问答题
•试述类固醇类激素的作用机制。

•试述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试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试述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试述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试述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时, 为什么不能突然停药而采用逐渐减量的方法?•试述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
•睾丸酮、雌激素和孕激素有何生理作用?
•月经周期的形成原理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