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固体废物概论

合集下载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笔记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笔记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笔记第一章:固体废弃物概论一、固体废物的定义与概念1. 定义: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被抛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 概念区分:- 废物:指失去使用价值或不再使用的物品。

- 污染物:指对环境或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 固体废物:特指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

二、固体废物的分类1. 按来源分类:- 工业固体废物: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料、废渣、废液等。

- 农业固体废物:包括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农业加工废弃物等。

- 生活固体废物:又称城市生活垃圾,包括居民生活产生的厨余垃圾、塑料、纸张、玻璃等。

- 危险固体废物: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等特性,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废物。

2. 按性质分类:- 有机废物:如食物残渣、植物秸秆、纸张等。

- 无机废物:如金属、玻璃、陶瓷等。

- 生物性废物:如医疗废物、动物尸体等。

- 化学性废物:如农药、化工产品废弃物等。

三、固体废物的特性1. 有害性:固体废物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病原体等有害成分。

2. 不稳定性:固体废物在储存、运输、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物理、化学变化。

3. 传染性:部分固体废物,如医疗废物,可能携带病原体,具有传染疾病的风险。

4. 难降解性:固体废物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分解,可能长期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

5. 积累性:固体废物在环境中不断积累,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四、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1. 土壤污染: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可通过渗透、淋溶等途径进入土壤,影响土壤结构和肥力。

2. 水体污染: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可通过地表径流、渗滤液等途径污染水体,危害水生生态系统。

3. 大气污染:固体废物在堆放、填埋过程中,可能产生恶臭气体和粉尘,影响空气质量。

4. 城市景观破坏:固体废物的随意堆放和处理,破坏城市环境美观,降低城市居住质量。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课程笔记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课程笔记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课程笔记第一章:固体废弃物概论一、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1. 固体废物的定义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被抛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 固体废物的分类(1)按来源分类:- 工业固体废物:来源于各种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渣、粉尘、污泥等。

- 城市生活垃圾: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

- 农业固体废物: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秸秆、畜禽粪便、农膜等。

- 建筑垃圾:建筑活动产生的废混凝土、砖瓦、木材等。

- 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2)按性质分类:- 有机废物:如食品残渣、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

- 无机废物:如废金属、废玻璃、废陶瓷等。

- 混合废物:由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混合而成的废物。

二、固体废物的性质1. 物理性质- 形态:固体废物的形状、大小、结构等。

- 颜色:固体废物的颜色特征。

- 气味:固体废物可能产生的特殊气味。

- 密度:固体废物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 粒度:固体废物的颗粒大小分布。

- 硬度:固体废物的抗压强度。

2. 化学性质- 酸碱度:固体废物的酸碱度对其处理和处置有重要影响。

- 氧化还原性:固体废物中某些成分的氧化还原性质。

- 稳定性:固体废物在储存、运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化学稳定性。

3. 生物性质- 有机物含量:固体废物中有机物的比例。

- 病原微生物:固体废物中可能含有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三、固体废物的污染及控制1. 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 土壤污染: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通过渗透、淋溶等作用进入土壤。

- 水体污染: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通过雨水淋溶、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水体。

- 大气污染:固体废物在堆放、运输、处理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

- 生物污染:固体废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

固体废物与环境精选课件

固体废物与环境精选课件
第4页,共45页。
二、固体废物的特征
1、时间性 废与不废是相对的,与时间、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有 关 2、空间性 “放错地方的资源”,只是相对于某一过程或某一方 面没有利用价值,而非一切过程、一切方面
3、持久危害性
无法被大的环境稀释,净化,只有慢慢的降解。
第5页,共45页。
三、固体废物的来源
固体废物来自人类活动的许多环节,主要包括生 产过程和消费活动的一些环节。
第8页,共45页。
五、固体废物的危害 1、固体废物的特点
2、固体废物污染危害
第13页,共45页。
1. 固体废物的特点
成分复杂
具有呆滞性和不 可稀释性
资源性
污染的“特殊性” ➢ 具有长期性
危害的严重性
➢ 具有间接性
第14页,共45页。
2、固体废物污染危害
• 侵占土地
• 污染土壤
• 污染水体 • 污染大气
第42页,共45页。
4、当废物中固体物质很多而进行混合处理时,由于在短 时间内难以混匀,影响处理效果,故负荷会有很大波动。 相反,在下列情况下,采用混合处理是有利的:
(1)向含水率高而不能自燃的废物中混入高热值废
物,可使整个混合物作为可自燃物,便于焚烧处理。
(2)有的废物焚烧时会产生氨类碱性气体,有的废 物焚烧时会产生氯化氢、二氧化硫之类酸性废气,如把 这两类废物混合进行焚烧处理就十分合理。
➢减量化是防止固废污染环境的优先措施。
第25页,共45页。
2、资源化
➢是指采取管理和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物质和能源, 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创造经济价值的广泛的技术方法。
1) 物质回收:处理废弃物并从中回收指定的二次物质如 纸张、玻璃、金属等物质;

15-固体废物概论-1

15-固体废物概论-1

浸出毒性 以上者。 急性毒性 放射性:含有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废物,比放射性 其他毒性
大于1×10-7Ci/kg 者;含有人工放射性元素的废物或 浸出毒性:按规定的浸出方法进行浸取,当浸出液中有 一种或一种以上有害成分的浓度超过表1所示鉴别标准的物质。 比放射性大于露天水源限制浓度的10~100倍(半衰期 >60天)者。
有机化工 废渣
பைடு நூலகம்
苯、苯酚、腈类、硝 对人体中枢神经及肝、肾、胃、 基苯、芳香胺类、有 皮肤等造成障碍与损害;芳香胺 机磷农药等 类和亚硝胺类有致癌作用,对水 生生物和鱼类等也有致毒作用。
各种无机酸碱10~ 30%,含有大量金属 离子和盐类。 对人体皮肤、眼睛和粘膜有强烈 地刺激作用,导致皮肤和内部器 官损伤和腐蚀,对水生生物、鱼 类有严重的有害影响
农业废物
生活废物
环境工程废物
尾矿、废石
废渣、废屑
秸杆、畜粪
垃圾、粪便
污泥、粉尘
城市生活垃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工业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
表2
来源
居民
城市垃圾的产生和分类
城市垃圾种类
食品废物、生活垃圾炉灰及 某些特殊废物 食品废物垃圾、炉灰,某些 特殊废物、偶尔产生危险的 废物 垃圾及特殊废物
如用玻璃杯代替塑料杯,用瓷盘代替纸碟等.尽量
购买包装简单的大型经济包装的商品,减少包装垃


重复使用和修理使用目前已有的东西。把不再使用
的东西捐献出去,供他人使用。借或租赁暂时需要
的东西。

减少办公室垃圾:
采用双面复印,以节约纸张。重复使用纸张, 例如,使用单面使用过的纸张和收到的信纸。 报告和信件在电脑上进行仔细修改后再打印。 文件进行传阅,不必人手一份。

固体废物概论

固体废物概论

1概论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产生及其必然性、来源、排量和分类,重点掌握按来源分类。

了解污染途径及危害,重点掌握污染控制。

了解处理、处置方法。

了解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重点掌握资源化。

了解管理程序、内容、方法。

本章主要讲述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危害以及固体废物的管理。

通过学习撑握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对固体废物的危害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从而提高对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

1.1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1.1.1固体废物的概念我国于1995年颁布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给出了固体废物的法律定义: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的废弃物质。

这里所说的生产建设,不是具体的某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而是指国民经济建设而言的生产及建设活动,是一个大范围的概念,包括工厂、矿山、建筑、交通运输、邮电等各业的生产和建设活动;这里所说的日常生活是指人们居家过日子、吃住行等活动,亦包括为保障人们居家生活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及保障的活动;这里所说的其它活动,主要是指商业活动及医院、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非生产性的,又不属于日常生活活动范畴的正常活动。

固体废物的概念具有时间性和空间特征固体废物是否被成为废物,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从时间角度讲,它仅仅相对于目前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矿物资源的日渐枯竭,昨天的废物势必成为明天的资源,从空间角度讲,废物是相对于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而并非在一切过程或一切方面都没有使用价值。

例如采矿废话渣可以作为水泥生产的源料,城市垃圾可焚烧发电,因此,一种过程的废物随时空条件的变化,往往可以成为另一过程的原料,所以废物又有“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之称。

固体废物产生有其必然性:一方面,由于人们在索取和利用自然资源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时,限于实际需要和技术条件,总要将其中一部分作为废物丢掉,另一方面由于各种产品本身具有使用寿命,超过寿命期限,也会成为废物,1.1.2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固体废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系,为了便于管理和对不同的废物实施相应的处理处置方法,需要对废物进行分类。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第一章 绪论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第一章 绪论
重性
1.1固体废物的分类
《固废法》中根据固体废物之来源和特殊性 质可将其分为三类:其一为来自各种工矿 企业在生产或原料加工过程所产生或排出, 统称作工业废物;其二为来自各种生产、 生活制品或半制品在进入市场流动中或消 费后所产生或弃去,统称作生活垃圾;另 外还有一种基本属于工业废物但具独特性 质、对环境和人体会带来危害、而须加以 特殊管理,称作危险废物。
土壤
食物链


通常,工矿业固体废物所含化学成分能形成化学 物质型污染,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是各种病源微 生物的孽生地和繁殖场,能形成病源体型污染。
1.2 固体废物的污染与危害现状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危害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侵占土地 污染土壤 污染水体 污染大气 影响环境卫生
1.3 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技术 及资源化途径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原则之三 分类管理
鉴于固体废物的成分、性质、危险性存在 较大差异,管理上采取分别、分类管理。
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的污染防治采取 一般性管理措施。
危险废物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原则之四 污染者负责
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和使用者对其产 生的固废依法承担污染防治责任。
主要工作有:
对与固废污染环境防治有关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 对固废的转移、处置进行审批、监督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废物的审批 制定防治工业固废污染环境的技术政策,组织推
1.4 固体废物的管理体系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工作起步晚, 从1982年起草制定第一个专门性 固体废物管理标准《农用污泥中 污染物控制标准》算起,1995年 颁布《固废法》,迄今也只有20 多年的时间。
基本框架
由于固废污染环境的滞后性和复杂性,对固废 污染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对废水和废气那样深刻。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 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并于1996年4月1日起施行, 这为固废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法律基 础。 2004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十三次会议修订, 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第1章 工业固体废物概述讲稿

第1章 工业固体废物概述讲稿
矿产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尾矿,这些尾矿也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比如,2010年9月21日,受台风“凡亚比”带来的罕见特大暴雨影响,茂名市信宜紫金矿业有限公司银岩锡矿高旗岭尾矿库发生溃坝事件,共造成22人死亡,房屋全倒户500多户。受溃坝影响,下游流域范围内交通、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农田、农作物等严重损毁。
(2)冶金固体废物
1)冶金高炉渣
高炉渣的化学成分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似,主要是Ca, Mg, Al, Si, Mn等的氧化物,个别渣中含TiO2, V2O5等。
碱度:通常把高炉渣中碱性氧化物(CgO, MgO)与酸性氧化物(SiO2, Al2O3)的质量比(M0)称为碱度。根据碱度的大小将高炉渣分为碱性渣(M0 >1),酸性渣(M0 <1)和中性渣(M0 =1)。我国高炉渣大部分接近中性渣。
产生形式多样
根据生产工艺和废物形态:
连续产生—粉煤灰浆
定期批量产生—食品加工
一次性产生—废催化剂、设备清洗、车间打扫
事故性排放—报废原料产品
大家看这一张图,统计显示,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是有规律上升的,而且他的排放量也是有规律下降的,以为虽然产生量上升了,但是我们的处理量增加了,所以,排放的越来越少。
这门课的参考书主要有下面几本:
1《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及回收利用》
王琪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牛冬杰、孙晓杰、赵由才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3《固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李秀全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
4《化学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与应用》
钱汉卿、徐怡珊编,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5《钢铁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张殿印、梁文艳、李惊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固体废物PPT课件

固体废物PPT课件

1.2 来源
一是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生产废物,二是 在产品进入市场后在流通过程中或使用消费后产生的废 物——生活废物。后者的产生量随季节、生活水平、生 活习惯、生活能源结构、城市规模和地理环境等因素而 变化。
城市生活垃圾增长率发达国家平均为2-4%,中国为 9%(自1979年以来)7%(1990-2000)。城市垃圾的 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人口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复苏期,垃 圾增长尤其快(美国达5%)。我国1999年城市垃圾年产 量约1.44亿吨,年清运量达1.14亿吨。
来以降低起对环境的危害,从而能较安全地运 输和处置。其主要对象是危险性固体废物。
3.3固废处置方法
主要包括海洋处置和陆地(地质)处置两 大类。前者包括深海投弃和海上焚烧(已被国际 公约禁止);后者包括土地耕作、土地填埋和深 井灌注及深地层处置等。
4.固废的管理体系(管理措施与技术政策)
4.1基本框架 由于固废污染环境的滞后性和复杂性,对固废污染的重
3.2固废处理方法
3)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分解固废中可降解的有
机物从而使其达到无害化或综合利用。具体方 法有: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兼性厌氧处理。
4) 热处理: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固废组成和结构,
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目的。具 体方法有:焚化、热解、焙烧、烧结等。
5) 固化处理:采用固化基材将废物固定或包裹起
1) 指定有关固废管理的规定、规则和标准 2) 建立固废污染环境的监测制度 3) 审批产生固废的项目以及建设储存、处置固废的项目
的环境影响评价
4) 验收、监督和审批固废污染环境防治设施的“三同时”
及其关闭、拆除
4.2固废管理体系
5) 对与固废污染环境防治有关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 6) 对固废的转移、处置进行审批、监督 7)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废物的审批 8) 制定防治工业固废污染环境的技术政策,组织推广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侵占土地 • (1)占地面积大。
• 1万t废渣占用1亩土地,相当于一个半篮球场面积。2008 年,我国工业固废产生量已达19亿吨。
• (2)占地具有长期性。 • (3)环境影响不易清除。
• • • •
2、污染土壤和农田 (1)破坏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植物生长。 (2)破坏土壤生态平衡,土壤失去肥力。 (3)污染物由土壤圈进入生物圈,危害人体健康。
• (1)从时间角度 • 随着时间的推移,废物可能变成有用的资源。比 如沥青。 • (2)从空间角度 • 某一过程的废物,可能是另一过程的原料。比如 粉煤灰。
• • • • • •
2、复杂多样性 种类繁多,成分复杂。 3、持久危害性 无法被大的环境稀释,净化,只有“自我消化”。 4、分散性 分散丢弃在各处,需要收集。
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法
• (1)处理 • 采用各种技术化手段,对固废进行资源化转化, 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同时避免污染。 • (2)处置 • 即最终的处理,更多是为了无害化的目的。 • 处理处置方法见P7表1-2.
第三节 固体废物管理
• 固体废物管理是指运用环境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法律、经济、技术、教育和行政等手段,鼓 励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促 进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 • • • •
3、污染水体(地表水和地下水) (1)直接污染 向水体中直接倾倒固废。(严禁!) (2)间接污染 固废堆存或处置产生的浸出液或者渗滤液污染水 体。
• 4、污染大气 • (1)垃圾堆存过程中,微生物活动导致堆体升温, 废物本身蒸发、升华及化学反应释放出有害气体污染 大气。或者像煤矸石自燃等,污染大气。 • (2)填埋等厌氧环境产甲烷,全球变暖潜值是21 (100a)。 • (3)废物中的细粒粉尘随风飘扬所造成的扬尘污染; • (4)在运输处理、处置或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 体、粉尘及恶臭污染。(比如焚烧产生二噁英的问题)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固体废物污染危害与处理处置
一、固体废物污染途径
• 固废的环境污染存在于储存、收运、回收利用、 及最终处置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 • 其污染途径见图1-1.
二、固体废物污染危害
• • • • • • 1、侵占土地 2、污染土壤 3、污染水体 4、污染大气 5、影响环境卫生 6、影响人类健康
二、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分类
• 1、固体废物的来源 • 固体废物来自人类活动的许多环节,主要包括生产 过程和消费过程两个方面。 • 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在索取的利用自然资源从事 生产和活动时,限于实际需要和技术条件,总要 将其中一部分作为废物丢弃; • 另一个方面是由于各种产品本身有其使用寿命, 超过了一定期限,就会成为废物。
一、固废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 • • •
• • • •
1、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 行政法规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有关部门单独颁布或联合颁 布的一系列的行政法规。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3、国际公约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 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 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 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 • • • •
2、固废分类(P3 表1-1) 城市生活垃圾(Municipal Solid Waste) 工业固体废物(Industrial Solid Waste) 农业固体废物(Agricultural Solid Waste) 危险废物(Hazardous Waste)
四、固体废物管理的技术标准
• • • • • 1、分类标准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生活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其排放》 2、监测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 • • • • • • •
3、污染控制标准 (1)某种固废处理处置的控制标准和要求 《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2)固废处理设施的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4、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标准 《废纸再利用技术要求》
二、固体废物管理的技术政策
• 《固废法》确立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技术政 策为:全过程管理、危险废物优先管理和“三化” 管理。 • 1、全过程管理,是从产生、收集、运输、储存、 处理处置各环节全过程科学管理。 • 2、危险废物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包括腐蚀性、反 应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易燃易爆性和传染 性等,需要优先处置。
三、固体废物管理的经济政策
• 1、“排污收费”政策:根据固废的特点征收总排 污费和超标排污费。 • 2、“生产者责任制”政策:产品的生产者(或销 售者)对其产品被消费后所产生的废弃物的管理 负有责任。 • 3、“押金返还”制度:购买者在购买某商品时必 须支付一定的押金。 • 4、“税收、信贷优惠”政策 • 5、“垃圾填埋费”政策
• 5、影响环境卫生 • (1)垃圾堆放场,是大量蚊蝇、老鼠、病原体容 易滋生的地方,潜伏着爆发疫情的危险,危害公 共环境卫生安全。 • (2)白色垃圾、视觉污染等。 • 6、影响人类健康 • (1)垃圾储运过程,产生污染物通过圈层对人体 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 (2)垃圾处理处置过程,产生污染物通过圈层对 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 3、 “三化”管理指对固废的处理处置过程进行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 • (1)减量化 • 是对数量、体积、种类、有害性质的全面管理。 • ①源消减 • ②通过资源化利用,减少最终处置量
• • • •
(2) 资源化 ①物质回收 ②物质转换 ③能量转换
• (3) 无害化 • 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 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包括原生环境与次生环 境 )。 • 例如垃圾的焚烧、卫生填埋,有害废物的热处理 和解毒处理等。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 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 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 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 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 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农业固体废物,是 指在农业生产及其 产品加工过程中中 产生的固体废物。
城市生活垃圾
• 工业固废(如煤矸石)
• 农业固废(如秸秆)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刘聚明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第一章 固体废物概论
第一节 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与特性
一、固废的定义
• 1、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 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 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 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 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三、固废的特性
• 1、废物与资源相对性 • 废与不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当时的社会发 展阶段,技术水平与经济条件以及生活习惯均密 切相关。
• 特别是自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资源的大量消耗 而导致的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恶化给人类带来的巨 大压力,人们逐渐认识到固体废物的再利用性, 所以固体废物又有二次资源(Secondary resourses), 再生资源(renewable resourse ),放错了地方的资 源等称谓,并将固体废物视作第二矿业 (Secondary mining ),固体废物工程也发展成为 一门新兴的应用技术型学科,即再生资源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