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和站及信息化管理实施办法
试验室、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试行)

试验室、拌合站信息化管理办法(试行)北京瑞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监理项目部安质部二〇一四年五月试验室、拌合站信息化管理办法(试行)编制:审核:批准:北京瑞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监理项目部安质部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日拌和站及试验室信息化管理办法(试行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铁路总公司《铁路工地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3号)、《铁路工地试验室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4号)、《铁路工地试验室和拌和站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考试管理办法(试行)》(工管办函〔2013〕300 号)、《铁路工程拌和站及试验室数据接口暂行规定》(工管办函〔2013〕381号)以及成昆铁路公司成都市域铁路公司《关于印发《铁路工地试验室、拌和站信息化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成昆安质函【2014】7号)等文件精神,执行信息化管理有关规定,统一标准、规范流程、强化监控、推进监理项目部试验室及管段内试验室、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并结合本监理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试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试验结果自动计算及判定,重要试验数据自动采集和实时传输,具有提醒、分析、统计和监控等功能,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试验过程规范、结果能够追溯。
第三条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采集生产过程数据,运用传输、存储、统计、分析等手段,达到混凝土生产过程监控及质量追溯的目的,确保混凝土质量.第四条拌和站、试验室信息化分为管理平台和采集操作平台。
第五条拌和站、试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除应执行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试验室、拌和站信息化建设要求第六条设备及设施要求:1.混凝土生产系统必须采用工控电脑,最低配置CPU性能不低于英特尔奔腾四处理器,主频不低于2.4G,内存容量不低于1G,硬盘容量不低于80G,操作系统所在分区剩余空间容量不低于2G,操作系统不低于Windows XP 版本。
试验室、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试行)

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扩能改建工程MPZQJL-2标试验室、拌合站信息化管理办法(试行)北京瑞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监理项目部安质部二〇一四年五月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扩能改建工程MPZQJL-2标试验室、拌合站信息化管理办法(试行)编制:审核:批准:北京瑞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监理项目部安质部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日拌和站及试验室信息化管理办法(试行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铁路总公司《铁路工地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3号)、《铁路工地试验室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4号)、《铁路工地试验室和拌和站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考试管理办法(试行)》(工管办函〔2013〕300 号)、《铁路工程拌和站及试验室数据接口暂行规定》(工管办函〔2013〕381号)以及成昆铁路公司成都市域铁路公司《关于印发《铁路工地试验室、拌和站信息化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成昆安质函【2014】7号)等文件精神,执行信息化管理有关规定,统一标准、规范流程、强化监控、推进监理项目部试验室及管段内试验室、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并结合本监理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试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试验结果自动计算及判定,重要试验数据自动采集和实时传输,具有提醒、分析、统计和监控等功能,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试验过程规范、结果能够追溯。
第三条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采集生产过程数据,运用传输、存储、统计、分析等手段,达到混凝土生产过程监控及质量追溯的目的,确保混凝土质量。
第四条拌和站、试验室信息化分为管理平台和采集操作平台。
第五条拌和站、试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除应执行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试验室、拌和站信息化建设要求第六条设备及设施要求:1.混凝土生产系统必须采用工控电脑,最低配置CPU性能不低于英特尔奔腾四处理器,主频不低于2.4G,内存容量不低于1G,硬盘容量不低于80G,操作系统所在分区剩余空间容量不低于2G,操作系统不低于Windows XP 版本。
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

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拌和站信息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拌和站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第三条拌和站的信息化管理包括硬件设备管理、软件应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数据管理等。
第四条拌和站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应坚持“便捷、高效、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拌和站应设立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化设备的采购、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拌和站应对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第二章硬件设备管理第一条拌和站的硬件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并具备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第二条拌和站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置硬件设备,避免过度投资和资源浪费。
第三条拌和站应建立硬件设备台账和档案,详细记录设备的型号、数量、购置日期、使用状况等信息。
第四条拌和站应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硬件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更新,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五条拌和站应建立设备故障和问题反馈机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提供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
第六条拌和站应保护硬件设备的安全,加强设备防护措施,防止设备被盗、损坏或泄露重要信息。
第三章软件应用管理第一条拌和站应选用适合自身业务需求的软件应用,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二条拌和站应建立软件应用的授权和购买制度,确保软件的合法使用。
第三条拌和站应制定软件安装和升级规程,防止非法软件或病毒的安装和传播。
第四条拌和站应定期对软件进行评估和更新,及时修补软件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五条拌和站应建立软件使用培训制度,提升员工对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水平。
第四章网络安全管理第一条拌和站应建立网络安全策略,确保网络的安全和稳定。
第二条拌和站应建立网络访问控制系统,限制外部访问和非授权访问。
第三条拌和站应建立网络监控和防御系统,发现和阻止网络攻击和非法入侵。
第四条拌和站应制定网络备份和恢复计划,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第五条拌和站应加强对网络安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工地混凝土拌合站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

工地混凝土拌合站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铁路总公司“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印发《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合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工管办函【 xx】283号)要求,稳步推进工地混凝土拌合站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实现混凝土生产的过程的动态监管,规范混凝土拌合站信息管理系统日常使用、维护、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地混凝土拌合站信息管理系统通过采集、存储、传输、统计分析生产过程数据,达到监控混凝土生产过程及质量追溯的目的。
1.xx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混凝土拌合站信息系统具备功能包括:(1)查询拌和站站址、所属单位、人员、设备等基本信息;(2)查询生产原始数据,能够实施混凝土质量问题追溯;(3)查询施工项目部信息管理人员登陆系统频次和时间;(4)统计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偏差,自动生成图文报表,并能对重大计量偏差报警提示;(5)统计分析混凝土产量、材料消耗量、搅拌时间等数据。
2.施工单位混凝土拌合站信息系统具备功能包括:(1)自动采集混凝土生产数据并实时上传。
实现施工配合比的自动传输和锁定,确保不能随意改动。
(2)日常管理功能,包括:拌和时间监控、查询;材料用量监控、查询;产能分析(含超标率统计);生产量核算;超标报警短消息提醒:第三条由公司工程管理部牵头推进试验室信息化系统建设,并配合安全质量部、项目指挥部完成 xx铁路工地试验室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和各参建单位。
1第二章系统建立及验收第五条设备、设施及接口要求1.设备混凝土生产系统必须采用工控电脑,且工控电脑禁止安装自动还原系统。
最低配置CPU性能不低于英特尔奔腾四处理器2.4G,内存容量不低于1G,硬盘容量不得低于80G,操作系统所在分区剩余空间容量不得低于2G,操作系统不得低于Windows XP版本。
2.网络条件具备良好的移动GPRS信号覆盖、或者2M以上宽带。
3.数据采集传输数据采集须实时、逐盘、不可修改;数据传输应具备断点续传功能,传输过程采取加密方式。
公司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

公司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试行,1 总则1。
1 为提高铁路混凝土拌和站,以下简称拌和站,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拌和站质量控制手段~根据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印发《关于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工管办函[2013]283号,~编制本办法。
1.2 拌和站信息化分为总公司、铁路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两级管理平台~施工,监理,单位一级操作平台.管理平台由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统一布置建设~采集应用平台由施工单位根据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发布的统一接口要求自行建立~并接入管理平台。
1.3 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除应执行本办法外~还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2 基本规定2。
1 拌和站信息管理系统通过采集、存储、传输、统计分析生产过程数据~达到监控混凝土生产过程及质量追溯的目的。
系统应能实现材料进场与混凝土出站信息管理、重点场所及关键生产过程监控、自动生成统计数据报表、误差超标报警提示等功能~与拌和站既有生产控制系统相互兼容。
2。
2 施工和监理单位应按照要求配备拌和站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设施.监理和施工单位选用的采集应用管理软件应经公司组织评审通过。
2。
3 各拌和站相关人员应接受采集应用软件的培训~培训工作由公司组织分标段进行~培训合格后由软件厂商颁发合格证。
2。
4 各拌和站应编制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明确人员信息化管理工作职责~及时准确做好数据录入、分析和管理工作。
拌和站负责人每周应组织对采集应用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5 自动采集的数据~应实时上传至拌和站信息管理系统~需手动输入的数据应按系统要求及时准确录入。
2.6 信息化应作为拌和站验收的主要项目~信息化未实施或实施不符合要求不得通过验收。
已验收通过的拌和站~要补增信息化管理工作检查和验收程序。
验收工作由公司工程部、现场指挥部,工作组,统一组织,附验收记录表,。
和邢拌合站及试验室信息化管理手册

混凝土拌合站及试验室信息化管理手册第一章总则为贯彻贯彻中国铁路总企业《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原则化管理实行意见》工管办函【2023】283 号文献精神,等规定执行信息化管理旳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措施。
第二章工地拌和站信息化配置规定第一条:设备及设施规定符合业主对拌和站信息化配置最低配置规定。
详细规定如下:1.混凝土生产系统采用工控电脑。
最低配置CPU 性能不低于英特尔飞跃到处理器2.4G,内存容量不低于1G,硬盘容量不得低于80G,操作系统所在分区剩余空间容量不得低于2G,操作系统不得低于Windows XP 版本。
2.网络采用GPRS、3G、宽带网络。
3.数据采集要实时、逐盘、不可修改。
数据传播应具有断点续传功能,传播过程采用加密方式。
第二条:人员规定符合业主对拌和站信息化人员配置规定。
详细规定如下:拌和站站长负责信息化总体工作,同步配置不少于一名技术负责人详细负责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
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信息管理员若干名。
所有参与信息化管理旳人员必须通过专门旳信息化技术培训合格且应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 年以上拌和站工作经历并应熟悉计算机应用及掌握信息管理系统操作。
第三章管理职责第三条:经理部管理职责1. 编制信息化管理措施,对拌和站信息化进行有效管理。
2.通过调度人员结合生产进度掌握信息化系统运转状况,对不合格数据、违规行为记录等进行分析和管理。
3.每月对拌和站进行一次检查,并对存在旳问题督促整改。
并将检查状况纳入月度生产考核进行奖惩。
4.对拌和站实时采集数据进行监控,对不合格数据进行跟踪处理。
第四条:各拌和站管理职责1.按照经理部规定配置专职信息化管理人员,负责本拌和站信息系统旳管理工作。
2.按规定配置有关软、硬件设施,保证信息化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3.根据经理部下发旳信息化管理措施制定对应旳信息化管理制度、信息员岗位职责、信息化考核管理措施。
4.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拌和站混凝土生产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在《拌和站超标及处理登记表》上。
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

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铁路建设项目混凝土拌和站(以下简称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根据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印发《关于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工管办函〔2013〕283号)要求,编制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条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除应执行本意见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三条公司安质部具体负责拌和站信息化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四条拌和站信息化分为总公司、xx铁路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两级管理平台,施工(监理)单位一级操作平台。
管理平台由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统一布置建设,采集应用平台由施工单位根据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发布的统一接口要求自行建立,并接入管理平台.第五条公司应制定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监理和施工单位应建立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或实施细则,将拌和站信息化纳入统一管理体系。
第六条公司和监理单位应设专人负责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应配备经培训合格的专职信息化管理员,具体负责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
信息管理员应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年以上拌和站工作经历并应熟悉计算机应用及掌握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更换时应经公司安质部同意。
第七条拌和站应编制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明确人员信息化管理工作职责,及时准确做好数据录入、分析和管理工作的准备.拌和站相关人员应接受采集应用软件的培训,培训工作由公司组织分标段进行,培训合格后由软件厂商颁发合格证.第八条公司、监理和施工单位应配备拌和站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设施。
第九条信息化应作为拌和站验收的主要项目,信息化未实施或实施不符合要求不得通过验收。
信息化建设前已验收通过的拌和站,要抓紧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建设,并通过公司验收,未通2过信息化验收的拌和站将停止使用。
第三章工作职责第十条公司(一) 负责制定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制度和验收管理细则,组织对拌和站信息化工作进行验收,组织实施信息化管理工作.(二) 每半年组织一次标准化专项检查,对施工、监理单位信息化管理和运行进行检查,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重大功能及时上报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
拌合站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

拌合站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拌合站信息化管理制度范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拌合站也逐渐迈入了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管理不仅能提高拌和站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水平,还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失误。
为了进一步规范拌合站的信息化管理,确保其有效运行和良好发展,制定本制度。
二、基本原则(一)合理性:信息化管理制度应根据拌合站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制定,不能一刀切或盲目跟风。
(二)科学性:信息化管理制度应基于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方法,并配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来实施。
(三)透明化:信息化管理制度应公开透明,便于相关人员了解和执行,同时也能够接受内外部的监督。
(四)灵活性:信息化管理制度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随着拌合站的发展和变化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组织机构拌合站信息化管理由站长负责,并设立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信息化工作。
信息化管理部门直接向站长汇报,协助站长制定信息化管理策略和计划,并监督执行情况。
四、信息化设备及软件(一)硬件设备:拌合站应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打印机等。
(二)软件系统:根据拌合站的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软件系统,如ERP系统、GIS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
软件系统应具备稳定性、安全性和易用性。
五、信息化管理内容(一)数据采集与管理:拌合站应建立全面准确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原材料进货、生产过程、产品流向等信息,并进行可靠的数据存储和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二)运营管理:拌合站的运营管理应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包括订单管理、生产计划、车辆调度等。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时掌握订单的进度和生产情况,避免交货延误和资源浪费。
(三)质量管理:拌合站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加强质量管控。
包括原材料质检、生产过程监控、产品质量检验等。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四)人员管理:拌合站应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人员管理的自动化和规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拌和站及信息化管理实施办法
人员要求
1.拌和站试验室管理工作,信息管理员应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年以上拌和站,试验室工作经历,并熟悉计算机应用及掌握信息管理系统操作。
各单位主管责任人,试验室主任,拌和站站长,信息化管理人员更换时需上报指挥部审批同意。
计量超标问题处理
1.每盘细骨料计量误差在±2%至±5%以内(含5%),粉料 ,水和其
他胶凝计量误差在±1%至±5%以内(含5%)属于低级别报警,本盘或本车混凝土可以正常使用。
2.每盘粗细骨料计量误差在±5%至±10%以内(含10%)粉料,水和其他胶凝计量误差在±5%至±10%以内(含10%)属于中级别报警,本盘或本车混凝土可以降低2个强度等级使用,并要求对本盘或本车混凝土留置两组强度试件和其他试件(由监理单位见证),保留误差记录,日后进行治疗追溯。
施工,监理单位要记录处理情况。
3.每盘粗细骨料计量误差在10%以上粉料,水和其他胶凝计量误差在10%以上,属于中级别报警,本盘混凝土不得与计量正常的混凝土混合使用于工程实体,本盘或本车混凝土作废品处理或用于临建工程,施工,监理单位要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并保留影像资料,输入信息化系统备案。
如果软件具备整车统计超差功能,单盘出现初级别报警,而整车超标量差在验标规范内(骨料不高于2%,其他材料不高于1%),可继续使用,同时保留相关整车超标统计相关图片作为附件上传至管
理平台,用于超标闭环材料。
反之,则降低一个强度等级使用,同时保留同上的整车超标统计数据照片,降低强度等级使用时保留相关照片(照片含拍摄时间,旁站人员)作为问题闭环素材。
对于单盘中级别,高级别超标,同意以整车统计超标量为准进行处理。
4.试验室不合格数据由指挥部安置办公室试验工程师组织确定处理
意见,施工,监理单位按确定处理意见进行处理。
处理结果由监理人员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备案,是不合格数据处理闭合,便于查证和追溯。
短信报警功能处理
拌和站短信报警功能按单盘材料计量超标情况分等级报警。
1.低阶别报警:报警短信发送到监理单位驻站监理,施工单位拌和站站长,驻地实验室负责人。
2.中级别报警:报警短信发送到建设单位安质办公室主管,试验工程师,监理单位分管副监,试验室主任,驻站监理,施工单位项目总工,试验室主任,拌和站站长,驻站试验室负责人。
3.高级别报警:报警短信发送到建设单位主管领导,安质办公室主任,试验工程师,监理单位总监,分管总监,试验室主任,驻站监理,施工单位常务副经理,项目总工,试验室主任,拌和站站长,驻站试验室负责人。
4.工地试验室短信报警功能对不合格试验结果直接报警,报警短信发送到建设单位安质办公室主任,试验工程师,监理单位分管总监,试验室主任,施工单位项目部总工,试验室主任,试验员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