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农业机

合集下载

选课介绍

选课介绍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课程修读办法(试行)校教务字(2005)21号一、课程修读要求1.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教学计划)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

培养方案应包括学生达到专业毕业要求所应获得的总学分要求,符合德育、体育的国家标准,应修读的课程模块要求等。

学生根据修读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安排学习进度;学校依据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定,判断其是否达到毕业和授予学位的要求。

2.选课原则学生必须按规定注册后,获得选课资格。

学生可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课程、时间,部分课程自主选择教师。

学校按照各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选课的要求编制推荐课表,提供学生作为选课参考。

学生可根据导师指导、自己学习能力和学校开课情况合理安排学习进度。

选课前应详细了解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前后衔接、内容难易程度等,避免盲目选课造成的上课时间冲突、课程结构混乱、错选漏选等问题。

为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保证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学校规定学生在读期间每学年所选主修专业课程(不包括寒、暑假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不得少于48学分,但建议不多于90学分。

学生通过所选课程的课程考核,即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3.选课方式学校实行网上选课和手工选课两种方式。

4.免修、缓考、再修、免听和退课免修:学生提前参加并通过高于或等同于主修专业培养方案中对课程基本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的国家或省级考试,可申请免修该门课程的学分。

或是学生对培养计划规定的某门课程,通过自学等途径确已掌握,且有关前修课程成绩在80分以上者,也可申请免修。

对通过国家或省级考试的符合免修条件的课程,可以免考,直接获得学分,成绩按照国家或省级考试成绩记录在成绩记录表和成绩大表中;学生申请免修其它课程,必须参加免修课程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者,方可获得学分。

免修的课程,登记成绩时加注“免修”字样。

“两课”、形势与政策课、入学教育和就业指导课、体育、军训、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等课程不得申请免修。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农业植物学、农业动物学、土壤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基础科学课程,培养学生对农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专业课程:包括农艺学、植物保护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农业机械与电气化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对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管理的熟悉和掌握。

3.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科技创新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研创新能力。

4.选修课程:包括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等选修课程,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和综合能力。

三、培养方式1.系统化的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授课、讲座、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2.实践教学的开展: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3.导师制度的推行:为学生分配专业导师,通过一对一指导、讨论、课题研究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和学术研究。

4.课程设计的灵活性:设置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课程。

四、培养特色1.实践教学特色: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教学、实习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农业生产和管理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创新创业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科研训练、创新实践等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

3.国际化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推行双语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具备在国际环境下工作和交流的能力。

五、质量保障1.师资力量: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保证教学质量。

2.实验设施:配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践教学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3.考核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项目研究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

4.质量监控: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培养质量。

2024年农机人才培养方案(2篇)

2024年农机人才培养方案(2篇)

2024年农机人才培养方案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农机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为了适应农机化发展的需要,我们制定了2024年农机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能力强的农机人才,为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招生计划和培养目标:1. 招生计划:计划招收100名农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50名硕士研究生。

2. 培养目标:(1)本科生:培养具备农机学科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农机工程人才,能够适应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2)硕士研究生:培养具备扎实的农机学科基础知识,熟悉农业机械工程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能够从事农机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本科生教学内容:(1)农机学科基础知识:包括农业机械学、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知识;(2)实践操作技能:组织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农机操作和维修等实际技能;(3)科研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参与农机科研项目,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硕士研究生教学内容:(1)农机学科基础知识:加强对农机学科的系统学习和理解,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前沿技术研究:组织学术研讨会和论文讲座,让学生接触农机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进展;(3)科研项目实施: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团队建设:1. 增加教师数量:加大招聘力度,引进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同时,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和提高,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与农机企业和农业示范基地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设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1. 实验课程设置:增加实验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提高实践技能。

2. 实习实训安排:组织学生到农机企业和农业示范基地进行实习实训,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农机工作环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工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工学院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81904)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水利、水电、城镇供水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受到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水电及城镇供水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水质化验分析处理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文字的表达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相关知识;3、掌握农业水利、水电、城镇供水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的基本技能;4、具有从事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及城镇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能力;5、了解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农业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6、熟悉国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城镇供水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主干学科:水利工程、农业工程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水文学、水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水工建筑物、泵站工程、水利工程施工、计算机应用等。

专业主要实践环节:水工制图测绘、农田水利课程设计、工程测量实习、泵站工程课程设计、灌溉与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城镇供排水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与测试、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等。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285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少于223学分,实践教学不少于62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2.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104)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基础知识雄厚,经济金融理论基础扎实,业务技能熟练,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胜任经济金融领域工作的专门人才。

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能适应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既掌握经济、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扎实的金融业务技能,能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工具,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及金融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科研能力,接受必要的金融技术训练和规范化的专业技能训练,拥有经济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管理才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经济学、金融学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财政学、中级财务会计、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管理、计量经济学、中央银行业务、证券投资、商业银行业务管理、投资银行学、公司金融、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投资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中级财务会计Ⅱ》课程实习、《统计学原理》课程实习、保险实习、投资实习、模拟银行实习)、金融调查、金融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298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低于240学分(含免费修读10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58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2.修满本方案规定的学分,总学分不少于298学分;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学制与学分: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2020年)(农业畜牧行业)安徽农业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精编

(2020年)(农业畜牧行业)安徽农业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精编

(农业畜牧行业)安徽农业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农业畜牧行业)安徽农业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安徽农业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校教字[2005]43号)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安徽农业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且结合学校实行学分制等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壹章入学和注册第壹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

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持所在街道或乡镇证明,向学校请假,假期壹般不得超过俩周。

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超过俩周不报到的,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

凡属弄虚作假、循私舞弊取得学籍者,壹经查实,取消学籍。

情节恶劣的,移交有关部门查处。

第三条新生入学后,在三个月内学校对其进行身体健康复查。

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之上医院诊断:对其中患有不符合招生条件的疾病者取消入学资格;患有不属于前述范围的疾病的新生可回家治疗壹个月。

壹个月后经复查如仍未康复需继续治疗的,由本人申请,经学校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壹年,回家治疗。

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由本人向学校申请入学,经学校复查合格后,重新办理入学手续。

因特殊原因及困难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必须在下学年开学前,向学校申请,方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

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保留入学资格的期限为壹年,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

第四条每学期开学时,学生本人应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到所在学院报到,按收费标准缴费且办理注册手续。

未按学校规定缴费的不予注册。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且获批准后方可注册。

因故不能如期报到、注册者,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否则,以旷课论处。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院 本科生培养方案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院 本科生培养方案

林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林学(Forestry);专业代码:090101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森林生物学、生态学、植物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资源保护学、森林经理学、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在林业、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森林旅游、自然保护区等部门和相关企业从事林木良种繁育、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调查规划设计和森林环境建设,同时懂得经营与管理的复合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森林生物学、植物学、树木学、气象学、土壤学、生态学、测树学、森林培育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资源保护学、森林经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林木良种繁育、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等专业知识,具有分析、解决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以及具备初步从事林业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四、主干学科:林学,植物保护学,生物学。

五、主要课程:树木学,测树学,森林土壤学,森林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森林利用学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习(包括测树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林木种苗学、林木病理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经理学、森林利用学),教学实习(森林土壤学、测量学、树木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林木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森林经理学),综合能力测试(包括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林木病理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经理学、森林利用学),毕业论文或设计等。

七、学制与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八、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九、毕业学分要求:最低修读分179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低于140.2学分,实践环节不低于39.8学分。

十、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林学专业类别课程属性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备注通 识 教 育 平 台 ( 44.5 学 分 )公共必修课 (29学分 )251110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51另有4学分思政实践251110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251110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4251110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0625111007形势与政策 1.01-825111001大学语文 1.5228111001军事理论 1.5227111001大学体育21-226111001-1004大学英语模块大学英语121-4网络自主学习36711100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085411100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0122111001信息技术基础 3.0225111005人文社会科学概论2.01公共选修课 ( 15.5学分 )58121001 1.51体育类 2.03-6外语类123-7小学期信息类3-7创新创业类3-7素质类3-7林学专业类别课程属性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备注17231022高等数学Ⅲ 4.5117231042无机化学Ⅱ 2.5117231027基础化学实验I 1.0117231073有机化学Ⅰ 3.5217231081分析化学Ⅱ 1.52基础教 育平台(55.2 学分 )科 类 基 础 课 (39.2 学 分 )17231028基础化学实验Ⅱ(1) 1.52 17231072线性代数 2.52 17231031基础物理Ⅱ2.02 17231033基础物理Ⅱ实验0.62 18231001植物学Ⅱ 2.02 18231025植物学实验(1) 1.02 17231066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03 18231013生物化学Ⅱ 2.53 18231019生物化学Ⅱ实验(3)0.73 14231003森林土壤学2.03 14231004森林土壤学实验0.63 14231001森林气象学 1.53 14231002森林气象学实验0.33 18231020植物生理学Ⅱ 2.54 18231023植物生理学实验(2)0.94 17231002测量学Ⅱ 2.04 17231003测量学Ⅱ实验0.64林学专业课程开课类别属性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备注专业基础课( 16学分)14241018林学专业导论0.51 14241012树木学 3.03 14241015树木学实验0.63 14241001森林生态学 3.5414241016林木遗传育种学4.04 14241013林木遗传育种实验0.84 14241017测树学 3.05 14241019测树学实验0.65专 业教 育平 台(39.5学 分)专业核心课(24学分)14351037林木种苗学 1.55双语课程14351038林木种苗学实验0.4514351035林木病理学 3.0514351036林木病理学实验0.6514351052森林昆虫学 3.0514351053森林昆虫学实验0.6514351069造林学 2.0614351051森林经营学 1.5614351049森林经理学 3.0614351050森林经理学实验0.4614351031经济林栽培学 2.5614351054森林利用学 2.06森林利用学实14351055验0.56 14351039林学专业外语 3.07林学专业类别课程属性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备注专 业 教 育 平 台 ( 39.5学分)专业选修课 (最低选修15.5学分 )14371062林业遥感 2.0414371068林业遥感实验0.4419371087地理信息系统2419371089地理信息系统实验0.4414371069景观生态学 2.0532371355林业经济管理 2.0619371166水土保持学 2.0614371093湿地学 2.0614371121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管理学2.0614371120资源昆虫学 2.0614371034风景林 2.0614371082森林旅游学 2.0612371093食用菌栽培学 2.0712371094食用菌栽培学实验0.4714371063经济林产品加工与利用2.0714371030城市林业 1.57 14371074森林防火 2.0714371070森林动植物检疫学2.0714371097现代林业生物技术1.5714371098现代林业生物技术实验0.4714371119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1.57林学专业类别课程属性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备注54481002入学教育 1.0128483001军事训练 2.0114483010毕业教育 1.08创新实践 4.01-825483030思政实践与素质拓展6.01-814483036森林土壤学实习0.63课程实习14483037树木学实习 1.03课程实习17483007测量学Ⅱ实习 1.04课程实习14483027林木种苗实习0.66课程实习14483035森林生态学实习0.67课程实习实 验 实 践 ( 39.8 学 分)14483014测树学实习 1.07课程实习14483026林木遗传育种学实习0.67课程实习14483041造林学实习 1.07课程实习14483034森林昆虫学实习0.67课程实习14483032森林病理学实习0.67课程实习14483033森林经理学实习0.67课程实习14483023经济林栽培学实习0.67课程实习14483044专业实习 5.07计性大实验14483012毕业实习9.0814483011毕业论文 3.08公益劳动 1.01-8生产劳动(农事操作)1.01-8备注:1. 思政课课外课时及实践教学4学分为免费学分;2.《形势与政策》1.0学分、《军事理论》1.5学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0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0学分、《公益劳动》1.0学分、《生产劳动(农事操作》1.0学分,均不计入总学分;3.《大学英语》模块中的《网络自主学习》3.0学分,不计入总学分和课内总学时。

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

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

农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目标
农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农业科学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核心课程
1. 农业基础:涵盖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气象学等基础知识。

2. 农业技术:包括作物栽培、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化等实用技能。

3. 农业经济管理:涉及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业市场分析等内容。

4. 农业环境保护:重点介绍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5.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
1. 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2. 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农业生产一线实习,了解实际生产情况,积累实践经验。

3. 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其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

四、师资力量
1. 专任教师:具备农业专业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2. 兼职教师:聘请行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3. 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导师,实行个性化指导,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建设:选用优质教材,同时组织教师编写具有特色的教材和讲义。

2. 教学设施:配备先进的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设施,满足教学需求。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4. 国际交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专业代码:081901)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设计、研究、使用管理能力;能在农业机械设计、机械化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及相关机械装备性能设计、农业机械化规划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生产过程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艺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制造、试验设计、选型配套、使用维修方面的系统训练,有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及通用机械系统的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机械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广运用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机械学、自动化控制技术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性能设计、试验设计、选型配套、使用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3、具有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4、具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的能力;
5、熟悉我国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国内外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科学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自动化、经营管理。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拖拉机构造学、农业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三维设计及应用、农业机器人概论、农产品加工机械、农机运用管理学。

专业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制图CAD上机、机械制图测绘、金属工艺学教学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农业机械课程设计、拖拉机拆装实习、农业机械专业综合实习、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 310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少于243学分;实践教学不少于 67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
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为3-6年,工学学士。

专业建制时间: 1959年9月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续表
专业任选课(合计64学分,最低选修32学分)
实践平台
执笔:朱德泉
2009.5.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