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11—2012学年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型与考点

合集下载

电大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简答汇总1

电大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简答汇总1

第一章导论第二章供求理论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2011-07)答: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1)购买欲望。

假如购买欲望强,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意程度高,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反之,购买欲望弱,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意程度低,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小。

2)可替代程度。

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 替代品之间越相近,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反之,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少,替代品差别大,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小。

3)用途的广泛性。

一种商品用途较广,则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一种商品用途较少时,则需求弹性小,因为该商品降价后也不可能有其他用途,需求量不会增长很多。

4)运用时间。

运用时间长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反之,运用寿命短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就小。

第三章效用理论画图说明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2005-07)答: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意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2分)YX图形(2分)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坐标图上,任一点都应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第二,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肯定值是递减的;第三,随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可以有很多条,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低,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高。

(4分)用基数(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什么?(2004-07)答:消费均衡是指消费进在把有限的收入全部用于购买何种商品及购买数量,以达到最大效用是的商品消费组合。

消费者均衡条件:画图说明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2008-01)答:1)边际效用是递减的;2)边际效用下降时,总效用增加;3)当边际效用为0时,总效用最大;4)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下降;5)消费肯定商品的总效用是消费该商品的边际效用之和。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总产量,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的关系。

(2004-07)答:总产量曲线, 平均产量曲线, 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 而后向右下方倾斜,即先上后分别下降;当边际产量大于0时,总产量增加;等于0时,总产量最大;小于0时,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的最高点,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曲线上升;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下降;相交时,二者相等。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题型和计分:单选:1分*10 共10分;名词解释:4分*5,共20分;简答:5分*4,共20分;论述分析:15分*2,共30分;计算:10分*2,共20分。

二、复习范围:(一)名词解释:1.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2. 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组织形式,在这种市场中,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又具有垄断的因素。

垄断竞争市场(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arket)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是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

3. 限制价格: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为了维持限制价格,政府就要实行配给制。

4. 规模经济: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的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生产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

5. 国内生产总值: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6. 基尼系数:1943年美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基尼系数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7.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高。

8. 吉芬商品:是一种商品,在价格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却反而增加。

吉大《西方经济学》10秋复习题

吉大《西方经济学》10秋复习题

吉大《西方经济学》10秋复习题一、判断对错题1.根据西方经济学,机器是资本,但资本不一定是机器。

对2.没有稀缺问题,就没有经济学。

对3.预算线上的各点说明每种商品的组合是相同的。

错4.垄断对社会造成了损害只在于企业获得了超额利润。

错5.公共物品一般在消费时不具有外部性。

错6.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厂商的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错7.政府管制是指变私人企业为政府拥有和经营。

错8.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对9.研究宏观经济学的目的时为了使政府可以充分控制经济的发展。

错10.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那些与总体经济有关的经济问题。

对11.由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经济,所以宏观经济分析模型的基础不再是对个人行为的分析。

对1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是不相等的。

错13.GDP是在某一时期内,对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测度。

对14.居民户的当期消费只受当期收入的影响。

错15.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增加总投资。

错16.IS曲线表示的是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对17.在IS曲线上,随着利率的降低,国民收入将会增加。

对18.给定总产出不变。

当政府指出增加时,IS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

错19.在LM曲线上。

利率与国民收入是同方向变动的。

对20.一位病得很重的会计师无法进行工作,于是成了失业者。

错21.以为全日制大学生在图书馆拥有一份非全日制工作,他就是就业者。

错22.一个主动跳槽的员工目前没有找到新的工作,他是自愿失业者。

对23.失业的存在是因为现行工资水平下找工作的人比工作职位多。

对24.结构性失业的存在是因为工作空缺的类型同失业者的技能不相符。

对25失业是因为对劳动力的整体需求下降了,这与经济周期有关。

对二、单项选择题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别研究( B )A.现实的经济问题,抽象的经济理论; B.个量经济,总量经济;C.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 D.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2.在经济衰退时期,经济活动水平下降,( D )将上升A.季节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西方经济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西方经济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西方经济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汇总一、单选题1. 以《经济学原理》一书问世为标志,建立微观经济学的是()A.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B.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C.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D. 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2. 比较下列四种商品中哪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比较大()A. 面粉B. 大白菜C. 点心D. 金项链3. 在下列条件中,只有一种不是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你认为它是()A. 消费者收入变化B. 商品自身价格变化C. 消费者偏好变化D. 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4. 当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此时预算线()A.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B.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C. 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D. 不移动5. 收支相抵点是指()A. MC曲线与AVC曲线的交点B. AC曲线与AR曲线的交点C. MC曲线与AC曲线的交点D. TC曲线与TR曲线的交点6. 当消费者收入不变,而商品价格变化时,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的线称为()A. 收入—消费曲线B. 需求—供给曲线C. 价格—消费曲线D. 恩格尔曲线7. 已知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A. 5元B. 10元C. 15元D. 20元8. 一个行业的市场被几家厂商控制,他们通过操纵价格来决定这个行业产品的价格,这样的市场结构被称为()A. 完全竞争B. 完全垄断C. 寡头垄断D. 垄断竞争9. 如果卖方比买方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情况属于()A. 道德陷阱B. 搭便车问题C. 信息不对称问题D. 逆向选择10. 根据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指()A.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曲线的相交之点B.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曲线的相切之点C. 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一点11. 经济学在生产理论中所研究的短期是指()A. 全部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都能够调整的时期B. 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C. 只能根据产量调整部分生产要素的时期D. 只能根据产量调整机会成本的时期12.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在规模收益不变时会有()A. α+β=1B. α+β≠1C. α+β>1D. α+β13. 完全竞争厂商在短期内()A. 总能获得超额利润B. 要依供求变化关系确定超额利润C. 总是出现亏损D. 以上三种说法均不正确14. 垄断竞争的厂商凭借着产品差别进行竞争,这种差别是()A. 彩色电视机与彩色电视机的差别B. 彩色电视机与录音机的差别C. 彩色电视机与VCD的差别D. 彩色电视机与音响的差别15. 根据吉尼系数的定义,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比较平均()A. 甲国的吉尼系数为0.2B. 乙国的吉尼系数为0.3C. 丙国的吉尼系数为0.4D. 丁国的吉尼系数为0.516.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主要取决于()A. 劳动力的价格B. 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C. 劳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D. 劳动替代资本的程度17. 在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着()A. 相互补充的关系B. 相互替代的关系C. 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D. 相互拉动的交替关系18. 在民主制度下,帮助政府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较好办法是()A. 选举B. 投票C. 立法D. 竞争19. 需求定理是指()A. 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B. 影响商品价格的其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需求增加或减少C.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其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D. 一种商品的需求和其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20. 如果名义利率为10%而实际利率为3%,则预期的通货膨胀大约为()A. 30%B. 13%C. 7%D. 3.3%21. 周期性失业是指()A. 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B.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C. 由于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D. 由于生产结构调整使一部分劳动力不能适应新技术要求而引起的失业22. 下列四项中的哪一项是中央银行不能用以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措施()A. 公开市场业务B. 调整贴现率C. 调整法定准备率D. 调整税率23. 如果工资与价格具有完全弹性,而且劳动市场总是处于均衡状态,即劳动的供给与其需求总是相等,那么()A. AS曲线是一条垂线B. AS曲线是一条水平线C. AS曲线与横轴的夹角为45度D. AD曲线是一条垂线24. 如果政府的税收收入为9500亿美元,而其总支出为9000亿美元,则政府会存在()A. 5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B. 500亿美元的财政盈余C. 90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D. 9500亿美元的财政盈余25. 假定货币流通速度提高1%,货币供给增长率为7%,实际GDP增长率为3%,则通货膨胀率为()A. 8%B. 6%C. 5%D. 3%26. 下列哪个选项所述的情况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A. 价格水平上升B. 价格水平下降C. 货币工资增加D. 货币工资减少27. 最具有扩张性作用的财政政策是()A. 降低政府支出和减税B.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C.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税D. 降低政府支出和增税28. 根据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分析可以知道()A. MPC+MPS>1B. MPC+MPS=1C. MPC+MPS<1D. MPC+MPS≠129. 假定每小时工作的资本提高21%,每小时工作的实际GDP增加12%,那么技术变革可以使实际GDP增加()A. 21%B. 17%C. 12%D. 5%30. 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会因为下列哪种因素的提高而提高()A. 进口B. 支出C. 税收D. 个人储蓄31. 张先生在去年12月的收入是2000元,但他在当月的消费是2500元,你认为该月张先生的平均消费倾向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A. APC=0B. APC=132. I-S=M-X同时可以被看作是()A. 汉森-萨谬尔森模型B. 国际经济传递模型C. 两缺口模型D.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33. 如果政府的税收收入为9500亿美元,而其总支出为9000亿美元,则政府会存在()。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篇: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西方经济学两张复习资料的答案选择:《西方经济学》微观选择判断1~5D D B D B6~10 D A A A B 11~15 B C A C A16~20 B B A A D 21~15 B C A A B26~30 D A A C B 31~35 C D D C A 判断:1~5√ √ × × ×6~10 × × × √ × 11~15 √ √ √ √ √16~20 × √ × × √《西方经济学》宏观选择判断选择:1~5 A A B D B6~10 B D B D A 11~15 B A/D C C A16~20 B B B B A 21~15 D B A B C26~30 A C C D D 判断:1~5× √ √ √ ×6~10 √ × × √ × 11~15 √ × × × ×《西方经济学》微观简答题1、发生下列情况蘑菇的需求曲线将怎样变化?为什么?(1)卫生组织报告,这种蘑菇可以致癌。

(2)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了。

(3)培育蘑菇工人的工资增加了。

答:(1)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2)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3)需求曲线不变化,成本只影响供给,不影响需求。

2、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后,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后价格又可能回升。

请问这种观点正确与否?为什么?答: 不对,混淆了需求与需求量,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而不是需求增加3、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歉收,但有人认为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可以提高谷物价格,对这两种议论你有何评价?答:从理论上讲,农业歉收导致供给减少,价格上升,粮食是缺乏弹性的商品,提高价格会使总收益增加,对农民有利。

吉林大学西方经济学标准答案

吉林大学西方经济学标准答案

吉林大学西方经济学答案————————————————————————————————作者:————————————————————————————————日期:21:如果经济中已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但因价格管制价格没有上涨,那么这时()1.不存在通货膨胀2.存在恶性通货膨胀3.存在真实通货膨胀4.存在抑制性通货膨胀2:在经济衰退时期,经济活动水平下降,()将上升1.季节性失业2.摩擦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3:某国对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减少,可能是由于()1.通货膨胀上升2.利率上升3.税收减少4.总产出增加4:预算线反映了()1.消费者的收入约束2.消费者的偏好3.消费者人数4.货币的购买力5:在四部门经济中,若投资I、储蓄S、政府购买G、税收T、出口X和进口M同时增加,则均衡收入()1.不变2.趋于增加3.趋于减少4.变化的趋势不能确定6:根据现代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1.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2.人均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3.GDP值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4.以上各项均对7: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问题就可妥善解决。

1.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2.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3.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4.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8:对生产要素的需求()1.是一种最终产品的需求2.是一种对最终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需求3.是与最终产品无关的需求4.上述说法都对9: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1.1元2.19元3.88元4.20元10: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1.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2.消费需求变化得如此反复无常以致影响投资3.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4.最优资本存量将上升1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1.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2.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3.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4.以上几个因素都是12:当消费函数为C=a+bY,a、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1.大于边际消费倾向2.小于边际消费倾向3.等于边际消费倾向4.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13:需求规律说明()1.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质量提高2.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3.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4.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14:其他条件不变,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的()1.需求下降2.需求增加3.需求量下降4.需求量增加15:在充分就业情况下,下列哪种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1.进口增加2.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3.出口减少4.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16:消费者储蓄增多而消费支出减少,则()1.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2.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3.GDP和储蓄S都将下降4.GDP不变,但储蓄S下降17:下面哪一个不是宏观经济目标()1.价格稳定2.充分就业3.完全竞争4.高增长18:在其他条件不变,增加自主性净税收,会引起()1.国民收入增加2.国民收入减少3.国民收入不变4.以上几种情况都有19:张某对面包的需求表示( )1.张某买了个面包2.张某没买面包,而买了煎饼3.面包卖每个1元时,张某准备用现有的收入买4个,而每个为2元时,准备买 1个4.张某准备买10个,但钱没带够20:下列哪项是政府管理经济的工具()1.税收2.直接支出3.转移支付4.以上都对21: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1.等于零2.等于一3.大于零小于一4.大于一22: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1.吸收的存款太多2.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3.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4.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23:在与厂商谈判工资时,工会最像是()1.垄断者2.买方垄断3.竞争厂商4.单个消费者24:基尼系数可以从洛伦茨曲线中计算,基尼系数的变大表示()1.洛伦茨曲线向45°线移动2.不平均的增加3.不平均的减少4.不平均没有改变25: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1.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2.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3.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4.世界上资源最终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26:总需求曲线()1.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2.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3.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4.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27:垄断比竞争更可取的原因是()1.垄断厂商有定价的自由权2.垄断厂商更有自觉性降低成本3.垄断厂商一般寿命较长4.因专利而取得的垄断地位有利于保护发明者的权益28: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1.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2.取决于它的价格3.不可比较4.可以比较29:货币乘数大小与多个变量有关,这些变量是()1.法定准备率2.现金存款比率3.超额准备率4.以上都是30:国内生产总值的最大构成部分是()1.消费支出2.投资支出3.政府支出4.净出口31:商业银行的储备如低于法定储备,是因为()1.发行股票以筹措资金2.增加贷款以增加资产3.提高利率以吸引存款4.收回部分货款3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1.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2.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3.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4.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33:家电行业工人工资提高将使()1.彩电供给曲线左移并使彩电价格上升2.彩电供给曲线右移并使彩电价格下降3.彩电需求曲线左移并使彩电价格下降4.彩电需求曲线右移并使彩电价格上升34: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2.成本结构性通货膨胀3.需求结构性通货膨胀4.成本结构性通货膨胀35:蛛网模型以()假定为前提。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平衡预算乘数2.资本边际效率3.LM曲线4.挤出效应5.货币幻觉6.最终产品7.国民生产总值8.法定准备率9.货币政策10财政政策11.平衡的通货膨胀12.汇率13.摩擦性失业14.流动偏好陷阱15.货币政策二、单项选择题:1·政府为了扶值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

为此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农产品的税收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D.取消农产品生产者的补贴2·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 )。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下降3·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

那AFC为( )。

A·30000 B.5Q—Q。

C.5-Q D.30000/Q4.当劳动的总产量下降时,( )。

A·平均产量是递减的B.平均产量为零C·边际产量为零D.边际产量为负5.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 )。

A.大于B.小于C.相等D.没有关系6.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

A.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递减B.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C.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D.以上均不正确7.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

A.劳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增加B.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减少C.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减少D.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8.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情况被称为( )。

A.信息不对称问题B.搭便车问题C.道德陷阱D.逆向选择9.根据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 )。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1.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的有限性。

一方面,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资源太少了;另一方面,由于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这些有限的资源还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2资源配置问题1.生产什么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1)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

(2)二者解决的问题不同。

(3)二者研究方法不同。

(4)二者的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二者的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

第二章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满足需求应必备的两个条件(1)购买欲望。

(2)支付能力。

3.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4.需求定理的基本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5.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

(2)生产的成本(3)生产的技术水平(4)相关商品的价格6。

供给定理的基本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7。

均衡价格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8均衡价格理解注意:1均衡价格是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而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2需求与供给对于均衡价格的形成作用不分主次。

3市场均衡价格是最后的结果,其形成过程是在市场背后进行的。

9。

需求的价格弹性理解:1在需求量与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是因变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11-2012学年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型与考点编辑人:林业著2012-6-26(注:内部资料请勿外传)一、选择题加判断题(40题×1.5分=60分)(1)看:P3稀缺性P6“经济人”模式的三个规定性:一是个体本位主义;二是自利原则,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西方经济学并没有庸俗到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一资产阶级的道德哲学奉为美德,相反,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应该是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先决条件的。

P21需求曲线的移动P24供给曲线的移动P26供求定理P29-31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其性质和特征,点弹性的公式P36恩格尔系数P45无差异曲线P47消费者的预算线P54吉芬商品:吉芬商品需求曲线右上方倾斜其斜率为正;吉芬商品必定是低档品,抵挡商品并不都是吉芬商品。

P64短期生产函数P74等产量曲线的含义P76等成本线的含义P77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什么情况达到最优组合?P78厂商的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原则(不要利润最大化假说)P89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P111不同市场之间经济效率的比较P140市场失灵的含义和原因P147什么是公共物品P165支出法P155收入分配不均等的衡量P193图10-16IS曲线的推导P201总供给曲线(第1,2段)P205总供给曲线的通常形状及其移动P206总需求函数P227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P279货币政策P270四、经济政策目标P272五、经济政策手段1、(1)(2)(2)理解:P44图3-2消费者剩余P64-67短期生产函数与合理生产区域P68-71成本函数与短期成本函数P84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P89图5-7需求曲线P116生产要素的需求P123图7-7劳动供给曲线P196IS-LM模型P193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P193图10-16IS曲线的推导P202总供给曲线的通常形状及其移动P232奥肯定律P235菲利普斯曲线(3)计算题类:P31Ed=dQ/dP×P/Q P40(2)-11/17 -11/17(3)9/17P60三、1收入1000价格25边际替代率0.5P82三、2.(1)190(2)53(3)53190/Q P99三、1(1)(2)P184乘数原理与投资乘数P231失业与奥肯定律(失业率的计算)二、简答题(2题×10分=20分)1、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P32)首先,它与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有关。

一般说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而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其次,一种商品的替代品的数目越多和替代程度越高,价格弹性系数就越大;反之,则价格弹性系数就越小。

再次,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还与该种商品的消费支出占消费者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有关。

一般说来,比重越高,弹性越大;比重越低,弹性越小。

最后,它与时间因素有关。

一般说来,时间越短,弹性越小;时间越长,弹性越大.2、弹性理论的应用(P34)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重要)总收益是指生产者在市场上出卖一定商品所获得的货币收入总额,它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商品的销售量,即:TR=P·Q,其中,TR表示总收益,P表示价格,Q表示销售量,这里假定生产者的销售量等于市场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从公式可以看出,总收益是由价格P和需求量Q两个因素决定的,需求价格弹性恰恰就是测量Q对P 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概念。

因此,总收益的变化与需求弹性的大小有关。

在市场上,我们看到,生产者为追求货币收入最大化往往采取两种定价战略:提价和降价。

如果不了解弹性理论,就会犯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提价会提高货币收入,而降价要减少货币收入。

其实,由于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货币总收益的变化未必总是与价格的变化成正比。

具体说,有两种情况:第一,如果需求是富于弹性的(Ed>1),价格下跌提高总收益,价格上涨减少总收益。

第二,如果需求缺乏弹性(Ed <1),价格下跌减少总收益,价格提高增加总收益。

在市场上,各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存在很大差别,一种商品的价格弹性也随时间、地点和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价格提高,总收益不一定增加;价格降低,总收益不一定减少。

因此,厂商要想制定使总收益最大化的价格,就必须对商品的弹性作出比较准确预测与估算。

3.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P83)(1)在同一个市场中存在数量众多的厂商和购买这些厂商产品的消费者。

(2)所有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是无差别的、同质的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所有厂商的产品之间具有完全的替代性。

(3)买卖双方具有完全信息。

(4)资源完全自由流动。

4.垄断的成因(P88)(1)控制了原料来源。

如果一个厂商控制了用于生产某种商品的基本原料来源,该厂商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垄断者。

(2)规模经济。

如果某种产品需要大量固定设备投资,大规模生产可以使成本大大降低,那么,一个大厂商就可能成为该行业的唯一生产者。

(3)专利权。

为促进新的创造发明,发展新产品和新技术,法律以专利的形式赋予某厂商使用某种生产技术或生产一定产品的唯一权力而成为垄断者。

(4)政府赋予某种市场特权。

在某种条件下,由于厂商同意政府对某些行为和经营活动进行调节,作为交换,厂商可以得到政府给予的在一定地区生产某种物品或提供某种劳务的特权。

5.投资乘数作用的发挥程度要受到以下条件限制(重要)(P187)在投资品部门和生产品部门增加的收入用来偿还债务时,投资乘数的作用就会大大缩小。

在没有可供利用的劳动力等各种经济资源时,投资增加也不能使产量和收入增加,投资乘数作用会受限制。

在收入增加用来购买消费品时,因生产条件限制,消费品生产不出来,这时,货币收入增加而实际收入不能同比例增加,乘数作用要受到限制。

在增加的收入用来购买投资品和消费品存货以及购买外国的商品时,投资乘数作用将会减少。

三、论述题(1题×20分=20分)1.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P168)GDP与GNP都不能反映实际产量水平和真实生活水平;地下经济活动包括非法与违法经济活动,如贩毒走私、偷税逃税等难以得到反映;GDP与GNP都不能反映产品与劳务的结构及技术进步状况;社会上人们往往只注重GDP和人均GDP的增长率,而忽视产业结构、产品质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等等对人类生活质量与环境空间的严重问题,还忽视了收入分配不公平状况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2.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P224~225)(1)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效应。

在出现均衡的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情况下,所有的商品与劳务价格、生产要素价格都按相同比例变动,人们的货币收入和财富的市场价值也按相同比例上升。

这时,不管一般物价水平怎样变动,实际并不会影响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

因此,产生了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效应,即对收入和财富起着再分配的作用;(2)经济资源配置效应。

在通货膨胀过程中,各种商品和生产素的价格上涨幅度不同,可以改变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引起相对价格体系的变动,最终会使原来的资源配置状况和方式发生变化。

分为经济资源配置效应的正效应、经济资源配置效应的负效应和经济资源配置效应的正负混合效应;(3)产出效应。

亦称产率效应,是指通货膨胀对整个经济领域的生产和就业所产生的实际影响;(4)“非效率”效应。

通货膨胀的“非效率”效应是指通货膨胀对经济效率带来不利的影响,会较低经济效率。

“非效率”效应主要有:一是正常的经济秩序、活动原则和经济核算遭到破坏而失去有效性;二是影响社会储蓄,人们在膨胀心理支配下,要减少储蓄或提取存款,抢购商品;三是削弱和破坏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功能;四是阻碍技术革新和科学技术进步。

(5)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效应。

某国出现通货膨胀时,随着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货币在不断贬值,会使得原来的汇率不能维持,因此,不得不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值。

这样,必然影响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产生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效应。

3.酌情使用的货币政策(重要)(P282~283)酌情使用的货币政策:西方经济学家认为,酌情使用的货币政策同财政政策一样,要“逆经济风向”行事。

在经济衰退、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调节总支出的步骤是:首先采取措施,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货币供给扩大,松动银根,容易得到贷款,而且是利息率降低;信贷放宽和利息率下降,刺激公私投资增加;投资上升,通过投资乘数作用,会大大提高就业与价格,增加收入。

这样就可以消除衰退,解决就业。

在经济高涨、价格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调节总支出的步骤是:首先采取措施,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准备金减少,通过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带来存款货币多倍收缩;货币供给减少,收缩银根,难以得到贷款,而且是利息率提高;信贷收缩和利息率上升,迫使公司投资减少;投资减少,通过投资乘数作用,会大大降低收入和价格,减少就业机会。

这样,就可以消除和解决通货膨胀。

附重要知识点:1.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图P65,、文字P67)第一个阶段又叫收益递增阶段,即图中劳动投入量从0到L2,劳动的平均产量有0到最高点E总产量增加到B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内,劳动的边际产量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从而是劳动的平均产量和总产量都在增加。

第二个阶段收益递减阶段,即图中劳动投入量L2增加到L3总产量由B点增加到最高点C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劳动的平均产量,从而使平均产量递减,但由于边际产量大于0,所以总产量仍然继续增加,但递减的比率增加。

第三个阶段是负收益阶段,即劳动投入量大于L3、总产量超过C点开始下降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为负值,总产量也递减。

2.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短期平均成本(SAC)和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图:E 点为厂商收支相抵点,此时平均成本达到最低,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H 点为厂商停止营业点,此时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低,边际成本等于平均可变成本。

(PS.图里的MC 曲线指SMC ,AC 曲线指SAC) 3.洛仑兹曲线:反映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线。

4.宏观货币政策:M0=通货(纸币和货币);M1=通货+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存款货币);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近似货币);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5.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总供给角度看: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供给+政府供给+国外生产要素供给=工资+利润+地租+利息+税收+进口=消费+储蓄+税收+进口即Y=C+S+T+M(代表进口)从总需求角度看: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国外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国外需求即Y=C+I+G+X(代表出口)6.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总供给=总需求C+S+T+M=C+I+G+X即S+T+M=I+G+X S+T+M﹥I+G+X时,国民收入收缩;S+T+M﹤I+G+X时,国民收入扩张;S+T+M﹦I+G+X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