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名牌战略实施纲要(2005-2010年)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品牌产品专项奖励资金管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品牌产品专项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财企〔2007〕6号江苏省品牌产品专项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充分发挥名牌产品对我省经济的带动作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根据省政府关于鼓励发展名牌产品的相关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品牌产品专项资金由省财政专项安排,专门用于企业品牌产品奖励。
第三条品牌专项资金奖励包括: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证书的企业,在证书有效期内均可申报。
第四条企业申报条件包括:1、在江苏省境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和内资控股企业;2、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近两年度连续盈利;3、“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超过行业平均增长率10个百分点以上;4、企业管理体系健全,质量管理规范,产品质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5、同一产品,既是“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又是“中国驰名商标”的,只享受一项奖励。
第五条企业申报材料包括: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2、企业申报表(见附表);3、企业近两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4、企业近两年度“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产品销售收入专项审计报告复印件(需加盖事务所公章);5、“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证书复印件;6、其他相关材料。
第六条各企业于每年4月10日前将申报材料报所在地财政局,各市财政局汇总后于5月1日前报送省财政厅。
省级企业于每年5月1日前直接报送省财政厅。
第七条申报企业应如实填写申报表,凡发现材料不实,弄虚作假的,一律取消申报资质。
第八条省财政厅根据企业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产品销售增长情况及企业基本情况等实行分档奖励。
第九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实行。
中国设备监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宁召开

会议 由中国设备监理协会 副理事长李 斐然 主持 。
立法调研 由国家质 检总局法规司土 霓霓副司长主 持, 重庆 市市长助 理项 玉章、 重庆 f技 术监督局副局长 王俊 、 I 四川省技 术监督局副局 长张利 民到会并讲话 。 国
家质检总局质量司汪立昕处长、 法规司毕玉安处K、 国
2 质量监理 名牌 20 2辑 06第
南京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推进新型T 化 q k
维普资讯
嚣
中国设 备监 理协 会 第 一届 理事 会 第 三次 会议 在 宁 召开
务 院法制 办、 家发改委于 20 06年 1月 l一 l 6 8日在 重庆进行 了立法调研 , 调研 中听取了重庆市 、 I 四川省法 制办 、 发改委 、 经委 、 术监督局 、 技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
罗志军指 出, 南京的科研 技术水平高 , 工业基础雄 厚, 已经具备 了大力培植名牌产 品的基本条件 。关键足
要按照南京“ 十一五” 规划 , 围绕_业第…方略加快发展 l 二
《 设备工程监理管理条例》 立法调研在渝举行 — — …一 …] 一
服务业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外贸 出口等要求, 配 套制定 《 南京市名牌战略实施纲要》 ,出台深化质量兴
一
定知名度 的国际化社 团组织 。
紧 围绕 为 成
会议通过 了一届 次理事会 工作报告;表决通过 促进南京经济发展 的排 头兵 。 了会 员的增减名单 、会 费收支情况报 告 以及优秀设备
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人 员评选办法 。
——————1
重庆市 电力公 司、 I 四川德阳技术监督局 以及重 20 年 2月 2 —3月 1日,中国设备监理协会第 团公 司、 06 8 四川两地设备监理 公 司代 表的意见 , 并现场参观 了 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江苏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隆 庆 、 I 3 重 召开。 自全 国的各理事 10 来 0 余人参加 了此 次会议 , 重庆 03工程信息系统的监理情况 。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6.22•【字号】苏政发[2010]67号•【施行日期】2010.06.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的通知(苏政发〔2010〕6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现将《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纺织、冶金、轻工、建材四大传统产业是我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持续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规模跃居全国前列。
2009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540.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1.5%;资产总计19992.8亿元,占全省38.3%;从业人员462.3万人,占全省46.6%;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29家。
传统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为应对金融危机、保障社会就业、促进江苏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传统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长期积累的结构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企业技术进步投入不够,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技术装备水平偏低,增长和发展后劲不足,以高能耗高物耗和低价格竞争为主的粗放式发展路子难以为继,加快改造升级、实现转型发展已刻不容缓。
为贯彻落实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在新一轮发展格局中把握主动权,现制订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
计划期2010-1012年。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取向,以优化结构、提档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品牌战略、“两化融合”、集聚发展、兼并重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等为工作重点,与正在实施的纺织、钢铁、有色金属、轻工等行业2009-2011年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相衔接,分年度明确目标任务,更加具体地落实有针对性措施,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我省传统产业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变、制造环节为重向研发生产营销并举转变、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构建江苏传统产业竞争发展新优势。
中国名牌战略方案推进委员会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公告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尽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的精神,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在各地、有关部门、有关行业提出的中国名牌产品重点培育目录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调查研究,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突出自主创新,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等的产品为重点,现提出《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指导目录》(见附件)。
“十一五”期间,各地方、有关行业和广大企业可以根据此“目录”制定切实可行的名牌产品培育规划,进行重点培育,进一步加快名牌战略的实施。
特此公告。
附件:《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指导目录》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七日附件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指导目录一、机械2006年1.汽轮机(工业汽轮机、热电联产汽轮机)2.机床(数控齿轮加工机床、重型数控镗铣床)3.高压开关(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 4.电机(690v及以下中小电机、小功率电机)5.桥、门式起重机械6.数控刀具(孔加工刀具)7.拖拉机(大中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8.汽车制动系统9.子午线轮胎硫化机10.混凝土泵车系列11.低压开关柜12.破碎粉磨设备(破碎机、磨煤机、磨球)13.大型铁路养路机械14.燃气表2007年1.大型空分成套设备2.石油钻机3.载货汽车4.工程机械(液压搬运车、推土机)5.齿轮传动装置(减速机、船用齿轮箱)6.内燃机零部件(活塞、缸套、滤清器、油泵油咀)7.汽车零部件(车桥总成、热交换总成、传动系统、排气系统)8.高压输变电设备9.压铸机10.工业钢球11.自动化控制元器件12.电动工具13.注塑机14.农机具(插秧机、喷雾器)15.电线电缆(漆包线、圆铜杆)16.自动化物流系统产品17.高效节能换热器18.水泥机械(辊压机、立式磨、回转窑、篦冷机)19.食品包装机械20.电力自动化监控设备2008年1.电站成套设备2.大型散料装卸输送设备3.塔式起重机4.印刷机械5.工程机械(轮式起重机、叉车)6.数控量仪7.机械通用零部件(紧固件、粉末冶金制品、工业链条)8.汽车零部件(变速器总成、转向系统、减振器)9.船用柴油机10.联合收割机11.空调机组12.液压元件13.铸管与管件14.抛光自动生产线15.抽油机16.石油钻头17.梳棉机18.烟草机械(卷接设备、包装设备、制丝设备)19.轻工机械(玻璃瓶罐成型设备、双盘磨浆机、洗浆机)20.微型车21.电器附件22.煤矿采掘、提升设备23.中高档服装裁剪整烫类缝制机械24. 泵(排污泵、大流量中低压离心泵、农用潜水电泵)25.内燃机2009年1.金属轧制、冶炼设备2.数控激光加工设备3.复杂刀具4.工业风机5.工程机械(凿岩机、小型挖掘机)6.工业锅炉7.数控功能部件8.压缩机9.铅酸蓄电池10.万用表11.数控机床12.电工器材13.汽车零部件(车用灯具、车用仪表、汽车电子部件)14.子午线轮胎成型机15.梳毛机16.喷水织机17.针织横机18.陶瓷机械(管磨机、喷雾干燥器、自动液压机、窑炉)19.轻型客车20.农机具(施耕机、播种机)21.机械通用零部件(弹簧、传动联接件)22.阀门23.轻小型起重设备2010年1.全断面掘进机2.低压配用电设备3.火力发电机组4.水力发电机组5.工程机械(压路机)6.电工专用设备7.密封件8.电工材料9.气动元件10.炼胶机(密炼机、开炼机)11.子午胎模具12.纺织用钢筘13.印花圆网14.剑杆织机15.轿车16.汽车零部件(汽车安全气囊、离合器总成)17.棉纺环锭细纱机18.电梯19.工业洗衣机20.光学镜头21.铁路道岔二、电子信息2006年1.通信光缆2.杀病毒软件2007年1.中文语音识别软件2.ERP管理软件3.继电器4.不间断电源(UPS)5.通信电缆6.以太网交换机2008年1.网络安全软件2.接收天线3.CDMA基站4.ADSL调制解调器5.电声器件6.家庭影院用功率放大器7.太阳能电池8.示波器-数字存储示波器2009年1.办公软件2.无线对讲机3.射频连接器4.IC卡通讯终端设备5.移动存储器6.喷墨打印机7.传真机8.平板电视(液晶、等离子)9.MP3播放器10.频谱分析仪11.电容器(陶瓷、电解、薄膜电容器)2010年1.数码相机2.片式电阻器3.射频同轴电缆4.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5.操作系统软件6.激光打印机7.数字电视接收机8.数字家庭音视频播放系统9.液晶显示器三、食品2006年1.冷冻调理水产品(含鱼糜制品)2.食盐3.淀粉制品(粉丝)4.焙烤食品(饼干、月饼)5.酱腌菜(榨菜)6.水果罐头7.肉制品(中式火腿)8.调味品(油制辣椒)2007年1.挂面2.腐乳3.白酒4.海带食品5.罐头(蔬菜、鱼)6.高活性酵母7.绿茶8.鲜冻分割猪、牛、羊肉9.淀粉糖10.单硬脂酸甘油脂2008年1.阿胶制品2.冷冻饮品3.八宝粥罐头4.食用调和油、香油5.黄原胶6.蜜饯7.乌龙茶8.氨基酸9.木糖(醇)2009年1.肉脯、肉松2.禽肉制品(酱鸭、盐水鸭)3.蚝油4.豆制品5.大豆蛋白6.淀粉7.番茄酱8.黑茶9.食用酒精10.露酒11.茶饮料12.明胶2010年1.膨化食品2.蛋制品(松花蛋、咸鸭蛋)3.酒石酸4.山梨醇5.蜂蜜及蜂王浆制品6.粽子7.柠檬酸8.坚果类炒货9.含乳饮料10.茶粉四、轻工家电2006年1.驱灭蚊虫家庭卫生用品(电蚊香、盘香、气雾剂)2.珠宝首饰(玉石饰品)3.工艺陶瓷4.两轮自行车5.电饮水机(壶)6.电动剃须刀7.民用家具(板式家具、实木家具)8.塑料包装薄膜9.塑料管材管件2007年1.箱包2.薄页纸(装饰原纸、卷烟纸、拷贝纸)3.印刷本、卡4.肥(香)皂5.淋浴房6.豆浆机7.家用厨房设备(橱柜)8.电熨斗9.沐浴露10.打火机2008年1.新闻纸、涂布纸2.锁具3.羽绒被4.一次性纸卫生用品5.沙发6.电暖器7.塑料餐具8.眼镜(树脂眼镜片、眼镜架)9.口杯10.电磁炉11.吸尘器12.手工具(扳手类、钳类、卷尺类)13.民族乐器(二胡、古筝)2009年1.香料香精2.无汞纸板电池3.油墨4.衡器5.办公家具6.电吹风机7.制冰机8.皮革和成品革9.室内空气环境调节器(加湿机、净化器)10.拉链11.塑料类文具2010年1.灯(节能型高强度气体放电灯、LED照明灯具)2.不锈钢餐具3.换气扇4.榨汁机5.咖啡壶6.美术颜料7.玩具8.金属类文具9.刀剪10.驱灭蚊虫家庭卫生用品(卫生香)11.乐器(吉他、提琴)12.玻璃制品五、纺织服装2006年1.毛毯(含地毯、藏毯)2.锦纶长丝3.高支高密纯棉坯布2007年1.T恤衫2.针织面料3.涤纶长丝4.涤纶短纤维5.粘胶长丝6.粘胶短纤维7.革基布8.童装9.亚麻制品10.精梳纱线11.蚕丝被12.装饰布艺2008年1.腈纶短纤维2.瓶级聚酯切片3.纤维级聚酰胺切片4.非织造布5.丝绸服装6.苎麻制品7.普梳纱线8.染色印花布9.浸胶帘子布2009年1.纤维级聚酯切片2.化纤仿绸面料3.过滤布4.土工布5.经编面料6.黄麻制品7.睡衣8.色纺纱9.牛仔服装10.蜡染布11.裘皮服装2010年1.汉麻制品2.丝针织服装3.纬编面料4.女装5.家纺配饰6.吊装带7.丝巾六、船舶2007年1.成品油轮七、石油化工2006年1.多异氰酸酯(MDI)2.有机硅环体3.制冷剂(HFC-134A,HCFC-22)4.全精炼石蜡系列产品5.活性染料2007年1.重交道路沥青2.聚氯乙烯(含糊用聚氯乙烯)3.高强力输送带4.聚丙烯酰胺(含丙烯酰胺)5.防腐涂料6.压敏胶粘制品7.硅胶8.摩托车轮胎9.工业用精对苯二甲酸2008年1.甲醇2.聚醚多元醇(含聚氨酯硬泡组合件)3.三聚氯氰4.离子膜电解槽5.氯化钙6.颜料(有机颜料、氧化铁系颜料)7.聚四氟乙烯8.汽车不冻液9.天然脂肪醇10.氯化聚乙烯11.精己二酸2009年1.AKD施胶剂(原粉、乳液)2.子午线轮胎骨架材料(钢丝帘线、涤纶帘布、胎圈钢丝)3.碳酸钡4.木器涂料5.聚醋酸乙烯乳液6.酚醛模塑料7.二甲基甲酰胺(DMF)8.聚酰胺(PA66)切片2010年1.合成靛蓝2.烷基苯3.半钢子午胎4.硅油(织物整理剂)5.再生橡胶6.炭黑7.热硫化(HTV)硅橡胶8.循环水水处理剂9.硫化碱10.氯丁橡胶11.橡胶助剂八、钢铁2006年1.不锈钢板2.船体结构用钢板3.锅炉压力容器用钢板4.石油天然气输送用焊接钢管2007年1.优质碳素钢热轧盘条2.车轮3.不锈钢棒、线材4.轴承钢5.锅炉用无缝钢管6.汽车轮辋用热轧型钢7.集装箱用钢板2008年1.管线钢板2.耐大气腐蚀钢板3.模具钢4.预应力钢绞线5.热轧带肋钢筋6.镀锌钢板7.三化(石化、化工、化纤)用钢管8.预应力钢丝2009年1.矿用工字钢2.齿轮钢3.彩涂钢板4.合金弹簧钢5.弹簧钢丝6.不锈钢丝(绳)2010年1.工具钢2.拉丝用低碳钢盘条3.镀锡板4.家电用冷轧簿板5.花纹钢板6.预应力筋用锚具九、有色2006年1.铝箔2.铸造铝合金锭3.钛及钛合金加工材4.钽粉及钽丝2007年1.铜及铜合金带材2.铝板带3.三氧化二锑4.金箔5.工业铝合金热挤压型材2008年1.铜水管和铜气管2.白银3.钴酸锂4.锌锭5.海绵钛2009年1.铸造镁合金2.发电设备用高精度冷凝管3.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4.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5.铝锭2010年1.单晶硅片2.锗锭3.再生铅合金锭4.镁锭5.无铅黄铜棒6.球形氢氧化镍7.防腐用白铜管十、建材2006年1.玻璃钢管道2.玻璃纤维土工格栅3.铝塑复合板4.纸面石膏板5.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07年1.装饰石材2.建筑安全与节能玻璃3.空心玻璃砖4.隔热和绝音材料(建筑用玻璃棉及制品、矿棉装饰吸声板)2008年1.水泥2.烧结空心砖、多孔砖3.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4.轻钢龙骨5.玻璃钢冷却塔6.高效减水剂7.滑石粉8.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贮罐9.塑料门窗及异型材料2009年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道2.玻璃钢格栅3.夹丝及压花玻璃4.电子级玻璃纤维布5.建筑防水卷材6.微晶玻璃7.塑料土工合成材料8.密封垫板和盘根2010年1.玻璃钢连续板材2.玻璃窑用耐火材料3.玻璃纤维建筑网格布4.采暖散热器5.鳞片石墨6.压延玻璃7.玻璃纤维壁布十一、农资2006年1.饲料(猪饲料、禽饲料)2.饲料添加剂(饲料级赖氨酸)3.氮肥(尿素)4.除草剂(草甘膦)5.杀虫剂(吡虫啉、拟除虫菊酯)6.玉米种子2007年1.饲料(水产饲料)2.饲料添加剂(饲料级维生素)3.重过磷酸钙4.乙草胺5.百草枯6.水稻种子2008年1.饲料添加剂(饲料级磷酸盐)2.饲料机械(混合机、膨化机)3.过磷酸钙4.阿维菌素5.小麦种子2009年1.饲料机械(制粒机、粉碎机)2.硝酸铵3.毒死蜱2010年1.饲料(牛饲料、羊饲料)2.饲料添加剂(饲料级金霉素)3.三唑磷十二、环保2006年1.除尘器(袋除尘器、电除尘器)2007年1.水污染防治设备(格栅除污机、气浮机)2008年1.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机动车尾气催化转化器)2.水污染防治设备(水处理生物填料、刮吸泥机)3.噪声污染防治设备(机动车用消声器)2009年1.噪声污染防治设备(隔声设备)2.水污染防治设备(污泥浓缩脱水机)3.固体废物处理设备2010年1.环保监测仪器(水质在线监测仪器、二氧化硫在线监测仪器、烟气烟尘在线监测仪器)十三、医疗器械2006年1.医用消毒灭菌设备2.一次性使用无菌输注医疗器械2007年1.眼科显微镜2.医用内窥镜3.数字超声显像诊断仪(含全数字彩色多普乐超声诊断仪)4.牙科综合治疗机2008年1.磁共振(永磁开放式)2.血细胞分析仪3.制氧机4.眼科准分子激光设备2009年1.数字x 射线机(DR)2.动态心电图仪3.高频电刀4.牙科手机5.伽玛刀(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疗系统)2010年1.超声治疗仪2.心脑血管支架3.全自动生化分析仪4.生物显微镜十四、体育用品2006年1.专业竞技器械(体操器械、篮球架)2007年1.赛艇2.举重杠铃3.篮、排、足球4.小口径运动枪弹2008年1.羽毛球器材(拍、球)2.网球器材(拍、球)3.田径器材2009年1.国民体质检测仪2.专业运动鞋-篮球鞋3.运动枪2010年1.运动防护用具2.运动服十五、安防2007年1.楼宇对讲(可视)系统产品2008年1.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2009年1.汽车防盗报警系统2010年1.视频监视器2.X射线安全检查产品十六、烟草2008年1.烟用丝束十七、林业2006年1.人造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2007年1.细木工板2.胶合板(含装饰单板粘面胶合板)2008年1.木质复合门2.实木地板2009年1.松香2.竹地板2010年1.竹材胶合板2.木材工业用合成树脂3.脱色活性炭。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江苏省企业著名字号认定和保护办法》的通知-苏工商注[2012]265号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江苏省企业著名字号认定和保护办法》的通知-苏工商注[2012]265号](https://img.taocdn.com/s3/m/7263348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6b.png)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江苏省企业著名字号认定和保护办法》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江苏省企业著名字号认定和保护办法》的通知(苏工商注〔2012〕265号)省各直属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局机关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企业自主品牌创新,完善企业品牌保护机制,规范企业著名字号的认定、使用和管理,鼓励企业使用独创字号,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实现字号区域联动保护,根据《关于发挥工商职能支持企业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规定,省局制订了《江苏省企业著名字号认定和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现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办法》由注册登记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具体负责《办法》的制定和修改,及时研究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协调外资登记管理部门共同落实《办法》。
相关责任部门必须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规范操作。
各地接通知后,要立即按照要求开展工作,在市级建立相应的字号保护机制。
在贯彻执行中发现问题,请及时与省局注册分局联系。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2年7月19日江苏省企业著名字号认定和保护办法第一条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规范企业著名字号的认定、使用和管理,鼓励企业使用独创字号,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业字号是企业名称中显著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标志性字词。
本办法所称的江苏省企业著名字号是指依法经江苏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核准,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并按本办法予以认定的企业字号。
江苏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显著进展,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民生得到持续改善,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经济运行高开稳走、持续向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09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9.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1753.9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16609.8亿元,增长13.1%。
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2∶53.2∶40.6。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354.8亿元,增长38.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731.4亿元,增长13.0%,占GDP比重为40.9%,提高1.0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六大新兴产业全年销售收入达20647亿元,比上年增长38.0%。
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65.2%,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40.2%,分别比上年提高1.1个和0.8个百分点。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2∶1,收入差距是全国较小的省份之一。
三大区域均呈较快发展态势,苏中、苏北大部分经济指标增幅继续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9%。
图1 “十一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实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
全年关停化工生产企业403家,累计关停5034家。
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的总目标。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28•【字号】苏政办发[2012]29号•【施行日期】2012.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2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重点,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是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战略选择。
本规划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十二五”时期政府履行信息化发展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十一五”期间的成绩和问题“十一五”期间,是江苏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5年。
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意见》(苏政发〔2005〕26号),顺利完成了“十一五”信息化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信息化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2010年,全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了0.73,提前2年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十一五”期末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0.7的目--国民经济信息化全面推进,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
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问题的研究

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问题的研究摘要:本课题拟从企业名牌理念、核心价值观、名牌战略管理、企业管理等内部因素,市场发展、消费意识与外部竞争、政策引导等外部因素,分析中国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问题及现状,以及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关键词:企业名牌战略问题与现状分析原因对策与思考1、前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的竞争已由价格竞争、成本竞争到质量竞争,发展到了品牌竞争、名牌竞争。
以名牌支撑,创立、保护、发展名牌已成为发达国家企业称雄国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最重要的战略手段。
尽管我国在1996年就提出了《质量振兴纲要》关于“实施名牌战略,振兴民族工业”的要求,但实施名牌战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
2010年世界品牌实验室排名的全球知名品牌500强,中国以17个排名第10,在全球众多的“古老”品牌中,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仍然占据着重要比例,我国的名牌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内地频出的名牌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问题,如“三鹿”问题奶粉,“双汇”瘦肉精事件,给原本就处于弱势的民族品牌,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对当地经济乃至行业版图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品牌强国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
那么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问题与现状怎样?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企业从中应如何吸取教训有效实施名牌战略?这个问题就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2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问题与现状2.1名牌意识淡薄,忽视无形资产的保护入世以来,企业普遍存在“以市场换技术”的经营理念,在引进外资,与外商合作时,培育多年的自主品牌被收购、兼并,名牌严重流失。
如中华牙膏、南孚电池、小护士等品牌的消失,南孚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收购。
其次,名牌商标被恶意抢注,如青岛啤酒在美国、海信集团在欧洲被恶意抢注,企业要么花重金购买本属自己但被掠夺去的名牌商标,要么放弃经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老商标,改换名不见经传的新商标。
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名牌战略实施纲要(2005-2010年)为推动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发展江苏名牌产品,提升江苏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我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制定本《纲要》。
一、现状与形势(一)近年来,全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一大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脱颖而出,发展壮大。
至2004年底,全省共确认江苏名牌产品736个,这些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总量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25%;春兰空调、小天鹅洗衣机、熊猫电视机、森达皮鞋、波司登羽绒服、梦兰床上用品、远东电缆等49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在全国同行业中已具有一定的技术、质量、规模和市场优势。
名牌产品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中坚力量,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名牌产品发展还不能满足全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客观要求。
主要表现在:一是总量偏少。
目前我省中国名牌产品总数只占全国的8.96%,与江苏经济大省的地位不太相称。
二是技术层次不够高。
传统产业领域名牌相对较多,高新技术领域名牌相对较少,名牌生产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分布不够均匀。
在地区分布上,江苏名牌产品主要集中在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等市,苏中、苏北地区偏少。
四是意识不够强。
许多企业对发展名牌缺乏长远规划,投入不足,创新不够,培育乏力。
一些传统支柱产业品牌优势正在削弱,传统品牌正在消失。
(三)名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
名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
当前,我省正处于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既是满足市场需要、扩大出口、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也是增强江苏经济竞争力、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
各地、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实施名牌战略的紧迫感、责任感,真正把创名牌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市场覆盖面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四)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目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提升江苏产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全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两个率先”奠定坚实基础。
(五)基本原则:1.企业主体原则。
实施名牌战略的基础和动力在企业。
企业要充分认识创名牌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抓质量求生存、创名牌求发展的观念,加快经营机制转换,夯实各项基础工作,扎实推进品牌建设。
2.市场导向原则。
实施名牌战略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名牌产品发展规划,把市场定位、市场巩固、市场开拓等市场营销战略与名牌战略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实施。
3.质量第一原则。
名牌产品的基础是质量。
要建立研发、生产、营销、售后服务一体化的质量保证体系,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4.技术领先原则。
名牌产品的核心是技术。
要立足长远发展,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在名牌产品中的份额,依靠科技进步创立名牌。
(六)总体目标:突出抓好对全省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点产业,创立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通过3-5年努力,形成在全国同行业居领先地位的国家级名牌产品200个左右;形成江苏名牌产品1000个,其中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服务名牌5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高新技术产品200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牌食品农产品300个。
三、发展重点(七)大力发展食品农产品。
围绕区域特色,巩固提高传统优势产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培植一批覆盖面广、影响力大、产品竞争能力强、知名度高的产品。
重点是巩固发展糖果、味精、香醋、肉制品、小麦粉等已有中国名牌产品的优势,在酒类、大米、茶叶、特畜禽、奶制品、特种水产、油脂等产品中培育发展一批中国名牌产品。
(八)围绕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名牌。
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优先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三个高新技术产业名牌产品,同时,加快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机械、化工、汽车、纺织、冶金、建材、轻工等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步伐,大力发展名牌产品,使我省制造业的经济总量和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1.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产品自主开发生产能力,形成以集成电路及新型元器件、现代通信、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数字化视听产品、软件产品等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群。
重点是巩固发展彩电、移动通信手持机、激光视盘机等已有中国名牌产品的优势,在光通讯和卫星通讯产品、集成电路、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以及软件产品中培育发展一批中国名牌产品。
2.机械制造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产品设计能力及系统集成能力,在环保机械、农用机械、数控机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医疗设备、电工电器和机械基础件等领域发展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促进机械行业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重点是巩固发展电力电缆、装载机、断路器、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等已有中国名牌产品的优势,在输变电设备、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标准件、道路施工养护机械等产品中培育发展一批中国名牌产品。
3.纺织与丝绸制造业:以发展名牌服装为突破口,采用先进技术与装备,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花色品种,替代进口,扩大出口。
重点是巩固发展羽绒服、床上用品、针织内衣、西服、衬衫、羊毛衫、精纺呢绒、真丝绸等已有中国名牌产品的优势,在职业服装、休闲服、功能面料、丝绸服装等产品中培育发展一批中国名牌产品。
4.轻工制造业:开发智能化、高节能型家电新产品,提升品牌品位,扩大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重点是巩固发展空调器、洗衣机、热水器、压缩机、冰柜、童车、皮鞋、灯具等已有中国名牌产品的优势,在自行车、木业、太阳能利用设备、新型电池、五金工具、塑料制品、纸制品、陶瓷、玩具等产品中培育发展一批中国名牌产品。
5.化工及医药制造业: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效益。
重点是巩固发展纯碱等已有中国名牌产品的优势,在农药、化肥、合成树脂、新型高性能纤维、橡胶、涂料等产品中培育发展一批中国名牌产品;运用现代技术研究开发传统中草药,创出一批国家级中成药名牌产品。
6.冶金制造业: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优先发展名牌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重点是巩固发展钢丝绳等已有中国名牌产品的优势,在高品质结构用钢材、新型建筑钢材、新型材料及复合材料、高品质有色金属材料等产品中培育发展一批中国名牌产品。
7.建材制造业: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发展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综合利用,改善环境。
重点在玻璃、水泥、复合材料、建筑卫生陶瓷等产品中培育发展一批中国名牌产品。
(九)加快培育服务业名牌。
通过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在服务业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推广应用先进服务技术和服务标准,创新服务品种,努力形成一批服务业名牌企业。
在信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等新兴服务业,贸易、餐饮、社区服务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水、电、气、交通等公共服务业以及住房、汽车、文化娱乐等新的消费热点领域,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争创服务名牌。
(十)培育和扶持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名牌。
不断强化出口企业品牌意识,积极开展境外商标及专利注册、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争创出口名牌。
依托名牌优势,使国内品牌向国际品牌延伸。
重点扶持获得国家级出口名牌的出口企业,引导企业不断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增强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四、工作措施(十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
充分发挥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协调指导作用,组织实施江苏名牌产品的确认和管理,做好江苏名牌产品的宣传、培育工作。
加强对各行业名牌发展工作的规划引导,注重培育发展名牌农副产品,并将名牌发展工作向服务业延伸。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科学制定名牌发展规划,统筹安排,认真组织落实。
经贸、科技、农林等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名牌的培育、发展和保护工作。
各地要加强名牌战略推进工作的领导,摸清本地区产品发展状况,围绕全省名牌发展目标,制定出今后一个时期地区名牌产品发展的具体计划,把实施名牌战略工作推向深入。
(十二)发挥名牌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认真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和企业发展名牌的经验,发挥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辐射作用,带动全省名牌产品发展工作。
以主导产品为核心、以产业为纽带、以配套促聚集,搞好上下游产品的衔接,形成关联度大的产业链。
各地、各行业要从实际出发,在新建项目和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引进名牌、培育名牌,努力形成一批产品名牌化、市场国际化、组织集团化、经济规模化的名牌区域、名牌行业。
同时,注意保护和发展民族品牌。
(十三)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增强名牌产品的发展潜力和后劲。
建立和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建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
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扩大出口和提高效益,积极改造落后装备,完善技术保障手段。
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优先认定为江苏名牌产品。
以光机电一体化、通讯、计算机和网络、软件、数字视听产品、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技术领域为重点,创立一批高科技名牌产品,努力实现由“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的跨越。
(十四)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质量赶超和质量攻关活动,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实行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积极推广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等国际通行的管理体系。
抓好先进工艺和设备的引进、消化和研发,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努力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省重点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业要瞄准世界级名牌产品的质量水平,制定赶超目标和措施。
中小型企业要切实加强基础工作,制定质量改进措施。
(十五)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
引导企业经营者增强品牌意识,加大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做大做强做优企业。
企业经营者要注重塑造企业先进文化,打响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要不断加强学习,博采众长,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十六)实施名牌激励政策。
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可优先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优先推荐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其生产企业优先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等方面优先扶持,在质量管理、环境管理、技术基础工作、信息咨询等方面优先服务,在其他资源配置上尽可能优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