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2018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但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

如何让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跨越历史的时空阻隔,引发普遍共鸣?这是诸多短视频创作者面对的共同难题。

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注重“以古观今”,致力于把中华文化长河的人和物带入当下生活,构建跨越历史、古今互通的共情空间。

这些短视频往往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寻找选题,如“情绪来了怎么办”“当你无可奈何时怎么办”“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等。

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合的人、事、物,例如苏东坡的故事、李白的诗歌、庄子的言行等来探讨这些问题。

于是,这些短视频就能切中当下人们的普遍困惑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使其创作直击现代人的灵魂,具备最大公约数,广泛吸引受众。

当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接,古人和今人展开对话,传统文化中的器物、故事、人物变得鲜活,并借助根植于受众心中的文化记忆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要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和凝聚性。

而传统文化中的不少故事、诗文、理念等,更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传承、媒体传播等深刻地烙印在大众的记忆中,成为人们知识体系和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

短视频创作可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心中具有的超越性的情感动力和扎实深刻的认知基础,善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认知认同、情感情绪、集体记忆等,与当下大众的生存状态、生活境遇和思想观念等建立连接。

陕西汉中市洋县中学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

陕西汉中市洋县中学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

陕西汉中市洋县中学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上册洋县中学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卷)命题、校对叶志栋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史记》问世至今已有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

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

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

《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

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

”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

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严谨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

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

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

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

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人教版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14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阻遏.è船舸.kě颓圮.pǐ漫溯.sùB 长篙.gāo 河畔.bàn虱.子shī叱.骂chìC 忸.怩niǔ淬.火cuì倚.柱yǐ濡.湿rú C忤.视wǔ犒.劳hào 满载.zài 隽.永ju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碾转惆怅彷徨沧桑色彩斑斓B 寥廓挑衅张皇碣石一愁莫展C 刀俎玉玦凄婉箫瑟峥嵘岁月D 苔藓辉煌逶迤树阴瞠目结舌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学生公寓到图书馆只有二三里,从图书馆到教学楼只有三四里,这段距离并不远。

B、考古学家对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C、为了防止这次大检查不走过场,中央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D、出现别里科夫这类人的主要原因,是沙皇反动专制的统治所造成的。

4、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生日宴会上,老人的子女、亲戚和朋友欢聚一堂,天伦叙乐....,这是老人的八十岁的生日宴会。

B、在这次研讨会上,代表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牢记胡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激浊扬清....,在全社会树立起道德新标杆。

C、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表面是说书中人,实际针对的是我。

D、《雨巷》是戴望舒的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

5、下面句子横线上依次所填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冰天雪地的日子刚刚过去不久,几阵_______吹过之后,春姑娘________ 爬上了枝头,用她那嫩绿的羽服,把山川扮得满目生机,_________ 的种子在萌发,炽热的激情在萌动,-----------春天真的回到了人间。

A、轻风轻轻期望 B 清风轻轻希望C、轻风悄悄希望 D 清风悄悄期望6、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连贯的是()○1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含答案)誉和美感,更多地关注于实用性和效率。

因此,要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需要让手写汉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像喝茶一样。

虽然现代社会的节奏很快,但中国人并没有忘记茶的香味,同样也不能忘记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近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了一篇报道称,“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这篇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或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然。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这种“键盘依赖症”已经成为现实。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XXX:“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然而,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誉和美感,更多地关注于实用性和效率。

因此,要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需要让手写汉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像喝茶一样。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1 下列句中加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矫诏(jiáo) 徉狂(yáng) 社稷(jì)B. 模.范.(mó )........模.样.(mó)....模.糊.(mó )C. 趿.拉.(tā).......(jí )....汲.取.(jí )....岌.岌可危D 下.场.(cháng ).......伛.偻.(yǔ )..........便.士.(biàn)2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人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B.每次小组讨论会,他都是先入为主....地发言,并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

C.新产品的试验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希望大家尽心尽力,因为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

D.珠宝专卖店里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众多顾客。

3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座谈会上,五个少数民族的人大代表都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B.各级党政干部能不能将“三个代表”牢记在心上,是决定党的事业成败与否的关键。

C.因特网作为一种传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地的人们凭网络共享同样的信息。

D.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反动行径,对于曾经饱受侵略战争的祸患的撰稿人们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二阅读题(59分)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吴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它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宗教、道德等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儒家也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

儒家提出“仁、义、礼、智、信” 的道德规范,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些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今天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

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对于我们今天提高审美水平和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B.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对今天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启示意义。

C. 中国传统文化只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对其他方面关注较少。

D.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对提高审美水平有重要意义。

2.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征服自然。

B. 儒家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

C. 道家和儒家都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D. 道家和儒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价值。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阅读的力量与价值阅读,是一种能够赋予人们知识、智慧和情感的重要活动。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的力量与价值愈发凸显。

首先,阅读能够拓展人的视野。

书籍如同一个个窗口,带领读者领略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人生。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与古代的智者对话,了解历史的变迁;也可以探索未知的领域,接触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思想观念。

阅读让我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自身所处的环境,而是能够放眼全球,洞察世界的多样性。

其次,阅读有助于提升人的思维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分析、综合和评价各种信息。

这种思维的锻炼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我们自己的创新思维;阅读哲学著作则能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升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阅读具有丰富人的情感世界的价值。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

我们可以在阅读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感动等。

这些情感的体验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理解他人,也能够增强我们自身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同时,阅读还可以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和力量,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为我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总之,阅读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与价值。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阶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

B. 阅读只能带领读者了解历史,不能探索未知领域。

C. 阅读可以提升人的思维能力,培养多种思维方式。

D. 阅读无法丰富人的情感世界,不能给予心灵慰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曲高中2018—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每题三分)人类目前已经给地面交通、海洋航运和空中飞行制定了合理的交通规则,以避免事故和混乱。

面对太空混乱的交通现状,人类却缺乏有力措施。

各种高速运转的太空垃圾几乎不受任何管制,对人类的航天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

人类将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已经有五十年的历史了。

大多数卫星和探测器进入地球轨道后只能发挥几年的作用,有的甚至一进入轨道就宣布失效了。

科学家将人类航天活动留下的火箭、卫星等飞行器残骸在空间形成的垃圾统称为太空碎片,即太空垃圾。

20世纪80年代是世界各国卫星发射的高峰期,每年向太空发射的不同用途的卫星不下几百颗,而每一次发射都是一次制造太空垃圾的过程。

欧洲宇航局的太空专家称,人类能从地面利用雷达和望远镜观测的大空碎片数量大概是13000多个。

其中,地球轨道上至少漂浮着4000余个火箭以及卫星的残骸,它们目前大多正高速绕地球运行。

太空碎片的平均运行速度是10公里/秒,其破坏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这样的破坏力是航天器所无法抵御的。

太空碎片的增多会对航天器构成巨大威胁,一旦受到碎片的撞击,航天器就会解体;而解体之后的航天器就变成了更多的碎片,会危害其他的航天器。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地球轨道上已经发生过大约200次这样的爆炸了,而每一次爆炸的后果就是制造更多的太空垃圾,更多的太空“杀手”。

近日,国际航天安全促进协会在意大利罗马召开航天安全专题研讨会,专门研讨太空交通管制问题。

建立航天安全促进系统则是目前实现太空交通管制的重要途径。

美国安全世界基金会技术顾问布莱恩·维登说:“到目前为止航天安全还仅仅是军事领域的话题。

促进航天安全对于太空的军事应用极端重要,但实际上民用太空领域也特别需要航天安全。

航天安全促进系统需要一个国际环境,与航空领域的国际协作是同样的道理,但现在还是很少有公司或国家在这一领域投入相应的资源。

”为了促进这一系统的形成,从科研机构到跨国公司,再到卫星观测站等各方参与者,已经收集了大量的必要数据。

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融合这些类型各异的资源使之形成一致的可用资源,同时还要兼顾到各种不同资源的版权和商业机密。

一些具体负责地球通信卫星运行的商业公司也已经意识到了航天安全的重要性,并开始有所行动。

美国防务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空间安全专家特丽莎·赫金斯认为,民用航天安全体系可以向各方(国)提供安全数据,而且完全与政治利益无关,从而保证太空利用的透明度、缓解太空中的紧张关系。

赫金斯说:“首先就是要求全球各卫星通信公司之间以及公司与政府之间能够建立航天安全数据共享机制,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

”现在,制定合理的太空交通规则还只是处于初步的专家呼吁阶段,究竟太空交通管制会在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国际上的公约法律,成为世界各航天大国共同遵守的法规呢?专家认为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选自《北京科技报》有删改)1. 下列各项中,对“太空交通现状”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 太空交通秩序混乱,太空垃圾威胁巨大。

各种高速运转的卫星和航天器等的残骸几乎不受任何管制。

B. 人类发射一次卫星就制造一次太空垃圾。

世界各国每年向太空发射的不同用途的卫星不下几百颗。

C. 太空碎片直接威胁到太空航天器的安全。

航天器的速度与太空碎片成正比时会解体成更多的碎片。

D. 航天器爆炸就制造太空垃圾和太空“杀手”。

到目前为止,太空已发生大约200次这样危险的爆炸。

2. 下列有关“建立航天安全促进系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为避免航天事故和混乱,制定合理的太空交通规则迫在眉睫。

建立航天安全促进系统则是现在实现太空交通管制的重要途径。

B. 建立航天安全促进系统首先最关键的就是要求全球各卫星通信公司之间以及公司与政府之间能够建立航天安全数据共享机制。

C. 为了促进这一系统的形成,除各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卫星观测站等参与者外,一些相关的商业公司也因航天安全而有所行动。

D. 建立这一促进系统需要一个国际环境,世界各国都可以向民用航天安全体系提供安全数据,从而缓解太空中紧张的政治关系。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航天大国一旦达成共识来建立航天安全促进系统,这不仅可使世界各航天大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还可以维护各国利益。

B. 解决了如何融合各类型资源并形成一致的可用资源的难题,同时兼顾到各类资源的版权和商业机密,航天安全促进系统有望形成。

C. 从进人太空领域到今天的50年来,人类遗留在太空的垃圾至少有13000个,它们大多正高速绕地球运行,从而对人类构成巨大威胁。

D. 鉴于太空垃圾对航天安全的巨大威胁,专家们已经在高度重视。

这意味着实施太空交通管制和加强太空垃圾研究就能避免太空灾难。

二、阅读文言语段,完成4--7题。

(选择题每题3分,本节共19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帏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封……为王C.窃为大王不取也!窃:通“切”,意思是急切D.项王按剑而跽曰。

跽:挺直身子跪着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赞誉司马光历史巨著和文学杰作《史记》的名言。

B.《汉书》在体制上承袭《史记》,只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叙述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葬地皇四年200余年的历史。

C.《后汉书》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90卷,是南朝宋代的史学家范晔根据前人的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而成。

D.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叶圣陶对这首诗评价很高,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

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而抬举一番,难怪项羽愿听。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5分)①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三、诗歌部分(共17分)(一)阅读诗歌正文后,完成8--9题。

希望艾青梦的朋友幻想的姊妹原是自己的影子却老走在你前面像光一样无形像风一样不安定她和你之间始终有距离像窗外的飞鸟像天上的流云像河边的蝴蝶既狡猾而美丽你上去,她就飞你不理她,她撵你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8.请指出诗中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希望,并具体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5分)9.作者通过这首诗想告诉读者的人生真谛是什么?你怎样理解“希望”?(6分)(二)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空1分)(1)易水诀别时荆轲发出“_________________ __ _ ,_________________ __ _”的慷慨悲歌展示了他的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爱国忠君真气节。

(2)《沁园春·长沙》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再别康桥》)四、(25分)大阅读二选一将所选题号及答案填在答卷纸相应位置。

11、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荆轲刺秦王(节选)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乙:老僧辨奸[清]沈起凤严分宜①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

一日,同阅《荆柯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

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

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

”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②汉。

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谩骂了事。

”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

铜柱一中,祖龙③亦应胆落。

”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

一老僧倾听久之,叹者:“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