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医药学校药物分析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 课程编码:z104021总学时/总学分:96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8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48适用专业:药学开课单位:药学院药学系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药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必修课2、课程目的:掌握我国药典中收载的主要常见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能对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常用检测技术,熟悉并了解国内外药品质量标准的情况,了解某些近代检测技术载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动向与发展。

通过学习,能够综合应用所学,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工作上以及分析方法的评价比较与选取上具备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第一节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第二节国家药品标准第三节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第四节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要求2.教学要求1、掌握药物分析学的性质、任务,了解其发展。

2、掌握中国药典的性质及主要内容,了解常用外国药典的缩写和主要内容。

3、熟悉药物分析的基本程序。

4、了解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意义。

第一章药典概况2学时第一节药品质量标准第二节中国药典的内容第三节国外药典简介第四节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2.教学要求1、熟悉掌握中国药典的内容和进展。

2、了解美国药典、英国药典及日本药局方等国外药典。

3、了解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4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鉴别试验的项目第三节鉴别方法第四节鉴别试验的条件2.教学要求1、熟悉药物鉴别实验的内容。

2、掌握药物的一般鉴别试验。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6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第三节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2.教学要求1、熟悉药物中杂质的来源。

2、掌握药物中杂质检查的要求,杂质限量的概念和检查方法,杂质限量计算方法。

3、掌握药物中一般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4、熟悉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4学时第一节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第二节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第三节药物分析方法的验证第四节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2.教学要求1、定量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

药物分析试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药物分析课程代码130042课程

药物分析试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药物分析课程代码130042课程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药物分析课程代码:130042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开课学期:第四学期课程总学时:108学时实验学时:38学时前期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使用专业:药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药物分析是高职高专教育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药物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基本理论及制剂检验技术;药典中常见分析方法的介绍及典型药物的分析;药品生物检测技术、中药制剂分析及体内药物分析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能够掌握药典中常见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常见药物的分析,初步具备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药物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能力,能够胜任生产企业、研发部门及营销单位的相关技术工作。

药物分析实验课是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实验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实验室所开的实验课均随相应的理论课进行,通过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学应达到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的:1、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正确掌握药典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2、使学生掌握药品检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各种仪器的使用。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为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对所有参加药物分析实验课的学生做出以下具体要求:1、实验课前要预习实验教程,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规程。

2、实验时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及时并如实地做好记录。

3、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按规定格式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实验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一、目的要求二、实验用品三、操作步骤四、实验结果五、结果分析三、主要仪器设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旋光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溶出度测定仪、ZTY-1型自动永停滴定仪、脆碎度检查仪、融变时限检查仪等。

《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二)

《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二)

《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二)-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实验-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 课程内容:1. 药物分析实验基础知识- 药物分析方法的分类和特点- 药物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 药物分析实验技术- 药物样品的制备和处理- 药物分析实验中的仪器和设备使用- 药物分析实验中的常用试剂和指示剂3. 药物分析实验案例分析- 常见药物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操作- 药物分析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和结果处理4.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撰写-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药物分析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 课程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解药物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药物分析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3. 课堂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4. 实验报告撰写: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评估。

- 课程考核:1. 实验操作考核: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记录和实验结果进行评分。

2. 实验报告考核: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内容和格式进行评分。

3. 学生表现考核: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进行评分。

- 课程教材:1. 《药物分析实验》(第二版),作者:XXX,出版社:XXX。

2. 《药物分析实验指南》(第三版),作者:XXX,出版社:XXX。

3. 《药物分析实验操作手册》(第四版),作者:XXX,出版社:XXX。

- 课程参考资料:1. 《药物分析学》(第五版),作者:XXX,出版社:XXX。

2. 《药物分析实验技术手册》(第六版),作者:XXX,出版社:XXX。

3. 《药物分析实验案例分析》(第七版),作者:XXX,出版社:XXX。

- 课程评价标准:1. 学生掌握药物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

2. 学生具备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药物分析实验,并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

药学《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药学《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药学《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本课程实验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药物分析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树立药品质量观念,熟悉药品检验程序并培养学生具有检验常用的药物及制剂的能力。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全面了解药物分析工作的程序及各环节的要求。

2 .掌握药物分析常用方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3.能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及有关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4.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为此,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与方法,考虑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安排实验的进程。

实验中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作好原始记录,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力求做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应遵守课堂纪律和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保持整洁。

实验教学课时安排:56学时【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药学实验总学时:56学时实验教材(讲义)名称:《药物分析实验指导》编写单位:重庆医科大学药物分析教研室【实验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1.学生不得无故缺席实验课,否则本次实验成绩计0分,并按旷课论处。

2.学生因故缺席实验课,应取得学办及学院的批准。

但缺课总学时不得超过本课程学时的30%,否则不能取得实验课成绩。

3.学生实验过程表现(包括实验态度、作风,操作技能等)应占实验总成绩的40%。

4.学生实验结果占总成绩的40%,实验报告书写占总成绩的20%。

【实验项目及与课时分配】【实验内容要求】实验一药物的杂质检查(一) 氯化钠的杂质检查(6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药物杂质检查的意义。

2.掌握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方法和限量的计算方法。

3.掌握酸碱度、重金属、砷盐等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氯化钠的酸碱度、重金属、砷盐等13项杂质检查。

三、主要的实验仪器百分之一天平、纳氏比色管、检砷仪、恒温水浴箱等四、实验学生分组2人/组(二) 蒸馏水的杂质检查(6学时)一、实验目的1.了解药物杂质检查的意义。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药物分析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Analysis课程编号:14000004学时:96 学分:5适用对象:药学类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研究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和探索药物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一般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课程。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为必修课。

本课程要求学生明确药物分析在药学科学领域中的地位,建立全面的药品质量管理概念。

掌握药品质量控制的法典和规范、药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代表性药物的分析规律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要求学生既要重视药物分析专业知识的积累、重视分析基本操作技能的严谨和规范训练,又要勤于思考,加强创新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药物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的锻炼。

从而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能够胜任药物研究和生产等各个阶段的药物分析工作。

本课程要求掌握药物及其制剂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掌握常用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工作中的应用,了解药物分析中最新检测技术的进展。

熟练使用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验工作,熟悉主要国外药典中有关药品的质量标准。

熟悉分析方法的建立和各项效能指标的评价。

掌握我国药典收载的常见类型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能对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特性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掌握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与质量控制方法,熟悉中药及其制剂的定性鉴别方法。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药物的结构、性质、质量特征与分析方法的选择之间的关系,并具备依据不同的药物分析的目的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方法的优化设计与实施能力,以满足药品质量全面控制对药物分析专业人才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药物、药品、药物分析的定义,熟悉我国药品质量的管理规范,了解药物分析学的性质和任务;ICH及其技术要求;药物分析学的发展趋势。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可暂缺)课程名称:药物分析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analysis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总学时:82 学分:4.5 理论课学时:50 实验课学时:32适用对象: 药学、药物制剂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在学生已学过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与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研究和探索化学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一般规律的方法学科。

本课程着重围绕药物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化学合成药物或结构明确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

其任务是为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供应,以及临床使用提供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和合理。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药物分析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达到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目的。

实验课是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使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实用型药学人才的目的。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并且作为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在考题中既有客观题又有论述题,这样既能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页脚内容1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掌握中国药典的性质及主要内容,了解常用外国药典的缩写和主要内容。

思考题1、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第一章药物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熟悉常用药物的一般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的意义及常用方法的原理,药品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的正确书写。

了解不同药品的取样原则、不同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思考题1、我国药品质量管理的法令性文件有哪些?第二章药物分析方法的效能指标验证掌握验证内容,了解方法验证的目的。

《药物分析》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药物分析是药学、药剂学等专业的必修课、专业课、核心课程,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以及其他有关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其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包括物理学、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微生物学以及信息学等)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品从研制、生产、供应到临床应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验与质量控制,为药品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保驾护航。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强烈的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观念,掌握药物分析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药品检验工作,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能够具备为新药创制和全面提高药品质量所需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1.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

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药品质量控制的法典和规范、药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代表性药物的共性分析规律、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与基本内容及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熟悉辅料、中药、生化药物与生物制品、体内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了解药品质量控制中分析方法的进展。

3. 考试:闭卷考试。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有5%左右的超大纲内容。

成绩评定: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4.本课程选用教材:宋粉云主编. 药物分析(案例版)(第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总学时为63。

教学内容包括:药品质量控制的法典和规范;药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代表性药物的共性分析规律——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分析方法的相关性,典型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基本方法;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与基本内容;药用辅料的分析;药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制定或修订标准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中药、生化药物与生物制品、体内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药品质量控制中分析方法的进展。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药物分析是一门重要的药学专业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药物分析技能,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在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遵循一定的教学大纲,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内容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药物分析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如分析方法、标准物质、质量标准等。

2.药物合成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如合成路线、试剂选择、产物纯度等。

3.药物制剂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如制剂工艺、药物含量、有关物质等。

4.药物分析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如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5.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和应用,如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

二、教学方法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PPT演示,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

3.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真实的药品质量案例,使学生了解药物分析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4.自主学习: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和提供相关参考书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三、教学评估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评估包括以下几方面: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

2.期中考试:通过试卷考察学生对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通过试卷考察学生对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4.综合评估:包括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总之,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教学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医药学校《药物分析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药物分析技术》是药物分析检验专业、药物制剂工艺、医药学等专业的必修课,是该专业的主干专业课。

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初、中级药物检验工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为今后从事药品检验、质量控制、药品质量管理等工作,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药典收载的常见主要类型的典型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能够从药物的化学结构出发,结合理化性质、存在状态,理解其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国家药品标准的分类和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3. 掌握药物的外观性状观测,熟悉常用物理常数测定法。

4. 掌握药物纯度概念、杂质限度检查、药物一般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5. 熟悉鉴别药物的常用方法和一般鉴别试验。

6. 掌握常用药物含量测定法的结果计算。

7. 熟悉片剂、注射剂分析的特点和基本分析方法。

熟悉含量均匀度检查法和溶出度测定法。

8. 了解药品质量控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1. 掌握各种容量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等常用的分析技术。

2. 熟悉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3. 会正确使用天平、容量仪器、恒温干燥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

4. 能熟练查阅药典,能正确阅读使用药典,依据药品质量标准能进行常规的理化检验。

5. 掌握药品检验的一般程序,能正确记录检验结果并能做出判断,能正确书写检验报告。

(三)思想教育目标1. 通过实验,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

具备“质量为本、精益求精、有法必依,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2. 具有爱岗敬业、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内容:第一节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一、药物分析的性质二、药物分析的任务和发展第二节药物分析技术课的基本内容与要求第三节药品检验工作的依据和程序一、药品检验工作的依据二、药品检验工作的程序要求:1、掌握药物分析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任务。

2、掌握药品检验工作的依据和程序。

3、了解药物分析技术课的基本要求。

4、了解药物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药品质量标准内容:第一节药品质量标准第二节中国药典和局(部)颁标准第三节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原则第四节外国药典要求:1、熟悉我国现行药品质量标准的概况和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主要内容。

2、掌握药典中凡例和附录的有关规定。

3、了解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原则及常用外国药典概况。

4、能够利用中国药典,查阅有关药品的质量标准,能正确阅读和理解药品质量标准的内容。

第三章药品的性状观测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药物的性状第三节物理常数第四节常见药物的性状示例要求:1、掌握药物外观性状的定义及其检查意义。

能结合具体药物质量标准,正确描述性状项下的内容。

2、理解常用物理常数的基本概念,能正确测定常用物理常数并正确记录,会结果判断。

3、了解常用物理常数测定的意义。

第四章药物的鉴别内容:第一节常用鉴别方法第二节一般鉴别试验要求:1、熟悉鉴别药物的常用方法,化学鉴别法、光谱鉴别法、色谱鉴别法。

能够根据药品质量标准中的规定,进行化学鉴别、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和HPL C法鉴别。

2、熟悉水杨酸盐反应、丙二酰脲类鉴别反应、有机氟化物鉴别反应、托烷生物碱类鉴别反应、芳香第一胺鉴别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3、熟悉药物鉴别的意义和特点。

第五章药物的杂质检查内容:第一节药物中的杂质及其来源第二节药物的杂质检查法第三节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第四节特殊杂质的检查要求:1、掌握药物纯度、杂质限量、特殊杂质概念、杂质限度检查方法及杂质限量计算。

2、掌握常用的药物一般杂质检查的操作方法、会正确记录结果并得出结论和。

3、熟悉药物一般杂质检查的原理,熟悉药物特殊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4、了解药物中杂质的来源。

第六章药物含量测定概述内容:第一节概况第二节原料药的含量测定第三节制剂的含量测定第四节药物的含量计算要求:1、掌握原料药含量测定方法的选用原则。

2、熟悉制剂含量测定方法的选用原则。

3、掌握原料药、片剂及注射液的含量计算。

4、熟悉酸碱滴定法、亚硝酸钠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常用含量测定方法。

第七章芳酸类和芳胺类药物的分析内容:第一节芳酸类药物分析第二节芳胺类药物分析要求:1、掌握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片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及含量测定结果计算。

2、掌握对乙酰氨基酚及其片剂、盐酸普鲁卡因及其注射液的鉴别方法,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会含量测定结果计算。

3、熟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和盐酸普鲁卡因的结构特点、性质与分析方法的关系。

4、熟悉布洛芬、萘普生的分析第八章磺胺类药物分析内容:第一节磺胺类药物的结构特点第二节磺胺类药物的主要化学鉴别法第三节磺胺类药物的红外光谱鉴别法第四节磺胺类药物的含量测定要求:1、掌握磺胺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化学鉴别法。

2、掌握磺胺嘧啶及其片剂的亚硝酸钠法。

3、熟悉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4、熟悉磺胺类药物的红外光谱识别法。

能用图谱对照法鉴别磺胺类药物。

第九章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维生素A的分析第三节维生素E的分析的分析第四节维生素B1第五节维生素C的分析要求:1、掌握维生素A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2、掌握维生素B及其片剂的鉴别、含量测定原理和方法。

13、掌握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原理和方法。

4、熟悉维生素E及其制剂的鉴别、检查及气相色谱测定法。

第十章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和性质第三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析第四节氨基糖苷类及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析要求:1、掌握β—内酰胺类药物的结构与性质。

2、掌握青霉素钠和头孢氨苄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3、熟悉氨苄西林钠、头孢拉定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4、熟悉硫酸链霉素、盐酸四环素的分析。

5、了解抗生素类药物的特点。

第十一章重要杂环药物的分析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吡啶类药物的分析第三节苯并噻嗪类药物的分析第四节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的分析要求:1、熟悉吡啶类药物的结构特点、性质与分析方法的关系。

2、熟悉苯并噻嗪类药物的结构特点、性质与分析方法的关系。

3、熟悉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的结构特点、性质与分析方法的关系。

4、掌握异烟肼、盐酸氯丙嗪及地西泮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

5、熟悉异烟肼中游离肼、盐酸氯丙嗪及地西泮中有关物质检查的方法及其意义。

第十二章重要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硫酸阿托品的分析第三节盐酸麻黄碱的分析第四节盐酸小檗碱的分析要求:1、掌握硫酸阿托品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2、掌握盐酸麻黄碱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3、熟悉盐酸小檗碱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4、熟悉生物碱的通性、鉴别和检查项目及常用含量测定方法。

第十三章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内容:第一节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类与结构特点第二节甾体激素类药物分析方法的选择第三节醋酸可的松的分析第四节雌二醇的分析第五节黄体酮的分析第六节炔诺孕酮的分析要求:1、熟悉甾体激素类药物的结构特点与分析方法的关系。

2、掌握醋酸可的松的和黄体酮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3、熟悉雌二醇和炔诺孕酮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4、了解甾体激素类药物红外光谱识别法。

5、熟悉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在甾体激素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第十四章制剂分析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片剂的分析第三节注射剂的分析第四节复方制剂的含量测定要求:1、掌握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指导原则、制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排除。

2、熟悉片剂的常规检查、含量均匀度检查法和溶出度测定法。

3、熟悉注射剂的常规检查。

4、熟悉复方制剂的含量测定药物分析技术实验指导要求:1、熟悉实验要求和实验规则。

2、掌握各药物分析实验的操作技能。

四、课时分配教学时间分配总表实践教学时间分配表五、教学建议(一)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及作业安排1、理论教学作业安排每章理论知识结束后均安排练习及课后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必要时安排习题课。

2、实践环节及作业安排每章理论知识采用课堂讲述和演示操作方式,借助教具、实物投影仪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实践操作技能部分在实验室进行。

(二)学生成绩考核方式1、可以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可以采用闭卷方式,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综合能力,允许和鼓励学生发表独到见解,并可适当加分。

2、实验采用现场操作技能考查并结合教师提问、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填写情况等。

3、可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实验实践考查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要注意改革考核方法和手段,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要特别予以鼓励。

(三)教学方法指南1、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勇于实践。

2、在教学中应多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如幻灯、投影、录相、仿真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

3、以药物检验所需要的技术为主线,按照药物检验工作任务的完成为中心组织实践教学,并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1、注重视听光盘、教学仪器、多媒体仿真软件、多媒体课件等常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建议建立跨校的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促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编写人欧阳卉2009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