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2013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卷(七)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2012.12 一、语言文字运用(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是( )(3分A. 坍圮/枸杞 襁褓/强迫 纰缪/未雨绸缪 B. 憎恶/赠送 镜框/篮筐 肖像/惟妙惟肖 C. 出殡/濒临 俘虏/台甫 瘦削/削足适履 D. 祈祷/绮窗 熏陶/老饕 混浊/混水摸鱼 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3分(3分(3分( )(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亨利,美国作家。
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作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特别是老画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品德。
B.肖洛霍夫,苏联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有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等。
C.海因里希·伯尔,法国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有《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等《》D.苏洵的《六国论》从“赂秦而力亏”的角度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最后引出“为国者无为积威之所劫”的历史教训。
的《六国论》则从“韩魏附秦”招致六国相继破灭的角度,批评六国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写序号即可(3分) (分·苏秦列传》,有删改 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 齐闻之,乃望燕 望:怨恨 B. 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 诚:真诚地C.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 执:拘捕D. 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宗:尊崇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 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B. 观王之群臣下吏 代之宋,宋善待之 C. 齐王其霸乎 不信其臣 D. 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 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 10.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苏代兄弟,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 语文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 2012.10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B.C.D.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经过了这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术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B.C. D.3. 根据前后语境,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内容,使语义丰富,前后贯通。
(4分) 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
你可以鉴赏它的“形象美”——形形式式的人物(如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高士, ,如献身边塞、反对侵略的战士),多姿多彩的景物(如惜别的杨柳, ,失意的落叶,得意的春风),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
你可以欣赏它的语言美——豪放飘逸, ,朦胧隐晦,悲壮苍凉,清健俊爽。
也可以赏析它的“技巧美”——象征比兴, ,虚实结合,动静相生……人生路上,和诗歌结伴而行,能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
4.根据下面文字的信息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再拟一个标题。
(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标题不超过11个字)(5分) 最近,国家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标准,改变了过去单一采用企业利润、产值与上一年纵向比较的评价方式,把单一指标变为综合指标,主要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核心。
具体方法是以国有资产年报统计为依据,进行统一测算。
按行业、地区、企业规模、效益水平的不同划分,确立出一个标准值。
然后通过在全国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间的比较,判断出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
⑴一句话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2013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卷(四)

2012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综合测试卷(四)(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与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棘.手际.遇极.乐鸟集.腋成裘B.嗜.好侍.奉试.金石适.逢其会C.钦.慕倾.情青.云志轻.车熟路D.溺.爱丽.质逆.时针匿.迹销声解析:选B。
A.“际"读“jì”,其他均读“jí”。
B.读音均为“shì”。
C.“钦”读“qīn”,其他均读“qīnɡ”.D.“丽”读“lì”,其他均读“nì”.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3分)( )A.了了无几积毁销骨心喜若狂寅吃卯粮B.见危受命出奇致胜不胫而走气慨非凡C.趋之若骛米珠薪桂茹毛饮血一愁莫展D.扑溯迷离题纲挈领名门旺族死心踏地解析:选D。
“溯”应为“朔”,“题"应为“提",“旺”应为“望”,“踏”应为“塌”;A:“了了”应为“寥寥",“心”应为“欣”;B。
“受”应为“授”,“致”应为“制”,“慨"应为“概”;C.“骛”应为“鹜”,“愁”应为“筹”。
3.(2011年高考湖北卷)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句禅语啊!幸福指数全在自己掌握.如果我们对自己说一句“已经很好了啊”(这是应该经常说的),那么我们生活的枝头也会挂满幸福的露珠儿了吧。
B.某夜,独坐窗前,翻看读书笔记,无意中看到几句话:“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细细玩味,顿觉神清气爽。
C.一粥一饭是清淡,健康、温暖、妥帖;一瓢一箪是清淡,随意、自在、安心。
奢华也罢,绚丽也罢……生命终究归于平淡。
D.如果你茶饭不思,沉湎于“魔兽世界”不能自拔,如果你忽视现实社会,游走于网络虚拟社区,那么,你--可能“病”了!解析:选B.第一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2013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卷(十)

2012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综合测试卷(十)(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积累运用(21分,每题3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迷惘.(wǎng) 炫.耀(xuàn) 晨曦.(xī)溺.爱( nì)干瘪.(biě)B.怪癖.( pǐ)抹煞.(shā)憎.厌(zēng)累赘.(zhuì)翱.翔(áo)C.磕.绊(kē) 颤.抖(zhàn) 巷.道(hàng) 敷.演(fū) 沉湎.(miǎn)D.量.具(liáng)藐.视(miǎo) 犄.角(jī)瞠.目(chēng)摭.拾(zh í)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自艾.自怜(悔恨)怨天尤.人(归咎)商榷.(讨论)B.入不敷.出(够)战战兢兢(小心谨慎) 啮.噬(咬)..C。
汗流浃.背(遍及) 甄.别(审查鉴定) 偷觑.(看)D. 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抹.煞(勾掉) 惶.然(恐惧)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磕绊残骸翱翔怙恶不悛B.斟酌思忖晨曦入不敷出C.甄别商榷啮噬战战兢兢D.惆怅急燥妥帖絮絮叨叨4。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的一项是()A.就连梦都像百花盛开的旷野那般清新…B.它的土地上的每一块沙石都在跃动,每时每刻都在召唤你们投入C.你们心上的世界如蓝天那样明澈而单纯,D.北京的春天将因你们的号令停止了黄沙的飞腾5。
下列对课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如火)”.“尽”与“遍”相应,“染”更有动感,写层林渐渐变红,“如火"则全无上述优点。
B.“漫江碧透(碧绿),百舸争流”。
“碧绿”只写了颜色,而“碧透"则不仅写了颜色,而且写出了秋水清澈见底的特点。
C.“鹰击(翔)长空,鱼翔浅底”。
“击"既体现展翅高飞的力度,也说明秋高气爽.“翔”字只适宜表现自由自在。
D.“怅寥廓,问苍茫(辽阔)大地,谁主沉浮”.“辽阔”只写出了宽广空阔,而“苍茫”则写出了秋天傍晚的雄浑景象,更有韵味。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届高三1月月考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 高 三 语 文 2013.1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B.C.D.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柳,字幼文,河东解人也。
七世祖卓,随晋南迁,寓居襄阳。
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
少好学,颇涉经史。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
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
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
左仆射高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
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
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又施!”事竟不行,闻而叹伏。
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上嘉其直,谓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随众附和)而已。
”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大抵)不称职。
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
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暮)。
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
乃云:‘老禾不早杀,馀种秽良田。
’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此言各有所能也。
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
”上善之,干子竟免。
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多所矫正,上甚嘉之。
后以忤旨免。
未几,复令视事,因谓曰:“无改尔心。
”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正直士,国之宝也。
”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
尝以少谴,敕送南台(御史台)。
素恃贵,坐床。
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
”素遽下。
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
素由是衔之。
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新人教版)

注意:满分150,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阻遏.(è)颓圮.(pǐ)漫溯.(suò)鲰.(zōu)生B.长篙.(gāo )彘.(zhì)肩叱.(chì)骂青荇.(xíng)C.犒.(kào )赏忸怩.(nì)濡.(rú)湿船舸.(kě)D.浮藻.(zǎo)淬.(cuì)火河畔.(pàn)游说.(shu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惆怅星辉斑澜檐头瓦菲披荆斩棘B.叱骂天伦叙乐秋毫无犯忸怩不安C.长篙书生意气篱墙颓圮离别笙萧D.寥廓沧茫大地峥嵘岁月凄惋迷茫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两个B. 晋军.函陵军:驻军C.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D. 以乱.易整易:替代4. 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________,如和我轻轻招手作别的西天的云彩,___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
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________,给人以立体感。
(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3)康河里倒映的是河畔的金柳(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5)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6)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A.(1)(3)(6) B.(1)(4)(5)C.(2)(4)(5) D.(2)(3)(6)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6分)寻梦者戴望舒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2013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卷(五)

江苏省扬州市第⼀中学2013⾼中语⽂⼀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卷(五)⾼考语⽂⼀轮冲刺专题综合测试卷(五)(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基础与运⽤(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全都正确的⼀组是(3分)()A.浸渍.(zì) 蓓蕾.(lěi) 剖.析(pōu) 追本溯.源(shuò)B.庇.护(bì) 载.体(zǎi) 友谊.(yì) 莘.莘学⼦(xīn)C.殷.红(yīn) 翘.⾸(qiáo) 刹.那(shà) 少不更.事(ɡēnɡ)D.低劣.(lia) ⼴袤.(mào) 婆娑.(suō) 卓.有成效(zhuó)解析:选D。
A.溯—sù。
B.载—zài,莘—shēn。
C.殷—yān,刹—chà。
2.下列词语字形都正确的⼀组是(3分)()A.恬然⾃安奇卉异葩莺歌燕语⾊彩斑澜B.反唇相讥震⽿欲聋眼花潦乱煞费⼼机C.引吭⾼歌亢奋不已翘⾸以待风驰电掣D.通宵达旦⼀愁莫展⾦碧辉煌雍容⾼雅解析:选C。
A.澜—斓;B.潦—缭;D.愁—筹。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恰当的⼀项是(3分)()A.但母亲不是⼤⼈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她的⽼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皆碑。
B.“真情所在,⾦⽯为开”。
据说晋武帝看了《陈情表》后说:“⼠之有名,不虚然哉!”C.每当⼭上布满浓雾,我便望着那⼀条条沟壑,⽤雾⽓塑造⼀个⼥孩,⼀个⼥孩的可爱⾝影:愿她也能有这样的轮廓。
D.在以后的⽇⼦⾥,我该怎样为他洗头,怎样包扎才能使他不受伤害?解析:选C。
A项,“⽼实,本分,善良,勤劳”间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B项,第⼀个句号应放⾄引号内。
D项,第⼆个逗号应改为问号。
4.(2011年⾼考湖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不.恰当的⼀句是(3分)()[来源:学科⽹ZXXK]A.⼭廊慢转,曲径轻摇,柳⾊乍染,黄莺初啼,⼏间茅屋在⽩云深处若隐若现,这⼀切令⼈⽿⽬⼀...新.。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2013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卷(三)--高考学习网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评价 一、古诗词阅读 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简要分析后两句诗蕴含的哲理。
8. 说说你对“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
”这句话的理解。
9. “我爱这样的季候,只是我感到我爱得这样孤独。
”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觉得自己“爱得孤独”的原因。
10.阅读全文,你认为作者愿以“全部的虔诚与敬畏”去爱秋天的原因是什么? 11.文章描写了秋天的哪些特点? 12. 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作者对秋天喜爱的句子。
(二)议论文阅读 安静的阅读 潘凯雄 ①当阅读居然需要鼓与呼,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
当读书变得嘈嘈杂杂,这样的阅读是有问题的。
当深度阅读近乎成为一种奢侈品,这个时代是有问题的。
②回想起来,我的青少年时光有10年是在浩劫年代度过的。
即使是在那个文化短缺、读书无用之风弥漫盛行的荒唐时代,没有任何号召,更谈不上什么强求,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依然是削尖脑袋挖空心思地找书看。
无论平日里如何淘气,到了那个时刻就只剩下两个字儿:安静。
③忆往事绝无今不如昔之叹.而只是想说阅读本是正常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安静的读书本是阅读的常态和最有效的汲取。
④安静之美其实何止于阅读。
仔细想想:人生最美好的境界又何尝不是丰富的安静?只是这又谈何容易。
莎士比亚曾经对那种张扬的生命状态发出过这样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摆脱了尘世间虚名浮利的诱惑才有可能静得下来,而拥有了心灵与情感的宝藏才可谓之丰富。
步入这样的境界需要人生的历练和阅读的滋养,而这种滋养最大程度的汲取惟有安静的阅读。
⑤安静的阅读首先是一种状态。
这样的状态与读什么无关,无论是人文还是科学,无论是高雅还是通俗;这样的状态与阅读的工具和媒介无关,无论是纸介还是数媒,无论是整体还是碎片。
读总比不读好,读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读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骗自己的。想到这儿,她把自己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带足了钱和手提袋就匆忙出了门。
(5)出了门的王月荣没有直接踏上去镇上的小路,而是犹豫了片刻,返身往村后走去,她要把这
个好消息告诉白丈举。她和白文举家处得不错,尤其白文举会说话,见了面儿总是先夸一阵王月荣的儿子
有本事,说什么同是大学毕业生,有的人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了,可是她的儿子不但落户到城里,而且还
则,真要是遇见了,自己是说,还是不说呢,说吧,人家买到了,恐怕自己就买不到了,不说吧,这都是 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也怪不好意思的。
(9)“他文举叔、他文举叔。”来到白文举门口,王月荣压着嗓子喊,屋里没人应承。老东西睡得 真死相,算了,我还是多买些吧,回头给他几包,省得把李秀英给喊醒了。
(10)等上了去镇上的官路,人流就多起来,看到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一辆辆从身旁鱼贯而过, 王月荣心里就紧张,他们该不会都去抢盐的吧!想到这儿,她真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学骑自行车,这要是盐 都被别人都买光了,自己咋办呢。可是她仔细一想,他们应该还不知道消息呢,想想看儿子才打来电话, 离乡下这么远不可能那么快传到。这样想着心里平静片刻,可是看到人流越汇越多,心里又不踏实起来, 好在她离镇上是越来越近了。
开山之作。 B.男性闺秀诗话的代表作是袁枚的《随园诗话》,其它清代闺秀诗话都难以突破它所构建的基本
模式。 C.袁枚大力倡导性灵说,鼓励女子为诗,批判陈规陋俗,并撰写闺秀诗话以促进女性创作群体
的出现。 D.《随园诗话》有大量闺秀诗歌创作的文字,常有画龙点睛的评点,是研究清代闺秀诗歌创作的
珍贵资料。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袁枚等人的推动引导,使女性自身意识逐渐增强,使女性作者代不乏人,女性诗词创作得以
高考语文一轮冲刺专题综合测试卷(七)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女性文学创作,自先秦《诗经》中的女性作者开始,代不乏人。到了明清特别是清代,随着
对程朱理学的批评,女性的主体意识也渐觉醒,女性诗词创作得以发展,女性诗人猛增。
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成就,不仅反映在闺秀诗集中,还反映在清代“闺秀诗话”中。这些诗话,指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张惠言很早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抚养他们姐弟三人,艰难度日,生活极端困苦,但是母亲还
坚持让惠言读书。
D.母亲在张惠言读书时给以很大的帮助,她是一个从不向困难低头的人,总是以勤劳的姿态坚
韧地生活着。
C.张惠言眼中的母亲是极其勤劳的,母亲和姐姐在规定的时间和数额做针线活,常常做到很晚
是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
清代闺秀诗话目录现知有三十种左右。其作者既有男性,也有女性,而女性并不少于男性。女性
闺秀诗话以沈善宝《名媛诗话》十五卷为代表。此诗话收从清初至道光时期女诗人千余名,对传播和弘扬
女性文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此书足本有十五卷之多,篇幅巨大。虽然也博采众多书籍,但颇多第一手材料,
才会休息,从不间断。
D.文中的母亲在贫困线上挣扎,含辛茹苦地抚育儿子,教子有道,处家有方,与人为善,是一
位勤劳贤惠的普通女性。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来源:学科网 ZXXK]
(1)世父曰:“吾弟不幸以殁,两儿未成立,是我责也。”(5 分)
译文:
(2)与先妣尤相得,虚其室假先妣居,先妣由是徙居城中。(5 分)
二卷、。陈维崧《妇人集》是至今所知清代最早记载清代闺秀诗词创作而具有诗话性质的著作。虽然篇幅
不大,仅二卷,诗话九十余条;但为清代的闺秀诗话确定了基本模式,即内容大体是女性诗词选兼诗人小
传,间有简短评语,并采录部分与诗词无关的女性轶闻佚事。清代闺秀诗话一般都未突破此书窠臼,可见
其于清代闺秀诗话史上的开山地位。另外最应重视的则是袁枚的闺秀诗话。袁枚大力倡导的性灵说,推动
先妣姓姜氏,考讳本维,武进县学增维广生。其先世居镇江丹阳之滕村,迁武进者四世矣。先妣 年十九,归我府君。十年,凡生两男两女,殇其二,惟姊观书及惠言在;而府君卒,卒后四月,遗腹生诩。 是时先妣年二十九,姊八岁,惠言四岁矣。
府君少孤.兄弟三人,资教授以养先祖母。先祖母卒,各异财,世父别赁屋居城中。府君既卒,家无 一夕储。世父曰:“悟弟不幸以殁,两儿未成立,是我责也。”然世父亦贫,省啬口食,常以岁时减分钱 米,而先妣与姊作女工以给焉。惠言年九岁,世父命就城中与兄学,逾月时乃一省归。一日暮归,无以为 夕飨,各不食而寝。迟明,惠言饿不能起,先妣曰:“儿不惯饿惫耶?吾与而姊而弟时时如此也。”惠言 泣,先妣亦泣。时有从姊乞一钱,买糕啖惠言。比日昳,乃贳贷得米,为粥而食。惠言依世父居,读书四 年,反,先妣命授翊书。先妣与姊课针黹,常数线为节,每晨起,尽三十线,然后作炊。夜则燃一灯,先 妣与姊相对坐,惠言兄弟持书倚其侧,针声与读声相和也。漏四下,惠言姊弟各寝,先妣乃就寝。
发展。 B.沈善宝在《名媛诗话》中始终坚持自己具有女性独特视角的诗学观,对传播女性文学有重要
价值。 C.清代闺秀诗话的大多数女性作者短于理性思维,而大多数男性作者则不甚用心于理论研究。 D.雷瑨、雷碱的《闺秀诗话》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书中保留了许多反映清代女性生活的珍贵的
佚事。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当代的文学家把袁枚《随园诗话》中有关清代女 子为诗的文字搜集在一起,编纂成《袁枚闺
袁枚的这些文字的。因此有必要把袁枚有关清代女子为诗的文字都搜罗于一集,编纂一本《袁枚闺秀诗
话》。
清代闺秀诗话的不 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大多数闺秀诗话“诗”多“话”少,特别是关
于诗学的话更少,若欲从中获得理论启示是很难的。这是因为女性作者本为诗人而非诗论家,长于形象思
维,而不擅长理性思维,多满足于感性描述或评点。男性作者则多视诗话为谈资,理论上不甚用心。因此
子在电话那头就不耐烦了,他说,您先别问那么多赶紧去买吧,我晚上再给您解释。儿子还说,别告诉其
他人,知道的人多了,反而自己买不到了。
(4)儿子挂掉电话,王月荣心怀忐忑,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城里人怎么突然抢起盐来了。
可是王月荣转念一想,城里人学问大,懂得的东西多,要抢购什 么东西总是有道理。再说了,儿子是不会
了女子为诗,也促成了随园女弟子等女性创作群体的出现。袁枚为了鼓励女子为诗,强烈批判“俗称女子
不宜为诗”的“陋言”,并于《随园诗话》中大量采录闺秀之作,予以赞扬。虽然袁枚并未专门撰写过闺
秀诗话专书(《贩书偶记》所载《随园闺秀诗话》一卷,估计也是《随园诗有大量涉及闺秀诗歌创作的文字,研究清代闺秀诗歌创作是绝对不能略过
清代闺秀诗话于古典诗学理论的发展并无何建树。又如内容庞杂,虽名为“诗话”,但与诗词无关的记载
较多,这也是中国古代许多诗话的通病。还有许多闺秀诗话虽然对女性的才学非常赞赏,对才女的早寡生
活予以同情,对才女的少年早逝表示痛惜;但又恪守腐朽的忠孝节义观念,如盲目褒奖才女为亡夫守节、
为父母公婆毁伤身体尽孝之类。 (选自《文汇报·清代闺秀诗话》,有改动) 1.有关“男性闺秀诗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男性闺秀诗话属于清代闺秀诗话,清代闺秀诗话鼻祖陈维崧的《妇人集》是清代闺秀诗话的
芬芳。
8.诗中的第二联一“弃”一“卧”可谓形象生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妙处。(4 分)
答:
9.结合对最后一联的理解,谈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 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 分) 。
(1)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臣生当陨首,
。(李密《陈情表》) ·
(3)
,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4)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5)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闻道有先后,
。(韩愈《师说》)
(7)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8)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三、(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 一 14 题。
抢盐
刘永飞 ·
(1)一大早,王月荣就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在电话里的声音很急促,他说,妈,你放下电话赶
紧去买盐,买得越多越好。
(2)王月荣有些意外,她问买盐干啥?儿子说,您就别问了,现在我这里所有的人都在抢购,这附
近的超市已经买不到盐了,我等会要去更远的郊区碰碰运气。
(3)王月荣还是没明白儿子的意思,她问没事儿买那么多盐干什么,又不能当饭吃,当汤喝,儿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五百六十篇》) 注:①映(die):午后日偏斜。②课:规定时间和数额工作。 黹(zhY):做针线,刺绣。③先后:
兄弟之妻互相的称谓,犹“妯娌”。④臧获:奴仆。⑤伯:十倍百倍。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凡.生两男两女 凡:大概 B.资.教授以养先祖母 资:凭借 C.堕中诸母争要请,致.殷勤 致:表达 D.每岁时过.故居 过:拜访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而.府君卒 拔剑撞而.破之 D.常以.岁时减分钱米 以.勇气闻于诸侯 C.逾月时乃.一省归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而于先妣何其酷也. 其闻道也.亦先乎告
先妣逮事白太孺人五年,尝得白太孺人欢,于先后委宛备至,于人无所忤。又善教诲人,与之居者, 皆悦而化。姊适同邑董氏,其姑钱太君,与先妣尤相得,虚其室假先妣居,先妣由是徙居城中。每岁时过 故居,里中诸母争要请,致殷勤,惟恐速去。及先妣卒,内外长幼无不失声,及姻亲之臧获皆为流涕。
呜呼!先妣自府君卒,三十年更困苦惨酷,其可言者止此,什伯于此者,不可得而言也。尝忆惠言五 岁时,先批日夜哭泣,数十日,忽蒙被昼卧,惠言戏床下,以为母倦哭而寝也。须臾族母至,乃知引带自 经,幸而得苏。而先妣疾,惠言在京师,闻状驰归,已不及五十一日。呜呼!天降罚于惠言,独使之无父 无母耶?而于先妣何其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