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五 水 一个苹果》_0
一个苹果

《一个苹果》说课稿一、教材内容:《一个苹果》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中的第三篇课文。
二、教材分析(一)首先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本单元教材是围绕“水”来编排的,其用意是让学生知道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水,社会的经济建设更离不开水。
使学生在认识到水的重要性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团结友爱的教育,感受到危难时刻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一个苹果》记叙了抗美援朝时期的一个防炮洞中,八位志愿军战士尽管干渴得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故事,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
(二)教材特点从体裁上看,这篇课文属于小说,因而内容结构比较复杂:小小的一个苹果在八个人之间转了两圈,每一圈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八个人物的出场几乎贯穿全文,而多数人物的出场又各自牵动着相应的插叙,使得故事的情节显得错综复杂,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的品质。
作者也运用了大量的外貌和神态描写,衬托了战士们对苹果的渴望。
(三)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及当时的背景深入理解、感受志愿军战士相互关怀的深厚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一开课,我就用谈话的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感受水的重要性,然后播放《上甘岭》片断。
播放电影片断,给学生直观感性的认识,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一个高潮。
这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3 一个苹果 ▎北师大版 (共19张PPT)

走近英雄:
罗盛教,1952年1月2日,在朝鲜成川郡石田里,冒 着零下20度严寒跳入冰洞救出落水的朝鲜少年儿童, 自己光荣牺牲。
课后作业: 1、摘抄课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2、写《一个苹果》读后感。
课外推荐:
上网搜一搜、读一读抗美援朝战争 中涌现出来的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 人物事迹,感受他们伟大的品质。
走近英雄: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 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上的敌人。 在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重的情况下,已任营通讯 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火力点。在 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 光毅然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眼,为冲锋部队 的胜利开辟了一条通路,牺牲时仅22岁。
2.从战士们的做法和想法中你体会到了 什么?
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
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我看 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 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也都 在擦眼睛。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 激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在这战火纷 飞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战友间的关 怀友爱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 泪花。
汇报交流
1.课文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一件什 么事?
2.这个苹果传递了几次?每次都在哪 些战士手中传递?每次都是什么结果?
这是一个 ———— 的苹果。
同学们,在这连续作战又严重缺水的情 况下,你认为谁最需要这个苹果?
阅读4至12自然段,找出关键语句读一 读说一说。
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作,议一议、说一说
1.既然战士们那样干渴,为什么他们都 不愿吃掉这个苹果,他们当时心里是怎么 想的?
思考:
1.“强烈的情感”指的是什么情感?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一个苹果》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的一篇课文,它讲述的是1952年初冬,我志愿军在朝鲜金城以北的上甘岭阵地上,与敌军展开激烈争夺战中发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里,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但谁都不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这篇文章发生的年代距离学生比较遥远,学生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方面,存在困难。
要想学生深刻体会和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和巧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促进学生思想的提升。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等,用心去体会和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及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一、生夸苹果,导入新课1、出示苹果图片,让生夸夸它。
2、读课题,质疑。
预设问题:一个苹果从哪里来的?围绕一个苹果发生了什么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交流: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入情入境,读中感悟1、播放纪录片《上甘岭战役》片段。
2、渲染情境,凸显矛盾,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敌人继续疯狂地发动攻击,战士们在防炮洞内坚守阵地,敌人的狂轰滥炸使他们已经几天没喝上一口水,水成为战士们维系生命的源泉。
就在这个时侯,五连派来的火线运输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苹果。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2)同学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战士,在连续作战,身体极度疲乏,急需水来补充体力的情况下,看到这个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香味的苹果,你会怎么做?而战士们是怎样做的?难道他们不渴吗?难道他们不需要这个苹果吗?(3)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无比需要这个苹果?请你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个苹果》说课稿

《一个苹果》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个苹果》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篇课文记述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空洞中,尽管干渴的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感人故事,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心的战友情。
根据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志愿军战士坚强的革命意志,以及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结集友情。
2.领悟文章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确定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描写,用心去体会人物对苹果的需要、渴望,而又互相谦让的这种高大的形象和高尚的品质。
教学难点:感受志愿军战士坚强的革命意志,以及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阶级友情。
二、说教法教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利用情境教学法、读书指导法、抓关键词句突破、媒体辅助、评价激励等方法,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三、说学法指导学生读中体会、读中感悟、以读激情,想象体验,合作交流,以突出学生主体与以读代讲的课程理念。
四、说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课堂伊始,老师引起话题:“同学们,你们曾有过口渴的感受吗,能说一说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吗?”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切身经历,将会很自然地进入“干渴”的体验,那种“嗓子冒烟”的感觉就必然成为理解课文思想情感的重要基础。
然后我将采用“激将法”,“你只是几个小时最多不过半天没喝到水,那算不上什么干渴,连续几天几夜喝不到一滴水,而且还要打仗,那才叫真正的干渴呢!想一想,那会是什么样的滋味?”学生对此可能感到难以置信,紧接着我将给他们播放一个电影《上甘岭》的片断,然后我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这就是当年志愿军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敌机的封锁,防炮洞里的战士们已经连续几天几夜没喝到一滴水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水13一个苹果教案2北师大版

一个苹果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友间互相关心的思想感情。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指名背诵。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个苹果》,讲的也是抗美援朝中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根据预习提示中的要求检查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防炮洞怎么样?课文中是怎么讲的?3.课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们都口渴难忍?三、进一步自学理解。
1.提出进一步自学的要求:(1)默读课文,把讲传苹果和吃苹果的两个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
(2)想想传苹果和吃苹果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教师巡视。
3.讨论交流。
(1)课文哪个部分讲传苹果?哪个部分讲吃苹果?同座的两人分别把这两部分读一读。
(2)传苹果的结果怎样?吃苹果的结果怎样?传苹果和吃苹果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练习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
二、同座轮流朗读课文,相互评议、订正。
三、讨论课文。
1.“强烈感情”指的是一种什么感情?2.为什么说进出的泪花是“幸福的”泪花?3.练习朗读最后一段,读出感到幸福,感到骄傲的思想感情。
四、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要求: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用前两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概括一下。
2.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概括,教师巡视指导。
3.请几个学生读读概括的中心思想,师生共同从内容和格式两个方面进行评议。
4.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应该怎样概括?5.学生修改自己概括的中心思想。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渴”中情深 ——《一个苹果》的文本细读

综合2013·7《一个苹果》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交代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火线运输员在路上捡到一个苹果。
接着描写了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里两次传递苹果的经过:第一次,大家彼此推让,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第二次,苹果在八位志愿军战士手中转了一圈,还剩下大半个。
最后描写了战士们及“我”的内心活动。
研读此文,我感觉文本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志愿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相互关爱的高尚品质。
文章伊始写到:“自从二十四日我连出击开始,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
”这就告诉读者,战士们口渴难耐,已经到了生命的极限,为后文描写战士们的极度干渴做了铺垫。
文中两处写到了连长“我”的干渴:一是“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二是“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透过“烟熏火燎”,我们读出了连长此时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喉咙就像烟火在熏烤一样难受。
正因为如此,连长说他此时不用说一个苹果,就是十个二十个也能一口气把它吃完。
如果此时连长真的吃下了这个苹果,那也是在情理中。
因为他吃了这个苹果,就有精神指挥战士们打仗了。
看过《上甘岭》这部影片的人都知道,连长在防炮洞里带领大家吃压缩饼干,因为缺水而难以下咽的情形实在叫人目不忍睹。
但这位连长并没有吃下这个他特别需要的苹果,而是将苹果递给了身旁的步话机员小李。
“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眼睛布满了血丝。
”这是对步话机员小李的描写,从“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个苹果对于小李来说是多么重要,因为他日夜都要守在步话机旁向上级报告战斗的情况,同时要转达上级的命令,如果他的喉咙因为缺水而失音,那么这个防炮洞就会和上级失去联系,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当连长递给小李苹果时,小李先是“出神地看着我”,然后接过苹果转手给了伤员小蓝。
从“出神”一词我们读出了小李对苹果的渴望,以及他此时的感动心情———“在这极度艰苦的环境中,连长自己舍不得吃苹果,而是将这唯一的苹果递给了我,这说明我在连长的心中是多么重要啊!”“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水 一个苹果》优课教学设计_18

一个苹果本课学习要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受志愿军战士们坚强的革命意志,以及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阶级友情。
2、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认字6个,写字10个。
3、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词语,理解“呻吟、沉静”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体会文章如何有详有略地记叙,懂得详略分明的好处。
能够用小标题概括文章内容,能写简单的提纲。
本课时学习目标:1、得言: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认字6个,写字10个。
2、得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受志愿军战士们坚强的革命意志,以及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阶级友情。
3、得法:能够用小标题概括文章内容,能写简单的提纲。
课前预习:标:标自然段认:认读课后的生字新词圈:在文中圈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课文停顿写:课后生字通过观察已经记住了,还可以写得很漂亮哦!析:解释文中重点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集: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预习检测:1、我能准确认读这些词语。
喉咙固执诱人眼眶呻吟深陷沉静迸出血迹斑斑烟熏火燎翻来覆去战火纷飞2、我能查资料了解课文背景资料。
(提示: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3、我能认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本课时学习安排:课中导练:活动一我查资料了解了课文背景资料,我能和小组交流。
活动二大声朗读课文后,我知道:1、课文是按顺序写的,讲的是的故事。
2、我能为课文分段,并用小标题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3、在课文中,苹果传递了()次。
我能找出苹果传递的顺序:第一次:火线运输员---()---()---()---()--()---()-()--连长第二次:连长---()---()---()课后拓展1、辨字组词()框()防()讯()仗()眶()仿()迅()杖()2)近义词反义词沉静()()幸福()()骄傲()()。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五 水 一个苹果》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并学习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对比阅读等学习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上甘岭战役的资料及有关志愿军英雄故事。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已成历史佳话,其间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前段时间,同学们都搜集了这一群最可爱的人的故事。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生交流资料。
3、师补充介绍上甘岭战役,激情导入。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文,解决生字词。
2、检查读音:卸完、撕开、润喉咙、烟熏火燎、翻来覆去、眼眶、沙哑、面颊3、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词语。
(二)自由读文,理清课文脉络: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2、指导学生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试着用小标题表示:得苹果——让苹果——吃苹果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知道苹果的传递顺序: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连长——司号员——卫生员——小蓝四、师小结谈话,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激情谈话,引入情境。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群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士,也感受到了上甘岭战役中异常艰苦的战斗环境。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一个防炮洞中正围绕一个苹果,发生着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
(一)、学习让苹果部分,体会战友间互相关怀的高贵品质。
1、师:同学们,这个苹果传来传去,没人肯吃,难道他们都不需要这个苹果吗?(需要)不想吃吗?你认为防炮洞里八个人中谁最需要这个苹果,谁最想吃这个苹果?2、生精读文本,探究文本,画出有关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教材分析
《一个苹果》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
课文通过对人物动作、外貌、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体现战士们在几天几夜没有喝水的情况下,对水的渴望。
描写苹果传递了两圈还剩下大半个的感人情节,充分体现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
4、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等描写,用心去体会人物对苹果的需要、渴望,而又互相谦让的这种高大的形象和高尚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体会战友之间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板书:“水”,并用“水”说一句话,擦掉水,请同学用“没有水”再说一句话。
2、可见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水,可是有一群战士他们七天七夜都没喝到一滴水,已走到了生命的最边缘。
3、【课件播放】这是发生在上甘岭战役中的真实故事,1952年秋,敌人为了攻占上甘岭的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
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
战士们在这种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七天七夜了,他们没喝到一滴水,就在这时,一位火线运输员给他们送来了一个苹果。
【板书课题】
同学们,此时,对于战士们来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
4、读好课题,强调“一个”。
5、质疑: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有了一个珍贵的苹果,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带着这些问题自由的朗读课文。
2、解疑。
3、相机引导:这个苹果在战士们手中传递了几圈?(板:传递)说
说每圈的传递顺序和结果?指名回答。
4、苹果在战士的手中传递了一圈后,依然是一个完整的苹果,看着这个让人馋涎欲滴的苹果,你有什么疑问?
5、借助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结。
他们不需要这个苹果吗?
三、抓住重点、品读细节
1、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防跑洞,走进可敬可爱的战士们。
认真默读课文,你认为谁最需要这个苹果?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2、学生汇报。
谈体会。
3、看来每位战士都很需要这个苹果,吃了这个苹果,连长的喉咙不再会干的烟熏火燎;吃了这个苹果,步话机员沙哑的嗓子会得到缓解;吃了这个苹果,通讯员小蓝干裂的嘴唇会得到一些滋润;可是他们吃了苹果吗?(没有)他们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
(1)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3)透过他们的语言、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4、正因为这样,他们做了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把苹果让给别人,此刻,他们传递的仅仅是苹果吗?是什么?学生板书。
(情谊、关爱、友情、幸福、生命……)
5、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心理描写说明战士们非常需要这个苹果;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来体现战士们关心体贴别人的崇高品质。
我们在习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
四、以读促思,深化主题
1、这是多么可爱的战士!这是多么可敬的战士!残酷的战争没有击垮他们顽强的意志,反而把他们的心紧紧的连接在一起,凝聚成了一股强大的战斗力。
当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的时候,连长只得动员大家吃了苹果,感人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2、请同学当连长作动员。
(表演)
3、经过连长做工作,同志们勉强开始吃苹果了,苹果又在战士们的手里转了一圈,结果呢?你又有什么疑问?
4、同桌或小组之间交流同学们自主提出的问题,即用“这会儿,不用说一个……一口气吃完”与“这样一个挨一个……苹果还剩下大半个”相对比,谈自己的看法。
5、小结。
五、引导体会,升华情感
1、此时此刻,战士们的崇高品质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防炮洞里的每一位战士。
2、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格外沉静)
3、“沉静”是因为大家都不说话了。
为什么不说话了?
4、你现在就是防炮洞里的一位战士,告诉大家你的泪为什么是幸福、骄傲的泪。
5、学到这儿,我想同学们肯定许多许多内心深处的话,对志愿军叔
叔说,请同学们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