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卧床的后果严重 有哪些危害

合集下载

长时间卧床休息对身体有害无益

长时间卧床休息对身体有害无益

长时间卧床休息对身体有害无益
人一疲乏,躺下来休息休息,就会精神百倍,那么长时间卧床对人体怎样呢,研究发现对人体有害无益。

具体的危害是:损失体液和钾、钠、钙等。

容易出现血栓病症以及呼吸困难病症,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使人食欲降低同时出现便秘等症状。

这时人很厌烦、焦躁、容易发怒、出现紧张情绪等不良症状。

因此,卧床休息要适可而止,不能太长,太长会损害健康的。

对长时间卧床的病人,一定要在饮食和护理上,注意防止以上危害的发生,平常应多吃蔬菜、水果汁,多翻动身体等。

卧床老人有哪些并发症

卧床老人有哪些并发症

长期卧床可发生各种并发症,使病情恶化。

由于长期卧床和制动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称为失用性综合征或运动不足综合征。

老年人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就难以摆脱。

下面就让华义养老带您简单了解,希望给您的选择带来帮助。

皮肤系统1、皮肤萎缩:由于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造成皮下脂肪减少,皮肤老化使皮肤厚度变薄及弹力纤维变性,从而导致皮肤丰满度丧失。

2、褥疮:这是长期卧床的常见临床表现,多见于骶骨坐骨结节和外踝等部分。

这不仅是单纯的机械性压迫所造成的循环障碍,而且也与营养不良、粪尿等所形成的局部湿润与污染等因素有关。

呼吸系统1、肺活量减少与通气量降低:卧床老人在最大吸气或用力呼气时,肋间肌、膈肌以及腹肌很少收缩,加上呼吸肌肌力减退,肋椎关节与肋软骨关节不能承受全范围的活动,导致肺活量有效呼吸量及最大通气量均明显降低。

2、缺氧:上述限制性损害和水平姿势(卧床)对肺循环的影响使通气/血流比值明显降低,如卧床老人可发生肺下部通气不足和血流过度引起显着的动静脉短路现象,降低了动脉氧张力,导致缺氧。

如果患者由于感染或运动提高了代谢,需要缺氧更明显。

3、坠积性肺炎:卧床使呼吸道纤毛清除功能明显降低,呼吸道黏液分泌易于聚积在下部支气管,加上呼吸运动受限和咳嗽反射减弱,容易引起细菌和病毒在肺内繁殖而发生坠积性肺炎。

老年人久病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或喂食不当造成食物误入气道,更容易诱发肺部感染。

神经系统1、感觉改变:长期卧床的老人经常伴有感觉异常和痛阈降低。

2、运动功能减退:长期卧床病人所有运动均低于每天进行日常活动久坐的人,这种情况在弛缓性瘫痪引起的运动受限者更为明显。

3、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长期卧床的老人自主神经系统活动过度或活动不足,结果很难维持自主活动的平衡状态,因而病人不能适应姿势变更等日常活动,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还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肌肉系统长期卧床最明显的体征发生于肌肉系统,瘫痪病人尤其如此。

1、肌力耐力减退:卧床1周以后肌力可丧失20%,以后每卧床1周将使剩余肌力减弱20%。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包括以下方面:1、肺部并发症:主要发生于因骨折长期卧床不起又不能坐起和翻身的患者。

特别是老年、体弱及伴慢性病者,可能危及生命。

原因:活动受限妨碍有效通气(限制肺部扩张)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肌力减弱和呼吸道上皮纤毛运动减弱)。

2、伤口感染:开放性骨折,特别是伤口污染或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患者,即可发生感染,早期清创不彻底可能导致化脓性骨髓炎。

早期清创的最佳时间在8小时之内。

后期伤口换药时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

3、便秘及腹胀原因:长期卧床的病人,排便不惯,因为食物发酵产气,及吞入的气体,使肠道膨胀。

可进行腹部按摩或热敷,嘱咐患者少吃产气的食物及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使用开塞露,可缓解腹胀和便秘等。

4、尿结石,高血钙,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原因:长期卧床易导致盐类晶体沉积,钙盐久滞于肾及尿道易形成结石。

可以嘱病人多饮水,有利于微小结石排出。

控制感染,防止尿呈碱性。

少吃含草酸多的食物如波菜,毛豆等,少吃动物内脏,长期卧床可加速骨钙吸收,一方面加速骨质疏松,另一方面,血钙水平上升,引起高钙血症,心律失常,腹痛,形成钙在关节滑中的沉淀,导致关节疼痛。

加强肢体活动,增强肌肉及骨骼的锻炼。

5、褥疮它主要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使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的功能而发生坏死,随之发生局部皮肤和软组织的溃烂[1]。

(1)定时翻身是最简单而有效地解除压力、预防褥疮的方法,一般2h翻身一次,在医院,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定时翻身。

此外应及时做到“六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

(2)采用医疗器械减轻组织压力,或使软组织交替承受压力,对消瘦、长期卧床患者使用海绵式褥疮垫、气圈、黍子垫等,保护骨隆突处或在身体空隙处加垫。

(3)针对骨折患者卧床时间长的特点,制定交接卡、翻身卡,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全身皮肤完整性及营养状况的评估,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责任落实到人,降低褥疮的发生率。

长时间床位卧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长时间床位卧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长时间床位卧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需要长时间卧床。

这些原因包括疾病、手术、伤残等。

长时间卧床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交和精神健康。

下文将对长时间床位卧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进行讨论。

影响第一:肌肉萎缩长时间卧床会使身体的肌肉受到影响,无法得到锻炼,导致肌肉萎缩。

这可能导致不良后果,例如身体的血压下降,坐起来会感到眩晕,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下降等。

因此,这是长时间卧床的一个主要影响。

影响第二: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也是长时间卧床的一个不良影响。

当我们卧床时,骨骼负担减轻,充血的肌肉无法发挥抗重力的作用,导致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

这可能导致从床上起身时出现疼痛和不适,更糟糕的是可能会引起骨折等骨损伤。

影响第三:心肺功能下降长时间卧床会导致心肺功能下降。

因为卧床时间长,身体不再需要像站立或行走那样持续性地工作和运动,所以心肺系统失去锻炼机会,导致心肺功能下降。

这可能导致呼吸系统出现问题,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或呼吸困难等。

影响第四:血管系统异常长时间卧床可能导致血管系统异常。

因为身体处于不动的状态,尤其是在静脉回流方面,长时间床位卧床可能会导致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

当静脉曲张或血栓形成时,也可能会导致肿胀和疼痛,以及卧床时间进一步增加。

影响第五:社交和精神健康长时间床位卧床对社交和精神健康也有不良影响。

因为卧床的人无法参加日常的社交活动,并会感到孤独和退缩。

这将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结论因此,长时间卧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卧床人士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不利影响。

例如,通过各种康复措施维持肌肉的活性,按时换位,定期锻炼肢体肌肉,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钙等等。

此外,与外界的交流也非常重要,可以与亲朋好友进行电话或视频聊天,保持社交联系。

一个合理的床位卧床的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保持至关重要。

中医保健养生——久卧伤气

中医保健养生——久卧伤气

中医保健养生——久卧伤气
《黄帝内经》认为“久卧伤气”,久卧影响气血的运行和肺气的宣发,容易使人体产生疲乏倦怠、精神不振等。

一、久卧伤气导致的健康问题
长时间卧床会导致肌肉得不到锻炼,时间久了就会损伤人体肌肉的运动功能,容易产生肌肉萎缩、肌力减弱、疲乏倦怠、精神不振等问题。

此外,还存在以下健康问题。

1.骨密度降低:长时间躺卧减少了对骨骼的负荷,导致骨密度下降,并容易引发骨折等骨骼疾病。

2.代谢功能下降:长期卧床导致身体缺乏运动,新陈代谢减缓,易患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

3.血液循环减缓:长时间躺卧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减缓,增加了患上静脉血栓和血栓栓塞性脉管炎等疾病的风险。

4.肺部感染风险增加:长期卧床还会使肺部无法充分交换气体,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二、久卧伤气的中医保健
中医养生建议保持适度的运动,避免长时间的卧床,以促进气血流通和肌肉运动,维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同时,在睡眠方面,建议顺应四时变化,合理安排睡眠时间。

1.药膳汤品:可以用当归、熟地黄、枸杞、党参、茯苓等药材组成汤品,具有补血养颜、安神醒脑等功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久卧导致的身体不适。

2.药粥:可以用黄芪、党参、山药、红枣等药材煮粥,具有健脾益气、养血补血等功效,可以改善久卧伤肉的症状,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按摩、艾灸等方式进行保健养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代谢。

因此,《黄帝内经》建议: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卧床,保持适度的运动和锻炼,以促进气血流通和肌肉运动,维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同时,在睡眠方面,建议顺应四时变化,合理安排睡眠时间。

长期卧床病人的七大并发症

长期卧床病人的七大并发症

第四:对皮肤的影响:长期卧床使身体的局部受压,导 致组织受压,导致缺血、缺氧,易发生压疮。故应 加强皮肤护理,使用气垫床,以解除局部压力,改 善血液循环,保持患者床铺清洁,平整,无碎屑, 以避免皮肤与碎屑及床单皱褶发生摩擦等。每1-2小 时协助翻身、拍背,环形按摩受压皮肤,骨突处用 气垫圈,及时观察患者皮肤情况;温水擦浴每日一 次,保持皮肤清洁,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第二:骨骼肌肉组织并发症:由于肌力、耐力减退,肌 肉体积缩小,肌肉萎缩,容易发生骨折、关节僵硬、畸 形、腰背部疼痛等,应鼓励及协助患者定时、适度的做 主动和被动肢体活动,注意不同方位关节运动。
第三:血管系统并发症:主要为静脉血栓的形成。 长期卧床,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减慢,血液粘滞度 增加,易发声静脉血栓,尤以双下肢多见。应每 天按摩下肢肌肉,活动关节,促进血液循环,鼓 励并协助患者在床上做主动及被动的肢体伸曲活 动。注意观察下肢皮肤温度、颜色,有无肿胀和 疼痛等,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采取治疗措 施。高度怀疑血栓着,肢体抬高心脏平面以上, 避免大幅度活动、剧烈咳嗽及用力排便,以防止 栓子脱者可能导致排尿困 难、尿潴留、尿路感染等。应保证患者每天有足 够的液体摄入量,定期温水擦浴患者会阴部。经 常变换体位,进行力所能及的主动、被动活动, 以防止尿路结石的形成。
第六:消化系统并发症:由于缺少活动,使肠蠕动 减弱,容易引起肠胀气、食欲缺乏,便秘等。 应做到饮食规律、少食多餐,应给予营养丰富 易消化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注意观 察记录大便的颜色、性状、量等。可按摩腹部23次/日,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环绕按摩,促 进肠蠕动,帮助消化,防止便秘,必要时使用 缓泻剂。
长期卧床病人的七大并发症
第一:呼吸系统并发症:长期卧床患者抵
抗力低下、卧床时间长及重力作用,易引

卧床不起对老年人的影响

卧床不起对老年人的影响

卧床不起对老年人的影响对老年人来说,卧床不起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长时间地保持卧床不起的状态会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心血管功能减退等健康问题。

此外,卧床不起还会导致心情低落、社交孤立以及认知能力下降等心理和社交方面的问题。

因此,积极促使老年人保持适度运动和坚持日常活动,以防止卧床不起对其身心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一、卧床不起导致的身体健康问题长时间卧床不起会导致老年人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

久坐或久躺不动会使骨骼系统得不到充分的运动刺激,进而引发骨质流失。

此外,缺乏运动也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长期卧床不起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高血压、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心血管问题。

二、卧床不起对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影响卧床不起会导致老年人情绪低落和社交孤立。

长时间离开家庭、朋友圈和社区,缺乏日常的社交活动,老年人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同时,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长期处于这种消极情绪下,在身心都受到压力的情况下,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也容易出现下降。

三、积极预防卧床不起带来的影响1.保持适度运动:老年人应尽量保持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做简单的体操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并提高肌肉活跃度。

避免长期卧床不起能够预防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

2.定时改变姿势:对于需要卧床休息的老年人来说,要经常变换身体的位置,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造成身体部位压迫性损伤。

3.合理膳食摄入:老年人在卧床不起期间,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内容和量,避免肥胖或者影响消化吸收。

合理的膳食有助于身体健康恢复。

4.关注社交互动: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和机会,如组织家庭聚会、定期走访、参加社区活动等,帮助他们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和情感支持。

5.积极心理疏导: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引导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

可以通过陪伴、倾听或寻求专业咨询等方式来缓解卧床不起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结论卧床不起对老年人的影响非常负面,无论是身体健康方面还是心理社交方面。

有病卧床未必好

有病卧床未必好

神秘的生命之光人们往往认为,有了病总是多卧床为好。

然而医学研究认为,这是一种偏见。

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医学和生理学教授米特彻尔研究了卧床及其对疾病的影响问题,得出的结论认为,患者卧床越久,健康退化越快。

卧床过久,会使心脏功能减退,血液循环迟缓,肌肉组织松驰,骨质疏松,体力日衰等,弊多利少。

美国新泽西医学院教授纳德森说,当一个人卧床超过4天,心血管系统会失去张缩的控制功能。

这时,当病人刚站起来,血压会突然下降而晕倒,这种现象叫做“心血管失调”。

鉴于上述情况,有关专家对心脏病的治疗已减少了卧床时间。

特别是对心肌梗死患者,过去常让他们卧床数周,而现在则让他们只卧床较短一段时期,并在医生严密监督下做有限的活动。

纳德森教授指出,活动会使血循环保持正常,例如走路可使腿部血流通畅,卧着不动会形成腿部血栓。

若血栓不清除,它会通过静脉流到肺部,导致性命之忧。

至于做腹部手术,更应尽早下床。

研究表明,做了腹部手术第二天就下床活动,比在床上睡1周才下床活动,手术创口的恢复与体力的复原要短1/2时间,肠粘连的发生率要减少60%。

患癌的病人,以为活动会使癌扩散,而卧床休息,养精蓄锐,才能抑制癌细胞。

这种看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恰恰相反,癌症病人或癌手术后的病人,参加一些适当的活动,可使血液中白血球数量增加,从而增强抗癌能力;活动可使血循环加快,组织器官营养供应改善,使癌细胞不容易在某个组织器官滞留、繁殖。

当然,病人毕竟不同于健康人。

病人的活动应在医生的监护、指导下进行。

而且病人的病情有轻重缓急,病人的体质有强有弱,活动方式及强度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万寿有病卧床未必好生命与保健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久病卧床的后果严重有哪些危害
对于一些病人,病重后不得不采取卧床来养病,虽然这是一种治病的方法,但是还是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久病卧床对我们的身体是存在一定损伤的,那么有哪些严重后果呢?我们要对于久病卧床的后果有一定了解,才能有效预防危害的产生。

1.关节挛缩     肢体和关节长期制动,尤其是当关节本身有炎症或肌肉瘫痪,或肢体放置位置欠佳时,容易造成关节挛缩。

由于制动,肌肉维持在短缩状态下5~7天,就会显示肌腹变短:超过3周,在肌肉和关节周围,疏松的结缔组织会变得致密,因此而导致关节挛缩。

  2.肌肉萎软无力     在完全卧床休息状态下,肌力每周减少10~15%,如卧床3~5周,肌力即可减少
一半。

肌肉也出现废用性萎缩,在股四头肌、背伸肌处尤为明显,肌耐力也逐渐减退。

 
3.骨质疏松     长期制动的情况下,由于缺乏肌腱牵拉和重力负荷作用于骨骼,以及内分泌和代谢的改变,骨质的钙和羟脯氨酸排泄增加,导致骨质疏松。

 
4.体位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    正常人从卧位坐起或站起时,体内血流立即重新分布,约有?00m1血液从胸腔流至双腿,足踝静脉压从仰卧时的 1.47kpa增至直立时的11.76kpa。

由于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减少,可使动脉收缩压平均下降约1.87kpa。

此时,正常人能通过活跃的交感神经反射,使血浆正肾上腺素水平增高,从而促使肾素和血管紧张素,释出,又使下肢血管和肠素膜血管较长时间收缩,从而得以迅速恢复正常的血压。

正常人完全卧床3周后(有严重疾病、损伤者及老年人则在完全卧床休息数天后),这种适应能力就完全丧失,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

在恢复期及早运动,有助于克服这种现象。

   
5.长期卧床可使心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减少,左心室
功能减退,导致静息时心率增加。

完全卧床静息时,心率每2天增加1次/分。

心脏对定量负荷的反应也变差,如在踏车上作
30分钟的步行试验(每小时3.5英里,步行平面10%坡度),其心律反应比正常人高35~45次/分,心力储备减少,离床后经26—72天的连续活动,才能恢复到卧床前的水平。

   
6.血容量改变     长时间卧床休息可在30天
内引起血容量进行性减少,其程度以第6天最为显著。

卧床休息第4天血浆容积可比卧床休息前减少12%,血浆容积减少导致
血浆粘稠度增加,从而使血栓栓塞发生的危险性也增加。

   
7.血栓栓赛问题     由于长期卧床而使血液凝固性增加,下肢血液淤滞,导致深部静脉栓塞。

预防方法为小腿外间歇加压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瘀滞,也可在小腿上包扎弹性绷带,做主动运动。

 
水肿  四肢运动能促进静脉回流,因废用而不能活动的四肢容易导致静脉血液淤滞使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增高,液体渗透到组织间隙发生水肿。

如水肿持续时间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渗透到血管外形成纤维蛋白,容易引起挛缩,挛缩又可增加废用程度,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