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2015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发表时间:2015-12-28T13:54:11.473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1期作者:万军[导读]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精神压力增加使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节节攀升,呈年轻化发展,正逐步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肝病。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344000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精神压力增加使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节节攀升,呈年轻化发展,正逐步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肝病。
因此开展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值得深入研究,2013年2 月至2015年5月,笔者运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本病30例,疗效颇佳,并设对照组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60例均为本院肝病科门诊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06 年制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中医辨证符合痰湿瘀滞、肝郁血热型脂肪肝,排除酒精性、妊娠性、药物性脂肪肝等。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0—62岁,病情属轻度8例,中度15例,重度7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24—60岁,病情属轻度5例,中度16例,重度9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治疗同时都进行心理疏导,督促其改正不良生活方式如改变饮食结构、戒烟酒、适当有氧运动、正常作息等,消除不良情绪;并且停止使用其它影响疗效的药物。
治疗组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龙胆草15克、枳实、赤芍、郁金各12克,茯苓10克,生山楂30克。
水煎服,1日1 剂。
对照组口服水林佳胶囊(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2粒/次,3次/天,口服。
两组疗程均连服2 个月。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症状(重点观察胁肋胀痛、头身困重、情志易怒、脘腹痞闷等)及舌脉的前后变化;肝脏超声影像;肝功及血脂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3、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 (GGT)和平均血细胞比容(MCV)等指 标升高,禁酒后这些指标可明显下降,4周 内基本恢复正常,AST/ALT>2,有助于 诊断。 4、B超和CT检查有典型表现。 5、排除嗜肝病毒的感染,药物和中毒性肝 损伤等。 符合1、2、3和5条,或1、2、4和5条可 诊断酒精性肝病
29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中华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2006年2月新标准 .南京修订
30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 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 有大量饮酒史,乙醇量>80g/d 乙醇换算公式是g=饮酒量(ml)×乙醇 含量(%)×0.8。 2、临床上表现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 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 轻,黄疸等;随病情加重可有精神症状、蜘 蛛痣、肝区不适等。
17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第二次打击学说 第二次打击是脂肪变性向脂肪性肝炎转 换的时期。其机制和过程尚不清楚,目前 认为主要与脂质过氧化、细胞因子、Fas (膜受体,TNFAα受体家族)配体被诱导 激活有关。
18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脂肪肝的多重打击学说认为,初次打击主 要是胰岛素抵抗,导致肝细胞脂质堆积, 诱导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对内、外源性损害 因素的敏感性提高,并为脂质过氧化提供 反应基质;二次打击主要为活性氧导致脂 质过氧化损伤及其相关事件,引起脂肪性 肝炎;脂肪性肝炎持续存在(炎症-坏死循 环), ECM 合成大于降解,形成进展性肝 纤维化。
27
肝密度普遍低于脾脏或肝/脾CT比 值 ≤1。 ⑴ 轻度 肝/脾CT比值≤1 ⑵ 中度 肝/脾CT比值≤0.7,肝 内血管显示不清。 ⑶ 重度 肝/脾CT比值≤0.5,肝 内血管清晰可见。
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脂肪肝的病因学包括脂肪肝发生的条件(诱因)和导致脂肪肝的原因(致病因素)两个方面。
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状态、营养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以及年龄和性别等均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即为脂肪肝发病的条件因素。
脂肪肝的致病因素有化学因素、营养因素、内分泌代谢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遗传因素等。
1.化学性致病因素包括化学毒物(黄磷、砷、铅、苯、四氯化碳、氯仿等)、药物(甲氨蝶呤、四环素、胺碘酮、糖皮质激素等)、酒精等,嗜酒一直是欧美脂肪肝和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2.营养因素饮食过多、体重超重造成的肥胖是近年来引起脂肪肝最常见的因素之一,蛋白质及热量缺乏是脂肪肝的另一重要原因。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主要是由于人体长期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致,根据原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营养不良:主要因食物蛋白质和能量供给或摄入不足,长期不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所致,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落后地区。
(2)继发性营养不良:多由其他疾病所诱发,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年长儿童和成年人中发生的营养不良以继发性为多,常见于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感染与炎症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食物中缺乏蛋白质,即使热量足够也可引起脂肪肝。
营养不良引起的脂肪肝主要见于儿童许多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高尿酸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和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其中以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与脂肪肝的关系最为密切。
3.生物因素包括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这些致病因素主要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
近来研究发现部分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分别引起大泡性和小泡性肝细胞脂肪变性。
肺结核、败血症等一些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也可因营养不良、缺氧以及细胞毒素损害等因素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
此外各型病毒性肝炎恢复期以及慢性病毒感染均可诱发肥胖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全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全文)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目前,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全球NAFLD的平均患病率约为25%。
一项来自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荷兰四个国家的4大医保数据库的真实世界研究[1]显示,2004~2015年1700多万人中NAFLD患者约17万(约占1%),显著低于全球NAFLD的平均患病率(25%),这项研究结果提示,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和大众对NAFLD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2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与NAFLD诊断标准的比较2020年,来自22个国家的32位专家组成了国际专家小组,经讨论形成了MAFLD国际专家共识声明,提议以“MAFLD”取代“NAFLD”,并制定了MAFLD的诊断标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月永教授团队比较了MAFLD诊断标准和NAFLD诊断标准对美国第三次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 III)研究人群的诊断情况[2],结果发现,该研究人群中符合MAFLD诊断标准和NAFLD诊断标准的人数分别约占31%与33%,与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患者相比较,符合MAFLD诊断标准的患者其年龄、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血脂及转氨酶水平更高,代谢综合征组分更多。
这项研究结果提示,与NAFLD 诊断标准相比较,MAFLD诊断标准对临床上最常见的营养过剩引起的脂肪肝诊断更为适合。
3NAFLD的肝纤维化诊断部分NAFLD患者预后不良,肝纤维化是与NAFLD预后不良的最重要的组织学异常,因此,肝纤维化的诊断对判断NAFLD预后非常重要。
肝纤维化可被分为早期肝纤维化(F1,F2)和进展期肝纤维化(F3,F4),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主要依靠肝穿病理学检查,肝穿病理学检查不仅是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也是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对进展期肝纤维化也有比较高的诊断价值。
肝脏弹性检测是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创伤性方法。
全球首部“科普版”《脂肪肝防治指南》关键词(三)

全球首部“科普版”《脂肪肝防治指南》关键词(三)作者:暂无来源:《肝博士》 2015年第4期范建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教授)庄辉(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院士)黄薏(《大众医学》杂志社副主编)关键词12:药物处方专家解读:由于肥胖的脂肪毒性和酒精中毒的危害并不仅仅限于肝脏,故治疗脂肪肝需要有兼顾肝脏和全身疾病的整体观。
改善代谢紊乱的药物治疗对“ 一胖生百病” 的脂肪肝患者而言,在长期服用控制代谢紊乱的多种药物的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可提高基础治疗的顺从性及安全性。
采用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修正不良行为等非药物治疗3~6个月后,血压、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未能达到理想范围的脂肪肝患者,需及时使用相关药物,减少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受体拮抗剂(降低血压)、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贝特类药物和n-3脂肪酸(降低甘油三酯)、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血糖),以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
保肝抗炎药物治疗对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而言,改变生活方式的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针对代谢综合征的药物治疗与抗炎保肝药物治疗同等重要。
抗炎保肝药物是脂肪性肝炎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治疗选择,可起到抗炎、保肝、防治肝纤维化的功效。
抗炎保肝治疗的意义在于促进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善和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由于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普遍滞后于血液生化学指标的改善,故在生化指标改善后,不能立即停用抗炎保肝药物。
事实上,在肥胖、嗜酒等损肝因素持续存在的情况下,“治标”的保肝药物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使用。
抗炎保肝药物品种繁多,各种抗炎保肝药物的药理作用存在差异且各有特点和优势,应结合各种病因肝脏炎症的特点和不同药物的功能特性进行适当选择。
合理选用抗炎保肝药物,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抗炎保肝作用,还能提高基础治疗的顺从性及治疗效果。
通常,医生会根据脂肪肝的病因、分型、分期、合并症,以及药物效能和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合理选用保肝药物。
脂肪肝的科普知识

脂肪肝的科普知识脂肪肝是一种严重的肝病,它形成于肝脏中的脂肪堆积过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
这是一种常见的肝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许多人。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关于脂肪肝的科普知识,包括影响脂肪肝的因素、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
1. 影响脂肪肝的因素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肝脏中积聚了过多的脂肪。
有许多因素可以导致脂肪肝,包括以下原因:- 饮食不良成分:摄入过多的糖、高脂肪食物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等,可以导致脂肪肝。
- 药物、酒精或毒品:饮用过量的酒精或服用不良药物,以及使用毒品也可能导致肝脏损伤。
- 肥胖或糖尿病:这两种疾病与脂肪肝紧密相连。
肥胖或糖尿病可以使肝脏过度积聚脂肪。
- 遗传或家族遗传: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基因或家族遗传性疾病而容易患上脂肪肝。
2. 脂肪肝的症状脂肪肝在初期通常不会出现症状。
但是,当肝脏损伤加重时,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疲劳和虚弱感- 腹痛和不适感- 黄疸- 胃胀和消化不良- 肝区涨硬3. 脂肪肝的治疗方法治疗脂肪肝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改变饮食习惯,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等。
以下是一些治疗脂肪肝的方法:- 饮食控制:限制加工食品、高脂肪食物、糖和酒精的摄入。
- 适度锻炼:进行常规有氧运动可以有益于降低肝脏脂肪含量。
-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推荐一些药物来减轻症状并降低脂肪含量。
- 减肥:如果您超重或肥胖,减轻体重可以有助于逆转脂肪肝。
4. 脂肪肝的预防方法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可以降低患上脂肪肝的风险:- 饮食控制:减少摄入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
- 健康的饮食:摄入以蔬菜、水果、全麦面包和鱼类为基础的饮食。
- 适度的有氧运动:进行常规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减轻肥胖、控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 避免过度饮酒:尽可能限制饮酒,或者完全避免饮酒。
总而言之,脂肪肝是一种严重的肝病,会导致肝脏损伤。
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脂肪肝,并有助于逆转肝脏中的脂肪堆积。
如果您曾发现自己有脂肪肝症状,应立即咨询医生,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脂肪肝百度百科汇总

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的发病率近几年在欧美和中国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在某些职业人群中(白领人士、出租车司机、职业经理人、个体业主、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等)脂肪肝的平均发病率为25%;肥胖人群与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0%;嗜酒和酗酒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8%;在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胃肠功能失调的亚健康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约为60%。
近年来脂肪肝人群的年龄也不断下降,平均年龄只有40岁,30岁左右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45岁以下男性脂肪肝明显多于女性。
脂肪肝早期无症状,好多年青人在体检时检查出自已患了脂肪肝而就医.所以人人都要注意体检,有效地把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
疾病分类按病理分类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
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以下一个或多个环节导致肝细胞甘油三酯的积聚,形成脂肪肝:①由于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细胞增多。
②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肝细胞消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以及b氧化减少。
③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能力增强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甘油三酯增多,或肝细胞从肝窦乳糜微粒,残核内直接摄取甘油三酯增多。
脂肪肝的发展阶段和演变过程

脂肪肝的发展阶段和演变过程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细胞内脂肪积聚过多。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肥胖率的增加,脂肪肝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本文将探讨脂肪肝的发展阶段和演变过程,以期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
脂肪肝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纤维化/肝硬化。
在脂肪肝的早期阶段,肝细胞内脂肪含量增加,但并不伴随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
这个阶段的脂肪肝通常是可逆的,只需改变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等,即可逆转脂肪积聚。
然而,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脂肪肝可能演变为NASH。
NASH是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其特点是肝细胞脂肪积聚伴随肝细胞炎症和纤维化。
炎症反应会导致肝细胞损伤,进而引发肝纤维化的过程。
NASH的发展速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在数年内发展到肝纤维化,而有些患者则可能终身保持NASH状态而不发展为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脂肪肝最严重的阶段之一,其特点是肝脏组织中纤维组织的增生。
在肝纤维化的过程中,健康的肝脏组织逐渐被纤维组织所代替,导致肝功能受损。
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肝活检或非侵入性检测方法来评估,如超声波、磁共振弹性成像等。
肝纤维化的程度越高,肝脏功能受损的风险就越大。
在某些情况下,肝纤维化可能进一步演变为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脏组织广泛纤维化的终末阶段,其特点是肝脏结构的重塑和功能的丧失。
肝硬化可能导致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肝功能衰竭、门脉高压和肝癌等。
为了防止脂肪肝的发展和演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避免过度饮酒。
其次,对于已经患有脂肪肝的患者,及时治疗和管理非常关键。
这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以及定期随访和监测。
总之,脂肪肝的发展阶段和演变过程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从脂肪肝到NASH,再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了解这些阶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脂肪肝的发展机制和预防策略,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肝脏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影像学诊断——B超诊断
1.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和脾脏),远场回声逐渐 衰减。 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3.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 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不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 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 5.肝右叶包膜及横隔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 具备上述第1项及第2--4项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具备上述第 1项及第2--4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具备上述第1项以及第2 一4项中两项和第5项者为重度脂肪肝。
III NAFLD的临床治疗总策略
基础治疗 针对代谢综合征组分的
治疗
II治疗
肝移植治疗
III NAFLD的临床治疗方法
1.防治原发病或相关危险因素 2.基础治疗:制定合理的能量摄人以及饮食结构调整、中 等量有氧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Ⅲ)。 3.避免加重肝脏损害:防止体重急剧下降、滥用药物及其 他可能诱发肝病恶化的因素。 4.减肥:所有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以及短期内体重增长 迅速的NAFLD患者,都需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减 少腰围。基础治疗6个月体重下降每月<0.45 kg,或体重指 数(BMI)> 27 kg/m2合并血脂、血糖、血压等两项以上指标 异常者,可考虑加用西布曲明或奥利司他等减肥药物,每 周体重下降不宜超过1 .2Kg(儿童每周不超过0.5Kg);BMI>40 kg/m2或BMI>35 kg/m2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肥胖相 关疾病者,可考虑近端胃旁路手术减肥(Ⅱ-1,Ⅱ-2,Ⅱ-3, Ⅲ) 。
IV
NAFLD的饮食保健——吃什么好?
7、每天摄入的盐量以5-6克为限; 8、经常吃鱼、虾等海产 品; 9、多吃降脂的食品,有 燕麦、小米等粗粮,黑 芝麻、黑木耳、海带、 发莱以及菜花等绿色新 鲜蔬菜; 10、每天用山楂30克、 草决明子15克,加水 1000毫升代茶饮。
IV
NAFLD的饮食保健——什么不能吃?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最好别吃什 么食物? 1、忌食含糖高类的食品,如 糖、果糖、葡萄糖和含糖多的 糕点等; 2、忌食高脂肪食物,如猪头 肉、肥肉等; 3、晚饭应少吃,临睡前切忌 加餐。 4、忌用动物油;植物油的总量 也不超过20克。
IV
NAFLD的饮食保健——什么不能吃?
5、不吃动物内脏(即下水、下 货)、鸡皮、肥肉及鱼籽、蟹黄。 6、忌食煎炸食品。 7、不吃巧克力。 8、葱、蒜,姜、辣椒等“四辣 ”可吃,但不宜多食
I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诊断标准
,
凡具备下列第1一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 NAFLD。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g, 女性每周<70g。 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 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 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4.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 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
III NAFLD的临床治疗方法
5.胰岛素增敏剂:合并2型糖尿病、糖耐量损害、空腹血糖 增高以及内脏性肥胖者,可考虑应用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 酮类药物,以期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控制血糖(Ⅱ-1,Ⅱ-2, Ⅱ-3)。 6.降血脂药:血脂紊乱经基础治疗和(或)应用减肥降糖药物 3- 6个月以上,仍呈混合性高脂血症或高脂血症合并2个以 上危险因素者,需考虑加用贝特类、他汀类或普罗布考等 降血脂药物(Ⅱ-1,Ⅱ-2,Ⅱ-3)。 7.针对肝病的药物:NAFLD伴肝功能异常、代谢综合征、 经基础治疗3~6个月仍无效,以及肝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 NASH和病程呈慢性进展性经过者,可采用针对肝病的药 物辅助治疗,以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可依药物性能 以及疾病活动度和病期合理选用多烯磷脂酞胆碱、维生素E、 水飞蓟素以及熊去氧胆酸等相关药物(Ⅱ-1,Ⅱ-2,Ⅱ-3, Ⅲ) ,但不宜同时应用多种药物。
III NAFLD的临床治疗方法
8.肝移植:主要用于NASH相关终末期肝病和部分隐源J睦肝硬 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的治疗,肝移植前应筛查代谢情况(III)。 BMI>40 kg/m2为肝移植的禁忌证(Ⅲ)。
IV
NAFLD的饮食保健——吃什么好?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吃什么对身体好? 1、宜多补充维生素,宜供给富含多种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 叶酸、维生素C、B12、A、D、E、K等)食物; 2、补充食物纤维及矿物质,饮食不宜过分精细,应粗细 粮搭配,多选蔬菜、水果和菌藻类,以保证足够数量的食 物纤维摄入; 3、选用去脂牛奶或酸奶; 4、常吃少油的豆制品和面筋; 5、每天食用新鲜绿色蔬菜500克; 6、山药、白薯、芋头土豆等,要与主食米、面粉调换吃, 总量应限制;
一,影像学诊断——B超诊断
1.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和脾脏),远场回声逐渐 衰减。 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3.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 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不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 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 5.肝右叶包膜及横隔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 具备上述第1项及第2--4项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具备上述第 1项及第2--4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具备上述第1项以及第2 一4项中两项和第5项者为重度脂肪肝。
二,组织病理学诊断
依据病变肝组织是否伴有炎症反应和纤维化,NAFLD可分为:单 纯性脂肪肝,NASH, HASH相关性肝硬化。 1,单纯性脂肪肝 依据肝细胞脂肪变性占据所获取肝组织标本量的范围,分为4度 (F0~4):FO <5%肝细胞脂肪变;F1 5%~30%肝细胞脂肪变;F2 31%~50%肝细胞脂肪变性;F3 51%~75%肝细胞脂肪变;F4 75%以 上肝细胞脂肪变。 2.NASH
1.非酒精性脂肪 肝(NAFLD) 的定义与临床诊 断标准
2.NAFLD临床 诊断方法
3.NAFLD的临 床治疗方法
4.NAFLD患者 的饮食保健
I 什么是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 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 主要特征的床病理综合征, 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 和肝硬化。
I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诊断标准
5.血清转氨酶和Y一谷氨酞转肤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 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 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为主。 6.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7.肝活体组织检查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 断标准。
II NAFLD的临床诊断方法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