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水循环(也称为水循环或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式之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雨和输送等过程。
水循环对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和水资源的再生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的水循环类型,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大气水循环、地表水循环和地下水循环。
1.大气水循环大气水循环是指水分在大气中的循环过程。
它以蒸发和凝结为主要过程,并伴随着降水和水蒸气输送。
蒸发是指水体从液态转变为气态,通常发生在海洋、湖泊和河流等水体表面。
凝结是指水蒸气从气态转变为液态或固态。
当蒸发后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时,形成云朵。
云朵进一步发展,水汽凝结成液态水滴或冰晶,并通过降水的形式返回地面,如雨、雪、露等。
水分的蒸发和凝结过程在大气中不断循环,形成持续的大气水循环。
2.地表水循环地表水循环是指水分在地表之间的循环过程。
它涵盖了地球上的河流、湖泊、湿地以及有限的雪和冰体。
当降水发生时,水滴被收集在河流、湖泊和湿地等水体中。
这些水体不断接收来自降水的水,同时也会蒸发水分到大气中。
此外,植被和土壤也起着重要作用。
植被通过植物蒸腾将水分从土壤吸收到根部,并经过植物的蒸发散发到大气中。
这种水分的再循环在地表上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
3.地下水循环地下水循环是指水分在地下的循环过程。
它与地下水库有关,其中水分通过渗透和孔隙流动进入地下层,并最终进入海洋或湖泊中。
在地下,水分经过土壤和岩石中的孔隙和裂缝,形成地下水区域。
这些地下水区域可以供给井泉和水体,也可以通过地下水泉和温泉等形式返回地表。
地下水循环的速度相对较慢,但它是维持地下水资源和支持植物生长的重要途径。
水循环课件ppt

地下水受地质结构、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03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
温度
01
温度影响水分的蒸发和流失速度。温暖的气候可以促进水分蒸
发和循环,而寒冷的气候则减缓水的循环。
降雨量
02
降雨量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供应。多雨地区通常有更活
跃的水循环,而干旱地区则可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04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的利用
生活用水
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如饮食、清洁、洗浴等。
农业用水
农业是水资源的主要用户之一,通过 灌溉使农作物得到充足的水分,保证 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产量。
工业用水
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来冷却 机器、洗涤产品、制造化学反应等。
生态用水
水还维持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如湿 地、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都需要水 来维持生命。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水资源分布的不稳定性增加,干旱和洪涝灾 害频繁发生,对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
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量都在不断增加 ,同时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使得可利用水资源 量进一步减少。
水循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高效节水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效节水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 滴灌、喷灌等灌溉技术,以及生活节水器具等。
降水过程
降水过程包括水蒸气在大 气中冷凝成云雾或雨雪等 不同形式的降水,然后降 落到地表。
降水影响因素
降水受大气环流、气候、 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水汽输送
水汽输送定义
水汽输送是指水蒸气在大气中长 距离输送的过程。
水汽输送过程
水循环

;河道淤积不会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D项错误。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 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 成下面三题。
2.(2016课标Ⅲ,8,4分)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水循环
考点一 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水循环
1、概念: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2、能量来源:太阳能及地球重力作用
3、主要环节、类型
②
①
③
① ⑤
④
③ ①
水循环示意图
植物
蒸腾
② 水汽
①
③
蒸发
蒸发
③
① ⑤
①
④
水循环示意图
水汽输送
3.(2016课标Ⅲ,9,4分)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
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 D 本题考查水循环。由“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可知,忽略蒸发 ,降水全部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 增多,故两河流径流总量减少。读图可知,透水岩层向乙河流域倾斜,导致部分甲河 流域坡面径流渗到乙河流域从而汇入乙河,故甲河径流量减少,乙河径流量增加。
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简述水循环

简述水循环一、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循环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水的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渗透和冰雪储存等形式。
水循环是地球上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部分,它确保了水分的供应,为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提供了基础。
二、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蒸发:在阳光的照射下,地表的水分会转化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大部分地区的蒸发主要发生在夏季。
2. 降水: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到足够低的温度时,它就会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落回地面,形成降水。
3. 地表径流:降水后,一部分水会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形成地表径流。
另一部分水会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渗透。
4. 地下渗透:地下水通过土壤层向下渗透,储存于地下含水层中。
5. 冰雪储存: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水会以冰雪的形式储存。
随着气温的变化,这些冰雪会在夏季融化,形成径流。
三、水循环的类型根据循环过程中水的来源和去处,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
1. 海陆循环:也称为大循环,是指海洋水和陆地水之间的循环。
在海陆循环中,海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进入大气,然后通过降水返回地表或地下,一部分地表径流最终流入海洋。
2. 陆地内循环:也称为内陆循环,是指陆地上的水在陆地上循环的过程。
在陆地内循环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作用和降水在陆地内部进行循环。
3. 海上内循环:也称为小循环,是指海洋内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海流和风力等作用在海洋内部进行循环的过程。
四、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部分,它对地球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水循环的重要性:1. 维持生态平衡:水循环维持了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不断更新水资源,它确保了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
2. 农业和食品生产:水循环为农业和食品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
通过降水,农田得以灌溉,植物得以生长。
此外,农业活动也会影响局部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基本原理

水循环基本原理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从一个地方流动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它是由太阳能的作用和地球上水体的循环引起的。
具体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蒸发:太阳能的作用下,水体表面的液态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逐渐转变为气态水蒸气,即蒸发。
蒸发最主要发生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植被表面。
2. 凝结:水蒸气在大气中遇到冷凝核(如尘埃、颗粒物等)或低温区域,失去能量后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形成云。
3. 降水:当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增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下落,形成降水现象,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4. 地表径流:降水落到地表后,一部分会形成地表径流,流入水道、湖泊、河流等水体,继续向低洼地区流动。
5. 地下水渗漏:部分降水渗入地表下方的土壤和岩石层中,形成地下水。
地下水在地下逐渐向低洼地区渗漏,最终汇入海洋或湖泊。
6. 植物蒸腾:植物根系吸收地下水供养植物生长的同时,通过根茎、叶片和蒸腾作用,将水分散发到大气中。
这个过程称为植物蒸腾。
通过不断的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过程,水循环将地球上的水分重新分配并循环利用,维持着水资源的平衡。
水循环的原理和应用示意图

水循环的原理和应用示意图概述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资源不断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它是维持地球上水资源平衡的重要机制。
本文将介绍水循环的原理和应用示意图,并通过列点方式详细阐述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和应用领域。
水循环的原理1.蒸发:太阳能使地球水面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
2.对流: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由于不同地区的气温和气压差异,形成气流进行对流运动。
3.凝结:随着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遇压缩,形成云层。
4.降水:云层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滴,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到地面,形成降水。
5.地表径流:地面上的降水通过河流、湖泊等水系回归到海洋。
6.渗漏和地下水:部分降水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并逐渐流入河流或直接进入海洋。
水循环的应用示意图1.农业利用:–农田灌溉:将地下水或河流水引入农田,提供水分供植物生长。
–水稻种植:利用农田灌溉,创造湿润环境,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农业排水:通过排水系统将农田中过剩的水排除,防止农作物水浸。
2.生活用水:–自来水供应:抽取地下水或河流水进行处理,提供具备安全卫生要求的自来水。
–污水处理:将生活用水经过处理设施的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水资源管理:对城市供水进行调度和调控,确保水资源的平衡供应。
3.工业用水:–冷却:工业生产过程中,将水用来对冷却设备和工作场所进行降温。
–制造:一些工业生产过程需要水作为原材料或反应介质。
–污水处理:处理工业废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能源开发:–水力发电:利用大坝拦截河流水,通过水流驱动涡轮机发电。
–潮汐能:利用海洋潮汐运动,通过装置将潮汐能转换成电能。
–温泉能:利用地热资源的热能,进行能源开发和利用。
5.生态保护:–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的生态系统,提供栖息地和保持生物多样性。
–水生生物保护:保护水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河流湖泊治理:将污染的河流、湖泊进行治理和恢复,改善水生态环境。
结论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机制,涵盖了蒸发、对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渗漏和地下水等环节。
解释水循环的过程。

解释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的不断循环。
它是地球上水的持续循环,通过蒸发、凝结、降水和流动等过程实现。
水循环的过程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蒸发:当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水面、湖泊、河流或植物叶片
上时,水会蒸发成水蒸气。
蒸发是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2. 凝结:当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时,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体。
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凝结过程中会形成云、雾或霜等。
3. 降水:当水滴或冰晶体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从云中下
降到地面,形成降水。
降水形式多样,包括雨、雪、雾、露等。
4. 流动:降水在地面上形成水体,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这些水体会通过流动,如河流的水流进入大海、湖泊的水蒸发等,
再次参与到蒸发和凝结的过程。
水循环是地球上维持水资源平衡的重要过程。
它不仅使地球上的水得到再利用,还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水循环的过程中还涉及到大气、地表、地下和生物等多个领域的相互作用。
希望以上对水循环过程的解释对您有帮助。
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水循环知识点总结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的不断循环过程,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之一。
下面将对水循环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 水循环的定义与概念水循环,又称水圈,指的是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媒介(大气、地表、地下)之间不断转移和变化的过程。
它通过蒸发、降水、冰雪融化和地下水补给等环节,使地球上的水分得以重新分布,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
2. 水循环的环节与过程(1)蒸发:水分在海洋、湖泊、江河等水体表面受热汽化成水蒸气,升入大气层。
(2)凝结: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形成云、雾等固态水。
(3)降水:由于云内小水滴或冰晶增大,并与其他水滴或冰晶接触时粘附结合,变得足够重以克服空气阻力而下落到地面,形成雨、雪、露等形式的降水。
(4)地表径流:雨水或融雪流入河流、湖泊、海洋等地表水体。
(5)地下水补给:部分降水渗透入地下,成为地下水,供给植物生物和水源补给。
(6)融化消融:冰川、冰雪等融化后流入江河湖海,补给地表水体。
3. 水循环的意义(1)水循环维持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平衡。
通过水循环,水分得以重新分布,使干旱地区得到水源补给,湿润地区的水源得以减少,从而实现了全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水循环对气候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会释放或吸收大量热量,从而影响着大气环流、云的形成和降水的分布,调节着地球的气候系统。
(3)水循环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循环为陆地上的植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水分,维持着湿地、河流和湖泊等生态系统的稳定。
(4)水循环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水循环使得水资源能够被人类利用,供应饮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各方面的需求。
4. 水循环中的重要环节(1)蒸发:蒸发是水循环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将地表水转化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层。
(2)降水:降水使得水蒸气从大气中沉降到地表,维持大地生态的水分供给。
(3)地下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可以施加影响? 请举例说明。 降水---人工降水 地表径流---三峡工程、南水北调 下渗、蒸发---植树造林、修建水泥路面 地下径流---开采地下水 植被蒸腾——植树造林、毁林 2、其中受人类的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地表径流
印象中的黄河是这样: 奔腾咆哮
B
D
D
探究3:黄河断流的原因及缓解黄河断流的对策
自然原 原因 因
人为原 对策: 因
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西北地 区气候变暖而降水减少
中上游地区过度引用黄河水
统一调配水资源(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的水量) 植树造林
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
[小试身手] 读“全球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7题。 ⑥
1、属于陆地内循环的地理现象有 B A.长江东流 B. 塔里木河夏汛 C. 台风登陆 D. 海水蒸发 2、图示地区水循环的能量源于 C A.地球重力能 B.地球内能释放 C.太阳辐射能 D.风能
二、水循环的过程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三、水循环的意义
阅读下面材料并思考:水循环具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材料一
收入
大 气 水 577 (蒸发)
支出
119+458 (降水)
陆 地 水
海 洋 水
119 (降水)
458+47 (降水+蒸发)
47+72 (径流+蒸发)
505 (蒸发)
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不断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地下水
石钟山,山脚下那道白色的 印记为1999年鄱阳湖的最高 水位
问题2-1: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井水” 真的不犯“河水”吗?
问题2-2:黄河下游“地上河”河水与地下 水的补给关系如何?
问题2-3:河流水与湖泊水的关系
丰水期 长 江 长 枯水期 江
鄱阳湖
鄱阳湖
湖泊对河流的调蓄作用:蓄洪防旱
夏汛: 大气降水补给
(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我国东北地区的松花江 问题1-3:这条河流有几次汛期?它们形成汛期的原因 是什么?
探究1 陆地水体及相互补给关系
大气降水 冰川水 湖泊水
问题2、河流和湖泊的关 系密切,假设河流水位 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 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3、当图示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时,则下列哪一水循环环节的水 量将增多? A.① B.② C.⑤ D.⑥ 4、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C
C
5、关于水循环的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B.使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用之不竭 6、有关长江水参与水循环的特点,正确的是 A.只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C.只参与海上内循环 D.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 陆地内循环 7、从水循环角度来看,“南水北调”工程 A.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 B.减少了长江流域的雨水下渗 C.导致长江流域水量不平衡 D.改变了长江流域的自然水循环
问题1、河流补给是指河 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 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 体?
地下水
问题1-1: 图示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大气降水补给 。
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径流量变化图
问题1-2: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 量变化与 气温 密切相关。
流量(立方米) 700 600 500 春汛: 400 季节性积雪融 水补给 300 200 100 0
1、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形成原因(3分) 2、地中海气候的冬季气候特点,形成原因?(2分) 3、冷锋过境时的天气(4分) 4、冷锋、暖锋降水的位置?(2分) 5、北半球的气旋、南半球的反气旋气流运动图(2分) 6、温室气体的排放使气温升高的原因?(1分) 7、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2分)
黄果树瀑布
第三章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气态水
存在形式
液态水 固态水 海洋水
水圈的主体
水 体
空间分布
陆地水 大气水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
湖泊水
生物水
河流水
地下水
冰川水
淡水的主体—— 冰川
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水圈 淡水
人类可利用
仅占水圈总量的十万分之七
探究1 陆地水的过程
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喜欢到处旅行。这 天,我和伙伴们正在海面嬉戏。在阳光的照耀下, 不知不觉的身体变轻了,终于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 悠地升上了高空。哇!新的旅行开始了,我跨过大 海,又越过高山,不断有新的朋友加入了我们的行 列,看:它们来自江河湖沼、森林草地,啊,我们 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我的身子也越来越重,终于有 一天我再也飞不起来了,于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从 天空中降落下来,有的飘进了江河湖泊,有的却钻 进了森林草丛,有的钻进了泥土地下……终于我们 又汇聚到了一起,欢快的奔流,回到了大海妈妈的 怀抱。 ——《小水滴的旅行》
材料二 水在相变的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 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90%的泥沙 来自黄河中游黄土高原。
黄河壶口瀑布
水循环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材料三
黄土高原受流水侵蚀变得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水循环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小结: 水循环的意义: 1、不断更新陆地淡水资源,维持全球水的 动态平衡 2、促使能量交换、物质迁移 3、塑造地表形态
黄河断流
黄河山东滨州段断流
1997年的黄河断流,在许多方面创下了历史之最,比如断流 河段的长度、断流的次数、断流的天数等。在一些河段,黄 河河道因断流而成为羊群觅食的场所。
1997年黄河断流后,百姓吃水成问题,百姓只得吃地沟里雨水。
课后探究
黄河断流(参考课本P56活动 课后阅读) 1、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 2、黄河断流的人为原因 3、避免或缓解黄河断流的措施 气候变暖而降水减少 中上游过渡引用黄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