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近代史题库第七章

近代史题库第七章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单项选择题1、国民党当局以“非法团体”为罪名,首先强令解散的民主党派是( A )A.民主同盟B.民主建国会C.农工民主党D.民主促进会2、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地点是( B )A.南京B.北平C.西柏坡D.重庆3、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签署的协定是(A )A.《双十协定》B.《停战协定》C.《共同纲领》D.《国内和平协定》4、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队首先进攻的解放区是( A )A.中原解放区B.陕甘宁解放区C.山东解放区D.东北解放区5、1945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运动是( B )A.一二三○运动B.一二一运动C.五二○运动D.五卅运动6、在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一年的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的阶段是( A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进攻阶段C.战略相持阶段D.战略转移阶段7、1947年5月20日,南京、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史称( D )A.学生运动B.一二一运动C.一二三○运动D.五二○运动8、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D )A.中美民族矛盾B.中日民族矛盾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9、《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D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10、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 A )A.中国民主同盟B.民主建国会C.中国民主促进会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1、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在于( D )A.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12、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D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1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A\C )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14、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B )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开始D.渡江战役开始15、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 D )A.张治中B.蔡廷锴C.杜聿明D.傅作义16、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针对的是( D )A.打垮国民党的历次反革命军事围剿B.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等反共浪潮C.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D.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17、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 A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B.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C.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D.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18、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是( C )A.陈、谢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B.陈、粟率领的华东解放军主力C.刘、邓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D.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主力19、1947年,国民党战略进攻的重点是( B )A.全面进攻解放区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C.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D.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20、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主张是( D )A.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改组国民政府C.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21、国民政府解散民盟的真正原因是( C )A.民盟与共产党一起组织武装,共同参加人民解放战争B.民盟企图推翻国民政府,取代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地位C.民盟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D.国民党发动的内战进展顺利,民盟已没有利用价值22、中国共产党变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 A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B.《中国土地法大纲》C.《井冈山土地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3、决定党的工作中心开始由乡村转入城市的会议是( B )A.十二月会议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全国土地会议2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 D )A.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D.要求全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25、抗战胜利后,美国帮助蒋介石将大后方的军队运送到内地,其直接目的是( C )A.帮助蒋介石打内战B.扶蒋反共C.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D.在中国建立一个亲美反共政府26、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D )A.实现土地国有B.调整减租减息政策C.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D.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27、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坚持“中间路线”,其实质是( C )A.介于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第三势力B.以实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为目标C.仿效西方民主,走旧民主主义的道路D.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改良28、1949年蒋介石元旦“求和”声明的直接意图是( A )A.缓兵之计B.屈服求和C.划江而治D.国共合作29、有人说:“民盟被迫解散,是民盟史上的一大挫折,但也正是民盟转变的起点。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教学目的:通过对解放战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所做的努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形成、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四、教学时间:2学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开始出现了美苏主宰世界、东西方冷战对峙的新格局。
美国崛起企图称霸世界全球,苏联在与之对抗的同时又有妥协。
美国在二战后迅速向中国进行经济、军事渗透,意图扶植蒋介石政权,左右中国二战后的发展走向,成为对中国局势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
中国广大人民虽然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努力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但是,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崎岖、曲折。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面对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希望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逐步向新中国这个目标迈进。
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蒋介石对发动大规模内战还有所顾忌,原因如下:第一,抗战胜利后,人民普遍要求和平;第二,沦陷区的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都处于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手重,国民党军队大多退到西南地区,需要时日在共产党之前赶到华北和东北地区;第三,苏美英三国出于不同考虑,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第四,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今非昔比。
蒋介石集团为了给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采取了假和平的策略,邀请中共方面到重庆和平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D.废除封建土地和债务制度
参考答案:
B
31
[单选题]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文中的“转折点”是指
A.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
B.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C.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D.《新民主主义论》
参考答案:
B
23
[单选题]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A.新中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A.务必保持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
B.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C.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D.务必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答案:
B,C
12
[多选题]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
A.工人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同其联系的知识分子
C.其他爱国分子
D.民族资产阶级及同其联系的知识分子
A.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获得翻身以后,其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B.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C.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加人民军队
D.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的支援
参考答案:
A,B,C,D
8
[多选题]第三条道路主张包括
A.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全 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重建家园,医治战 争带来的创伤,休养生息。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这一根本 愿望出发,主张团结一切爱国民主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为 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说明中国共产 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新中国。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关 键时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为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前途。通过与国民党实行的军政 独裁的状况的对比,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大(1945年5月) 上的讲话。程思远:《政坛回忆》,广西人 民出版社1992年版,158页
蒋介石
“与中共之斗争无法妥协。今日之急务, 在于团结本党,建立与中共斗争之体系, 即创造斗争之优势环境。”
——潘公展(原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鼓吹反共) 荣孟源:《蒋家王朝》224-225页 潘公展
在全面内战没有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力图避 免内战,争取通过和平的道路来实现中国社会政 治改革。建设一个新中国。 1945年4月召开的七大,提出反对内战,主张与 国民党建立联合政府,准备走长期迂回曲折的道 路。 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阐明 中国共产党关于“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 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8月25日晚,中国共产党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 王若飞去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迫使中共“放弃武装,改走合法道路”;或者“放手动 员作战”。“这两条道路任取其一,都足以解决中共问题”。 但“这两条道路”中,武的一手是根本的,“与中共及 各党派组织‘联合政府’,其结果是整个中国‘和平转变’ 为苏俄的附庸,苏俄即兵不血刃而控制整个中国“。 ——蒋介石:《苏俄与中国》,台湾 中正书局1957年版,155-156页。
第七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单项选择题: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D )。
A、中美民族矛盾B、中日民族矛盾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2.《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D)。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3.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 B )。
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B、要不要和平建国的问题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4.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在于(D)。
A、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5. 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A )。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C)。
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7.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 B )。
A、撕毁《双十协定》B、进攻中原解放区C、进攻上党地区D、撕毁停战协定8.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B )。
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开始D、渡江战役开始9. 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D )。
A、张治中B、蔡廷锴C、杜聿明D、傅作义10.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针对的是( D )。
A、打垮国民党的历次反革命军事围剿B、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等反共浪潮C、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D、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1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国际格局下,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是( B )。
A、保持中立的政策B、扶蒋反共的政策C、武力干涉的政策D、遏制中国的政策1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建国方案的政治代表是( C )。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习题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习题一、简答题1.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2.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二、论述题1.试述第三条道路的幻灭及原因。
2.试论人民为什么抛弃国民党、选择共产党?参考答案一、简答题答案要点:1.第一、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史与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结果。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得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他所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曲折的斗争,逐步取得胜利的。
第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的结果。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中之所以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第三、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力量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步向共产党靠拢。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海外华侨等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革命的胜利告诉我们:没有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2.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
前者是基本的、主要的;后者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
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
大学近代史题库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附答案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国共重庆谈判的焦点是()A.建国方针问题B.建国目标问题C.国大代表问题D.军队和政权问题2.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中央正式确定的战略方针是()A.“让开大路,占领两厢”B.“向南发展,向北防御”C.“争取和平民主”D.“向北发展,向南防御”3. 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的会议是()A.中共六大B.中共八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4.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揭开了()A.战略进攻的序幕B.战略决战的序幕C.战略防御的序幕D.战略相持的序幕5. 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两个务必”要求的会议是()A.七届二中全会B.七届三中全会C.中共七大D.七届一中全会6. 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重大事件是( )A.1949年南京解放 B.1949年北平解放C.1949年上海解放 D.1949年中共开国大典7. 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全国大陆解放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疆和平解放 B.解放海南岛C.西藏和平解放 D.湖南和平解放8.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 )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A.工人运动 B.学生运动C.农民运动 D.市民运动9.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所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是( )A.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政治格局 B.美苏两极政治格局C.美国为主的单极格局 D.呈多极化的政治格局10.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 )A.和平、民主、团结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D.将革命进行到底11. 被誉为中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D.《新民主主义论》12.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 )的口号。
1209第七章(单选题及答案)

1209第七章(单选题及答案)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单项选择题:1.经过抗日战争,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了( B )。
A.100万B.120万C.150万D.200万2.经过抗日战争,各抗日根据地民兵发展到( C )。
A.120万B.150万C.220万D.250万3.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领导的解放区人口扩大到( A )。
A.1亿B.0.8亿C.0.6亿D.0.5亿4.抗日战争胜利后,巩固的根据地拥有( D )人口。
A.2000万B.3000万C.4000万D.5000万5.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拥有( B )党员的大党。
A.100万B.120万C.150万D.200万6.抗日战争胜利时,国统区( A )运动正如火如荼。
A.爱国民主B.反内战C.反独裁D.民生民主7.抗战胜利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蒋介石集团的目标是( C )。
A.中国成为真正资本主义国家B.中国成为民主自由的东方大国C.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老路D.中国走联合政府的新路8.1945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大上宣称,今天的中心工作,就是( D )。
A.抗日救国B.配合盟军C.遏制苏联D.消灭共产党9.日本投降后,蒋介石集团就决心(B ),集中力量争夺胜利果实。
A.全面出击B.垄断受降权C.招降纳叛D.浑水摸鱼10.为争取政治主动,蒋介石垄断受降权,集中力量争夺胜利果实,因此,抗战刚胜利,中国就面临( A )的危险。
A.内战B.战争C.纷争D.混战1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主张是( D )。
A.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改组国民政府C.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12.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署的协定是( A )。
A.《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B.《国共谈判协定》C.《重庆谈判纪要》 D.《国共重庆谈判协定》13.《双十协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 D )的基本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
新政学系头目、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向蒋介石建 新政学系头目、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向蒋介石建 吴鼎昌 议道: 议道:“可邀中共领袖毛泽东 来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共商国是,如毛泽东来, 来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共商国是,如毛泽东来,则 若毛泽东不来, 谈;若毛泽东不来,则是无视 和平、失理之举。若谈得成,可迫使中共交出军队, 和平、失理之举。若谈得成,可迫使中共交出军队, 若谈不成, 若谈不成,则共产党是破坏 和平。无论谈与不谈,我党均能争取时间, 和平。无论谈与不谈,我党均能争取时间,加紧部 择机讨伐! 署,择机讨伐!”重庆谈判就 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派的迫害
李公朴
闻一多
李闻惨案中受害的李公朴
不需分兵守卫后方,机动 兵力大大增强 士气高涨,满怀胜利激情
1947年10月10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7年12月,杨家沟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 1947年12月 纲领。 纲领。
装备军队 训练军事人员
45个师 15万人
给予贷款和物资
59亿美元
美国帮助蒋介石训练部队
而
我军的作战方针:以歼灭敌人 我军的作战方针 以歼灭敌人 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 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不以 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 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 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即 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即 集中优势兵力,选择薄弱或孤 集中优势兵力 选择薄弱或孤 立之敌,在运动中以各个歼灭 立之敌 在运动中以各个歼灭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周恩来同郭沫若等在一起
重庆谈判时与民主人士在一起
柳亚子
重庆谈判时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 》赠柳亚子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主张 抗战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认 为,国民党不能用武力消灭共产党,共产党 也不能用武力推翻国民党,因此他们主张在 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寻找第三条道路。在 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 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应 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 资本横行。即走和平改良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方案。
史称《五四指示》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史称《五四指示》 关于清算、 《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7月17日至 月13日,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 年 月 日至 日至9月 日 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 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明确规定: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图为刘少奇在会议上作报告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日本投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 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战后的国内外政治形势 1.战后的国内外政治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 中国而奋斗。 中国而奋斗。 战后的政治形势,总的说来, 战后的政治形势,总的说来,对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是有 利的。 利的。 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 (1)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 力量有了新的发展,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 力量有了新的发展,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
(1)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 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 1946.6-----1947.2:歼敌 多万 歼敌70多万 歼敌 多万, (2)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西北野战军:青化砭 蟋龙 西北野战军 青化砭.蟋龙 沙家店等到战役中歼灭国民党 青化砭 蟋龙.沙家店等到战役中歼灭国民党 军队3 军队 万余人 华东野战军: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 师 华东野战军 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3 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 万余人. 万余人
且 能 够 打 败 蒋 介 石 。 —— —— 毛 泽 东
我 们 不 但 必 须 打 败 蒋 介 石 ,
1946年8月,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 老虎"的著名论断。图为1947年4月的《美亚杂志》和5月的上海《文萃》杂 志刊登此谈话的期刊封面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经过43天的谈判,10月10日 国共双方签署《 经过43天的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 43天的谈判 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 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双十协定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并于1945年12月20日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并于1945年12月20日 1945 派特使马歇尔来华调处国共冲突,12月27日国共重启谈判 日国共重启谈判。 派特使马歇尔来华调处国共冲突,12月27日国共重启谈判。
马歇尔来华后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 张治中、马歇尔、 张治中、马歇尔、周恩来
1946年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 10日国共双方下 达停战令。 达停战令。同日政治协商 会议在重庆召开。 会议在重庆召开。
重庆停战协定 .mpg
1946年 1946年1月10日,周恩来(左)与张群 10日 周恩来( 签署《 (中)签署《关于停止国内冲突的命令 和声明》 和声明》
视频 内战爆发
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项目 军队 武器 装备 国土 占有 人口 拥有
国民党 430万 430万 飞机、大炮、 飞机、大炮、坦 克
共产党 127万 127万 小米加步枪
¾强(大城市) ¼弱(小城镇) 强 大城市) 弱 小城镇) 3亿多 1.3亿 1.3亿
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美国对国民政府援助统计表
杜鲁门说: 杜鲁门说:“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 一隅,……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 一隅,……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 他们的武器,并且向海边开去, 他们的武器,并且向海边开去,那末整 个中国就将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 个中国就将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 我们就必须采取异乎寻常的步骤, 我们就必须采取异乎寻常的步骤,利用 敌人来做守备队, 敌人来做守备队,直到我们能将国民党 的军队空运到华南, 的军队空运到华南,并将海军调去保卫 海港为止。因此, 海港为止。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 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持秩序。 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持秩序。等到蒋介石 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 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 并开进海港,我们便将他们送回日本。 并开进海港,我们便将他们送回日本。 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 是国防部和国务院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 的。”
(2)在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 )在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 度空前提高,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人,解 万人, 度空前提高,人民军队发展到 万人 放区扩大到1亿人口。经过整风学习,中国共 放区扩大到 亿人口。经过整风学习, 亿人口 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团 结。
1945年9月蒋介石命令阎锡山进攻解放区的电令 年 月蒋介石命令阎锡山进攻解放区的电令
粟裕在指挥孟良崮战役
张灵甫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
解放战争第二年形势的重大变化 国民党 127万 61万 共产党 373万 150万 195万 100万
总兵力 正规军 机动性 士气
430万 200万
战线延长,大部分兵力 用于防守,机动兵力减少 士气低落,充满失败情绪
十二月会议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 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毛泽东 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毛泽东 为此,先后有了: 为此,先后有了:
杜鲁门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1945年 1945年5月,七大时,毛泽东提出对蒋介石拟采取“洗脸” 七大时,毛泽东提出对蒋介石拟采取“洗脸” 政策而不是“杀头”政策。 政策而不是“杀头”政策。 24日 毛泽东平建设阶段开 我们考虑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 始,我们考虑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 25日 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 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 团结”的口号。 主、团结”的口号。
蒋介石在“假和平、真内战”策略下,1945年 蒋介石在“假和平、真内战”策略下,1945年8月14日、20日、 14日 20日 23日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日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23日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 不顾个人安危, 1945年 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 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 28日偕周恩来、 日偕周恩来 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右一) 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右一) 与前来迎接的国民党代表张治中 左一)、美国特使赫尔利( )、美国特使赫尔利 (左一)、美国特使赫尔利(左 三)飞赴重庆前在在延安机场。 飞赴重庆前在在延安机场。
毛泽东离开延安, 毛泽东离开延安,飞赴重庆
重庆和谈.rm 1945年 1945年8月,毛泽东在重庆期间与与蒋介石合影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尽管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 战的爆发,但是它使得各界群众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 懂得了什么人应当对内战承担责任。这在政治上是一个重大 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