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网技术论文
毕业论文—小区FTTX+LAN宽带接入网设计

毕业论文—小区FTTX+LAN宽带接入网设计该小区FTTX+LAN宽带接入网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小区住户日常使用互联网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一、小区现状分析本小区共有12栋楼,每栋楼共有7层,每层楼共有5户住户。
现状下,小区内部没有专门的网络接入服务,只能通过各家自己安装的早期ADSL拨号上网。
因此,接入网设计的目标是为小区提供更加稳定和快速的网络服务。
二、FTTX网络接入服务FTTX是针对小区的远程接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信号传输技术,是将光纤覆盖到小区内,再建立绿色设施,通过终端设备进行接入。
因此,小区需要安装光缆,这样住户便可享受到高速、可靠的网络业务。
三、LAN宽带接入服务LAN是用于连接个人电脑和设备的局域网络,在小区中,住户家庭需要通过LAN 接入整个宽带接入系统,完成网络接入功能。
四、小区FTTX网络接入系统的设计小区FTTX网络接入系统设计分为光缆铺设、接入网组网和光纤选型。
1、光缆铺设首先,需要对小区光缆起点、虚拟接入点、倒装等有关方面进行评估,设计一套适合小区的光纤铺设方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经营成本和维护费用,同时要注意为小区内所有住户提供高速网络服务。
2、接入网组网接下来,需要组建小区FTTX网络接入系统。
组建过程需要严格按照组网设计方案按计划进行。
这包括配置小区主控交换设备、光接头盒、光纤终端设备和用户光端机等,以使整个FTTX接入系统正常运行。
3、光纤选型在光纤型号设计方面,需要根据小区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光纤型号。
在FTTX网络设计中采用的光纤型号必须满足小区光缆铺设方案要求,以保证网络接入系统的高速度、质量和可靠性。
以上设计方案是针对该小区FTTX+LAN宽带接入网设计的初步计划,具体实施方案需要结合小区内部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宽带骨干网论文宽带通信网的骨干网络技术论文

宽带骨干网论文宽带通信网的骨干网络技术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宽带骨干网络技术的出现及发展,介绍了其基础知识及一些关键技术,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在此层面上展望了他们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宽带骨干网;x.25;帧中继;atm;ip;mpls main network technology of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wu di,yao hui(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12,china)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mergence of broadband backbone network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describes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some of its key technologies and discusse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t this level in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their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keywords:broadband backbone network;x.25;frame relay;atm;ip;mpls宽带通信网是一种全数字化、高速、宽带、具有综合业务能力的智能化通信网络。
宽带通信网的显著特点就是在信息数据传输上突破了数量、容量、时间空间的限制。
宽带通信网络可大致分为宽带骨干网络和宽带接入网络两个层面。
宽带骨干网络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发展。
下面从x,25,帧中继(fr),异步转移模式(atm),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ip网络技术方面了解一下。
一、x.25网络x.25网络是第一个面向连接的网络,也是第一个公共数据网络,其数据分组包含3字节头部和128字节数据部分。
小区FTTXLAN宽带接入网设计----毕业论文

小区FTTX+LAN宽带接入设计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宽带技术以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
信息化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且这种趋势不仅仅体现在技术的更新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们的思维习惯上,信息化正逐渐成为人们最基本的需求而体现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
本文结合北京居民小区信息化建设实际需求,通过对FTTX+LAN、ADSL、HFC、WLAN、WIMAX等有线、无线接入技术加以比较,在满足小区宽带需求条件下最终选择FTTX+LAN方式组建小区宽带接入网,并从小区宽带接入网拓扑图、设备选型、IP地址划分、网络安全与管理等几方面对小区FTTX+LAN宽带接入组网方案进行设计。
关键词: FTTX+LAN;小区宽带;接入网;方案设计。
1 绪论 01.1 课题背景 01.2 建设宽带接入网的必要性 01.2.1 业务需求 01.2.2 市场需求 01.3 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1)1.4 课题主要内容 (1)2 几种常用的宽带网接入技术比较 (1)2.1 接入网概念 (1)2.2 接入网的特点 (2)2.3 有线接入技术 (2)2.3.1 ADSL接入技术 (2)2.3.2 HFC接入技术 (3)2.3.3 FTTX+LAN接入技术 (4)2.4 无线接入技术 (5)2.4.1 WLAN (5)2.4.2 WiMAX (6)3 小区FTTX+LAN接入网组网方案设计 (7)3.1 需求分析 (7)3.1.1 小区情况 (7)3.1.2 宽带需求 (7)3.2 接入技术的选择 (7)3.3 小区宽带接入网的拓扑结构选择 (7)3.4 设备选型 (8)3.5 IP地址划分 (10)3.6 网络安全与管理 (11)3.6.1 防火墙 (11)3.6.2 网络管理 (11)4 总结 (13)谢辞 (14)参考文献 (15)1.1 课题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宽带接入网进入了大发展阶段。
试论宽带通信网之宽带接入网技术

试论宽带通信网之宽带接入网技术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造就了网络时代的今天,基于网络的Internet应用在当前社会已经不再是单一业务的发展,逐渐正在向综合性业务方向的发展。
信息通信网络的发展过程中,窄带用户环路已经成为了其发展壮大的一个绊脚石,因此在通信网络技术中,引入宽带接入网的接入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焦点,实现其互通网络已经是至关重要的,对信息通信网络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宽带通信网中,宽带接入网技术进行分析和讨论。
面对着市场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电信设备厂商、网络营运商甚至房地产商都开始关注小区宽带网的接入问题,面对着不同的需求人们所需求的宽带网的标准也不同,供应者应该依据用户的需求来具体的设计和规划宽带网的接入,以便满足用户的需求。
1 宽带接入网技术概念当前信息社会中,互联网发展的现在,最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有以下几种方式:接口技术,便是通常所说的V5接口纤接入方式,这种方式现在已经普遍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了,现代社会中,光纤已经应用在各个主要网络中了,宽带接入网的一种最终端形式就是光纤接入,不过由于光纤费用较贵,在好多不发达地区不能大面积采用;混合接入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指的是混合了光纤、同轴(HFC)的一种接入方式,利用HFC这种方式接入网络的话,具有一个极大的优势便是可以利用已经存在的CATV网,网络成本可以得到较大幅度的降低;铜线接入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当前的电话线,作为一种传输信息数据的媒介,不过由于铜线材质的原因,传送的宽带数据比较有限;无线接入的方式,该种方式主要是利用无线技术进行宽带接入,主要是通过固定无线接入的方式,由于无线技术比较复杂,目前并不能大面积的推广使用。
2 当前宽带接入网的发展策略虽然宽带接入呈现多样化,但是从总的方向来看,FTTH 仍然是长期目标,它卞要解决带宽问题。
与此同时,接入网传输的IP化以及基于同一平台的各种业务的综合接入也是接入网发展的目标,是宽带接入网满足未来更高业务要求的技术保障。
宽带IP网络论文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课程独立作业课程名:《宽带网络技术》题目:独立作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引言】随着以IP技术为基础的Internet的爆发式发展、用户数量和多媒体应用的迅速增加,人们对带宽的需求不断增长,不仅需要利用网络实现语言、文字和简单图形信息的传输,同时还要进行图像、视频、音频和多媒体等宽带业务的传输,宽带IP网络技术应运而生。
所谓宽带IP网络是指Internet的交换设备、中继通信线路、用户接入设备和用户终端设备都是宽带的,通常中继带宽为每秒数吉比特至几十吉比特,接入带宽为1~100 Mbit/s。
在这样一个宽带IP网络上能传送各种音频和多媒体等宽带业务,同时支持当前的窄宽业务,它集成与发展了当前的网络技术、IP技术,并向下一代网络方向发展。
宽带IP网络包含了好几个方面:宽带IP城域网、宽带IP网络的传输技术、宽带IP网络的接入技术、宽带无线网络、网络协议的改进。
1.宽带IP城域网宽带IP城域网——是一个以IP和SDH、ATM等技术为基础,集数据、语音、视频服务为一体的高带宽、多功能、多业务接入的城域多媒体通信网络。
宽带IP城域网的特点:(1)技术多样,采用IP作为核心技术(2)基于宽带技术(3)接入技术多样化、接入方式灵活(4)覆盖面广(5)强调业务功能和服务质量(6)投资量大宽带IP城域网提供的业务:(1)话音业务(2)数据业务(3)图像业务(4)多媒体业务(5)IP 电话业务(6)各种增值业务(7)智能业务等宽带IP城域网的结构分为三层: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宽带IP城域网带宽管理有以下两种方法:1、在分散放置的客户管理系统上对每个用户的接入带宽进行控制2、在用户接入点上对用户接入带宽进行控制宽带IP城域网的IP地址规划:公有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1、公有IP地址是接入Internet时所使用的全球唯一的IP地址,必须向因特网的管理机构申请。
2、私有IP地址是仅在机构内部使用的IP地址,可以由本机构自行分配,而不需要向因特网的管理机构申请。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当今时代,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宽带无线通讯技术,全球各地的人们可以在互联网的世界中自由地交流、获取信息、和进行商业交易。
但随着移动设备普及和数据使用量的增加,目前的无线通讯技术已经面对着日益增长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和开发新的宽带无线通讯技术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讨论宽带无线通讯技术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宽带。
宽带是指从10 Mbps(兆比特每秒)到1000 Mbps的传输速度。
相比之下,传统的调制解调器只能达到56Kbps(千比特每秒)的速度。
宽带无线通讯技术允许用户通过无线互联网获得比传统电话线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这意味着更快的下载速度、更稳定的视频通话以及更多的在线娱乐选择。
现在,我们来看看目前正在研究和开发的一些宽带无线通讯技术,以及它们将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第一个技术是5G网络。
5G网络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无线通讯技术。
与4G相比,它将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约1Gbps)和更低的延迟(低于4G的10倍)。
这意味着5G网络将能够更好地支持高清视频或增强现实等消耗大量数据的应用。
还有更多让人兴奋的5G特性,比如更高的带宽、更稳定的网络连接、更快的网络响应速度等等。
虽然5G网络需要更多高端设备支持,但随着技术的普及,预计将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另一个技术是Wi-Fi 6。
Wi-Fi 6是Wi-Fi联盟为第六代WiFi标准所命名的名称。
它提供了更高的网络速度(最高11Gbps)和更高的容量。
Wi-Fi 6采用了MIMO技术(多输多出),可以同时发送多个数据流,从而提高了数据吞吐量。
Wi-Fi 6还通过自适应调制和扩频等技术可以在拥挤的网络环境中保持高速传输。
例如,它可以适应高层建筑中的多个Wi-Fi网络,可以更好地满足许多设备连接到一个局域网的情况。
Wi-Fi 6还有一个名为OFDMA的新增特性,它可以使Wi-Fi能够在同一时间与多个设备通信,从而显著提高Wi-Fi网络的效率。
宽带交换技术论文(2)

宽带交换技术论文(2)宽带交换技术论文篇二家庭宽带技术探讨[摘要] 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信息时代的一大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宽带逐步进入了人们的家庭,成为生活必不可少一部分。
宽带技术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光纤到户的组网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各种组网方式又有什么利弊呢?接下来我们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宽带接入网电信企业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家庭宽带技术基础1.1 GPON技术东莞电信业对新小区广泛采用GPON技术实现光纤到户,下面对PON技术结构和GPON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纤网络)是指光配线网中不含有任何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全部由光分路器(Splitter)等无源器件组成,不需要贵重的有源电子设备。
一个无源光网络包括一个安装于中心控制站的光线路终端(OLT),一级一批配套的安装于用户场所的光网络单元(ONUs)。
在OLT与ONU之间的光配线网(ODN)包含了光纤以及无源分光器或者耦合器。
PON技术使得维护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而且能节约光纤资源,是FTTH的主要解决方案,目前主要技术有EPON和GPON。
PON网络主要有3部分构成,OLT(光线路终端),ODN(光分配网络)和ONU(光网络单元)。
OLT在局端将主干网汇聚,然后通过主干光纤将信号发送出去,ODN的主要组成部件是分光器,分光器按照一定比例将主干光纤分到用户。
用户端设备为ONU,为用户终端节点。
下面分别介绍这3个组成部分。
1.1.1 OLTOLT是无源光网络中的局端设备,是一个对业务提供平台,同时支持IP业务和TDM业务,放置在城域网边缘或社区接入网出口,收敛接入业务并分别传递到IP网。
OLT可以向ONU(光网络分配单元)以广播方式发送以太网数据;发起并控制测距过程,并记录测距信息;为ONU分配带宽,即控制ONU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发送窗口大小。
宽带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技术研究

宽带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宽带无线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人们通过无线网络进行在线教育、视频会议、游戏娱乐和商务交流等活动已经非常普遍。
然而,宽带无线通信网络在高负载、低信号强度和信号干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优化技术来解决。
本文将探讨宽带无线通信网络的优化技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
二、宽带无线通信网络的优化技术1. 天线设计天线是传输和接收信号的关键组件。
在设计天线时,需要考虑信号质量和信道传输。
优化天线设计可以增加网络的可靠性和信号强度,并减少信号干扰。
以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为例,该技术可以通过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来提高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天线阵列的设计来控制天线的指向性和接收场景,优化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
2. 频段选择在进行网络优化时,选择合适的频段是至关重要的。
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和穿透能力取决于频段的选择。
合理的频段选择可以减少信道干扰和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选择合适的频段可能涉及到众多因素,如网络拓扑、场景需求和网络服务类型等。
3. 增强信号覆盖信号覆盖是无线通信网络优化的关键方面之一。
通过调整天线、信号功率和信道传输设置等方法,可以增强信号覆盖。
例如,使用分布式天线系统(DAS)可以使信号覆盖更加均匀。
同时,还可以采用LTE(Long Term Evolution)等技术来扩大信号覆盖范围。
LTE技术可以优化信号传输器件,提高信号覆盖范围和穿透能力。
4. 增加网络容量在网络高负载下,网络容量往往会变得不足。
因此,增加网络容量是网络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采取的措施包括:(1)使用小区阵列天线技术可以提高网络的数据吞吐量。
(2)通过增加资源块(RB)、增加子载波等方法来提高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
(3)减少干扰,提高网络的容量。
5. 降低信号延迟信号的延迟对于许多应用而言非常重要。
例如,在视频会议中,高延迟会导致视频卡顿,影响用户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带网技术论文论文题目:SDH与ATM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目录摘要 (1)第一章SDH简介 (1)1.1SDH概念 (1)1.2SDH的基本传输原理 (1)1.3SDH的特点 (2)第二章ATM技术简介 (2)2.1 ATM概念 (2)2.2 ATM技术原理 (2)2.3 ATM技术特点 (3)第三章SDH与ATM的技术比较 (3)3.1对多业务的支持能力 (3)3.2 带宽分配 (4)3.3 带宽利用 (4)3.4 网络扩展性和延续性方面 (4)3.5 网络构建的成本比较 (5)3.6 经过比较所得结论 (5)第四章SDH与ATM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5)摘要SDH和ATM,一个是传输技术,一个是交换技术,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应该是各有所长,互相结合。
本文简述了SDH技术和ATM技术的概念、原理、以及特点,并将两者加以比较,论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关键字:SDH ATM QoS第一章SDH简介1.1SDH概念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是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是美国贝尔通信技术研究所提出来的同步光网络(SONET)。
根据ITU-T的建议定义,是不同速度的数位信号的传输提供相应等级的信息结构,包括复用方法和映射方法,以及相关的同步方法组成的一个技术体制。
1.2SDH的基本传输原理SDH采用的信息结构等级称为同步传送模块STM-N(Synchronous TranTransport,N=1,4,16,64),最基本的模块为STM-1,四个STM-1同步复用构成STM-4,16个STM-1或四个STM-4同步复用构成STM-16;SDH采用块状的帧结构来承载信息,每帧由纵向9行和横向270×N列字节组成,每个字节含8bit,整个帧结构分成段开销(Section OverHead,SOH)区、STM-N净负荷区和管理单元指针(AU PTR)区三个区域,其中段开销区主要用于网络的运行、管理、维护及指配以保证信息能够正常灵活地传送,它又分为再生段开销(Rege nerator Section OverHead,RSOH)和复用段开销(Multiplex Section OverHead,MSOH);净负荷区用于存放真正用于信息业务的比特和少量的用于通道维护管理的通道开销字节;管理单元指针用来指示净负荷区内的信息首字节在STM-N帧内的准确位置以便接收时能正确分离净负荷。
SDH的帧传输时按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的顺序排成串型码流依次传输,每帧传输时间为125μs,每秒传输1/125×1000000帧,对STM-1而言每帧字节为8bit×(9×270×1)=19440bit,则STM-1的传输速率为19440×8000=155.520Mbit/s;而STM-4的传输速率为4×155.520Mbit/s=622.080Mbit/s;STM-16的传输速率为16×155.520(或4×622.080)=2488.320Mbit/s。
SDH传输业务信号时各种业务信号要进入SDH的帧都要经过映射、定位和复用三个步骤:映射是将各种速率的信号先经过码速调整装入相应的标准容器(C),再加入通道开销(POH)形成虚容器(VC)的过程,帧相位发生偏差称为帧偏移;定位即是将帧偏移信息收进支路单元(TU)或管理单元(AU)的过程,它通过支路单元指针(TU PTR)或管理单元指针(AU PTR)的功能来实现;复用则是将多个低价通道层信号通过码速调整使之进入高价通道或将多个高价通道层信号通过码速调整使之进入复用层的过程。
1.3SDH的特点优点:(1)速率统一:155M、622M、2.5G、10G;(2)光接口与帧结构统一:STM-N(N=1、4、16、64);(3)一步复用特性:可从高速信号中直接提取/接入低速信号;(4)强大的OAM&P 能力实现了网络管理的智能化:丰富的开销(码流量的5%)、强大的软件技术;(5)组网灵活、网络的生存性强:可组多种类型网络、具有自愈能力、可在线升级;(6)前、后向兼容。
缺点:带宽利用率稍低,如155M仅包括63个2M或3个34M。
第二章ATM技术简介2.1 ATM技术概念ATM技术(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顾名思义就是异步传输模式,就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制定的标准。
实际上在80年代中期,人们就已经开始进行快速分组交换的实验,建立了多种命名不相同的模型,欧洲重在图像通信把相应的技术称为异步时分复用(ATD)美国重在高速数据通信把相应的技术称为快速分组交换(FPS)。
国际电联经过协调研究,于1988年正式命名为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技术,推荐其为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B-ISDN的信息传输模式。
2.2 ATM技术原理ATM是一种传输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信息被组织成信元,因包含来自某用户信息的各个信元不需要周期性出现,这种传输模式是异步的。
促进ATM技术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用户对网络带宽与对带宽高效、动态分配需求的不断增长;用户对网络实时应用需求的提高;网络的设计与组建进一步走向标准化的需要。
但是,关键还是在于ATM技术能保证用户对数据传输服务的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的需求。
目前的网络应用已不限于传统的语言通信与基于文本的数据传输。
在多媒体网络应用中需要同时传输语音、数字、文字、图形与视频信息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并且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传输的服务要求不同,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种应用将会增加网络突发性的通信量,而不同类型的数据混合使用时,各类数据的服务质量QoS是不相同的。
多媒体网路应用及实时通信要求网络传输的高速率与低延迟,而ATM技术能满足此类应用的要求。
目前存在的传统的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都很难胜任这种综合数据业务的需要。
线路交换方式的实时性好,分组交换方式的灵活性好,而ATM技术正是实现了这两种方式的结合,他能符合B-ISDN的需求,因此B-ISDN选择了ATM作为它的数据传输技术。
2.3 ATM技术特点(1)传输的分组是固定长度(53字节)的信元,信元之间无间隔,每一信元的头5个字节包含网络信息,其余48个字节则是用户信息。
(2)ATM具有延展性和灵活性。
延展性是指当需要新应用和新设备时,网络具有支持更高速率的能力,灵活性则是指网络中各种设备速率可混合使用。
(3)ATM是面向连接的技术,支持点对点、一对多和多对多等连接方式。
(4)ATM所具有的内在信元统计复用很容易实现多个信源在一条链路上综合。
ATM的两个技术要点是,信道的统计复用和业务的品质确保(QOS),到目前为止,也只需ATM能做到这两点,以实现各种通信网络融为一体,一并传输交流。
他集中了疾速分组交流和电路交流技术的益处,能非常好地解决语音、视频和文本的传输。
ATM带宽容量一般在155M到几十G,非常相宜结构高速率网络,不外,在局域网(LAN)中全方面驳回ATM技术,造价非常低廉,所以人们通常将ATM普遍使用在LAN的骨干网和骨干传输网中,特地是在骨干传输网驳回ATM技术更具备非常大的劣势。
第三章SDH与ATM的技术比较3.1对多业务的支持能力:利用ATM多业务网络平台能够灵活高效地实现对目前各种电信业务的支持,具有很强的业务扩展能力,是理想的数据骨干网络平台; 可以满足目前将来的宽带网络需求。
同时清晰地看到,传统的SDH网络只能应用于简单的传输网络,业务类型完全集中在2M接入业务上,可以对2M接入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
但是SDH网络,技术较简单,提供业务方式单一,无法适应目前及将来多种数据业务迅猛并行发展的趋势。
不可否认,新一代的SDH 网络技术在业务的能力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新实现可能,但是在根本上没有摆脱SDH的自身缺陷,网络资源浪费严重。
在目前,SDH只能是传输技术,提供传输网络方案而不是数据网络解决方案。
3.2 带宽分配SDH在技术实现上,SDH以E1/T1作为最小的速率单元,同时无法支持对多个E1/T1的捆绑,网络扩展性差,显然不能满足用户越来越灵活的带宽要求,不利于运营的实际要求。
ATM多业务平台提供从64Kbps到10Gbps的接口能力,支持无级的带宽分配,真正作到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分配带宽,业务实现灵活方便。
另外,采用SDH组网无法实现点到多点的业务,在实际运营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3.3 带宽利用作为数据边缘/骨干网络,要求具有对于各种不同业务的数据流量进行处理和带宽的综合利用能力。
基于TDM的SDH技术根本无法实现线路带宽的综合应用。
无法实现这一功能,显然不适合这样的网络定位。
而ATM技术不仅仅引入了STDM技术,而且引入了复杂完备的流量控制和流量管理功能,是目前唯一一种能够达到绝对质量QOS的技术。
根据DDN/X.25/FR/IP各种业务的技术特点,ATM技术高效地映射到内部相应的流量处理机制中,提高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
这一功能是SDH网络无法实现的。
在运营方面,它能够帮助运营商根据不同的服务质量和业务需求定制相应的资费标准,扩大运营利润和业务拓展空间。
3.4 网络扩展性和延续性方面由于SDH技术复用方式单一,使得SDH技术不适合作为综合的数据网络平台。
我们不妨从目前的SDH网络结构来计算一下:在一个2.5G的SDH本地环网中,全网最多提供1008(16*63)条2M或2M以下的电路。
这样的网络性能是根本无法承担数据业务网络的角色,网络的可扩展能力差。
同时,SDH网络在满负荷状态下,只能通过重新建网来实现中继带宽的扩展,网络后期的建设投入是相当巨大。
所以,采用SDH网络来提供数据业务只可能是一种临时的数据网络解决方案,不具有长远的应用价值和投资价值。
相比之下,ATM网络采用星形或其他各种的组网结构,通过增加节点中继就可以实现网络的进一步拓展。
同时,ATM对电路的交叉连接能力是SDH网络无法比拟的。
目前对下一代数据网络技术的预见,核心网络结构的演变趋势正在向统一的平台融合。
ATM技术作为核心的多业务综合平台,具有很好的网络扩展性和伸缩性,在向下一代网络结构发展中能够很好地进行技术迁移,保证现有网络的平滑过度。
3.5 网络构建的成本比较采用ATM多业务平台的设备运营由于相关设备已经融合了底层的技术,所以在网络实现上简单。
3.6 经过比较所得结论综上所述,ATM和SDH是两种不同的网络技术。
从技术角度、运营角度以及可持续性发展角度上看,采用ATM技术来建设电信数据网络是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