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干细胞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摘要由于干细胞的多潜能性,使得干细胞是人类疾病治疗的前景可观的细胞来源。

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扩展,干细胞用于疾病的临床治疗也在不断地发展,再加上各国政府的支持,干细胞的研究有望为疾病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天地。

本文中结了近几年来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以及其临床应用的现状。

关键词干细胞研究进展临床应用1干细胞的研究进展1964 年Lewis Kleinsmith and Barry Pierce 第一次分离和培养了畸胎瘤组织块的干细胞,1981年英国的Evans和Kaufman用延缓着床的胚泡首次成功地分离了小鼠胚胎干细胞,从而在全球掀起了有关干细胞的研究热潮。

1997年2月英国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威尔穆特博士等成功克隆出“多利”绵羊,1998年11月,美国Thomson和Gearhart分别用胚胎干细胞和胚胎生殖细胞建立了人的胚胎干细胞系,在体细胞与生殖细胞间架起了桥梁,为研究胚胎干细胞的发育,在体外培养人体细胞和组织,利用ES细胞治疗疾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此后,干细胞的研究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Friedenstein证明来自BM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在体内具有成骨的作用,这种细胞被认为是MSC,到1990s确定了MSC可以从不同于BM的来源分离出来(Erices A, Conget P, Minguell JJ. Mesenchymal progenitor cells in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Br J Haematol 2000;109(1):235–242)。

现在整个医学界进入了用脂肪组织分化来的MSC用于组织损伤的状态。

间充质干细胞是潜在的治疗人类疾病的丰富的来源,一些临床试验正在运用这一丰富的来源。

2006年Takahashi and Y amanaka第一次成功的用Oct3/4,Sox2,Kif4和c-Myc四个因子将鼠的纤维细胞诱导成为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即诱导多能干细胞。

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最新进展

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最新进展

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最新进展心脏疾病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延长生命,但对于一些严重的心脏疾病,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可以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

因此,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心脏组织中,有望修复或替代受损的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

目前,用于心脏疾病治疗的干细胞主要包括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

胚胎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分化能力,但由于其来源涉及伦理问题,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诱导多能干细胞是通过将成熟细胞重编程为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状态而获得的,虽然避免了伦理问题,但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则具有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等优点,成为了目前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研究的热点。

在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例如,一项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试验表明,通过冠状动脉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梗死面积减小,心肌灌注增加。

另一项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也显示,干细胞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然而,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干细胞的移植效率和存活数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移植过程中,大量的干细胞可能会死亡或流失,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其次,干细胞的分化方向和机制尚不明确,如何精确控制干细胞分化为所需的心肌细胞仍然是一个难题。

此外,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评估,例如干细胞移植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免疫排斥等不良反应。

为了提高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效果,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

例如,通过基因修饰等手段增强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能力,利用生物材料作为载体提高干细胞的移植效率,以及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以实现协同增效的作用。

心肌细胞再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心肌细胞再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心肌细胞再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心脏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都是由于心肌细胞死亡所引起的。

长期以来,心肌损伤后的修复一直被认为是不可逆的。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肌细胞的再生能力是存在的,这在心脏病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肌细胞再生的研究进展1.心肌干细胞心肌干细胞是一类潜在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在少数情况下,心肌干细胞可以进入心肌再生过程,在心肌损伤后增殖和分化成为心肌细胞。

然而,这种再生方式的效率很低,其进行机制也不是很明确。

因此,目前研究人员正寻找更加高效地产生新心肌细胞的方法。

2.心肌再生治疗心肌再生治疗目前仍然是一个远远未解决的问题。

在目前的治疗方法中,脐带机能细胞、胶原蛋白、生长因子、氮气等都可以作为心脏病治疗的新途径。

例如,脐带机能细胞可以在心脏中分化成心肌细胞,从而完成再生过程。

胶原蛋白可以缩短心脏损伤恢复时间,帮助心肌细胞快速恢复。

氮气可以促进心肌干细胞增生和治疗心肌缺血等疾病。

这些方法在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临床治疗心脏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3.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成为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设计和制造全新的基因,帮助治愈心脏病。

例如,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型基因,该基因可以加速心肌细胞再生和心脏损伤后的恢复,从而提高心脏功能和减少炎症反应。

二、心肌细胞再生在治疗中的应用心肌细胞再生治疗可以有效治疗心脏病,改善心功能,缓解心脏疾病引起的症状。

例如,干细胞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刺激心肌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成为功能性心肌细胞,从而实现心肌修复和再生。

此外,干细胞再生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动脉硬化,糖尿病和严重的心律失常等疾病。

经过临床研究,发现心肌干细胞治疗在恢复心脏功能,缓解心脏疾病引起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心脏病是导致全球许多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各种心脏病。

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各种细胞类型的能力,因此在心脏病的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病的基础是采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来修复受损的心脏组织。

现在已知有很多种来源的干细胞可以用于心脏病的治疗,如自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多能干细胞等。

其中,自体干细胞是指从患者自身身体组织中提取的干细胞,具有避免免疫排斥的优势。

目前的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病是安全且有效的。

近年来,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干细胞,被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iPSCs是通过将成熟的体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过程中获得的。

这一发现极大地推进了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病的研究。

iPSCs具有多能性,能够分化为心细胞并进行心脏组织的修复。

研究人员发现,iPSCs移植后可以促进心肌细胞的生成和血管再生,有效恢复了受损心脏的功能。

除了iPSCs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胚胎干细胞在心脏病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胚胎早期,具有极强的分化潜能。

研究显示,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心内膜细胞等心脏组织,从而实现心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然而,胚胎干细胞的使用还面临着伦理和法律等诸多限制,因此其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另外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干细胞可以通过释放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来治疗心脏病。

EVs是一种包裹着细胞分泌物的微小膜囊,包含有多种活性因子和生物活性分子。

研究发现,干细胞释放的EVs可以通过转运生物活性物质,促进心脏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从而发挥修复心脏组织的作用。

与传统的干细胞移植治疗相比,使用EVs的治疗方法具有更低的免疫排斥风险和更高的安全性。

干细胞技术的研究热点领域与最新进展

干细胞技术的研究热点领域与最新进展

干细胞技术的研究热点领域与最新进展1.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脊髓损伤等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

然而,干细胞技术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最新研究表明,通过将干细胞转化为特定的神经细胞类型,可以在动物模型中实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修复,并且在临床试验中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2.心脏病治疗:心脏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和手术治疗,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修复心脏的受损部分。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过将干细胞注入患者的心脏组织中,可以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从而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

3.癌症治疗:干细胞技术在癌症治疗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研究人员发现,癌症干细胞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因素。

因此,通过干细胞的研究,可以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并发展新的靶向治疗方法。

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使用干细胞修复癌症治疗中引起的组织损伤,以及利用干细胞进行肿瘤的药物筛选。

4.组织工程:干细胞技术在组织工程领域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干细胞来生产各种组织和器官,如皮肤、肌肉和器官血管等。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为整形外科和器官移植提供新的选择,还可以用于替代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5.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修复或代替异常基因的治疗方法。

干细胞技术可以用来生产大量的健康细胞,并用于基因治疗中。

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使用干细胞来修复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和血友病等。

总结起来,干细胞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心脏病治疗、癌症治疗、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干细胞技术将会为人类的健康和医学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干细胞医学前沿研究进展

干细胞医学前沿研究进展

干细胞医学前沿研究进展干细胞医学是一门前沿的研究领域,其迅速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为多种功能细胞的潜能,被视为治疗各种疾病和损伤的理想细胞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干细胞医学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首先,干细胞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具有天然的多向分化能力,可以分化为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细胞。

虽然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受到了伦理和法律的限制,但仍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平台。

成体干细胞存在于成年人的各种组织中,可以自我更新并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

例如,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用于治疗血液疾病。

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发现了许多其他类型的成体干细胞,如皮肤干细胞、肌肉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等,为各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其次,干细胞在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创伤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巨大。

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首要死因之一,而干细胞能够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重建心脏功能。

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使用干细胞治疗了许多实验动物模型中的心脏病,并且临床试验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

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通常由于神经细胞的损害而引起。

利用干细胞可以生产大量的健康神经细胞,这将有助于治疗这些疾病。

此外,干细胞还可以用于修复创伤,如骨折和皮肤烧伤。

干细胞治疗的潜力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增加了康复的机会。

然而,干细胞医学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胚胎干细胞的获取和使用受到了伦理和道德的争议。

由于胚胎干细胞的提取通常需要破坏胚胎,因此与宗教和伦理观点存在冲突。

其次,干细胞在体内分化和定位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在病理条件下,分化后的干细胞可能会产生异常细胞或肿瘤,这对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提出了挑战。

此外,干细胞的培养和扩增技术仍然不成熟,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进行研究和创新。

一方面,他们致力于寻找更好的成体干细胞来源,以减少对胚胎干细胞的依赖。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研究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干细胞具有极强的再生潜力,能够分化成多种类型的细胞,并在体内进行修复和再生。

目前,干细胞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干细胞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和扩展。

本文将会对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进行简要讨论。

一、干细胞分类与特点干细胞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种类型。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的胚胎,可以分化成体内的所有细胞类型,具有极强的分化能力。

成体干细胞包括血液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多种类型,不具备胚胎干细胞那么强的分化能力,但可以分化成体内特定类型的细胞。

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在细胞特性和分化能力上有很大的不同。

但无论哪种干细胞,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极高的自我更新和再生能力,可以不断地分化和增殖,为维持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提供支持。

二、干细胞在医学上的应用前景1. 细胞替代疗法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体内的各种类型的细胞,因此具有细胞替代疗法的应用前景。

比如,干细胞可以分化成血液细胞,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可以分化成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用于治疗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在这些治疗中,干细胞能够替代受损的细胞,修复和再生受到损伤的组织和器官。

2. 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干细胞还可以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

在组织工程中,科学家可以将干细胞移植到人体内,通过定向分化成人工组织或器官,替代受损的组织和器官。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修复受损的组织和器官,实现组织和器官的再生。

3. 药物研究干细胞在药物研究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干细胞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细胞,从而可以研究和测试新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新药研发周期和成本,加速新药的推广和应用。

三、干细胞研究进展干细胞研究领域日新月异,在不断地深入和扩展。

目前,干细胞研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分化机制的研究干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方向。

干细胞临床实验研究进展

干细胞临床实验研究进展

干细胞临床实验研究进展干细胞临床实验研究对于人类健康和医学领域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干细胞具备自我更新和分化为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因此被视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干细胞临床实验在不同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治疗方法的效果有限,因此许多研究致力于探索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干细胞可通过促进心肌再生和血管生成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

临床试验表明,通过注射干细胞到患者心肌中,可以减轻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纤维化,并增加心脏收缩功能。

这一研究领域仍在不断发展,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巨大的潜力。

二、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和脊髓损伤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干细胞研究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替代受损的神经细胞,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在临床试验中,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脑部或脊髓,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然而,许多问题仍需要解决,如如何控制干细胞的分化方向和如何避免免疫排斥等。

三、干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肿瘤是医学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常规治疗方法如化疗和放疗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干细胞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通过修复患者的造血系统,干细胞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并帮助抑制肿瘤的发展。

临床实验发现,患有白血病或淋巴瘤的患者通过干细胞移植可以获得长期的缓解期,并提高生存率。

然而,干细胞治疗在肿瘤治疗中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抗肿瘤药物的耐受性和干细胞移植后的复发率。

四、干细胞在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干细胞在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患者的受伤组织或器官中,可以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例如,通过干细胞治疗可以使瘢痕组织恢复正常,并改善患者的功能。

此外,在器官移植领域,干细胞也被用于改善移植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干细胞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关键词】心脏干细胞治疗心肌再生文献综述传统观点认为,成年哺乳动物的心脏是一个“静止”器官,不具备完全修复损伤再生的能力。

组成心脏的细胞成分如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已停止克隆增殖、分化、生长,但最近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

Kajstura等]1]在心脏组织中发现了一类正在分裂、增殖的细胞,同时发现这类细胞表达有心肌细胞生物标志。

随后,Quaini等]2]在性别错配的心脏移植患者心脏中发现了一类具备干细胞特征的细胞,它们能够自我更新、克隆增殖,在心脏组织内分化为心脏的多种细胞成分,如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据此Qua ini 等推断心脏中存在心脏干细胞(cardiac stem cells,CSCs) 。

CSCs的发现改变了人们以往对心脏自我稳态维持及损伤修复的认识,同时,它为终末期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现就CSCs及以其为基础的心脏病治疗作一综述。

1 CSCs的发现Beltrami等]3]在大鼠的心脏中发现了CSCs证实了Quaini等人的推断,他们在大鼠心脏中分离的这类细胞表达 c kit及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 )。

Beltrai 等人在研究中证实了这类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在体外培养下这类细胞可以克隆增殖,而且可以分化出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并表达其生物学标志。

但在实验中同时发现,这类细胞虽然可以分化,但是其并未完全成熟。

在将这类细胞注射到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心脏梗死部位后,人们观察到这类细胞在体内可以分化为表达肌球蛋白的圆形小细胞和带有血管样结构的小细胞。

随后,研究人员在多种动物如小鼠]4]、狗[5]中发现存在CSCsMessina等[4]在人的心脏活检标本中发现分离出了表达G[;kit 和sca 1的细胞,并在体外培养中发现这些细胞可以自我更新,将其移植入小鼠心脏后可以分化为能够收缩、表达心肌蛋白的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证实这些细胞具有自我克隆增殖、多能分化能力,是人类心脏中固有的CSCs2 CSCs与心脏稳态随着对CSCs研究的深入,发现cscs对心脏稳态的维持有重要意义,CSCs受损、功能退化将直接影响心脏功能。

Urbanek等[6]对比研究了急性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组织中的CSCs发现两组患者心脏中干细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都有提高,其端粒酶活性也较对照组高,且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CSCs的数量与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

在慢性缺血患者CSCs中,有较多是无活力、处于凋亡状态、不具备分裂与损伤修复能力的细胞。

这项研究提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发生心衰,可能与功能完好的CSCS减少有关。

Hua ng等]7]在研究多柔比星的心脏毒性时也有相似发现。

在予幼鼠多柔比星后,其成年后发生心衰可能是因为多柔比星损伤了CSCs最终导致CSCs数量减少,心脏损伤修复能力减弱。

Torella等[8]研究发现CSCs与心脏的衰老关系密切。

随着年龄的增长,CSCs功能退化、数量减少,弓I起心脏再生修复能力减弱,最终导致心脏功能减退。

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运动可以激活CSCs从而能够提高心脏功能]9]。

3 CSCs的分类CSCs存在于哺乳动物心脏中。

目前在研究中发现了多种心脏细胞,根据这些细胞生物学标志不同可以将其分为3类:(1)c I kit+细胞。

这类细胞以表达 c kit为特征,常常共表达sca 1(stem cell an tige n 1)禾口MDR1(muti drug resista nee : like prote in 1)。

这类细胞是目前发现最早也是研究较多的CSCs c kit是一种干细胞生物学标志,细胞表达c並kt 一般被认为具有多能分化潜力,心脏中的c: kit+细胞在动物实验中认定其有自我更新克隆、多能分化潜能等干细胞特性]3,5 ]。

最近一些研究发现,叔kit对于CSCs还有重要生物学功能。

Kuang等[10]发现,c. kit通过激活p38MAPK 途径介导CSCs在心脏发生梗死时由正常心肌向梗死部位迁移。

Li等[11]发现c kit可以促使CSCs开始分化,调节心肌细胞最终分化成熟。

(2)侧群(side population,SP) 细胞。

SP细胞以低的Hoechst荧光染色为特征,目前在鼠及人等哺乳动物的多种组织中通过相同的弱荧光染料染色现象已分离出相应的SP细胞,其具有干细胞特性。

研究人员已在心脏中分离出了SP细胞,并发现在体外培养下这些细胞能够自我更新,与心肌共培养能够分化成自发收缩的细胞]12]。

Yamahara等]13]发现心脏SP细胞有多种细胞成分,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间质干细胞等。

⑶cardioblast 细胞。

这类细胞以表达Islet 1为特征。

Laugwitz等]14]在小鼠心脏中分离出了Islet : 1+细胞,与新生鼠的心脏细胞共培养后这些细胞能分化为可自发收缩的心肌样细胞,并与周围细胞形成电机械信号联系。

Rosenblatt • Velin等]15]在动物实验中发现,cardioblast 细胞能够自动向心脏归巢,并分化为心肌组织。

需要指出,由于缺少特异性生物标志,这种对cscs的分类并不绝对严格,存在一部分“交叉”细胞,可能表达多个类型的生物学标志。

目前这3类细胞之间的内在联系尚未明确,它们如何协同完成对心脏稳态的维持及损伤的修复亦未明确。

4 CSCs的起源关于CSCs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其起源于骨髓,骨髓中的一部分细胞迁移定居在心脏中构成CSCs主要依据有:(1)在对性别错配的心脏移植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女性供者的心脏在受者体内一段时间后可出现含有丫染色体的CSCs[2]在性别错配的骨髓移植患者心脏中发现了异源的CSCs[16]。

(2)Mouquet等[17]发现心肌梗死后cscs的数量将会减少,在梗死1周后其数量将会恢复至基线水平,新的CSCs共表达CD45提示骨髓中的细胞补充了CSCs (3)Pouly等[18]在人的心脏活检标本中分离得到的CSCs共表达CD45另一些学者认为起源于胚胎,CSCs是残留的胚胎发育时期的原始细胞,主要依据有:(l)cardioblast 细胞表达Islet 1, Islet 是一种胚胎细胞生物学标志。

(2)Wu等[19]在鼠胚中分离出的c kit+/nkx2.5+细胞与c kit+CSCs十分相似,并且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

5以CSCs为基础的心脏疾病治疗CSCs可以自我增殖,并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参与心脏损伤修复,改善心功能,以CSCs为基础的治疗方法为终末期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5.1体外分离培养扩增CSCs回植入体内Bearzi等[20]将体外培养的人类CSCs植入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心脏内,发现这些动物模型的心功能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植入的人类CSCs可以分化心肌细胞,替代梗死后无活力的心肌细胞。

目前这个以干细胞为基础的心肌再生治疗正处于探索阶段,并未用于人类心脏疾病的治疗。

5.2药物提高CSCs功能CSCs的获取、分离、培养、增殖较困难,不利于临床的应用。

因此研究人员试图通过药物刺激心脏中原有的干细胞增殖分化修复损伤:(1)生长因子。

Torella 等]21]发现,造血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可以刺激动物cscs曽殖。

在给心肌梗死模型动物注射上述两种生长因子后,发现动物的心脏中CSCs数量明显增加,动物的心脏梗死面积明显缩小。

(2)periostin 。

Kuhn等[22]发现periostin 可以刺激CSCs分裂,从而提高心肌细胞数量,改善心脏功能。

(3)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如辛伐他汀,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肌死亡和减轻心脏肥厚[23]。

随后研究证实该药的这种作用与其激活CSCs促进心肌细胞再生有关]24]。

6小结与展望综上所述,CSCs是一类存在于心脏组织内能够自我更新及克隆增殖的细胞,它具有多能分化潜力,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对心脏的稳态维持有重要意义。

心脏病变时cscs 能够增殖分化,参与心脏损伤修复。

以CSCs为基础的治疗方法为心脏疾病的治疗提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目前,CSCs增殖分化调节的机制尚未明确。

在多项研究中发现,CSCs并不能自发地分化,常常需要与心肌细胞共培养,或是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细胞因子后细胞才能够分化。

移植入心脏中的CSCs虽然可能分化为心肌细胞但并不能完全分化成熟,提示需要额外的因子促进其完全分化成熟。

CSCs移植治疗心脏疾病尚处于探索阶段,移植入体内的干细胞分化效率并不高,需要寻找提高细胞分化效率的方法。

随着对CSCs认识的深入,以CSCs为基础的治疗结合心脏辅助技术,给予心脏充分的休息与修复时间,将可能达到心脏再生,从而减少心脏移植需求。

【参考文献】:1 ] KAJSTURAJ,LERI A,FINATO N,et al.Myocyte proliferation in end fl:〔stage cardiac failure in human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 1998,95(15):8801「8805.:2 QUAINI F,URBANEK K,BELTRAMI A P,et al.Chimerism of the transplanted heart [J] .N Engl J Med, 2002,346(1):5 也15.:3] BELTRAMI A P,BARLUCCHI L,TORELLA D,et al.Adult cardiac stem cells are multipotent and support myocardial regeneration [J] .Cell , 2003,114(6):763 :矗776.:4] MESSIN医,de ANGELIS_,FRATI G,et al.Isolation and expansion of adult cardiac stem cells from human and murineheart :J] .Circ Res , 2004,95(9):911 —921.:5] LINKE A,MULLEHP,NURZYNSKA,et al.Stem cells in the dog heart are self I.「renewing,clonogenic,and multipotentand rege nerate in farcted myocardium,improvi ng cardiacfunction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5,102(25):8966 8971.:6] URBANEK K,TORELLA D,SHEIKH F,et al.Myocardial rege nerati on by activati on of multipote nt cardiac stem cells in ischemic heart failure [ J ]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5,102(24):8692 7 8697.[7]HUANGQ,KIM L,GUDEN,et al.Juvenile anthracycline treatme nt con tributes to heart failure in adulthood byimpairing vascularization and cardiac stem cell function:J] .Circ Res , 2008,103(5):66.:8] TORELLA D,ROTA M,NURZYNSKA D,et al.Cardiac stem cell and myocyte aging,heart failure,and insulin . like growthfactor 抵1 overexpression [J] .Circ Res, 2004,94(4):514 524.:9 ] TORELLAD,ELLISON G M,LEONOA,et al.Exercisetraining activates cardiac stem/progenitor cells through theinduction of growth factor production by the myocardium [ J ] .Eur Heart J , 2006,27(Suppl):444.:10 ] KUANGD,ZHAO X,XIAO G X,et al.Stem cellfactor/c fK kit sig nali ng mediated cardiac stem cell migrati onvia activation of p38 MAPK [ J ] .Basic ResCardiol,2008,103(3):265 273.:11] LI M,NAQVI N,YAHIRO E,et al.c kit is requiredfor cardiomyocyte terminal differentiation [ J ] .Cire Res , 2008,102(6):677 685.[12] OH H,BRADFUTE S B,GALLARDO T D,et al.Cardiac proge nitor cells from adult myocardium:homi ng,differe ntiatio n,a nd fusi on after in farctio n[J ] .Proc Natl Acad Sci USA , 2003,100(21):12313 12318.:13 ] YAMAHARAK,FUKUSHIMA S,COPPEN S R,etal.Heterogeneic nature of adult cardiac side population cells[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 2008,371(4):615 620.:14] LAUGWITZ K L,MORETTI A,LAM J,et al.Postnatalisl1+cardioblasts en ter fully differe ntiated cardiomyocyte lineages :J] .Nature , 2005,433(7026):647 653.:15] ROSENBLATTVELIN N,LEPOREM G,CARTONIC,etal.FGF ; 2 con trols the differe ntiati on of reside nt cardiac precursors into functional cardiomyocytes [J] .J Clin Invest , 2005,115(7):1724 1733.:16] THIELE J,VARUS E,WICKENHAUSBRet al.Mixed chimerism of cardiomyocytes and vessels after allogeneic bone marrow and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in comparison with cardiac allografts [ J ] .Tra nspla ntati on , 2004,77(12):1902 1905.:17] MOUQUETPFISTEROJAIN M,et al.Restoration of cardiac proge nitor cells after myocardial in farctio n byself proliferati on and selective homing of bonemarrow% derived stem cells [ J ] .Circ Res ,2005,97(11):1090 1092.:18] POULY J,BRUNEVAL P,MANDET C,et al.Cardiac stem cells in the real world [ J ]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8,135(3):673 678.:19] WUS M,FUJIWARY,CIBULSKYS M,et al.Developme ntal origin of a bipotential myocardial and smooth muscle cell precursor in the mammalia n heart [ J ] .Cell ,2006,127(6):1137 1150.[20] BEARZC,ROTAM,HOSODAet al.Human cardiac stem cells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7,104(35):14068 拟14073.:21 ] TORELLA D,ELLISON G M,KARAKIKES I,etal.Growth ; factor : mediated cardiac stem cell activation in myocardial regeneration [J] .Nat Clin Pract Cardiovasc Med , 2007,4 (Suppl 1 ) :S46| S51.:22] KUHNJQEL MF,HAJJARRJ,et al.Periost in in duces proliferatio n of differe ntiated cardiomyocytes and promotes cardiac repair : J] .Nat Med , 2007,13(8):962 | 969.:23 ] INDOLFI C,di LORENZOE,PERRINO C,etal.Hydroxy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 inhibitor simvastati n preve nts cardiac hypertrophy in duced by pressure overload and inhibits p21ras activation [ J ] .Circulation , 2002,106(16):2118 i 2124.:24] TORELLA D,ELLISON G M,IOANNIS K,et al.Statinsfoster cardiac stem cell activati on and new myocyte formatio nafter acute neurohumoral overload [ J ] .Circulation2006,114(Suppl H ):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