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_用什么来拿下全球50_显示器市场份额

合集下载

TFT-LCD串色不良原理及其改善方法

TFT-LCD串色不良原理及其改善方法

• 119•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 ,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目前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车载、电视五大领域应用最广泛、占有份额最大的显示器件,生活聊天、工作业务、科技发展对其依赖性越来越强。

TFT-LCD 技术自被欧美国家提出伊始,就得到了许多国家和机构不同程度的关注和研究,但由于初始阶段理论水平、工艺水平的局限性,并未得到较大的发展。

将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夏普、韩国三星先后掌握TFT-LCD 的主要生产工艺,并逐步垄断TFT-LCD 行业。

近十年来,中国的TFT-LCD 企业不断学习创新后来居上,技术发展成熟,逐渐领头创新,并且开始打破日本、韩国的垄断,成为行业龙头。

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BOE)为例,2017年BOE 液晶显示屏出货数量约占全球25%,总出货量全球第一;2018年,BOE 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显示器显示屏、电视显示屏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市场扩大的同时,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苛刻,比如要求尺寸、屏占比越来越大,分辨率越来越高,显示画面越来越细腻,这些高质量的追求,让TFT-LCD 工艺设计、设备制造精度等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容易产生串色、透过率下降等不良。

本文主要分析了串色不良的产生原理以及改善对策。

为后续研究如何满足“尺寸越大,分辨率越高”的这一对矛盾要求,如何改善显示不良等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1 串色不良的现象与特点1.1 串色不良现象串色是TFT-LCD 正常工作时显示画面颜色不纯的一种不良。

图1是 TFT-LCD 在在红画点灯画面下,显示区域整体为橘红色。

因此,串色具体表现为在某一点灯画面下,显示区域局部或整体混有其他杂色,从而导致画面显示异常。

图1 串色不良现象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串色不良,可以发现:TFT 侧朝上时,像素区ITO 与R/G/B 像素Shift3.6um (如图2a ),CF 侧朝上时,在一定视角下可见红色像素区域混有绿色画面(如图2b )。

浅谈喷墨印刷将推动OLED显示制造技术快速发展

浅谈喷墨印刷将推动OLED显示制造技术快速发展

浅谈喷墨印刷将推动OLED显示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現阶段,全球均显示出制造业已逐步向着印刷OLED该领域进军。

印刷OLED,主要指的是把三原色中有色发光的半导体类型材料当成喷墨材料,借助印刷喷墨装置若干喷头,准确喷射于TFT薄膜的基板上,以对柱槽内部起到隔离作用,在溶剂挥发之后会有100厚度纳米有机的发光层类型薄膜形成。

本文主要围绕着喷墨印刷有效推动着OLED的显示制造科学技术实现快速发展开展深入研究及探讨,望能够为相关专家及学者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或者依据。

标签:喷墨印刷;OLED;显示制造;技术;推动;快速发展;前言:OLED新一代显示技术更具较高饱和度、对比度、广色域、省点、薄等各项优势,新兴印刷的OLED 技术及蒸镀的OLED技术迅速发展,有效解决了OLED 产能方面不足问题。

鉴于此,比较分析OLED的显示技术与液晶的显示技术,分析采用喷墨的打印方式实现OLED屏幕制造,以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喷墨印刷有效推动着OLED的显示制造科学技术实现快速发展情况,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及价值。

1、OLED的显示技术与液晶的显示技术比较基本上大部分电子消费的产业均与显示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显示技术的生产制造市场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现阶段,在市场所广泛应用的LED 液晶的显示技术、LCD技术遇到发展瓶颈。

OLED显示科学技术,属于被公认的新型显示科学技术,市场需求量每日增加,各大厂商均逐渐加盟,为OLED显示科学技术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如图1所示,与OLED显示科学技术相比较,液晶显示科学技术最大区别为光源,液晶显示科学技术需背光源提供相应光源,但OLED显示科学技术则无需背光源提供相应光源。

白光,属于液晶显示科学技术背光源,光源经薄膜的晶体管(TFT)来对液晶层内液晶实际排列方式予以有效调节,确保光源能够实现不同程度遮蔽的效果及光亮度有效控制效果。

OLED显示科学技术,无需背光源提供相应光源,只借助TFT实现对于蓝、绿、红有机的半导体层相应电势实施调节操作,依据电势的大小情况对电子及空穴的迁移量实施有效控制,促使不同发光的激子产生,最终有颜色不同像素点形成。

TiR2-TiR3-TiR4-Ti40-Ti45-Ti50-Ti55 说明书

TiR2-TiR3-TiR4-Ti40-Ti45-Ti50-Ti55 说明书

®TiR2,TiR3,TiR4, Ti40,Ti45,Ti50,Ti55IR FlexCam Thermal Imagers用户手册January 2007, Rev. 1, 8/07 (Simplified Chinese)2007 Fluk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All product names are trademarks of their respective companies.有限担保和有限责任Fluke 担保在正常使用和保养的情况下,其产品没有材料和工艺上的缺陷。

两年的担保期间由产品发货之日算起。

部件、产品修理和服务的担保期限为 90 天。

本担保仅限于Fluke 授权零售商的原购买人或最终用户,并且不适用于一次性电池、电缆接头、电缆绝缘转换接头或 Fluke 认为由于误用、改装、疏忽、污染及意外或异常操作或处理引起的任何产品损坏。

Fluke 担保软件能依照功能规格正常运行 90 天,并且软件是记录在无缺陷的媒介上。

Fluke 并不担保软件毫无错误或在运行中不会中断。

Fluke 授权的零售商应仅对最终用户就新的和未使用的产品提供本担保,但无权代表Fluke 公司提供额外或不同的担保。

只有通过 Fluke 授权的销售店购买的产品或者买方已经按适用的国际价格付款才能享受 Fluke 的担保支持。

在一国购买的产品需在他国修理时,Fluke 有权向买方要求负担重大修理/零件更换费用。

Fluke 的担保为有限责任,由 Fluke 决定是否退还购买金额、免费修理或更换在担保期间退还 Fluke 授权服务中心的故障产品。

如需要保修服务,请与您就近的 Fluke 授权服务中心联系,获得退还授权信息;然后将产品寄至服务中心,并附上产品问题描述,同时预付运费和保险费(目的地离岸价格)。

Fluke 不承担运送途中发生的损坏。

在保修之后,产品将被寄回给买方并提前支付运输费(目的地交货)。

三星手机营销策划方案

三星手机营销策划方案

三星手机营销策划方案【篇一:三星手机营销策划书】三星手机营销策划书一、界定问题三星智能手机在市场中取得较大的领先优势,在众多手机产品中脱颖而出的顶尖产品是一款叫i9100的机型,三星公司在2011年5月,韩国三星电子发售了旗下新一代旗舰android机皇:galaxy sii gt-i9100。

三星galaxy sii gt-i9100是三星首款使用了双核处理器的android智能手机,定位高端市场。

本次策划案就围绕这款i9100而制定。

1.策划主题三星i9100智能手机在2012年1月——2012年3月年新年期间推广策划,选择全国省会城市进行一次大规模推广活动,由于是中国的传统春节,也是假日经济十分活跃的时间,每年的这个时期都是手机销售的传统旺季,希望借此保持三星手机在国内智能机市场的第一位置,同时为潜在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了解三星手机,了解三星品牌,进而购买三星的产品。

2.策划目标(1)扩大品牌知名度通过在销售卖场的一些活动,对三星的品牌,三星的产品特别是i9100的大力宣传,让消费者了解三星的企业文化、品牌故事、企业理念等。

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

(2)亲身体验产品通过对三星i9100的产品体验,让消费者切身实地的使用这款手机,让消费者感受到手机的优秀性能,超薄的机身、流畅的运行、快捷方便的操作方式、多种多样的应用程序。

从而让消费者体验到本款机型的与众不同。

(3)增加销量此次推广活动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提高三星i9100的市场售量和市场占有率,通过提高知名度和消费者的亲身体验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增加产品的销量。

三、环境分析1.三星集团简介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作为大韩民国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是韩国规模最大的企业,同时也是三星集团子公司中规模最大且在国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

该公司在全世界共65个国家拥有生产和销售法人网络,员工数多达157,000人,2009年超越惠普(hp)跃升为世界最大的it企业,其中lcd tv、led tv和半导体等产品的销售额均在世界上高居榜首。

三星显示器发展史

三星显示器发展史

(三)三星显示器的发展历程
(1)手动消磁技术 1999年代表产品
• 三星特色技术:率先采用手动消磁技术 • 经典产品:550S、750S 1999年三星显示器以75万的年销量、20%的 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自有品牌市场第一位, 推出的显示器产品主要有450B、550B、 550S、750P、750S等款。
三星CRT显示器550S
三 星 显 示 器
三星CRT显示器750P
CRT 750s
三星CRT显示器750S
三星CRT显示器550P
(2)双路动态聚焦 2000年代表产品
• 三星特色技术:Smart涂层双路动态聚焦
• 经典产品:753DF、755DF、955DF 2000年11月三星显示器自有品牌销量突破100万台, 成为当时显示器自有品牌销售史上唯一一家销量 突破100万台的厂商,同年国内市场占有率为 30.52%。三星在2000年市场上的显示器除了15寸 型号外,全面进入17英寸和19英寸时代!
三星CRT显示器785MB
三星CRT显示器172X
三星LCD显示器241MP
(6)MagicTune技术 2004年代表产品
• 三星特色技术:MagicTune技术
• 经典产品:997MB、172S、173P 2004年,三星显示器市场份额达32.5%,进一步拉 大了与竞争对手飞利浦、LG等品牌的距离。2004 年三星显示器推出了MagicTune(魔调)最新2.5中 文版。
三 星 宽 屏 显 示 器 226BW
LCD
三星宽屏LCD显示器2232GW
(10)TOC及节能技术 2008年代表作品
• 三星特色技术:TOC设计与节能技术 • 经典产品:“绝色”T系列、暗香系列 作为三星今年主打的走量产品,年初上市的三星绝 色系列机型除了配备业界最领先的“20000:1动态 对比+2ms最快响应”的强悍性能之外,还率先采用 在欧美颇为流行的高端材质制作技术——Tough of Colour,通过向有机玻璃材料注入色彩分子的手段, 配合黑色后板过渡,制作出具有内蕴流动般色彩的 琉晶边框!

80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答案

80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答案

80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答案【篇一:《80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案及答案(第二版)】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沈美明、温冬婵编著教案编写时间:2007年8月18日前言1. 汇编语言是计算机能提供给用户的最快而又最有效的语言,也是能够利用计算机所有硬件特性并能直接控制硬件的唯一语言。

2.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高等院校电子计算机硬、软件及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

它不仅是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等其它核心课程的必要先修课,而且对于训练学生掌握程序设计技术、熟悉上机操作和程序调试技术都有重要作用。

3. 本教材共有十一章,其内容安排如下:(1). 第一、二章为汇编语言所用的基础知识。

(2). 第三章详细介绍80x86系列cpu的指令系统和寻址方式。

(3). 第四章介绍伪操作、汇编语言程序格式及汇编语言的上机过程。

(4). 第五、六章说明循环、分支、子程序结构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5). 第七章说明宏汇编、重复汇编及条件汇编的设计方法。

(6). 第八章叙述输入/输出程序设计方法,重点说明中断原理、中断过程及中断程序设计方式。

(7). 第九章说明bios和dos系统功能调用的使用方法。

(8). 第十~十一章分别说明图形显示、发声及磁盘文件存储的程序设计方法,同时提供各种程序设计方法和程序实例。

附:教学参考书1. 沈美明、温冬婵编著,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教材)2. 沈美明、温冬婵编著,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3. 沈美明、温冬婵编著,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例题习题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4. 沈美明、温冬婵、张赤红编著,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5. 周明德,微型计算机ibm pc/xt(0520系列)系统原理及应用(修订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6. 郑学坚、周斌,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7. 王士元、吴芝芳,ibm pc/xt[长城0520] 接口技术及其应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8. 杨素行,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9. 戴梅萼、史嘉权,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从16位到32位(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0. 张昆藏,ibm pc/xt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11. 孟绍光,李维星,高档微机组成原理及接口技术(80386/80486/pentium),学苑出版社,199312. 吴秀清,周荷琴,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目录第 1 章基础知识 ....................................................................................................... .. (1)1.1 进位计数制与不同基数的数之间的转换 (1)1.2 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的运算 ....................................................................................................... .. (2)1.3 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 ....................................................................................................... . (3)1.4 几种基本的逻辑运算 ....................................................................................................... (3)第 2 章 80x86计算机组织 ....................................................................................................... . (4)2.1 80x86微处理器 ....................................................................................................... . (4)2.2 基于微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构成 ....................................................................................................... . (4)2.3 中央处理机 ....................................................................................................... . (5)2.4 存储器 ....................................................................................................... (6)2.5 外部设备 ....................................................................................................... .. (7)第 3 章 80x86的指令系统和寻址方式 ....................................................................................................... .. (8)3.1 80x86的寻址方式 ....................................................................................................... (8)3.2 程序占有的空间和执行时间 ....................................................................................................... . (10)3.3 80x86的指令系统 .......................................................................................... .. (10)第 4 章汇编语言程序格式 ....................................................................................................... .. (26)4.1 汇编程序功能 ....................................................................................................... . (26)4.2 伪操作 ....................................................................................................... . (26)4.3 汇编语言程序格式 ....................................................................................................... .. (30)4.4 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 ....................................................................................................... .. (33)第 5 章循环与分支程序设计 ....................................................................................................... . (35)5.1 循环程序设计 ....................................................................................................... . (35)5.2 分支程序设计 ....................................................................................................... . (36)5.3 如何在实模式下发挥80386及其后继机型的优势 (36)第 6 章子程序结构 ....................................................................................................... .. (37)6.1 子程序的设计方法 ....................................................................................................... .. (37)6.2 子程序的嵌套 ....................................................................................................... . (38)6.3 子程序举例 ....................................................................................................... .. (38)第 7 章高级汇编语言技术 ....................................................................................................... .. (39)7.1 宏汇编 ....................................................................................................... . (39)7.2 重复汇编 ....................................................................................................... . (40)7.3 条件汇编 ....................................................................................................... . (41)第 8 章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 . (42)8.1 i/o设备的数据传送方式 ....................................................................................................... .. (42)8.2 程序直接控制i/o方式 ....................................................................................................... . (43)8.3 中断传送方式 ....................................................................................................... . (43)第 9 章 bios和dos中断 ....................................................................................................... . (46)9.1 键盘i/o ....................................................................................................... .. (46)9.2 显示器i/o ....................................................................................................... . (48)9.3 打印机i/o ....................................................................................................... . (49)9.4 串行通信口i/o ....................................................................................................... .. (50)第 10 章图形与发声系统的程序设计 ....................................................................................................... ........... 51 10.1 显示方 (51)10.2 视频显示存储器 ....................................................................................................... .................................. 51 10.3 ega/vga图形程序设计 ....................................................................................................... .................... 52 10.4 通用发声程序 ....................................................................................................... ...................................... 53 10.5 乐曲程序 ....................................................................................................... . (54)第 11 章磁盘文件存取技术 ....................................................................................................... ........................... 55 11.1 磁盘的记录方式 ....................................................................................................... .................................. 55 11.2 文件代号式磁盘存取 ....................................................................................................... .......................... 56 11.3 字符设备的文件代号式i/o ....................................................................................................... ................ 57 11.4 bios磁盘存取功能 ....................................................................................................... .. (58)附录:《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习题参考答案 ............................................................................... 59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习题 ....................................................................................................... ................. 59 习................. 60 习题 ....................................................................................................... ................. 61 习题 ....................................................................................................... ................. 74 习题 ....................................................................................................... ................. 79 习题 ....................................................................................................... ................. 97 习题 ....................................................................................................... ............... 110 习题 ....................................................................................................... ............... 117 习题 ....................................................................................................... ............... 122 习题 ....................................................................................................... ............... 125 习题 ....................................................................................................... (136)错误!未指定书签。

LCD行业分析报告

LCD行业分析报告

LCD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TFT-LCD产业链:资本和技术高度密集 (4)1、基本原理和技术类别 (4)2、液晶面板和液晶模组的基本制程 (5)(1)阵列段制程(Array)的主要工序 (6)(2)成盒段制程(Cell)的重要工序 (8)(3)模组段制程(LCM)的重要工序 (10)3、液晶面板成套设备介绍 (11)(1)液晶产业链的设备:工艺大多源于半导体 (11)(2)各类设备购置成本占全部设备的比重:形成一条“微笑线” (14)4、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依托现有制程升级 (15)(1)低温多晶硅LTPS (15)(2)OLED技术:升级设备,替换产品 (16)(3)IGZO方案:技术竞争的“黑马” (18)5、专利问题和技术标准规范:专利垄断与交叉授权 (19)二、LCD 产业链的演变 (20)1、“LCD 起源”:半导体的工艺,化学的材料 (20)2、西村法则:LCD产业的“摩尔定律” (21)(1)沿着生产率提升的方向:从玻璃基板尺寸看生产线进化 (21)(2)西村法则Vs 摩尔定律:不同的产业条件,不同的作用机制 (22)3、折旧的力量:设备垄断与液晶周期 (23)(1)折旧:引发液晶周期的最大因素之一 (23)(2)设备垄断的效果:各世代线的投资额直线上升 (24)三、供应链分析:LCD产业的上游原材料市场 (25)1、玻璃基板市场:全球市场,本地供应 (26)(1)玻璃基板的分类和工艺介绍 (26)(2)垄断的上游材料市场带来了一致价格 (27)(3)西村法则的必然结果:玻璃基板供应本地化 (28)2、彩色滤光片:CF自制成为趋势 (30)(1)彩色滤光片的原理和产业链 (30)(2)成本占比大,工艺相似度高,CF自制成为趋势 (31)3、偏光片市场:市场格局将保持稳定 (31)(1)偏光片上游:TAC、PVA等光学膜片 (31)(2)上游材料被日韩厂商垄断 (32)4、背光模组BLM:分散的下游和集中的上游 (33)(1)背光模组LED化进程加速 (34)(2)定制化:背光源市场本地供应的特征 (35)(3)BLM的“特殊周期”:来自化工原料周期的影响 (36)四、全球面板厂商:考察液晶周期 (37)1、上游原料和设备:谁更垄断 (37)(1)没有绝对的垄断:上游原材料产值的占比多年保持在60% 的水平 (37)(2)设备垄断:“自我加速型”和“预期导向型”的资本开支周期 (38)2、LCD需求增长的三个驱动因素:技术替换、换机潮、大尺寸化 (39)(1)地区间的市场隔离:小砝码的故事和关税的作用 (41)(3)补贴的效果:“非均匀补贴”催化大尺寸化需求 (42)3、液晶面板价格决定的机制:供求关系的研究 (43)4、地区间竞争的三要素:市场、产能、技术 (45)(1)高世代产能迁移的驱动力:市场换技术 (45)(2)产能优势必须通过“导入新工艺升级产能”得以保持 (45)(3)技术竞争将依托于“新工艺的产业化” (46)五、液晶产业链上的公司 (47)六、主要风险 (48)一、TFT-LCD产业链:资本和技术高度密集1、基本原理和技术类别LCD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利用不同的折射角度来改变透射光线的颜色。

G300操作手册新

G300操作手册新
UPS 断路器.................................................................................................5 显示屏目录 ..........................................................................................5
电气设备应仅限由有资质的人员来安装、操作、维修和维护工作。施耐德电气对使 用本手册所产生的任何后果都不承担任何责任。
由于各种标准、规范和设计不时变更,请索取对本出版物中给出的信息的确认。
目录
990-3619D-037源自10-40 kVA 380/400/415 V
重要安全信息 ..............................................................................................1
并机系统 ................................................................................................. 23 启动并机系统 ..................................................................................... 23 从静态旁路运行模式切换为正常运行模式 ............................................. 23 从正常运行模式切换为静态旁路运行模式 ............................................. 24 从正常运行模式切换为维修旁路运行模式 ............................................. 25 从维修旁路运行模式切换为正常运行模式 ............................................. 26 断开所有电源 ..................................................................................... 26 在并机系统中隔离某台 UPS.................................................................. 27 将已隔离的 UPS 切换至正常运行模式.................................................... 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