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中考语文复习阅读理解 说明文阅读 4.考点针对训练——段落作用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 段落的作用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段落的作用
段落是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常用于阅读理解中。
每个段落都有着特定的作用,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组织文章的结构以及加深对文章中信息的理解。
首先,段落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和主题。
一个段落通常以一个主题句开始,这个主题句概括了该段落的核心思想。
通过阅读这个主题句,读者可以迅速了解作者要传达的信息,并在接下来的句子中得到更详细的解释和论证。
其次,段落有助于组织文章的结构。
段落可以帮助作者将文章划分为逻辑上的不同部分,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和易于阅读。
每个段落通常围绕一个特定的议题展开,通过段落之间的过渡,整个文章的结构更加连贯。
此外,段落还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文章中信息的理解。
段落通常会提供更多的细节和例证,用以解释和说明作者的观点。
通过阅读段落中的具体信息,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者的意图,从而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最后,段落还有助于读者阅读和理解的流畅性。
合理使用段落可以分割长篇大论,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读者通过逐段阅读,可以更好地控制和理解文章的内容,有效地避免信息的混淆和丢失。
综上所述,段落在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和主题,组织文章的结构,加深对文章中信息的理解,并提高阅读的流畅性。
因此,在阅读理解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解每个段落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
中考阅读专题++2.段落的作用-2024年中考复习

《我为什么当教师》
①昨夜,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 得知了我考“哈佛”失败的消息。但我 并不气馁,因为这样,我就更能放开脚 步,去追寻我的教师梦想了。
昨夜
风雨交加 考哈佛失败
背景
• 开头段的作用:内容上 (1)交代背景
⑤权利我也有了:我有权利去启发诱导,去激发智慧的火花,去问费心思考的问题, 去赞扬回答的尝试,去推荐书籍,去指点迷津。还有什么的权利能与之相比呢?
⑥而且,教书还给我金钱和权利之外的东西,那就是爱心。不仅有对学生的爱,对书 籍的爱,对知识的爱,还有老师才能感受到的对“特别”学生的爱。这些学生,有如冥顽 不灵的泥块,由于接受了老师的炽爱才勃发了生机。
• 答题时这样写: 交代背景:交代了“我” 是在考哈佛失败的背景下
下定决心追求教师梦想的。
《我为什么当教师》
意思
相同
① 有人问,我为什么非要教书不可?
• 开头段的作用:结构上 (2)照应文章标题
• 答题时这样写: 照应标题:照应《我为什么当教师》这一文章
标题。
《我为什么当教师》
总 • ① 有人问,我为什么非要教书不 可?这是因为我热爱教师这份职业。
【知识精炼】
总领 全文
结构
引出 下文
开头 段
照应 题目
交代 背景
内容
点明 主旨
设置 悬念
【小试牛刀】
《雨的四季》
• 文章开头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结合 全文,谈谈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结构: 1.总领全文; 2.引出下文作者对雨的喜爱; 3.呼应题目《雨的四季》;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段落的作用汇编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段落的作用汇编
段落是一篇文章中的基本单位,通过对文章的分段,可以使文章更加清晰、有条理。
下面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常见的段落作用的汇编:
1.引出话题和背景信息:段落的作用之一是引导读者了解文章的话题和背景信息。
通过开篇的段落,作者可以将读者引入文章的主题,让读者对文章感兴趣。
3.进行事实陈述和解释:段落还可以用来陈述和解释一系列的事实和信息。
通过逐个陈述和解释事实,段落可以使得读者更加清楚地理解文章中的信息和观点。
4.展示故事情节:对于叙事性的文章,段落可以用来展示和描述故事的情节。
每个段落都可以描写故事中的一个事件或者一个情节,通过衔接不同的段落,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线。
5.分析和比较:在阅读一些分析性文章时,段落可以被用来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观点和论点。
每个段落可以围绕着一个特定的观点进行阐述,并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比较和对比来分析问题。
6.进行转折和连接:段落的作用还包括进行文章内部的转折和连接。
通过不同的段落之间的转折和衔接,可以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7.保持衔接和连贯性:每个段落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通过前后段落之间的衔接,可以使得整篇文章的内容更加连贯和完整。
段落之间的衔接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总之,段落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引导读
者了解话题和背景信息,表达主题观点,陈述和解释事实,展示故事情节,分析和比较观点,进行转折和连接,保持衔接和连贯性,以及加深情感和
表达情绪。
掌握段落的作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含义和
写作技巧。
专题04说明文阅读之结构与段落作用(精准练习)-原卷版

【阅读】说明文阅读之段落作用一、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式。
这种结构形式大概有三种情形:①总分式;②分总式;③总分总式。
总分式结构常见于逻辑顺序中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
2.递进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后文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
递进式结构多用于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性说明文。
3.承接式。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连贯式结构多见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4.并列式。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
并列式结构多用于采用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二、说明文语段作用1.首段的作用:结构上:①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的介绍;②呼应文章标题;③总领全文。
内容上:①引用故事传说、个人经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生动的比喻、名人名言等引出说明对象,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②开篇点题,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
表达效果上: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运用说明方法,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文学性(或故事性、趣味性)。
2.文中段的作用:结构上: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引出下文……的内容;③总结(承接)上文……的内容。
内容上: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表达效果上:设置悬念3.尾段的作用:结构上:①收束(总结)全文;②呼应标题或开头,使结构更严谨。
内容上:①补充交代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的……特征;②表达愿望,提出愿景。
表达效果上:启发读者的科学兴趣,引起读者对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的关注。
4.引用故事或传说的作用:①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使文章避免呆板;②增加了文章的神秘色彩;③使文章内容更加详实。
★考点一说明文结构层次【题型一】分析文本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解题思路】1.按说明顺序来划分。
2.按说明对象来划分。
3.按结构划分。
从总分式、递进式、并列式、承接式等入手。
4.抓联系纽带。
初中语文 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理解段落作用。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理解段落作用。
答题模板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从各种角度描写环境,烘托人物情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第×XXX可否删去?为什么?不能。
因为该段落在结构和内容上与前后段落有照应或承接作用,删去会破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影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表达主题的效果。
3.第×段与第×段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根据段落的作用和逻辑关系,可以考虑调换顺序。
但需要注意调换后是否符合文章的逻辑顺序和结构,是否能够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如果调换后不符合逻辑顺序或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则不建议调换。
1.在XXX的山坡上,报春花正次第开放。
XXX正在采摘报春花,身子一起一伏。
阳光照在她长长的睫毛上,闪闪发光。
我远远地望着她,喜欢她却不敢接近。
那头牛犊却形影不离地跟着她,她用心呵护着它。
2.我暗暗地想,我一定要想尽方法博得查玛的欢心。
XXX 喜欢花。
那次她赶牛犊时,我捧着一大束报XXX出现在她眼前。
我把花束递给她,她眼中含笑,与我握手。
她邀请我跟她一起赶牛犊,我们从山坡的一边开始赶。
3.在赶牛犊的过程中,公牛犊轻轻顶了我一下,我先是一惊,之后又想如果能化险为夷,这头牛犊定会成为我和XXX 聊不完的话题。
我从怀里掏出烙饼,撕了一些喂它。
XXX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我想她并不反对我这样做。
4.在河边,我用书本粗糙的纸张做了一条船,提议和查玛赛船。
当我的船要超过XXX的船时,公牛犊跑过来顶了我一下,我险些掉进河里。
XXX嘲笑我,我们常常见面,我相信她会成为我的恋人。
5.夏天来了,我背着家人弄了一块旱獭肉去找XXX。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文段作用”题应试指导

理解文段作用
1、常见题型
(1)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事例(名言)说起?
(3)调换文中某个事例或段落顺序可以吗?
(4)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2、答题思路
(1)开头段的作用:
①提出论点,开宗明义(开门见山);
②提出论题,引人深思;
③引用诗歌、传说、寓言,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④引用事例或社会现象,充当事实论据,更具体地证明论点,增强说服力;
⑤引用名人名言,充当道理论据,增强说服力。
(2)结尾段的作用:
①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②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③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④补充论证了……,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论证更严密。
(3)中间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一般中间用逗号隔开,逗号前起“承上”作用,逗号后起“启下”的作用)。
(4)具体段落的作用:
①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
②用某个论据,论证了……观点(分论点)。
3、答题模板
(1)开头通过写……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2)通过引用……名言,提出……论点。
(3)开头通过引用……,提出……论点(论题、观点),也起到吸引读者兴趣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专题04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作用-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

专题04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作用★[考点概述]理解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段的把握。
重点句段主要指:记叙文中揭示主题、表明中心的句段。
★[考点阐释]段落作用题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选文第x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结合第x段,谈谈这一段这样写的好处。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涉及到……内容,从全文结构来看,这样写有哪些作用?4、联系全文,简要概括第x段的作用。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x段能否删去。
6、两段能否调换顺序?一、第一段的作用★[例题回放]例1:阅读肖复兴《笔下犹能有花开》,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
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参考答案】1.内容上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
2.结构上反衬了下文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的特别。
例2:《济南的冬天》中第①段为什么先写北平、伦敦与热带?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参考答案】1.内容上: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济南的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情,直接抒发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2.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济南的“山、水、天”作铺垫。
例3《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
中考语文 阅读题 理解段落 ( 语句 ) 的作用

理解段落(语句)的作用一、首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经典范例】野菊花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
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几番秋雨秋风秋霜。
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举起了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
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
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上。
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
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
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
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
然后,在荒滩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
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这是一种怎样的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
故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问题:说说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资料】中考语文复习阅读理解
考点5 段落作用
考点针对训练
六、(2019淮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18分)
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
马菁菁
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
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
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至下的观赏习惯的,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
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须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宫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
只有极少数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
....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
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天下一人。
这四个字叫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
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地“签名”,只能偷偷把名字写在树干上、山峰上。
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
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
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
他们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题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
这样一来,对画家的要求就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的是会搭配,整体得美观。
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
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画———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此后就叫这个名字了。
后世的收藏家、鉴赏家们,不断将自己的品评与鉴赏附于作品之后。
这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题跋,宛若绵延千年的艺术“点赞”,构成了一幅画完整的价值,使字画具有了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
⑥题跋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像破案一样提供这幅画的创作线索,这幅画怎么来的,我的看法是什么……后一个写题跋的人也是根据前一个人提供的线索对这幅画作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千万不能略过题跋。
比如《清明上河图》的题跋就足以拍一部穿越古今三生三世的电视连续剧了。
金人张著的题跋让后人破解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之谜,但还有一个谜没有破解。
张著在题跋中说宋徽宗也为《清明上河图》写过题跋,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卷中却没有,而且画卷的长度也比明代李东阳题跋中所记录的少了近两米,这消失的部分去了哪儿?《清明上河图》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⑦题跋是不是比原画更有看头?总之,题跋就是一幅画存在的证据,是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骨肉丰满。
所以,请好好对待一幅画的题跋吧!
(选自《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有删改)1. 请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题跋”。
(4分)
2. 第②段加点字“目前所知”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3. 第⑥段写《清明上河图》有何作用?(5分)【段落作用】
4. 本文以“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为题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5分)
七、(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14分)
钙———人体的“建筑材料”
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钙排名第20位,其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铁,约占3%。
早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人就已经使用石灰石(碳酸钙)作为建筑材料了。
在那之后,直至现代,石膏(硫酸钙)、石灰石(碳酸钙)等一直在建筑业中扮演着主要角色,钙以各种化合物的形式撑起了人类恢宏的建筑文明。
①同时,钙也是人类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骨骼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把人体骨骼比喻成一座建筑物,那么它也是由钢筋、石子、沙子和水泥组成的,钙就是这座建筑物中的石子。
①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
一个正常成年人体内大约含钙1000~1200克,其中99.3%以羟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0.7%以离子状态存在于细胞外液和软组织中。
机体内的钙,一方面先构成骨骼和牙齿,另一方面则参与各种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如参与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参与调节多种激素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能激活多种酶调节代谢过程以及一系列细胞内生命活动,还是血液凝固过程中所必需的凝血因子。
①人体骨骼有更新转换过程,这是通过“成骨作用”(即新骨不断生成)和“溶骨作用”(旧骨不断被吸收)达成的。
旧骨中的钙不断进入血液循环和细胞外液,肠道吸收的钙又不断进入血液循环沉积在骨中。
如此循环,周而复始,旧骨不断消溶,新骨不断形成。
①一岁以前的婴儿每年可更新一次骨钙,以后逐年降低,每两年更新一次骨钙。
到儿童阶段,每年骨钙更新率是10%。
健康年轻成人的骨吸收和生成维持平衡,每年更新5%。
人在20岁以前是骨的主要生长阶段,之后的10余年里骨质会继续增加,待到35-40岁时,单位体积内的骨质达到顶峰,即“峰值骨度”,此后骨质逐渐丢失。
当骨质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难以保持骨骼结构的完整,以致出现骨骼压缩变形,甚至在很小的外力下也会发生骨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骨质疏松症”。
①骨骼成熟时所达到的“峰值骨度”越高,相当于人体中“骨钙银行”储备的钙越多,到老年时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就越往后推迟,症状与程度也就越轻。
所以,预防骨质疏松,应当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以获得最佳的“峰值骨度”。
①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如何补钙呢?我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中钙的参考摄入量为成人每天800毫克,
中老年人每天1000毫克。
牛奶含钙丰富,每百克含钙100-120毫克;每百克酸奶含钙约118毫克。
且牛奶中的钙能很好地被人体吸收。
中国人喜爱的豆制品也是高钙食物,每百克豆腐含钙约138毫克,每百克豆腐丝含钙约204毫克。
豆制品中还含有大豆异黄酮,对于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效果。
绿叶蔬菜也是补钙高手,几乎所有的深绿色蔬菜含钙量都不低,只是绿叶蔬菜多含有影响钙吸收的草酸,所以烹调时可以用焯水、加醋的方法去除草酸和增加钙的溶出。
此外,虾皮、海带、金枪鱼、三文鱼、沙丁鱼、芝麻酱、发菜、银耳等,尤其是可以连骨一起食用的小鱼小虾都是钙的优质来源。
除了饮食之外,坚持户外运动,注意晒太阳,也是补钙的重要措施。
(选自《百科知识》2019年02B,有删减)★1. 文章第①段讲钙元素在人类建筑业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有什么作用?(2分)【段落作用】
2. 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分)
3. 为什么说钙是“人体的建筑材料”?(3分)
4. 奶奶最近常常腰酸背痛,她准备去买钙片来补钙。
请你结合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给奶奶提出关于补钙的建议。
(5分)
【链接材料一】含有磷、维生素D、维生素K2、维生素B2、镁、软骨素、胶原蛋白等多种元素的补钙剂能够更全面地帮助人体吸收钙。
【链接材料二】过量摄入钙很可能会导致肾结石,因为过多的钙会使尿钙增多,很容易与草酸等结合形成不溶性的钙盐,沉积于肾脏或尿道,久而久之形成结石。
参考答案及解析
考点5 段落作用
考点针对训练
六、(18分)1. (4分)定义、发展历史、艺术价值、重要作用。
2. (4分)不能。
“目前所知”是指据目前资料显示所知道的,原句表示据目前历史资料显示,顾恺之是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但并不表明他一定就是第一位在画作上签名的人,如果删去,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原意。
运用“目前所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 (5分)举例子,举《清明上河图》上张著的题跋让后人破解了作者之谜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题跋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画卷的创作线索。
同时为下文提出“好好对待一幅画的题跋”做铺垫,增加了文章趣味性。
4. (5分)好。
交代说明对象是题跋;体现出题跋的历史悠久,绵延不绝;表达了作者对题跋的赞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七、(14分)1. (2分)引出下文对钙在人体中重要作用的说明;激起读者的想象力,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2. (4分)打比方。
将人体骨骼比作建筑物,将钙比作石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钙对人体骨骼的重要性。
3. (3分)因为钙是人类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骨骼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人体骨骼在更新转换的过程中钙发挥了重要作用。
4. (5分)示例:奶奶,补钙主要靠平时的饮食,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还要多运动、多晒太阳。
买钙片要买含有多种元素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吸收。
但不能补得太多哦,不然可能会引起肾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