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烯效唑浓度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影响(DOC)
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差异探讨

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差异探讨作者:孙宏琳来源:《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年第04期[摘要]采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对小麦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对小麦成苗有着不同的影响。
为了明确其具体影响,本文选择不同浓度的4种烯效唑,分别为0mg/L、15mg/L、30mg/L、45mg/L,对小麦进行浸种处理,观察小麦的幼苗以及生理指标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对小麦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但会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小麦幼苗的叶绿素以及脯氨酸含量得到了提升,但丙二醛的含量被降低,植物的抗逆性获得了提升。
这些影响对小麦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浸种操作中要注意对烯效唑的浓度进行控制,使用浓度为15mg/L的烯效唑对小麦进行浸种,小麦幼苗的生长效果最好。
[关键词]烯效唑;小麦种子成苗;生长;生理指标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0410烯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的延缓剂,本身高效广谱,且毒性和残留都较低,经常作用于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以提升作物的抗逆、抗倒伏性1-3。
此次实验,研究了该延缓剂在小麦种子及其幼苗生长时的具体影响,以此探寻最佳的可以矮化苗的浓度,并在小麦产量和质量提升方面,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实验方法试验材料是川育2D号小麦。
选择保存完好且饱满的小麦种子,先用含量0.1%的氯化汞消毒,消毒时间为10min,消毒完毕后用自来水清洗3~5次,之后把这部分种子分成4个小组,每组都有100粒,再将分好组的种子分别置于编号为1~4号的白瓷盘中,随后使用浓度不同的4种烯效唑进行24h的浸种。
上述步骤结束后,将4组种子放人温度为23~27°C的恒温箱里催芽,等待种子发芽。
3d后,再从其中选80颗受到了不同浓度烯效唑处理,且已经发芽的种子去栽植,在2个烧杯中培养成培养基。
7d之后,对其生理和形态指标进行测定。
植物生理实验

植物生理学实验综合报告专业:园艺(观赏方向)年级: 2012级姓名:郭时兴曾迪学号:20121814 20121817 指导老师:李方安杨世民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摘要:研究不用浓度烯效唑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测定幼苗的呼吸强度,幼苗的根系活力,以及幼苗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研究了小麦幼苗的形态指标,并测定了根冠比。
烯效唑能影响小麦种子呼吸强度,促进其根系活力,抑制茎的生长并促进根的发育。
此外,烯效唑还能使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多,增强幼苗抗性。
但是,不同浓度烯效唑对幼苗的影响也不同。
关键词:小麦烯效唑生理指标形态指标烯效唑又名高效唑(S3307),E)-(RS).1.(4.氯苯基)4.4.二甲基.2·(1H-,2,4一三唑·1一基)戊-l·烯.3-醇烯,C15H18N3OCl,分子量291.78,分子式见图1。
效唑的生理作用很广泛,能抑制内源赤霉素的生物合成能减弱顶端生长优势【1】,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抑制呼吸作用。
用于小麦时,可矮化植株,促进侧芽生长,发芽的形成,增强抗逆性。
促进芽,叶,根生长,打破顶端优势,防止衰老【2】。
提高小麦种子活力和幼苗素质【3】。
对烯效唑侵种对小麦幼苗的影响,可以有效的提高它在生产上的运用。
图1 烯效唑分子式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和试剂小麦品种川育21号:由植物生理系提供烯效唑S3307:由植物生理系提供1.2方法参考熊庆娥等方法【4】1.2.1种子的处理消毒:0.1%Hgcl2消毒10至25min1.2.2侵种:0、10、20、40mg/L S~3307侵种24h.催芽:将不同浓度烯效唑处理后的种子分别均匀平铺在4个盘子中后在小麦种子上盖上一层湿润的草纸,做好浓度标记放于25摄氏度恒温箱中催芽3-5天。
1.2.3栽植:取8个杯子,在杯口蒙山纱布,用橡皮筋固定。
取每种以不同浓度烯效唑处理过的小麦种子栽植到纱布上,每种浓度栽植两杯(本次试验中每一组只栽植了一种浓度处理后的小麦种子)。
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植物生理学实验论

植物生理学综合实验报告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学院:农学院姓名:胡锦赫徐维维班级:生物技术2013级02班学号: 20131697 20131694指导老师:李方安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生理学系完成日期:2015年5月10日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学院:农学院班级:生技13-2班指导教师:李方安姓名:胡锦赫徐维维学号:20131697 20131694摘要:本实验以渝麦7号品种的小麦为实验材料,经不同浓度烯效唑(0、15、45、60mg/L)浸种处理,并用静置培养法培养小麦幼苗。
当幼苗生长至一定高度后,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形态指标(苗高、根数、根长、叶片数、根干重、苗干重、根冠比R/T)和生理指标(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 含量)进行测定并加以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烯效唑能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缩短茎尖并增加茎粗;促进根系生长,增大根冠比;增加叶绿素,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强植物抗逆性,对小麦具有壮苗作用,有利于小麦生产;且以15-30mg/L烯效唑处理的材料各项指标为最好,在这个范围内表现为根系活力最大、根长最长、叶绿素总量最大、丙二醛MDA含量最低。
关键词:烯效唑浸种小麦幼苗生理指标形态指标前言○1烯效唑介绍、其生理作用及应用烯效唑,中文别名:(E)-(RS)-1-(4-氯苯基)-4,4-二甲基-2-(1H-2,4-三唑-1-基)戊-1-烯-3-醇;高效唑,又名特效唑、高效唑。
试验代号为S-3307或S-07,分子式C[1],分子量291.78,登录号为83657-22-1[2],其结构为:15H18N3OCl烯效唑的结构式烯效唑是一种高效、低毒的生长延缓剂,具有活性高、低毒、低残留等特点[3~4],因此对后茬作物影响小,可通过种子、根、叶、芽吸收,并在器官间相互转运,但叶吸收向外转运少,向顶性明显,主要通过茎叶组织和根部吸收,进入植株后,活性成分主要通过木质部向顶部输送[5]。
烯效唑

烯效唑(S-3307)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班级:生物技术12-3 姓名:康莎莎学号:20126268指导教师:曾富春摘要:本实验以小麦品种“川育20号”为材料,经过不同浓度的烯效唑(S3307)处理,对小麦幼苗形态指标及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处理后小麦种子呼吸速率提高明显;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的形态指标明显发生变化,在根系活力中40mg/L烯效唑效果最好,10 mg/L、20 mg/L烯效唑相对次之,三个浓度之间对小麦根系活力的影响差别并不是很大,都促进了小麦的根系活力增长。
当烯效唑浓度为10-20(mg/l)时,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都达到较高;并且在该浓度下叶绿素总含量,总的来说在在烯效唑浓度0-20(mg/l)时有较大值。
综上所诉,以10mg/l浓度的烯效唑溶液浸种对川育20号小麦幼苗生长较为有利,建议应用到田间推广。
关键词:烯效唑(S-3307)、小麦幼苗、浸种、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前言:烯效唑(S-3307)又名特效唑、高效唑,化学名(E)-1-对氯苯基-2-(1, 2, 4-三唑-1-基)-4, 4-二甲基-1-戊烯-3-醇,烯效唑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1]。
四川盆地是我国南方小麦主产区之一,但小麦单产低而不稳。
研究结果和生产上使用表明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具有很好的壮苗和增产的效果,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2]。
烯效唑是2O世纪9O年代开发应用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属低毒物质,具有生物活性高、调节、杀菌和除草等作用。
小麦株高与倒伏具有密切关系,分蘖与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具有相关性,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直接影响小麦的光合能力和光合速率,对小麦千粒重至关重要[3]。
该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通过研究其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来综合反映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烯效唑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小麦生长指标——植物生理学综合性实验

烯效唑(S-3307)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影响郝登全园艺学院园艺08级1班学号20083552摘要:用0(CK)、20、40、60 mg·L-1植物生长延缓剂S-3307对小麦种子进行浸种24h,结果表明,种子呼吸速率降低,麦苗的生长速度减缓,S-3307对株高有控制作用,同时使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加、根系活力增强、根冠比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减少,其中以20-40mg/L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小麦种子 S-3307 幼苗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高产的重要条件是培育壮苗,保证基本苗,为后期高产奠定基础。
S-3307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控长、促蘖、杀菌、增加于物质积累等作用[1]。
研究结果和生产上使用表明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具有很好的壮苗和增产的效果,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2,3]。
本文以小麦为材料,探究不同浓度S-3307处理小麦种子后对种子和幼苗的各项生理生化的影响,深化对《现代植物生理学》这门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为以后的工作实践作一个引导作用。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小麦种子为绵麦31号。
由农学院植物生理系提供,一共取240粒。
1.2方法种子处理及幼苗栽培管理选种。
选择饱满成熟的小麦种子用0.1%升汞浸种处理10min;然后用浓度分别为CK、20、40、60mg/L S-3307浸种24h后在25-28℃恒温箱中催芽3d。
取各浓度催芽后的种子各60粒,用镊子将其栽植到纱窗网上,每张纱窗上栽植30粒,用橡皮筋将栽好种子的纱窗网固定于盛满水的塑料杯上,在室内用日光灯照射常温培养14天。
1.1.1呼吸速度的测定——广口瓶法。
2.1.1幼苗形态指标的测定。
2.1.1.1取各浓度处理的幼苗10株;株高、根长、根数的测定,测定方法为:株高,由植株茎的基部开始测量直到第一片真叶叶柄处;根长,分别选左中右三条最长的根测量,从小麦基部最中间的一条编号为1,左边最长根编号为2,右边最长根编号为3;根数为由小麦胚上长出的根系。
烯效唑(S3307)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影响

烯效唑(S3307)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影响摘要:以川育20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0(ck)、10mg/L、20mg/L、40mg/L)浸种处理小麦种子后对成苗的影响。
对不同浓度烯效唑处理后的发芽小麦幼苗根系活力、幼叶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的小麦根长增加,芽长降低,根芽比、根冠比均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丙二醛(MDA)增加。
S3307抑制小麦发芽种子呼吸强度,随烯效唑浸种浓度提高而呈递减趋势,20mg/L烯效唑处理的呼吸强度最弱。
结论:烯效唑可以提高小麦生长势及抗性,烯效唑浓度以20mg/L效果最好。
关键词:烯效唑(S3307);生理指标;形态指标;川育20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小麦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稳健提高小麦产量有重要意义。
研究结果和生产上使用表明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具有很好的壮苗和增产的效果,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1]。
烯效唑是目前抑制生物活性最高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活性高、低毒和残留小等特点。
浸种是一项用药量少、污染小、成本低、操作简易、农民易接受的施药方式。
大量实验表明浸种可提高秧苗根系活力和根冠比,降低MDA含量,增加叶绿素的含量,从而保证健壮苗的形成[2-4]。
烯效唑属广谱性、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兼有杀菌和除草作用,是赤霉素合成抑制剂。
具有控制营养生长,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矮化植株,促进侧芽生长和花芽形成,增进抗逆性的作用。
延缓植物生长,降低植物生长速度,这种延缓作用可为外源GA与IAA所逆转[5]。
有研究表明,烯效唑能作用于小麦叶绿体,使叶绿素含量提高,增强光合作用,烯效唑还能提高小麦种子活力和幼苗素质[6]。
探究不同浓度烯效唑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影响,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川育20小麦种子(四川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室提供)1.2 种子处理选种:籽粒大小基本一致,健康饱满;消毒:0.1%HgCl2浸种处理10min,清水冲洗4到5次;浸种:分别用CK(清水)、10、20、40mg/L的烯效唑浸种24h;催芽:在25~28℃的恒温下,将小麦种子放在发芽盘内催芽3d 。
烯效唑

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农学11-2 代凯利 20116115摘要: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烯效唑(0、10mg/L、20mg/L、40mg/L)浸种处理川育20,对不同浓度烯效唑处理后发芽的小麦幼苗进行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测定。
结果表明,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小麦根长、叶片数、根冠比均呈上升趋势,而根数、苗高则呈现下降趋势,苗高的下降趋势较为显著;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与空白对照比较呈上升趋势,但处理浓度为20mg/L时达到上升顶端,随后稍微下降,而丙二醛含量则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相较空白对照呈下降趋势,当处理浓度为20mg/L时达到下降顶端,随后逐渐上升。
综合起来,当烯效唑浓度为20mg/L时,对小麦幼苗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处理效果较好。
关键词:烯效唑;川育20;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前言:烯效唑(S3307)又名特效唑、高效唑,烯效唑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兼有杀菌和除草作用,是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
它能够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从而降低小麦株高,使植株矮化,这对小麦抗倒伏性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烯效唑对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增进作物抗逆性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烯效唑浸种使小麦分蘖早生快发、根系活力增强;但株高、地上部分干物质重量降低,整体上表现为延缓纵向生长,促进横向生长的作用,对培育壮苗、提高产量作用明显。
烯效唑浸种能够有效降低丙二醛含量,从而使植株伤害程度降低。
该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通过研究其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来综合反映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烯效唑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1、材料与方法[2]1.1公试材料:川育201.2试验设计1.2.1选种:选取保存良好未受病虫害危害并且种胚完整饱满的小麦种子。
1.2.2表面消毒:选取的小麦种子用清水洗净后用0.1%升汞消毒1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3-4次,动作迅速,避免种子吸水膨胀。
烯效唑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烯效唑(s3307)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烯效唑(s3307)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摘要:本实验以渝麦7号为材料,经过烯效唑(s3307)处理测定其形态指标和某些生理指标,测得以下结果: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增加,苗高和根数逐渐减小,根冠比逐渐增大,当烯效唑浓度为10(mg/l)时,根干重、苗干重、叶数有最大值;在烯效唑浓度为10—20(mg/l)时,幼苗的根系活力将达到峰值;当烯效唑浓度为10(mg/l)时,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都达到较高;烯效唑对叶绿素含量影响较为复杂,总的来说在在烯效唑浓度0-20(mg/l)时有较大值。
综上所诉,以10mg/l浓度的烯效唑溶液对渝麦7号种子浸种对其生长较为有利,建议应用到田间推广。
关键词:烯效唑(s3307)、小麦、浸种、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前言:烯效唑是20世纪8O年代日本住友化学公司推出的一种高效植物生长延缓剂和广谱杀菌剂,兼有杀菌和除草作用。
它可以由植物的种子、叶片和根吸收,影响到植物体内贝壳杉烯氧化酶活性,抑制赤霉素合成。
与同为三唑类的多效唑相比,烯效唑的生物活性更高,对环境更安全【1】。
其作用机理是切断贝壳杉烯到贝壳杉烯酸的氧化,从而抑制GA合成。
并认为这是抑制植物细胞伸长的主要原因。
烯效哇对叶片长度的抑制效应随叶龄增大而逐渐降低,浓度越大.作用时间愈长,抑制效应可延续到9叶。
由于烯效唑对G 合成的抑制导致植株纵向生长受阻而横向生长加强,株型表现为矮小紧凑,茎杆粗壮。
烯效唑对禾谷类作物等具有控上促下的效果,提高小麦种子活力,但同时使得叶片伸长生长受抑,叶色浓绿,幼苗矮健【2】。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设备与试剂材料:渝麦七号设备:分光光度计、天平等试剂:1mg·mlTTC,1/15mol/l磷酸缓冲液1mol/l硫酸,80%丙酮,CaCO,石英3砂,80%乙醇,冰醋酸,标准脯氨酸溶液,10%TCA。
1.2实验方法1.2.1种子处理及幼苗栽培A、选种:选择种胚完好籽粒饱满的渝麦7号小麦籽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的烯效唑浓度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影响指导老师:刘帆赵山行植物保护 20136788摘要以小麦品种“川育20”为材料,研究了烯效唑浸种处理后对小麦幼苗生理指标和形态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处理增加了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提高小麦植株的抗逆性;烯效唑浸种处理还抑制小麦地上部分的生长。
促进了根系的生长。
增加植株的根冠比。
关键词烯效唑;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
烯效唑具有延缓植物生长,降低植物生长速度,这种延缓作用可为外源GA 与IAA所逆转[2]。
烯效唑能作用于小麦的叶绿体,使叶绿素含量升高、光能利用能力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和提高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1]。
还可使植株细胞长度变短,层数增加,从而使节间变短、植株矮壮,且叶色浓绿,叶片宽厚,直立上冲,形成合理株型,为后期反弹生长创造了条件[4-6]。
烯效唑处理的小麦幼苗在低温下仍有较高的SoD、POD活性[7],提高总糖含量,从而增强了小麦幼苗抗逆性能力,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小麦品种为“川育20”(来自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农场)、烯效唑S3307 1.2处理种子与栽植:1.2.1种子处理:选种:选取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小麦种子数粒;消毒:用0.1%氯化汞浸种处理10min,用清水冲洗4~5次,用吸水纸将种子吸干(防止影响试剂浓度);浸种:用0、10、20、40mg/L四种浓度S3307将种子浸泡24h;催芽:在25~28℃环境下催芽3d1.2.2幼苗培养与管理:栽苗:2人为一小组,4人一大组,每一小组分别选择一种浓度S3307处理的发芽种子80粒,栽入以琼脂为基质的烧杯中(40粒/杯,每小组栽种2杯);加水:向栽入发芽种子的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管理:以每大组为单位,将其放于3-424生长室培养(用记号笔标注好姓名、学号、浓度等信息)1.3测定项目与方法:1.3.1种子成苗率:成苗数/栽植种子数*100%1.3.2幼苗形态指标:每小组S3307处理浓度各取10苗,用直尺测定其株高、根长(取每粒种子最长根)、根数(茎基部根的数量)、根芽比(R/P)、根冠比(R/T),收集四个小组的数据绘制成表格。
根芽比=根长度/芽长度(注:取10株苗所测平均数)根冠比=根重量/芽重量(注:取10株苗鲜重,去胚乳)1.3.3标准曲线的制作:取1ml1mg/ml的TTC于50ml容量瓶中,加乙酸乙酯约30ml及一半药匙的保险粉,剧烈震荡,使TTC还原为红色的TPF并溶于乙酸乙酯,用乙酸乙酯定容至刻度(此时,TPF浓度为20μg/ml)。
取8个10ml容量瓶,编号,依次向各管加入0、1、2、3、4、5、6、7mlTPF溶液,加入乙酸乙酯定容至10ml。
以空白(浓度为0)作为参比,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485nm下的吸光度,记录数据,用excel绘制成标准曲线(记录其公式及R平方值)1.3.4根系活力测定:选取10株幼苗,剪下其根尖(约1cm),根尖总数达50根,吸干表面水分后,迅速投入盛有反应混合液(磷酸缓冲液2ml+0.4%TTC2ml)的小瓶中,使根充分浸没在溶液中,之后放入37℃培养箱中放置1h,1h后,将根尖从小瓶中取出,置吸水纸上吸干水分,加5ml乙酸乙酯一起放入研钵中研磨,提取红色上清液移入试管中,并用少量乙酸乙酯洗涤残渣2次,最后加乙酸乙酯定容至10ml,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485nm下的吸光度(乙酸乙酯为参比液),查绘制出的标准曲线,得到浓度值(C),将C代入:根系活力(μgTPF/株/h)=C*V*100/W*t(V为提取液体积,W为所用根的数量,t为反应时间)由此公式可计算出根系活力值1.3.5幼苗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各小组分别取S3307处理幼苗倒2叶5片,按长4cm,宽0.3cm切取叶片中间部位,将切取的5片叶切碎,与5~8ml80%乙醇、少许石英砂、碳酸钙一起加入研钵中,充分研磨,过滤到25ml容量瓶中,定容。
以80%乙醇为参比液,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663nm、645nm下的吸光度,用以下公式计算出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的值:叶绿素a含量(mg/g)=(12.7OD663-2.69OD645)*V/W*1000叶绿素b含量(mg/g)=(22.9OD645-4.68OD663)*V/W*1000叶绿素总含量(mg/g)=(20.2OD645+8.02OD663)*V/W*1000V:叶绿素提取液总体积(ml)W:每片叶面积4*0.3cm21.3.6幼苗MDA含量的测定:各小组分别取S3307处理幼苗倒2叶,将叶片剪碎混匀后称取0.5g,放入研钵中,加入10%TCA2ml磨成匀浆后,再加入8ml10%TCA,混匀后倒入10ml离心管中,离心(转速4000)10min后取上清液,取两只洁净试管,样品取上清液3ml加0.5%TBA3ml,空白组10%TCA3ml加0.5%TBA3ml,两组同时加热煮沸10min,冷却后以空白组为参比,在分光光度计上测450nm、600nm、532nm下的吸光度,用以下公式计算MDA含量:提取液中MDA浓度C(μmol/L)=6.45(OD532-OD600)-0.56OD450MDA的含量(μmol/gFW)=C*V*10-3/W(V为提取液总体积,W为样品鲜重)2.结果与分析本小组(ck)种子成苗率为:100%表1 不同浓度烯效唑对小麦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浓度(mg/L) 株高(cm) 根长(cm) 根数(根)根芽比(R/P)根冠比(R/T)ck 11.82 7.46 8.00 0.63 0.7210 7.73 6.92 6.90 0.90 0.9320 6.98 6.82 8.20 0.53 0.7540 6.54 5.47 5.50 0.84 1.17由表1可知,不同浓度烯效唑处理对幼苗平均株高、根部伸长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加大而增强,幼苗平均根数随浓度加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浓度为20mg/L时,烯效唑对幼苗根芽比为抑制作用;浓度为10mg/L对根芽比促进作用最强,浓度为40mg/L对根冠比促进作用最强。
图1 标准曲线表2 不同浓度烯效唑处理的幼苗根系活力测定浓度(mg/L)A485 根系活力(μgTPF/株/h)ck 0.313 1.84910 0.596 1.79720 0.186 0.55140 0.499 1.502由表2可知,使用烯效唑能降低小麦幼苗根系活力,但随着浓度的加大,抑制作用先增强后减弱,其中浓度为20mg/L时,小麦幼苗根系活力最小。
表3 不同浓度烯效唑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浓度(mg/L) A663 A645 叶绿素a(mg/g)叶绿素b(mg/g)总叶绿素(mg/g)ck 0.506 0.191 0.1232 0.0418 0.1649 10 0.821 0.342 0.1981 0.0831 0.2811 20 0.434 0.188 0.1043 0.0474 0.1516 40 0.544 0.212 0.1321 0.0481 0.1801由表3可知,烯效唑浓度为10、40mg/L,对小麦幼苗皆为促进作用,烯效唑浓度为10mg/L时,小麦幼苗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都最多;浓度为20mg/L时,小麦幼苗中叶绿素含量最少,对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为抑制作用,但对叶绿素b为促进作用。
表4 不同浓度烯效唑对小麦幼苗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MDA(μmol/gFW)浓度(mg/L)ck 0.016810 0.015020 0.008840 0.0092由表4可知,只要烯效唑处理过的小麦幼苗,MDA的含量均减少,浓度为20mg/L时MDA含量最少。
3.结论与讨论(1)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抑制幼苗地上部分生长,而能促进根系生长。
由于烯效唑可以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唐利民等报道抑制赤霉素合成的作用位点是从贝壳杉烯到贝壳杉烯酸的氧化,而赤霉素的主要作用之一正是控制细胞伸长生长[9]。
(2)植物苗期的根冠比是最重要的壮苗指标之一。
该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处理的小麦幼苗根冠比(R/T)均增大,表现出壮苗效果,与周欣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0]。
说明烯效唑处理能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壮苗作用。
(3)烯效唑浸种处理可以增强小麦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增加叶片中叶绿素总含量,进而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这与关华等[3]和易良等[11]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烯效唑提高了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原因可能是烯效唑作用抑制了小麦叶片细胞的伸长,因而抑制了叶片的生长和叶面积的扩大,但由于叶片内叶绿体的数目和大小没有改变,因此单位叶面积内的叶绿素含量增加[8]。
,从而增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
(4)烯效唑处理的小麦幼苗MDA含量均明显降低,这可能与烯效唑能提高植物叶片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关。
杨大旗等研究表明,烯效唑能增大亚油酸/棕榈酸的比值[12]。
而宁万光等[7]的研究,烯效唑还可以通过促进SOD、POD 基因的表达。
增强植物对于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进一步说明烯效唑浸种在小麦抗逆境领域应用上具有较大潜力。
参考文献[1]朱木兰.烯删农作物的生理效应及应用效应[J].作物研究,1999(2):40—44.[2]王熹,俞美玉.烯效唑的生理活性及应用研究初报[J].作物杂志,1993(2):33—34.[3]关华,韩惠芳,杨文钰.烯效唑对小麦苗期生长的调控效应(Ⅱ)[J].中国农学通报,2002.18(4):56—58.89.[4]王熹.俞美玉,陶龙兴.烯效唑对水稻幼苗的生理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1994,7(4):199—204.[5]粱雪莲。
杨文钰.烯效唑拌种对小麦形态及营养的调节效应[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8,z6(4):403—406.[6]盛亚红,沈岳清,盛敏智.烯效唑(S一3307)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1993,9(4):69—74.[7]宁万光,刘红敏,张万平.烯效唑对小麦幼苗高温胁迫的缓解效应研究[J].现代农业科.2007(14):103—104.[8]熊庆娩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68,31,55,127.[9]唐利民.韩碧文,何仲佩$3307和PP333对小麦应用效果[J].作物研究,1999.13(2):41-43.[10]周欣,杨向平,潘晚烯效唑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96—98.[11]易良,李邦发,赵鹏.烯效唑与硼对小麦叶绿素与相关品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