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学习指导
小学科学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1《月球地球和太阳》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1《月球地球和太阳》教学设计【科学六年级上册】《月球、地球和太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地球、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和关系。
b. 通过观察天空中的月相变化,认识月球的不同形态。
c.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知道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a. 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来积累知识。
b.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使用科学术语来描述和解释天空中的现象。
c. 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对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b. 通过观察月亮的不同形态,理解月球的月相变化。
2. 教学难点a. 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理解上的困难。
b. 能否准确描述和解释月球的月相变化。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约10分钟)a. 利用投影仪或模型展示地球、太阳和月球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月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2. 探究(约40分钟)a. 展示地球仪或利用悬挂的球体代表地球,引导学生围绕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进行观察和讨论。
提问:“地球是如何自转的?”“地球是如何公转的?”b. 制作一个小日晷,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观察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讨论太阳的位置变化规律,并解释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原理。
c. 利用实验或模型,向学生展示月亮的不同形态,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变化。
让学生尝试解释月亮的月相变化现象。
3. 确定概念(约20分钟)a. 综合上述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对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b. 解释和讨论月球的月相变化现象,并让学生归纳总结月球的不同形态与月相的对应关系。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地球的好朋友――月亮和太阳含反思(通用10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地球的好朋友――月亮和太阳含反思(通用10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地球的好朋友――月亮和太阳》含反思(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地球的好朋友――月亮和太阳》含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地球的好朋友――月亮和太阳》含反思1活动目标:1、向幼儿介绍太空有许多星球,他们都是朋友,如:太阳、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1、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放大镜一面,黑色纸片一张。
2、宇宙图片一张。
活动重点:让幼儿知道太阳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活动难点:知道地球、太阳、月亮之间运转的形式: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活动流程:出示宇宙图介绍介绍延伸引起兴趣-->太阳-->月亮-->活动活动过程:一、出示宇宙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问: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儿这样回答) [教师出示宇宙图]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们之中谁是地球的好朋友呢?为什么?小结:月亮离地球最近,一直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又围绕着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二、介绍太阳1、实验一:昼夜之分师问:1、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你知道要多长时间?(一年)2、你知道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之分?(教师运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实验操作)小结: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是,自己也在自转,地球转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2、实验二:利用太阳光使纸燃烧,介绍同样的作用。
师问:1、太阳是一个燃烧的巨大火球,温暖的阳光能使地契上的动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光做那些事情吗?(太阳灶;太阳船;太阳能电池可用于手表、计算机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还可用来发电……)2、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瞧瞧太阳光的威力吧!(在太阳光下利用放大镜演示纸片燃烧)三、介绍月亮师问: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转,晚上,我们可以看到皎洁的月亮,那么月亮他本身回发光吗?(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太阳的光。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

课题:太阳、地球和月球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描述太阳和月球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
2.通过学习,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运动关系提出猜想。
3.能通过实地观察、模拟实验等方式获取关于太阳、地球、月球之间运动关系的信息,并用文字、绘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4.表现出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运动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5.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能参与多人合作的模拟实验,愿意沟通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描述太阳和月球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教学难点:能通过实地观察、模拟实验等方式获取关于太阳、地球、月球之间运动关系的信息,并用文字、绘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太阳、地球、月球头饰、三球仪、篮球、网球、红纸、剪刀各一套。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提问:在地球上,只要天气晴朗,我们就能看到太阳和月亮东升西落。
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有着怎样的运动关系才产生了这些自然现象?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太阳、地球和月球二、科学实践活动:认识日地月之间的关系1.根据我们了解的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知识,说一说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有着怎样的运动关系?生:在五年级我们学习四季的成因时,知道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生:我们在语文课的学习中,知道了月球绕地球公转。
2.做模拟活动,认识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式。
(1)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3)教师发放分组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做模拟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5)教师出示三球仪。
(6)教师边演示三球仪边讲解:月球在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转,月球同时也在自转。
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正是月球、地球和太阳的这种相对运动,产生了月相变化、昼夜交替、四季轮回等现象。
3.制作日地月关系模型。
(1)阅读书本第34面,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有关数据。
(2)分组讨论:测算一下应该制作一个缩小比例为多少的模型?(3)根据测算数据,学生利用教师发放的分组实验材料开展制作模型活动。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太阳、地球和月球》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太阳、地球和月球》1.了解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形成原理。
2.掌握观察和记录影子的方法。
3.通过实验,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1.了解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形成原理。
2.通过实验,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手电筒、不同形状的物体、白纸、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在阳光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物体的影子,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我们可以怎样观察和记录影子呢?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了解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形成原理。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影子的形状和位置,并解释影子形成的原理:当物体挡住阳光时,阳光无法照射到物体的背面,形成了物体的影子。
2.掌握观察和记录影子的方法。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观察和记录影子的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形状物体的影子,包括影子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等。
3.通过实验,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手电筒和不同形状的物体,在白纸上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
2)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影子的大小和形状会随着什么因素的改变而改变?3)学生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汇报实验结果。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1)教师提问: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实验,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影子的大小和形状会随着什么因素的改变而改变?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补充总结。
2.应用影子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教师提问: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用到影子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呢?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教师:回家后观察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并思考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
板书设计】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学反思】教师总结:月相变化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所致,月球的不同位置和角度造成了不同的月相。
一个月中的月相变化可以分为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持续约7天。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地球的好朋友――月亮和太阳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地球的好朋友――月亮和太阳课题名称:地球的好朋友――月亮和太阳适用班级:大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月亮和太阳是地球的好朋友。
2. 了解月亮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月亮、太阳、地球。
2. 彩色的卡纸、剪刀、胶水。
3. 活动道具:太阳帽、月亮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插播一段关于月亮和太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这两个天体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观察课堂的窗外,询问他们有没有发现月亮和太阳。
二、讲授(15分钟)1. 使用图片或卡片展示月亮、太阳和地球,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2. 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月亮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问:太阳白天在哪里?答:在天上。
- 问:地球在哪里?答:在太阳旁边。
- 问: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答:给地球带来光线和热量,让我们有白天。
- 问:月亮在哪里?答:在夜晚的天空上。
- 问:月亮对地球有什么影响?答:月亮给我们带来月光,让我们能看见在夜晚的东西。
三、实践活动(20分钟)1. 分发彩色卡纸和剪刀给学生,让他们制作一个小太阳帽。
2.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月亮模型,让他们观察月亮的形状和变化。
3. 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和光线强弱,让他们感受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 带领学生到室外,在阳光下戴上太阳帽,体验太阳给地球带来的温暖和亮光。
四、总结(10分钟)1. 请学生交流他们观察到的月亮和太阳的特点和变化。
2. 引导学生总结月亮、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并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3.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和事实。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观察星星、云彩等其他自然现象的变化和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实践,在户外栽种植物,让学生亲身感受太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鼓励学生用文字和绘画记录他们对月亮、太阳和地球的观察和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3-1《月亮、地球和太阳》教案

大象版六年级3.1《月亮、地球和太阳》教学设计教材第一局部是引入活动。
《尚书》的记载描述了日食发生的过程以及古人对日食出现 原因的推测。
第二局部是猜测假设。
先提供真实的日食图片或视频资料,指引学生进行观察。
然后引导学生描述日食发生的过程,说明这个“怪物”是从哪个方向,怎样一点点“吃掉”太 阳的,是怎样“吐”出来的,这个“怪物”是“谁”呢?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对日食的成因作 出假设。
第三局部为事实证据。
根据自己的假设开展日食模拟实验,并观察模拟实验现象与 真实的现象是否一致。
第四局部是处理信息,是本单元能力培养的重点环节。
处理信息前需 要收集信息。
通过模拟实验,各组已获得了相应结果。
第五局部是迁移应用。
完成了对日食 的模拟分析,学生可用相同的思路去思考产生月食现象的原因,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巩固所 学内容。
科学观念: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周期性运动以及相关的自然现象,能认识到太空探索拓宽了人类 的视野。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模拟实验方案,并借助统计图表对到的证据进行信息处理。
探究实践:能够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
能在小组提供中收集汇总实验结 果,通过比照分析,概括出日食发生的原因。
态度责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发生原因的因果兴趣,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周期性运动以及相关的自然现象能认识到太空探索拓宽了人类的 视野。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模拟实验方案,并借助统计图表对到的证据进行信息处理。
教学过程课题月亮、地球和太阳 单元 学科 科学年级 教材 分析学习 目标重点 难点讲授新课4、日食的形成真的是天狗吃掉的吗?天狗是指什么?一、猜测假设1、月亮、地球和太阳,它们之间是怎样运动的?月亮引入实验探究2、月亮、地球和太阳,它们的体积有多大?明确: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30万倍,地球的体积约为月球的49倍。
如果说地球是一个篮球,那么月球那么是一个乒乓球。
幼儿园大班教案《地球、太阳和月亮》科学

活动名称:《地球、月亮和太阳》(科学)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太阳、地球、月亮的有关知识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 了解月亮的周期变化,有探索宇宙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规律图和挂图各一张,月亮的变化周期图一张。
活动指导:
一、带小朋友到户外晒太阳,感受阳光的温暖,知道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太阳。
二、想一想:平时见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三、观察发现:观察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图,了解月亮的变化周期是一个月。
四、讨论:我们生活在哪儿’知道地球上有高山、平原、江河和海洋。
五、观察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规律图,边观察教师边讲解:太阳是一颗发光的恒星,地球是绕太阳运转的一颗不发光的行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绕地球转,转一圈正好是一个月,月亮本身不发光,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是太阳光反射而来的。
六、小结
让小朋友知道,太阳的光为世界带来了温暖和光明;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场所;月亮为人类提供了研究宇宙科学的基地。
所以,太阳、地球、月亮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太阳、地球和月球》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太阳、地球和月球》3.1.仰望天空【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重难点】1.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
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
②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
③太阳的温度很高。
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
⑤月球会发“光”。
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和太阳的特征,那么你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展开模拟实验。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补充分享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
(1)教师提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学习指导2009-12-2
《白天与黑夜》
1.地心说—托勒密(古希腊)日心说—哥白尼(波兰)
2.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日心说:
(1)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等都在圆形轨道上匀速围绕太阳运行。
(2)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沿圆形轨道每个月绕地球旋转一周。
(3)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周,因而出现日月星辰东升西茖的现象。
3.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就是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4.昼夜更替的原因: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昼夜与生物》
1.早晨醒来时,人体会发生心跳、呼吸加快等一系列变化;傍晚时分,体温会比清晨时升高约1摄氏度,血压也从早晨起床时的最低点升至晚上一天中的最高点。
夜里,心跳频率和体温开始下降,这是人类长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的规律。
2.昼夜的更替是有规律的,生活在地球上的动植物因昼夜更替也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3.昼行性动物(白天活动)
夜行性动物(夜间活动):猫头鹰、蝙蝠、蟋蟀、蛾、老鼠等
它们根据光照持续时间安排各类活动
《四季更替》
1.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2.四季更替的原因: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变化,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
3.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弯弯的月亮》
1.人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2.月相的成因: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
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转。
因此,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就会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
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3.农历一个月中各日期月相图
初一初三或四初七或八十一或十二十五
上半月由缺到圆,凸边向右
十五十八或九二十二或三二十五或六二十九或三十
下半月由圆到缺,凸边向左
4.月亮的运动状态
在一天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是沿着弧线自东向西移动的。
这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
从月初到月底,月亮在天空中每天同一时刻的位置沿着弧线自西向东移动的。
5. 月相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日食和月食》
1.日食的成因: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个天体大致呈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就是日食。
2.月食的成因: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三个天体大致呈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进入到地球的影锥这内,便出现了月食。
3.日全食的过程: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4
.日食
的形成
月食的
形成
《登上月球》
1.月球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距离地球约为38.4万千米。
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2.昼夜温差大
3.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没有生物。
4.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得多,只有地球引力的1/6。
5.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部分是高山,阴暗的部分是平原,还有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6.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科学探索的先河。
7.前苏联1957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8.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第一次登上月球。
9.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称之为嫦娥工程。
六年级科学作业 2009-12-14
六年极 班 组 号 姓名:
1.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2. ___醒来时,人体会发生心跳、呼吸加快等一系列变化;___时分,体温会比清晨时升高约1摄氏度,血压也从早晨起床时的最低点升至晚上一天中的最高点。
夜里,心跳频率和体温开始___,这是人类长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的规律。
3. 四季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十五 十八或九 二十二或三二十五或六二十九或三十
5. 月球距离地球约为____万千米。
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得多,只有地球引力的_____。
______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科学探索的先河。
6.画出月食的形成图。
7.画出日食成因图
初一 初三或四 初七或八 十一或十二 十五
9. 在一天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是沿着弧线 移动的。
这是由地
球自转造成的。
从月初到月底,月亮在天空中每天同一时刻的位置沿着弧线 移动的,月亮由缺到圆,又由圆到缺。
10.什么是月相,它是怎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