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综物理(Word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物理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物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1.同一音叉发出的声波同时在水和空气中传播,某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在水中波长较大,b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B.声波在空气中波长较大,b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线C.水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a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D.空气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a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线【答案】A【解析】由题“同一音叉发出的声波”知:两波频率f相同,由λ=v T=v/f知:该声波在哪种介质中的波速大,则它在哪种介质中的波长就较大,显然v水声>v空声,故λ水>λ空,即声波在水中波长较大,由题图知:b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A正确,B、C、D均错。
2.据报道,“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飞行器的圆形工作轨道距月球表面分别约为200km和100km,运行速率分别为v1和v2。
那么,v1和v2的比值为(月球半径取1 700km)()A. B.B C. D.【答案】C【解析】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知:,故,,C选项正确,A、B、D均错。
3.某实物投影机有10个相同的强光灯L1~L10(24 V/200 W)和10个相同的指示灯X1~X10(220 V/2 W),将其连接在220 V交流电源上,电路如图。
若工作一段时间后L2灯丝烧断,则()A.X1的功率减小,L1的功率增大B.X1的功率增大,L1的功率增大C.X2的功率增大,其它指示灯的功率减小D.X2的功率减小,其它指示灯的功率增大【答案】C【解析】由题知:L2灯丝烧断,则L2与X2并联阻值R并2增大,整个回路中总阻值R总也增大,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干路电流I干减小,而其他各灯L n与X n并联,阻值R并n不变,则各灯两端电压U n=I干R并n减小,X2两端电压U X2增大,又由知:,U X2增大,R X2不变,P X2增大,其他指示灯,U n减小,R X n不变,P X n减小,故X2的功率P X2增大,其他指示灯的功率P X n减小,C正确,D错;同理可知:各强光灯L n的功率P L n也减小,A、B均错。
高三物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Ⅰ卷)试题与解析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Ⅰ卷)物理试题与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测试题目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K 39 Cu 64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B.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C.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少,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 单位面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15. 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m,右镜8m,如图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A.24mB.32mC.40mD.48m16.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0.6328μm,=3.39μm,已知波长为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1.96eV的两的。
用表示产生波长为的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激光所对应的跃迁的能级间隔,则的近似值为:()A.10.50eVB.0.98eVC. 0.53eVD. 0.36eV17.如图,一段导线abcd位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且与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垂直。
高三物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与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3页,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然后再用2B 铅笔将与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3.答题卡上第Ⅰ卷必须用2B铅笔作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修改时用橡皮擦除干净。
第Ⅱ卷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或超出答题区域作答的均不得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l 27 Si 28 P 31 S 32测试题目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
图中记录的是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14.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A.粒子散射现象B.天然放射现象C.光电效应现象D.原子发光现象15.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归类和比较,有助于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在类比过程中,既要找出共同之处,又要抓住不同之处。
某同学对机械波和电磁波进行类比,总结出下列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A.机械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三者满足的关系,对电磁波也适用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C.机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纵波16.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P、Q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E P和E Q,电势分别为U P和U Q,则A.E P>E Q,U P>U Q B.E P>E Q,U P<U QC.E P<E Q,U P>U Q D.E P<E Q,U P<U Q17.一简谐机械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T,波长为。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天津卷)word版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物理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12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 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 ,A中F垂直于斜面向上。
B中F垂直于斜面向下,C中F竖直向上,D中F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D【解析】四个图中都是静摩擦。
A图中sinAf Gθ=;B图中sinBf Gθ=;C图中()sinCf G Fθ=-;D图中()sinCf G Fθ=+。
2.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GfF NGfF NGfF NGfF NA.电磁波必须依赖介质传播B.电磁波可以发生衍射现象C.电磁波不会发生偏振现象D.电磁波无法携带信息传播B 【解析】电磁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A 错;衍射是一切波所特有的现象,B 对;电磁波是横波,横波能发生偏振现象,C 错;所有波都能传递信息,D 错。
3.为探究小灯泡L 的伏安特性,连好图示的电路后闭合开关,通过移动变阻 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中的电流由零开始逐渐增大,直到小灯泡正常发光。
由电流表和电压表得到的多组读数描绘出的U-I 图象应是C 【解析】灯丝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在图像上某点到原点连线的斜率应越来越大。
C 正确。
4.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根平行金属导轨之间接有定值电阻R ,质量不能忽略的金属棒与两导轨始终保持垂直并良好接触且无摩擦,棒与导轨的电阻均不计,整个装置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棒在竖直向上的恒力F 作用下加速上升的一段时间内,力F 做的功与安培力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 A.棒的机械能增加量 B.棒的动能增加量 C.棒的重力势能增加量 D.电阻R 上放出的热量A 【解析】棒受重力G 、拉力F 和安培力A F 的作用。
【物理】2009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2)物理部分(含解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 .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B .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C .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D .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15. 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 时间内的v-t 图象如图所示。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 1分别为A .13和0.30s B .3和0.30s C .13和0.28s D .3和0.28s16. 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
气缸壁和隔板均绝热。
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边气体温度相等。
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
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A .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B .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C .左边气体压强增大D .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17. 因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I 图线。
用此电源与三个阻值均为3 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测得路端电压为4.8V 。
则该电路可能为18. 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
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
由此可推知, 氢原子A. 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了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B. 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C.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D. 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19. 图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
2009年全国新课标理综高考试卷加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理综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II 卷第3333——41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上。
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实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23 CL35.5 C U 63.6第I 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细胞癌变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癌变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癌变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 B. B. 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生理过程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生理过程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生理过程C C.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分化过程.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分化过程.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分化过程D D.细胞编程性死亡与基因表达无关.细胞编程性死亡与基因表达无关.细胞编程性死亡与基因表达无关2. 2. 右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20092009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解析

. . . ....2009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解析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郑学鉴2009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物理部分)总体来说还是紧扣了考试说明与考试大纲的要求,考试内容覆盖了教材的大部分内容。
达到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重点考的命题要求,同时试题也体现一个主导,两个考察和两个重视的特点,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察双基,考察能力,重视联系实际,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
从考试的性质来讲,强调了选拔性考试,所以试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考试能力要求的个五个部分: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学问题的能力,物理实验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考点知识覆盖情况:B.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C.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重点考查对气体压强的理解,包括气体压强的产生、及其气体压强的决定因素。
A选项就是学生应该理解并要牢记的基本概念。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说明温度降低,但不能说明压强也一定减小,C错.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增加,但温度降低有可能气体的压强减小,D错.15.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m,右镜8m,如图所示。
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A .24mB .32mC .40mD .48m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学生严谨科学精神的好题,其知识层面仅限初中,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法则很容易选择B ,但学生如果省题不仔细,作图不严谨很容易出错。
此题也可作为初中竞赛的一道好题。
16、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12m m λμλμ=0.6328,=3.39。
已知波长为1λ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E 1=1.96eV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
用△E 2表示产生波长为2λ的激光所对应的跃迁的能级间隔,则△E 2的近似值为 A .10.50eV B .0.98eV C .0.53eV D .0.36Ev原子的跃迁是原子物理的一个重点内容,应用跃迁理论λυυch E ==∆,,可知当,6328.0,196m ev E μλ==∆当m μλ39.3=时,连立可知ev E 36.02=∆便得到答案D ,本题主要注意波长与频率的关系。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综物理部分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第I 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S 32 Cr 52 Fe 5614.原子核聚变可望给人类未来提供丰富的洁净能源。
当氘等离子体被加热到适当高温时,氘核参与的几种聚变反应可能发生,放出能量。
这几种反应的总数效果可以表示为241112106243.15k He d H n MeV →+++平衡条件可知A .k=1,d=4 B. k=2,d=2 C. k=1,d=6 D. k=2d=315.2009年2月11日,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和美国“铱—33”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5km 处发生碰撞。
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完整在轨卫星碰撞事件。
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片可能影响太空环境。
假定有甲、乙两块碎片,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都是圆,甲的运动行速率比乙的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的运行周期一定比乙的长B .甲距地面的高度一定比乙的高C .甲的向心力一定比乙的小D .甲的加速度一定比乙的大16.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基本上是匀速膨胀的。
上世纪末,对1A 型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面对这个出人意料的发现,宇宙学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宇宙的大部分可能由暗能量组成,它们的排斥作用导致宇宙在近段天文叶期内开始加速膨胀。
如果真是这样,则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 和宇宙年龄t 的关系,大致是下面哪个图像?A B C D17.为了节约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
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
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 ★ 启封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 .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C .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 .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答案BD 。
【解析】行星运动定律是开普勒发现的A 错误;B 正确;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 错误;D 正确。
15. 地球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可以看作是圆形的。
已知木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轨道半径的5.2倍,则木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之比约为A .0.19B .0.44C .2.3D . 5.2 答案B 。
【解析】天体的运动满足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22Mm v G m R R =可知v =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之比0.44v v ==≈木地,B 正确。
16. 医生做某些特殊手术时,利用电磁血流计来监测通过动脉的血流速度。
电磁血流计由一对电极a 和b 以及磁极N 和S 构成,磁极间的磁场是均匀的。
使用时,两电极a 、b 均与血管壁接触,两触点的连线、磁场方向和血流速度方向两两垂直,如图所示。
由于血液中的正负离子随血流一起在磁场中运动,电极a 、b 之间会有微小电势差。
在达到平衡时,血管内部的电场可看作是匀强电场,血液中的离子所受的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为零。
在某次监测中,两触点的距离为3.0mm ,血管壁的厚度可忽略,两触点间的电势差为160µV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0.040T 。
则血流速度的近似值和电极a 、b 的正负为A .1.3m/s ,a 正、b 负B .2.7m/s , a 正、b 负C .1.3m/s ,a 负、b 正D .2.7m/s , a 负、b 正 答案A 。
【解析】依据左手定则,正离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向上偏,负离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向下偏,因此电极a 、b 的正负为a 正、b负;当稳定时,血液中的离子所受的测 电势 差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为零,则qE=qvB ,可得6316010 1.3/0.04310E U v m s B Bd --⨯===≈⨯⨯,A 正确。
17. 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开始受到水平力的作用。
力的大小F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A .03t 时刻的瞬时功率为m t F 0205B .03t 时刻的瞬时功率为mtF 02015C .在0=t 到03t 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m t F 423020D .在0=t 到03t 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mt F 625020答案BD 。
【解析】0-2t 0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0F a m =,2t 0 时刻的速度为001022F t v a t m== ,在3t 0时刻的瞬时速度0021053F t v v a t m =+= ,则03t 时刻的瞬时功率为2000005153F t F t P F m m== ,A 错误;B 正确;在0t =到03t 这段时间内,由动能定理可得22200225122k F t W E mv m=∆==,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200256F t P m=,D 正确。
18.空间有一均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xyz O -,M 、N 、P 为电场中的三个点,M 点的坐标)0,,0(a ,N 点的坐标为)0,0,(a ,P 点的坐标为(,,)22a aa 。
已知电场方向平行于直线MN ,M 点电势为0,N 点电势为1V ,则P 点的电势为 A .34V2 B.2C .14V D .34V 答案D 。
F 3F 000【解析】将立体图画成平面图,如图所示,可见P 点沿电场线方向为MN 的四等分线,故P 点的电势为34V ,D 正确。
19.如图所示,一导体圆环位于纸面内,O 为圆心。
环内两个圆心角为90°的扇形区域内分别有匀强磁场,两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均与纸面垂直。
导体杆OM 可绕O 转动,M 端通过滑动触点与圆环良好接触。
在圆心和圆环间连有电阻R 。
杆OM 以匀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t=0时恰好在图示位置。
规定从a 到b 流经电阻R 的电流方向为正,圆环和导体杆的电阻忽略不计,则杆从t=0开始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电流随t ω变化的图象是答案C【解析】依据左手定则,可知在0-2π内,电流方向M 到O ,在在电阻R 内则是由b 到a ,为负值,且大小为212BL I Rω=为一定值,~2ππ内没有感应电流,3~2ππ内电流的方向相反,即沿正方向,3~22ππ内没有感应电流,因此C 正确。
20.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
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A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B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答案BC.【解析】对于物块由于运动过过程中与木板存在相对滑动,且始终相对木板向左运动,因此木板对物块的摩擦力向右,所以物块相对地面向右运动,且速度不断增大,直至相对静止而tttt做匀速直线运动,B 正确;对于木板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知受到物块给它的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则木板的速度不断减小,知道二者相对静止,而做直线运动,C 正确;由于水平面光滑,所以不会停止,D 错误。
21.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μ<1)。
现对木箱施加一拉力F ,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
设F 的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θ,如图,在θ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A .F 先减小后增大B .F 一直增大C .F 的功率减小D .F 的功率不变答案AC 。
【解析】由于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因此木箱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由平衡条件得:s i n m g N F θ=+,cos f N F μθ==两式联立解得c o s s )m g F μθμθ==+,可见F 有最小值,所以F 先减小后增大,A 正确;B 错误;F 的功率cos cos cos sin 1tan mgv mgvP Fv μθμθθμθμθ===++,可见在θ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tan θ逐渐增大,则功率P 逐渐减小,C 正确,D 错误。
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小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4分)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一圆柱体的长度l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体的直径d ,示数如图。
由图可读出l = cm , d = mm答案2.25,6.860【解析】游标卡尺的读数220.1522.5 2.25x mm mm mm cm =+⨯==;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6.50.0136.0 6.860y mm mm mm =+⨯=。
23.(11分)青岛奥运会帆船赛场采用风力发电给蓄电池充电,为路灯提供电能。
用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控制路灯电路的开关,实现自动控制。
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照射光的强弱而变化,作为简化模型,可以近似认为,照射光较强(如白天)时电阻几乎为0:照射光较弱(如黑天)时电阻接近于无穷大。
利用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借助电磁开关,可以实现路灯自动在白天关闭,黑天打开。
电磁开关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
1、2两接线柱之间是励磁线圈,3、4两接线柱分别与弹簧片和触点连接。
当励磁线圈中电流大于50mA 时,电磁铁吸合铁片,弹簧片和触点分离,3、4断开;电流小于50mA 时,3、4接通。
励磁线圈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0mA 。
(1) 利用以下器材设计一个自动控制路灯的电路,画出电路原理图。
光敏电阻1R ,L ,额定功率40W,额定电压36V 保护电阻2R ,,蓄电池E ,电压36V ,内阻很小;开关S ,导线若干。
(2) 回答下列问题:①如果励磁线圈的电阻为200Ω,励磁线圈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V ,保护电阻2R 的阻值范围为 Ω。
②在有些应用电磁开关的场合,为了安全,往往需要在电磁铁吸合铁片时,接线柱3、4之间从断开变为接通。
为此,电磁开关内部结构应如何改造?请结合本题中电磁开关内部结构图说明。
答: 。
③任意举出一个其它的电磁铁应用的例子。
答: 。
答案:(1)电路原理如图所示。
(4分) (2)①20 (2分) 160~520(2分) ②把触点从弹簧片右侧移到弹簧片左侧,保证当电磁铁吸合铁片时,3、4之间接通:不吸合时,3、4之间断开。
③电磁起重机 【解析】(1)要使光敏电阻能够对电路进行控制,且有光照时路灯熄灭,光敏电阻应与1,2串联,3,4与路灯串联;则电路图如图所示。
(2)①由U=IR 得励磁线圈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U=I m R=0.1×200V=20V ;依据允许通过励磁线圈的电流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得2min 161600.1R =Ω=Ω,2max 163200.05R =Ω=Ω,因此保护电阻2R 的阻值范围为160~320Ω;②把触点从弹簧片右侧移到弹簧片左侧,保证当电磁铁吸合铁片时,3、4之间接通:不吸合时,3、4之间断开。
③电磁起重机 24.(14分)21冰壶比赛是在水平冰面上进行的体育项目,比赛场地示意如图。
比赛时,运动员从起滑架处推着冰壶出发,在投掷线AB 处放手让冰壶以一定的速度滑出,使冰壶的停止位置尽量靠近圆心O 。
为使冰壶滑行得更远,运动员可以用毛刷擦冰壶运行前方的冰面,使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
设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0.008,用毛刷擦冰面后动摩擦因数减少至2μ=0.004.在某次比赛中,运动员使冰壶C 在投掷线中点处以2m/s 的速度沿虚线滑出。
为使冰壶C 能够沿虚线恰好到达圆心O 点,运动员用毛刷擦冰面的长度应为多少?(g 取10m/s 2)【解析】设冰壶在未被毛刷擦过的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1S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1f :在 被毛刷擦过的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2S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2f 。
则有1S +2S =S ①式中S 为投掷线到圆心O 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