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对移动核心网的需求
物联网对移动通信网影响的分析与研究

目前 物联 网业 务 应 用 企 业 多分 布 在 欧 美 发 达 国 家, 当前 物 联 网 业 务 以定 位 / 踪/ 航 、 全 监 控 、 跟 导 安 自 动 化 和远 程 管理 等 功能 为 主 , 业务 应 用 主要 包 括 远程 抄表 、 车队信 息管理 、 全监 测等 。 安 而 国 内物联 网还处 于从 萌芽期 向成 长期 的过 渡 阶 段 。当前 物联 网业务 类 型 多但 应 用分 散 , 形 成规 模 未 化 和产业 化 的态势 , 行业 应用 经验 不足 , 市场 潜力 大但
3 1设 备标 识 .
丰富的M2 M应用将带来终端数量的级数级增长 ,
在 未 来 1 年 内 , 会 达 到 百亿 级 连 接 数 , 有 的用 户 0 将 现 标 识 如 MSS N、 I I I 不 能满 足 用 户标 识 快 ID I 和 ME 等 MS 速 增长 的需求 。但 同时标识 是物 联 网应用 的基础 应用 技 术之 一 , 对物 联 网中物 理实体 、 是 通信 实体 和应用 实 体 赋予 的或其 本 身 固有 的一个 和一组 属 性 , 需要 在 网 络 中能 够唯一 标识 物联 网终 端 。 物联 网标 识用 于在 一定 范 围内唯一 识别 物联 网 中 的物理 和逻辑 实 体 , 以便 网络 或 应用 基 于此 对 目标 对 象 进行 相 关 控制 和 管理 , 以及 相关 信 息 的获 取 、 理 、 处 传送 与 交换 。
研究 和产 业化 热潮 。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习题(有答案版)

中国通信服务xx公司2012年习题部门: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1、下面关于移动互联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移动互联网是由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融合而生B、移动互联网需要实现用户在移动过程中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C、移动互联网由接入技术、核心网、互联网服务三部分组成D、移动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在移动2、下面关于移动互联网核心网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核心网一般均包含接入路由器和网关B、核心网负责管理用户移动信息C、核心网保证用户在移动中连接不中断D、核心网为用户提供互联网应用服务3、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模型不包括( A );A、芯片制造商B、终端制造商C、电信运营商D、互联网企业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的最大特点是( C );A、可以浏览网页B、存储容量扩大C、可实现资源共享D、使信息传输速度提高5、目前手机应用通信协议不包括( A );A、SIPB、WAP 1.2C、WAP 2.0D、WEB6、我们在浏览internet时,此时我们的手机扮演的是那种角色( B ) ;A、服务器B、客户端C、服务器和客户端D、控制器7、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是( D );A、计算机B、互联网C、传感网D、物联网8、第三次信息革命在( D )年;A、1999B、2000C、2004D、20109、计算模式每隔( C )年发生一次变革。
A、10B、12C、15D、2010、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是谁提出的( C );A、无锡研究院B、温总理C、IBMD、奥巴马11、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提出下面哪个概念:( C )A、感受中国B、感应中国C、感知中国D、感想中国12、“感知中国”是我国政府为促进什么技术发展而制定的( D )A、集成电路技术B、电力汽车技术C、新型材料D、物联网技术13、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不包括( D );A、感知层B、传输层C、数据层D、会话层14、RFID、二维码和传感器属于物联网的哪个层( A )。
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基础知识作答

2017 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教师组)“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基础知识作答(B)卷【时间:60 分钟,总分:100 分】(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一、单选题(40 道题,每题1 分,总分40 分)1、“智慧革命”以()为核心A.互联网B.局域网C.通信网D.广域网2、支持物联网的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嵌入式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A.网格计算B.中间件技术C.源代码开放技术D.高性能计算与云计算3、RFID 技术实质是一个基于()发展出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可以将物品编码采用无线标签方式进行记录和供读取的小型发射设备,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非接触式识别技术A.无线电技术B.超声波技术C.雷达技术D.激光技术4、ZigBee()是协议的最底层,承付着和外界直接作用的任务A.物理层B.MAC 层C.网络/安全层D.支持/应用层5、传感器已是一个非常()概念,能把物理世界的量转换成一定信息表达的装置,都可以被称为传感器A.专门的B.狭义的C.宽泛的D.学术的6、物联网网络安全的保证是以()的安全为基础A.红外网络B.蓝牙网络C.传感网络D.计算机网络7、-3 的补码是()A. 10000011B. 11111100C. 11111110D. 111111018、下列存储方式哪一项不是物联网数据的存储方式()A.集中式存储B.异地存储C.本地存储D.分布式存储9、节点节省能量的最主要方式是()A.休眠机制B.拒绝通信C.停止采集数据D.关机计算10、物联网的意义在于:1)物联网将改善人与自然界的联系;2)物联网将有益于建设智能化、节能型城市;3)物联网将大大改善民生;4)物联网建设对我国的()A.促进作用B.战术意义C.创新推动D.战略意义11、下列哪种通信技术不属于低功率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A.广播B.超宽带技术C.蓝牙D.Wi-Fi12、RFID 卡()可分为: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A.按供电方式分B.按工作频率分C.按通信方式分D.按标签芯片分13、RFID 硬件部分不包括()A.读写器B.天线C.二维码D.电子标签14、UML 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哪种软件开发方法()A.基于瀑布模型的结构化方法B.基于需求动态定义的原型化方法C.基于对象的面向对象的方法D.基于数据的数据流开发方法15、用于“嫦娥2 号”遥测月球的各类遥测仪器或设备、用于住宅小区保安之用的摄像头、火灾探头、用于体检的超声波仪器等,都可以被看作是()A.传感器B.探测器C.感应器D.控制器16、“智能电网”解决方案被形象比喻为电力系统的()。
2017年产品维护经理岗位认证专业知识技能学习题库-物联网

答案 B
C
B
C
A
B
A
B A B B B B A A B
2017年产品维护经理岗位认证专业知识技能学习题库-物联网
序号 试题类型
题干
选项
60 判断题 网络层是物联网体系架构的第三层。
A-正确 ,,B-错误
61 判断题
物联网中间件的主要作用在于将实体对象转换为虚拟对 A-正确 ,,B-错误
象。
62 判断题
利用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 A-可靠传递,,B-全面感知,,
息,指的是()。
C-智能处理,,D-互联网
47 单选题 RFID硬件部分不包括()。
A-读写器,,B-天线,, C-二维码,,D-电子标签
48 判断题
物联网共性支撑技术是不属于网络某个特定的层面,而 是与网络的每层都有关系,主要包括:网络架构、标识 A-正确 ,,B-错误 解析、网络管理、安全、QoS等。
2017年产品维护经理岗位认证专业知识技能学习题库-物联网
序号 试题类型
题干
1 单选题 物联网移动核心网专用网元包含()
选项
A-NAT,AAA,HLR,MME,, B-HA/CCG,S-GW,VPDN AAA,SMSG ,, C-P-GW,PCRF,HSS,CG槽 ,, D-PCRF,VPDN AAA,DNS
18 单选题
B
息,指的是()。
C-智能处理 ,,D-互联网
A-三层,,B-四层,,
19 单选题 IBM提出的物联网构架结构类型是()。
C
C-八横四纵,,D-五层
第 2 页,共 10 页
2017年产品维护经理岗位认证专业知识技能学习题库-物联网
应用和业务成为物联网核心价值

国说 :“ 我们认为 ,这里 的传感设备包括 R I FD读写
设备和传感 器节点设备 。 ”
相对 互联 网的 I 技术 、电信 网的交换 技术 、无 P
线 网的无线传输技术 ,物联 网是应用 技术 还是 创新
现在有很多说法 , 中一种是 互联 网只能连接 性技术 呢?什 么是物联 网的专有技术 呢?物联 网技 其
应 用和业务成为物联 网核心偷值 -
■文 /本刊记者 周晓娟 多物体不一定 非要连到 网上 , 而且物
联 网不是网络 而是应用和业务。 物联
标
产业 的成熟 、 行业 的需求使 自2 0 年 以来发展 网的 09
可 每一个物件都可以 迅速的物联 网引起 了万众 的瞩 目。 年初 的两会上 , 众 识 , 以被寻址 ,
联网有如下说明 :物联 网是通过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 如说 它是业务 和应用 。物联 网的核心网既可以是下
一
代互联 网 ,也可 以是 现有 的互 联网 ,现在物联网
当然 , 在下 一代互联 网中 , 物联 网技 实现智能化识别、 定位 、 跟踪 、 监控和管理 的一种 网络。 就能得 以实现 。
术 、嵌人式 技术 、伺服技术 、微电机技术和数据
挖掘等技术。
近 日,“ 新时代 管理讲堂 ” 举办 主题为 “ 贴近 应用 , 感知物联 网” 的活动 , 研讨新信息经济时代
背后 的 “ 无限商机 ” 分别从相关政策 、 , 数据分析 、 企业实战和实际应用 四个方 面全方位解读物联 网。
人 ,物联网可以连接物 ,互联 网连接的是虚拟世界 , 术分 为物联 网核心技术和 构建物联 网的应用 技术 。 F D等标识 技术 以及 云计算 技 物联网要取代互联网 , 物联 网就是泛在 网。 陈宝 国指 其 中核心技术包括 R I
面向6G的核心网网络架构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6G网络愿景和核心网网络架构所面临的挑战,提出面向6G的核心网网络架构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智能且能力普惠的核心网架构,实现“连接+AI+算力+智能+能力开放”的6G核心网,能够根据场景和业务需求按需部署网络功能,保证网络按需确定性服务能力。
通过对四大网络功能体进行重构,实现多任务协同能力,形成灵活的用户面处理逻辑,实现网络能力普惠的自治管理和智能服务。
0 1概述大连接物联网(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和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ltra-reliable &low-lat ency communications,uRLLC)是5G移动通信的三大应用场景,能够提供海量连接、宽带化以及低时延类型业务,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近些年,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6G)已经引起全球工业界与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网络架构是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石,整个系统的能力与效率都与网络架构息息相关。
其中,核心网在系统中扮演着中控大脑与核心枢纽的角色,不仅负责移动通信网络中融会贯通、承上启下的任务,同时承担着6G应用业务演进与繁荣的责任。
目前,6G整体研究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6G技术路线尚未明确,对核心指标与典型应用场景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虽然6G的“技术寻找”与“场景挖掘”尚未成熟,但多国已将6G核心技术纳入各自的创新战略,6G技术俨然成为全球抢占的科技制高点与大国科技博弈的高精尖领域。
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以及芬兰等国家均已开展6G技术研究。
2019年11月3日,我国成立了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标志着我国6G技术研发工作正式启动。
与此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亦启动了6G网络技术研究,国际电信联盟(ITU)开展了固定、移动、卫星融合标准研究,提出了核心网上星架构、多接入融合网络技术以及业务连续性技术,这充分说明6G核心网将是6G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IMS在全业务运营下网络建设论文

IMS在全业务运营下的网络建设研究摘要;随着3g的商用、全业务运营以及物联网的发展,对于核心网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移动核心网不仅要满足大容量、组网简单的要求,更要提供各种丰富的业务,而目前的网络显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因此,引入ims无疑是今后固网、移动网络融合核心网的必然选择。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ims在全业务运营下的建设策略及建设方案,以实现核心网对全业务运营的有力支撑。
关键词:ims1 ims将成为下一代网络核心ims,全称为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最初是由3gpp在release 5标准中提出的基于sip会话控制的网络体系架构,目的是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从而丰富移动网的业务种类,加快业务提供过程。
ims具有分布式、与接入无关以及开放业务接口等特点,经过r5、r6和r7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业界瞩目的体系架构,被itu-t、tispan(电信和互联网融合业务及高级网络协议,etsi从事下一代网络研究的标准化组织)等标准化组织广泛采用,成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
2 ims在全业务下的网络架构结合移动网与固定网的特点,我们给出基于ims的全业务下一代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2.1 接入网接入层包括各种终端(如移动sip终端、pda、pc、机顶盒等)和ip接入网。
ip接入网分为移动接入(gprs)、无线宽带接入(如wifi、wimax)和固定接入(如dsl)。
3g通过sgsn和ggsn接入ims网络,dsl通过dslam和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接入ims网络。
基于wifi的ip接入通过无线接入通路wag和分组数据通路(pdg)接入ims网络。
sbc(软交换边界控制器)充当网络附着子系统(nass)与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racs)完成接入控制。
2.2 会话控制层无论用户通过何种方式接入(固定智能终端与移动智能终端分别通过各自的p-cscf接入),由统一的s-cscf负责鉴权,执行会话控制业务并维护每一个会话的状态。
物联网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云计算平台中,()基础设施即服务。
A. IaaS
B. PaaS
C. SaaS
D. QaaS
2、RFID属于物联网的哪个层()。
A.感知层 B.网络层
C.业务层
D.应用层
3、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提出下面哪个概念()。
A.感受中国 B.感应中国
C.感知中国
D.感想中国
4、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是谁提出的()。
A.无锡研究院 B.温总理
C.IBM
D.奥巴马
5、ZigBee()根据服务和需求使多个器件之间进行通信()。
A.物理层
B.MAC层
C.网络/安全层
D.支持/应用层
6、物联网中常提到的“M2M”概念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人到人(Man to Man)
B. 人到机器(Man to Machine)
C. 机器到人(Machine to Man)
D.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
7、ZigBee()负责设备间无线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结束。
A.物理层
B.MAC层
C.网络/安全层
D.支持/应用层
8、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是()。
A. 计算机
B. 互联网
C. 传感网
D.物联网
9、RFID卡()可分为:有源(Active)标签和无源(Passive)标签。
A.按供电方式分
B.按工作频率分
C.按通信方式分
D.按标签芯片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发展对移动核心网的需求
近年来,M2M和物联网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热点,基于M2M和物联网的各种应用为运营商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
本文重点分析了M2M和物联网对运营商网络尤其是核心网的影响和需求,包括设备管理、网络负荷、计费等方面。
M2M和物联网(IOT)应用正逐渐崛起
M2M是Machine to Machine的简称,专指机器与机器间通信的业务类型。
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则是指M2M在广域网、特别是移动运营商网络中的应用,即以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无线网络为平台,采用多种传输方式(CDMA/GSM/SMS等),通过特种行业终端,服务于行业用户机器到机器的无线数据传输业务。
M2M/IOT业务具有潜在的市场,地理分布广泛,可以部署在任何网络可达的位置,取代高成本的有人值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对于电力、水利、采油、采矿、环保、气象、烟草、金融等行业的信息采集意义巨大,有巨大的市场价值。
对于广泛分布的M2M终端,采用无线网络进行通信是优选方案之一,现有的一些行业应用,如远程抄表、水位监控等,都是采用GPRS网络传输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
随着M2M应用的发展,对无线网络存在着迫切的需求。
M2M广阔的应用领域
M2M/IOT应用范围广阔,可应用与智能交通、远程医疗、监控、智能电网、环境检测、智能家居等多种场景,如图1所示。
图1 M2M/IOT的应用领域
以智能交通为例,一个典型的智能交通系统由GPS/GLONASS 卫星定位系统、移动车载终端、无线网络和ITS控制中心组成(见图2)。
图2 M2M/IOT的智能交通应用
车载终端通过GPS模块接收导航卫星网络的测距信息,将车辆的经度、纬度、速度、时间等信息传给微控制器;通过视频图像设
备采集车辆状态信息;微控制器通过GPRS模块与ITS控制中心进行双向的信息交互,完成车辆监控等功能。
目前M2M应用市场正进入快速增长期,据Strategy Analyti cs预测:移动M2M市场规模在2014年将超过570亿美元,这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是无线通信行业应用的一个蓝海。
M2M/IOT发展状况
自从2002年在美国首次商用以来,M2M便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球迅速蔓延。
在国外,Verizon、AT&T、Telenor、NTT docomo等纷纷推出了M2M和IOT应用。
在国内,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以及寻求市场新增点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这几年也开始了排兵布阵。
最近,中国政府将M2M和IOT相关产业正式纳入国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 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重点扶持项目。
M2M和IOT产业将为社会民生带来的深远影响已经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M2M/IOT对移动核心网的影响
设备标识资源
现在H2H终端采用IMEI、IMSI、MSISDN、IPv4地址作为设备标识的资源,以IMSI为例,IMSI号码为15位,由3位MCC国家码、3位MNC网络标识码、9位设备标识码组成。
其资源对于H2H终端应
该是足够的,全球的手机用户包括各类软终端目前还远不到10亿用户。
但如果资源与M2M终端共用,就非常紧张。
据预测,M2M终端在未来将是H2H终端的5到10倍,如此庞大的数量采用现有的资源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类型通信)设备标识应能唯一标识一个M2M终端,可采用IMSI、MSISDN、IP addr、IM PU/IMPI等。
随着M2M应用日益广泛,设备标识资源短缺问题必将日益突出,国际各标准组织如ITU、3GPP也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设备标识资源不足的问题对核心网的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核心网络负荷
当大量终端比较集中地接入网络时,对无线、核心网都将构成比较大的负荷,拥塞难免会发生,也会增加人与人之间通信的故障率。
核心网络负荷包括控制面负荷与媒体面负荷,可以想象,当大规模的M2M设备同时接入到核心网,同时发送数据到M2M应用平台,核心网会遭受非常大的负荷冲击。
一方面,核心网的移动性管理网元需要同时处理终端的接入控制,频繁进行附着、激活、业务请求、创建承载等信令交互,会造成控制面负荷过载的发生。
同时,当数据交互同时发生时,大量的M2M终端通过核心网的媒体网关与同一个远程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这就可能造成媒体网关数据拥塞,特别是媒体
网关到远程服务器的IP通道会造成数据阻塞,引起媒体面负荷过载的发生。
举例来说,当长江水位上涨到警戒水位时,大量水位监控器会向长江防洪指挥中心的远程服务器发送监控数据,部分检测点可能还会上传实时图像,这类突发的接入与数据传输是M2M应用的特点之一,这对核心网的信令面与媒体面的负荷冲击是瞬间的,对核心网通信的可靠性及健壮性造成相当的影响,需要从技术层面规避这种瞬间负荷对网络的冲击。
目前标准组织也提出了一些方案,如采用随机数接入机制,采用定时接入机制,对组内最大负荷进行限制等方法等来减小瞬间负荷对核心网的冲击。
核心网络安全
随着M2M终端的日益增多,M2M终端通信安全问题也引起各运营商的重视。
对于MTC系统优化的通信安全性应不低于非MTC通信的安全性,如端到端连接安全、组认证安全等。
M2M通信安全是多方面的,有终端接入鉴权安全、端到端通信安全、数据安全等多方面。
在终端接入鉴权安全方面,需要防止M2M终端接入认证信息被恶意盗用,如H2H终端盗用M2M终端的USIM接入到核心网,影响与远程MT C服务器的数据通信安全。
端到端通信链路安全方面,现有的机制很多,如采用类似VP N的机制建立IPsec隧道等方式。
在归属域,M2M终端与MTC服务器之间的端到端安全通过归属网络信任域进行保证,但当M2M终端漫游到其他运营商的网络时,M2M终端与MTC服务器通过运营商网络的非信任域进行通信,端到端安全无法保证,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机制。
终端管理和计费
MTC上下文中的标识需要扩展,网络同时还需要识别M2M设备组的标识。
可采用OMA DM的机制对M2M终端进行远程管理,远程更新软件,配置M2M终端的初始化参数等。
MTC计费需要进行优化,避免大规模M2M终端进行数据通信产生的CDR对网络的冲击。
计费可以考虑按组进行计费,为属于同一组的M2M设备提供更简单的计费机制,或采用某种策略不生成设备的计费话单等各类灵活的计费方式。
针对M2M终端多样化的特点,对M2M终端也进行必要的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进行优化。
M2M终端主要类型可分为低移动性、低数据量、监控类、时间控制类、组管理类等。
对于低移动性与低数据量类设备,需要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对设备的移动性管理;对于监控类设备,需要网络对各类监控时间实现实时监控,若发现异常事件需要及时汇报给用户及管理后台,同时对设备进行一定的网络接入限制措施;对于组管理类,需要进一步优化组计费、组管理、组策略等组优化方案。
其他影响
M2M不同的应用对核心网都有特定的需求,如在测量监控的应用中,需要对测量设备进行实时控制,在现有网络中因IPv4地址限制原因,采用NAT进行内外网地址转换,将导致实时控制的时间延迟问题。
一些M2M应用中,M2M终端可能安装在无人值守的区域,如森林防火、水位监控、空气质量检测类终端,网络需要为这类终端提供防盗检测,一旦发现终端异常移动,网络需要对这类终端进行必要的限制,并及时通知到远程服务器及用户进行异常处理。
对于一个高可用性的场景,如动物监控,儿童走失监控、煤气监控、楼宇监控等,需要终端是低耗能设备,对核心网而言,可能需要提供低耗电移动性控制策略,如延长Paging、TAU时间等措施,保证M2M终端的电池使用时间持久。
其他场景还有很多,如核心网需要提供对特定区域的寻呼等。
中兴通讯端到端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目前可以提供包括核心网、M2M终端和M2M业务平台的端到端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如图3所示,带有M2M模组的各种M 2M终端接收无线传感网络信息,通过移动分组核心网传递到统一的M 2M业务平台,M2M业务平台再向不同的用户提供具体的应用。
所有M
2M终端和M2M业务平台采用标准的M2M通信协议和设备管理协议。
另外,中兴通讯移动核心网基于高性能的ETCA(增强的ATCAT平台)和高性能路由器平台实现的SGSN/GGSN可平滑升级支持IPv6,并具备完善的负荷缓冲和控制机制,可以满足海量M2M终端的接入需求,支持演进到3GPP定义的EPC标准M2M-MME和M2M-HSS接口,满足运营商可持续地开展M2M/IOT业务的要求。
图3 中兴通讯端到端的M2M/IOT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