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的诗意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意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赏析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注释译文天晴气朗时的西湖,水光盈盈波光楚楚;细雨迷蒙中的西湖,山色空灵似有似无。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那么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令人倾倒折服。
注释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蒙通:濛)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淡妆浓抹一作:浓妆淡抹)全文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赞美西湖美景,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第一首写诗人在晨曦中迎客,在晚雨时与客共饮,沉醉与西湖的雨景之中;第二首对西湖景色的多样性进行全面描写概括品评,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
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尤其是其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
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
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二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第一首却没那么出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两首古诗大家可以对比欣赏一下。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原文: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译文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
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
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注释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简析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
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
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
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
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
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
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
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二作者: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蒙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一作:浓妆淡抹)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下面小编带来的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篇1《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美丽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好,她总是美丽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篇2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枕头仁宗嘉v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北宋】苏轼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其一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其二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背景】这组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苏轼37岁)正、二月间。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两首组诗便是其中佳作。
【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这组组诗共二首,第二首广为传颂,清朝学者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称第二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篇,近代著名文学家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评第二首后二句“遂成为西湖定评”,可见第二首是吟咏西湖的绝唱。
而作为组诗的第一首却鲜为人知,这一首诗虽然名气没有第二首诗大,但如果离开了第一首诗,是很难准确的理解第二首诗的意境呢!所以,第一首诗更像是第二首诗的“序”。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小学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注释及译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全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全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全文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是诗中的佳作,以下是小编 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原文以及翻译,供大家了解。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 《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 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 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饮湖上初晴后雨》解析 一天, 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
开始天气晴朗, 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 下起雨来。
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 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西湖无 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
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 不管她怎样打扮, 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 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 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 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
后两句是比喻:天地 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及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及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这首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在晴天和下雨天时候的景色,从“晴方好”“雨亦奇”这六个字可以看出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评价之高,可以看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可想当时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诗的三、四句作者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并且将西湖的美和西施相比,让读者可以进一步领略到西湖的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的是西湖晴天的景色,阳光照耀下的西湖,水波荡漾,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雨天的景色,在蒙蒙细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看上去迷迷茫茫,如梦如幻,非常奇妙。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中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在西湖游玩饮酒,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小雨,这一切诗人都看在眼里,都觉得很美。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别开生面,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色空蒙雨亦奇。 淡妆浓抹总相宜。
拓展资料:
苏轼曾经两次在杭州任职。当时 有很多渔民喜欢在西湖里打渔、挖莲 藕,破坏了生态,于是苏轼就想出了 一举两得的办法,建造著名的了“三 潭印月”,既防止有人破坏生态,又 美化西湖。其间,他带领当地人民疏 导了西湖,并筑堤防洪,这条修筑好 的堤坝就成了著名的“苏堤春晓”。
宋 苏轼
自读要求:
自读古诗,读准字 音,读通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liàn
yàn
潋 滟
yì
亦
zhuānɡ
妆
(爿,床)
(女)
造字本义:女子起床后梳理整装。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思考: 哪句写的是初晴, 哪句写的是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方:
1、刚才 2、姓 3、正好,恰恰
水光潋滟晴方好,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色空蒙雨亦奇。
__________的西湖是淡妆, 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的西湖是浓妆, 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西湖是淡妆, 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的西湖是浓妆, 看!________________。
水光潋滟晴方好, 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字子瞻 (zhān),号“东 坡居士”,世人称 其为“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诗人 ,“唐 宋八大家” 之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关于西湖的其他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晴天——浓妆
苏堤春晓
பைடு நூலகம்
雨天——淡妆
雨天的西湖是淡 晴天的西湖是浓 抹,看!阳光照耀着 妆,看!周围的一切 的湖水波光粼粼,像 朦朦胧胧,像走进了 洒满了金子,把西湖 迷人的仙境。 打扮得更加美丽动人。
朝曦(xī)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谢谢指导!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古诗两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月宫里的明镜, 不幸失落人间。
——艾青
若把西湖比明月, 湖心亭似广寒宫。
——周起渭
湖上春来似图画, 乱峰围绕水平铺。
——白居易
月宫里的明镜, 不幸失落人间。 若把西湖比明月, 湖心亭似广寒宫。
湖上春来似图画, 乱峰围绕水平铺。
饮湖上初晴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