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旅游区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
太原太山简介

太原太山简介太原太山,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南部,是太原市的一座著名旅游景区。
太山始建于唐代,历经数百年的修建和发展,成为了一个集娱乐、观光、文化、研究为一体的大型风景区。
太山以其雄伟的山势、独特的地质构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化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太山地势陡峭,山峰层峦叠嶂,最高峰海拔达2794米,是中原地区的第一高峰。
山上气候凉爽宜人,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的景色。
太山的地质构造独特,是一个由火山岩、花岗岩、石英砂岩、页岩等多种岩石组成的岩石群体。
这些岩石在地质变迁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奇特的地貌,如万象峰、莲花峰、双峰寺等,这些地貌各具特色,让人们流连忘返。
太山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历史悠久,是中国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太山古刹众多,著名的有晋祠、双峰寺、观音阁等。
这些古刹保存完好,历经千年,仍然是人们朝拜祈求心愿的重要场所。
太山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在太山上,游客可以欣赏到众多的历史文物和古建筑,如玄妙观、钟楼、鼓楼等。
这些文化遗址和古建筑,见证了太山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人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太山的景观多样化,包括了山景、林景、瀑布景、湖泊景、文化景、人文景等多种景观。
太山的山景壮观,林景清幽,瀑布景奇特,湖泊景秀丽,文化景深厚,人文景感人。
太山的景观独具特色,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太原太山作为太原市的一座著名旅游景区,已经成为了太原市的重要名片之一。
太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化的旅游服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休闲。
太山旅游区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包括了酒店、餐厅、娱乐设施、交通等各个方面的服务。
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旅游的乐趣,感受到太山的独特魅力。
总之,太原太山是一座集山水、文化、历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未来的发展中,太山将继续发扬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认识、喜爱太山,为太原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5区域旅游空间结构

(1)早期区位理论
C.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Christller)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 (A.Lsch)分别于 1933年和 1940年提出的, 50年代起开始流行于英语国家,之后传 播到其它国家,被认为是本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所谓中心地,是向周围地区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中心商品是在中心地生产, 提供给中心地及周围地区居民消费的商品。中心地职能是指中心地具有向周围地区提供中心 商品的职能。 由于竞争机制的存在,各个中心地都想扩大服务区范围,相邻的中心地服务区之间将出 现重叠,根据到最近中心地购物的原则,重叠区的消费者将以中心线为界被最近的中心地吸 引。于是每个中心地的服务区变成最稳定空间结构的六边形.每个次一级的中心地成为六边 形的6个顶点,各级中心地组成一个有规律递减的多级六边形图形,形成一般均衡状态下的 中心地空间分布模式。
5区域旅游空间结构
5.1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基本理论 5.1.1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及空间组织优化 的理论,而旅游活动也是在空间上的活动,必 定有其自身空间布局和空间组织优化的问题, 因此,区位理论也就受到旅游规划者的重视。
(1)早期区位理论
A.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由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 (J. H.Thünen)于1826年在 出版《孤立国对农业及国民经 济之关系》一书中首先提出, 其农业区位论指以城市为中心, 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 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 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 收入的地区差异响,现代农业区位论者除 考虑这一因素外,还考虑自然、 技术、社会、行为、政策因素。 同时,研究农业区位更多注意 农业区域的优化组合,以便为 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2.1.3旅游空间结构中的网络要素
旅游目的地的构成及产品分类

一、理论基础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能够满足旅游者终极目的的地点或主要活动地点。
从效用的角度看,消费者觉得从特定目的地进行闲暇消费能够得到比常住地以及其他备选目的地更多更优效用,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旅游目的地是能够使旅游者产生动机,并追求动机实现的各类空间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要素:旅游吸引物、服务要素和环境要素[1]。
1.1.2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是指旅游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聚集程度及聚集状态,它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2]。
其中,旅游活动开展的主要地域,即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是旅游空间结构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1.1.3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全面系统研究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要素、特征和格局的分类体系。
由于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要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从地理特征、关联性、经济实力、旅游规划等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本文力求从对旅游目的地多因素的综合考虑,来构建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体系。
1.2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要素空间结构组成要素的划分方法有很多,有些学者划分为点线面(点轴圈)三要素;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派划分为基质(Matrix)、斑块(Patch)和廊道(Corridor)三要素等,吴必虎教授在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的分析中借用了该模型[3],他认为城市和旅游区(点)可以抽象为点状要素,它们之间的交通要素可以抽象为线,城市与4A级旅游区(点)之间的交通就是“斑块”与“基质”之间的“通道”。
二、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坎恩五要素1.拥有一定距离范围的客源市场2.具有发展的潜力和条件3.对潜在市场具有合理的可进入性4.其社会经济基础具备能够支持旅游业务的最低限度水平5.有一定规模包含多个社区库泊的4A观点1.吸引物:2.康乐设施:住宅设施、餐饮业、娱乐设施、其他服务设施3.进入设施:交通网络、基础设施4.附属设施:地方旅游组织魏小安和历建新的三要素说1.吸引要素:各类旅游吸引物,第一产品概念2.服务要素:各类旅游服务的综合3.环境要素:构成了吸引要素的组成部分三、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的核心内容1.有独特的旅游吸引物2.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和市场规模支持3.能提供系统、完备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4.要有目的的当地居民的认同、参与并提供各类支持保障5.旅游目的地须具有一定的可管理性四、主要旅游产品谱系:观光产品:★彩球冠★全天候生态空间(室内)★戴村DNA馆★生态节能普及中心★活水园★微缩节能展示园★古色茶街★三清殿★求索台(三清神像★八卦广场★三清故居★雕塑长廊石牛望江台★神牛问道★天下第一牛★牛文化长廊★牛气冲天★群牛雕像馆文化产品:★三清茶研究中心★茶文化中心★道学院★国学馆★幽谷琴室★养生书吧★棋院★画苑★品茗阁★放商务产品:酒店★避暑天堂★国际山地生态论坛会议中心★三清茶研究中心★山地户外运动服务中心★度假区★军体健康、★森林阳光浴★太极拳馆★幽谷琴室★高温瑜伽★围牛比赛★人牛共舞业务产品:享受产品★高尔夫★度假区★天伦乐园★网球场★娱乐中心刺激产品:★山地户外运动服务中心★丛林滑翔★滑草场★帐篷度假区★丛林狩猎场★拓展中心★云霄飞轮★天旋地★登峰造极★山地自行车★升空电梯★垂钓木屋★水枪战船凌波微步★魔力水屋★登峰造极★山地自行车★升空电梯★垂钓木屋★水枪战船★凌波微步★水上荡桥★魔力水屋★★空中飞人(缆车)替代产品:★茶园★杨梅林★★三清梨园★茶道馆★活水园★石牛望江台★无为顶★三清茶体验基地2)旅游开发方向定位1.观光旅游2.修学、考察游3.生态旅游4、会议旅游5、疗养、康复旅游6、探险旅游7、度假旅游8、其他专项旅游二、空间布局把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放在旅游规划中,形成旅游的四个境界:休闲境界,自我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1)休闲境界区:生活着的众人,真我状态,看山是山、水是水。
山西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究

第57卷 第11期 广 东 蚕 业 V ol.57,No.11 2023年11月GUANGDONG CANYE Nov . 2023154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3.11.47山西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究杨煜坤(晋中信息学院 山西晋中 030800)摘 要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展、综合带动作用日渐显著,形成了一大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精品线路、集聚区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文章介绍了山西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探讨了目前山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如: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有待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助力山西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问题;对策;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F592.7;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11-154-03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各地积极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因地施策,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发展,进而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如今已纳入“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布局中,尤其“中央一号文件”对其做出了一系列宏观安排[1]。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对规范发展乡村旅游、完善乡村旅游政策保障体系、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等作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2]。
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纷纷依照国家政策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土化的政策文件,鼓励发展乡村旅游。
以山西省为例,2023年3月,山西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推介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创建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
然而,山西省乡村旅游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旅游信息的空间建模研究

心,是 区域 内旅游 吸引物 的聚集 中心 ,也是旅游产 品的核心 ,各旅 游 区和旅游城市之 间通 过旅游 线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个复 杂 的旅游 网络系统。因此 ,从全 国范围的宏观层次上看 ,我国旅游 产业 的空 间布局 明显地 呈现 出以旅游 区和旅游 城市 为中心 ,以旅游
太原蒙山大佛景区旅游开发研究

太原蒙山大佛景区旅游开发研究【摘要】:蒙山大佛景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0公里处,是太原市近年来新开发的一个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区。
景区内自然风光旖旎优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文物众多且垄断性强。
蒙山大佛景区有世界上现存的开凿年代最早、高度仅低于乐山大佛8米的巨型摩崖石刻—蒙山大佛,有我国古代声名显赫的皇家寺院—被誉为“并州第一古刹”的开化寺,有目前全国仅存的十处花塔之一—释迦如来舍利塔(连理塔),有我国现存最早最完美的铁佛像—释迦三尊;此外,蒙山作为佛教传入中国时的早期道场,曾有很多高僧在此弘修净土佛法,因此该地被日本佛教界推崇为净土祖庭。
后来,由于年代久远、风剥雨蚀,再加上近代以来战火洗礼,使得昔日盛极一时的寺院、大佛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销声匿迹了600余年。
自2007年以来,太原市晋源区政府开始对蒙山大佛景区进行修缮恢复、旅游开发,并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对其进行打造,现已初具规模。
但是由于景区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
因此,研究蒙山大佛景区的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是在对蒙山大佛景区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完成的。
论文通过分析景区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景区旅游开发应遵循的原则,指出了景区旅游开发可以借鉴的创新模式-HELP旅游开发模式,重点提出景区旅游开发的应采取的对策建议,旨在为蒙山大佛景区的旅游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太原蒙山大佛景区旅游开发开发原则开发模式开发策略【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F592.7【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1导论10-181.1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1.2国内外研究综述11-151.2.1国外研究综述11-121.2.2国内研究综述12-151.3研究方法、研究流程和研究框架15-181.3.1研究方法151.3.2研究流程15-161.3.3研究框架16-182蒙山大佛景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及评价18-242.1蒙山大佛景区旅游资源的特点18-202.1.1以佛教文化、建筑艺术为精髓的人文景观弥足珍贵18-192.1.2以幽林古道、丽水清音为基调的自然风光娴静秀美19-202.2蒙山大佛景区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20-242.2.1蒙山大佛景区旅游资源的分类20-212.2.2蒙山大佛景区旅游资源的评价21-243蒙山大佛景区的旅游开发优势24-263.1旅游资源品位较高243.2区位条件优势明显24-253.3集群效应优势显著253.4政策优势逐渐凸显25-264蒙山大佛景区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6-294.1现状分析264.2存在的主要问题26-294.2.1旅游设施有待完善26-274.2.2产品开发层次较低27-284.2.3旅游开发资金短缺284.2.4旅游营销力度不够284.2.5旅游管理人才短缺28-294.2.6旅游交通“通而不便”295蒙山大佛景区旅游开发应遵循的原则29-325.1保护性开发原则29-305.2特色化开发原则305.3市场导向性原则30-315.4可持续发展原则315.5社区可参与原则31-326蒙山大佛景区旅游开发模式的构架32-366.1遗址旅游开发的HELP 模式的借鉴32-346.1.1遗址旅游开发的HELP模式的含义32-336.1.2遗址旅游开发的HELP模式的基本结构33-346.2蒙山大佛景区HELP 旅游开发模式的构架34-366.2.1HELP模式的资源基础:遗址生态系统346.2.2HELP模式的市场基础:旅游体验34-356.2.3HELP模式的核心:景观开发35-366.2.4HELP模式的目标:旅游产品367蒙山大佛景区旅游开发的策略建议36-457.1完善旅游设施,营造良好的景区环境36-397.1.1建设符合标准的旅游厕所36-377.1.2建设完善的交通设施377.1.3建设新型饭店设施37-387.1.4建设完善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38-397.1.5建设其他相关设施397.2构建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产品质量39-417.2.1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系列39-407.2.2开发潜力遗址资源,推出高质量旅游产品40-417.3利用有效融资方式,筹措旅游开发资金417.4拓展营销渠道,创新营销手段41-427.4.1加大媒体宣传力度41-427.4.2策划主题活动,进行旅游促销427.5提高景区的专业化管理水平42-437.5.1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力度42-437.5.2加强景区日常管理工作437.6通过整合申遗,打造世界旅游品牌43-45结论45-47参考文献47-50致谢50-51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1-52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旅游流的时间分布

关于旅游流的时间分布的综述人文地理学于凯2013112057 旅游流是旅游地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一般旅游流被划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旅游流特指旅游客流;广义旅游流除了包括游客流量外,还包括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信息流、物流以及旅游者和开发者承担的各种成本流等。
旅游流的研究不仅是对旅游行为本身的解释和展示,而且有助于解释旅游特定形式的特征和旅游者行为的黑箱,有助于深入理解旅游动机的产生、旅游目的地选择过程、旅游地方感形成、满意度等内容。
探索旅游流规律是分析目的地尺度上旅游运作的核心问题,对于旅游地管理、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旅游流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目前国外学者对旅游流的时空特征注重从大空间尺度,模型化、定量化地对客流分布的空间特性、动态变化、经济效应等方面运用多样化技术手段和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在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取得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对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较多,时空视角下的旅游流研究较少。
当前研究集中在旅游客流长期变化及预测、旅游季节性变化及成因、不同类型旅游地景区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到目前为止,对旅游流时空分布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热点城市和景区全年的旅游流,而短期出现的高强度、全国范围的旅游流是旅游业中独特的短期旅游流现象,旅游流时空分布也产生了一些特殊现象。
短期旅游流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进行假日客流预测及调控的基础,对旅游地的规划、旅游销售及景区容量管理产生重要的意义。
刘泽华等人在《短期旅游流时间分布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响应——以云南省黄金周旅游客流为例》中,选择云南省的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4座重点旅游城市的7处代表性景区为案例,建立黄金周客流周内分布偏度指数G,并使用相关分析及Person相关系数,发现存在景区短期旅游流时间分布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响应现象,其机制为:在假日制度时间约束下,距离旅游集散中心的时间距离成为影响各城市及其代表性景区黄金周客流时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时间距离越大,则黄金周客流峰值出现时刻越迟,G值越高;而部分景区同时受不同尺度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出现客流时间分布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多重响应现象。
太原周边旅游景点柳子沟

太原周边旅游景点柳子沟
柳子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是太原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它是一个被大片柳树环绕的峡谷,因而得名。
以下是一些关于柳子沟的特点及参观要点:
1. 自然景观:柳子沟被群山环抱,沟内有清澈的江水穿流而过,柳树丛生,景色秀美。
特别是春夏季节,柳叶翠绿,形成了一个清爽宜人的景区。
2. 徒步游览:柳子沟内有多条徒步小径,游客可以沿着小径尽情欣赏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3. 丰富的生态资源:柳子沟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有许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栖息于此,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
4. 青年农场:柳子沟还拥有青年农场,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农耕生活,参与农业活动,亲近大自然。
5. 石刻艺术:在柳子沟周边的山腰上,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石刻艺术,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总的来说,柳子沟作为太原的周边旅游景点,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度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国,对旅游者空间移动现象的研究,最早习惯使用旅游流一词,但显然这种定义较肤浅,没有触及旅游流的本质特点。
近年来,“旅游流体系”的提法认为,旅游流是一个包含着“旅游信息流”、“旅游客流”、“旅游物流”、“路由能流”的综合体系。
但在多数情况下,人们仍习惯用“旅游流”来指游客流,它是指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上由于旅游需求的近似性而引起的旅游者集体空间移位现象。
一、太原旅游区旅游流动空间1.旅游流动空间的界定方法2004年山西省制定的《山西省旅游发展与行动计划纲要》中总体构造“一核两极六节点”和“三圈三带”的旅游发展格局,其中的一圈即指大太原旅游圈。
本文参照马晓龙、吴必虎在分析西安旅游区时所运用的方法把太原旅游区做一个范围上的界定,太原旅游区范围上指在一日内可以完成往返旅游的目的地。
假设适合我省一般游客旅行(不影响第二天活动)的时间为:早上7:30出发,晚上19:30返回,则全天出游时间为12h ,减去在两地城市内平均交通时间约0.5h(共1h),再减去各城市一般午餐和午间调整时间1h ,行游比控制为1∶1,则不同目的地平均游览时间为5h ,单程交通时间约为2.5h 。
因此,太原旅游区的范围是以太原市中心为起点,采用公共交通方式旅行,在单程2.5h 内可达到的空间范围。
〔城市与区域研究〕接,主阵地劈坡高达4-6米。
13纵第38旅于10月26日向山头发起攻击,至28日,连续攻克大脑山3个阵地,巩固了大脑山阵地。
从30日起,解放军对山头主阵地发起多次攻击,受到了敌人的顽强抵抗,解放军伤亡较大。
37旅也加入了战斗,从3个方向向敌发起总攻,到11月10日,占领了山头主阵地。
12日,全部攻克敌据点,共歼敌7个团。
与此同时,晋中军区的地方部队积极配合城东主力作战,牵制敌人。
独1旅攻占了太原以北的黄寨、周家山等据点,独3旅攻克了太原南面的许坦等地。
这样,解放军就把敌人压缩到以太原城为中心,向东约3公里,向南约5公里,向西、向北约15公里的狭小地区内,太原孤城已陷入了环形包围。
从1948年10月16日到11月15日,解放军经过多次反复争夺,攻克了牛驼寨、淖马、小窑头、山头四大要塞及其整个东山主要阵地,彻底摧毁了阎军的东山防御体系,歼敌2.2万余人,为此,人民解放军也付出了伤亡1.65万余人的代价。
东山四大要塞争夺战之激烈残酷,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也是少有的,各主要阵地上平均每平方米都要落下数发炮弹,以至焦土三尺,难以成垒。
四大要塞激战期间,徐向前司令员亲自来到前沿阵地指挥,号召部队“坚持最后五分钟,胜利属于我们”,兵团政治部胡耀邦主任,也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赶到前线做宣传鼓动工作。
东山争夺战的胜利,为解放军攻城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后,为了配合平津战役,太原前线解放军奉中央军委之命缓攻太原,转为围城休整、敌前练兵,对敌展开政治攻势,待机攻城,解放太原。
参考文献:[1]程秀龙,吕福利.解放太原之战[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2]《全国解放战争史》编写组.全国解放战争史(第五卷)[M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太原旅游区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韩一武(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把握旅游流运动规律有利于区域旅游产品开发方向的确定和线路合理组织。
本文运用行为地理学相关概念和理论,采用实证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太原旅游区旅游流运动规律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刻画和测度。
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旅游流空间结构较不均衡,基尼系数高达0.4,游客对南端旅游产品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整体偏好,本文将对这种状况形成的机理和应对策略进行阐释与描述。
[关键词]太原;旅游区;旅游流;空间结构[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09)04-0003-03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Apr20092009年第期·4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总第93期期!!!!!!!!!!!!!!!!!!!!!!!!!!!!!!!!!!!!!!!!!!!!!!!!!3··太原-晋祠太原-常家庄园太原-乔家大院太原-平遥太原-禹王洞里程D(km)256085107712005年接待入境游客人次P(万人)50507710020D ×P(人-公里数)125030006545107001420各路段人-公里数百分比(%)51229476各路段占全部路线长度的百分比(%)718241320太原太原2.太原旅游区旅游流动空间的界定游客来山西旅游,一般均将太原作为首选目的地,旅游流从不同客源地向目的地中心城市会集,呈现“辐聚型”,然后以太原为基营,向二级目的地扩散,呈现“放射型”,在旅游系统网络中呈现一种有规律的运动模式(图1)。
图1辐聚型和放射型从产品供给角度看,太原旅游流动空间就是以太原市作为旅游活动中心(基营),向游客提供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的空间。
受不利地形和现有交通条件的制约,太原旅游区旅游流动空间主要沿交通网络在太原盆地延伸,且以太原为基营发散,呈现椭圆型指状结构,东西较短,南北狭长,涉及太原各区、祁县、平遥、榆次、忻州部分地区等。
二、太原旅游区旅游流空间结构(一)太原旅游区旅游流空间结构高级别旅游节点的综合吸引力存在较大差别,根据这种差别,吸引物聚集体在空间上呈等级结构,导致游客对连接不同节点的路径利用程度有较大差别。
太原旅游流动空间内共有A 级旅游区(点)十几处,这些高级别景点依托旅游公路体系在空间上呈凝聚型分布,导致太原旅游区旅游流在空间上呈现以太原为中心向外放射的结构特征。
游客对旅游节点的选择基本代表了客流方向和路径选择模式,个体偏好导致路径利用频次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恰好反映了旅游流的流动特征。
(二)太原旅游区旅游流空间结构的测定1.基本原理为了刻画旅游流空间结构,可将主要旅游节点抽象为点状要素,旅游路径抽象为线状要素,在对点、线网络结构提取的基础上,利用流量调查中得到的统计资料,用图示的方法进行表征,从而对旅游流空间结构进行分析。
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一轴表示旅行者分布,另一轴表示路径网络分布(图2)。
图2的重要特征就是左边和底边分别表示两个运输变量的累计百分比,这两个变量基于同一比例,故呈正方形,有一条45°对角线从左下角延伸至右上角,另一条曲线(AB ′C)表示一种典型情况,它的大部分离开对角线一定距离,这条曲线可以反映旅行者分布与路径分布的一致程度,对角线之间间隔越大,说明旅行者在少数路径上的集中程度越高。
图2洛伦兹曲线示意2.基本步骤基于对太原旅游区内旅游流空间流动特征的分析和笔者对太原市各大旅行社的调查,流动空间内主要旅游线路表现为5条,即太原———晋祠、太原———乔家大院、太原———平遥、太原———禹王洞、太原———常家庄园,利用洛伦兹曲线对旅游流的空间结构进行度量。
该曲线的做法如下:(1)将以太原为基营,测定各条线路的里程;(2)获取某一时段内各路径上的旅游流量;(3)用所得的公路里程与这一年的旅游人数(流量)相乘,得到各路径的人———公里数,求其总和;(4)将5条路径的人———公里数按降幂排列;(5)用第(3)步得到的总数去除各段人———公里数,得到其百分比;(6)计算相应各路段占全部路径长度的百分比;(7)点绘洛伦兹曲线各个部分,得到AB ′C ;(8)求出AB ′C 线与ABC 线之间的面积,这个面积值即为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高,说明线路空间使用的集中程度越高。
表1洛伦兹曲线的计算过程利用曲线专家(Curve Expert)软件,经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5条线路所决定的点构造的洛伦兹曲线(图2),C累计游人A30406080100累计公路里程10080604030BB′4··进一步计算可知,基尼系数达到0.4,可见太原旅游区内入境旅游流空间结构极不均衡。
(三)太原旅游区旅游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如表1所示,尽管均为太原周边的旅游区(点),但游客在各个景点的集中程度较为悬殊,南部沿大运高速公路的旅游产品的到访率明显高于其他旅游景点。
外地游客来太原主要是体验闻名天下的晋商以及其居住的大院。
其中,由于电视剧的播映乔家大院的知名度最高,该景点的游客集中程度较高;晋祠地处太原西南,地理位置最优,且属于4A级旅游资源,但由于晋祠周围环境不佳影响到晋祠的接待量;平遥古城相对较远,但与乔家大院同处于一条旅游线上,并且景点开发成熟,属于4A级旅游资源,知名度高,所以游客的集中程度最高;忻州禹王洞属于自然资源类旅游景点,太原游客已经开始关注,但位置相对稍远,太原市对其的影响力和牵引力较弱,并且属于新开发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低,游客集中程度也低。
总的来看,级别高、距离近的景点是游览热点,如太原市内的一些有名景点;名气大、距离远的景点游人较少;名气小、距离远的景点则很少有人问津。
太原地区大、中尺度游客主要选择开发最早、发育最为成熟和完善的平遥、乔家等景点,这些景点构成了到访率高的产品集群。
从线路上分析,南部旅游路径的利用程度和依赖性较高,对太原地区旅游业发展贡献最大。
三、对策与建议旅游流空间结构的不均衡性直接导致旅游旺季涌涨现象的产生,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从游客的角度分析,游客心理预期与实际游览效果之间形成巨大反差,旅游效果降低,满意度下降;从经营者角度分析,陷入牺牲产品质量换取最大经济效益或保证产品质量牺牲经济效益的两难博弈;从管理者的角度分析,这种不均衡性不利于宏观组织,给某些景点、景区带来环境压力,有碍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使游客、经营者、管理者各利益主体都能获得最大效益,必须对太原旅游区旅游流的空间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在空间上分流游客,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主要措施如下:(1)强化太原与交城、忻府区的联系,拓展旅游区范围。
不同类型、具有较强互补关系的旅游资源(或项目、旅游地),如果能够共同促进、协作发展,便可以增加这一旅游“新集合体”的总体吸引力,从而在大尺度范围内旅游市场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达到互惠双赢的目的。
太原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应该进一步强化与西、北地区的互动联系,充分培育二级旅游中心地,最终形成以太原为主体,辐射晋西、晋北、晋南的旅游目的地,增加旅游产品类型,使几大旅游区景点群落向网络化、互动化发展,从而达到宏观上分流游客的目的。
(2)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大力开发城市旅游产品。
在拓展旅游目的地空间的基础上,应根据每个地理分区旅游资源类型不一、“聚集优势”不同、“景点群落”多样化的有利条件,采取积极措施,开发新型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实施多元化旅游产品战略。
即太原南部以平遥、太谷丰富的晋商旅游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民俗节事旅游产品;西部以晋祠、龙山、天龙山、玄中寺为主,发展城郊休闲教育文化游;北部以禹王洞和忻州温泉为主发展休闲度假游;城市内部充实完善会展、商务、购物、体育等类型的城市旅游产品,从而在微观上达到分流游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