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 动物的行为(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济南版

合集下载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 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 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
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并不知道动物的行为哪些是先天性的,哪些是后天的学习行为,也不能区别哪些是动物的社会行为,更不知道这些行为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通过明星图片资料分析和分析讨论的学习活动,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本能)
学习行为:后天学习所得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的。而且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表现出的动物行为也越复杂多样,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设计意图:扩展认知的范围,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设计意图:在学生能准确判断两种行为的基础上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从行为产生的原因上理解两种行为的本质特征。将学生头脑中的具体材料做以理性提升,另一方面也教给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方法。达成本节第一个重要的知识目标。
1.通过调查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理解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及设计意图
活动一:构建动场
课堂导入:
播放动物行为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畅谈动物的各种表现,在学生的踊跃发言中引导学生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关注。从而引出“动物的行为”的概念
二.学习行为1.决定因素2.获得时间3.举例
三.社会行为1.特征
当堂检测
教学目标:1.先天性行为的决定因素和获得时间。2.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和获得时间。3.先行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举例。4.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考易考点: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主要区别。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举例。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4动物的行为(导学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4动物的行为(导学案)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导学案学案序号:备课组长签名:课题动物的行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年月主备人学习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及特点;3、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1、2学习过程创设情境:国际在线专稿:一只会模仿各种声音的鹦鹉不久前意外的凭借这一特殊本领使主人和他的儿子及时从家中逃离。

33岁的香农·康维尔居住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曼西市,事发当晚,他与儿子一起躺在长沙发上看电影,看着看着就进入了梦乡。

凌晨3点左右,康维尔忽然被一阵忽促的火灾报警声惊醒,定睛一看,原来家中着火了。

事实上,康维尔听到的并非真的报警声,而是他饲养的亚马逊鹦鹉“花生”模仿警报器发出的尖叫声。

激趣引入:鹦鹉天生就能模仿各种声音吗?你想知道这一行为是怎样形成的吗?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动物世界——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任务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自主学习阅读教材94页---95页,完成学案相关问题1.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并举例2.什么是学习行为?并举例指导学生会阅读,同时注意总结和勾画。

试着让学生脱离课本和学案,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点拨: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学习行为又称后天性行为。

合作探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4-95页内容和插图2.2-31,思考下列问题:(1)图片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2)分析鹦鹉会说“你好”小狗为什么学不会?(3)列表比较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异同点。

(4)上述动物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小组活动:做好要求并体现在课件上,例如,谈论的形式、讨论的时间等。

精讲:母鸡抱窝、亲鸟育雏等这种生来就具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动物的有些行为如小狗算数学是通过后天的学习、练习逐渐表现出来的是学习行为又称后天性行为。

讨论: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哪一种更复杂、更能适应多变的生活环境?小组实验:观察小仓鼠绕道取食丰富多彩的。

2.2.4动物的行为教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4.学生小ຫໍສະໝຸດ 讨论(10分钟)详细内容:
-功能与适应性:讨论不同动物行为的功能,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环境。
-行为分类:分类讨论动物行为的类型,如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等,并举例说明。
-影响因素:探讨影响动物行为的因素,如遗传、环境和学习,举例分析这些因素如何作用于动物行为。
5.总结回顾(5分钟)
详细内容: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动物行为的定义、分类、功能和影响因素。通过提问学生:“我们可以从动物行为中学到什么?”来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行为对生态系统的意义。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如动物行为的适应性意义和影响因素,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2.教学组织方面,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分组不合理或任务分配不均。
3.教学评价方面,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期末考试,未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进步。
(三)改进措施
1.加强课堂管理,明确学习纪律,确保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任务。同时,及时引导讨论方向,避免偏离主题。
2.优化分组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合理分组,并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角色和任务。
当堂检测:
为了检验大家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下面进行当堂检测。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并提交答案。
1.请简述动物行为的定义及其在生物生活中的重要性。(5分钟)
2.根据所学,将以下动物行为分类为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或其他类型,并解释其功能:
-鸟类的迁徙
-狮子的捕猎
-鸽子的筑巢
-蚂蚁的搬家(10分钟)
-分析动物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包括遗传、环境和学习等因素。
3.实践活动(15分钟)
详细内容: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模拟其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如捕食、逃避天敌等。

【配套K12】[学习]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 (新版)济南版

【配套K12】[学习]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 (新版)济南版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重点、难点)2.运用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并明确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特征。

(重点)学情分析: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多种多样的动物的行为早已熟知,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鸟类迁徙、动物的繁殖等。

这些行为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对于学生对此行为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并没有系统、规范的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1.借助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使学生深入的认识动物的行为,并会正确判断。

2.通过课前调查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理解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动物行为的相关资料等。

学生:课前调查一种或几种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做好记录并整理、归纳。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四节动物的行为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概念: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适应特征: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概念: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行为学习得到的行为。

适应特征: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二、社会行为定义:营群体生活,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特征:具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哺乳动物群体内存在明显等级。

信息交流: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蜜蜂使用舞蹈通讯传达信息。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导学案1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导学案1济南版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学习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3.通过对动物的独特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

难点: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习方法】举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几个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例子。

比较法——对两种行为从获得途径、适应特点及进化趋势等方面列表,从而比较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学:1.认真阅读课本P94-96有关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部分的内容,然后完成以下问题(1)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的学习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本分析讨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呢?哪些是学习行为呢?(5)课本分析讨论中的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2.读课本P96-97社会行为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1)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不仅仅是课本上的例子)(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往往有明显的______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____,有些群体内还存在有明显的__________。

(3)群体信息交流:动物进行分工合作时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动作以及__________来传递信息。

(4)意义:认识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___,控制和防范____________,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____________。

(二)交流合作,共同探究。

1.请同学们利用小组的力量来解决下列问题。

(1)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比表格(2)每个同学各举一例与大家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版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 (新版)济南版

精版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 (新版)济南版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重点、难点)
2.运用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并明确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特征。

(重点)
学情分析: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多种多样的动物的行为早已熟知,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鸟类迁徙、动物的繁殖等。

这些行为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对于学生对此行为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并没有系统、规范的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1.借助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使学生深入的认识动物的行为,并会正确判断。

2.通过课前调查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理解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动物行为的相关资料等。

学生:课前调查一种或几种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做好记录并整理、归纳。

教学过程:
决定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
适应特征: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概念: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行为学习得到的行为。

适应特征: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二、社会行为
定义:营群体生活,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特征:具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哺乳动物群体内存在明显等级。

信息交流: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蜜蜂使用舞蹈通讯传达信息。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_4 动物的行为学案2(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_4 动物的行为学案2(新版)济南版

动物的行为——导学案章节与课题动物的行为——导学案课时主备人使用人使用日期审核人学习目标1、描述各种动物行为;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区别并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3、通过对动物独特的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重难点重点:动物行为对动物的生物学意义难点:区别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易错点:动物学习行为。

易混点: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习过程新知预习自主演练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1)动物的有些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的______________决定的,称为先天性行为。

(2)举例:鲫鱼觅食,______________,候鸟迁徙等。

2、学习行为(1)学习行为是在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______的作用,由_________和_________获得的。

又称为____________。

(2)特点: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其学习行为越_____________。

(3)意义:学习行为是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能使动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二、社会行为1、某些动物营群体生活,其行为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类似这样的行为称为_____________。

2、特点:(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____。

有些哺乳动物的群体内部还存在明显的__________。

(2)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进行信息交流,动物利用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_________来传递信息。

典例探究高效突破知识点1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例一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大山雀偷饮牛奶B、蚯蚓走迷宫C、海豚表演D、母鸡哺育小鸡解析:只有母鸡哺育小鸡是生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即先天性行为。

答案:D例二:下列具备社会行为的是()A、鸡舍里的一群鸡B、蚂蚁窝中的一群蚂蚁C、一批蝗虫D、一群蝌蚪解析:动物的社会行为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一定的社会行为,在群体中各生物间具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七年级生物上册2_2_4动物的行为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2_2_4动物的行为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动物的行为学习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3.通过对动物的独特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习过程:自主研学(预习生成)探究点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动物就有的,由动物的决定的行为,叫先天性行为。

2.动物通过逐渐表现出来的行为,叫学习行为,又称。

3.在P94—P95图中—31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4.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探究点二:社会行为1.动物营,其行为具有一定,这类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2.社会行为的特点:群体内部往往具有明确的,组织成员之间的,有的还存在明显的。

3.动物的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进行信息交流,动物利用、、动作以及气味传递信息,实现群体中的分工合作。

4.我们研究的动物行为的目的是:认识动物的,利用对人类动物,控制和防范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合作交流:列表比较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的区别类别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形成适应特征进化趋势达标检测:1.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①蜘蛛结网②鸟类筑巢③鲫鱼觅食④蚯蚓走迷宫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D. ②④2.下列各项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A.小狗做算术B.狼将拣到的婴儿哺育成“狼孩”C.蜘蛛结网捕捉昆虫D.鸟类的筑巢、孵卵和育雏3.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A.蚯蚓B.大山雀C.马D.黑猩猩4.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天堂》这首歌,渐渐地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

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 ) A.防御行为B.社会行为C.先天性行为D.学习行为5.“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仔鼠会打洞的行为属于()A、先天性行为B、学习行为C、社会行为D、繁殖行为6. 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是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阐明动物的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了解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和遗传性;
关键
问题
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如何获得的?
2.两者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
教学
准备
《动物的行为》问题生成单单
《动物的行为》问题训练——评价单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师深入学生中间指导。
2.关注每个组的生物学科长的自学情况,对他们进行预习指导。
教师对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记分表扬。
个辅学生:5班:张悦、王震、杨元晖、江心菊、李叶。
6班:李哲、林萍莉、李金帅、张扬、王昊。
7班:杨明松、、王国庆、王玉鑫、刘晓。
8班:齐创业、董玉慧、艾云龙、时梦雪。
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来对待,书写比较认真,并且真正地进行思考。
1、表现出积极的参与兴趣。
2、怀着浓郁的探究欲望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12
分钟
创设阅读情境
让知识装进我们的行 囊,我阅读,我快乐。
【旁白】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是我 们长征的第一步,要把动物的行为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认真自学,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学习目标扬帆起航开始我们今天的自学之旅,时间20分钟。要求:根据阅读六字诀阅读课本,在相应位置标画出知识点,并将导读单上的题目写出简要答案。并注意记录遇到的疑惑以及不明白的问题,生成自己的个人问题。
程序
(要素)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
呈现目标
3分钟
创设实际生活情境
【旁白】通过ppt课件呈现以下内容:
1.骆宾王的著名古诗《咏鹅》
2.潘玮柏《壁虎漫步》中的一句歌词“有只壁虎懒洋洋地在漫步,但它吃起蚊子的动作很迅速。”
3.播放视频短片:电影《唐山大地震》中,地震前漫天低飞的蜻蜓。
教师投放《动物的行为》问题生成单,让学生自己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要达成什么目标,教师对学生目标进行补充并进行重难点分析。
3.每组的学术助理对生物学科长进行指导。
要求学生将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由生物学科长写到黑板的指定小组的位置。要求小组内选择本小组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讨论,生物学科长准备展讲,重点讨论解题思路方法和拓展延伸。
老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疑难问题的解答。及时对学科长进行指导,确保学科长顺利解决问题以便带动小组。
合作学习
重点指导
15分钟
创设表达交流情境
【旁白】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的个人问题,现在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把你的问题整理在你的个人问题处,整理结束的同学给自己做出一个评价,然后给每 组学科长再对本组同学做出一 个合理的评价。教师认真检查小组长和学科长的评价态度和认真程度。
1.教师小组内巡回指导。
2.教师师就有代表性疑问进行解答。
问题归纳生成意义
3分钟
创设思考情境
将学生在探讨过程中未涉及的知 识角落提出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然后对某些知识点进行深化,提升到与生活的联系上来,使学生的生物知识能为将来的生活服务。
学生能认真 的听,并且适当的记一些笔记,还能比较系统地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课外
拓展板Leabharlann 书设计教



1.知识目 标: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阐明动物的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技能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养成运用已 有知识分析资料的内容,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激发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研究兴趣;养成规范书写、认真审题、前后联系的习惯;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经过讨论,相信大家已经对自己展讲充满了信心,现在请其中一个小组上台展示,要求展讲过程脱离课本,重点展讲解题思路和方法,其他小组进行做好记录以及补充。
利用班级的竞争榜激励学生学习,积极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充分肯定。
重点问题教师讲解补充。
每个同学都能真正参与,各抒己见,小组长协调良好,小组秩序较好。
学情
分析
1.从学生知识结构来看,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再加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知,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讲,无疑已有了良好的基础。关键是教师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自我学习,以期达到更佳的效果。
2.从学生学习方法来看,尽管初中学 生思维方式偏重感性,但经过不断的训练,也已具备初步的理性思维能力,这对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很重要。教师可提供更多学生感兴趣的资料让他们感知,再引导其理性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至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动物的行为
授课
年级


生物


动物的行为
任课
教师
课型
问题解决课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材
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些行为实际上是动物对其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把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节课安排在动物的运动后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动物行为的 研究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多进行观察和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动物行为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生态学观点,建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问题训练
合作提升
12分钟
创设训练评价情境
大家的问题解决都不错,效果也很好。下面我们就检验一下这节课的学校效果,完成训练单上的巩固训练,并完成评价。
要求: 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时间10分钟。
认真巡视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完成状况,多关注后进生以及中等生的完成状况,对每小组生物学科长的训练单进行批阅。
认真的自主完成,使训练能达到预期的达到预定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