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区块掺水降粘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原理及在河口油区的应用

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原理及在河口油区的应用介绍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是一种在油田开采中应用的技术,通过掺入适量的水来改善稠油的流动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该工艺的原理及其在河口油区的应用情况。
原理稠油掺水降粘工艺的核心原理是掺入适量的水来改变稠油的流动性。
水的添加能够降低稠油的黏度和密度,提高流体的流动性,使得稠油在井筒内更容易向上运行。
降粘后的稠油具有较低的阻力和较高的渗透性,有利于提高油井开采效率。
该工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实现:1. 空心杆安装在河口油区的油井中,首先需要在油井井筒内安装空心杆。
空心杆是一种中空的管状设备,用于控制水的注入和稠油的流动。
2. 水的掺入将适量的水注入到空心杆中。
水的掺入要根据油井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计量和控制,确保掺入的水量符合要求。
3. 混合稠油和掺入的水在井筒内混合,形成降粘后的稠油。
混合的过程需要确保稠油和水充分混合均匀。
4. 上升降粘后的稠油通过空心杆向上运行,上升到油井地面。
在沿途需要进行适当的压力控制,以保证稠油能够顺利上升。
5. 脱水在油井地面,需要对上升的稠油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脱水后的稠油可以进一步进行加工和运输。
河口油区的应用情况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在河口油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该工艺在该区域的具体应用情况:1. 提高开采效率河口油区的稠油含油量较高,但黏度大、流动性差,传统开采方法难以高效率地开采。
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油井的开采效率,使得稠油能够顺利上升到地面。
2. 节约能源河口油区的油井开采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
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的应用能够降低油井开采过程中的能耗,减少能源消耗和关联的碳排放。
3. 减少环境影响河口油区为敏感生态环境,传统的开采方法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的应用可以减少地下水污染风险,降低对地下水资源的压力,减少环境污染的潜在风险。
4. 成本降低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的应用能够降低油田开采的成本。
河口稠油掺水降粘输送试验研究

第24卷第3期油气储运实验研究河口稠油掺水降粘输送试验研究王鸿膺*寇杰(石油大学(山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张传农(北京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王鸿膺寇杰等:河口稠油掺水降粘输送试验研究,油气储运,2005,24(3)35~38。
摘要由于胜利油田河口稠油粘度高、密度大,因此稠油的开采、输送和加工处理都比其它石蜡基原油困难得多。
为了寻求更经济、有效、可靠的稠油输送方法,通过大量的室内环道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稠油掺水输送的技术条件及降粘效果,并通过优化得出了河口稠油的最佳输送工艺参数,表明了稠油掺水降粘输送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稠油输送方法。
主题词稠油输送掺水降粘试验一、前言油藏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100m Pa#s、相对密度大于0.92的油藏称为稠油藏,由稠油藏采出的原油称为稠油。
稠油是全球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
世界稠油资源蕴藏丰富,其储量比普通轻质油的储量大得多。
全世界估计稠油资源有4000@108~9000@108t,可采储量达1800@108 t,而普通原油资源只有3600@108t,可采储量为1350@108t。
稠油大多分布在委内瑞拉、加拿大、美国、中国、印度尼西亚及阿尔巴尼亚等国,其中加拿大和委内瑞拉的稠油资源约占世界稠油总量的70%。
我国稠油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分布于辽河、胜利、新疆和河南等油田,其中辽河油田的稠油产量已达到800@104t/a,是含蜡原油的两倍。
我国已探明的稠油储量中有近半数的稠油其粘度为10000~15000 m Pa#s,相对密度大于0.95。
由于稠油粘度高、密度大,因此其开采、输送和加工处理都比其它石蜡基原油困难得多。
随着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等热采技术的发展,稠油的输送就成为制约稠油生产的瓶颈,因而对稠油输送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常用的稠油输送方法有,加热输送法、掺稀输送法、低粘液环输送法和乳化降粘输送方法等。
表1列出了上述几种输送方法的对比结果。
稠油降黏技术应用研究

式 中 , 为稠 油黏度 , a・S T为绝对 温度 , A, mP ; K; B为常 数 , 同稠 油 A, 不 B常数 不 同 。式 ( ) 明 , 1表 稠
[ 稿 日期 ]2 1-20 收 0 i1—5 [ 金 项 目]克 拉 玛 依 市 科 技 项 目(K2 O—6 基 S O 84 )
21 0 2年 6月
中国 石 油 大 学 胜 利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h n l Colg iaUnv riyo er lu o r a fS e gi l eChn iest fP to e m e
J n 2 1 u.02
Vo . 6 NO 2 12 .
了较 理 想的效 果 , 明 辽河 中深 层 稠 油油 藏 采 用 先 表 蒸 汽吞 吐后蒸 汽 驱 的开采 方式可 以提 高油 田的最 终 采 收率 , 计 该 区块 最 终 采 收 率 可 达 5 。王 胜 预 6
等 [ 对 孤岛油 田 中二 北稠 油 油 藏 的研究 结 果 表 明 , 2 ]
第2卷 6
第 2 期
稠油降黏 技术应用研 究
王 晓璇 雷 毅 刘 更 民 , ,
( . 国 石油 大学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 东 青 岛 2 6 8 }. 国 石 油 大学 国 家 大 学 科 技 园 , 东 东 营 2 7 6) 1中 山 6502中 山 50 1
[ 摘 要 ] 稠油具有黏度高、 流动性差的特点。 这是制约稠油开采和集输的主要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
() 1
稠 油 的黏 度 随 温度 的变 化 十分 明显 , 黏 度 与 其
温 度 的关 系 满足 An rd da e方程 , 即
一 。
Ae .
稠油降粘方法及应用情况研究

稠油降粘方法及应用情况研究矿场常用的稠油降粘技术主要包括:加热降粘技术、掺稀降粘技术、乳化降粘技术、油溶性降粘剂。
文章概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工艺技术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对稠油降粘技术有了一个准确的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今后降粘技术研究方向。
标签:稠油;降粘技术;原理;复合降粘1掺稀油降粘1.1降粘原理一般当稠油和稀油的粘度指数接近时,掺稀油降粘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接近。
我国辽河高升油田的稠油中,掺入1P3的稀油量,50e时粘度由2~4Pa#s降为150~200mPa#s。
1.2降粘规律(1)轻油掺入稠油后可起到降凝降粘作用,但对于含蜡量和凝固点较低而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的高粘原油,其降凝降粘作用较差。
(2)所掺轻油的相对密度和粘度越小,降凝降粘效果也越好;掺入量越大,降凝、降粘作用也越显著。
(3)一般来说,稠油与轻油的混合温度越低,降粘效果越好。
混合温度应高于混合油的凝固点3~5e,等于或低于混合油凝固点时,降粘效果反而变差。
(4)在低温下掺入轻油后可改变稠油流型,使其从屈服假塑性体或假塑性体转变为牛顿流体。
1.3 优缺点轻质稀原油不仅有好的降粘效果,且能增加产油量,并对低产、间隙油井输送更有利。
在油井含水升高后,总液量增加,掺输管可改作出油管,能适应油田的变化。
因此,在有稀油源的油田,轻油稀释降粘,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适应性。
采用此种方法大规模地开采稠油时,选用的稀释剂必然是稀原油,因为稀原油来源广泛,可提供的数量大,因此也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稀原油掺入前,必须经过脱水处理,而掺入后,又变成混合含水油,需再次脱水,这就增加了能源消耗;其次,稀原油作为稀释剂掺入稠油后,降低了稀油的物性。
稠油与稀油混合共管外输时,增加了输量,并对炼油厂工艺流程及技术设施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鉴于稠油与稀油在价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采用掺稀油降粘存在经济方面的损失。
2稠油原油的化学降粘技术的应用2.1稠油原油开发的应用虽然我国稠油的储量丰富,但是由于大多数的油藏区块分散,含油面积不大,导致造成了我国的稠油开采困难,或者通过电热或蒸汽吞吐等经济方法进行开采所得到的效果低下,为了在稠油原油开发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通常采用化学降粘方式开采或者辅助开采,我国的稠油化学降粘技术主要应用在油层解堵、井筒降粘、蒸汽吞吐以及输油管的降粘等几个方面中,在稠油的开采中应用最多,通过化学降粘技术降低稠油粘度,不仅促进稠油的开发,更是提高了原油的产量以及降低原油的运输成本,还减少稠油中氮、硫等物质产生,大大降低了稠油开采成本。
稠油井下改质降粘技术的研究进展

稠油井下改质降粘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本论文从一般的降粘方法的简单介绍出发,系统阐述了加热降粘技术存在的问题。
接着研究了解决的方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稠油井,改质降粘技术,研究一、前言随着当今社会的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中对稠油井的开发要求也日益渐高。
因此,积极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不断完善降粘技术就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问题。
二、一般的降粘方法的简单介绍1、化学降粘降粘原理化学降粘是向原油中加入某种药剂通过药剂的作用达到降低原油粘度的方法。
目前对于任何原油,不管什么条件都能降粘的化学药剂尚末发现,只能对不同的原油物性和不同的油井生产情况,采取相应的降粘措施。
(一)、降粘原理蜡晶改进剂(降凝剂)降凝降粘对于石蜡基原油,由于原油中蜡含量高,引起原油凝固点高,此类原油在其凝固点以上温度时原油粘度并不大,而且对温度不敏感,但当温度降到原油凝固点以下时,粘度急骤上升,所以如能将原油凝固点降低,就能大幅度降低粘度。
(二)、重点介绍蜡晶改进剂作用机理蜡晶改进剂是一种分子结构中具有和原油中蜡分子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正构烷烃,并带有极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的作用是在熔点温度下分子排列发生变化,对石蜡结晶产生特殊改进作用,即在成核和蜡晶生长过程中阻止蜡晶的生长,或在生长中的蜡晶边侧结合上一个蜡晶改进剂。
其作用机理的解释可归纳为三点。
(1)、分散作用蜡晶改进剂在原油析蜡点温度以上析出,起晶核作用,成为蜡分子吸附生长的中心,使原油中生成的小颗粒蜡增多。
(2)、共晶作用蜡晶改进剂在原油析蜡点温度时析出,与蜡共晶,破坏石蜡结晶的方向性,生成分枝的“过滤残晶形态”。
(3)、吸附作用蜡晶改进剂在略低于析蜡温度以下析出,被吸附在蜡晶上改变蜡结晶的方向性,降低晶体间的粘附作用。
由于石蜡结晶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原油中的蜡和加入的结晶改进剂又是不同分子结构和大小的混合物,所以蜡晶改进剂的作用过程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作用机理不同,蜡晶上存在的蜡晶改进剂分子位置不同,结晶形态也不同,原油的倾点,屈服值和表观粘度也不同,试验证明,蜡晶改进剂作为晶核或与蜡共晶时原油流动性好,而起吸附作用时流动性差。
探究稠油井油套环空泵上掺水降粘举升工艺

探究稠油井油套环空泵上掺水降粘举升工艺摘要:不断完善稠油井油套环空泵上掺水降粘举升工艺,能够有效提升稠油开采的效率,对促进油田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针对胜利油田稠油井内流体流动困难的现状,通过试验,探究了掺入水、油水混合物与稠油的关系,并结合实例阐述了油套环空泵上掺水降粘举升工艺的应用,结果表明,油水混合物具有显著的降粘效果,应将合理设置掺入水温度和水量作为提升油筒举升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稠油开采;掺水量;降粘举升本次的研究对象胜利油田稠油井油层深度为1050-1450m,平均油层厚度为4-12m,油层的岩质疏松,渗透率约为2.0μm2,平均泥质含量约为4-35%。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稠油开采过程中井筒流动困难和抽油系统举升效率低等问题,探究了稠油井油套环空泵上掺水降粘举升工艺,设计了工艺参数,并对掺入水工艺进行优化,有效提升了稠油开采的效率。
1 抽油机井筒降粘工艺本次试验油区的油井原油粘度在25990-420000pa/s之间,部分油井的原油具有较高的粘度,增加了井筒的阻力,对提升抽油机的降粘举升效率形成不良影响。
由于该油区采用蒸汽吞吐的稠油开采方式,在蒸汽开采的初级阶段,油层开采的温度较高,原油的粘度较低,稠油开采的效率较高,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油层温度不断降低,加大了原油的粘度,无法提升举升的效率。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原油的粘度来实现对井筒举升的推动作用。
现阶段,最常用的降粘方法有加热降粘、化学降粘、热流体降粘和保温降粘四种。
1.1 加热降粘加热降粘通过对稠油粘度与温度的关系的充分利用,不断提升稠油的加热温度,实现降低稠油粘度的目的。
现阶段,电加热是提升稠油温度最主要的办法,电加热的主要装置有电热杆、热电缆、地下电炉和电热油管等。
其中,电热杆、电热管、热电缆是做常用的加热器具,各种电加热设备存在加热深度的限制,例如电热油管,在使用时需要增加油套环空泵的绝缘设施,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广大稠油开采企业依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原理及在河口油区的应用

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原理及在河口油区的应用1. 引言稠油是指黏度较高的原油,通常由于含有较多的重质烃类和胶质物质而具有高黏度特点。
稠油在开采、输送和加工过程中会带来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如流动性差、泵送困难、分离困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应运而生。
2. 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原理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是一种通过在抽油过程中向井筒内注入适量的水来改变原油流变性质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如下:•黏度降低:掺入适量的水可以将稠油中的重质烃类和胶质物质稀释,使得原油黏度降低。
这是因为水与石蜡等重质烃类具有亲和力,可以将其分散并减少其在溶液中的浓度,从而使得原油流动性得到改善。
•温度调节:掺水后的稠油在空心杆内通过泵送时会产生摩擦热,使得原油温度升高。
由于稠油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通过控制掺水量和泵送速度,可以实现对稠油黏度的调节。
•润滑作用:水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质,可以减少原油在管道中的摩擦阻力,提高泵送效率。
掺入的水还可以减少油管内部的磨损和腐蚀,延长设备寿命。
3. 河口油区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应用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在河口油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该工艺在该地区应用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宜条件选择: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井筒条件,选择合适的掺水量、掺水方式和掺水位置。
通常情况下,在井底或抽采泵入口处进行掺水可以更好地实现降粘效果。
•掺水剂选择:在选择掺水剂时,需要考虑其对原油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使用清洁的淡水作为掺水剂,以避免对原油产生不良影响。
•掺水系统设计:为了实现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需要设计相应的掺水系统。
该系统包括控制阀、泵、管道和测量仪表等设备,用于实现对掺水量、流速和压力等参数的调节和监测。
•操作参数优化: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不断调整操作参数来优化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的效果。
这些参数包括掺水量、泵送速度、井筒压力等。
4. 工艺优势及存在问题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在河口油区具有以下优势:•提高采收率: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可以改善原油流动性,提高采收率。
低渗高凝稠油油田掺稀油降黏探索与实践

混合 温度应 高 于 混 合 油凝 固 点 3—5C, 于 或 低  ̄ 等
于混 合 油凝 固点 时 , 黏 效 果 反 而 变 差 。在 低 温 降
4℃原油黏度 值 由 606m a・ 0 8 P s降到 70m a・ , 3 P s
3 ℃原油黏度值 由 1 0m a・ 降到 1 0 P s o 49 P s 0 om a・ , 6 拐点 温度 由原来 的 6 c 0 C降到 4 ℃ 。凝 固点 由原来 的 0 2 ℃降到 2  ̄ 14 8井 不 同 掺 油 比 黏 温 曲线 见 9 3C。' 3 ' 2
m a・ 井 数为 2 P s 7口, 黏度 为 20 0— 0 P s 0 30 0m a・
3 掺稀油降黏机理
当稠油 和稀油 的黏度指数 接近 时 , 于含蜡量 对
和凝 固点较低 而胶 质 和 沥青质 含 量 较 高 的高黏 原 油, 降凝 降黏作 用 比较 显著 。而对 于含蜡量 和凝 固
~
温曲线拐点温度大多数在 5 6 ℃之 间, O~ 0 脱水后
拐点温度 增加 1 ℃。 O
2 3 脱水 前后凝 固点 .
6℃, 4 胶质 沥青质 含 量 为 3 . % ~ 9 6 , 15 4 . % 含蜡
牛心坨 油层 油样在未 脱水 情 况下 ,2口井 中 , 9 凝 固点为 3 4  ̄井 数 为 3 0— 0C 4口 ,0— 0C井 数为 2 3 ̄ 5 7口, 固点低于 2 ℃井 数为 1口。脱水 后 , 固 凝 0 凝 点在 4  ̄ 以上 的井数 有 8口( 0( 2 占总井 数 87 , . %) 凝 固点为 3 4 ℃之 间井数为 6 O一 0 5口, 固点 为 2 凝 0—
油井 综合 含水 率 升高 , 加 了原 油流 动 性 , 增 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稠油
降粘
பைடு நூலகம்
电加热
空心杆
热流体循环
随 着 轻 质油 可 采 储量 的减 少 及 石 油开 采 技 术 的不 断 提 高 ,稠 油 区块 的开 采 将 成 为一 种 发 展 趋 势 。高 粘 度 是影 响 稠油 油 藏 开 采 效 率低 的重 要 因 素 ,经 济 有 效 的 降 粘工 艺 研 究 在 稠 油 开采 中具 有
推广应用 ] 。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能避免化学井筒 降粘 和 电加热 井 简降 粘工 艺 中存 在 的问题 p 】 ,但需
配备 复杂 的地 面供 水设 备 。 管 中管 密 闭掺 水 降粘 技 术 是 一种 闭式 热 流体 循 环 井筒 加 热 降 粘 的新 工 艺 ,克服 了空 心 杆 掺 水 工艺 带来 的资 料 录 取 、管 网压 力 等 一 系 列 矛 盾 , 同时 也 可解 决 化 学 井 筒 降 粘技 术 中 的有 机 氯 超 标 和 突 发停 电停 井 事 故 时 的启 动 难 问题 ,更 能 避 免
由 电热杆 、化 学 降粘 向空 心 杆 掺水 生产 方 式 的大 转 变 ,但 随 之 而来 带 来 资 料 录 取不 准确 、计 量 困 难 、外输 掺水 泵 站 扩 容 、掺 水 压力 温度 要 求 高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1 2 — 1 9 。 作者简 介 :窦 红芳 ,工程师 ,2 0 0 4 年毕业于石油大 学 ( 华东 )石油工程专业 ,主要从事石油工程工作 。
所 引起 的有 机 氯 超 标 问题 限制 了此 技 术 的 进 一 步
井筒 掺 水 条 件 ,况 且 由于 掺水 流 程 热 损 失 大 ,井 口掺 水温 度较 低 ,也无 法达 到掺 水 降粘 的 目的 。
2 河 口采油厂 井 筒降粘 技术 使 用现 状
随着 稠 油 开 采技 术 的发 展 ,稠 油 区块 实 现 了
自身使用局限性。电热杆是高耗能用电设 备 ,占
输量 l %以上 的原 油 被烧 掉 和损 耗 ,经济 损 失 大 ,
油输送 难 度都很 大 。
1 . 2 地面 条件 不具 备掺 水条 件 该 区块 由于是 新 建 产 能 区块 ,不 具 备 地 面 及
当管 线 温 度 降 至 环 境 温度 时 ,经 常 会 发 生凝 管事 故l 】 】 。含 氯油 田化 学 助剂 在化 学 降粘技 术 中的使用
区开 发 成 本 ,实现 高 效 开 发 ,结 合 目前 各 项稠 油 开采 工 艺 技 术 的进 一 步 发 展 ,我们 寻 求 一 种 更加 节 能且 不 影 响 资料 录取 、减少 矛盾 的一 种 井 筒伴 热新 工 艺 技 术 ,达 到既 方 便 生 产管 理 又 实 现 节 能 开发 的 目的 ,管 中管 降粘工 艺应 运而 生 。
环 泵加 压 至约2 MP a 后 ,经 过缓 冲罐 缓 冲和分 离 气
电加 热 降粘 技 术 地 面设 备 简单 、生 产 管理 较 为方便 H ] 。现场 应用 的主要 问题是 耗 电量 高 、运行 成本 高 。河 口采 油厂 ,根 据各井 井况 的不 同 ,单井 日耗 电量一 般在 1 1 0 0~1 5 0 0 k Wh 之 问 ,平 均 1 3 1 0 k Wh ,年耗 电费 3 8 . 3 万元 ;若 考虑 对应 变压 器 的容
电热杆井筒 降粘技术 的高耗电问题发生 ,是值得
大规 模推 广应 用 的一种 井筒 降粘 技术 。
I
2 0 1 4 2 9 期
集油站处理难度大 以及投资增 多等一系列 日益突 矛盾性 限制 了化学降粘技术 的进一步发展 。 目前 出 的矛 盾 ,造成 空 心 杆 掺 水 管理 难 度 加 大 ,同 时 河 口采 油厂 井 口加各 类 降粘剂 油井 共有 2 1 口。 给生 产 管 理 带来 不 利 的影 响 。 为切 实 降 低 稠 油新
度1 7 8 1 5 0 m P a・ s ,7 0 o C时粘 度 1 8 9 9 3 mP a・ s ,
电加 热 降粘 、空 心 杆 掺水 降粘 、井 口加 降粘
剂 技 术 作 为 目前 稠 油 油藏 开 采 的主 要技 术 ,均 有
8 0 ℃时 粘度 1 0 0 0 0 mP a・ s ,生产 时 井 筒举 升 、原
非 常重 要 的意义 。
1 河 口采油 厂稠 油 区块开 采存 在 的 困难
1 . 1 原 油粘 度 高
该 区块 原 油粘 度 平 均 高 达 2 6 0 0 0 0 mP a・ s , 冬 季 生 产 时 ,原 油状 如 沥青 固体 。如 该 区块第 一 口井 沾 4 一 P 6 0 作 业 时 取 样 ,化 验 发 现 5 0 o C时 粘
稠油区块掺水降粘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窦红 芳 徐 滨 王 玲 刘景波 卢 新 甫
( 中 国石 化胜 利油 田河 口采 油厂 ,山东东 营 2 5 7 2 0 0)
摘
要 :分析 了电加 热降粘 、空心杆掺水和井 口加 降粘 剂井筒 降粘 技术 ,空 心杆 掺水 降粘 技术 可有效避 免电加热 降粘 技术高耗 电和化学 降粘 技术的有机 氯 问题发 生,但生产 管理不 便 问题成 为此技术发展 推广 的障碍 。本文提 出了管 中管密 闭掺水井 筒降粘技 术,并优 化设计 了双 空心抽油杆 及下部杆 柱组合结构 ,从而可保证 杆柱 的载 荷强度 ,并根据井 筒结构要 求,进行 了油井 的注采 一体化抽 油泵的管柱 设计 ,既保证 了稠油井 的正常生 产 ,又节约 了生产成本 ,提高 了生产效益 ,可实现稠油 区块 的高效开采 。
2 . 1 电加热 井简 降粘 技术
3 管 中管掺 水 降粘工 艺 的研 究
3 . 1 管 中管掺水 降粘 工 艺技术 可行 性分 析
3 . 1 . 1 管 中 管密 闭掺水 降粘 系统 管 中管 密 闭掺水 降粘 工艺 施工 图 如 图1 所示 ,
其利用地面热交换器把水等热载体加热 ,再经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