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 辛亥革命 课件(27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共29张PPT)

A、同治
B、光绪 C、宣统
C
D、嘉庆
C 9.你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A、空前的思想解放 B、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C、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D、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
武昌起义得胜利, C、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C.中体西用 D.自强求富 上海南京路上悬挂五色旗庆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各省响应纷独立,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首先,这场变革摧毁了清政府的腐败统治,结束了绵延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而解除专制的镣铐,则是经济与社会得以发展的前提。 B.《中华民国约法》
A、同治 B、光绪 C、宣统 D、嘉庆 A、1910年B、1911年C、1913年D、1912年
3. 领导者: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①有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
1.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领导者: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 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 1905年8月 地点 东京 政治纲领 驱除继虏,恢复中华,建立
民国,平均地权 革命目标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革命旗帜 三民主义
革命旗帜: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
《辛亥革命》课件一(28张PPT)(人民版必修1)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阅 读 并 归 纳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国父”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根本上 否定了君主专制
2、关于国民自由权利的规定
内容:
3、确立了 三权分立的 政治体制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有选举临时大总统 和弹劾大总统权利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一)爆发: 武昌起义
(二)发展: 全国响应、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三)高潮: 中华民国的成立 (四)结局: 帝制终结和袁世凯掌权
(一)爆发:武昌起义
成功原因
原因1 有利时机:保路运动
原因2
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 其他原因
保路运动纪念碑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革命武装义对革命形势推动 人民群众配合,湖北新军革命首创精神等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先生,学名文,后改号逸仙,旅 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 得名。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 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 应,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1912年元 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 体。
展 ,
革命的爆发有什么联系?
资
产
阶
级
为革命爆发奠定阶级和经济基础力量壮大
辛 同盟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
亥
革
命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的
领导人
背
景 1894年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
资
()
料 三组
1904年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国父”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根本上 否定了君主专制
2、关于国民自由权利的规定
内容:
3、确立了 三权分立的 政治体制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有选举临时大总统 和弹劾大总统权利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一)爆发: 武昌起义
(二)发展: 全国响应、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三)高潮: 中华民国的成立 (四)结局: 帝制终结和袁世凯掌权
(一)爆发:武昌起义
成功原因
原因1 有利时机:保路运动
原因2
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 其他原因
保路运动纪念碑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革命武装义对革命形势推动 人民群众配合,湖北新军革命首创精神等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先生,学名文,后改号逸仙,旅 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 得名。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 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 应,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1912年元 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 体。
展 ,
革命的爆发有什么联系?
资
产
阶
级
为革命爆发奠定阶级和经济基础力量壮大
辛 同盟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
亥
革
命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的
领导人
背
景 1894年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
资
()
料 三组
1904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3课 辛亥革命(共44张PPT)

反帝反封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 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 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 材料三:“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 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
3、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民国之憾
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清政府
任命
袁世凯
军 事 进 攻 政 治 讹 诈
支持
帝国主义列强
革命党人
施压
立宪派旧官僚
革命党人面临那些压力?以孙中山为首革 命党人如何处理?产生了什么结果?
“……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 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可能不 好……”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 兴中会、同盟会等) (5)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与此 同时,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宣传、组织工作。
(6)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辛亥革命过程篇)
隆重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 我们一般是从事件的 背景(原因)、经过、影响(意 义)等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隆重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
(辛亥革命背景篇)
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清 政 府 干 什 么 去 了 ! ! !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十 九 世 纪 末 二 十 世 纪 初 中 国 怎 么 啦 ! !
• 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黄兴领导,因 敌众我寡而失败。 • 作用:鼓舞人民革命斗志,推动革命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共20张PPT)

反封建
推翻了两千多 年封建帝制, 建立共和国
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促进资 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历
史
经济: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功
绩
思想: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风俗: 推动风俗文化的近代化
局限性
从鲁迅作品看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 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 ,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第13课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是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 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 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 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 较迅速的发展。
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主及权营业在之民自由”;人民得
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
等第自三由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自之由立平法权等,以参议院行之
”;
府第,四总章揽“政临务时,大公总布统法副律总”统;三”,权规分定立:“临时大责总任统代内表阁临时政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 ,须副署之。”;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反清起义简表
时间 1895年 1898年 1900年 1904年
地点
领导
广州
皖、赣、湘、 鄂等地
惠州
兴中会(孙中山) 自立军(唐才常) 兴中会(郑士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3课 辛亥革命(共27张PPT)

光绪 慈禧 溥仪
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 死去,不满三岁的溥仪被慈禧指 定为皇位继承人。相隔仅一天, 登基大典时,小皇帝不停哭闹, 溥仪生父载沣急的满头大汗哄着 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 了!”朝臣们听了,窃窃私语道: 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觉得 这是不祥之兆。哪知三年后,清 王朝真的垮台了。
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第一场 前 奏 梦醒中国——山雨欲来 (1898年)
第一幕:有一天,被生计所
迫的阿Q想找口饭吃,听见路
上好多人议论纷纷:洋人们掠 夺我们的航运、铁路、矿山等 权利,还投资办了好多的工厂, 我们可咋活呀!我们找不到活 干,生活没着没落的……狗日 的政府竟然是洋人统治的工具, 凭什么呀?!
布展过实的借行速 此“度 掩新为 饰政国1”5民%,。的内民耳容族目有资,奖本讨励主讨实义洋业有人;了的兴比欢办较喜新迅罢学速了堂的;,发不派展。 遣但留没学有生放;了改一革—线旧—光军高明制中的,历,编史那练必黑新修暗军二反等·专倒。题加二了(倍人。民版)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陈》天(上华册)
第2课 辛亥革命
4.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 《临时约法》特别规定
A.实行责任内阁制 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君主立宪制
5.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 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 “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 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 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 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社会习俗:革除封建陋习
辛亥精神: 是一种“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舍我其谁
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 死去,不满三岁的溥仪被慈禧指 定为皇位继承人。相隔仅一天, 登基大典时,小皇帝不停哭闹, 溥仪生父载沣急的满头大汗哄着 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 了!”朝臣们听了,窃窃私语道: 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觉得 这是不祥之兆。哪知三年后,清 王朝真的垮台了。
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第一场 前 奏 梦醒中国——山雨欲来 (1898年)
第一幕:有一天,被生计所
迫的阿Q想找口饭吃,听见路
上好多人议论纷纷:洋人们掠 夺我们的航运、铁路、矿山等 权利,还投资办了好多的工厂, 我们可咋活呀!我们找不到活 干,生活没着没落的……狗日 的政府竟然是洋人统治的工具, 凭什么呀?!
布展过实的借行速 此“度 掩新为 饰政国1”5民%,。的内民耳容族目有资,奖本讨励主讨实义洋业有人;了的兴比欢办较喜新迅罢学速了堂的;,发不派展。 遣但留没学有生放;了改一革—线旧—光军高明制中的,历,编史那练必黑新修暗军二反等·专倒。题加二了(倍人。民版)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陈》天(上华册)
第2课 辛亥革命
4.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 《临时约法》特别规定
A.实行责任内阁制 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君主立宪制
5.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 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 “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 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 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 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社会习俗:革除封建陋习
辛亥精神: 是一种“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舍我其谁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5张PPT)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以下他没有
直接参加的革命活动是( )
A.成立兴中会
B.C组建同盟会
C.发动武昌起义 D.建立中华民国
2、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 C )
A.南京 B.上海 C.武昌 D.广州
3、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在 准备不充分的的 情况地下发生。 胜利后推举旧军 官黎元洪担任都 督.黎在被迫的 情况下上任.黎 的就职开创了由 革命党、军界上 流人物与旧官僚 结合起来的统治 方式。
三、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元旦 都城:南京 国旗:五色旗 选举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2、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 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革 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10 月10日的武昌起义
广义:
指1911年到1912年,以孙中 山为代表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也有人说,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 一次失败的革命。
辛亥革命前的社 交礼仪
辛亥革命后
跪拜 老爷、大人
鞠躬、握手、同志、先生。
辛亥革命将国民从专制制度下解放出 来
辛亥革命颁布了“禁缠足”法令,打破 了千年以来形成的封建陋俗,男女平等观念 的
需
成
努
功
力
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 身之肩上。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的领导者是( C)
A 洪秀全 B 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以下他没有
直接参加的革命活动是( )
A.成立兴中会
B.C组建同盟会
C.发动武昌起义 D.建立中华民国
2、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 C )
A.南京 B.上海 C.武昌 D.广州
3、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在 准备不充分的的 情况地下发生。 胜利后推举旧军 官黎元洪担任都 督.黎在被迫的 情况下上任.黎 的就职开创了由 革命党、军界上 流人物与旧官僚 结合起来的统治 方式。
三、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元旦 都城:南京 国旗:五色旗 选举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2、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 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革 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10 月10日的武昌起义
广义:
指1911年到1912年,以孙中 山为代表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也有人说,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 一次失败的革命。
辛亥革命前的社 交礼仪
辛亥革命后
跪拜 老爷、大人
鞠躬、握手、同志、先生。
辛亥革命将国民从专制制度下解放出 来
辛亥革命颁布了“禁缠足”法令,打破 了千年以来形成的封建陋俗,男女平等观念 的
需
成
努
功
力
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 身之肩上。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的领导者是( C)
A 洪秀全 B 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25张PPT)

组织准备
1894年 兴中会在美国檀香山成立
1905.8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聚集东京, 中国同盟会成立。
政 治 纲 领
பைடு நூலகம்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三民主 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 根本。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平均 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嗳呀!嗳呀!来了!来了!甚么来了?洋人来了!洋人 来了!不好了!不好了!大家都不好了!老的、少的、男的 、女的、贵的、贱的、富的、贫的、做官的、读书的、做买 卖的、做手艺的各项人等,从今以后,都是那洋人畜圈里的 牛羊,锅子里的鱼肉,由他要杀就杀,要煮就煮,不能走动 半分。唉!这是我们大家的死日到了!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总理负责、总统象征
材料:南京临时政府成员
从政府成员组成来 临时总统:孙中山 外交部长:王宠惠 陆军总长:黄兴 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 教育总长:蔡元培 参谋本部总长:黄兴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
法制局长:宋教仁 印铸局长:黄复兴
个什么样的政府? (以上成员都是同盟会员,各部次长除1人外,其余都是同盟会重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他们既不愿意同帝国主 义完全决裂,也不敢发动 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彻 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 地制度的改革。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目的 和预定目标是否达到了。
直接目的——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 专政的共和国。 (?)
反根帝本反目封的建—的—革推命翻任帝务国没主有义完压迫成,;铲 中除国封社建会制性度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要骨干)
《阿Q正传》·革命
人教版必修一 第19课 辛亥革命(共26张PPT)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材料三: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物质基础)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这促使中国资产阶级 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利用商会有组织的参与地方 或全国性的经济与政治活动。
主权在民
第 享有5、人6身条、:言中论华、民著国作人、民集一会律、平结等社,、无天选种赋举族以、人及阶权被级,选、自举宗由等教平之自等区由别权。利国。民
第16条: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可弹劾总统 第51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三权分立
第45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
之。
责任内阁制
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原则或制度?
意义: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一座丰碑。
• 有观点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 有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在华特权;民国初 年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民生状况较前清更糟糕,中国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没有得到改变。因此辛亥革命 是失败的。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前提
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孙 驱除鞑虏 中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满清政府统治
(民族革命)
辛
山 的 创立民国 三
核心
民权主义
中国人民要求民主权利
亥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材料三: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物质基础)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这促使中国资产阶级 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利用商会有组织的参与地方 或全国性的经济与政治活动。
主权在民
第 享有5、人6身条、:言中论华、民著国作人、民集一会律、平结等社,、无天选种赋举族以、人及阶权被级,选、自举宗由等教平之自等区由别权。利国。民
第16条: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可弹劾总统 第51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三权分立
第45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
之。
责任内阁制
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原则或制度?
意义: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一座丰碑。
• 有观点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 有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在华特权;民国初 年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民生状况较前清更糟糕,中国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没有得到改变。因此辛亥革命 是失败的。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前提
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孙 驱除鞑虏 中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满清政府统治
(民族革命)
辛
山 的 创立民国 三
核心
民权主义
中国人民要求民主权利
亥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的另一面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只是倒了一个皇帝,割了一条辫 子,革命是失败的。
这样说有没有道理呢?
①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③未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辩证评价辛亥革命
成功说(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近代化) 失败说
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 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 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 主自由的权利(政治) ②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思想) ③推翻了“洋人的朝廷”,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对外) 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 造了有利条件(经济) ⑤促进社会生活习俗的近代 化(社会生活)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否定了封建君主专 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制制度 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
否定了封建等级制 度制度
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 平等自由 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三、“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 之”; 四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 三权分立 务,公布法律”; 五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 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 责任内阁制 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六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 涉。
课标要求: 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主要过程;《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辛亥革命的评价
Hale Waihona Puke 辛亥革命的概念狭义: 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 的武昌起义 广义: 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 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 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 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武汉篇:革命爆发
探究题1:阅读教材P62—P63相关内容,想一想:当时 的中国人对清朝统治是什么态度?革命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作了 那些准备?
政治背景: 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腐败无能,不得人心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思想基础: 组织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和深入湖北新
军做工作
1911年的武昌成为革命的首发成功地,这里又 有怎样的偶然性呢?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太原
西安 江宁 成都
镇江 苏州
上海
武昌
长沙
安庆 杭州 南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福州 贵阳 15个省宣布独立 昆明
桂林 广州
南京篇:革命高潮
2.革命的高潮:
两 ①成立中华民国: 大 时间、首都、国旗、临时大总统 革 命 民国纪元 象征“五族共和” 成 果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 的任务 ②未根本改变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材料一: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 政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或君主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 退位诏书 ,清朝覆灭. 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各项权 利。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 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材料三: “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再过五十年我们 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将有许多上海。”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 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生活习俗的近代化 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 礼帽„„
回顾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阶段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程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①强大
诈
军 事 威 胁 施压
②干涉
经外 济交 封孤 锁立 立宪派旧官僚
④软弱 根本革命党人
③施压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总结篇: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探究题4: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 结合材料思考:我们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 民主革命 上的进步性?
汉 满 蒙 回 藏
探究题2:阅读P64第二段内容并结合下列材料思考:《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那些民主精神与法则?宪法有什 么进步性?
1有人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美国 、内容:主权在民、民族平等、国民自由、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1787年 2宪法的翻版,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意义: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 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若无四川保路起义,武昌起义要迟一年半载。 ——孙中山
有利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清廷调兵镇压,使武 (直接原因) 汉兵力空虚
亲历历史
如果你是当时某报 刊记者,请你对武昌 起义及后续事件作一 个概述性报道?
1911年10月10日 1911年10月12日
武昌起义
湖北军政府成立
武汉三镇光复
1912年11月下旬多 数省份独立
北京篇:革命结局
探究题3:袁世凯是何许人也?为什么 辛亥革命的果实会落入他的手中?
思考:革命党人面临哪些压力?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
人如何处理?产生了什么结果?为何? 1912年3月12日,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任命
清政府
袁世凯
妥 军 政 事 治 协 进 讹
攻
支持
帝国主义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