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的保护及相关机制

合集下载

远隔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心肌保护作用比较

远隔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心肌保护作用比较

远隔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心肌保护作用比较雒生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摘要]背景 大约2/3以上的择期PCI术会造成心肌损伤,表现为肌钙蛋白升高。

肌钙蛋白升高原因包括手术过程中斑块受压造成粥样硬化物质碎片栓塞微循环、冠状动脉边支闭塞或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心肌损伤或心肌梗死。

研究表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相关的肌钙蛋白升高与后期心血管事件相关。

动物实验和少量临床研究报道,肢体缺血处理可以减轻预期的心肌损伤。

目的 通过在冠脉支架术围术期进行上肢短暂缺血处理,探讨在远离心脏的非致命器官缺血预适应或后适应,使心脏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得到保护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支架;心肌损伤;预适应;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and post—conditioning Provides Similar Degree of Cardioprote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 Abstract ] Background Electiv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PCI ) is associated with troponin release in more than two third of cases. Troponin release is a sensitive and specific marker of myocyte necrosis and infarction resulting from a form of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downstream embolization of atheromatous material, and coronary side —branch occlusion.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procedure —related troponin release is associated with subsequ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ny experiments and a few clinical trial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could reduce the injury. Objective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and applicability of cardioprotection of remote non —vital organ ischem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elective coronary stents implantation by transiently blocking brachial blood stream.[ Key words ] stent; myocardial injury; preconditioning; postconditioning。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分析与探究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分析与探究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分析与探究摘要: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采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

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前,两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I、RI较低,且PS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比较无区别(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PSV升高,而RI和PI均下降,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脑氧代谢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SjvO2升高,且CaO2和O2ER均下降,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NIHSS评分治疗前对比无区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1、6个月的NIHS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BDNF和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将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运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不仅能够使患者的脑氧代谢和血供状态得到改善,还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预防不良脑血管事件。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血流动力学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指的是因为多种因素使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流供应障碍诱发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变性坏死,从而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的一种脑局部功能丧失疾病,具有可逆性、短暂性、反复性以及局灶性的特点,还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复发率以及发病率,可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也是诱发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1]。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鲁慧;王彬成;崔宁宁;张艳春;吕建平【摘要】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选择沧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

治疗6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影像学表现(MRI、SPECT),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 P ﹤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 显示新发梗死率观察组(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SPECT 检查改善率观察组(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

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提高神经功能水平,有效改善预后。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limb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during March 2013 and April 2014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 50)and control group( n =50).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nly drug treatmen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imb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rapy.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score and imagingfinding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single photon emissioncompu-ted tomography(SPECT)]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were also eval-uat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IHSS scores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P ﹤ 0. 05). After the treatment,the NIHSS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 01);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84. 0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2. 00%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 05);MRI showed that new incidence rate of infar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4. 00%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6. 00%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SPECT showed that improvement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82. 0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40. 00%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 05,P ﹤0. 01). Conclusion Limb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may achieve good therapeutic effect,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期刊名称】《解放军医药杂志》【年(卷),期】2016(028)005【总页数】4页(P59-61,65)【关键词】缺血性脑梗死;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神经功能【作者】鲁慧;王彬成;崔宁宁;张艳春;吕建平【作者单位】060000 河北沧州,沧州市中心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内五科;060000 河北沧州,沧州市中心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内五科;060000 河北沧州,沧州市中心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内五科;060000 河北沧州,沧州市中心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内五科;060000 河北沧州,沧州市中心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内五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伴随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1-2]。

远程缺血预适应

远程缺血预适应

远程缺血预适应目录一、远程缺血预适应的概念二、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的操作方法三、远程缺血预适应的作用机制四、远程缺血预适应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五、远程缺血预适应在国内外科学研究与临床历程六、远程缺血预适应的应用与发展七、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器最新介绍一、远程缺血预适应的概念远程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也常被简称为RIP或RIPC,是指机体部分器官(如上肢)在受到短暂的、可逆性缺血缺氧刺激后,通过诱导缺血器官以外的其他脏器(如心脏、大脑、肝脏、肾)对随后发生的严重或致命的缺血缺氧产生保护作用。

由于人类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比RIP更好的内源性心肌保护手段,所以RIP一直是心脑缺血性疾病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被医学界认为是一种最安全的内源性物理疗法,对于心脑血管有着难以替代的保护作用。

二、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的操作方法训练者持平躺或卧姿,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对上肢进行加压至200—220毫米汞柱保持5分钟,然后再放气休息5分钟,接着再加压至200-220毫米汞柱5分钟,这样做5个循环,共45分钟,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坚持长期训练,定期复查。

具体加压刻度设置,一般按照训练者的实际血压数加40毫米汞柱,比如正常血压为140毫米汞柱,则加压到180毫米汞柱就可以达到远隔缺血的效果。

三、远程缺血预适应的作用机制1、激发机体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释放心肌缺血后往往会发生再灌注现象,这会加重心肌的损伤,这是由于恢复血供后,通过黄嘌呤氧化酶途径产生大量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OFR)所致。

而SOD做为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因子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氧自由基的活性,心肌缺血预适应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激发SOD生成释放,从而有效遏制活性氧对心肌的攻击。

心肌供血时,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from buttermilk)和水反应生成尿酸和大量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是活性氧的一种,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是生物氧毒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4从指南推荐看缺血性卒中的诊疗进展

2024从指南推荐看缺血性卒中的诊疗进展

2024从指南推荐看缺血性卒中的诊疗进展近年来,国内外脑血管病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多项重大临床试验结果公布。

基于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脑血管病相关的临床指南也在不断更新。

一、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指南更新《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疾病、疾病不同阶段、疾病不同分层的患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阐述,从卒中组织化管理、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脑出血临床管理、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管理、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管理、卒中康复管理七大方面,对脑血管病的预防、急救、诊断、治疗及康复的全链条临床诊治制定标准。

对于指南中推荐意见的主要变化,刘军教授着重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支持治疗及其他治疗2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支持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支持治疗包括:气道、通气支持和补充供氧,体温,营养与补液,吞咽困难,预防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早期康复。

其中在吞咽困难、预防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部分均有新增推荐,具体内容如下。

1 .吞咽困难(1)在患者开始进食、饮食或口服药物前进行吞咽障碍筛查是合理的,有助于识别误吸的高危患者。

(2)对于怀疑误吸的患者进行内镜评估是合理的,明确是否存在误吸并确定吞咽困难的生理原因以指导治疗方案。

(3)由言语/语言病理专家或其他受过训练的医疗服务人员进行吞咽障碍筛查是合理的。

(4)目前尚不明确何种吞咽-感觉评估更好,可根据已有设备及其他方面选择使用(如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电视透视、纤维内镜感知功能检查\2 .预防感染对所有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评估和训练可减少卒中相关肺炎的发生。

3 .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1)延长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利伐沙班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至出院后45天的获益尚不明确。

(2)延长缺血性卒中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至4〜5周可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风险。

(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其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其他治疗包括:神经-血管-脑细胞保护,低温,氧疗,机械血流量增加法,扩容及降纤治疗,神经调控相关治疗,白蛋白。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险高 , 限制 了其 临 床应 用 。这 时远 程 缺 血 预处 理 体 现 了 它 的
优势 。
多 , 从而产生对缺血/ 再灌 注损 伤的保 护作 用 , 提示 N O在肢
体缺血预处理 的早 期心肌保护 中起重要作用 ,
( ) 肌细胞凋亡 三 心
H uely asno 等 研究 5 7例 接受冠 状动 脉搭 桥手术 的患 者 。 患者被 随机 分为对照组( 3 ) n= 0 和远程缺 血预处理 组 ( 2 ) n= 7 , 对远程缺血预处理组进 行 4个 缺血再 灌注循环 , 每次 5rn诱导 i a 右上肢缺血发作 ( 自动血压计飙 升到 2 0m g 和 5mi 用 0 m H ) n的 袖带松开再灌 注。分别测定术 前和术后 6~7 2 h血清肌 钙蛋 白 T浓度 。缺血 预处 理使 血清肌钙蛋 白 T从对照组 的3 gL 6 / 降至
中华 临床医师杂志 ( 电子版 )02年 2月第 6卷第 3期 21
C i l ias EetncE io )F bur , 1 . o. N . hnJCi c n ( l r i dt n ,eray12 2 V 1 o3 ni co i 0 6,

综 述 ・
远 程 缺血 预 适 应 对 心肌 保 护作 用 的研 究进 展
进 行预处理时 , 现其 对之后 左前 降支 的梗死 也 能减少 其梗 死 发
面积。从而极大地 拓展 了对早 期缺 血预 适应 的认识 , 被称 为 这 “ 内远程预适应 ” 心 。之后又发现远程预适应并 非局 限于一 个特 定的脏器 , 它被称为“ 器官 间预适应 ” 远程预适应 ” IC的 或“ 。R P
研究证实缺血 预适应对 心肌的保护作 用: 制心肌细胞 凋 和抑 亡关系密切 。发现心 肌梗 死 高峰 时凋 亡细 胞数 比坏 死 细胞 数高七倍 , 且梗死灶周 边 区域 的心肌 细胞 凋亡 扩大 了梗死 面 并 积和促进 了心室重构 , 对心肌产生不 利影响 , 因此 心肌细胞 凋亡 是心肌梗死面积大小 的主要决定 因素 。但 R P IC对心 肌缺血/ 再 灌 注损伤引起心肌细胞凋亡 的保 护作 用机 制 尚未 完全清楚 。心 肌凋亡的多 种 调 控 机 制 包 括 : c 2家 族 、 a 【] 热 休 克 蛋 白 Bl - Fs1 、 9 ( et hc poe ,H P) ha sok rt n S 、半 胱 氨 酸 天 冬 氨 酸 蛋 白 酶 i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景桂霞;郑兰兰【摘要】目的观察远程缺血预适应(RIPC)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浓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实验组于麻醉诱导插管完毕稳定5 min后,给左上肢连续4次的缺血预适应,而对照组只固定止血带,不加压.分别于麻醉诱导插管完毕稳定5 min后(T1)、CPB开始10 min时(T2)、CPB停止时(T3)、CPB后12 h(T4)、术后24 h(T5)、48 h(T6)和72 h(T7)抽取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清NSE及S-100β蛋白浓度.于术前2 d、术后第5天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估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S-100β蛋白浓度在T2即开始升高,T3时达到峰值,随后持续下降,两组NSE浓度在T2升高达到峰值,随后持续下降,但E组S-100β蛋白浓度在T2~T6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组NSE浓度在T2~T5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E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远程缺血预适应可降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降低患者POCD发生率,具有脑保护作用.【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1(032)004【总页数】4页(P473-476)【关键词】远程缺血预适应;体外循环;脑保护;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认知功能【作者】景桂霞;郑兰兰【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麻醉科,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4.9风湿性心脏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

远隔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对缺血性卒中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

远隔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对缺血性卒中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

远隔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对缺血性卒中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给社会和患者带来了重大的卫生和经济负担。

近年来,远隔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作为一种新兴的脑保护策略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机制出发,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对缺血性卒中的脑保护作用。

远隔缺血预适应是指在一个器官或组织受到缺血再灌注伤害前,先对另一个部位进行间断性缺血再灌注处理,从而提高其对缺血再灌注伤害的耐受性。

研究表明,远隔缺血预适应可以在缺血再灌注伤害前提前激活各种细胞信号通路,减轻缺血再灌注伤害。

在缺血性卒中中,远隔缺血预适应可以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氧自由基过度生成,降低充血和脑水肿程度,维持神经元膜电位稳定,从而保护脑组织。

后适应,又称为远隔缺血后适应,指的是在缺血灾难已经发生,但缺血程度和时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通过给予小兽模型和患者以间歇性缺血再灌注训练,以便充分发挥其自身对于心肌缺血/复流的自我保护机制,利用这种保护作用减轻缺血再灌注伤害。

近年来,研究表明,后适应作用可能取决于部分启动保护性基因的表达,如热休克蛋白、远程成像素RGS2,以及调节Ca/calmodulin谷氨酰胺酰蛋白激酶金属蛋白酶激酶等。

在缺血性卒中中,后适应可以调节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代谢和生物电活动,缓解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功能损害,对血清素、胆碱能、冬眠素等多种神经递质生产和释放起到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远隔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作为新兴的脑保护策略,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

这种策略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对远离损伤局部进行治疗,提高其对缺血再灌注伤害的耐受性,从而达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

未来的研究应该深入探讨机制,并优化药物剂量和治疗时间,以提高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Z u n y i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Gu i z h o u Z u n y i 5 6 3 0 0 0) 【 A b s t r a c t 】 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c u t e s t r o k e e a r l y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t h r o mb o l y t i c t h e r a p y t o r e s t o r e
p r e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 T h e s t u d y o f c e r e b r a l i s c h e mi a/ r e p e r f u s i o n i n j u r y i n t o t h e p e o p l e S a t t e n t i o n . A t p r e s e n t , s t u d i e s h a v e
s h o wn t h a t t h e pr o t e c t i v e e f f e c t o f a da p t a t i o n a f t e r i s c he mi e b r a i n di s t a n t .But t h e me c ha n i s m i s no t c l e a r .S o t h e pu r p os e
t h e r a p y b u t t h e r e a r e s t r i c t t i me wi n d o w c o n s t r a i n t s , a n d a l o t o f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 i n o r d e r t o s o l v e t h i s p r o b l e m, ” i s c h e mi c
确 。 因此 本课 题 的 目的 是 应 用远 隔缺 血 后 适 应 模 型 即 脑 缺 血后 给 予远 隔 器官 ( 双 下肢 缺 血 处理 ) 研 究远 隔缺 血 后 适
应 对 脑缺 血 的 保 护 作 用及 机 制 。基 于既 往 的 研 究结 果 , 我 们 提 出 了这 样假 说 : 脑 缺 血 再 灌 注 时 给 予 双侧 或 单 侧 下 肢
Z e n g Ya n Yu a n l " 2 , Ya o S h e n g T a o 1 , 2 * p u J u 、
( 1 . Ho s p i t l a A f il f i a t e d Z u n y i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G u i z h o u Z u n y i 5 6 3 0 0 0
的缺 血 可 以对 脑 缺 血 造 成 的损 伤 具 有保 护作 用 , 其 保 护 机 制 可 能是 多 方 面 , 一方 面, 可 能 通 过 减 轻 缺 血 再 灌 注 的 损
伤, 从 而减轻 了缺血引起 的血脑屏障的损伤 ; 另一方面 , 可能远 隔器官的缺血产生 了神 经保护物质。本课题研 究 , 为
【 摘要 】 对 于急性 中风患者施行早期有效的溶栓治疗 , 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流和功能 已成为 临床公认有效 的
治疗手段 。但溶栓治疗有严格 的时间窗限制 , 且 并发症很 多, 为 了解决这一难题 , “ 缺血预适应” 对脑组织缺血/ 再灌 注损 伤保护作 用的研究进入 了人们 的视 线。目前 已有研 究证 明远 隔缺血后适应的脑保护作 用。但 作用机制 尚不明
b l o o d lo f w a nd f u nc t i o n o f i s c he mi c b r a i n t i s s ue ha s b e c o me r e c o g n i z e d a s a l l e f f e c t i v e c l i n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T hr o mbo l y t i c
将 来 急性 脑 梗 塞 的 临床 治 疗 , 特 别是 通过 神 经保 护 治疗 措 施 , 延 长 治 疗 时 间 窗提 供 新 的 理 论依 据 。
【 关键词 】 远 隔缺血 ; 脑缺血的保护 ; 血脑屏障 , 相 关机制
Di s t a nt pO s t c O ndi t i O ni ng pr o t e c t i o n an d r e l a t e d me c ha ni s ms o f c e r e br al i s c h e mi a
o f t h i s p r o j e c t i s t o a d a p t t h e m o d e l a f t e r a p p l y i n g d i s t a n t i s c h e mi c c e r e b r a l i s c h e mi a g i v e n t h a t d i s t a n t o r g a n s( d o u b l e
1 5 4
心血 管 病 防 治知 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0 1 5年 第 6期
蠹 综述 及其 他 舜
远 隔缺 血后 适应 对 脑 缺 血 的保 护 及 相 关 机 制
曾延 源 - 、 z 姚 声 涛 、 z 蒲 举 - 、 2 ( 1 、 贵州 I 省遵 义 医学 院 , 贵州 遵义 5 6 3 0 0 0 ; 2 、 贵 州省遵 义 医学院 附属 医院 , 贵州 1遵 义 5 6 3 0 0 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