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

合集下载

水泥碱含量标准

水泥碱含量标准

水泥碱含量标准水泥作为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而水泥中的碱含量则是一个关键指标,对于水泥的质量和使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和执行水泥碱含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水泥中的碱含量是指水泥中碱性氧化物的含量。

这些碱性氧化物主要是指氢氧化钠(Na2O)和氢氧化钾(K2O)。

当水泥中的碱性氧化物含量超过一定的标准时,会导致水泥在混凝土中产生碱骨料反应,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控制水泥中的碱含量对于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对水泥中的碱含量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根据《水泥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含量的测定方法》(GB/T 176-2017)的规定,水泥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含量应分别控制在0.60%和1.00%以内。

这一标准的制定经过了广泛的实验和研究,能够有效地保障水泥的质量,减少碱骨料反应对混凝土的影响。

此外,对于不同用途的水泥,其碱含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例如,高性能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对碱含量的要求会更加严格,通常要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含量分别控制在0.30%和0.60%以内。

这是因为高性能混凝土对水泥的质量和稳定性要求更高,因此需要更加严格的碱含量标准来保证其使用效果。

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中,水泥厂和建筑施工单位都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水泥的碱含量进行监测和控制。

水泥厂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生产出的水泥符合国家标准的碱含量要求。

而建筑施工单位在选用水泥时,也应查看水泥的质量证明和检测报告,以确保所选用的水泥符合标准要求。

总的来说,水泥的碱含量标准对于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以及生产和使用单位的监测和控制,都是保障水泥质量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操作,才能确保水泥的质量和使用效果,从而为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水泥碱含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建筑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加强对水泥质量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碱、氯离子报告

混凝土碱、氯离子报告
掺合料2
S95
矿渣粉
曲寨
90
0
0.049
细骨料
中砂
正定
740
0
0.004
粗骨料
5-25mm碎石
井陉
1060
0
0.002
拌合用水
自来酸高性能减水剂
石家庄市彰强
建材
7.8
1.2
0.05
混凝土单方碱含量、氯离子含量合计:
1.458
0.2123
混凝土单方氯离子含量要求%:≤0.06计算值%:0.054
混凝土中碱、氯离子含量计算书
施工单位:河北天山实业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
正定天山熙湖6#住宅楼
试验编号
1608001
强度等级
C30
报告日期
2016年8月11日
原材名称
规格
产地
单方用量
碱含量%
氯离子含量%
水泥1
P.O42.5
鼎鑫
220
0.62
0.048
掺合料1
Ⅰ级
粉煤灰
上安
80
0.01
0.001
混凝土单方碱含量要求Kg/m3:≤3计算值Kg/m3:1.458
执行标准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T14902-2012《预拌混凝土》
结论
混凝土中碱含量、氯离子含量均符合标准要求。
技术负责人: 审核: 计算:

混凝土中碱度的检测标准

混凝土中碱度的检测标准

混凝土中碱度的检测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建筑材料,碱度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指标,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强度等性能均有影响,因此需要对混凝土中的碱度进行检测和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中碱度的检测标准。

二、混凝土碱度的含义混凝土中的碱度指的是混凝土中水溶性碱含量的大小,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也包括一些碳酸盐和硫酸盐等。

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会与混凝土中的硅酸盐反应,形成一种胶状物质——水化硅酸钙胶体。

这种胶状物质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孔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但是如果混凝土中的碱度过高,会导致混凝土中钢筋锈蚀,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三、混凝土中碱度的检测方法1.酚酞指示剂法酚酞指示剂法是一种颜色指示法,将酚酞指示剂溶解在水中,加入混凝土试样中,若试样呈现红色,则说明混凝土中的碱度过高。

这种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中碱度的大致范围,但是不能确定具体的碱度值。

2.酚酞甲醇法酚酞甲醇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将混凝土试样粉碎成粉末状,加入甲醇和酚酞指示剂,加热后,通过比色法测定溶液的颜色深浅,从而确定混凝土中的碱度值。

3.电极法电极法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检测方法,将电极插入混凝土试样中,通过电位差测定混凝土中的碱度值。

这种方法可以准确测定混凝土中的碱度值,但是需要专业的测试设备和技术人员。

四、混凝土中碱度的检测标准1.中国建筑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中规定,混凝土中的碱度(以氢氧化钠计)不得超过8kg/m3,混凝土中的碱度(以氢氧化钾计)不得超过4kg/m3。

2.国际标准国际上对混凝土中的碱度也有相应的标准,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美国标准和欧洲标准。

美国标准规定,混凝土中的碱度不得超过13kg/m3,欧洲标准规定,混凝土中的碱度不得超过5kg/m3。

3.检测结果的判定对于混凝土中的碱度检测结果,需要进行相应的判定。

如果混凝土中的碱度值小于规定标准,说明混凝土可以正常使用;如果混凝土中的碱度值大于规定标准,需要对混凝土进行调整或者使用防腐涂料等措施。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93主编单位:南京化工学院批准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日期:1993年12月12日1 总则1.0.1 本标准规定了防止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破坏的混凝土最大碱含量。

1.0.2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活性骨料的各种工程结构的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

1.0.3 引用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 《砂、石碱活性快速鉴定方法》CECS48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水泥取样方法》GB12573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176《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7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GB203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 2 术语2.0.2 碱—硅酸反应碱—硅酸反应是指水泥中或其他来源的碱与骨料中活性SiO2发生化学反应并导致砂浆或混凝土产生异常膨胀,代号为ASR。

2.0.2 碱—碳酸盐反应碱—碳酸盐反应是指水泥中或其他来源的碱与活性白云质骨料中白云石晶体发生化学反应并导致砂浆或混凝土产生异常膨胀,代号为ACR。

2.0.3 碱含量混凝土碱含量是指混凝土中等当量氧化钠的含量,以kg/ 计;混凝土原材料的碱含量是指原材料中等当量氧化钠的含量,以重量百分率计。

等当量氧化钠含量是指氧化钠与0.658倍的氧化钾之和。

2.0.4 混合材混合材是指水泥制备过程中掺入水泥熟料并与熟料共同粉磨的活性混合材料。

2.0.5 掺合料掺合料是指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掺入混凝土的粉状活性混合材料。

3 分类3.1 环境3.1.1 干燥环境,如干燥通风环境、室内正常环境。

3.1.2 潮湿环境,如高度潮湿、水下、水位变动区、潮湿土壤、干湿交替环境。

3.1.3 含碱环境,如海水、盐碱地、含碱工业废水、使用化冰盐的环境。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TGPS07-1998)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TGPS07-1998)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标准TGPS07-1998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试行)1998-11-01发布1998-12-01实施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发布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标准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TGPS07-19981 总则1.1 本标准规定了防止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破坏的混凝土最大碱含量。

1.2 本标准适用于三峡工程天然骨料和人工骨料拌制的各种工程结构的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

1.3 引用标准CECS53:93《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

2 术语2.1 碱─硅酸反应发生化学反碱─硅酸反应是指水泥中或其他来源的碱与骨料中活性SiO2应并导致砂浆或混凝土产生异常膨胀,代号为ASR。

2.2 碱─碳酸盐反应碱─碳酸盐反应是指水泥中或其他来源的碱与活性白云石晶体发生化学反应并导致砂浆或混凝土产生异常膨胀,代号为ACR。

2.3 碱含量混凝土碱含量是指混凝土中,等当量氧化钠的含量,以kg/m3计;混凝土原材料的碱含量是指原材料中,等当量氧化钠的含量,以质量百分率计。

等当量氧化钠含量是指氧化钠与0.658倍氧化钾之和。

2.4 混合材混合材是指水泥制备过程中掺入水泥熟料并与熟料共同粉磨的活性混合材料。

2.5 掺合料掺合料是指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掺入混凝土的粉状活性混合材料。

2.6 外加剂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掺入的,并能按要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材料,一般情况掺量不超过水泥质量的5%。

3 混凝土含碱量限值3.1 混凝土碱含量按附录A所列方法计算。

3.2 三峡工程按使用不同骨料,分别采用的碱含量限值:用天然骨料拌制的混凝土碱含量应不超过2.0kg/m3;用人工骨料拌制的混凝土碱含量应不超过2.5 kg/m3。

4 试验方法4.1 骨料的ASR活性按CECS48:93《砂、石碱活性快速试验方法》进行。

4.2 水泥碱含量按GB/T176-199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进行。

4.3 化学外加剂碱含量按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附录D混凝土外加剂中碱总量的测定方法(火焰光度法)进行。

混凝土碱含量计算

混凝土碱含量计算

混凝土碱总量计算书一、计算依据《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93)二、计算方法1、水泥水泥的碱含量应以实测平均碱含量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以实际用量计算,水泥提供的碱可按下式计算:Ac=WcKc(Kg/m3)式中:Wc-水泥用量(Kg/m3)Kc-水泥平均碱含量(%)2、掺合料掺合料提供的碱含量可按下式计算:Ama=βγWcKma(Kg/m3)式中:β-掺合料有效碱含量占掺合料碱含量的百分比(%)γ-掺合料对水泥的重量置换率(%)Kma-掺合料碱含量(%)3、化学外加剂在化学外加剂的掺量以水泥重量的百分数表示时,外加剂引入混凝土的碱可按下式计算:Aca=aWcWaKca(Kg/m3)式中:a-将钠或钾盐的重量折算成等当量Na2O重量的系数Wa-外加剂掺量(%)Kca-外加剂中钠(钾)盐含量(%)4、集料和拌合水如果骨料为受到海水作用的砂石和拌合水为海水,则由集料和拌合水引入混凝土中的碱可按下式计算:Aaw=0.76(WaPac+WwPwc) (Kg/m3)式中:Pac-集料的氯离子含量(%)Pwc-拌合水的氯离子含量(%)Wa-集料用量(Kg/m3)Ww-拌合水用量(Kg/m3)5、混凝土碱总量可按下式计算:A=Ac+Aca+Ama+Aaw(Kg/m3)三、混凝土碱总量计算1、C20砼,配合比如下:Ac=224×0.43%=0.96(Kg/m3)Ama=0.15×73×0.92%=0.1(Kg/m3)Aca=3.6×3.02%=0.01(Kg/m3)碱总量:A=Ac+Aca+Ama=1.07(Kg/m3)<3(Kg/m3),满足规范要求。

2、C30砼,配合比如下:Ac=296×0.43%=1.27(Kg/m3)Ama=0.15×74×0.92%=0.1(Kg/m3)Aca=5.6×3.02%=0.02(Kg/m3)碱总量:A=Ac+Aca+Ama=1.37(Kg/m3)<3(Kg/m3),满足规范要求。

混凝土碱含量超标问题的说明

混凝土碱含量超标问题的说明

桥梁混凝土碱含量超标问题的说明
一、存在问题
关于结构混凝土耐久性基本要求中的最大碱含量,《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第1.0.7条规定:“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为3.0kg/m³,特大桥、大桥中的最大碱含量宜降至1.8kg/m³。

当处于三类、四类或使用除冰盐和滨海环境时,宜使用非碱活性集料”。

而我省混凝土的最大碱含量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二、解决办法
依据国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5.3条规定:当使用非碱活性骨料时,对混凝土碱含量可不做限制。

因此桥梁结构混凝土要求使用非碱活性集料,同时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试验检验。

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应符合国标《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中7.16.2快速碱-硅酸反应试验的要求。

碎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应符合国标《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中碎石的碱活性试验(快速法)的要求(检验硅质骨料的碱活性)。

碎石中含有碳酸盐成分的还应进行碳酸盐骨料的碱活性试验(岩石柱法)。

xx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混凝土碱含量标准

混凝土碱含量标准

混凝土碱含量标准混凝土碱含量是指混凝土中碱性物质的含量,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在混凝土中,碱含量的控制对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和执行混凝土碱含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混凝土碱含量标准的制定应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混凝土抗碱性检测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等。

这些标准和规范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其中包括了对混凝土碱含量的要求和检测方法。

其次,混凝土碱含量标准的制定应考虑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情况。

例如,在海洋环境中,由于海水中含有较高的氯离子,混凝土碱含量的要求会更加严格,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氯离子侵蚀能力。

因此,混凝土碱含量标准应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进行调整和制定。

另外,混凝土碱含量标准的制定还应考虑到混凝土中使用的原材料和掺合料的碱含量。

在混凝土生产中,水泥、骨料、粉煤灰、矿渣粉等原材料和掺合料中的碱含量都会对混凝土的碱含量产生影响,因此在制定混凝土碱含量标准时,需要对原材料和掺合料的碱含量进行限制和要求,以保证混凝土的整体碱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混凝土碱含量标准的制定还应考虑到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要求。

不同用途的混凝土,对碱含量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高强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等特殊混凝土的碱含量标准会更加严格,以保证其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总的来说,混凝土碱含量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国家标准和规范、环境条件、原材料和掺合料的碱含量、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要求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混凝土碱含量标准,才能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和安全,推动混凝土行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12月30日点击数:332
主编单位:南京化工学院
批准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批准日期:1993年12月12日
1总则
1.0.1 本标准规定了防止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破坏的混凝土最大碱含量。

1.0.2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活性骨料的各种工程结构的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

1.0.3 引用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
《砂、石碱活性快速鉴定方法》CECS48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水泥取样方法》GB12573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176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7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GB203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
2术语
2.0.2 碱—硅酸反应
碱—硅酸反应是指水泥中或其他来源的碱与骨料中活性SiO2发生化学反应并导致砂浆或混凝土产生异常膨胀,代号为ASR。

2.0.2 碱—碳酸盐反应
碱—碳酸盐反应是指水泥中或其他来源的碱与活性白云质骨料中白云石晶体发生化学反应并导致砂浆或混凝土产生异常膨胀,代号为ACR。

2.0.3 碱含量
混凝土碱含量是指混凝土中等当量氧化钠的含量,以kg/计;混凝土原材料的碱含量是指原材料中等当量氧化钠的含量,以重量百分率计。

等当量氧化钠含量是指氧化钠与
0.658倍的氧化钾之和。

2.0.4 混合材
混合材是指水泥制备过程中掺入水泥熟料并与熟料共同粉磨的活性混合材料。

2.0.5 掺合料
掺合料是指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掺入混凝土的粉状活性混合材料。

3分类
3.1 环境
3.1.1 干燥环境,如干燥通风环境、室内正常环境。

3.1.2 潮湿环境,如高度潮湿、水下、水位变动区、潮湿土壤、干湿交替环境。

3.1.3 含碱环境,如海水、盐碱地、含碱工业废水、使用化冰盐的环境。

干燥和含碱交替时按含碱环境处理;潮湿和含碱交替时按含碱环
境处理。

3.2 工程结构
3.2.1 一般工程结构,如一般建筑结构。

3.2.2 重要工程结构,如桥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结构、高等级公路、机场跑道、港口与航道工程结构、重要建筑结构。

3.2.3 特殊工程结构,如核工程结构关键部位、采油平台、不允许发生开裂破坏的工程
结构。

4技术要求
4.1.1 混凝土碱含量按附录A所列方法计算。

4.1.2 在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依据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对不同的工程结构分别采取表4.1.2中碱含量的限值或措施。

4.1.3 在骨料具有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时,干燥环境中的一般工程结构和重要工程结构的混凝土可不限制碱含量;特殊工程结构和潮湿环境及含碱环境中的一般工程结构和重要工程结构应换用不具碱—碳酸盐反应活性的骨料。

防止碱—硅酸反应破坏的混凝土碱含量
注:①处于含碱环境中的一般工程结构在限制混凝土碱含量的同时,应对混凝土作表面防减涂层,否则应换用非活性骨料;
②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如大坝等)的水泥碱含量尚应符合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5试验方法
5.1 骨料碱活性
5.1.1 骨料的ASR活性
按有关行业标准或CECS48∶93进行。

5.1.2 骨料的ACR活性
按有关行业标准进行。

5.2 水泥碱含量
按GB176进行。

5.3 化学外加剂中碱金属盐含量
5.3.1 硫酸盐(Na2SO4,K2SO4)含量
按GB8077进行。

5.3.2 碳酸盐(Na2CO3,K2CO3)含量
按GB8077进行。

5.3.3 硝酸盐、亚硝酸盐(NaNO3,KaNO2,KNO3)含量
按GB8077进行。

5.4 掺合料的碱含量
按GB176进行。

5.5 骨料和拌合水中氯离子含量
按GB8077进行。

5.6 含混合材的水泥和掺合料对ASR的抑制作用
按SD105进行。

6检验规则
6.1 组批和取样规则
6.1.1 骨料
按有关行业标准中验收组批和取样规则进行。

6.1.2 水泥按GB175和GB12573进行。

6.1.3 化学外加剂按GB8077进行。

6.1.4 掺合料按GB1596或GB203进行。

6.1.5 拌合水按JGJ63进行。

6.2 检验内容
骨料应进行碱活性(ASR和ACR)鉴定,对海砂或海石,尚应测定氯离子含量水泥和掺合料应测定碱含量。

化学外加剂应测量钠或钾盐含量。

拌合水若为海水,应测定氯离子含量。

6.3 判定规则
6.3.1 混凝土碱含量按附录A计算确定,当混凝土碱含量不大于表4.1.2的限值时,可判定为合格。

6.3.2 当混凝土碱含量大于表4.1.2的限值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6.3.2.1 换用非活性骨料。

6.3.2.2 采用下列一种或几种措施,此时混凝土碱含量仍按附录A计算,并应满足表4.1.2的限值要求:
(1)使用碱含量低的水泥;
(2)降低水泥用量;
(3)不用含NaCl和KCl的海沙、海石或海水;
(4)不用或少用含碱外加剂;
(5)使用掺合料,如矿渣、粉煤灰和硅灰。

6.3.2.3 选用能有效地抑制ASR的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水山灰水泥或掺合料,并经试验论证,此时混凝土碱含量可不受表4.1.2 碱含量限值的限制。

附录A混凝土碱含量的计算方法
A.0.1 水泥
水泥的碱含量以实测平均碱含量计,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以实际用量计,水泥提供的碱可按下式计算:
Ac=WcKc(kg/)(A.0.1)
式中Wc——水泥用量(kg/);
Kc——水泥平均碱含量(%)
A.0.2 化学外加剂
在化学外加剂的掺量以水泥重量的百分数表示时,外加剂引入混凝土的碱可按下式计
算:
Aca=αWcWaKca(kg/)
式中α——将钠或钾盐的重量折算成等当量Na2O重量的系数;
Wa——外加剂掺量(%);
Kca——外加剂中钠(钾)盐含量(%)。

常用钾或钠盐的折算系数按附表A.0.2取用:
钠或钾盐的重量折算成等当量Na2O重量的系数
A.0.3 掺合料
掺合料提供的碱可按下式计算:
Ama=βΥWcKma(kg/)(A.0.3)
式中β——掺合料有效碱含量占掺合料碱含量的百分率(%);
Υ——掺合料对水泥的重量置换率(%);
Kma——掺合料碱含量(%)。

对于矿渣、粉煤灰和硅灰,β值分别为50%、15%和50%。

A.0.4 骨料和拌合水
如果骨料为受到海水作用的砂石和拌合水为海水,则由骨料和拌合水引入混凝土的碱可按下式计算:
Aaw=0.76(WaPac+WwPwc)(kg/)(A.0.4)
式中Pac——骨料的氯离子含量(%);
Pwc——拌合水的氯离子含量(%);
Wa——骨料用量(kg/);
Ww——拌合水用量(kg/)。

A.0.5 混凝土
混凝土的碱含量A可按下式计算:
A=Ac+Aca+Ama+Aaw(kg/)(A.0.5) 附加说明
本规程主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编制单位:南京化工学院
起草人:邓敏、唐明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