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生物学(生物技术)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合集下载

2015北京大学生物学(生物技术)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

2015北京大学生物学(生物技术)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

化学
与分 46 4 8.70 23 2 8.70 29 1 3.45 8 8 5
子生
物学
生物
物理 2
2 1 50.00 1

生态
7 1 14.29 5 学
★生
物学
(生 15 1 6.67 11
6 1 16.67 1
物信
息学)
★生
物学
(生 17
13 1 7.69 3 1 33.33 4 2 5
物技
术)
数学科学 概率
学院
论与
17 数理
17 2 11.76 12
96 4
统计
应用 117 9
数学
7.69 107 10 9.35 102 10 9.80 31 36 28
信号
与信
3
1
2
2
息处

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
合计 322 48 14.91 266 25 9.40 231 21 9.09 46 26 29
物理学院 理
光学 19 7 36.84 22 2 9.09 18 1 5.56 4 3 4
天体 10 1
物理
10.00 10
17 1 5.88
气象 27 7

25.93 11 3 27.27
32 1
大气
物理
学与 18 4 22.22
2 1 50.00 5 4 1
大气
环境
核技
术及 18 2 11.11 13 4 30.77
一般新的生物产品的开发必须经过(1)实验室研究(生产工艺路线探索和质量控制标 准的建立);(2)临床前研究(药理、毒理、药效等动物实验);(3)保健食品需经过试验 产品的安全性试验;(4)而药品则需经过一期临床试验(用健康志愿者试验药品的安全性)、 二期临床试验(小规模临床药效学研究)、三期临床试验(大规模临床药效学研究)等五个阶段 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能被批准进行试生产。药品还必须在试生产一年后,再上报质量稳定性 和进一步扩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才能申报正式的生产批文。

北大 生物 考研

北大 生物 考研

北大生物考研我对北大生物考研的认识北大生物是中国顶尖的生物学专业之一,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吸引了众多学生报考。

作为一个对生物学充满热爱并渴望深造的学生,我对北大生物考研也有自己的认识。

首先,北大生物考研对于学生来说是个良机。

北大生物学院的教师队伍强大且优秀,他们从事前沿的生物学研究,并且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深入了解生物学的前沿动态。

同时,学院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室资源和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进行科研实践的机会。

其次,北大生物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

生物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多个方面。

在北大生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专业深造。

他们可以选修许多高级课程,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

此外,北大生物课程设置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通过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再次,北大生物考研对于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也具有重要意义。

北大作为中国顶尖的大学,不仅在学术方面有着卓越的声誉,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毕业生可选择进入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也可以进入科研机构、医院、制药公司等行业就业。

无论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还是就业,北大生物的学习经历和学术背景都将为个人提供很好的平台和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北大生物考研是我期望实现科研梦想和专业发展的理想选择。

通过深入研究生物学这门学科,我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了解生命的奥秘,为人类的健康和美好未来做出贡献。

同时,北大生物学院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教学环境也为我提供了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目标的机会。

因此,我将努力学习,全身心投入到考研的准备中,为进入北大生物学院做好充分的准备。

北大生物考研难考吗

北大生物考研难考吗

北大生物考研难考吗
北大生物考研的难度相对较高。

在北大生物考研中,考生需要掌握广泛的生物知识,包括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等多个方向的内容。

此外,考生还需要熟悉生物实验技术与数据处理,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等。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北大生物考研难度相对较大。

首先,北大作为一所国内顶尖的高校,对于考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考试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较大,需要考生有全面的学科知识储备。

其次,北大的考试题目通常会涉及到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对于考生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北大生物考研的竞争非常激烈。

每年参加北大生物考研的人数都非常多,而录取名额有限,录取比例较低。

因此,考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具备超常的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

总体而言,北大生物考研是一项挑战性较大的考试。

考生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和应试能力。

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北大生物考研中取得好的成绩。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招生简章 大纲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招生简章 大纲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招生目录系所名称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招生总数7人。

系所说明仅接收推荐免试生。

招生专业及人数083100生物医学工程7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考试科目系所名称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招生总数7人。

系所说明仅接收推荐免试生。

招生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083100) 人数:7研究方向01.生物医学微纳米技术研究02.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和医疗仪器技术研究03.生物医学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04.功能成像研究考试科目本专业只招收推荐免试生。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简介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Academy for Advance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Peking University)是北京大学跨学科的研究平台。

2005年12月28日,学校发文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校发[2005]288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韩启德院士担任院长,方竞教授担任常务副院长。

2006年4月4日,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

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许智宏院士在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的成立将是北京大学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笔,对北京大学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发展和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韩启德院长对研究院的发展提出了24个字的方针:虚实结合,摒弃浮躁,完善制度,项目带动,兼容并包,外向开放。

当代科学的发展和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许多有影响的科技成果,都是在学科的交叉点上取得的。

近些年来,国内外许多政府机构和著名大学纷纷组织建立跨学科研究机构,支持交叉学科发展,并逐步取得各种重要成果。

北京大学具有很好的基础学科和技术学科优势,学科齐全、基础雄厚是北京大学的重要特点。

北京大学的多学科特点为发展跨学科研究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基础条件。

北大生物科学专业好吗考研

北大生物科学专业好吗考研

北大生物科学专业好吗考研
北大生物科学专业非常不错。

该专业是北京大学理科门类中的一项重点学科,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研究基础。

在北大,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生物科学知识和研究成果,学习到先进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等。

学生可以通过广泛的课程选择,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

同时,北大还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机会,如实验室实习、研究项目等,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考研是许多北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选择之一。

由于北大生物科学专业的教育质量和研究实力在国内享有盛誉,因此考研后获得研究生学位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和职业发展空间。

北大生物科学专业研究方向多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学术界或行业中发挥巨大影响力。

总之,北大生物科学专业是一门非常好的学科,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研究平台。

对于有志于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学生来说,选择北大生物科学专业并考研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北京大学招生专业目录-北大生物学(生物技术)考研招生简章、专业目录、报录比、分数线

北京大学招生专业目录-北大生物学(生物技术)考研招生简章、专业目录、报录比、分数线

外语
50 55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数学 90 90 90
90 90 90
专业课 总分
90
360
90
370
90
345
180
360
90
345
180
3பைடு நூலகம்5
90
320
90
320
90
350
90
350
备注
北大-新加坡国立大学汉语 言文字学双硕士班为 340。
(2)、联考:
考试科目 专业学位 应用统计 025200 金融硕士 025100 税务硕士 025300 保险硕士 025500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前 2
位)。除复试外还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还将加试实验等科目。 6、参加专业学位考试考生的报考条件,详见在我校研究生院招生网页(网址:
4、报名费:按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收取。 (三)、入学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时间按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初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3、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四)、复试安排 复试时间一般在 3 月下旬,具体说明如下: 1、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到北大研究生院网页下载相关表格,按规定时间提供可以证明自 身研究潜能的各种材料,包括攻读研究生阶段的研究计划、学校正式成绩单、科研成果等。 2、考生的报考资格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审查。北大生物学(生物技术)考研 3、考生的外语听力考试在复试中进行。各院系要结合招生专业特点,对考生的外语水平进行整体测试并给出外国 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成绩,计入考生复试总成绩。 4、我校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5、参加复试的考生一般应达到复试分数线。 6、除专业目录规定或特别说明外,复试人数一般为招生规模的 120%左右。对于生源充足的招生院系或专业,以及 复试阶段进行专业课笔试的学科专业,复试人数将适当增加。

北大生物技术考研

北大生物技术考研

北大生物技术考研
对于北大生物技术考研的备考,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首先,考生需要加强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是考研中的基础,对于后续的学习和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其次,考生需要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考点。

北大生物技术考研的试题一般会涉及到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解读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的出题规律,提高解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考生还要注重提升论文写作和英语水平。

在考研中,写作能力和英语水平常常会成为考生的短板。

因此,考生需要多读一些相关的论文和英文文献,学习科技写作和英语表达的技巧。

最后,考生在备考期间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切忌盲目攻坚。

北大生物技术考研的内容较多,考生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同时,也要注意调整好心态,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相信自己的实力与潜力,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

综上所述,北大生物技术考研备考需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熟悉考试题型和考点,提升论文写作和英语水平,并合理安排时间和调整好心态。

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北大生物考研名额

北大生物考研名额

北大生物考研名额
北大生物考研名额竞争激烈。

作为中国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北京大学在生物学领域备受瞩目。

每年,众多学子怀揣着科研理想和对生命科学的热爱,投身于北大生物考研的残酷角逐中。

北大生物考研名额有限,却吸引了大批生物学专业的优秀学子眼球。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北大生物学研究所拥有一流的学术资源、优秀的师资团队以及丰富的科研项目。

通过北大生物考研,学子们有机会接触到前沿的生物学理论和实践,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然而,进入北大生物考研并不容易。

众多学子通过刻苦的学习和科研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他们参加各类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会和学术讲座。

在北大生物考研的竞争中,优胜者必然要具备出色的科研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实践经验。

此外,北大生物考研还对学子的综合素质和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学子们需在面试环节中展示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北大生物考研面试委员会会对每个学子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从而决定是否给予他们宝贵的考研名额。

总的来说,北大生物考研名额紧缺,竞争激烈,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想要成功获得北大生物考研的名额,除了扎实的学术基础和科研能力外,学子们还需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
质和面试表现。

通过全面的准备和努力,或许会有幸成为北大生物考研的一员,开启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科研之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分子医学研究所生物学(生物技术)招生目录系所名称分子医学研究所招生总数17人。

系所说明我所只招收推荐免试生,不招收应试考生。

均为五年制硕博连读生,中间不授予硕士学位。

招生专业及人数071003生理学 3071009细胞生物学 4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5071011生物物理学 3071021生物学(生物技术) 2分子医学研究所生物学(生物技术)考试科目系所名称分子医学研究所招生总数17人。

系所说明我所只招收推荐免试生,不招收应试考生。

均为五年制硕博连读生,中间不授予硕士学位。

招生专业:生物学(生物技术) (071021) 人数:2研究方向01.RNA干扰与microRNA02.功能RNA(非编码RNA、Riboswitch、Aptamer等)的研究03.小核酸干扰技术研究04.核酸技术在后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研究05.核酸制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考试科目本专业只招收推荐免试生,不招收应试考生。

分子医学研究所生物学(生物技术)专业简介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IMM-PKU) 是向国内外开放、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机构。

本所的宗旨是在中国建立一个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并符合我国国情,能够为我国人民健康及医学科学服务的, 以人类重大疾病为中心的研究体系。

本所将利用中国所特有的人群、广大的基因谱和病源,集基础、临床研究和技术转化为一体,体现“ 从单分子到人体” 一条龙的研究战略,使我国在分子医学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培养国际一流的学术梯队。

长期目标是阐明某些重大疾病的分子机制,并将成果转化为预防、诊断、分类和治疗的策略,解决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生物医学课题。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重大疾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位于各病之首。

作为只有200 多年历史的“ 现代文明病” ,人类对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预防、治疗等的认识还极为初步。

因此,分子医学研究所建所初期将以心血管分子医学为主攻方向。

在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后,逐渐拓展到其它人类疾病分子医学领域。

本所将以创世界一流研究水平为己任,创造一个培育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严谨学风的氛围,来研究人类生物学和疾病的重大课题。

着重于原创性的研究,同时也鼓励进行发明或有重大价值的临床应用性研究。

强调系统化设计和学术骨干的互补性,以发挥总体优势;注重培养学术梯队,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将本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的简历和主要研究方向介绍如下:(一)程和平,教授1980-1984 就读于北京大学应用数学与流体力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1987 为北京大学应用数学与力学系生物工程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同时辅修生物学系生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获第二学士学位;1987-1989 在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任教;1990-1995 留学美国马里兰大学(Baltimore) 医学院生理系,获博士学位。

同年作为Senior Satff Fellow 加入NIH 并于1998 年入选Tenure-track 研究员。

于2004 年获聘美国NIH 终身资深研究员(Senior Investigator with tenure) ,此为NIH 最高学术职位。

2006 年辞去了NIH 的职位,全职回到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工作。

现担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和钙信号实验室主任。

程和平教授是“钙火花”的发现者,钙火花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该研究成果被评为100 年来心肌研究领域十篇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在钙信号转导领域享有国际声誉,发表论文90 篇,其中Nature/Cel1/Science 8 篇,Nature Cell Biology 2 篇,PNAS/EMBOJ/JCI 10 篇,Circulation (IF=11.2) 和Circulation Research (IF=10.2)12 篇。

总引用率达3500 篇次以上。

特邀综述8 篇,为《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主编“ Calcium Signaling ”专辑(2006 年7 月刊) ,并获得美国心脏学会Katz 奖(决赛奖),北京大学东盛奖, 专利多项。

为十多家学术杂志审稿人(Nature, Science, Developmental Biology, PNAS 等)研究方向是重大生命活动过程中(如心脏搏动、神经元信号编码、发育与凋亡等)钙信号转导的普遍规律和生理调节,钙信号与其它细胞内信号转导网络的交互作用,以及某些病理条件下钙信号失调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内容涵盖单分子和亚细胞器钙信号动力学、在体钙信号分子成像、细胞钙调控与信号转导(以肌细胞、神经元为模式细胞)、钙信号与细胞衰老以及生物钙信号系统复杂性等研究。

最新研究拓展到ROS 信号转导和线粒体生理学。

(二)梁子才,教授1985年天津南开大学生物学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获南开大学生物学系硕士学位,1990年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1995年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1995年至98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生化生物物理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9 年至2005 年在瑞典卡珞琳斯卡医学院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中心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

2000 至2002 年兼任瑞典卡珞琳斯卡医学院核酸芯片中心实验室主任。

2002年兼任中国国家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教授,国家863重点项目主持人。

现担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核酸技术研究室主任。

中国国家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兼职教授,瑞典卡珞琳斯卡医学院分子医学中心兼职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以核酸为基础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性研究。

在过去7 年中研究涉及基因芯片,反义核酸,RNA 干扰,创新肽库,膜蛋白的相互作用等广泛的领域。

所建立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导致了 3 个生物高科技公司的建立。

目前主要的研究课题有:1) RNA 干扰相关的基础研究:包括RNA 干扰的机制,microRNA ,非- 编码RNA 的研究方法及其功能;2) RNA 干扰的应用基础研究,包括siRNA 载体、文库及其筛选应用。

RNA 干扰的制药应用:核酸化学发展,RNA 干扰的在体研究,针对疾病的siRNA 筛选和制药研究;3) 创新肽库和膜蛋白的相互作用。

(三)罗金才,副教授1986 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1999 年于日本东京大学获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1999-2001 年日本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特别研究员兼教务辅佐;2001-2005 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等校从事细胞信号转导等领域的博士后研究。

现担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血管生物学实验室副主任(Co-PI )。

负责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等研究项目。

罗金才副教授较早建立了血管新生因子VEGF 的高灵敏测定法,并首先证明了它在肿瘤腹水中的关键作用。

1999 年获日本文部省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奖。

2002 年获美国淋巴肿瘤研究基金会博士后研究人员奖。

美国分子生物学会(ASBMB )会员。

主要致力于对心血管组织细胞最基本生物学问题(如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等)的研究,同时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主要研究方向有:1 )运用细胞生物学及小鼠遗传学等手段研究心血管组织细胞的信号转导;2 )研究肿瘤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

( 四) 田小利,教授1983-1987 获武汉大学生物学系生化专业学士;1991-1994 获协和医科大学分子心脏学及生化专业硕士学位; 1992-1994 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生化室助教;1994-1999 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99-2004 美国克莱夫兰临床中心林奈研究所遗传中心及分子心脏学系博士后;2004- 现在美国克莱夫兰临床中心林奈研究所遗传中心及分子心脏学系讲师。

现担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人类群体遗传学实验室主任。

田小利教授主要用遗传学及工程动物模型等手段研究遗传因素在人类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包括高血压,心肌肥大,心率失常及猝死,血管畸形以及心脏的生长及调节。

首次发现导致血管发育畸形的相关基因。

共发表学术论文26 篇,包括Nature 等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论文13 篇及SCI 论文15 篇。

在国内率先建立转基因大鼠动物模型。

领导并主编专著一部,参与编写 4 部专著的部分章节,其中包括美国《心血管医学教科书》。

获美国专利一项。

分别与2004 年和2000 年获可利福兰临床中心分子心脏学室最佳论文奖及伯纳玎. 海莉奖(The Irvine H. Page Award for Best Publication 2004 , The Bernadine Healy Award 2000 )。

分别于1995 及1996 年连续两次获中国教育部先进科技成果二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1 )用遗传学及工程动物模型等手段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或致病基因致病的遗传机制。

2 )运用比较基因组学等方法确定对心脏发育起主要作用的基因及绘制信号通路。

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五)肖瑞平,教授肖瑞平教授于1984 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7 年在同济医科大学生理学系获医学硕士学位;1987-1988 年在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1-1995 为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系博士生,获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所所长、国家“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信号转导实验室主任。

肖瑞平教授在心肌β肾上腺素受体(β -AR )信号转导及转化医学研究领域作出了一系列开拓性的贡献。

1 )发现β 2AR 可同时与功能相反的Gs 和Gi 蛋白偶联,从而对受体仅与单一G 蛋白偶联的传统理论提出挑战;2 )发现β 1-AR 和β 2-AR 在心肌细胞凋亡中具有相反的功能,在心肌细胞保护及重塑中起重要的平衡作用;3 )提出β 1AR 细胞凋亡信号由钙信号和钙依赖性蛋白激酶II ,而非经典的cAMP 和蛋白激酶A 所介导;4 )β 1AR 信号通路的时间依赖性的演化,从经典的cAMP 通路切换为钙依赖性蛋白激酶II 等。

这些发现与突破向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为受体G 蛋白信号转导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解答了长期以来β 1AR/ β 2AR 在心脏并存的功能意义之谜,为心衰的病理生理及临床治疗开启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构筑受体亚型多样性与共存性的理论基础奠定了一块基石。

肖瑞平教授迄今已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 余篇,被SCI 登录刊物引用3000 次以上;获美国专利多项;为多类刊物,包括《Science STKE 》、《Circulation Research 》和《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等撰写特邀综述;获国际心脏学会理查德·冰奖(决赛奖),担任《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ardiology 》和《Circulation Research 》杂志编委,以及《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顾问编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