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化学修复第二部分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新完整版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新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肽键: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通过脱去水分子后所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
2.等电点:在某一pH溶液中,氨基酸或蛋白质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或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成点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或蛋白质的等电点。
3.模体:在蛋白质分子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并发挥特殊的功能,称为模体。
4.结构域: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多个结构紧密的区域,并行使特定的功能,这些区域被称为结构域。
5.亚基:在蛋白质四级结构中每条肽链所形成的完整三级结构。
6.肽单元:在多肽分子中,参与肽键的4个原子及其两侧的碳原子位于同一个平面内,称为肽单元。
7.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破坏,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称之为蛋白质变性。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DNA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稳定的双螺旋空间构象破环,双链解链变成两条单链,但其一级结构仍完整的现象称DNA变性。
2.Tm:即溶解温度,或解链温度,是指核酸在加热变性时,紫外吸收值达到最大值50%时的温度。
在Tm时,核酸分子50%的双螺旋结构被破坏。
3.增色效应:核酸加热变性时,由于大量碱基暴露,使260nm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称之为增色效应。
4.HnRNA:核内不均一RNA。
在细胞核内合成的mRNA初级产物比成熟的mRNA分子大得多,称为核内不均一RNA。
hnRNA在细胞核内存在时间极短,经过剪切成为成熟的mRNA,并依靠特殊的机制转移到细胞质中。
5.核酶:也称为催化性RNA,一些RNA具有催化能力,可以催化自我拼接等反应,这种具有催化作用的RNA分子叫做核酶。
6.核酸分子杂交:不同来源但具有互补序列的核酸分子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适宜条件下形成杂化双链,这种现象称核酸分子杂交。
新高考普通高中化学人教A版教材目录

新高考普通高中化学人教A版教材目录
本文档旨在提供新高考普通高中化学人教A版教材的目录,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教材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 1.1 物质的组成
- 1.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1.3 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
2. 第二章:化学方程式
- 2.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 2.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3. 第三章: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
- 3.1 化学计量
- 3.2 化学反应及其计算
第二部分:化学的性质与变化
4. 第四章:气体与溶液
- 4.1 气体的性质和溶解度
- 4.2 溶液的性质和浓度
5. 第五章:酸碱中和与盐类
- 5.1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 5.2 盐类的命名和性质
6. 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
- 6.1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 6.2 金属的提取与应用
第三部分:化学与生活、环境、能源
7. 第七章:化学与环境
- 7.1 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
- 7.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8. 第八章:能源与化学
- 8.1 能源的种类和转换
- 8.2 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以上是新高考普通高中化学人教A版教材的目录,涵盖了基础知识、化学的性质与变化以及化学与生活、环境、能源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这份目录能够为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中提供指导和参考。
九年级 化学 教材全解 2023年9月第8次印刷

第一部分:概述1. 2023年9月第8次印刷的九年级化学教材全解2. 本文旨在对九年级化学教材进行全面解析,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学习指导。
3.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教材概述1. 本教材由国家教育部编写,经过多次修订,旨在符合当前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2. 教材内容涵盖了化学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化学实际应用等多个方面,全面且系统。
3. 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理论知识的阐述,也有实验操作的指导,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
第三部分:重点章节解析1.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1.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2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1.3 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2. 第二章:分子运动理论2.1 基本粒子的结构2.2 分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2.3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3. 第三章:化学反应3.1 化学反应的概念与特征3.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与平衡3.3 化学反应的类型及特点第四部分:教材特色与亮点1. 本教材在知识点的选择上,紧抠新课程标准,突出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
2. 教材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 教材配有丰富的实例和趣味性的实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第五部分:教材的问题与展望1. 在使用过程中,学生可以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有很多,需要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和解答。
2. 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教材可能会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
3. 未来的教材编写,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应用性的培养。
第六部分:结语1. 通过对2023年9月第8次印刷的九年级化学教材全解的全面解析,相信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2. 希望教师们能够在教学中善用本教材,帮助学生们建立扎实的化学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教材概述4. 教材编写的宗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他们对化学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第四章石材的PPT课件

Δ环氧树脂胶的特点:
.粘附力强。环氧树脂分子链中固有的极性羟基和醚 键的存在,使其对各种物质具有很高的粘附力。在 合成胶粘剂中 环氧树脂胶的胶接强度居前列。
.固化收缩率小,在胶粘剂中环氧树脂胶的收缩率 最小,产生的内应力小,这也有助于提高粘附强 度。
.固化方便。选用各种不同的固化剂,环氧树脂体系 几乎可以在0~180℃温度范围内固化。
石英在岩石中多形成石英脉,在石材中主要以白色 的条带状出现,黑云母、角闪石等暗色矿物在石材中 则由不同的成因而形成条带状或结核状。
❖ 2.色线的表现与成因 ❖ 色线是指与石材基本颜色、花纹不协调的线状物质。
色线常由后期穿插于石材中的细脉构成,也可以是岩石 中某些矿物溶蚀后的物质浸染而成。
色线的存在如不影响装饰性与可拼性时则不成为缺陷.
(主剤:固化 剤)
凝胶时间 抗热性能 抗化学性 能 胶质特性 可打磨的 光度
抗拉强度
使用环境
适用范围
使用温度 (度) 扭力测试
颜色
AB干挂胶
结构快霸800胶 云石胶
1:1
100:2
100:3
45mins 80c
抗氧化
硬而韧 最高可达80 度 300-1200公 斤/平方厘米 全干或略湿 环境
多用途
5度以上
境条件或使用条件下容易褪变色,例:攀西蓝、中 国绿、美国白麻、珍珠白等石材变黄;红色花岗岩 褪色 ;化学稳定性差(未受紫外线照射)的如米白 色洞石在安装过程中变黄。
5.水斑与吐白 用湿法将石材作为墙面或地面的铺贴材料时常
见的缺陷是石材表面出现永不干燥的水斑、在两 片石材的缝隙中流出白色流挂物(吐白)
在具有较大长石矿物的石材中较为常见细小的微裂 隙,石材加工行业中称之为“鸡爪纹” 。
第四章 口腔修复ppt课件

2、蜡型材料
➢分类:
基托蜡、铸造蜡、黏蜡、牙色模拟蜡等
➢用途:
修复体的中间模型
(三)粘结材料
种
类
磷酸锌粘固粉
聚羧酸锌粘固粉
玻璃离子粘固粉
氧化锌丁香酚粘固粉
氢氧化钙粘固粉
用
途
充填、粘结
充填、衬底
充填、粘结、衬底
衬底、暂封、保髓
盖髓、保髓、充填
(四) 义齿基托材料
分类:
1.塑料基托 ★ 加热固化型基托塑料 ★ 化学固化型基托塑料
修复科常用器械
• 口镜、镊子、探针 • 手机、车针、蜡刀 • 托盘、调拌刀、橡皮碗 • 磨具、雕刻刀、比色板 • 等等
第二节 口腔修复护理操作技术
• 1、取印模 • 2、灌注石膏 • 3、各种材料的调拌
第三节口腔检查与修复前的准备
病史采集 检查 治疗计划 修复前准备与处理 病历记录
主诉
• 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和迫切 要求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 口腔修复常用材料
➢ 印模材料:获取口腔阴模 ➢ 模型材料:制取口腔阳模 ➢ 粘结材料:粘结修复体,
充填牙齿
➢ 义齿基托材料 ➢ 其它材料
(一)印模材料
1.藻酸盐类印模材料
➢优点:流动性好、弹性好、可塑性好、
准确性好、使用方便、价廉
➢缺点:失水性,溢水性 ➢调拌时间:30~45s ➢用途: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印模
• 口腔修复科常见的主诉有: 牙痛、牙松动、牙龈出血、口臭、 张口受限、牙折、牙形态异常、 牙变色、缺牙、咀嚼不便等。
系统病史
• 以往就诊史:如药物过敏史、牙用 材料过敏、放疗史等
• 全身疾病在口腔的表现:如糖尿病、血液病 等
• 传染性疾病史:如乙肝、艾滋病等
微生物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微生物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一章:引言微生物土壤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修复受到污染的土壤的方法。
近年来,环境污染程度的逐渐加剧,使得土壤修复成为面临的重要问题。
微生物土壤修复技术通过引入适当的微生物来降解有害物质,恢复土壤的自然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修复项目中。
本章将介绍微生物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章: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作用2.1 微生物对土壤修复的贡献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分解有害物质,还原土壤中的养分,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此外,微生物还能够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增加土壤的抵抗力,减少土壤的侵蚀。
2.2 微生物对土壤修复的影响因素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包括温度、湿度、 pH 值、氧气含量等环境因素,以及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内部因素。
了解这些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有助于优化土壤修复方案,提高修复效果。
第三章:微生物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与方法3.1 降解污染物微生物可以通过分泌酶类物质来降解土壤中的有害污染物。
通过针对不同的污染物选择适合的微生物菌种,并提供合适的培养条件,可以加速污染物的降解过程。
3.2 提高土壤肥力某些微生物能够转化土壤中的养分,并释放出适合植物吸收的形态,提高土壤的肥力。
这种方法在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
3.3 生物和化学修复相结合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与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相结合,形成综合修复方案。
通过微生物菌株与其它修复手段的协同作用,可以加快修复速度,并提高修复效果。
第四章:微生物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案例4.1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石油污染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利用微生物来降解石油污染物,恢复土壤的肥力和功能,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4.2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重金属污染是另一个常见的土壤污染问题。
通过选择具有重金属耐受性的微生物,并结合适当的修复措施,可以将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形态,减少对土壤的危害。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重金属污染土壤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重金属被排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第二章: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与影响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工业排放、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城市化进程以及废弃物处理等。
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生态系统、农作物种植和人体健康等方面。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能够抑制土壤中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肥力,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同时,重金属还可经由食物链被人体吸收,引发慢性中毒等健康问题。
第三章: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目前,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常用的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
物理修复主要通过土壤改良和土壤覆盖等手段,促进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
化学修复使用化学物质,如添加纤维吸附剂、磷酸盐等,以吸附、沉淀和稳定化重金属。
而生物修复则通过利用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能力,将重金属转化为难溶性沉积物或被植物根系吸收。
第四章: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物理修复技术包括土壤改良、土壤覆盖、土地平整等。
土壤改良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质、石灰等改变土壤pH值和结构,从而减少重金属的活性。
土壤覆盖则是利用覆盖层(如聚乙烯薄膜、植物秸秆等)来隔离土壤与大气接触,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地下水的污染。
土地平整可用于降低土壤酸碱度,促进重金属的迁移和稳定。
第五章: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可溶性。
常用的化学修复剂包括磷酸盐、硫酸盐和纤维吸附剂等。
磷酸盐可以和重金属形成沉淀物,使其转化为难溶性态,从而减少重金属的活性。
硫酸盐通过与土壤中的重金属生成难溶性或难被植物吸收的化合物,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可毒性。
乡镇环保管理制度

乡镇环保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乡镇环保工作,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安全,加强乡镇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乡镇境内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包括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修复、环境应急等方面。
第三条乡镇环保管理工作应当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乡镇环保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是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具体实施的部门是乡镇环保局。
第五条乡镇各级环保管理部门应当依法行使职责,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参与环保工作。
第二章环境监测第六条乡镇环保局应建立环境监测体系,监测空气、水质、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并及时发布监测结果。
第七条乡镇环保局应定期组织环境监测和评估,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
第八条乡镇环保局应加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九条乡镇环保局应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好环境应急准备。
第十条乡镇环保局应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互通监测数据,形成合力。
第三章环境治理第十一条乡镇环保局应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确保其排放的污染物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第十二条乡镇环保局应加大对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治理力度,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
第十三条乡镇环保局应加强对农村环境的治理,推动农村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第十四条乡镇环保局应加强对建筑施工、城市绿化等方面的环境管理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第四章环境修复第十五条乡镇环保局应加大对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工作,通过生物修复、物理化学修复等手段,恢复土壤和地下水的自然状态。
第十六条乡镇环保局应加强对受污染水域的修复工作,清理水体底泥,并进行水质改善,恢复水域生态环境。
第十七条乡镇环保局应加强对受污染地区的生态修复工作,重新植被、修复生态系统,恢复受污染地区的生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例二:磷肥对铅锌矿污染土壤中铅毒的 修复作用
3种磷肥分别为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SSP)、枸溶性 磷肥钙镁磷肥(CMP)、难溶性磷肥磷矿粉(PR)
12
3 种磷肥都显著降低了该污染土壤中各种非残渣形态Pb 的含量,同时也使 土壤中残渣态Pb 的比例明显上升. 各种磷肥处理均大幅度降低了Pb污染土壤中 非残渣态Pb含量(水溶态、交换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 Pb 的总和) ,降低幅度范围为16 %~89 % ,并且在所有形态中,铁锰氧化物结合 态和碳酸盐结合态Pb 的降低对土壤中非残渣态Pb 的降低量贡献最大(这2 种形 态Pb 降低量占了非残渣形态降低总量的22 %~74 %) .
3
5 土壤性能修复技术
1、施用改良剂:
(2)有机物质和黏土矿物 向土壤中添加有机物和黏土矿物不仅能改善土壤肥力, 还能增强土壤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通过
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的络合、螯合作用,黏土矿物对重金属离
子和有机物产生强烈的物理、化学吸附作用,使污染分子失 去活性,从而减轻土壤污染对植物和生态系统的伤害。
30
铁锰氧化物
土壤的主要矿物组成除粘土矿物外,还存在大量的铁 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等天然矿物。以磁铁矿、赤铁矿、 针铁矿、软锰矿与铝土矿等为代表的天然矿物 针铁矿和赤铁矿是红土及其它类型风化壳中的主要氧 化铁矿物和常见矿物,由于针铁矿和赤表面对氟、砷 的选择性吸附可以富集溶液中浓度很低的氟、砷元素, 从而影响岩石一水一土一生物链结构中氟、砷的地球 化学循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地表环境中氟、砷元 素的迁移和富集
14
15
16
17
1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磷肥对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生长和砷污染土壤修复效
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适量施用磷肥促进蜈蚣草的生长,显著提高其生物量,但
过量施用磷肥对植物产量无贡献. 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蜈蚣草地上部砷含 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理论上在施磷量为340 kg·hm- 2时,砷含量可达最
第四章
化学修复技术
1
5 土壤性能修复技术
基本概念:
对于污染的土壤可以通过改良土壤性质的方法 使污染物质转变为难迁移、低活性物质或从土壤中 去除。根据土壤和污染性质,可通过施用改良剂和 调节土壤的Eh两种方式改良土壤性能。 土壤性能改良技术主要是针对重金属污染而言, 又被称为金属钝化,在轻度污染的土壤比较适用。 土壤性能修复一般是原位修复,且不需要原地搭 建复杂的工程装备,是一类经济有效的污染土壤修 复技术。
27
有机物料施用后,绿肥和猪粪两种处理的土壤水溶性Cu 含量比对照处理明显增加,分别是对照3.6-5倍,.而污泥 处理的土壤水溶性Cu含量变化不大,有的甚至低于对照处理, 其趋势为绿肥>猪粪>对照=污泥
28
29
• 结论:
• 采用黑麦草盆栽研究施用绿肥、污泥和猪粪后, 对Cu 污染土壤
水溶性有机物(DOM)和土壤Cu 环境行为动态的影响.施用有机物 料后土壤DOM 含量比对照增加0.4 —7.5 倍, 尤以绿肥和猪粪最 明显.但随时间延长DOM 降解明显, 尤其在第一周内.污染土壤中 水溶性Cu 浓度随DOM 的降解而相应减少.研究发现, 施用污泥有
2
5 土壤性能修复技术
1、施用改良剂:
(1)石灰性物质
石灰性物质能够提高土壤的pH值,促使重金属(镉、 铜、锌)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经常采用的石灰性物质如:熟石灰、碳酸钙、硅酸
钙和硅酸镁。施加这些石灰性物质后,可以中和土壤酸
性,提高pH值,降低重金属污染物的溶解度,达到钝化
重金属活性的目的,一般土壤中pH提高到7左右时,对重 金属的抑制效果能达到70~80%。
性的效果
20
硫 实例:硫磺对土壤中Pb和Zn形态的影响
土壤添加硫(硫磺粉,含硫量高于99.5%) 的浓度分 别为0 (S0),20(S20),40(S40),80(S80),160 (S160)mmol/kg ,在温室中培养平衡14d,然后培养 50d.土壤每隔10d取样
21
22
23
• 结论: • 研究了添加硫磺对Pb 和Zn 污染土壤的pH 值、土壤中SO2-4
3、案例
美国研发的一项专利技术-Envirobond技术,该技术 主要是通过一定组成和配比的络合剂与污染的土壤、污 泥、废气矿场中的重金属形成化学键,将淋溶态重金属
转化为稳定态、无害的金属络合物,从而达到修复污染
土壤的目的。在络合反应中至少有两个非金属官能团与 一个金属离子作用形成多环稳定的链状结构。
19
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可能的机理
磷肥降低铅毒的主要机理是通过磷肥中的磷与土壤中各
个非残渣态的铅反应生成更稳定的磷酸铅盐矿(主要是
磷氯/羟基/氟铅矿沉淀),降低了土壤中Pb的移动性,
从而降低了Pb对生物的毒性
磷矿粉有极大的比表面,可以大量地吸附固定土壤溶液
和胶体上的水溶性和交换态的Pb,达到降低Pb生物有效
31
铁和锰是自然界中少数但属于常见的变价元素, 矿物中铁的价态为+2和+3价,锰常见的价态有+2、+4、 +6和+7价等,矿物中的锰多呈+3和+4价。已有研究表 明,变价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还原溶解作用,对 有害有毒的无机性还原剂具有良好的净化功能
32
沸石 沸石通常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离子交换能力,作为调控土 壤化学退化的材料
利于降低污染土壤中水溶性Cu 浓度和黑麦草对Cu 的吸收量, 这
是污泥固相有机质对Cu 吸持使其活性降低和污泥DOM 使Cu 活性 提高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此相反, 施用绿肥和猪粪后, 黑麦 草体内的Cu 含量却明显提高, 其中潮土上提高1.4 —2.1 倍, 红壤上提高1.4 1.6 倍.因此, 施用有机物料改良重金属污染地 需格外谨慎.。
例如:在被镉污染的土壤中,比较便利的改良措施 之一便是以合适的锌/镉浓度比施入植物肥料,缓解镉对 农作物的毒害作用。良剂:
(4)化学沉淀剂
磷酸盐化合物很容易与重金属形成难溶态的沉淀 产物,因此可利用这一化学反应改良被铅、铁、锰、 铬、锌污染的土壤。
6
5 土壤性能修复技术
33
天然沸石对重金属Pb和Ni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中离子 交换和表面络合反应是其主要的吸附形式。对沸石进行改 性后,其对重金属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Garcia— Sanchez发现使用由粉煤灰人工合成的NaP1型沸石对一价 和二价的重金属离子都显示出很好的保留特性,淋洗和离 子交换实验都表明它能有效地减少Zn,Cd,Mn,Co 的移 动性(63%~100% )。 将合成沸石加到Cd 污染土壤中明显降低了莴苣、燕麦和
9
不同的磷处理对土壤的pH 变化 影响较大,土壤中施入羟基磷灰 石(HA)及磷矿粉(RP)后都在不 同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pH,其中 HA 处理的土壤pH (7.12, 7.18) 显著高于对照(6.80) ,而SSP 处理却显著降低了土壤的pH 值, 从6.80 下降到6.53 和6.33 。
HA、PR由于含有较多的CaCO3成分而使其具有碱性物质的特 征, 而SSP 通过磷肥的“异成分溶解”作用而释放的 HPO3-4 从而降低了土壤的pH 值.
10
PR处理土壤中的有效铅含量与30d 时比较变化不大,而在180 d 时的含量则为90 d 时的一半,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含量逐渐降低. 而不同时间对SSP5 处理土壤中铅的有效态变化相对较小,在第90d 时, SSP5 处理土壤中有效铅的含量与在试验结束时( 270 d)的有 效铅含量基本一致. 而在不施磷的处理中,土壤中铅的有效态在不 同时间的含量间没有明显变化.这表明,除了SSP处理外, PR及HA处 理对降低土壤中有效性铅含量的变化需要相对较长( > 90 d)的时 间,这可能与PR及HA的溶解特性有关. 11
2、调节土壤的Eh
由于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行为与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h
密切相关,因此可采用调节土壤Eh的方法控制重金属的迁移。
一般过程:土壤中多种重金属元素在还原条件下,随着淹
水时间延长,与产生的H2S结合成难溶的硫化物沉淀。
可采用淹水栽培和向水中施用促进还原的物质及提供H2S 的来源的方法
7
5 土壤性能修复技术
mg·kg-1 ,土壤修复效率最高(71.84 %) . 对照和600 kg·hm- 2施磷量处理 的土壤修复效率分别为21.31 %和61.63 %. 理论上达到最大土壤修复效率所
需施磷量为369 kg·hm-2.施用磷肥可以维持土壤有效态砷含量在蜈蚣草种植
前后变化不大,保证蜈蚣草下个生育期对砷的吸收. 这些结果说明施用磷肥是 蜈蚣草等砷超富集植物在现场修复中的必要手段,优化施磷技术可大大提高砷
含量、土壤中Pb 和Zn 的NH4OAc 浸提态含量及土壤中Pb 和
Zn 的BCR ( 欧共体标准物资局) 三步分级提取态含量的影响 . 结果表明: Pb 和Zn 污染土壤中添加硫磺后, 土壤pH 值降低 , 土壤中SO2-4 含量增加, 土壤中Pb 和Zn 的NH4OAc 浸提态 含量随施硫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25
实例:施用有机物料对污染土壤水溶 性有机物和铜活性的动态影响
26
盆栽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处理(CK)、施污泥(SS)、 施猪粪(PM)、施蚕豆绿肥 (GM).每处理设计3重复.按试验设计 要求以占风干土重2% 的比例施入不同有机物料,混匀.随后按 第0、1、2、3、5、7周进行定期取样分析土壤Cu含量.至黑麦草 生长至最大生物量时(第7周),分地上部和地下部收获,分析植株 样品中Cu含量.
24
有机物质
向土壤施加有机物质能够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可以增强土壤对
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吸附能力。通过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的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