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化学修复
环保行业污染防治技术优化方案

环保行业污染防治技术优化方案第一章环保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概述 (2)1.1 环保行业现状分析 (2)1.2 防治技术发展趋势 (3)第二章水污染防治技术优化 (4)2.1 水处理工艺改进 (4)2.2 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 (4)2.3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维护 (4)第三章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优化 (5)3.1 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5)3.1.1 源头减排 (5)3.1.2 末端治理 (5)3.1.3 过程控制 (5)3.2 空气质量监测与预警 (6)3.2.1 监测技术 (6)3.2.2 预警系统 (6)3.3 燃煤电厂烟气治理 (6)3.3.1 脱硫技术 (6)3.3.2 脱硝技术 (6)3.3.3 除尘技术 (6)第四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技术优化 (7)4.1 固废分类与处理方法 (7)4.2 固废资源化利用 (7)4.3 固废处理设施运行与维护 (8)第五章噪音污染防治技术优化 (8)5.1 噪音源头控制技术 (8)5.1.1 噪声源优化设计 (8)5.1.2 低噪声设备替代 (8)5.1.3 生产流程优化 (8)5.2 噪音传播途径控制 (9)5.2.1 隔音技术 (9)5.2.2 吸音技术 (9)5.2.3 消音技术 (9)5.3 噪音监测与评价 (9)5.3.1 噪音监测 (9)5.3.2 噪音评价 (9)5.3.3 噪音防治效果评价 (9)第六章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优化 (9)6.1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9)6.1.1 引言 (9)6.1.2 物理修复技术 (10)6.1.3 化学修复技术 (10)6.1.4 生物修复技术 (10)6.1.5 联合修复技术 (10)6.2 土壤污染监测与预警 (10)6.2.1 引言 (10)6.2.2 监测方法 (10)6.2.3 预警系统 (10)6.3 土壤污染源头控制 (11)6.3.1 引言 (11)6.3.2 政策法规 (11)6.3.3 技术措施 (11)6.3.4 社会参与 (11)第七章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优化 (11)7.1 生态修复工程 (11)7.2 生物多样性保护 (12)7.3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12)第八章环保设备与工艺创新 (12)8.1 高效环保设备研发 (12)8.2 环保工艺创新 (13)8.3 设备管理与维护 (13)第九章环保政策与管理优化 (14)9.1 环保法律法规完善 (14)9.1.1 法律法规体系构建 (14)9.1.2 法律法规修订与更新 (14)9.2 环保政策制定与实施 (14)9.2.1 政策制定原则 (14)9.2.2 政策制定内容 (15)9.2.3 政策实施与评估 (15)9.3 环保监管与执法 (15)9.3.1 监管体系完善 (15)9.3.2 执法力度加强 (15)第十章环保行业可持续发展 (16)10.1 产业转型升级 (16)10.2 环保产业国际合作 (16)10.3 环保教育与社会责任 (16)第一章环保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概述1.1 环保行业现状分析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土壤及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化学与生物修复

自身属性、土壤吸收污染物和清洗剂的能力都会影响到最终的修复效果。
但在通过使用一些表面活性剂去处理有机污染化合物时,它的亲水性以及可利用性都能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在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化学修复时,经常会选择使用这类表面活性剂。
现如今,市面上流通的用于修复污染土壤的表面活性剂类型众多,但在进行实际修复工作中,如何选用何种表面活性剂进行修复,还是要科学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例如,在选用价格合适的活性剂的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生物降解能力,以及较小的表面张力和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
经研究证明,在对遭受有机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时,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对于处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效果更为显著,而且这种活性剂更加容易被降解,因此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1.2 有机污染地下水的化学修复1.2.1 有机黏土法有机黏土法主要是通过向地下水中加入人工合成的有机黏土,通过黏土自身具备的吸附作用,在进入地下水层后,它会将有机污染物吸附到自身从而达到清洁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具体过程主要为:首先在蓄水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在该区域中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粘土矿区域,然后使得该区域逐渐具备一定的吸附能力以拦截可能进入到地下水层中的有机污染物,防止它对地下水带来污染。
最后,通过利用该活性剂的吸附作用,这些有机污染物将会聚集在这个区域里面,紧接着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降解富集,从而彻底清除这些污染物。
1.2.2 电动力化学修复技术电动力化学修复技术的原理是把电极插入受污染水体中,0 引言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及地下水遭受有机污染现象十分严重,这给该区域的居民日常饮食、居住、生活等构成了明显的安全威胁。
导致土壤及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产生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自然状态下自然生产的有机污染物。
一般来讲,自然界中存在的地质连接层,这一连接层会长期和地下水相接触,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中最主要成分为腐殖酸,它们存在的时间越长,对于土壤造成的污染就愈发严重[1-2]。
社区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

社区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第一章社区环境保护概述 (2)1.1 社区环境保护的意义 (2)1.2 社区环境保护的目标 (3)1.3 社区环境保护的任务 (3)第二章社区环境现状分析 (4)2.1 社区环境问题概述 (4)2.2 社区环境污染来源 (4)2.3 社区环境质量评估 (5)第三章社区环境保护规划 (5)3.1 社区环境保护规划原则 (5)3.2 社区环境保护规划内容 (6)3.3 社区环境保护规划实施 (6)第四章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 (6)4.1 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7)4.2 生态修复方法分类 (7)4.3 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7)4.3.1 植物修复技术 (7)4.3.2 微生物修复技术 (8)4.3.3 物理修复技术 (8)4.3.4 化学修复技术 (8)4.3.5 综合修复技术 (8)第五章社区绿化与美化 (9)5.1 社区绿化规划 (9)5.2 社区绿化实施 (9)5.3 社区美化策略 (9)第六章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10)6.1 水环境治理措施 (10)6.2 水资源保护策略 (10)6.3 水环境监测与评估 (10)第七章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 (11)7.1 大气污染来源与防治 (11)7.1.1 大气污染来源 (11)7.1.2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1)7.2 大气环境监测与评估 (12)7.2.1 大气环境监测方法 (12)7.2.2 大气环境评估体系 (12)7.3 大气环境保护政策 (12)7.3.1 法律法规 (12)7.3.2 政策规划 (12)7.3.3 经济手段 (12)7.3.4 宣传与教育 (13)第八章噪声环境治理与保护 (13)8.1 噪声污染来源与防治 (13)8.1.1 噪声污染来源 (13)8.1.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3)8.2 噪声环境监测与评估 (13)8.2.1 噪声环境监测 (13)8.2.2 噪声环境评估 (14)8.3 噪声环境保护措施 (14)8.3.1 噪声源控制 (14)8.3.2 噪声传播途径控制 (14)8.3.3 噪声环境管理 (14)第九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5)9.1 固废处理方法 (15)9.2 固废资源化利用途径 (15)9.3 固废处理与利用政策 (16)第十章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16)10.1 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16)10.1.1 监测内容 (16)10.1.2 监测技术 (16)10.1.3 监测网络 (17)10.2 生态环境评估方法 (17)10.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17)10.2.2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 (17)10.2.3 生态环境风险评估 (17)10.3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实施 (18)10.3.1 制定监测与评估方案 (18)10.3.2 开展监测与评估工作 (18)10.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18)10.3.4 结果报告与发布 (18)10.3.5 持续改进与完善 (18)第十一章社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18)11.1 宣传教育内容 (18)11.2 宣传教育方式 (19)11.3 宣传教育效果评价 (19)第十二章社区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实施与管理 (19)12.1 项目实施步骤 (19)12.2 项目管理方法 (20)12.3 项目效果评价与反馈 (20)第一章社区环境保护概述1.1 社区环境保护的意义社区环境保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有效措施和科学管理,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保证生态平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

原位化学氧化(ISCO)就是将化学氧化剂注入到地下 环境中, 通过它们与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将地下水
或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化学物质的方法。
事实证明, 它能够有效地处理TCE污染的地下水和土 壤。目前用于ISCO的氧化剂主要有以下4种不同的 类型: 高锰酸盐(MnO4-), Fenton试剂(Fe2+/H2O2), 过硫酸盐(S2O82-)和臭氧(O3)。
案例
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在野外和室内进行了一系列采用 高锰酸盐处理TCE 污染场地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pH 值在4~ 8时, 经KMnO4氧化处理8小时后大部分
的TCE都转化为CO2。
高锰酸盐氧化法的缺点是还原物MnO2会在注射井附 近的积累, 影响污染物的质量转移并可能堵塞含水层 介质。
案例
Fenton氧化法是一种高效的、应用最广泛的高级氧 化法,在处理一般氧化剂难氧化、难生物降解的有 毒有机物时具有独特的优势。
概述
1894年法国科学家H.J.H.Fenton在一项科学研究中 发现酸性水溶液中当亚铁离子和过氧化氢共存时可
以有效地将苹果酸氧化。这项研究发现为人们分析
还原性有机物和选择性氧化有机物提供了一种新的 方法。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Fe2+/ H2O2命名为Fenton试剂,使用这种试剂的反应称为 Fenton反应。
地下水。
案例
与传统的Fenton氧化法相比, 此类反应不仅不需要额 外加入Fe2+ , 而且最重要的是并非只在酸性条件下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技术与方法研究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技术与方法研究第一章绪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导致水土流失、物种减少、气候异常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技术和方法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成为了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现状、技术和方法的体系结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章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现状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下,伴随着水、空气、土壤、生物等各方面整体污染,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包括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恢复,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生态环境修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生态环境修复是为了恢复遭受损害或破坏的生态环境,采取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来实现原有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
生态环境修复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技术的体系结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技术的体系结构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监测评估技术。
通过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掌握生态环境质量数据,并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估。
(2)生态修复技术。
通过生态修复技术,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3)环保工程技术。
采用各种环境保护工程技术,控制环境污染。
(4)绿色技术。
采用绿色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节能、环保、资源利用。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1)监测评估技术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修复受损环境必须执行的重要任务。
对于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
首先,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对于建立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布局和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政策非常重要。
在这方面,有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学者开始了生态系统监测评估模型的研究。
第二,目前已经有一套完整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技术体系被建立起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控制和预测环境状况,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介绍

臭/氧
O3
臭氧主要用于去除低氧化态的氯代烯烃, 其主要机制分为两类: 臭氧 直接与C=C 发生反应, 或是通过·OH的亲核取代反应, 反应式如下:
2O3 + 3H2O2→4O2 + 2·OH + 2H2O 优点: ①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适用范围广泛,如:大分子量多环类污染 物、汽油、柴油、含氯溶剂等; ②反应产生的氧气有助于微生物降解; ③O3在水中的溶解度是O2的12倍,能快速与有机污染物发生反应,效 率高,修复时间短,降低成本。
氧化性物质 MnO4ClO2 K2MnO4 Cl2
标准电极电位/V 1.51 1.50 1.49 1.36
02
技/术/原/理
Technical Principle
技/术/原/理
Technical Principle
普通氧化法
代表:高锰酸钾、臭氧
向被污染的土壤或水体中喷撒 或注入化学氧化剂,使其与污 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污染 物去除或转化为低毒、低移动 性产物来实现净化目的。
应/用/案/例
Applications
02
木柴加工厂遗留场地修复(土壤) 主要污染物:四氯苯酚(PCP)、石榴油(CPAH)。 氧化剂:臭氧(O3)。 污染特征:场地污染物最大处理浓度PCP= 200mg/kg、CPAH = 5680mg/kg。 修复结果:经修复后 PCP、CPAH 的平均去除率达93%,最大 去除率高于98%,将污染物由较高浓度(PCP =220mg/kg、 CPAH = 5608mg/kg)降至低于检出限。
Fe2+ +·OH→Fe3+ +OH如果正确控制条件, Fe3+可通过与另一分子反应,还原成Fe2+ , 生成的HO2·也能参加某些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反应,但其反应活性 要比·OH低得多:
环境修复复习资料

第二章1、物理分离修复:物理修复技术是一项借助物理手段将污染物分离开来的技术,工艺简单,费用低。
操作方法:①依据粒径大小,采用过滤或微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②依据分布,密度大小,采用沉淀或离心分离③依据磁性有无或大小,采用磁分离的手段④分局表面特征,采用浮选法进行分离原理:(1)粒径分离:根据颗粒直径分离固体,叫筛分或过滤,他是将固体通过特定网格大小的线编织筛的过程。
①干筛分:大多数修复地点都需要筛分干的土壤,将石砾、树枝或其他较大的物质从土壤中分离过来②湿筛分:1。
当大量重金属以颗粒状态存在时,特别推荐采用湿筛分方式;2.如果接下来的化学处理需要水,也推荐用湿筛分技术3.处理得到重金属可以循环再利用或废液不需要很多的化学试剂,也适合湿筛分方法③摩擦洗涤:经常作为颗粒或密度方式分离的前处理(2)水动力分离:是基于颗粒在流体中的移动速度将其分成两部分或多部分的分离技术①淘选机:是一个盛装水的竖直圆柱体,水从底部流向顶部,待处理的土壤从顶部或顶部稍下处进入②机械粒度分级机:将土壤和水混合泥浆入到一个倾斜的槽内,质地较粗颗粒迅速从泥浆中沉淀下来落到槽的底部。
③水力旋风分离器:是连续操作的设备,他是利用离心力加速颗粒的沉淀速率(3)密度(或重力)分离:基于物质密度,可采用重力富集方式分离颗粒。
重力分离对颗粒粗的比较有效(4)脱水分离:①过滤和压滤:过滤的过程就是将泥浆通过通过可渗透介质,阻滞固体,使液体通过。
压滤的处理过程就是压缩液体没事液体从可渗透多孔介质中通过。
②沉淀:固体在水中沉降③离心:是以滚筒的旋转产生离心力达到分离目的,固体颗粒沉降在滚筒的边缘,螺旋传送带将他们带运送到较小的一端.(5)泡沫浮选分离(6)磁分离:基于各种矿物磁性上的区别,尤其是将铁从非铁材料中分离出来的技术。
过程:①针对不同土壤颗粒粒级、粒径或性状、可通过不同大小网格的筛子进行分离②依据颗粒动力原理,将不同密度的颗粒,通过其重力作用导致的不同沉降、沉淀速率进行分离③根据颗粒表面特征的不同,采用浮选法进行分离④一些物质具有磁性,或者污染物本身具有磁感应效应,可采用磁分离法进行分离2、蒸气浸提修复:概念:指通过降低土壤空隙蒸汽压,把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蒸气形式而加以去除的技术,是利用物理方法去除不饱和土壤中会挥发有机组分污染的一种修复技术。
化学固化修复的原理和方法

化学固化修复的原理和方法化学固化修复是一种常用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化学反应改变有害污染物的特性,使其发生固化转化,达到修复目的。
本文将从化学固化修复的原理和方法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化学固化修复的原理化学固化修复的原理是基于污染物的化学特性和产生的化学反应。
常见的化学固化修复原理有以下几种。
1. 化学还原原理:该原理是指通过给予污染物电子而使其发生还原反应,从而改变其化学特性。
常用的还原剂有亚铁离子(Fe2+)、硫化物(S2-)等。
例如,将亚铁离子加入污染地下水中,可以与氯污染物发生反应,将氯污染物还原为较为稳定的无机盐,从而降低其毒性和迁移能力。
2. 化学氧化原理:该原理是指通过给予污染物氧化剂,使其发生氧化反应而改变其化学特性。
常用的氧化剂有过硫酸氢钾(KHSO5)、高锰酸钾(KMnO4)等。
例如,将高锰酸钾加入污染地下水中,可以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将其氧化为无害物质,降低其污染程度。
3. 化学挥发原理:该原理是指通过加入易挥发的特殊溶剂或物质,使污染物挥发从而达到修复目的。
常用的挥发剂有溶剂油、丁酮等。
例如,将溶剂油加入土壤中,可以溶解土壤中的有机物,使其挥发到大气中。
4. 化学固化原理:该原理是指通过加入特殊物质,与污染物发生固化反应,形成与土壤结合的不溶性物质,从而达到修复目的。
常用的固化剂有硅酸盐、水泥等。
例如,将水泥加入污染土壤中,水泥中的胶凝硬化物质可以与有机物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复合物,降低其迁移能力。
二、化学固化修复的方法化学固化修复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原位修复法:该方法适用于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污染修复。
原位修复法主要包括原位化学还原、原位化学氧化、原位化学固化等。
例如,对于受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可以在土壤中注入还原剂亚铁离子,通过还原作用将有机物转变为较为稳定的无害物质。
2. 界面修复法:该方法适用于土壤和地下水的界面处进行修复。
界面修复法主要包括水平类型和垂直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等)
无机淋洗剂
淋洗剂的筛选
✓ 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相对其它淋洗剂具有成本较低,效果好,作用速 度快等优点。
✓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酸解、络合或离子交换作用来破坏土壤表面官能 团与重金属形成的络合物,从而将重金属交换解吸下来,进而从土壤溶液 中溶出。
淋洗法/淋洗-提取法具有方法简便、成 本低、处理量大、见效快等优点,适用于大 面积、重度污染的治理。特别适用于轻质土、 和砂质土,但对渗透系数很低的土壤效果不 好。
影响化学淋洗的主要因素
土壤质地 ✓ 如不同质地的土壤对重金属的结合力大小不同,一般地粘土
比砂土对重金属离子有更强的结合力,使得结合在土壤颗粒 上的重金属难于解吸下来,从而影响重金属的淋洗效率。 ✓ 对有机物,土壤中粉砂和粘土含量较高时,土壤比表面积较 大,对污染具有强烈吸附作用,会大大降低污染物的溶出效率, 一般土壤中粉砂和粘土含量超过20 %~30 %时,不再适合化 学淋洗。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与污染物的吸附量成正比,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时不利 于污染物的去除。如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特别是腐殖质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 比较强的鳌合作用,这种鳌合作用的强弱和重金属鳌合物在淋洗剂中的可 溶性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淋洗有比较大的影响。
土壤阳离子交换容量
✓ 一般土壤阳离子交换容量越大,上壤胶体对重金属阳离子吸附能力也就越 大,从而增加重金属从土壤胶体上解吸下来的难度。所以阳离子交换容量 大的土壤不适合用化学淋洗技术修复。
污染物的种类及含量
✓ 石油类污染物从土壤中洗出的难易程度与其性质、浓度及老化时间密切 相关对原油来说,其组分比较复杂,各组分与土壤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 去除的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一般胶质和沥青质等成分较难洗出,因而胶 质和沥青质含量较高的稠油则较难去除;柴油也有类似情况,有研究表明 柴油中C11~14的部分较易去除, C15~19的部分相对难于去除, C20~22的部 分则很难去除
表面活性剂 ✓ 在淋洗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能提高对有机物污染土
壤的处理效果 ✓ 表面活性剂作为重金属的去除试剂是近几年才发展
起来的新技术。近年来发现一些表面活性剂对重金 属也有很好的洗脱效果。 ✓ 同时,在有重金属存在的情况下,表面活性剂本身 在土壤中的吸附较弱。因此,表面活性剂已被用作 去除重金属的助剂。
酸淋洗剂一般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好,但其使用带来的负面 影响也是相当严重。
✓ 由于土壤中重金属的溶解主要受pH值控制,被酸化土壤的pH 值只有达 到一定程度,通常pH < 3 或4 时,大部分重金属才以离子形态存在,但 过高的酸度会严重地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大量土壤养分淋失,并严 重破坏土壤微团聚体结构
土壤因素影响分析
✓ 化学淋洗对污染土壤的修复因土壤类型不同而略有差别。 ✓ 对于砂质壤土,由于其粘性较差,不易强烈吸附污染物,一
般只需初步淋洗即可。但是对于粘性较强的壤土和粘土,由 于容易吸附污染物,在进行初步淋洗之后,还必须进一步修复
处理。
✓ 淋洗法的除污染物效果与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pH值、清 洗剂与金属的浓度比、土壤性质、泥浆稠度等有关。
✓ 如在沙质黏土中,含低浓度有机物时,焦磷酸钠比EDTA对 铅有更好的提取效果;当有机物浓度提高时则相反。如对Cr 污染的土壤,酸溶液效果较好,而对于Zn, Pb等重金属污 染的土壤,碱溶液是好的冲洗助剂。同时必须考虑土壤基 质,如在酸性EDTA淋洗液处理石灰质土壤时,碳酸钙质土 壤同时被溶解,大多数的EDTA被消耗。
✓ 天然有机螯合剂包括:柠檬酸、苹果酸、丙二酸、乙酸组氨酸以及其他 类型天然有机物质等。
螯合剂的作用机理就是首先通过螯合作用,将吸附在土壤颗粒及胶体表 面重金属离子解络下来然后在利用自身强的螯合作用和重金属离子形成 强的螯合体,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如EDTA 等人工合成的有机螯合剂能在 很宽的pH 范围内与大部分金属特别是过渡金属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不仅 能解吸被土壤吸附的金属,也能溶解不溶性的金属化合物,现以证明EDTA 是有效的螯合提取剂。
✓ Tampouris等通过土柱实验,研究了以HCl + CaCl2 溶液作为淋洗剂去除 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结果表明,该淋洗剂对Pb 的去除率为94 % ,对Zn 的去除率为78 % ,对Cd 的去除率为70 % ,证明HCl 和CaCl2 溶液配合使 用对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非常有效的。Alam 等通过批处理实验研究 了磷酸盐对土壤中砷的去除率,表明磷酸盐对铁铝结合态的砷有较高的 去除率,去除率可以达到40 %以上,而对于残余态的砷无明显效果。
第四章用加入到土壤中的化学修复 剂与污染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使污染物被 降解和毒性被去除或降低的修复技术
主要方法
➢ 化学淋洗技术 ➢ 化学固定技术 ➢ 溶剂浸提技术 ➢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 ➢ 化学还原与还原脱氯修复技术 ➢ 土壤性能改良技术
一 化学淋洗技术
✓ 化学淋洗技术(soil leaching and flushing/washing)是指借助能促进土壤环境中污 染物溶解或迁移作用的溶剂,通过水力压头推动清 洗液,将其注入到被污染土层中,然后把包含有污 染物的液体从土层中抽提出来,进行分离和污水处 理技术。
✓ 其自身的性质使其无法再利用 ✓ 同时在淋洗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废液,增加后处理成本。
人工螯合剂
常用的螯合剂大致可分为人工螯合剂和天然螯合剂两类。
✓ 人工螯合剂包括: 乙二胺四乙酸( EDTA) 、羟乙基替乙二胺三乙酸 (HEDTA) 、二乙基三乙酸(NTA) 、乙二醇双四乙酸( EGTA) 、乙二胺二 乙酸( EDDHA) 、环已烷二胺四乙酸(CDTA) 等。
✓ 在操作上又分为原位化学淋洗和异位化学清洗技术。原位
化学淋洗时,淋洗液用量以到达植物根部以下而不到地下水 为宜,以免污染地下水。 ✓ 为提高淋洗液的洗脱效率,需要在淋洗液中加入一些能增大 污染物水溶性和迁移性的化学助剂。通常选择价格低廉、可 生物降解、不易造成土壤污染的化学物质.
化学淋洗技术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