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植树问题教案(精选6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植树问题教案(精选6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植树问题教案植树问题教案(精选6篇)植树问题教案1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植树问题教案(优秀6篇)

植树问题教案(优秀6篇)

植树问题教案(优秀6篇)植树问题教案篇一1、重视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知识迁移法就是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启发学生进行新旧知识对照,由旧知识去思考、领会新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端栽树时的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掌握了两端栽树的解题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栽树”的规律,这时老师提出如果两端都不栽树,棵数和间隔数之间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

通过动手操作,形成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让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重视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

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都不栽树的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对比引入,揭示课题1、出示复习题:在一条60 m长的。

小路的一旁栽树,每隔3 m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1)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指名汇报)(2)对于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指名回答:棵数=间隔数+1)2、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于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上题改为:在一条60 m长的小路的一旁栽树,每隔3 m栽一棵(两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1)想一想,这道题与上一道题相比较,有什么变化?(2)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两端不栽”的。

(学生思考后自由汇报)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看一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环境。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案(1)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案(1)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能够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理解并掌握解决植树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如何将问题抽象化,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具、植树问题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树的重要性,引出植树问题的背景。

2.激发学生对环保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行动改变环境。

第二步:概念讲解1.介绍植树问题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树木的种类、生长规律等。

2.讲解植树问题的应用场景,如公园、校园等场所需要进行植树。

第三步:解决问题1.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植树问题,让学生动手解决。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点,逐步推导出解决方法。

第四步:展示成果1.学生展示他们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2.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法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思维方式。

六、课堂练习1.请学生完成一道关于植树问题的练习题,检验他们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七、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植树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方法。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八、作业布置1.布置植树问题相关的作业,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方法。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实际操作植树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锻炼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激发他们对环保的兴趣和行动力。

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在参与植树问题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人教版《植树问题》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植树问题》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植树问题》教学设计5篇人教版《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用具准备:课件、表格、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教学“间隔”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

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5个手指,4个空)这4个“空”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之间呢?(请生在自己的手上指一指)2个手指之间呢?(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

(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2.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像这类问题其实就是——植树问题(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二、自主探究找出规律1.课件出示:为迎接20__奥运会,北京市城市规划局准备在长100米的迎宾道一侧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我们一起来读读题。

谁知道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那共需多少棵树苗,谁来猜一猜?预设:学生可能大多数对得到20棵。

师:你们的猜测正确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想办法来验证一下。

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怎么办呢?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是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精选1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

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

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②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4篇)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4篇)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4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有名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4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不种三种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培养意识1、师:同学们好!一起来看两组画面。

(给学生播放荒漠化严重的和绿化优美的两组图片。

)师:看了这两组画面,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师: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美丽的环境呢?生:植树。

师: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让我们拥有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的绿色花园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师:说到植树,大家知道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植树可是有一定的学问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植树问题”。

——板题2、出示教学目标3、师:见过路边种树吗?一般情况下,每两棵树间距离怎样呢?(相等)一般情况下路边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也可以叫做等距离植树。

师:在路的一边等距离地植树会有几种情况呢?大家想不想亲手种种看?二、动手种树——探讨规律1、动手“种”树师:大家先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师介绍)出示操作要求:在路的一边,等距离植树,种完后小组里交流看看有几种情况?学生动手植树,师巡视。

2、交流方案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组的种树方案。

两端都种两端不种只种一端3、仔细观察,每棵树之间都有间隔,那么植树的棵数跟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联系?生仔细观察,得出猜想: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两端不种棵数=间隔数-1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三、验证规律1、师: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得出了自己的猜想。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精选25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精选25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精选25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精选2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构建模型、用模型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

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纸条。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在我国的北方经常出现沙尘暴天气,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张有关沙尘天气的图片新闻。

(课件出示沙尘暴的图片)同学们知道吗?实际呀沙尘天气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正因为以前人们的乱砍乱伐,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才会出现今天的沙尘天气。

最近呀咱们这个城市也经常出现雾霾天气,雾霾比沙尘暴天气危害更大,那雾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不便呀?那你们知道治理沙尘和雾霾天气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植树造林)。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设计植树方案为了改善我们的校园环境,让大家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学校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

(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你们认为应该怎么种树?只让学生口答方案,追问有哪三种方案?(两端种树、一端种树、两端不种)。

2024最新-《植树问题》教案(优秀5篇)

2024最新-《植树问题》教案(优秀5篇)

《植树问题》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5篇《植树问题》教案,欢迎阅读。

《植树问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课件出示)(1)在100米的小路边,每隔5米种一棵柳树,两端都要种,一共种了多少棵?(2)校园图书馆和体育馆两栋楼之间长40米,每隔4米种一棵柏树,一共种了多少棵?师:(第一题)1000÷20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1?(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师:40÷4求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减1呢?(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你能说说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二、探索新知。

1、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12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板书课题: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2、运用规律。

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12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

(2)理解圆形的株数与间隔数相等,列出算式:12÷2=6(盆)3、课件出示一个圆形,在圆形的花坛上种树,棵数=间隔数4、发现规律:在圆形的花坛上种树,棵数=间隔数。

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盘花,一共需要多少盘花?5、学习例题:(1)课件出示例题。

例:在围棋的每边都放19个旗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放多少个旗子?(2)生读题,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小组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规律,并能利用这个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自主实验、探究、交流,从中发现规律,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解决问题:能够应用所建构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探究植树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两端都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具准备:
直尺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队列图片,观察人数与空格,引出间隔数、间隔长度;板书:间隔数、间隔长度。

2、由学生数抽象出线段图:理解图上的点与段数的关系,明白数是栽在点上,理解间隔数与间隔长度的意思;
3、点上除了可以站学生,还可以摆什么?激发学生的生活原型,引出一系列的植树问题,导入新课,板题:植树问题
4、结合图意理解:开头栽一棵,结尾栽一棵就是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板书:两端都栽。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队列入手引入间隔和间隔长度的理解,为植树问题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二、动手操作,自主建模
1.改编例题,尝试自学出示题目:“花台长10米,每隔2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只栽一边,请问我需要买多少棵树苗呢?”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说说这道题有些什么数学信息?并说说两端都栽表示什么意思。

(2)接着让学生猜测需要多少棵树苗?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帮助学生厘清题意,让学生通过猜想答案,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的欲望)。

(3)再让学生尝试画图、列式进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汇报。

(媒体演示植树示意图),初步建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过解决问题、验证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初步建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合理推测、感知规律
继续探究验证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出示表格,先独立进行研究,然后根据学生动手操作的结果或是填写表格的情况,同桌之间讨论间隔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有什么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动手实践中更好的掌握知识,并快乐的学习。

从而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的规律与解题的方法,建立植树问题两端都植树的模型。


3.运用规律,解决例1
让学生独立解决,由解决小数据的方法经验迁移类推去解决大数据复杂的问题。

三、运用规律拓展运用
(一)基本运用
1.马路一边栽了25棵梧桐树,如果每两个梧桐树之间栽一棵银杏树,一共要栽多少棵银杏树?(巩固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
2.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

一共有几个车站?(首位都要设立车站,植树问题的基本运用,间隔数加1等于棵树)
3.一条马路长1000米,两边装有路灯(两端都安),每隔20m装一盏,总共安装了多少盏路灯?(“两边”的植树问题,培养学生细心毒地的能力)
(二)灵活运用
4.园林工人沿一条笔直的公路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一共有多远?(知道数的棵树求路的长度,逆思维的运用)
5.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

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求经过时间的运用)
(三)拓展运用
6.有一根木料长20米,先锯下一段2米长的损坏部分,然后把剩下的木料锯成一样长的小段,又锯了5次,每小段木条长多少米?(增加信息量的一道锯木头问题,进行拓展运用,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四、课堂小结: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会了什么?猜测还有可能学习些什么类型的植树问题?这样的总结对回顾本课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为后续学习植树问题奠定基础和培养学习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