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确定长度单位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确定长度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确定长度单位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确定长度单位ຫໍສະໝຸດ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一、复习导入
1、填空。
(1)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 米 )。
(2)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 厘米 )作长度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可以用( 米 )作长度单位。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复习导入
2 、你能用手比划一下 1 厘米 的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二、探究新知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
你是怎么想的?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米
三、知识应用
说说你的想法
(一)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宽60(厘米)
长1( 厘米)
长28( 米 )
有礼物送给你们哟
闯关大行动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四、练习拓展:
第一关
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一支粉笔长大约 (1)8厘米 (2)8米 (2)1厘米 (2)15厘米 (2)100厘米 (2)2厘米 (2)25厘米
2、小红的食指宽大约 (1) 1米 3、语文书的宽大约 (1) 15米
4、操场上的直跑道长 (1)100米 5、一个衣柜的高大约 (1)2米 6、一个文具盒的长 (1)25米
第二关:
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 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1)数学书长26米。
(2)灯管长50厘米。 ( 3)房间高3厘米。
第四关:
小明的日记
2014年5月12日(星期日)天气:小雨
今天早晨,我从2 厘米 米 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 卫生间,拿起15 厘米 米 长的牙刷来刷牙,然后,急急忙 忙地洗脸,吃早餐。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 厘米 米 。 上学的路上,我看见有一棵大约2 厘米 米 高的小树被风 吹倒了,我连忙找来一根长约2米长的棍子和一条2 厘米 米 长的绳子,把树扶直并绑好。然后,我跑步赶到学校, 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0 厘米 米 厘米 米 长的铅笔和 2 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一统一长度单位一课时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

(教材第2页)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的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我们又换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新书有多长呢?学生可能会用拃量,可能会用铅笔量,还可能会用橡皮量,等等。

不同的物品做标准测量结果不相同。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二自主探究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长度吗?课件出示:(1)人们平伸手臂测量石头的周长。

师:你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生1:不准确,大人和孩子的手臂长短不同,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了。

生2:不准确,即使都是大人或都是孩子,手臂的长短也不可能都相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

生3:石头的周长是固定的,可是却因为人手臂长短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这样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很久以前,人们就是这样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你们看,像这样测量物体的长度仍是咱们现在常见的一些现象。

课件出示:(2)用拃作单位测量布的长度。

(3)用脚长作单位测量竹竿的长度。

(4)步测教室的长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师:现在咱们就用拃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然后告诉大家你测量的结果。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测量结果,同时教师也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与学生测量的结果做对比。

1.长度单位

1.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备课人夏立芳
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认识米;
认识线段;确定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

4.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数)。

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掌握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4、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2、初步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单元总课时:5课时
纸条长()厘米。

纸条长()厘米。

纸条长()厘米。

剪刀长()厘米。


)灯管长

5 )大树高
)教室长10厘米。

.估一估。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长度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二、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长度单位一、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涉及长度单位的学习,包括对物体长度的测量、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实际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定义,掌握常见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二、核心概念1.长度:物体或线段的两端之间距离的长度。

2.长度单位:用来测量长度的标准单位,常见的长度单位包括毫米、厘米、米、千米等。

3.换算关系: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4.实际应用: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身高、物品长度等。

三、知识点梳理1.认识长度单位:学习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毫米、厘米、米,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长度单位的换算: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米与厘米的换算、毫米与厘米的换算等。

3.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如何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如测量课本的长度、自己身高等。

4.估测:学习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估算能力。

四、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1.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如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身高等。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实际操作与应用拓展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如测量教室的长度、自己身高等。

2.拓展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了解更多高级的长度单位,如千米、光年等。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评价与反馈1.评价目标: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程度,评估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作业练习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评价。

3.反馈内容: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进行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

七、教学建议与注意事项1.注重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确定长度单位教学设计说明

确定长度单位教学设计说明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例八《确定长度单位》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与解读:“联系实际,注重应用”是我们教学的一原则。

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图示应用题出现问题不是很多,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掌握的比较好,例8选择了学校校园内都有的旗杆,提出了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然后设计了三个连续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题,尝试分析并解答。

问题(1):要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在学生尺上找出13厘米的长度,从而确定旗杆要比13厘米长很多。

问题(2):以孩子自己的身高(1米多)去比一比,让学生观察感知并估一估:旗杆大概有几个学生的身高那么高。

问题(3):铅笔都不止13厘米那么长,让学生制定旗杆肯定不是13厘米高。

以上这三个问题都是采用学生已学的、熟悉的知识和事物来帮助学生确定旗杆的高度。

学情分析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必须建立在长度估测的基础上。

由于学生只认识了“厘米”和“米”,很容易作出非此即彼的简单推断。

虽然旗杆、课桌、小鸟、篮球场等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并不一定都清楚它们的长度,也就是说我们应高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确定物体长度的有效方法。

3.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建立1米与1厘米实际长度的概念,运用知识进行估测。

估测方法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观察、操作、合作探究五、教学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尺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目标导向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厘米和米)(1)请用手势表示1米和1厘米的长度。

(2)你还能表示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长度吗?同学们,我们每周一都参加了升旗仪式,大家都看到了学校升旗台上的旗杆了吗?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揭示课题,板题示标——确定长度单位。

(3)建立目标: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本节课学习什么有关的知识?学生提出目标:(1)高度是什么意思?(2)怎样正确的确定物体的长度?设计意图:1、通过复习1厘米和1米的等等的实际长度,是学生在脑子里进一步建立它们的实际长度印象。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全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全单元教案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年级学科:二年级数学主备人:审核人: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学科:二年级数学主备人:审核人:课题:认识米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学科:二年级数学主备人:审核人:课题:认识线段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学科:二年级数学主备人:审核人:课题:确定长度单位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学科:二年级数学主备人:审核人: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估一估。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题)圈出合适的答案。

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

3.谁说得对?(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

第一幅图长是5厘米,对吗?(错,没有对准刻度O,不能说是5厘米。

)第二幅图长4厘米,对吗?(对,7厘米-3厘米=4厘米。

)第三幅图大约5厘米长,对吗?(对,接近5厘米或超过5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是大约5厘米。

)4.量一量。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1题)乌龟要爬( )厘米就能吃到小鱼。

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

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学生提问题,再解答。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确定长度单位。

课后反思后序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全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全单元教案
生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生2: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引入。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
这么长的布料,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
教师指出: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
(4)量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教学例7(画线段)。
(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学生在作业纸上画。)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规学具。
教学设计
教学随笔
一.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
(学生用手比划。)
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指名回答,说想法。
引导:方法一:排除法。
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
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第二幅图长4厘米,对吗?(对,7厘米-3厘米=4厘米。)
第三幅图大约5厘米长,对吗?(对,接近5厘米或超过5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是大约5厘米。)
4.量一量。(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1题)
乌龟要爬( )厘米就能吃到小鱼。
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
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提问题,再解答。)
课题:第一单元确定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P7及练习一第8、9、10、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做一做。
(l)出示教材第7是60厘米还是60米?
引导:60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
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米。
(2)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课桌高90(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确定长度单位。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5
板书设计
确定长度单位
旗杆的高度是13米。
我们的教室长6(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课桌高90( )
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教学例8。
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
三.练习拓展
1.辨析题。(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题)
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题)
圈出合适的答案。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
3.谁说得对?(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
第一幅图长是5厘米,对吗?(错,没有对准刻度O,不能说是5厘米。)
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新知。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
(多媒体出示)。
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
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