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超重和失重PPT课件下载人教版1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PPT完美课件1

由FN = m(g – a)得:FN =0
4. 完全失重:当加速度 a = g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 力(视重)为零的现象。
实验演示
小窗口播放
5.超重、失重、视重和重力的区别
(1)视重是指物体对支物体的压力(或悬挂物对物体的拉力),是 可变的。
(2)物体的重力与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重力不变。(G=mg)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4.6超重和失重
问题 站在体重计上向下蹲,你会发现,在下蹲的 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再 变小。当人静止后,保持某一数值不变。这 是为什么呢?
一、重力的测量
方法一: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再用天平测量物体 的质量,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mg。 方法二: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对重力进行测量。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小窗口播放
在外太空有趣的失重生活
小窗口播放
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所有和重力有关的仪器都无法使用!
弹簧测力计无法测量物体 的重力,但仍能测量拉力 或压力的大小。
无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练习与应用 1.在盛水的水瓶壁上扎一个小孔,水会从小孔喷出,但释放水瓶,让水 瓶自由下落,水却不会从小孔流出,这是为什么?
二、超重和失重
人在体重计上向下蹲的过程中, 为什么体重计的示数会变化呢?
加速向下→减速向下→静止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
人加速向下运动过程中,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N = ma 故:FN = m(g - a)<mg 人受到的支持力FN小于人受到的重力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 人对体重计的压力FN′小于重力mg。
10.这篇散文 语 言 优 美 、细 腻 , 文 采 飘逸 、 富 有 想 象力 , 字 里 行 间流 露 出 浓 浓 的文 学 韵 味 , 让人 回 味 无 穷 。
4. 完全失重:当加速度 a = g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 力(视重)为零的现象。
实验演示
小窗口播放
5.超重、失重、视重和重力的区别
(1)视重是指物体对支物体的压力(或悬挂物对物体的拉力),是 可变的。
(2)物体的重力与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重力不变。(G=mg)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4.6超重和失重
问题 站在体重计上向下蹲,你会发现,在下蹲的 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再 变小。当人静止后,保持某一数值不变。这 是为什么呢?
一、重力的测量
方法一: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再用天平测量物体 的质量,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mg。 方法二: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对重力进行测量。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小窗口播放
在外太空有趣的失重生活
小窗口播放
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所有和重力有关的仪器都无法使用!
弹簧测力计无法测量物体 的重力,但仍能测量拉力 或压力的大小。
无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练习与应用 1.在盛水的水瓶壁上扎一个小孔,水会从小孔喷出,但释放水瓶,让水 瓶自由下落,水却不会从小孔流出,这是为什么?
二、超重和失重
人在体重计上向下蹲的过程中, 为什么体重计的示数会变化呢?
加速向下→减速向下→静止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
人加速向下运动过程中,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N = ma 故:FN = m(g - a)<mg 人受到的支持力FN小于人受到的重力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 人对体重计的压力FN′小于重力mg。
10.这篇散文 语 言 优 美 、细 腻 , 文 采 飘逸 、 富 有 想 象力 , 字 里 行 间流 露 出 浓 浓 的文 学 韵 味 , 让人 回 味 无 穷 。
人教版(新)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超重与失重(19张)-PPT优秀课件

1.升降机以v=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 2.升降机以a=5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时; 3.升降机以a=5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时; 4.升降机以a=5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 5.升降机以a=5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时; 6.升降机以a=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 必修第一册:4.6超重与失重(共19张PP T)
2、物体是超重还是失重是由α的方向来判定的,与v方
向无关。不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重力不变。
规 α 向上 示重 > 重力 超重状态 律 α 向下 示重 < 重力 失重状态
问题处理的一般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 3、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4、求解方程,并对结果做必要说明。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 必修第一册:4.6超第一册:4.6超重与失重(共19张PP T)
【练习】如图所示,有一个装有水的容器放在弹簧台 秤上,容器内有一只木球被容器底部的细线拉住浸没 在水中处于静止,当细线突然断开,小球上升的过程 中,弹簧秤的示数与小球静止时相比较有’( C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确定 解析:当细线断后小球加速上升时处于超重状态,而 此时将有等体积的“水球”加速下降处于失重状态; 而等体积的木球质量小于“水球”质量,故总体体现 为失重状态,弹簧秤的示数变小.
的读数为零。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 必修第一册:4.6超重与失重(共19张PP T)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 必修第一册:4.6超重与失重(共19张PP T)
日常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1. 人起跳过程和从高处跳下,体验超重和失重。 2. 利用体重计称量体重时,人在体重计上要保持静止。 3. 乘竖直升降的电梯,在升降过程中,体验超重和失重。 4. 乘快速行驶的汽车,突遇上坡或下坡,体验超重和失重。 5. 游乐园里,乘座过山车,体验超重和失重。 6.飞机起飞或着陆或突遇气流,飞机上下颠簸,体验超重和失重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 必修第一册:4.6超重与失重(共19张PP T)
2、物体是超重还是失重是由α的方向来判定的,与v方
向无关。不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重力不变。
规 α 向上 示重 > 重力 超重状态 律 α 向下 示重 < 重力 失重状态
问题处理的一般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 3、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4、求解方程,并对结果做必要说明。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 必修第一册:4.6超第一册:4.6超重与失重(共19张PP T)
【练习】如图所示,有一个装有水的容器放在弹簧台 秤上,容器内有一只木球被容器底部的细线拉住浸没 在水中处于静止,当细线突然断开,小球上升的过程 中,弹簧秤的示数与小球静止时相比较有’( C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确定 解析:当细线断后小球加速上升时处于超重状态,而 此时将有等体积的“水球”加速下降处于失重状态; 而等体积的木球质量小于“水球”质量,故总体体现 为失重状态,弹簧秤的示数变小.
的读数为零。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 必修第一册:4.6超重与失重(共19张PP T)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 必修第一册:4.6超重与失重(共19张PP T)
日常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1. 人起跳过程和从高处跳下,体验超重和失重。 2. 利用体重计称量体重时,人在体重计上要保持静止。 3. 乘竖直升降的电梯,在升降过程中,体验超重和失重。 4. 乘快速行驶的汽车,突遇上坡或下坡,体验超重和失重。 5. 游乐园里,乘座过山车,体验超重和失重。 6.飞机起飞或着陆或突遇气流,飞机上下颠簸,体验超重和失重
超重和失重PPT教学课件(1)

(即物体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时 ,只与物体的加 速度有关,而与物体的速度方向无关。)
实质: 物体所受的重力仍然存在,且大小 不变,只是对物体的拉力F拉或压力F压与重 力的大小关系改变。
超重对宇航员的影响
• 超重用地球重力加 速度g的倍数来表示。 载人航天器上升时 的最大超重达8g, 返回时达10g,卫 星返回时的超重更 大些。
一个飘泊江湖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长安 歌妓。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重色重利” 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独守空船”,反映了封 建社会中被侮辱、损害的歌伎们的悲惨命运。她有一 种“曾经沧海”,却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庄风 格的成熟美。
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
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 己的天涯沦落之恨。那么,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呢?
巩固练习:
1、某一个人站在台秤上,当他迅速蹲下时,台秤的读数是:
A.先变大后变小,最后等于他的重力。 B.变大,最后等于他的重力。 C.先变小后变大,最后等于他的重力。 D.变小,最后等于他的重力。
2、下列四个试验中,不能在绕地球飞行的太空舱中完成 的是:
A.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B.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 C.用温度计测舱内的温度。 D.用水银气压计测舱内气体的压强。
例1:一个质量为70kg的人乘电梯下楼。快
到此人要去的楼层时,电梯以3 m/s2的加
速度匀减速下降,求这时他对电梯地板的压
力。(取g=10 m/s2 )
说明:从上面的实验和例题可以看出,不 论物体是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只要加 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就必然产生超重现象。
如果电梯匀速运动或静止时P:97 第1、2、4题。
琵 琶 行
-白居易
音乐导入
实质: 物体所受的重力仍然存在,且大小 不变,只是对物体的拉力F拉或压力F压与重 力的大小关系改变。
超重对宇航员的影响
• 超重用地球重力加 速度g的倍数来表示。 载人航天器上升时 的最大超重达8g, 返回时达10g,卫 星返回时的超重更 大些。
一个飘泊江湖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长安 歌妓。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重色重利” 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独守空船”,反映了封 建社会中被侮辱、损害的歌伎们的悲惨命运。她有一 种“曾经沧海”,却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庄风 格的成熟美。
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
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 己的天涯沦落之恨。那么,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呢?
巩固练习:
1、某一个人站在台秤上,当他迅速蹲下时,台秤的读数是:
A.先变大后变小,最后等于他的重力。 B.变大,最后等于他的重力。 C.先变小后变大,最后等于他的重力。 D.变小,最后等于他的重力。
2、下列四个试验中,不能在绕地球飞行的太空舱中完成 的是:
A.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B.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 C.用温度计测舱内的温度。 D.用水银气压计测舱内气体的压强。
例1:一个质量为70kg的人乘电梯下楼。快
到此人要去的楼层时,电梯以3 m/s2的加
速度匀减速下降,求这时他对电梯地板的压
力。(取g=10 m/s2 )
说明:从上面的实验和例题可以看出,不 论物体是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只要加 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就必然产生超重现象。
如果电梯匀速运动或静止时P:97 第1、2、4题。
琵 琶 行
-白居易
音乐导入
(新教材)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ppt人教版1

6.超重和失重
识网络导引
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
超重、失重、完全失重
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会分析超重、失重现象产生的原因
科学探究
探究超重失重现象及其实质
科学态度与责任
观察体会生活中的超、失重现象,会用物理知识分 析生产、生活中的超重、失重现象
基础导学·研读教材 一、重力的测量(自学教材第 101 页“重力的测量”部分)
【教材解疑】
(第 102 页) 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完成下蹲动作.观察计算机采集的图线.图 1 呈现的是某人下蹲过程中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很明显,图线直观地描绘了人在下蹲过程中力传感器的示数先变 小,后变大,再变小,最后保持某一数值不变的全过程. 如图 2,图线显示的是某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先“下蹲”后“站 起”过程中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请你分析力传感器上的人“站起”过程中超重和失重的情况.
【思考判断】
(1)处于失重状态的物体其重力变小.( × ) (2)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一定处于超重状态.( × ) (3)物体减速运动时处于超重状态.( × ) (4)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就不受重力了.( × ) (5)不论物体处于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状态,物体所受重力 都是不变的.( √ ) (6) 做 自 由 落 体 运 动 和 竖 直 上 抛 运 动 的 物 体 都 处 于 完 全 失 重 状 态.( √ )
提示:人“站起”过程中,先是加速上升超重,到达一个最大速 度后再减速上升失重,所以人“站起”过程先超重再失重.
(第 103 页) 在电梯地板上放一台体重计.站在体重计上,观察电梯启动、制 动和运行过程中体重计示数的变化.
提示:设电梯向上运行,电梯启动过程体重计的示数变大且大于 重力,人处于超重状态;电梯在制动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减小且小于 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不变且等于 重力,人既不失重也不超重.
识网络导引
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
超重、失重、完全失重
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会分析超重、失重现象产生的原因
科学探究
探究超重失重现象及其实质
科学态度与责任
观察体会生活中的超、失重现象,会用物理知识分 析生产、生活中的超重、失重现象
基础导学·研读教材 一、重力的测量(自学教材第 101 页“重力的测量”部分)
【教材解疑】
(第 102 页) 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完成下蹲动作.观察计算机采集的图线.图 1 呈现的是某人下蹲过程中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很明显,图线直观地描绘了人在下蹲过程中力传感器的示数先变 小,后变大,再变小,最后保持某一数值不变的全过程. 如图 2,图线显示的是某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先“下蹲”后“站 起”过程中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请你分析力传感器上的人“站起”过程中超重和失重的情况.
【思考判断】
(1)处于失重状态的物体其重力变小.( × ) (2)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一定处于超重状态.( × ) (3)物体减速运动时处于超重状态.( × ) (4)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就不受重力了.( × ) (5)不论物体处于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状态,物体所受重力 都是不变的.( √ ) (6) 做 自 由 落 体 运 动 和 竖 直 上 抛 运 动 的 物 体 都 处 于 完 全 失 重 状 态.( √ )
提示:人“站起”过程中,先是加速上升超重,到达一个最大速 度后再减速上升失重,所以人“站起”过程先超重再失重.
(第 103 页) 在电梯地板上放一台体重计.站在体重计上,观察电梯启动、制 动和运行过程中体重计示数的变化.
提示:设电梯向上运行,电梯启动过程体重计的示数变大且大于 重力,人处于超重状态;电梯在制动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减小且小于 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不变且等于 重力,人既不失重也不超重.
《超重和失重》人教版PPT精品课件1

由FN = m(g – a)得:FN =0
4. 完全失重:当加速度 a = g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 力(视重)为零的现象。
实验演示
小窗口播放
5.超重、失重、视重和重力的区别
(1)视重是指物体对支物体的压力(或悬挂物对物体的拉力),是 可变的。
(2)物体的重力与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重力不变。(G=mg)
●
4.这表示了我 们 的 社 会 结构 本 身 和 西 洋的 不 同 , 我 们的 格 局 不 是 一捆 一 捆 扎 清 楚的 柴 , 而 是 好像 把 一 块 石 头丢 在 水 面 上 所发 生 的 一 圈 圈推 出 去 的 波 纹, 愈 推 愈 远 ,愈 推 愈 薄 。 每个 人 都 是 他 社会 影 响 所 推 出去 的 圈 子 的 中心 。 被 圈 子 的波 纹 所 推 及 的就 发 生 联 系 。
●
2.这一段介绍 了 怎 样 学 习, 也 就 是 学 习的 要 素 。 荀 子认 为 积 累 是 学习 的 第 一 要 素, 也 是 学 习 的根 本 。 学 习 可以 达 到 奇 妙 的效 果 , 可 以 “兴 风 雨 ” “ 生蛟 龙 ” 。 “ 神明 自 得 , 圣 心备 焉 ” 从 人 的角 度 , 来 说 学习 的 效 果 。 接着 运 用 正 反 对比 的 手 法 来 说明 积 累 的 效 果, 体 现 了 荀 子文 章 说 理 的 生动 性 。
3.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 对悬挂物的拉力(视重)大于物 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小窗口播放
小窗口播放
观察:物体超重或失重与速度方向有关吗?与加速度方向有关吗?
小窗口播放
例题.设人的质量为60kg,站在电梯内的水平 地板上,当电梯以0.2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 上升时,求人对电梯的压力。g取9.8m/s2。
4. 完全失重:当加速度 a = g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 力(视重)为零的现象。
实验演示
小窗口播放
5.超重、失重、视重和重力的区别
(1)视重是指物体对支物体的压力(或悬挂物对物体的拉力),是 可变的。
(2)物体的重力与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重力不变。(G=mg)
●
4.这表示了我 们 的 社 会 结构 本 身 和 西 洋的 不 同 , 我 们的 格 局 不 是 一捆 一 捆 扎 清 楚的 柴 , 而 是 好像 把 一 块 石 头丢 在 水 面 上 所发 生 的 一 圈 圈推 出 去 的 波 纹, 愈 推 愈 远 ,愈 推 愈 薄 。 每个 人 都 是 他 社会 影 响 所 推 出去 的 圈 子 的 中心 。 被 圈 子 的波 纹 所 推 及 的就 发 生 联 系 。
●
2.这一段介绍 了 怎 样 学 习, 也 就 是 学 习的 要 素 。 荀 子认 为 积 累 是 学习 的 第 一 要 素, 也 是 学 习 的根 本 。 学 习 可以 达 到 奇 妙 的效 果 , 可 以 “兴 风 雨 ” “ 生蛟 龙 ” 。 “ 神明 自 得 , 圣 心备 焉 ” 从 人 的角 度 , 来 说 学习 的 效 果 。 接着 运 用 正 反 对比 的 手 法 来 说明 积 累 的 效 果, 体 现 了 荀 子文 章 说 理 的 生动 性 。
3.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 对悬挂物的拉力(视重)大于物 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小窗口播放
小窗口播放
观察:物体超重或失重与速度方向有关吗?与加速度方向有关吗?
小窗口播放
例题.设人的质量为60kg,站在电梯内的水平 地板上,当电梯以0.2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 上升时,求人对电梯的压力。g取9.8m/s2。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6超重和失重(共23张ppt)

超重 FN mg a向上
失重 FN mg a向下
加速上升 减速下降
加速下降 减速上升
完全失重 FN 0 a向下且a=g
本质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具体应用
v ↑a ↑ v ↓a ↑
v ↓a ↓ v ↑a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一、重力的测量 【思考1】平常我们怎么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呢? 方法1:将物体悬挂(或放置)在测力计上,使 物体静止。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这时测力计对物 体的拉力(或支持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方法2: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g,再用天平测量物 体的质量m,由G=mg可得重力。 【思考2】在方法1中,为什么要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不静止还能 测量出重力吗?
二、超重和失重现象 体重计的示数称为视重,反应了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根据牛 顿第三定律可得,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 FN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如图,人站在体重计上,当 人向下蹲的过程中,先后要经历 加速、减速和静止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向下加速运动的过程中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FN=ma>0 即:FN < mg
因此体重计的示数所反映的视重(力)小于 人所受的重力,即视重 < 重力。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者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作失重
第二阶段:向下减速运动的过程中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FN=ma<0 即:FN > mg
因此体重计的示数所反映的视重大于人所受 的重力,即视重 > 重力。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者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作超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N
由FN = m(g – a)得:FN =0
v
人教版新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超重和失重-ppt精品课件

设重物的质量为m,重物和电
FN
梯一起以加速度a加速上升。问: 台秤示数多大?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V a
正 方 向
F合 = FN — G = m a
故: FN = G + m a > 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台秤的压 力F′ = FN > G
G 即:视重 大于实际重力
总结: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
人 教 版 ( 20 19)高 一物理 必 修 第 一 册 :4.6 超 重 和 失重(共 25张P PT)
•
•
• • • • • • • •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1.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2.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 位水体 该鱼的 产量有 可能相 同
3.物体的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 它们的 合运动 一定是 直线运 动 4.若两个互成角度的分运动分别是匀 速直线 运动和 匀加速 直线运 动,则 合运动 一定是 曲线运 动 5.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 验研究 中发现 ,低浓 度的生 长素促 进细胞 的伸长 ,但生 长素浓 度增高 到一定 值时, 就会促 进切段 中乙烯 的合成 ,而乙 烯含量 的增高 ,反过 来又抑 制了生 长素促 进切段 细胞伸 长的作 用。 6.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 验研究 中发现 ,低浓 度的生 长素促 进细胞 的伸长 ,但生 长素浓 度增高 到一定 值时, 就会促 进切段 中乙烯 的合成 ,而乙 烯含量 的增高 ,反过 来又抑 制了生 长素促 进切段 细胞伸 长的作 用。 7.先用低 倍镜找 到叶肉 细胞, 然后换 用高倍 镜观察 。注意 观察叶 绿体随 着细胞 质流动 的情况 ,仔细 看看每 个细胞 中细胞 质流动 的方向 是否一 致致。 8.内质网 以类似 于“出 芽”的 形式形 成具有 膜的小 泡,小 泡离开 内质网 ,移动 到高尔 基体与 高尔基 体融合 ,成为 高尔基 体的一 部分。 高尔基 体又以 “出芽 ”方式 形成小 泡,移 动到细 胞膜与 细胞膜 融合, 成为细 胞膜的 一部分 。 9.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 境。在 物质的 运输与 交换及 信息传 递中起 决定性 作用。 10.核糖体普遍分布在原核细胞和真核 细胞中 ,因此 根据核 糖体的 有无不 能确定 这些生 物的类 别。 11.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也含有无机 盐和尿 素等物 质。酷 暑季节 ,室外 作业的 工人出 汗多, 水、无 机盐被 排出, 造成体 内水、 无机盐 的含量 减少。 失水过 多,会 脱水而 危及生 命。生 物体内 无机盐 离子必 须保持 一定的 比例, 这对维 持细胞 内的渗 透压和 酸碱平 衡很重 要,这 是生物 体 进行正常 生命活 动必要 的条件 。大量 出汗后 ,除补 充水分 外,还 应该补 充无机 盐,所 以应喝 盐汽水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重和失重—2020-2021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PPT优质课件(共35 张)
【教材解疑】 (第 102 页)
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完成下蹲动作.观察计算机采集的图线.图 1 呈现的是某人下蹲过程中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很明显,图线直观地描绘了人在下蹲过程中力传感器的示数先变 小,后变大,再变小,最后保持某一数值不变的全过程.
6.超重和失重
知识网络导引
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
超重、失重、完全失重
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会分析超重、失重现象产生的原因
科学探究
探究超重失重现象及其实质
科学态度与责任
观察体会生活中的超、失重现象,会用物理知识分 析生产、生活中的超重、失重现象
基础导学·研读教材 一、重力的测量(自学教材第 101 页“重力的测量”部分)
超重和失重—2020-2021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PPT优质课件(共35 张)
超重和失重—2020-2021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PPT优质课件(共35 张)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要点一 对超重与失重的理解
1.重力与视重 (1)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物体所 受重力不会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2)视重:当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 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的 拉力或台秤所受的压力. 2.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1)超重时,物体所受支持力(或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向上,测 力计的示数大于物体的重力. (2)失重时,物体所受支持力(或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合力方向向下, 测力计的示数小于物体的重力.
超重和失重—2020-2021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PPT优质课件(共35 张)
提示:人“站起”过程中,先是加速上升超重,到达一个最大速 度后再减速上升失重,所以人“站起”过程先超重再失重.
超重和失重—2020-2021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PPT优质课件(共35 张)
超重和失重—2020-2021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PPT优质课件(共35 张)
(第 103 页) 在电梯地板上放一台体重计.站在体重计上,观察电梯启动、制 动和运行过程中体重计示数的变化. 提示:设电梯向上运行,电梯启动过程体重计的示数变大且大于 重力,人处于超重状态;电梯在制动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减小且小于 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不变且等于 重力,人既不失重也不超重.
【思考判断】
(1)处于失重状态的物体其重力变小.( × ) (2)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一定处于超重状态.( × ) (3)物体减速运动时处于超重状态.( × ) (4)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就不受重力了.( × ) (5)不论物体处于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状态,物体所受重力 都是不变的.( √ ) (6) 做 自 由 落 体 运 动 和 竖 直 上 抛 运 动 的 物 体 都 处 于 完 全 失 重 状 态.( √ 中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请你分析力传感器上的人“站起”过程中超重和失重的情况.
超重和失重—2020-2021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PPT优质课件(共35 张)
超重和失重—2020-2021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PPT优质课件(共35 张)
超重和失重—2020-2021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PPT优质课件(共35 张)
超重和失重—2020-2021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PPT优质课件(共35 张)
电梯加速下降,体重计的示数为什么会减少? (1)超重与失重不是物体本身重力变了,而是“视重”变化了. (2)超重或失重都属于一种现象,是“力”的视觉体现.
超重和失重—2020-2021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PPT优质课件(共35 张)
超重和失重—2020-2021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PPT优质课件(共35 张)
判断超重、失重的方法 一看“力”:物体受竖直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处 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 二看“加速度”: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 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超重和失重—2020-2021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PPT优质课件(共35 张)
超重和失重—2020-2021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PPT优质课件(共35 张)
3.对超重、失重的“三点”理解 (1)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只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 的运动方向无关. (2)发生超重和失重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3)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由重力引起的现象将消失.例如:液体的 压强、浮力将为零,水银压强计、天平将无法使用;摆钟停摆;弹簧 测力计不能测重力等.
方法一: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g,再用天平测 量物体的质量,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mg.
方法二: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对重力进行测量.将待测物体悬挂 或放置在测力计上,使它处于静止状态.这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测力 计对物体的拉力或支持力的大小相等,测力计的示数反映了物体所受 的重力大小.
二、超重和失重(自学教材第 101~102 页“超重和失重”部分) 1.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 重力的现象,叫作失重(weightlessness)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_竖__直__向_下__的加速度. 2.超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 重力的现象,叫作超重(overweight)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_竖__直__向_上__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这种现象被 叫作完全失重状态. (2)产生条件:加速度 a=____g____,方向_竖__直__向__下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