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四单元总体框架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哲学第四单元提纲

哲学第四单元提纲

高二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分别是什么唯物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其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含义(1)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及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不完全同步)②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标题世界观方法论实际运用复习注意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①随着我国改革实践的深入,人们的法制、民主、平等、科学、竞争、市场、环保等意识的形成与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又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价值观、集体主义、理想等均属于社会意识。

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区分的依据。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注意:(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整体框架和思维导图复习用

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整体框架和思维导图复习用
会作用。
11.
发展的源泉
7.价值的创造
唯心主义。
点。
和动力。
与实现。
7.“两个对子”
8.实践是认识
7.用对立统
8.哲学与时代
的基础。
的观点看问
精神。
9.真理。
题。
9.马克思主义
10.追求真理
8.辩证的否定
哲学。
是一个过
观。
10.马克思主
程。
9.辩证法的革
义中国化的
命批判精神
重大理论成
与创新意
果。
识。
10.创新的社
规律。
发展的。
展的总趋
法论的关
4.意识的本
4.发展的前进
势。
系。
质。
性与曲折
4.社会历史的
4.哲学与具体
5.意识的作
发展的量变
5.价值和价值
系。
6.一切从实际
与质变的状
观。
5.哲学的基本
出发,实事
^态。
6.价值判断与
问题。
求是。
6.矛盾是事物
价值选择。
6.唯物主义和
7.实践及其特
生活智慧与时
代精神
探索世界与追
求真理
思想方法与创
新意识
认识社会与价
值选择
1.哲学与社会
1.世界的物质
1.事物是普遍
1.社会存在与
生活的关
性。
联系的。
社会意识。
系。
2.认识运动,
2.用联系的观
2.社会基本矛
2.哲学与世界
把握规律。
点看问题。
盾运动。
观的关系。
3.物质运动的

哲学三四单元基础记忆提纲

哲学三四单元基础记忆提纲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包括第七、八、九、十课)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唯物辩证法的是实质和核心是什么?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什么?P53(1)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2.什么是联系?如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其方法论意义是什么?P54 (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普遍性涵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客观性涵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联系多样性涵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主观随意性。

3.什么是整体和部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如何?其方法论意义是什么?P57-58(1)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2)关系: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哲学第四单元总体框架

哲学第四单元总体框架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框架 撰稿人:张大国
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
求从社会存在的客观实际出发;后者要求充分发挥先进的社会意识的促进作用。

一定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一定要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 ←调整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 ①表现 方法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在社会主义社会要倡导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 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价值a、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b、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c、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坚持正确
的理想信念,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

哲学框架结构

哲学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 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
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
唯特
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物征
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要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哲学框架结构(复习)
《生活与哲学》复习指南
【全书基本框架】
1、前言(致同学们)和第一单元:阐述哲学的一般知识。 (1)什么是哲学?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阐述马哲的辩证唯物主义。 (1)辩证的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2)唯物的辩证法: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如何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 3、第四单元:阐述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历史观。 (2)价值观。 (3)人生观。
学 任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指导
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单元:哲学一般知识
框架结构
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 学 内容 的 基
何者为本原 (第一性)
有无同一性
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尊重客观规律与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 不能被消灭。
(2)这要求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 律办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 (3)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 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为人类造福. • 所以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 性相结合.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体系每单元的总体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体系每单元的总体框架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第一单元线索: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派别→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哲 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唯物 物质决定意识。

学 主义 基本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 基本 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局限性 概 派别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 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论 主义 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形态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与时代↓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思想、方向)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基本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 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 主义哲学 构成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毛泽东思想:精髓、活的灵魂中国化的重 邓小平理论:主题、哲学思想 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 “三个代表” 主题 社会主义 重要思想 本质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主题、提出意义2020/3/27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一、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2020/3/27三、唯物辩证法(世界怎样存在)唯物辩证法线索图: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概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论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具体主张的分歧、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发展观 原理内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方法论: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困难2020/3/27矛盾与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提纲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发作用。

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社会实践的发展。

(2)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二、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2)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二部分,认识论: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二、真理的含义和特点(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三、人类的认识过程的特点(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的认识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A.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知识提纲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知识提纲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基础知识结构
五常高级中学石华
一.知识的内在联系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探讨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哲学问题,所以在总体上可以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

而实质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另一部分是价值观。

这一单元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入手,说明我们所学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然后分别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知识进行了展开性论述。

在社会存在中最主要的就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这就自然涉及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必须由人来完成(无论是阶级斗争还是社会主义的改革),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社会意识中从对人的作用的角度来说,主要是价值观。

所以自然讲解到了价值观的问题。

人生价值有两个方面即贡献和索取,人生价值的实现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价值观有导向作用,这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价值的实现除了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外,还需要劳动和奉献及其它方面的主客观条件。

二.知识结构图
价值的含义
人生价值的二重性
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影响价值观形成的条件
正确价值观的条件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历史性
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框架撰稿人:张大国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
一定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一定要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调整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①表现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
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
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a、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b、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c、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坚持正确
的理想信念,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