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文明设计

合集下载

第6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教案

第6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预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把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进展的大体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 进程与方式:(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长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人民制造历史的正确人一辈子观。

2. 教学重点/难点青铜器的精湛工艺是全课的重点问题。

正确地明白得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进程导入新课温习提问:⑴我国原始社会大约是从何时开始的?它通过哪两个时期?(检查学生可否从宏观上把握原始社会的进展线索,训练他们的归纳能力) ⑵我国原始社会是从何时开始瓦解的?瓦解的要紧缘故和表现是什么?(要求学生从产品的剩余,互换的进展和私有财产显现为分析瓦解的缘故,从贫富的分化、阶级的产生分析瓦解的表现)教师在总结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慢慢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原始社会瓦解后,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

第一个阶级社会是奴隶社会,那么奴隶社会的国家取得情形如何,咱们一路来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

1 导入新课: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大体概况。

2 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精湛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份和制作工艺。

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制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熟悉。

3 以同窗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进展情形,得出那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那个时期人们所制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了解:夏、商、西周的青铜制造业,青铜器产品和青铜文化;夏、商、西周时期其他的手工业部门:玉器加工业和陶瓷业的情况;夏、商、西周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夏、商、西周的奴隶生产与生活情况。

(二)能力:1.通过对夏、商、西周社会经济分门别类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古代经济史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认识夏、商、西周经济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把握我国奴隶社会经济状况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夏、商、周三代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更替、制度变化及辉煌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怎样判断文明的标志,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观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思考:青铜器比原始社会的工具有哪些优点?它怎样促进当时经济发展?2.概括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其概念。

3.联系比较:氏族部落与奴隶制国家,哪个进步?夏、商、西周疆域扩展概况。

4.综合归纳:夏、商、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统治的基础之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商、西周是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时期;商、西周手工业发达,尤以青铜制造为代表。

商、周青铜器达到相当艺术水平,青铜文明成为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夏、商、西周三代社会经济的继承发展,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文明之悠久,培养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制造业和青铜文化。

2.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青铜文明”,它的标志和特点是什么?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等。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重要的理性分析内容,主要由教师讲解,应注意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和演绎思维的流畅性。

2.讲读法: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投影所示历史资料和图片,进一步理解教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页的《商朝铜器》和20页的《司母戊鼎》,提问:这两种器具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商朝的,都是鼎)你能指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前者是铜器,后者是青铜器)引导过渡:铜器用单一的铜矿就可炼成,青铜器却要用铜、锡、铅三种矿石合在一起炼成,工序已经相当复杂。

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C)-中国青铜艺术-苏少版

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C)-中国青铜艺术-苏少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中国青铜艺术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青铜艺术作品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及艺术特点。

2. 青铜器的种类、造型、纹饰等方面的知识。

3. 青铜艺术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影响。

4. 青铜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5. 青铜艺术作品的创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青铜器的种类、造型、纹饰等方面的知识;青铜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青铜艺术作品的创作实践。

2. 教学难点:对中国青铜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创作出具有青铜艺术特点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图片、视频、青铜器实物或模型、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铜器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关注青铜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介绍中国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青铜器的种类、造型、纹饰等方面的知识。

3. 欣赏与分析:展示青铜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青铜艺术的美学特征。

4. 创作实践:为学生提供创作青铜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中国青铜艺术历史背景艺术特点青铜器种类造型与纹饰2. 青铜艺术作品欣赏与分析线条色彩构图3. 青铜艺术作品创作实践表现手法创作步骤评价标准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中国青铜艺术的作品,进行欣赏与分析,提高审美能力。

2. 让学生课后尝试创作一件青铜艺术作品,提高创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中国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青铜器的种类、造型、纹饰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中国青铜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设计艺术史三:夏商周的设计艺术

中国设计艺术史三:夏商周的设计艺术

01 1)绪论
曾侯乙尊盘
青铜器 的设计
青铜器
青铜器铸造 (3)分铸法:是先将器物的小件如提梁、把手等浇铸成,再将小的铸件嵌放在器的主体 范上加以固定,即先铸器体,再合铸附件或附饰。这种将分铸好的器身和耳、足等附 件连接起来的方法即为焊接法。其实,焊接法是分铸法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有时也称 分铸焊接法。
青铜器 的设计
01 2)青铜器的造型
青铜器的分类
(二)酒器
(5)卣:盛酒器。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 也有作圆桶形、鸱鹗形或虎食人形。
(6)盉[hé]: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后 有齧[niè],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銎[qióng]之间有链相连接。
麒麟尊: 又名铜牺尊、神兽尊,为 战国早期贵族用大型酒器, 是古代百越文化与中原文 化相互吸纳融汇的产物。
盛 酒 器

铜四
器 分 类
羊 方 尊
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视频
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 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kuí]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 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 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 的中间。
毛公鼎: 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 34.700公斤。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耳, 三蹄足。 铭文数量 32行,497字
食 器
青后
铜母
器 分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

青铜铸就甲骨绘成—《青铜器与甲骨文》【课标要求】1、了解青铜器工艺的成就;知道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并能识别其图片,并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基本过程2、知道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知道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3)走进我们身边的博物馆,探究文物,感知历史。

2、过程与方法(1)搜集青铜器的图片,说说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通过图片、情境激趣等方法,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享受成功获取知识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青铜文明的灿烂辉煌和文字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司母戊鼎甲骨文及其造字方法2、教学难点: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教法学法】1、教法: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2、学法:阅读、讲述、讨论探究、合作学习【教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和同学们在眉山市苏祠中学相遇,希望我们今天能够渡过一段愉快的学习之旅。

最近央视推出了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叫《国家宝藏》。

它走进了包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9大历史博物馆,向观众展示27件国宝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

你们看过吗?哎呀,真是太遗憾啦!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我也将带领同学们走进两座历史博物馆,去探寻几件国宝的前世今生。

一起走进第5课青铜铸就甲骨绘成。

(显示出标题)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坐落着一座规模宏大的历史博物馆,它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将要见到的第一件国宝是什么,让我们在一段数字故事中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讲授新课』一、追忆青铜往事1、运用数字故事,让学生猜出国宝的名称。

人教版初中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优秀范文汇总

人教版初中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优秀范文汇总
播放视频。并展示多幅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的鼎盛时期。
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抢答。在抢答过程中,帮助学生完善答案
用英语china提问过渡到陶瓷业、玉器制造业。
青铜文明虽然是以青铜器为标志的,但夏商西周时期的手工业中除了青铜铸造业发展迅速外,还有哪些行业也很发达?
通过阅读能说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情况;说到手工业中除青铜铸造突出外,还有陶瓷制造和玉器制造业
《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吗?
2.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器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板书
三、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课时]
1课时
[课型]
人教版初中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优秀范文汇总三
引导学生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用的
生产工具又是什么?教师总结夏商西周时期用的青铜器作为生产工具人类由“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学生回答“打制石器、磨制石器”
生进一步认识到青铜具有坚硬、轻便、锋利、厚重庄严的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你能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出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点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辉煌灿烂的奴隶制文明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从而自发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探析

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探析

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探析导言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华早期文明的瑰丽结晶,是华夏先民伟大的创造,它既是古代的王权之物,又是最高品格的古代艺术品。

青铜礼器的生产制作是整个青铜时代的工业核心,有一套复杂的系统流程,后人通过对青铜器上留存的铸造痕迹的分析,可以反推出古代青铜器的生产流程和铸造工艺,总结其中蕴含的工艺思想,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

19世纪30年代丹麦考古学家汤姆森根据人类在不同时代使用的主要工具,将人类经历过的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一划分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影响深远。

青铜时代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世界各地都经历了青铜时代,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西亚两河流域,距今约6000年。

中国的青铜时代始于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晚期,在商周时期达到巅峰,战国以后逐渐没落,延续了1500多年的历史。

区别于世界其他地区以锻打法制成的艺术装饰和实用工具为主的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则以范铸法铸造的礼器为大宗。

中国古代青铜器器形之丰富、纹饰之精美、铭文之重要在世界青铜文化中独占鳌头。

何为青铜器青铜是由铜、锡、铅三种金属组合的合金,氧化后呈青绿色,所以称“青铜”。

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制成的各种器物统称“青铜器”。

商周时期人们掌握的主要金属是铜,所以将铜称为“金”或“吉金”,这一称呼充分说明了它贵金属的属性。

商青铜兽面纹爵在商周时期,青铜器作为贵族宴飨和宗庙祭祀的礼器,它不仅是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敬天祭祖、宴飨宾朋、赏赐功臣、歌功颂德、婚丧嫁娶等各种礼仪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器物。

从用途上可分为以下几大类:食器:鼎、簋、鬲、甗……酒器:尊、壶、卣、爵……乐器:钟、镈、铙、铎……兵器:戈、矛、戟、剑……车马器:銮铃、衔、镳、节约……手工业工具:斧、锛、凿、削刀…………各类青铜器的性能要求不同,铸造时合金配比不同。

古人在长期的青铜器铸造实践中,对各类青铜器的合金配比进行了总结。

简述中国青铜工艺设计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青铜工艺设计的发展历程

我国青铜工艺设计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这个时期,青铜工艺设计主要体现在青铜器的制作上,这些青铜器被用于祭祀、礼仪、战争等场合。

青铜器作为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当时社会生产、生活、宗教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也反映出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

二、青铜工艺设计的发展青铜工艺设计在商代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商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精湛,器形多样,纹饰丰富,成为当时社会繁荣的象征。

商代青铜器中的青铜鼎、青铜爵、青铜壶等器型,都展现出了当时先进的制作工艺和高超的审美水平。

商代青铜器的纹饰主题多样,有动植物纹、几何纹、人物纹等,这些纹饰不仅美观,而且富有象征意义,体现出了当时人们对宇宙、神灵、生命等重要课题的思考。

三、青铜工艺设计的巅峰青铜工艺设计在西周时期达到了巅峰。

西周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更为精湛,铸造技术更为高超,器形更为规整,纹饰更为精美。

西周初期的青铜器以礼器为主,如五彩青铜器、三彩青铜器等,其器形丰富多样,纹饰华丽绚丽,展现出了高度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而到了西周中晚期,则逐渐转向实用性较强的青铜器,如青铜钟、青铜鼎、青铜尊等,这些器型的设计更加稳重、庄重,整体造型更加精致、端庄。

随着历史的变迁,青铜工艺设计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走向衰落。

在这一时期,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逐渐退步,纹饰也变得简单朴素。

随着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被其他材料所取代,青铜工艺设计也逐渐式微。

而在秦汉时期,青铜工艺设计的发展虽有所回升,但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五、青铜工艺设计的传承与发展尽管青铜工艺设计在古代逐渐式微,但其影响却从未消失。

在当代,众多青铜工艺设计师以古代青铜器为灵感,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和工艺技术,创作出一系列融合传统与现代的青铜工艺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延续了我国青铜工艺设计的历史传统,更展现了青铜工艺设计在当代的新活力和新魅力。

六、结语我国青铜工艺设计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承载了古代文明的重要信息,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周时期的青铜制农具
在原始社会, 人类的祖先们普 遍使用的是什么 工具?青铜器与 之相比有什么优 点? 坚硬、锋利、方便
青铜文明
我国的夏、商、西周时期(奴 隶社会)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和商业繁荣,形成了灿烂的青铜 文明。
谁是青铜文明的创造者?谁又是青铜文明 的享用者?
而奴隶受到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文 综上所述,商代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 明
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 上是“灿烂的文明”。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
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 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 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强 大的生命力!
课堂练习
1.下列青铜器中,不属于“三星堆文化”的A 是
A.司母戊鼎 B.大型青铜立人像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石 器 时 代
青铜器
青 铜 时 代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奴隶社会的手工业
1、青铜业
2、陶瓷业 3、玉器制造业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 发展 夏朝:种类增多 商朝:灿烂时期 西周: 最 司母戊鼎 大
四羊方尊
青 铜 业
过程
种类更加丰富,大量 用于祭祀
这体现了西周 “鼎”是古代贵族烹饪、祭祀用的器具,一 社会森严的等 般为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四足两耳的 级制度。 方鼎。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 贵族的身份等级。《公羊传》何休注云: “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朝 建立 代 者
建立 时间
公元前
都城 贤 臣
灭亡 末代 重大事 件 时间 暴君
公元 前
夏 禹 2070年
公元前
阳城
1600 年

世袭制 取代 禅让制
商 汤
1600年 殷
伊 尹
公元前
1046 年
公元前
盘庚迁 纣 殷
武王伐纣 周幽王 分封制
西 姜 公元前 周武王 1046年 镐京 尚 周
771年
北京人、山顶 洞人时期用的 生产工具是什 么? 河姆渡人、半 坡人时期用的 生产工具又是 什么? 夏商西周时期 用的生产工具 又是什么呢?
三星堆
时间: 商周时期 地点: 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 代表:青铜面具,青铜立人 像,青铜神树
文化
一、奴隶社会的手工业
1、青铜业 2、陶瓷业
China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 的国家 夏、商、西周时期,玉器制 造业也很兴盛,玉器雕刻工 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3、玉器制造业
原始瓷壶
西周时期 盛水器
商朝玉凤
西周玉鹿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最 大
青 铜 业
过程
种类更加丰富,大量 用于祭祀
特点 ?
1.1米
重832.84千克
1.33米
特点一:规模大
当时,铸造这样一 个大鼎,需要两三 百人同时操作, 由此可见,商朝的 青铜铸造业有何特 点?
司母戊鼎
酒 器
乐 器
盥(guà n)水器
铜 镜
食器
特点二:品种多
兵 器
农 具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烂的青铜文明”相比,奴隶们却过着悲惨的生 活,根据下列资料,说说奴隶们的处境?
说明奴隶牛马不如,可以随意买卖或转让, 地位低下。
图片资料2:白天:在奴隶主的监督下,在暴日下
辛勤的劳动;夜里:奴隶主将奴隶的双手用木枷锁起 来
说明奴隶没有 人身自由
3、文字资料: 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一座大型祭祀坑, 其中有三百多具骨骸,他们是作为祭品被杀 奴隶。 另:在安阳的一座商王大墓中,有四百 多具奴隶作为殉葬品被活埋或杀死。他们有 的和车马、狗同葬。
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 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它顺应了生产力的发 展、私有制的出现。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 灿 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 烂 的 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大批奴隶从事 青 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 铜 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古人认为祭祀和打仗是国家头等重要的 事情,目前青铜器中最多最重要的也是 宗庙中使用的器物,即礼器。
“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 位。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典故呢? 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 大名鼎鼎、鼎力相助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 发展 夏朝:种类增多 商朝:灿烂时期 西周:
青铜时代的手工业如此繁荣,这建立在什 么基础上呢
五 谷 丰 登
六 畜 兴 旺
你知道吗?“五谷”指什么? “六畜”何时都已出现?
二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时间:夏、商、西周 农业:1、“五谷”等农作物已经齐备 2、已懂得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3、西周已使用青铜农具。 畜牧业:
1(商朝)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已经具备 2、有牲畜圈栏和专门的牧场
羊的前腿
四羊方尊
三、工艺精美
造型独特
学者们认为三 星堆文化距今约三 千多年,是商朝时 期我国西南成都平 原上古蜀人的文化。
青铜面具 司母戊鼎 青铜立人像 特点四:分布地区广泛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 发展 夏朝:种类增多 商朝:灿烂时期 西周: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青 铜 业
过程
种类更加丰富,大量 用于祭祀
C.青铜神树
D.青铜面具
2.商朝是我国青铜艺术的鼎盛时期,那时的 AC 青铜器的代表是 A.司母戊鼎 B.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
C.四羊方尊
D.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二、填空: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已很先进,因此奴隶社 青铜 会又被称为____________ 时代。著名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 和____________ 四羊方尊 。我 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 原始社会 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___ 末期, 商 _________ 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与商 周同时,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有一种独 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三星堆 “_____________” 文化。 除青铜铸造外,夏、商、西周的 陶瓷 ____________ 业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瓷器 发明__________ 的国家。
说明:奴隶被任意杀死或活埋,作奴隶主 的殉葬品,地位和猪狗一样,命运悲惨。
首页
人 殉
动脑筋
灿 烂 的 青 铜 文 明
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 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你怎么看? 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很对。这 是祖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 不对!那时候多么黑暗,奴隶 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