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之正侧面结合公开课
《口技》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

《口技》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在日常的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该页是小编为家人们整编的《口技》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欢迎阅读。
语文《口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感受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内容:带领学生通读课文,找准课文节奏,并让学生翻译文章内容一、导入: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一段,引导学生:一张普通的嘴竟能将这些乐器模拟的惟妙惟肖,令人神往。
这种靠嘴模拟各种声音的艺术就是我国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口技艺术,洛桑能做的还只是简单的模仿,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林嗣环给我们带来的那位艺人的表演,看看他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声音世界。
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清人张潮的《虞初新志》,这是一本笔记体小说集,本文作者林嗣环,清代文学家,字铁崖,著有《铁崖文集》,《口技》是他《自序》的一部分。
三、疏通字词,朗读文章1、教师范读,学生解决字词读音顷(qǐng) 呓(yì) 絮(xù) 叱(chì) 齁(hōu) 间(jiàn) 许(hǔ) 曳(yè) 几(jī)2、学生齐读,教师在读完后指点节奏3、点一到两人来朗读,要求注意节奏,语气。
四、翻译文段1、齐读一段,教师带领翻译疏通一自然段。
善:擅长,善于。
会:恰逢,正赶上。
宴:摆宴席。
于:在。
施:摆。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座”。
寂然:安静无声。
2、请学生再读一、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自己梳理第二自然段,教师从旁指点字词。
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三峡》公开课教案

《三峡》公开课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三峡》公开课教案《三峡》公开课教案(通用15篇)《三峡》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文言文《口技》必备公开课教案三篇

文言文《口技》必备公开课教案三篇文言文《口技》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原文,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口技艺人用声响描描摹的几种生活场景。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重点)3、理解和积累文言实词。
(重点)4、积累古汉语中表示时间的副词,并了解它们的区别。
(难点)二、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练习法。
三、教学道具: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学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关于口技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表演者用口模仿各种声音,使听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民间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
表演者都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主要运用嘴、舌、喉、鼻等器官发音来模拟各种声音,比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以增强真实感。
二、作者简介林嗣环,字铁崖。
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中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秋声诗》。
《口技》原是《秋声诗》的序言。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
三、读准下列字词的音虞( )初新志,屏障( ),犬吠 ( ),其夫呓 ( )语,夫叱( )大儿声,夫齁( )起,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曳( )屋许许( )声,宾客意少( )舒,口中呜()声,絮絮( )不止。
明确:虞(yú)初新志,屏障(píng zhàng),犬吠(fèi),其夫呓 (yì)语,夫叱(chì)大儿声,夫齁(hōu)起,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曳(yè)屋许许(hǔ)声,宾客意少(shāo)舒,口中呜(wū)声,絮絮(xù)不止。
四、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师点拨1、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
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人大摆酒席请客,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帷幕,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帷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点拨: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文言文《口技》必备公开课教案三篇

文言文《口技》必备公开课教案三篇《口技》是一篇清朝文学家林嗣环的散文作品,写的是一场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三个场面: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由醒而梦,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文章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文言文《口技》必备公开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文言文《口技》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原文,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口技艺人用声响描描摹的几种生活场景。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重点)3、理解和积累文言实词。
(重点)4、积累古汉语中表示时间的副词,并了解它们的区别。
(难点)二、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练习法。
三、教学道具: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学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关于口技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表演者用口模仿各种声音,使听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民间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
表演者都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主要运用嘴、舌、喉、鼻等器官发音来模拟各种声音,比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以增强真实感。
二、作者简介林嗣环,字铁崖。
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中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秋声诗》。
《口技》原是《秋声诗》的序言。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
三、读准下列字词的音虞( )初新志,屏障( ),犬吠 ( ),其夫呓 ( )语,夫叱( )大儿声,夫齁( )起,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曳( )屋许许( )声,宾客意少( )舒,口中呜()声,絮絮( )不止。
明确:虞(yú)初新志,屏障(píng zhàng),犬吠(fèi),其夫呓 (yì)语,夫叱(chì)大儿声,夫齁(hōu)起,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曳(yè)屋许许(hǔ)声,宾客意少(shāo)舒,口中呜(wū)声,絮絮(xù)不止。
高中语文课件-景物描写手法公开课

①“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 ②“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在归舟中回望 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 ③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 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留恋、孤寂和感伤。
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 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 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正侧面结合( 对比 反衬)
•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 鸟,时鸣春涧中。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 2、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视听结合、色彩渲染
•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 笠翁,独钓寒江雪。 点面结合、白描、对比、衬托
③用多种感觉写景,款款春风写的是触觉,云白、 柳绿、梅红等是视觉,“兼红气”写的是嗅觉, “莺啼尚小”写的是听觉。多种感觉结合,全面 而精确地写出了早春风物。
④远景近景相结合。第一句是远镜头,第二、三 句则是近镜头,第五句是远镜头,第六句又是近 镜头,画面有层次感。
⑤拟人。一个“弄”字,赋予了“江”以人的情 态,写出了江流的生动活泼。
3 . 这首元曲有怎样的写景顺序?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 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 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 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运用多种 感觉写景
早春寻李校书 [唐]元稹
比喻
款款春风淡淡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动静 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 结合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
公开课侧面描写

•
.
17
四、口头练习
( 找出下面文段中的侧面描写) • 2.《伤仲永》: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
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 之。。
•
.
18
鞋
一天,两天,一月过
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
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
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
从落日的余辉中看到那
个描1.写要求:表现人力
车夫劳作的艰辛和内 心的酸楚。描写对象: 外面的大雨和车上的 肥胖乘客。
.
23
范文欣赏
夏日, 一场滂沱大雨铺天盖地地倾泻而下, 雨雾模
糊了三轮车夫的视线。 (以景衬人只)见他皱着眉头,
咬紧下唇, 弓着背脊, 在风雨中艰难地跋涉。脚下生
锈的踏板, 发出刺耳的嘎吱声。 (那以破物旧衬不人堪)
.
27
• 【片段训练】
• 情景: 盼望以久的体育课被突来的阴雨天气 搅黄,英语老师利用这个时间进行英语单 元测试。
.
28
• 学生优秀习作片段: • 一堂无奈的英语课 • 好不容易熬到星期一,下午就可以上体
育课了,大家显得特别兴奋。今天的阳光 多么明媚,多么灿烂。可是天有风云变幻, 下午却突然变了脸。先是一阵隆隆的雷声, 随后是阴云密布,狂风卷起,教学楼前的 几个塑料袋,漫天飞舞,看来久违的体育 课又要泡汤了。突然,英语老师破门而入, 抱着厚厚一堆试卷走上讲台,“又要进行 测验”,教室里一阵躁动,大家望望老师 铁青的脸,只好干叹口气,无奈摸出笔, 展开试卷,考起试来。
踏花归来马蹄香
.
1
• 一匹骏马奋蹄疾驰,马蹄边 飞舞着几只蝴蝶。
• 真是绝妙的构思啊 !
• 画中没有花,但那追逐马儿 的小蜜蜂却使人依稀嗅到那 浓浓的花香。
《“飞天”凌空》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烘云托月锦上添花——《“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段落写作训练学习目标:1、明确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区别,掌握侧面描写的方法。
2、学会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读写结合,进行段落写作训练。
一、学(一)导入我们在作文时通常正面描写居多,几乎不做侧面描写,其实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地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点、美点。
而且,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相传宋代画院曾经举行过一次绘画比赛,画题是“踏花归来马蹄香”,众画工挥毫泼墨,各显其能,有的画骑马人手里拈着一枝花,有的画一匹马站在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旁……最后夺魁的却是这样一幅画:一匹骏马奋蹄疾驰,马蹄边飞舞着几只小蜜蜂。
真是绝妙的构思啊!画中没有花,但那追逐马儿的小蜜蜂却使人依稀嗅到那浓浓的花香。
花香是难以正面描绘的,即使非要从正面描绘,也往往会显得直白、平淡,而以蜜蜂衬花香,则使作品从虚无中见出丰盈,从而取得一种含蓄蕴藉、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绘画艺术是这样,文学作品的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呢?(二)美段赏读学方法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这里的描写对象是跳水姑娘吕伟,写出了她在起跳前“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是正面描写。
后面用“飘浮的白云、飞鸟掠过”衬托跳水姑娘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以动衬静。
作者选取“白云”“飞鸟”这两个事物作衬托之物,因为“白云”“飞鸟”和跳水姑娘都有轻盈、优美的特点。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味”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广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微写作:描写性文字公开课

中国巴基斯坦边境巡逻的中国士兵
中巴边境,冰峰连绵,白雪皑皑,寒风
凛冽,山高路险,全身武装的中国边防战 士正在巡逻。他们排成一列,拉着一条长 长的缆绳躬腰蹬足,艰难地行进在铺满厚厚 积雪的山路上,那一个个身影仿佛凝固的 雕塑,庄严从容。
描写画面的技巧
• 一、首先确定画面中出现的主体形象,作 为描写的重点,多用笔墨。带过。
• 三、修辞手法要用在对主体形象的描写中, 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 四、记叙、议论、抒情的语句少用,以免 喧宾夺主。
描写的方法: 人物描写分为: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 景物描写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描写景物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结合、 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练习一:
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春天带着清爽的春风,给我们送来了美丽的花,吹 绿了田野,碧绿的田野犹如大块的地毯.春风在地毯上 打着滚,撒着欢,舞蹈着.此时的田野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秋天的树林在风的抚摸下显得格外欢快,他们不 时发出细细簌簌的笑声,将自己的发色染得格外炫目, 橘黄,橙红,妖艳而不媚俗。这是秋天树林的妩媚。
练习三:
描写的类别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 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 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 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 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 展。等等。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 么心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4天津卷)暮春山间黄公度 •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 问:《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 答: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 有桃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
• (2013新课标卷)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 朱熹 •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 析(5分) • 参考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侧面描写)全诗 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 ,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正侧结合的作用: (1)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2)感情抒发更加充分;
( 3)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种评价术语也可单用于 “侧面描写”的作用。
几重”的理解。
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场面描写
• 正面:场面中的人、物、事等。 • 侧面:场面之外的其他来衬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
注: 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 海经· 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 1 )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 了什么? “ 一挥手 ” 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 松 ” 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 2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
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音乐声)
“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 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 雅的隐居之地的 景物描写 ,侧面烘托表现了他 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 的叙述, 侧面烘托 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 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
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 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共4分,答到“细雨 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意思的得2分, 答到“幽静”或“和谐优美”的得2分;不够完整、准确的酌情扣 2 .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 ?请简要分析。 分 ) 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 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家忙的气氛。 (共4分,围绕“妇姑相唤浴蚕”和“闲”进行分析的,可各得2分; 或者围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的各得2分。其他分析根据 要求酌情给分)
描 写 之 正 侧 结 合
明确概念
正侧结合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指的是对描写对象直接进行描写; 侧面描写指的是对描写对象周围的环境及其它事物、人进行描写。 侧面描写的目的是使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正侧结合就是在描写时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 《陌上桑》,写罗敷的美丽,就是使用了正侧结合的方法。
( 1 )首联与颔联是正面描写。首联正面描写梅花在“众芳摇 落”时节“独暄妍”独特的形象和引人入胜的“风情”;颔联 进一步从正面具体描写梅花“疏影横斜”的姿态和“暗香浮动” 的神韵。
( 2 )颈联与尾联是侧面烘托。颈联从“霜禽”与“粉蝶”受 梅花的吸引进一步烘托梅花的美好形象,尾联从诗人抒情的角 度,烘托梅花品格:说只有诗人的低吟品赏才可以与梅花的品 格相般配,是容不得世俗的“擅板与金樽”(歌舞饮宴)染杂 其间的。这样正侧结合的描写,使梅花的美好形象更加丰满, 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充分地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物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 正面:直接写物的形、声、色、气味等。 • 侧面:写其他物或人、环境等对其的衬托、 • 烘托及虚写。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分析:这首诗的最突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 度的差异。(5分)
• 答: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 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 描写。 •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 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2004年全国高考天津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如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 全诗用虚写的手法描写了白牡丹,请结合诗 中描写的景物分析这种表达手法的好处。 • 诗人用“新妆妇”、“傅粉郎”等词语,比 喻白牡丹的洁白,第三句明写明月,暗衬白 牡丹,让月光与牡丹的颜色融为一体,难以 辨别,所以入院后只闻其香。诗不正面描写 白牡丹,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白牡丹的声 、色、香,很巧妙的利用了虚写的手法。
写音乐正侧结合
• 正面描写:可能用比喻等方法正面摹写 • 音乐的声音、节奏等。 • 侧面描写:通过写听者感受、比较等方 • 法突出音乐的效果等。
2015浙江卷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 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 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 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 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判断正面与侧面描写
1、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姥山)
2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 3、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 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景)
4、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音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