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外航天员系统发展综述

合集下载

世界各国的航天情况的作文

世界各国的航天情况的作文

世界各国的航天情况的作文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世界各国的航天情况,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个宇宙的神奇和壮丽吧!我们要说说美国的航天事业。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探索太空的国家之一,他们的阿波罗计划可谓是举世闻名。

那时候,美国的宇航员们就像是一群英勇无畏的超级英雄,勇敢地踏上了月球,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在的美国航天局(NASA)也在继续努力,他们最新的火星探测器“毅力号”刚刚成功着陆火星,为人类在火星上留下的第一个脚印。

哇塞,真是太厉害了!接下来,我们要说说俄罗斯的航天事业。

俄罗斯是一个拥有丰富航天历史的国家,他们的火箭技术一直以来都是世界顶尖水平。

记得前几年,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还成功地将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接回地球,那可真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太空之旅啊!而且,俄罗斯还在积极发展新的火箭技术,比如那个雄伟的“普罗米修斯”火箭,听说它可以把载人飞船送往更远的地方,甚至火星都有可能哦!再来说说中国的航天事业。

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他们的航天事业也是蒸蒸日上。

近年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月球样品返回地球的重大突破。

而且,中国还在积极推进载人航天工程,已经成功地发射了多次载人飞船,让中国的宇航员们在太空中遨游。

未来,中国还要建设自己的空间站,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开辟新的道路。

嗯,中国加油!还有欧洲的航天事业。

欧洲联盟(ESA)是一个由多个欧洲国家组成的航天组织,他们的航天技术也非常先进。

欧洲的宇航员们在国际空间站上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他们还成功地发射了火星探测器“火星快车”,为人类对火星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欧洲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那就是“木星快车”任务,他们计划派遣一艘宇宙飞船穿越木星大气层,去探索木星的奥秘。

欧洲的朋友们,你们好厉害哦!我们要说说印度的航天事业。

印度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他们的航天事业也在不断发展。

印度成功地发射了自己的卫星和火星探测器“曼加拉”,为印度在太空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016年国外载人航天发展回顾

2016年国外载人航天发展回顾

2016年国外载人航天发展回顾王霄【期刊名称】《国际太空》【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8页(P8-15)【作者】王霄【作者单位】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2016年,全球共计进行了14次载人航天任务,成功13次,失败1次。

其中,5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8次货运飞船发射任务,1次空间实验室任务,发射数量与2015年持平。

俄罗斯发射4艘“联盟”(Soyuz)载人飞船和3艘“进步”(Progress)货运飞船,其中进步 MS-04飞船任务失败,是俄罗斯近1年半以来发生的首次航天事故;美国商业公司成功发射4艘货运飞船;日本成功发射1艘货运飞船,即第6个“H-2转移飞行器”(HTV-6);中国发射首个空间实验室,1艘载人飞船。

2016年,载人航天领域发展较为平稳。

重点围绕低地球轨道(LEO)开展空间应用,同时积极推进低地球轨道以远的系统建设,以载人火星为长远目标持续推进。

在任务执行上,美、俄围绕“国际空间站”开展运营维护。

美国仍然依靠商业公司的“龙”(Dragon)、“天鹅座”(Cygnus)飞船进行了货物运输;俄罗斯载人飞船再升级,联盟 MS-01首飞成功,联盟-U火箭再遇发射失利,进步 MS-04飞船损毁。

在系统建设和技术研发上,美国持续推进以“猎户座”(Orion)飞船和“航天发射系统”(SLS)为主的探索系统开发,受预算影响,小行星计划面临推迟;俄罗斯新一代载人飞船联邦号(Federation)进展缓慢,东方发射场完成首次发射,计划2023-2025年进行首次载人发射,2030年起开展月球探索任务。

在空间应用方面,重点围绕“国际空间站”这一在轨平台开展技术开发与验证试验。

在商业化发展方面,低地球轨道商业运输稳步推进,商业公司进军太空旅游和开发,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不断开拓新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NASA授出第二轮“商业补给服务”(CRS2)合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轨道-ATK公司和内华达山脉公司(SNC)均获胜,将从2019年起分别用“龙”飞船、“天鹅座”飞船和“追梦者”(Dream Chaser)太空飞机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货物补给;波音公司(Boeing)、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有望2017-2018年实现低地球轨道商业乘员运输;毕格罗航天公司(Bigelow Aerospace)研制的“毕格罗充气式试验舱”(BEAM)在轨成功展开,成为全球首个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并成功展开的充气式活动太空舱;太空旅游呈现重大进展,维珍银河公司(Virgin Galactic)成功进行了第二艘太空船-2(SpaceShipTwo)首次无动力滑翔飞行试验;此外,洛马公司(LM)、轨道-ATK、联合发射联盟公司(ULA)、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等诸多商业公司提出地月空间及载人火星探索规划。

2016年全球航天器发射统计与分析

2016年全球航天器发射统计与分析

2016年全球航天器发射统计与分析全球航天器发射统计与分析徐映霞(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期刊名称】国际太空【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6编者按:与前2年相比,2016年全球航天发射次数与发射的航天器数量都有所下降,全球共完成85次发射任务,全年发射航天器209个。

中国航天年度发射次数再创新高,与美国并列全球第一,结束了俄罗斯自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的领先地位。

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长征-5火箭首飞大捷;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2成功入轨。

为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奠定了基础。

同时,国外航天发射活动也精彩纷呈。

美国首次成功在海上平台回收第一级火箭;“朱诺”探测器成功进入木星轨道;俄罗斯新型货运飞船首射成功;欧洲载有新一代有效载荷的欧洲通信卫星-9B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首颗投入业务应用的激光通信数据中继卫星;日本“拂晓”金星探测器再次尝试入轨终获成功;印度完成“印度区域卫星导航系统”部署。

借此契机,本刊特推出2016年航天活动回顾专题,以便广大读者对2016年全球航天活动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016年全球航天器发射活动已经落幕。

总体来看,2016年全球航天发射次数与发射的航天器数量低于前2年,但仍然处于历史高位水平。

最大的变化是俄罗斯的突然低迷和中国的快速崛起。

俄罗斯丢掉了保持长达12年之久的年度发射次数冠军地位,仅屈居第三,而近些年一直位居第三的中国年度发射次数首次突破20次,与美国并列首位。

2016年,全球共完成85次发射任务1,全年发射航天器209个(入轨航天器206个,因发射故障导致2个航天器损毁,因飞船在轨释放未获成功导致1个航天器损毁)。

1 按发射所属国家的数据统计在全年85次运载火箭发射中,美国和中国的发射次数同为22次,位列年度第一,结束了俄罗斯自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的领先地位。

2016年国外空间探测发展回顾

2016年国外空间探测发展回顾
术。 个J I i 的 颅" 乃1 6 , 。
・ 系列 键坎
器成助进 入火 椭 I t , i l 4 -  ̄ L ; /,f , 】 f 携 H k - J * H !“ 斯
利” u 卉 I I , l ‘ 发, 『 改l , 敛 析陆 器
“ 火 1 i 物 ’ ” 顺 I J J 也 十 l I 2 0 l 6 q - .  ̄ 1 ] 2 0 1 8 f I
次 火 探 洲 f , ; , i f ' / - 址 瞅 洲 j f 『 乏 斯f 怍吠饱 。J 0
I 。 l 】 J J 4 H ,I  ̄ S \ 发 ¨ 行陆 r 障 的 步
( I ’ I ^ o t ( ) t M ) 火 成 J 】 力发 。 “ 火 , 卜 物 ” 瞅

『 _ I 帆 人_ f l , )( 1  ̄ S 八) “ ¨ 。
” ( AI J I ‘ 0 r a )l { ‘ 冀 【 J I , 0 9 J J 1 f ຫໍສະໝຸດ 9 测 顺 ¨ , 也 瞅 洲
截至2 0 1 6 年 底 。美国 、苏联/ 俄罗斯 、欧洲 、日本 、中国、印度等 国家和 组织先后发射 了约2 4 4 个空 间探测器 ,实现 了对 太 阳系八大 行星 的探访 ,已探测 的太 阳系天体 有月球 、火星 、金星 、水星 、木星 、土 星 、天王 星 、海王星 和冥 王星等 ,实 现 了月球 、火星 、金星 、土卫 六 、小行星 和彗星表面着陆 ,并完成 了月球 、小行星 、彗 星粒 子及太 阳风粒子采样返 回 。近年 来 ,一些新兴航 天国家,如韩国 、阿联酋 、巴西等 ,也纷纷制定和启动空 间探测 计划 ,作为实现 国家科 技立国的重要途径 。
▲ 欧洲 “ 火 星 生 物 学 -2 0 1 6 ”探测器释放着陆器示震

航天运载系统发展历程概述(三)

航天运载系统发展历程概述(三)

航天运载系统发展历程概述(三)来源:力学园地(),作者:余力。

编者按:当今世界各种航天活动方兴未艾,令人目不暇接。

本文作者长期从事航天运载系统的基础研究,在文中对各主要航天运载系统(美国为主)所使用的林林总总的火箭发动机做了一番梳理,作为一份资料呈现给读者。

如果你有兴趣于这方面的动态与发展但又茫然不知原委和来龙去脉、或有从事研究的需要,不妨抽空读一读本文或加以收集,相信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文章较长,小编将分三次推送,此为第三篇。

五、XS-1发动机XS-1是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DARPA)研发的可重复使用小型无人空天飞机(Spaceplane)项目,用于快速将小型卫星推送至太空轨道。

XS-1将通过减少卫星进入轨道所需的时间来满足军方的需求,其目标为10天内连续完成10次卫星发射任务。

XS-1将直接取代多级火箭的第一级,且可以重复利用。

它能够以高超声速飞抵亚轨道,此后再通过一个或多个一次性的上面级将有效载荷分离并部署到低地球轨道,每24小时重复一次。

DARPA称XS-1既不是传统的飞机,也不是传统的运载火箭,而是两者的结合,目标是将发射成本降低10倍,并消除目前令人沮丧的发射的长时间等候。

过去的几年中,美国军方一直在寻求制造这种全新的超声速空天飞机的可能,它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使用,将多颗卫星送入轨道,并可重复使用。

XS-1计划是2013年11月在DARPA行业会议上宣布的。

DARPA 指出,由于有更好的技术,包括轻型和低成本复合材料的机身和燃料罐结构、耐用的热防、可重复使用和可负担的推进装置以及类似飞机的健康管理系统,XS-1更为可行。

XS-1项目经理斯庞奈贝尔(Jess Sponable)于2014年2月5日在NASA未来太空作战小组发表演讲时指出:“这里的愿景是打破升级太空运载系统的成本的周期,使超声速飞行器有可能日常地访问太空”。

DARPA 对XS-1计划定出了明确的要求:无人重复使用空天飞机要像飞机一样进入空间,能以马赫数10以上的高超声速飞行,将1.4-2.3吨的负荷送入近地轨道后快速返回,10天能飞10次,发射费用每次500万美元,大约是一次性运载火箭发射费用的1/11。

2016年全球航天运载器发展回顾

2016年全球航天运载器发展回顾
J J ,j l , J 、 l j I 『 1 场 的 R,增 J J 1 1 弋f : ・ J l l J — I u l ,
J l V . … I J _ 』 J ,他i I 一 …运 载 火 步八 … :
列, i t l I I
- r k 5 { , 『 j j 城 火 川 t 恢块 化 . 迎 I t J 化、
美俄火 遭 遇失利 ,航 天发射蒙上 阴影
J = i l f 怂 一 坝 1 ( ) ( ) 。 勺 成功 率。 l 动 ,f f I l f … 采
l l f tI I I ‘ ,i 』 也 j : J L 逝j 4 : 能 攫 l 0~ 5 t J 也 J K I i l 车 f 4 l J L j 边 能 Y , j f ] ~】 4 L 。
q . 1 』 勿, 【 『 J f l ; 1 1 1 。 . 仃 k l
行i 幺
断 6 ( A1 ] ] O S 6 ) 『
发 f f 世f
境『 J l 、 】 个 』 I J m 凡人
岭 ,I l I
泡 1 1 趔f I . C T i l 推i ! f 齐 l J 叶 1 的
S p a c e l n t e r n a ti o n a I国际太空

・2 0 1 7・ 2

b l i r A 综 述
琴 《 。 鬈
§ 罄 ■
全 球 航 天 运 载 器 发 展 回顾
_ 龙 雪丹 曲 晶 解 晓 芳 杨 开 ’ 秦 旭 东 ( 1 北 京航 天 长征 科 技 信 息 研 究 所 2北 京 宇抗 系 统工 程 研 究所 )
1 发 射 情 况
( ) l r ] f .

2016年国际空间站长期考察组介绍

2016年国际空间站长期考察组介绍
西 ・ 科帕拉 ( T i l n o t h y K o p t ’ a ) 、飞行工程师俄罗斯航天员尤里 ・ 马连琴科 ( Y u = ’ i Ma l e n c h e n k o )
Hale Waihona Puke 国际空间站第 4 8 长 期 考 察组 ( 2 0 I 6 0 3 — 2 0 l 6 . 0 9)从 左 至 右 为 飞 行 工 程 师 俄 罗 斯 航 天 员奥 列 格 ・ 斯克里波奇卡 ( O l e g S k r i p o c h k a ) 、指 令 长 N AS A航 天 员 杰 夫 里 ・ 威廉姆斯 t J c m’ e y Wi l l i a ms ) 、飞 行 工 程 师 俄 罗 斯航 天 员 阿里 克 谢 ・ 奥 夫 奇 宁 ( Al e x e y Ov c h mi n) : 飞行 工 程 师 E t 本 航 天 员 大西 卓 哉 ( T a k u y a On i s h i ) 、飞 行 工 程 师 俄 罗斯 航 天 员 安 纳 托 利 ・ 伊 万 尼申 ( A n a t o l y h a n i s h i n ) 、飞 行 工 程 师 NA S A 航 天 员凯 特 ・ 鲁宾斯 ( K a t e R u b i n s ) .
, .
际 空 间 站 第 长 期 考 察 组 ( 2 0 I n l 1 — 2 0 1 7 0 5 ) :从 左 至 右 为 :飞 行 工 程 师 俄 罗 斯 航 天 员 安 德 烈 ・ 博 里 先科 ( A 1 ] L { l 1 1 i s c n l < o j 、 指 令 长 NA S A航天员尚 ・ 金布罗 ( S l mn e K i m b l ‘ o u g h ) 、 飞行 工 程 师 俄 罗斯 航 天 员 谢 尔 盖 ・ 雷 日科 夫 f S o l g o 5 { y / h i k o \ ) 、 飞 行 工 程 师法 国航 天 员托 马 斯 ・ 佩斯凯特 ( T h o ma s P e s q u c t ) 、 飞 行 工 程 师 NA S A 航 天 员佩 吉 ・ 惠特 森 ( P c g ) \ Wl ms o n) 、 飞 行工 程 师 俄 罗斯 航 天 员奥 列 格 ・ 诺维茨基 ( ( ) l e g N 0 v i t s k i y)

2013年度国外航天员系统发展综述

2013年度国外航天员系统发展综述

理功 能变 化 ,以帮助科 学 家们 客观 地评估 返 回地 面 的航 天员 的身 体功 能 ,并快速 找 出关键 因素 ,有 效 降低 潜在 危 险 。评估 将有 助 于科 学家研 究对 策 , 以
消 除风 险 ,否则 执行 长期 任务 的乘 员可 能在 执行 关 键任 务 时存在 风 险 。 首次 测试 是在 2 0 1 3年 9月 1 1日 3名航 天员 在 轨1 6 6天 返 回地球 后进 行 的 。航 天 员进行 现 场测试 需要 完成 3项 任务 :一 是从 坐到仰 卧 ,测试 航天 员
任务 是 因为难 度级 别增 加 的结 果 ,研 究项 目开始 时 曾经 设计 过像 站立 、走 路等 测试 动态 平衡 的项 目。 首次 现场 测试 只是 项 目的开 始 , 可能 2 0 1 6年完 成 1 年期任 务 后有 更加 全面 的测 试 。 此项 目由美 国 N AS A 设计 , 主 要为 1 年 期任 务
职于 美 国联邦 航 空管理 局 从事 商业 空 间运输 工作 。 阿尔 查姆 曼堡 尔特 结束 了 l 5年 的航 天员 生涯 ,加 入 内华达 山脉 公 司 ,担 任 系统工 程师 和试 飞员 ,并
配 合 NAS A 商业 乘 员计 划 ,参 与 公司 正在 开 发 的 “ 追 梦 者 ”飞船 系统 。8 月,航 天员 约翰 逊前 往 空 间科 学 发展 中心 任职 。1 1 月 ,航 天 员沙米 托夫 加入 德 克萨 斯 A &M 大 学和 澳大 利亚 悉尼 大学 ,航 天 员
成 具有 挑 战性 的任 务 ,并保 持航 天 员 的终生健 康 。
人 体研 究计 划持 续 、定 量地 研 究航 天飞行 期 间乘 员
研 究 人员 发现 DNA 表 达破 坏 了修 补基 因 ,从 而造 成人 体细 胞破 坏 ,而 且损 伤无 法 弥补 。研 究 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2 0 1 6年 3月 2日, 国际 空 间站首 批一 年期 飞行 乘 组按 计 划 安全返 回,这 是 国 际空 间站组 建 以来连
续 飞行 时 间最 长 的一 次任 务 ,共计 飞 行 3 4 0 d ,斯科
撒 丁 岛岩洞 环 境类似 外 星 ,洞穴 课程 设计 者也 尽 可 能真 实地模 拟太 空任 务 。像 在 国际 空间站 上那 样 ,从洞 穴 行走 到每 日例 会 ,从食 品 、设 备 的补给 到进 行科 学 实验 ,洞穴 训练 航天 员们 都按 部就班 地 进行 岩洞 探 险 。探 索洞 穴 时 ,航天 员会 遇 到地 下湖 泊和 陌生 的微生物 ,需要 测试 新技 术和 开展 科 学探 测 。6名航 天 员依靠 自己的技 能 、 团队合作 和地 面 控制 来实 现任 务 目标 ,从而 训练他 们 的领 导力 、服 从性 、 团 队协 作 以及 决策 能力 。 参训 的每 位航 天 员都有 自己的职 责 。 日本航 天
此 次洞 穴探 险任 务 比 以前 更加 深入 ,航 天 员在 地 图上标 注进 程 ,并进 行环 境和微 生物采 样 。所 有
按计 划进 行 的科 学研 究包 括生 物学 、微 生物 学和 3 NA S A 航天 员开 展海 底训 练任 务
2 01 6年 国外航天 员系统 发展综 述
工作了 l 6 6 d 。进 入 NAS A 之前 ,他 曾是海军 飞 行 员和 试 飞员 。 NAS A 航 天员 梅甘 ・ 麦 克阿 瑟 ( Me g a n Mc Ar t h u r ) 指挥 NE E MO一 2 1 任 务 的后半段 , 她 生活 在居 住舱 中全 程 参与 1 6 d的行 动 。 E S A航 天员 马蒂
载人航天信息 2 01 7年第 1期
・本 刊 特 稿

2 0 1 6年 国外航天 员系统 发展综 述
摘要:2 0 1 6 年 ,国际空间站第 4 6 ~ 5 O长期考察组执行驻站任务 ,乘组任务 包括人体研究、生物学和生物 技术、物理学研究、地球科学研究以及教育活动 。国际空间站第 4 6 / 4 7 考察组成员俄 罗 斯航天员尤里 ・ 马 连琴科进行 了第 6 次航天飞行,累计在轨飞行时间达到 8 2 7 天。国际空间站第 4 7 / 4 8 乘组成 员N A S A航天 员杰夫里 ・ 威廉姆斯执行 了他的第 4 次任务 ,累计在轨驻留时间达到 5 3 4 天 ,成为 了美国航天员在轨驻 留 时 间最 长 的人 。 国际 空 间站 首批 一 年期 任 务乘 组安 全返 回,航 天 员斯科 特 ・ 凯 利返 回后 圆满退役 。NAS A
学 和微 生物 的科 学家 , 而N AS A航 天 员杰西 卡 ・ 迈 尔 ( J e s s i c a Mu i r )是生物 学家 。
在 离 开地 球 的一年 前 ,凯利 与科 尔尼 延科 已开
始 参 与一 系列研 究 ,旨在 更好 的理 解 长期 太 空飞行
对人体 的影响。 科学家们将研究他们的血液 、 尿液、
太空 停 留 了 3 4 0 d , 但 是 与他 们任 务相 关 的科 学研 究 将 会 持续 3年 以上 的时 间 。
德 ・阿诺 德 ( R i c k y Ar no l d ) 共 同担 任探 险任 务指令 长 ,在 任务 中途 进行 交接 轮 岗 。中国航天 员 叶光 富 担 任 团 队的勘 测和 数据 工程 师 ,同时俄 罗斯航 天 员 谢 尔盖 ・ 弗拉 基米 罗 维奇 ( S e r g e i V l a d i mi r o v i c h ) 负责摄录 影像 资料 。E S A 航 天 员 佩 德 罗 ・迪 克 ( P e d r o D u q u e )担任 探 险 队内研 究环境 科学 、地质
人体研究计划取得多方面研究进展, 关俄欧开展各类地 面模拟试验 , 助力未来更长期航天飞行和深空探索。
了欧 洲航 天局 ( E S A)组织 开展 的洞 穴训 练课 程 。
1航天 员圆满 完成 年度 飞行及训练任务
1 . 1 国际空 间站 一年 期 任务 乘组 安 全返 回
洞 穴 训 练 旨在 训 练 航 天 员 在 多 元 文 化 团 队 内,在 具 有 危 险性 和 陌 生 环 境 下 如 何 安 全 有 效地 开 展 工
唾 液 以及其 它样 本 所组 成 的数据 。在 他们太 空 停 留 期 间 ,同样 的样 本也 将会 被采 集 ,而在 他们 返 回地 球后 ,采样 还将 持 续一年 或 更久 。 1 . 2 欧航局 顺 利开 展航 天 员洞 穴训 练 2 0 1 6年 7月 l ~ 7日, 来 自中国 、 俄 罗斯 、日本 、 欧洲 航 天局 和美 国等 5个 航天 机构 的 6名航 天员 在 意大 利撒 丁 区 8 0 0 m 深 的地 下岩 洞 ,共 同参 与完成
员星 出彰 彦 ( Ak i Ho s h i d e )和 N AS A 航 天 员理 查
特 ・ 凯利 ( S c o t t Ke l l y )也成 为 单 次驻 留太 空 时 间 最 长 的美 国航 天员 。 驻 站 期 间,科 研人 员 获取 乘组 在长 期微 重 力环
境 下生 理和 心理 的 变化 数据 ,用 来 评估 长期 航 天飞 行对 人 的影 响 ,并识 别航 天 员在 小行 星 、火 星 或更
远 长 期 驻 留任 务 中所 面 临 的 生物 医 学 和 心 理 学 挑 战 ,为 未来 深空 载人 任 务做 准备 。 尽 管 NAS A 航天 员斯科 特 ・凯利 与俄 罗斯 航 天 员米 哈伊尔 ・ 科尔 尼延 科 ( Mi k h a i l Ko n i e n k o ) 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