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发展中的中国》word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发展中国家》共25页文档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发展中国家》共25页文档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1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发展中国家》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三单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复习提纲 沪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三单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复习提纲 沪教版

第三单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1.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历史的因素,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贫富不均现象十分明显。

2.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及大洋洲。

3.美国、日本、德国的GNP占世界的一半以上,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列。

4.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建于1776年,首都位于华盛顿。

5.科学技术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移民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在引发历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中,首先出现在美国的有:电的应用技术、核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

7.德国在近代曾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不仅给世界带来极大的灾难,也导致国家分裂。

1990年10月重新实现统一,首都位于柏林。

8.德国工业发达,工业区的分布比较均衡,是西欧实行社会福利最早、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

9.日本是近代亚洲唯一走上工业化道路的独立国家。

首都位于东京。

10.由于地狭人稠,矿产资源贫乏,日本工业发展依赖于国际市场。

工业集中于太平洋沿岸地区。

日本有“造船王国”之称。

11.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首都位于堪培拉。

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矿产品出口国,拥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称号。

12.发展中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

由于地区性冲突和战乱,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非洲整体经济落后。

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经济结构单一的问题。

13.石油工业和石油输出是海湾国家的经济命脉。

印度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肯尼亚是非洲工农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野生动物园闻名于世界。

巴西有“人种大熔炉”之称,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实力已跃居南美洲首位。

14.交通与通讯技术的进步拉近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距离,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联系与合作更为重要。

国际合作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环境和技术等多领域。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1、我国辽阔疆域(P3图5—2)2、行政区划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

9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5、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6、三级阶梯(书本P13图5—17)7、比较黄河、长江(P17 ~P21)8、我国南北差异9、我国东西部差异(P62图3—28)11、如何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答: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的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

12、中国主要铁路线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1、台湾的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边是太平洋.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构成2、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来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台湾之最: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最高的山:玉山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最大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4、台湾的气候: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5、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

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只有西部沿海有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和盆地。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我们要学好历史这门课程,还需要认识和理解⼀些基本的知识点。

不过,我们在记忆之前,还是需要认识和熟悉书本上的基本内容,以下是⼩编给⼤家整理的沪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沪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1.继秦汉之后,实现我国第⼆次⼤规模统⼀的朝代是隋朝2.开创“开皇之治”盛世局⾯的统治者是隋⽂帝杨坚3.隋朝开凿的京杭⼤运河在历的作⽤是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4.隋朝统⼀全国的时间是公元589年5.开凿京杭⼤运河的皇帝是隋炀帝杨⼴6.隋⽂帝杨坚统⼀全国时,最后⼀个灭掉的南⽅政权是陈朝7.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的是京杭⼤运河8.隋炀帝开凿⼤运河的主要⽬的是加强并巩固⾃⼰的统治9.京杭⼤运河连通了五⼤⽔系,由北到南依次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10.京杭⼤运河的中⼼是洛阳11.京杭⼤运河分为四段,由北到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12.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江都就是今天的扬州13.京杭⼤运河的南北终点是余杭和涿郡14.隋朝京杭⼤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15.今天的北京,在隋朝时被称作是涿郡16.⼤运河的南端、在隋朝时被称作“余杭”的地⽅,就是今天的杭州17.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18.唐朝的建⽴者是唐⾼祖李渊19.唐太宗李世民夺得政权的⽅式是⽞武门之变20.唐太宗李世民创⽴的盛世是贞观之治2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起草政令的是中书省22.李世民认识到“⽔能载⾈,亦能覆⾈”的原因是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23.我国现存最早的⼀部完备法典是《唐律疏议》24.隋朝建⽴、唐朝得以发展使⽤的制度有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25.唐太宗时的谏⾂,被唐太宗称为⼀⾯“镜⼦”的是魏征26.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门下省27.记录唐太宗和他的⼤⾂等议论古今得失的书是《贞观政要》28.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29.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的根本原因是维护⾃⼰的封建统治30.唐朝百姓不想服劳役,可以合法利⽤的⽅法是交纳实物代替3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管辖六部、执⾏政令的是尚书省32.唐太宗的名句“⽔能载⾈、亦能覆⾈”的思想根源是儒家孟⼦的民贵君轻思想33.武则天当皇帝后将国号改为周34.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创新贡献是创⽴“武举”和“殿试”35.有“贞观遗风”,被称作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36.武则天为提⾼庶族地主等新贵族的政治地位⽽编修的是《姓⽒录》37.唐朝新发明的农业⼯具是曲辕犁和筒车38.唐朝最⿍盛时期是开元盛世39.唐朝时管理今天新疆的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40.唐朝⽤于灌溉的⼯具是筒车41.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代表是唐三彩42.被誉为开元前期“救时之相”的是姚崇43.武则天时期对于整个唐朝的发展起到的作⽤是承上启下44.唐朝⽤于耕地的⼯具是曲辕犁45.武则天修订《姓⽒录》后,排名第⼀位的姓⽒是武⽒46.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是执政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47.开辟了“开元盛世”局⾯的皇帝是唐⽞宗李隆基48.被称作是“中国古代第五⼤发明”的是科举制度49.科举考试中的常设科⽬有明经科和进⼠科50.盛唐时期,从习俗风尚到思想⽂化体现出的特点是胡汉交融与中西贯通51.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习俗风靡全国开始的时间是唐朝52.唐朝科举制度中,重点考察考⽣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治理政事能⼒的科⽬是进⼠科中的策问53.唐朝时期,⼈们出⾏时的交通⽅式主要是骑马54.科举制度以前,选拔⼈才的主要标准是出⽣门第⾼低55.周边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56.唐太宗时期,前往吐蕃和亲的⼥英雄是⽂成公主57.科举制度以后,选拔⼈才的主要标准是才能58.唐朝时期,被称为“吐蕃”的地⽅,就是今天的西藏59.与⽂成公主和亲的吐蕃藏族⾸领是松赞⼲布60.采取“怀柔”政策,⽤民族平等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历史考试答题技巧1、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物、事件、区域地点等,明确试题要考查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

上海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一门能够让我们回顾过去,理解现在,并推测未来的学科。

七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内容是追溯中国古代历史,探讨中华文明的演变与发展,本文将概括这些历史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历史概述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朝时期。

夏代、商代、周代、战国时期、秦朝、西汉、东汉、三国、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时期。

二、封建社会的奠基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主要阶段,它的形成是从商代开始的。

这些封建制度的要素包括皇帝、官僚制度、地方行政区划、土地所有制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这些制度对于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华文化的演变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独特的文化之一,包括了诸如诗歌、文学、绘画、陶艺、雕刻、建筑等文化元素。

中国的文化演变可以分为各个历史时期,可以通过文物和艺术品等方式去展示和了解。

四、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中国是许多文化、宗教和贸易的中心之一,在历史上它常常是东亚与世界之间的桥梁。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接触始于公元前二世纪,当时西方世界称之为“丝绸之路”,而中国则称之为“陆路和海路贸易”。

五、中国历史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中国历史中充满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和事件,其中一些人物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例如孔子、秦始皇和毛泽东等。

同样也有着许多著名事件,例如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等都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

六、历史文物和遗址考古发掘一直是中国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例如兵马俑、山东孔庙、北京故宫和敦煌莫高窟等。

这些考古古迹和文物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结论历史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与发展。

七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内容是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中华文明的演变、封建社会的奠基等相关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习历史文化,进一步了解和发现中国的伟大之处。

沪教版历史总复习(七下)

沪教版历史总复习(七下)

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转让给日本,出卖中国主权
4.‚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是针对该次会议所签订的《____________ 和约》所发出的感慨;20年后,____________大战爆发,预言竟成事实! 5.有人说这份‚和约‛是‚温厚的‛,有人说它是‚苛刻的‛,也有人说它是 ‚掠夺性的‛。为什么对同一份和约会有不同的评价? 各自的立场、认识和目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油画和照片均可作为反映一定历史场景的材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 A.油画虽可写实地再现历史,但不可避免地带有夸张、想象等艺术加工的成分 B.油画再现的历史真实与否,取决于作者的技法和认识,也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除非刻意伪造,对已经消失的人和事,照片是复原历史事实的最可靠的根据 D.研究同一历史场景,油画与照片的价值,超过了文献档案和野史笔记的记载
4.5亿两白银
其他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通 商口岸开设工 厂。
东交民巷为外国使馆 区,由外国军队驻防; 拆毁从大沽到北京沿 线炮台,从山海关到 大沽战略要地由外国 军队驻守。
第二单元 民族觉醒与共和革命 7、1898年,光绪帝 接受维新派建议,下 ‚ 明定国是 ‛诏,实行变法,历时三 个多月,史称‚ ‛。 百日维新
同一个事件有不同的史料;同一份史料可以有不同的解释。(06年开卷)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 破坏满铁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 1.该日军军机电报认为,引发‚九一八‛事变的责任 在……………………… ( ) B A.日本军队 B.中国军队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中考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中考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提纲【七年级全】我们生活的世界第一部分:获取和整理社会信息的工具和技术与方法。

一、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功能,从地图中获取信息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指向北方(N)(写出另外几个字母所代表的方向:E——、W——、S——)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竖)表示南北、纬线(横)表示东西比例尺:表示地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表示方法有三种: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单。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用来标注地图上所表现的地理事物属性的图形符号。

注记是地图上用以说明点、线、面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复杂实体的数字和文字。

2、记忆常用图例:如首都、国界、洲界、运河、铁路、长城等。

二、大众传媒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15世纪中期,谷登堡发明世界上第一架印刷机,标志着近现代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1、种类:报纸(还有书籍、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

2、功能:(1)获取和传递信息(最基本的功能);(2)文化传承功能(3)监督功能(4)娱乐功能等。

3、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 现代传媒(特别是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利: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社会化;弊:(1)上网时间过长会影响青少年的视力等身体健康;(2)网络中的信息来源复杂,如果不加选择,过量接受,会损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学习。

三、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区别第一手资料,指由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资料、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是比较直接的证据,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

第二手资料,指借用他人的经验或者成果而形成的资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如口述资料、神话传说等。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可持续发展》word复习提纲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可持续发展》word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人类应该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3、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目的: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4、造成全球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有:发达国家消耗大量资源,发展中国家过度开发资源。

环境问题是没有国界的,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
5、中国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原因:(1)中国基本国情决定: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2)过多人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导致资源相对短缺、居住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

7、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工作重点:农村
8、中国资源、环境国策:中国政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了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通过行政和立法手段,要求人们必须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
9、落实资源和环境国策的要求:转变粗放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产技术,降低物耗,增进效益,保护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发展中的中国
1、造成地区间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海拔高度、海陆分布等自然地理因素。

2、根据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类型,我国大致可分为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在地图中找出每一个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和主要城市以及主要地形的分布状况。

3、南北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它与一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重合。

4、中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但优质资源比重偏小,人均占有量少,且后备自然资源普遍不足。

5、东南沿海是指广东、福建、海南三省
6、在地图中找出:中国最早设置的4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

7、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地区是位于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这里已成为中国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产地。

长江流域的经济重心在长江三角洲,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综合工业基地和高科技产业基地
8、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城市是广州。

珠海是中国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

(1)20世纪90年代前,依靠位置优势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出口加工业。

(2)20世纪90年代后,二次创业,与内地联合,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
9、在地图中找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上海,它位于中国南北沿海海运航线和长江航线的交汇处,是一个国际性的港口城市,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重点开发浦东,上海正努力成为“世界城市”。

10、中国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五个自治区均位于西部。

这里地广人稀,自然环境差异巨大。

2000年,国家正式启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争取10年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11、在地图中找出相关城市的位置:重庆、成都、西安、兰州等城市是西部地区的工业重镇;克拉玛依已发展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石油城市,四川攀枝花是新兴钢铁工业基地;绵阳是新兴电子城。

12、“十五”期间国家启动的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

13、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

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特征:(1)农业科技化程度的提高、(2)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14、中国工业现代化的标志:现代化的装备和生产技术水平
15、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6、中国工业走向现代化的特征:(1)中国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

(2)现代化的装备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3)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
17、中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小城镇。

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18、中国城市化的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快速增长。

(2)城市数量增加。

(3)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结构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变化。

19、中国的城市化的两种方式:(1)国家根据需要在某些地方建立城市,如湖北十堰、深圳、大庆、攀枝花。

(2)农村社区在自身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形成城市,如浙江温州的龙港镇、广东顺德容桂镇。

20、工业的核心部门是制造业,它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带动性。

旅游业也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带动性。

城市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带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