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

合集下载

黄芩的功能主治图片

黄芩的功能主治图片

黄芩的功能主治1. 黄芩的概述黄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药用部分为黄芩根和根茎。

黄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一些热病、感冒等疾病。

下面将介绍黄芩的功能主治。

2. 黄芩的功能黄芩具有以下主要功能:•清热解毒:黄芩性寒,可以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热病、感冒等疾病。

•平肝泻火:黄芩有抑制肝火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肝火上升引起的头痛、目赤等症状。

•利尿通淋:黄芩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缓解水肿。

•抗菌消炎:黄芩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疾病。

•抗过敏:黄芩可减少过敏反应,并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

3. 黄芩的主治黄芩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感冒发热: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

•咽喉肿痛:黄芩有抗菌、消炎作用,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等疾病。

•皮肤病:黄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病如湿疹、疮疖等。

•黄疸:黄芩能够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对治疗黄疸有一定的作用。

•小儿高热抽搐:黄芩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小儿高热抽搐引起的症状。

4. 如何使用黄芩黄芩一般以黄芩根或根茎为药材,可以制成药片、中药颗粒、中药汤剂等形式进行内服。

对于外用,可以将黄芩煎煮成黄芩水,用于清洗患处。

剂量方面,一般成人口服黄芩药片剂每次2-4片,每日3次;儿童用量需减少。

具体用量还需根据疾病情况和医生建议来进行调整。

5.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黄芩属寒凉药,孕妇禁用。

•过量避免:使用黄芩时应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黄芩具有一定的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时需遵医嘱或咨询专业医生。

综上所述,黄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平肝泻火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皮肤病等疾病。

但使用时需注意孕妇禁用、避免过量使用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注意事项。

在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吃法黄芩,学名为Scutellaria baicalensis,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黄芩有清热解毒、泻火利水、凉血止血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日常生活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芩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其正确的吃法。

一、功效与作用1.清热解毒: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由于热毒引起的疾病,如火疮、疔疮等。

2.泻火利水:黄芩能够泻火利水,有助于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减少火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3.凉血止血:黄芩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出血过多或身体虚弱引起的出血症状。

4.抗菌消炎:黄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咽喉炎、肠胃炎等。

二、吃法1. 黄芩煎剂将适量的黄芩取出,加入适量清水,煎煮后取煎剂,分次饮用。

可根据需要调整剂量和服用次数。

2. 黄芩汤剂将黄芩与其他药材配伍,煎煮后取汤剂,分次饮用。

黄芩汤剂常用于中药复方的配伍中。

3. 黄芩丸剂将炮制好的黄芩加入其他药材制成丸剂,按照医生建议或药品说明书指导服用。

4. 黄芩口服液市售的黄芩口服液,可以直接按照说明书的用量和方法服用,通常为口服液或口服溶液。

需要注意的是,黄芩属于中药材性寒,不宜过量食用,特别是女性在月经期间应慎用。

在使用黄芩的同时,建议咨询专业中医或医生的建议,以确保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黄芩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正确的吃法可以有效发挥其药用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量食用黄芩,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医生建议选择不同的服用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与黄芩有关的诗句大全

与黄芩有关的诗句大全

与黄芩有关的诗句大全
黄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中国传统医药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以下是与黄芩有关的诗句:
1. "黄芩远泽采,烂漫入春雷。

"——唐代王之涣《春雷》
这句诗描写了春天采摘黄芩的情景,暗喻黄芩的气势磅礴和生长
迅速。

2. "岁深花已尽,春尚有黄芩。

"——宋代杨万里《九日二首》
这句诗表达了黄芩花开时间较晚的特点,即使是深秋依然有黄芩
仍在盛开。

3. "药童拾黄芩,插头又垂旁。

"——元代夏完淳《长恨歌》
这句诗描写了唐代长恨歌中杨玉环进宫时拾采黄芩的情景,暗示
了杨玉环的美丽。

除了这些诗句,黄芩还常常出现在古代文人的笔记、草书和医学
著作中。

黄芩被广泛用于中药方剂中,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
效。

由于其药性独特,黄芩常常被用来比喻坚定不移、刚正不阿的人物形象,成为诗人们表达情感和塑造形象的常用手法之一。

黄 芩

黄     芩

黄芩一、概述黄芩又称黄金条根、山茶根、黄芩茶,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产于华北、西北、东北各地,四川、云南等地也有分布。

黄芩以根入药,有抗炎、解热、降压、利尿及抑菌等作用。

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解毒、止血的功能。

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目赤肿痛、吐血衄血、湿热黄疸、肝炎、痢疾等症。

长期以来商品黄芩一直依靠野生资源,由于用量大,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需要。

20世纪90年代初期,山西、山东等地进行人工栽培。

野生黄芩主产于河北、山西北部的五台山、恒山、燕山、坝上高原向东北至大兴安岭山脉的中段,包括山西太原以北地区、河北的承德地区、内蒙古的赤蜂北部山地草原和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盟境内。

著名的“热河黄芩”最为有名。

这些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宜于野生黄芩的自然生长,同时也适宜推广家种黄芩的生产。

二、生长习性黄芩喜温暖凉爽气候,耐寒、耐旱、耐瘠薄,成年植株的地下部分可耐-35℃的低温,适宜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的中性和微碱性壤土或砂质壤土环境中。

在中温带山地草原常见于海拔600~1500m的向阳山坡,或高原草原等处,林下阴湿地少见。

黄芩的生长环境一般为年降水量400~600mm,年平均气温-4~8℃,成年植株的地下部分在-35℃仍能安全越冬,35℃高温不致枯死,但不能经受40℃以上的持续高温。

黄芩种子千粒重1.49~2.25g,隔年的陈种子不能用。

种子容易萌发,在15~30℃下均萌发良好,35℃以上萌发较差。

三、栽培技术(一)选地与整地1、整地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阳光充足、无树荫遮光,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淡栗钙土,或砂质壤土。

地块选定后,待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25~30cm,结合耙耱等表土土壤作业措施,尤其是旱地更应注意蓄水保墒。

2、施肥在整地的同时结合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料,每亩施2000kg以上农家肥,过磷酸钙50kg,在缺钾的地块还应增施硫酸钾20kg以上。

黄芩的功效和作用

黄芩的功效和作用

黄芩的功效和作用
黄芩是一种中药材,其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黄芩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黄芩中含有黄芩素、黄芩苷、黄芩甙等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疾病。

黄芩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黄芩中的黄芩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预防氧化损伤,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黄芩中的黄芩苷和黄芩甙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毒病症,如发热、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黄芩还有抗炎、镇痛、抗过敏、解痉等作用。

黄芩中的黄芩素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同时,黄芩也可以缓解疼痛、抑制过敏反应,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总的来说,黄芩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清热解毒、抗炎、镇痛、抗过敏、解痉等多种功效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

在使用黄芩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黄芩

黄芩

黄芩
(唇形科植物)
编辑锁定
声明
本词条可能涉及专业知识,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请遵医嘱服用,请勿轻信网上用药建议。

黄芩(拉丁学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

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均有分布。

模式标本采自俄罗斯。

[1]
黄芩的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中文学名
黄芩
拉丁学名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别称
山茶根、土金茶根
二名法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管状花目

唇形科
亚科
黄芩亚科

黄芩属
亚属
黄芩亚属

黄芩
分布区域
中国、苏联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毒性
功能
清热燥湿、消炎抗菌、消肿。

黄芩名词解释

黄芩名词解释

黄芩名词解释黄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学名为Scutellaria baicalensis,属于唇形科植物黄芩属,是黄芩属中的主要代表之一。

黄芩原产于中国,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东、华北、西南和华南等地区。

黄芩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直立茎和分枝。

叶子呈卵形或椭圆形,有锯齿状的叶缘。

花朵呈淡黄色,集成穗状花序,具有唇形花冠,具有明显的黄色花唇。

黄芩的主要药用部分是其根茎,其呈细长形状,其表面呈深黄色或棕黄色,质硬但易折断,有时会有根状茎的痕迹。

黄芩的根茎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黄芩具有辛、苦、寒的性质,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

它主要经络有心包经和肺经。

黄芩被广泛用于中医药方剂中,常与其他中药材配伍使用,以发挥其独特的药效。

黄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过敏、抗肿瘤等作用。

黄芩中的黄芩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的作用。

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和氧化应激的损害,黄芩可以改善炎症相关疾病,如肝炎、胃炎、鼻窦炎等。

黄芩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一些常见的感染病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黄芩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也得到了研究的支持,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细胞信号转导等机制,黄芩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对于预防和治疗肿瘤具有一定的潜力。

除了上述药理作用,黄芩还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挥发油、多糖等。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黄芩更广泛的应用领域,除了中医药领域,黄芩还被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黄芩虽然有很多益处,但也有一些不适用的人群。

孕妇、婴儿、儿童和体弱者应避免使用黄芩。

此外,因为黄芩有一定的辛苦苦寒性质,容易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用药时需要控制剂量和方法。

综上所述,黄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过敏、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黄芩的生长习性

黄芩的生长习性

发展前景
01
药用价值
黄芩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安胎等功效,被广泛应
用于中医临床。随着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黄芩的药用价值将会得到
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02
生态价值
黄芩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根系发达,能有效地保
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同时,黄芩也是一种很好的地被植物,能够抑
繁殖方法
黄芩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方式进行 繁殖。
研究展望
品种选育
01
进一步开展黄芩的品种选育工作,筛选出优质、高产、抗逆性
强的黄芩品种。
生长机制研究
02
深入研究黄芩的生长机制,探索其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规律和
适应能力。
栽培技术优化
03
针对黄芩的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更加优化的栽培方案
和管理措施,提高黄芩的产量和品质。
04 生长管理
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 土地块,施足基肥后深翻土地, 做成宽1.2米的畦,长度根据地势
而定。
繁殖方法
采用种子繁殖,选择健康的种子于 春季或秋季播种,播种前进行浸种 催芽处理,提高出苗率。
播种技术
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覆土厚度 约1厘米,然后轻轻压实,浇水保湿 。
黄芩的茎和叶可以作为饲料原料,对于一些家畜和家禽有一定的饲养价值。
06 生长研究与展望
研究现状
1 2 3
黄芩的分布
黄芩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东北、华东、华南等 地区,对土壤和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生长条件
黄芩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对土壤的 要求较高,一般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 好的沙质土壤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芩
文章目录*一、黄芩的概述*二、黄芩的功效与作用*三、黄芩的分类*四、黄芩的药方选录*五、黄芩的服用方法*六、黄芩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
黄芩的概述
1、黄芩的概述黄芩,中药名。

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

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

其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2、黄芩的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

3、黄芩的性状形态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

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

质硬而脆,
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状或中空,呈暗棕
色或棕黑色。

气微,味苦。

4、黄芩的性味归经性味苦,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5、黄芩的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6、黄芩的产地分布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
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1、黄芩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黄芩根含黄芩甙元、黄芩甙、汉黄芩素、汉黄芩甙和黄芩新素,还含苯甲酸、β-谷甾醇等。

茎叶中含黄芩素甙。

2、黄芩的功效作用黄芩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3、黄芩的毒副作用无毒;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黄芩的分类暂无此方面介绍。

黄芩的药方选录1、《本草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2、《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3、《本经》:诸热黄胆,肠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4、《本经逢原》:苦寒,无毒。

中空者为枯芩入肺,细实者为子芩入大肠,并煮熟酒炒用。

黄芩的服用方法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撤。

黄芩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挑选黄芩时以身干、条粗壮、皱纹少、粉性足、质坚实而绵、不易折断、味甜、无黑心及空心者质佳。

最好能嚼一嚼,有豆腥气更佳。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