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河北省易水高级中学高三11月月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届高三11月份衡水联考语文试题

2018年高考11月份衡水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汉字书法,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它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它历经悠长岁月而依然生命勃发、枝繁叶茂。
它正在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中国书法艺术以自身的价值和形式,丰富了人类艺术。
它独特的文字载体、笔墨点划及构架,成为东方文化标志性符号,成为炎黄文化审美和美育中的重要元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汉字形、音、义三美:“义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身,形美以感目。
”在全世界正在兴起的学习汉字汉语的热潮中,汉字书法艺术起着独特的积极推动作用,让汉字更形象、更准确、更全面地走向世界。
书法,又是最能表现东方自由文化精神的艺术,是东方的天人同构、“道法自然”传统精神的活化。
书法有挥洒写意之美,是一种诗意的哲学。
将目之所察,心之所悟一一收入笔底。
孙过庭说:“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道出了书法艺术的精髓。
书法中的行书、草书,尤其是大草,这种美学境界正是当代中华民族走向世界所呼唤和追求的那种雄融、豪迈、自主、潇洒的人文精神。
欣赏中国书法,就要从书法中悟道,从技法中审美,在黑白纵横之间,以“养吾浩然之气”。
写字的过程,给艺术家带来不同的感悟和联想。
它既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笔墨演示,又是人的生命力的表达。
书法作品在本质上显现了个体生命的笔墨化。
传统和创新,决非互相排斤的,而应是相辅相成的。
传统是不可或缺的,而传统又很少是完美无缺的。
对自己传统的深刻理解,是创新的基拙。
不知根不识源,行之难远矣。
创新是艺术家灵性和理性之间的交融与结晶。
“欲求超胜,必须会通。
”此言极是。
创新是中国文字和书法发展的不竭动力。
2018届河北省石家庄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北石家庄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河北普通高中2019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

河北普通高中2019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2018-2018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150分钟150分〕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卷须知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创作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艺术家创作兴奋点能否形成和出现,是他们创作优秀作品的关键所在。
而艺术家生活中的“精神落差”那么常常是作家创作兴奋点形成的至为重要的缘故。
我们发明,创作主体在其生活历程中往往经历了两种或多种富有变化的、甚至截然不同的文化或生活方式,这种“精神落差”就必定在创作主体内心发生情感激荡,必定会碰撞出艺术与思想的火花,因此也就较容易形成创作主体的兴奋。
特别是当创作主体从文明程度较高的环境降入到一个文明程度相对较低的环境时,如此的精神落差会使创作主体可能获得一个特别特别的观看视角,获得比在同一环境中世代生息繁衍的人们对自身更为深刻的认识。
艺术创作一般离不开风俗叙事,这不仅源于艺术家自己曾经的生活经历或审美情趣,还与社会氛围、流派风格、个人境遇有种种联系。
作家艺术家都应该主动拓宽自己的生活经历版图,开阔视野和胸襟,使自己的审美神经更加趋于灵敏,使自己更具文化敏感性。
对某一地域风情中美的发明,须有对另一种地域风情的了解为参照,也确实是说,在此地域生活过的创作主体到另一地域更容易触发其创作灵感;或日在新的地域中生活着的艺术主体更容易唤起对原来生活之地的最新发明和认识。
(完整版)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2019年河北语文高三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

2018-2019年河北语文高三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虚伪嘘寒问暖殷墟面面相觑B.劲拔大相径庭痉挛不胫而走C.铺垫嗷嗷待哺苗圃匍匐前进D.树梢稍纵即逝捎带花里胡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都读jìng A面面相觑qù(其余都读xū) C读音依次为:pū bǔ pǔ pú D花里胡哨shào (其余读shāo)。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小米手机凭借互联网销售模式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销售业绩,一时成为国产手机的众矢之的,华为、中兴等手机厂家也纷纷效仿这一模式。
B.月光如水的夜晚,沏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阔天空地畅聊一番,忘却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C.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D.江西三清山素有“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的美誉,所到之处,但见奇峰林立,深谷清幽,果然名正言顺。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
众矢之的:许多支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所以选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攸长彷徨凄婉迷茫篱墙颓圮B.葱茏绿州急不暇择揠苗助长C.烟霭诧异沸反盈天走投无路D.辖制通宵性情孤僻哀声叹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攸—悠。
2018届高三语文11月联考试题

江西省两校2018届高三语文11月联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电影《战狼2》在票房和舆论上大热。
影片成功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创作与社会心理产生最大契合,形成一种怦然心动的艺术共振。
其中对中国强大的渴望无疑是最大的心动,而作者与观众在电影艺术上的共振,则包含了对超越好莱坞的中国式英雄的共同期盼。
中国叙事文学有过许多引人入胜的英雄形象,几百年来为中外读者津津乐道,流传不息。
古典小说英雄的吸引力主要在人物的价值取向和武艺能力上,如《三国演义》中许多英雄表现的忠勇和善战,《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正义无畏、忠诚善良和神话式的超人武艺。
现当代文学中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革命英雄形象,如江姐(《红岩》)、李向阳(《平原游击队》)、杨子荣(《林海雪原》),他们以强烈的革命理想和为民族解放勇于献身的大义凛然而感动世人。
而在差不多同时代的通俗文学领域,则出现了一批武侠英雄,其突出特点是情义满怀、武德兼备、洒脱飘荡。
这些文学英雄的成功都与一定的时代文化氛围相联系,都具有鲜明的精神指向和新型的审美表现。
《战狼2》的看点首先在英雄冷锋的塑造。
冷锋的英雄性突出表现了一种时代性、人民性和强大能力的统一。
他所体现的对人民和战友的炽热情感、责任和强大的能力,跨越国际的力量表达,是对中国正在强大起来的一种艺术折射,是对人们渴望国家富强,信赖国家的社会心理的一种高度契合,又有中国海外营救侨民的真实背景和舆论基础。
同时,此番强有力的英雄也是对银幕在一定程度上阳刚大气久不见,“小鲜肉”审美流行的一种强劲的艺术反弹。
契合时代脉搏,呼应人民心声,《战狼2》的英雄塑造可以说找准了新时代英雄的一个普遍性要求。
精神指向是英雄塑造的灵魂。
成功的英雄塑造都有一个鲜明震撼又有凝聚力的精神指向或价值观。
精神和价值不仅正确,而且容易被广为接受。
《战狼2》在电影精神与电影语言的关系上处理得很得当,奇观性与精神性、性格化完美统一,而不是奇观胜过精神。
2018届高三语文11月阶段性考试试题

山西省曲沃中学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2018年11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2021届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18级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届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18级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含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共7页。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小说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母亲的心愿北方“麻警官,您母亲又闹着要出小区,倒是没在小区里翻垃圾箱捡垃圾。
这都第四次了,我们劝不住,疫情的严重性您是知道的,怎么说她就是不听。
知道您忙,可我们实在没办法,只能找您了。
”“我早晨过去又说了说,怎么还闹呢?吃喝都给她准备得很充足,口罩也买了。
”麻利锋刚上卡点,母亲居住的社区张主任就打来电话。
昨天张主任就为麻利锋母亲要出去给他打了半个小时的电话,最后还是麻利锋亲自回去,才把母亲拦住了。
母亲越来越不听劝了。
麻利锋最初担心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带她到市医院彻底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数据正常。
大夫说人上了岁数,性格发生变化也不奇怪。
父亲在世时,母亲买菜做饭收拾屋子,还要伺候腿脚不便的父亲,每天不得闲,几乎不用麻利锋操心。
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似乎就变了,主要表现是话少了,还总爱在小区的垃圾箱里翻捡废品。
纸箱、矿泉水瓶、废报纸、泡沫板……只要是废品回收站要的,母亲一样也不会漏掉。
起初,听小区门房的梁姨说过几次,好似母亲抢了人家的生意,话说得客气但不好听。
麻利锋似信非信,家里见不到任何废品的影子呢。
他忙得顾不上,就让老婆去盯了两次,果然看到身形瘦小的母亲踮着脚半截身子插在垃圾箱里,像个土拨鼠似地往外捡废品。
母亲被抓了现行后,更加无所顾忌了。
梁姨被进出的车辆登记收费拖住了手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目标落入母亲的手中,碍于麻利锋的面子,再生气也不好明目张胆地夺回自己的地盘。
母亲是市五小退休教师,每月工资五千多。
麻利锋问她,缺钱吗?不缺。
为啥捡垃圾?那不是垃圾,是能回收利用的废品,找点事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水高级中学11月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旼,据称有田数百亩。
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
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
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
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
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
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养。
”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
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菜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
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
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
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
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
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
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
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
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
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莱,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
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
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
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府的赏赐。
C.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D.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并分析了不用讨的原因。
B.文彰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
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
C.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作者在论证时都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其他职业,意在表现隐士的生存状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C.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隐士的白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如朱百年。
D.从一定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堂号袁炳发听母亲讲,我们家从山东东平闯关东落户黑龙江时,发生过一件事。
当时父辈兄弟三人投奔同乡至黑龙江苇子沟,立足未稳,即遭遇水灾,全镇子人陷入困顿,几乎家家缺吃少穿。
一天深夜,我家邻居、造纸厂的会计张爷,突然被鸡叫声惊醒,以为黄鼠狼又来吃鸡,便手拎棍棒冲出门。
冲出门的张爷,月色之下定睛一看,哪是什么黄鼠狼,是一窃贼在鸡窝行窃。
此时窃贼也听见门外的动静,慌乱中丢物而逃。
张爷将其所遗之物拿进屋中,亮灯一看,是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张爷家两只芦花母鸡。
张爷把母鸡放出之后,凑近灯下看布袋子,发现上面印着三个大字“敦本堂”。
张爷想起,前些日子我大伯去他家借一斗玉米,正是用的这个袋子!当时听母亲讲这件事时,我还小,对“敦本堂”三个字不甚明白。
上小学一年级后,父亲告诉我,“敦本堂”是我们这一支袁氏的堂号。
那时候,家族堂号是一个标识或者说符号,更是一个家族自我建设的动力,也就是家风和对外立身的信誉。
翌日一早,张爷拿着空袋子来到我们家,也不说话,将空袋子掷于地上,瞥我大伯一眼,鼻子哼了一声,扭头走了。
我大伯见状,傻眼了,马上让我父亲去看下自家的布袋子在不在。
当我父亲告诉大伯,我们家的布袋子的确不在了时,我大伯当时就哭了,说,这人丢不起呀!我父亲说,丢什么人,又不是我们干的,袋子是让人偷走了。
我大伯说,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呀?咱们百口难辩!我大伯哭得很伤心,感觉对不起老祖宗,没有保护好家族名声。
说着,就安排我父亲和叔叔收拾东西,回山东老家东平去,不在此处丢人现眼了。
我父亲急了:我们是敦厚本分之家,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受冤屈。
父亲掉头出去了。
父亲要把这件事调查明白!事件发生时,正是阴历九月初,早晚有霜冻。
夜间野兽出洞都会留下足迹,人畜如果晚间出来,踩出的痕迹也会像石膏一样凝住。
我父亲在路上仔细查看,循着一趟可疑的足迹追出镇子,一追就是十几里地,追到了另一个屯子。
那天半夜时分,我父亲带着两个人回来了,一个中年男人,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
三人直奔张爷家。
原来,偷鸡的是那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中年人是他的父亲,一起过来赔罪来了。
这件事的结果不说大家也能猜得出来,我们家和张爷家的嫌隙弥合了。
这件事的发生,非但没有给我们家族抹黑,反而赢得了许多好名声,苇子沟的人一下子就接受了我们家。
我们家以敦厚本分立家,赢得了远近邻居的信任。
这件事之后,张爷在造纸厂的厂长面前,极力举荐大伯哥仨到纸厂上班。
哥仨到纸厂上班后,专选苦脏累给钱多的活干,两三年间,就挣得一份不错的家业。
而且,当时从山东来时,只有大伯一人娶亲,经过几年打拼,我父亲和叔叔每人都娶了一位好姑娘。
就这样,我们家不仅没有退回到老家山东,倒是深深扎根在黑龙江了。
扎根之后,大伯在正堂的一张桌子上,把祖辈牌位供上,并把堂号“敦本堂”三个字的横幅挂于牌位上方的墙上。
几年后,“文革”开始,“红卫兵”的“破四旧”将我家的牌位、堂号掷于火堆,焚烧一尽。
当时,大伯为了保护堂号,和“红卫兵”们厮打起来。
结果,大伯的一条腿被“红卫兵”们打伤致残。
从此,大伯每天都郁郁不乐。
几个月后,大伯去了趟县城,家里人不知他去干什么,问他也不作答,只是从他舒坦的面容上,猜测他可能是到县城做了一件大事。
这个谜,直到大伯去世时才解开。
那天,病中的大伯奄奄一息,我大伯母给大伯换寿衣,当大伯母除去大伯身上的旧衣时,我们袁氏家族的大人小孩,都在我大伯的前胸看到了刺上去的三个字——敦本堂。
大伯母急忙问大伯:那次你去县城就是刺字去了吗?大伯吃力地点点头之后,长嘘一口气,就咽气了。
……时隔多年,回想自己为官多年,竟一尘不染,这才猛然惊觉——其实,大伯前胸上的那三个字,早已扎在我心里的最深处了。
(选自《安徽文学》2017年第6期)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角度,既可展现“我”的内心世界,又使文章更具真实感。
B.张爷爱憎分明:因误会而对“我们家”失望,误会消除后又极力帮助“我们家”。
C.作者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我们家”优良家风之所以能得以传承,离不开父辈们对“堂号”的坚守与保护。
5.简要分析划线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5分)6.“敦本堂”这个堂号对“我们家”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7年3月,由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与搜韵站共同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仅两天,络点击量就达220万次。
登陆平台,点击诗人名字,侈可看见他一生行迹的文字版和路线图,点击路线图中的任一个地点,能看到他在这里的生活轨迹,留下的作品,该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
这之前,文学研究几乎没有利用过大数据,该地图第一次通了历史的时空隔阖,将唐宋诗人请出了“格子间”。
这并非王兆鹏第一次将大数据和文学连接在一起。
上世纪90年代,他就利用大数据给唐诗宋排名次,结果遭到一片骂,但王兆鹏却还是选择相信数据,他觉得在将来的文史研究中,作品的好坏评价“必须要有数据作支撑。
”该地图还引起了海外研究者的关注,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也发来邮件,希望合作共享数据。
(摘编自翁佳妍《用一张地图,将唐宋诗人请出“格子间”》)材料二:我们生活在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数据的大数据时代。
数据越多,人们做出的分析就越多;人们分析得越多,制造的烟幕弹也就越多.因此不能单看数据的表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以美国交通部关于对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的飞机晚点率统计分析为例:自1987年起,美国交通部就要求航空公司上报每个月的晚点记录。
在最近的报告中,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是表现最好的一家,晚点率最低。
在竞争对手纷纷倒闭的情况下,形势一片大好。
但1991年的夏天,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却宣布破产,这与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有关。
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时只关注四个对象:客机、到达机场、客机数量和晚点频率,而忽视了天气条件、载客率等,又加之在统计平均数时,对某些指标进行过度加权后,两个公司的平均晚点率就完全走向了反面。
(摘编自美国冯启思《对“伪大数据”说不:走出大数据分析与解读的误区》)[注] 统计学认为,在统计中计算平均数等指标时,为了考虑到每个数量在总量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不同可以给予不同的权数,这样的做法就叫加权,即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事实上,没有重点的评价就不算是客观的评价。
材料三:近日,《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
据介绍,《方案》旨在运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创新农业监测统计工作的思路和办法,推动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
试点省份包括:天津、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新疆,当前由于农业数据的共享开放不足,导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据碎片化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大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