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诗歌
《走近诗人:杜牧》课件(共54张PPT)

《江南春》
诗歌大意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 ①莺啼:即莺啼燕语。 ②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③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④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⑤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⑥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⑦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江南春》(小学已学,略讲)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写作背景】 一说杜牧来到江南(江苏江阴),看到春天的
江南,烟花细雨,独特而迷人,诗人沉醉其中, 不禁写下了这首诗。
二说当时皇帝过度提倡佛教,削弱了政府的实 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杜牧这年来到江南,不 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 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 所以写下这首诗委婉地劝诫唐朝统治者。
高门望族、书香世家、官宦世家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节选) 旧第(指杜佑的府宅)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指《通典》)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少年杜牧的人物小标签: • 皇城土著,有房有钱有权有文化; • 聪明肯努力,“别人家的孩子”; • 关心国事,《孙子》注解,策论咨文。
《赠终南兰若僧》(课外) 家在城南杜曲旁, 两枝仙桂一时芳。
诗歌大意
我家世代居住在长安城的南边,我一年之内既考中进士,又通过吏部考试登科。
禅师都未知名姓, 始觉空门意味长。
诵读诗歌 走近古人

诵读诗歌走近古人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古代文化辉煌灿烂。
创造这些文化的人更是灿若繁星,他们从远古走来,走近了我们,又随着历史长河流淌而去。
在他们身后,是座座文化的丰碑,是无尽的精神宝藏。
我们徜徉在这些丰碑和宝藏中,感受着远古的气息,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着中华民族经久不息的民族精神:勤劳、智慧、勇敢、顽强。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一下子说不出口。
因为历史太厚重了,一个几千年文明古国,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沉思;古人离我们很远吗?远,也不远。
因为我们时时能感到他们的存在、看到他们思想的光芒。
他们从来没有远离我们,他们凝聚的民族文化精华时时在影响着我们。
在中华文明的大花园中,我们只要摘取诗歌这朵奇葩,就可以感受到民族脉搏的跳动。
一首“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传颂千古,家喻户晓,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我曾经读过《盛唐才子王之涣》这本书,被诗人那种聪颖睿智所折服、为其日月可鉴的爱国情怀所打动。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告诉我们什么是做人的高风亮节。
伟大诗人、爱国志士的抱负、志向和他们奋斗的历程以及面对跌宕起伏的人生表现出的大度,都是我们民族的精髓,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能激励后人奋发、自强。
读了这些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既然要成才,就要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宋代诗人陆游,深处逆境,在风烛残年时还念念不忘收复失地。
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令多少志士扼腕慨叹;一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又曾激励多少豪杰甘心以血荐轩辕。
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柱,古代爱国诗人从来没有放下这面民族旗帜,他们用诗歌召唤中华儿女世世代代高举这面旗帜。
历史上演的又是一幕幕悲剧,是一曲曲悲歌;看到敌寇入侵而“怒发冲冠”、拍案而起,随即是“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征程,最终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怆。
我们的民族正是历经着这样的沧桑,在沧桑中觉醒,在沧桑中成长。
在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洗礼后,特别是经历了近代百年风云后,终于振臂高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掩卷沉思,我们时而感受着祖国那“江山如画”的壮丽,时而感叹那“金戈铁马”岁月的峥嵘,也时而放飞心灵,体味着“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闲适。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七年级语文上册,共分为十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知识点。
下面将逐个单元进行介绍:
第一单元:认识语文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语文的概念、语文的功能、语文的表现形式以及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单元:人生的起点——初中生活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初中生活的语文学习目标、语文学习中的核心素养、初中语文知识体系以及初中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单元:文学基础知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文学的概念、文学的作用、文学的种类以及文学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第四单元:走近诗歌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诗歌的概念、诗歌的形式、诗歌的表现技巧以及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第五单元:古代诗歌名篇赏析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诗歌的名篇,并重点分析了其中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
第六单元:小说基础知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小说的概念、小说的种类、小说的结构以及小说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第七单元:走近寓言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寓言的概念、寓言的表现手法、寓言的教育意义以及寓言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第八单元:现代文阅读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现代文的概念、现代文的特点、现代文的表现手法以及现代文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第九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文言文的概念、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文言文的篇章结构以及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第十单元: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重点分析了其中反映出的文化传统、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并对其进行了鉴赏分析。
以上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十个单元及其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中学生要走近诗歌——谈高中生的诗歌教学

中国是诗 的国度 , 诗歌向来被称为“ 文学 中的文学” 。海 德格 尔说 :人 在本质上都是诗人 。 中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阶段 , “ ” 最 能 发 现 自己体 内 的诗 人 细 胞 。可 惜 , 少 有人 能意 识 到这 一 点 。 很 枯燥 的学 习 、 残酷 的升学竞 争 、 死板 的学校管理都 让那些诗 人 细 胞 过 早 的萎 缩 了 , 形 中 , 们 损 失 了很 多 诗 人 。 没 有 诗 歌 无 我 的文学是苍 白的, 没有诗人 的国度是 可悲 的。在商 品大潮席卷天 下 的 今 天 , 唤 未 来 的主 人 — — 中 学 生 , 他 们 走 近 诗 歌 是 非 常 呼 让
一
声 调和情感 的把握 , 可以加入现代诠 释 , 让学 生真正体会其 中的 情 感 , 结 合 自 己 的情 感 经 验 , 量 找 到 共 鸣 点 。 或 者 就 在 课 上 并 尽 让学 生放开 自己 , 不受拘 束的大声 朗诵 。在诵 读过程 中 , 记忆关 键词句 , 会诗 人情感 。这样 , 体 既能打好扎实的基本功 , 也能锻炼 学生 的诵读能力 , 快形 成较好 的诗歌语感 。 尽 第二 , 打通诗歌教学关。 诗 歌 单 元 在 高 中语 文 教 材 的 编 排 上 , 占着 相 当重 要 的 地 位 。 从《 诗经》 《 、楚辞》 到魏晋 诗篇 , 从唐 诗 、 词到元代 戏曲 , 五四 宋 从 新诗 到毛泽东诗词 , 从舒婷 、 岛到韩 东 、 北 海子 , 条贯 穿古今的 一 清晰的脉络在高 中课本呈现 , 学生可 以尽情地欣赏 中国诗歌王国 的灿烂瑰 丽。不仅如此 , 国外 名篇 也是随处可见 。普希金的《 大 海》 裴多菲 的《 、 我愿意 是急流》、 士比亚《 密欧与朱 丽叶》 莎 罗 等 等 , 是很好 的教材 。学生可 以进 行中外对 比 , 比较 中学 习品 都 在 味, 提高艺术鉴 赏力 。教师在教学上 , 以运 用 比较法 、 可 朗诵法 、 表演法 、 图画法 、 意象捕捉法 、 现代诠 释法等等 , 进行 阅读鉴赏或 再创作 , 学生会在经 典作品的 引导 下 , 逐渐走 进诗歌殿堂 。笔者 有个 成功 的教学案 例 , 习徐志摩 的《 学 再别康桥 》 , 时 布置学生尝 试 写作诗歌《 再别母校》 学生表现得 非常积极主动 , 中有话可 , 心 说, 笔下有话可写 , 收到 的效果也很好 。老师再辅 以方法指导 , 会 极大地增强他们 的 自信心 , 写作起来也就更加得心应手 了。需要 强调 一点 , 师的诗歌素养一 定要及时补 充提高 , 教 否则 跟不上学 生 的脚步 , 不能欣赏学生的佳作 , 将会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 更会直 接影响语文教学 。 第三 , 打开诗 歌写作关 。 “ 临渊羡鱼 , 不如退而结网。 教师一定要打开诗歌写作关 , ” 鼓 励学生多练笔 。只有多练习 , 才能真正领会并掌握诗歌 的创作规 律, 才能锻炼扎实 的基本功 。但 问题 的关键在于 , 有些教师 否认 诗歌在高 中教学 中的作用 , 以高考 作文不允许写诗歌 为 由, 或者 打着写诗 歌太 冒险的 口号, 来遏制学 生写诗歌 的欲望 , 甚至直接 泼冷水 , 反对学生写诗 歌 , 其是考场作文 。这种态度无疑于把 尤 诗歌的种子扼杀 在萌芽 当中。我们的诗坛何谈兴 盛?我们 的诗 歌哪来 的接班人 ?我们如何再戴着那顶诗歌王 国的桂冠?再有 , 学生 对诗歌写作也 存在重大认识误 区 , 一是 自以为是 , 二是妄 自 菲薄 。 自以为是 , 是指学生 自以为诗歌就是 诗人率性而 为, 口 脱 而 出的, 尤其是大诗人的逸 闻趣 事更 印证 了他们观点 的正确性。 于是他们 不注重诗歌 的基本规律 , 不注意诗歌基 本功的训练 , 胡 乱写几句 梦呓般 的话 , 以为就 是好 诗 。若得 到几句批评 , 就认 为 别人没 品味 , 没思 想 , 不够艺 术 , 种 自大 的风格 , 种 阻碍 了学生写 作水平 的健康 发展 。妄 自菲薄 , 好与之相反 , 正 有些学生认 为诗 歌是神秘 的或神圣 的 , 没有很高 的写作 水平是不能写 出好 诗的 , 于是 , 自己怎么也不敢 写 , 即使 写 出来也不 自信 。这也阻碍 了学 生作文水平 的正 常发展 。教师要端正 自己的态度 , 同时对学生正 确 引导 , 师生双方都 能正确看待诗歌写作 , 使 锻炼好 诗歌写作基 本功 。 总之 , 教师作 为教 学的引导 者 , 应该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 学科的长远发展 , 乃至 民族 的长远发展 , 只有这样 的教 师 , 才是真 正优秀 的人 民教育工作者 。诗歌教学就应如此。 参考文献 : 【1 光 潜 . 论 1 京 出版 社 ,0 5 . 1朱 诗 M . 北 2 0 , 6 f】 2艾青. 诗论��
轻叩诗歌大门四年级作文600字(通用14篇)

轻叩诗歌大门四年级作文600字(通用14篇)轻叩诗歌大门四年级作文600字篇1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古老的唐诗,优美的宋词。
常常在我们回响。
诗歌的海洋里,又不是珍宝。
我一回到家,便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在“百度”里查找,哇!有《天上的街市》《凉州词》《天净沙。
秋思》《太阳的话》《致老鼠》等等,让我看得眼花缭乱,有现代诗,古诗,童诗。
就说《天上的街市》吧,这首诗充满了丰富的联想,诗人把夜晚的天空想像成天上的街市,可见,生活中到处有诗的素材。
走进书架前,我又发现诗歌充满着无限的魅力。
拿起一本散发着墨香的《唐诗三百首》,什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些优美的诗句,流传千古,数不胜数,让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诗歌也让我们明白了不少道理,就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句话的意思是:少年时不知道勤奋读书,等到头发都白了的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告诫我们从小就得好好学习。
还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告诉我们要爱惜粮食,因为一粒粒米饭都是农民们用汗水换来的。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留心观察,大胆想象,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伴随我们一生!轻叩诗歌大门四年级作文600字篇2诗歌的海洋里,游动的鱼儿倾诉着对诗歌的赞美;诗歌的天空中,求知的鸟儿展翅翱翔。
我们好似这一只只鸟、一条条鱼,徜徉在诗歌亲切的怀抱,迷醉在诗歌的芬芳。
闻着“凌寒独自开”的幽幽清香,踏着“槲叶落山路”的浓浓秋意,轻叩起诗歌的大门,打开那“满园春色”映日荷花”……在秋意正浓之际,六(2)班的同学们走进了“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单元,在学习的第一天,我们便开始了学习计划的筹备。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到了各自的小组,拿到了自己的任务。
走近现代诗歌

我们, 沉默着,沉默着…… 仿佛离彼此的世界越来越远, 不想看见你离去的背影, 但,面对你:强颜微笑! 抬起头,仰望星空, 怀念着我们爱的味道。
童话变奏曲
马婵娟
如果世界真像童话般美好 谁还需要去幻想 谁还会在梦中寻找安慰 谁不希望自己是童话故事中的主角 像星星在夜空中闪闪发光
静夜
夜,无声无息降临,
海子
2、诗歌的文学性
• 诗歌是跳动的火苗,流动的心河,会走路 的灵魂。事实上,很难给诗歌一个完满的定义。 这才使诗歌有了超乎寻常的內涵和外延,然不 是任意涂鸦的移行文字就是诗歌。有别于散文, 诗歌要求文字凝炼, 凝炼,再凝炼。 这是诗 歌与散文等其它文体的根本区别,细细道来的 诗歌一定不是出自出色的诗人之手。诗歌要求 流畅的而不是蹩脚的、优美的而不是做作的文 字表述。
错误
郑愁予 • 我打江南走过 •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见与不见
仓央嘉措
• 你见,或者不见我 • 我就在那里 • 不悲不喜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 不舍不弃
• 你念,或者不念我 • 情就在那里 • 不来不去
• 你爱,或者不爱我 • 爱就在那里 • 不增不减
来我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喜欢
走近故乡的土地诗歌

走近故乡的土地诗歌“迪迦迪迦迪迪”投稿了12篇走近故乡的土地诗歌,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走近故乡的土地诗歌,方便大家学习。
篇1:走近故乡的土地诗歌走近故乡的土地诗歌又是一年春暖花开走近故乡,走近黔南,走近油菜花开的世界就可以走近那些,根植于乡间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丝乡愁走到故乡的春暖花开与四月连接的地方我想再次看看故乡四月里的土地又是一年谷雨时节清静的故乡被唤醒。
挖地声,赶马声,吆喝声酣睡的土地被惊醒。
雨声,风声,草儿破土声祖辈开垦下来的土地,还在继承在这一片土地上,不知多少辈人走过,换了多少的.锄头、镰刀故乡这片土地上的劳作仍如往开始沧桑浇灌的双眼,凹陷,再凹陷凹陷得深邃,再深邃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日光灯照在那张四月某日剪辑的图片上我无法确切的知道这片异乡的土地还愿收留我多久这座城市还能容忍我多少的无知为什么我总是对着油菜花下的那片土地爱得深沉那锄头下的土地遐想,我的祖祖辈辈,我的未来走近故乡,走近黔南,走近根植于乡间的每一寸土地就可以深深地,深深地走近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心篇2:等你走近诗歌我愿化为五彩的碟,为你化茧,只等你的`注视,让我华茧成蝶,美艳无双。
篇3:等你走近诗歌我愿化为南飞的雁,万里翱翔,只等你的欢呼,让我振翅高飞,嘹亮高唱。
篇4:等你走近诗歌我愿化为昂贵的春雨,珍贵似油只等你的眼泪,让我淅淅沥沥,绵绵无尽。
篇5:等你走近诗歌我愿化为勤劳的蝉,为你等待,只等你的微笑,让我纵情欢唱,无休无眠篇6:等你走近诗歌我愿化为千年的铁树,为你静默,只等你的抚摸,让我花枝招展,花团锦簇。
篇7:走近七月诗歌走近七月诗歌我在这一季里等待七月,等待雨滴飘落巷尾时,风的姿势怎样将岁月的棱角,慢慢圆盾、磨平,直至消失殆尽。
对于我,生命之初,他们的一切将被忽略。
我用一张图片来刻画季节,把这千红的世界带回家乡;大山的背后,用石头堆砌的屋子,歪歪斜斜;用青石板铺就的台阶,重重叠叠;母亲那佝偻的身躯,仍然,真真切切。
爱洞穿狂风的凛冽,将自己最冷酷的一面,搁浅在夜的角落里,换上一身绿装,去拥抱只有七月的旷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笔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笔记导言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
通过阅读、写作、听说、词语等多种形式的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本篇笔记将概述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掌握语文知识。
第一单元:走近诗歌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和表达方式。
通过研究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重点诗歌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背诵和分析诗歌的形式和意义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第二单元:解读散文本单元主要介绍散文的基本特点、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学生将研究一些优秀散文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通过解读和分析这些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三单元:感受古文本单元将研究古文,了解古文的特点和价值。
通过研究古文经典名篇,如《滕王阁序》、《论语》等,加深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将通过古文的解读和背诵,提高汉字的认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单元:探究谜语本单元将研究传统文化中的谜语和谜语的解析技巧。
学生将了解谜底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通过解谜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
第五单元:倾听小说本单元将研究一些优秀的小说作品,并培养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重点小说包括《茶花女》、《红楼梦》等。
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第六单元:读写对联本单元将研究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通过研究优秀对联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创作能力。
学生将通过模仿和创作自己的对联,提升语言表达和修辞能力。
总结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涵盖了诗歌、散文、古文、谜语、小说和对联等多种文学形式。
通过学习这些文学作品,学生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多读多写,通过参与讨论和演讲活动来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唐诗世界 椿树小学:丁鼎
学习内容:
一、用学过的唐诗,给图片配上合适的诗句。
二、唐诗知识简介
三、学习唐诗 《春夜喜雨》,并尝试当堂背诵。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
李白 乘 舟 将 欲 行 ︐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
赠 汪 伦 唐 李 白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识字眼 明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知:知道 。 时节:节令、节气。 一个“好”字既是作者对春雨 当:正当、正值。 的赞誉,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 乃:于是、就。 欣喜 发生:产生、出现。(指春雨催动 植物萌发生长。)
江 船 火 独 明 ︒
野 径 云 俱 黑 ︐
润 物 细 无 声 ︒
随 风 潜 入 夜 ︐
当 春 乃 发 生 ︒
好 雨 知 时 节 ︐
唐 杜 甫
春 夜 喜 雨
.
解诗题 知作者
一
识字眼 明诗句
二
知诗意 悟诗情
三
有情朗读 试背诵
四
走近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 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 尊为“诗圣” 其诗被世人尊称“诗 史”。与李白合称“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1400余首 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影响 深远。759- 766年间曾居成都,后 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千忽 树如 万一 树夜 梨春 花风 开来 。,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派 ︵ 杜 甫 ︶ 四 个 派 别 ︒
参 ︶ ︑ 浪 漫 诗 派 ︵ 李 白 ︶ ︑ 现 实 诗
孟 浩 然 ︶ ︑ 边 塞 诗 派 ︵ 高 适 ︑ 岑
唐 诗 可 以 分 为 山 水 田 园 派 ︵ 王 维 ︑
创作背景
《春夜喜雨》这首诗写于761年春。 社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迁徙生活后, 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 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 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 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 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春夜喜雨
多 首 ︒
在 ︽ 全 唐 诗 ︾ 中 的 就 有 四 万 八 千
两 千 三 百 多 人 ︒ 他 们 的 作 品 保 存
唐 代 诗 人 特 别 多 ︐ 比 较 著 名 的 有
时 期 ︒
唐 诗 是 我 国 古 典 诗 歌 发 展 的 全 盛
唐 诗 知 识 简 介
花 重 锦 官 城 ︒
晓 看 红 湿 处 ︐
识字眼 明诗句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晓:早晨。 借助想象描绘雨后的春色、创造出 红湿:指雨后有水珠的花朵。红这里指 一个清新绚丽美妙的新世界,表达 花。 了诗人对这场好雨由衷的赞美,诗 花重:花儿由于粘上雨水,显得沉甸甸 人心中则更是喜不胜喜. 的。 锦官城:今四川省成都市
知诗意 悟诗情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 发生长的时候,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 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 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 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 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 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识字眼 明诗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雨的可喜、诗人 潜:悄悄的,不被察觉。 用”潜”字写春雨静静飘洒的情景: 用”细”宇写出春雨轻柔润物的情 润:滋润 景:形象的写出春雨随着和风在夜间 悄然而来,无声的滋润万物的自然 景象,
识字眼 明诗句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从视角的角度写春雨中的夜色 .描绘 野径:野外的小路。径:小路 出一幅色 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春江 夜雨图。 俱:都
知诗意 悟诗情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 “喜”字统摄全篇,表现作者因雨 下得及时而喜悦的心情.赞美了春雨 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 来了丰收的希望.
有情朗读 试背诵
1.试背诵这首诗. 2.搜集积累有关描写春雨得诗句, 并与同学交流。
谢 谢 观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