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江苏专版)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三)大气运动含解析 (1)
大气高考题 答案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解析】(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答案】6.C 7.D 8.A(2019年北京卷)【影响降水的因素】【答案】3.D(2019年北京卷)【常见天气系统】【答案】7.C(2019年天津卷)【常见天气系统】【答案】3.C 4.B(2019年江苏卷)【常见天气系统】【答案】7.A 8.A(2019年江苏卷)【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答案】19.AD 20.BC36.(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区域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答案】(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2018全国卷I】【答案】9. B 10. B 11. A【2018全国卷II】【答案】6. A 7. D 8. B【2018天津卷】【答案】5.D 6.D【2018北京卷】【答案】6.B 7.A【2018JS卷】【答案】1.C 2.B【2018JS卷】【答案】7.D 8.C【2018全国卷III)】【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
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
(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2017全国卷I】【答案】9.B 10.C 11.D【2017全国卷Ⅱ】【答案】6.D 7.A 8.B【2017天津卷】【答案】8.C 9.D【2017天津卷】【答案】B【2017北京卷】【答案】2.D【2017北京卷】【答案】(1)热带草原带。
最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的运动课件课件ppt

3.(2017课标Ⅰ,11,4分)该地可能位于 (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 D 图示最高气温在北京时间(我国使用的时间)16时左 右,而一般地方时午后2时(即14时)气温最高,故该地与北京时间 相差2个时区左右,结合四个备选项位置,可判定该地可能位于新 疆,故D正确。
沿海地区 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低
(2)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方法技巧】 等温线的弯曲与闭合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1)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 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2)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3)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地区,陆 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地区,陆地等温线向 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 习专题三大气的运动课
件
总纲目录
高频命题点一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高频命题点二 大气运动与降水 高频命题点三 常见天气系统 高频命题点四 气候类型的分析
网络构建
2018年1月24日,湖北遭遇了第二轮大范围持续雨雪天气。下图 为此次雨雪天气结束后湖北某高中的校园景观图,图中河流一侧 积雪较多,但对岸却不见积雪。据图回答下面两题。
2.(2018湖北宜昌4月模拟)图中道路上无积冰,但桥面有大量积冰 的原因是 ( ) A.桥面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B.桥面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C.路面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D.路面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答案 B 桥面结冰而路面没有结冰说明路面温度比桥面的温 度高;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或桥面的热量来自太阳辐射,而 不是大气,故A、D项错误;地面或桥面以长波辐射形式向外释放 热量从而温度降低,路面温度高,所以路面释放的地面辐射比桥面 要少,故C项错误,B项正确。
2019年高考地理江苏卷(附答案与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江苏卷(附答案与解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省)地 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
表1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
据此回答1-2题。
1.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2.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ABCD图1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 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 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 是岩层层面。
读图回答3-4题。
图13.界面M 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 的是 ( ) A.沉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4.该区域 ( )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图2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在--------------------此--------------------卷--------------------上--------------------答--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图25.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地形B.水源C.植被D.坡向6.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A B C D图3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2大气运动 含答案

专题训练(二)大气运动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2018届高三·池州联考)“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被称为“旗云”。
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珠穆朗玛峰7 500 m以下被冰雪覆盖,7 500 m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
读“旗云”示意图,完成1~3题。
1.“旗云”多在( )A.阴雨天出现 B.日出前后出现DC.晴朗白天出现.晴朗夜间出现2.下列大气现象的成因与“旗云”差异最大的是( )A.山谷风 B.华北季风D .盛行西风 C.湖陆风3.据图可知,“旗云”飘动的位置( )A.越向上掀,高空风越大 B.越向下倾,高空风越小D.下倾,不易登山C.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解析:1.C 2.D 3.D 第1题,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冰晶等或者它们聚集在微尘周围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可见物。
在天气晴朗时,受太阳光照,坡面升温较快,气流沿碎石坡面对流上升,在快到达峰顶时,凝结成云。
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云高出山顶时受到高空西风的影响,形成旗云。
综合这些再看题目选项,只有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出来之后碎石才会受到太阳辐射升温,夜晚,阴雨天,日出前后或没有太阳照射,或温度低,没有气流上升,不能形成旗云。
所以本题选C。
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以看出,旗云的成因与热力环流的热力性质有关,这与山谷风、湖陆风、华北季风的形成都类似,盛行西风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两个高低气压不同而形成的风带,而两个气压带的形成皆是由动力因素而导致的,所以其成因和旗云差异最大。
所以本题选D。
第3题,分析示意图中山坡两侧的气流运动箭头指向,可以推测出旗云若上掀,则说明气流上升对流运动强,高空的风对其影响小,也就是高空风小,风力条件有利于登山;若其下倾,则说明对流运动弱,高空中的风大,这时候影响登山;旗云飘动的位置跟高空中的风力、风向有关,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三大气运动含解析

专题过关检测(三)大气运动[知能强化练](2018·南通一模)如图为2018年1月2~5日南通天气预报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图中,符合南通1月3日海平面等压线(hPa)分布状况的是( )A.甲B.乙C.丙 D.丁2.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1月4日南通昼夜温差变小,是因为图示的( )A.①变大、②变小 B.①变小、③变大C.②变大、③变小 D.③变小、④变大解析:1.C 2.B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甲图中南通为西南风;乙图中南通为南风,丙图中南通为东北风,丁图中南通为东南风。
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南通1月4日为中雨天气,由于白天太阳辐射①减弱,气温较低,夜间大气保温作用③增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变小。
(2018·南京一模)如图为某区域近地面两点和对应高空两点的气压图(单位:hPa),读图,完成3~4题。
3.若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空气运动的方向为( )A.M→N→P→O→MB.P→O→M→N→PC.O→P→M→N→OD.N→M→O→P→N4.若四点构成中纬度大气环流圈,则( )A.O点的纬度高于P点 B.P地多阴雨天气C.OM间盛行下沉气流 D.PN间盛行上升气流解析:3.C 4.B 第3题,图示横轴是海拔高度,纵轴是气压值,可知OP位于近地面,O点气压大于P点。
MN位于高空,M点气压大于N点。
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即O点气压高,对应的高空气压低,对应N点,P点对应的高空是M点。
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若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空气运动的方向为O→P→M→N→O。
第4题,结合前面气压状况分析,若四点构成中纬度大气环流圈,O点的气压高,对应副热带高气压带,P点气压低,对应副极地低气压带,O点纬度低于P点;P地有极锋影响,多阴雨天气;OM间、PN 间不在竖直方向上,ON间盛行下沉气流;PM间盛行上升气流。
(2018·苏州一模)如图为某月31°N纬线上①~⑦地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江苏卷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江苏卷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 , 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图 1 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A .①____________________B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⑤2. 画③ 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2. 5 月初 , 几位“ 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
图 2 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 , 图中① —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A .①____________________B .②____________________C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④2. 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A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④____________________C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⑥3. 2016 年 1 月 24 日 , 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
图 3 为该日 8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此时我国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2.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A .无高大山脉阻挡 , 受寒潮影响大____________________B .濒临海洋 , 受到海洋影响C .纬度更高 , 正午太阳高度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冷锋过境 , 降温明显4. 图 4 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 1 年、第 6 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2019年高考地理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答案】6.C 7.D 8.A【解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
今年3月23日是第五十九个世界气象日,试题以积云为切入点,“看云识天气”,身边地理无处不在。
6.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
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错。
7.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故选D。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2:大气运动Word版含答案

.大气状况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各产业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巨大。
关注人类活动必须深入研究大气活动状况。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作为基本考查内容,是对学生基本思维能力考查的重要着眼点,是高考重要命题点。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和“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作为重要考点,必然会多角度进行考查。
以等压线分布图、天气系统及其变化过程原理图为载体,考查常见天气系统是重要命题方式和方向,也多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人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情境来命题。
考向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模拟诊断](全国卷)小明同学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第题。
.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解题思路】第题,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
故选。
【答案】.(全国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月至次年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题。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①.②.③.④.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高于℃.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该地可能位于().吉林省.河北省.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解题思路】第题,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月至次年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
排除③④。
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昼夜温差大。
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所以选②。
第题,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过关检测(三)大气运动
[知能强化练]
(2018·南通一模)如图为2018年1月2~5日南通天气预报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图中,符合南通1月3日海平面等压线(hPa)分布状况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2.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1月4日南通昼夜温差变小,是因为图示的()
A.①变大、②变小B.①变小、③变大
C.②变大、③变小D.③变小、④变大
解析:1.C 2.B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甲图中南通为西南风;乙图中南通为南风,丙图中南通为东北风,丁图中南通为东南风。
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南通1月4日为中雨天气,由于白天太阳辐射①减弱,气温较低,夜间大气保温作用③增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变小。
(2018·南京一模)如图为某区域近地面两点和对应高空两点的气
压图(单位:hPa),读图,完成3~4题。
3.若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空气运动的方向为()
A.M→N→P→O→M
B.P→O→M→N→P
C.O→P→M→N→O
D.N→M→O→P→N
4.若四点构成中纬度大气环流圈,则()
A.O点的纬度高于P点B.P地多阴雨天气
C.OM间盛行下沉气流D.PN间盛行上升气流
解析:3.C 4.B第3题,图示横轴是海拔高度,纵轴是气压值,可知OP位于近地面,O点气压大于P点。
MN位于高空,M点气压大于N点。
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即O点气压高,对应的高空气压低,对应N点,P点对应的高空是M点。
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若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空气运动的方向为O→P→M→N→O。
第4题,结合前面气压状况分析,若四点构成中纬度大气环流圈,O点的气压高,对应副热带高气压带,P点气压低,对应副极地低气压带,O点纬度低于P点;P地有极锋影响,多阴雨天气;OM间、PN间不在竖直方向上,ON间盛行下沉气流;PM间盛行上升气流。
(2018·苏州一模)如图为某月31°N纬线上①~⑦地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季节,导致④地与⑦地气压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
C.地形D.植被
6.此季节,①地与⑦地相比()
A.白天气温更高B.昼夜温差更小
C.风力更强D.降水更丰富
解析:5.B 6.A第5题,据图分析可知,④地经度为90°E,气压低,⑦地经度为150°E,气压高,影响因素主要是海陆位置因素。
第6题,据上题分析可知,陆地上是低压,海洋上是高压,为夏季,①地为地中海气候区,⑦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①地与⑦地相比,白天气温更高。
(2018·南京三模)如图为北京时间2018年春分日8时东亚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hPa)。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城市间,水平气压梯度最大的一组是()
A.乌鲁木齐—拉萨B.拉萨—西安
C.西安—呼和浩特D.呼和浩特—乌鲁木齐
8.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斤”描述的是春季大忙即将开始,春管、春耕、春种将进入繁忙阶段。
与该时节相吻合的农事活动是()
①华北正抓紧麦田春灌,并注意防御晚霜冻害②江南梅子开始成熟,应做好防涝排涝工作③皖南山区春茶开始抽芽,并注意防治病虫害④渭河平原处理完地里麦茬,及时播种棉花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②③
解析:7.B8.B第7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拉萨—西安之间等压线稠密,水平气压梯度最大。
第8题,华北为冬小麦种植区,春季小麦返青,但春季少雨,应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但要注意防御晚霜冻害;皖南山区春茶已开始抽芽,应及时追施速效肥料,防治病虫害,力争茶叶丰产优质。
(2018·徐州模拟)如图是2018年5月11日2时我国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9~10题。
9.此时图中四点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点风向基本相同
B.③点和④点降水概率最大
C.四点中风速最小是④
D.①点气温较低,天气晴朗
10.关于④点即将到来的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风速加大,气温降低B.风速变小,天气转阴
C.气压降低,气温升高D.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解析:9.D10.A第9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①风向为偏北风,②风向为偏南风;
③点和④点降水概率小;四点中风速最小是等压线最稀疏的②;①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天气晴朗。
第10题,据图分析可知,④点即将迎来冷锋过境,等压线越来越稠密,水平气压梯度越来越大,风速加大,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2018·通徐扬泰淮宿六市二模)如图为2018年1月22日12时我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完成11~12题。
(双选)
11.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天气寒冷,北风呼啸
B.乙地天气晴好,气温较高
C.丙地大雪纷飞,西风强劲
D.丁地细雨绵绵,气压较低
12.此时,雾霾现象较为严重的省份有()
A.晋B.豫
C.甘D.苏
解析:11.AB12.BD第11题,据图分析可知,此时(北半球冬季)甲地纬度较高,天气寒冷,北风呼啸(等压线稠密),乙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天气晴好,丙地、丁地均位于高压系统边缘,降水概率较小。
第12题,此时雾霾现象较为严重的省份是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的江苏和河南。
[热点迁移练]
(2018·徐州模拟)日光温室大棚一般有砖墙、土墙和拱棚三种不同类型。
砖墙、土墙日光温室采用钢架或竹木结构,顶部蒙上塑料薄膜;拱棚日光温室全由塑料薄膜蒙在钢性支架上构成,没有任何不透光的墙和坡。
我国某地科研工作者于某年11月1日至12月1日开展观测试验,绘出砖墙、土墙、拱棚日光温室内和室外晴天时平均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如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四条曲线中,表示拱棚日光温室室内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14.该地可能位于()
A.黑龙江省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江苏省D.海南省
解析:13.A14.C第13题,据题意分析可知,拱棚日光温室全由塑料薄膜蒙在钢性支架上构成,没有任何不透光的墙和坡,其昼夜温差最大,所以,表示拱棚日光温室室内的是①曲线。
第14题,据图分析可知,图示四条曲线中的气温最高值大致出现在北京时间14时(午后2时)左右,表明该地所在时区和北京所在时区相当,而且11月1日到12月1日期间,一天中最低气温值基本上在0 ℃以上,该地为亚热带地区,因此,该地可能位于江苏省。
(2018·江苏联考)如图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表示的是()
A.冬季白天B.冬季夜晚
C.夏季白天D.夏季夜晚
16.关于该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
B.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有利于空气的净化
C.充分利用了温室效应的原理
D.关闭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
解析:15.A16.B第15题,读图可知,室内空气下沉,温度较低;冷空气进入空气间层后,被加热,上升后进入室内,形成局部热力环流,不断地向室内输入热空气,使得室内增温,故该图表示的最可能是冬季;结合题意可知,该房屋是节能房,故最可能利用太阳能供暖,该图表示的是冬季白天。
第16题,结合上题可知,该节能房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和温室效应原理;读图可知,关闭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而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是为了使室内空气与空气间层空气循环,有保温作用,如果要净化空气,还需要打开窗户。
(2018·盐城三模)2018年冬奥会在韩国平昌举行。
读朝鲜半岛地形图及平昌、釜山两城市降水量季节分配图,完成17~18题。
(双选)
17.关于两城市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相同B.气候成因相同
C.釜山降水季节变化大D.平昌气温年较差大
18.平昌成为滑雪胜地的有利条件是()
A.地处高纬度,气候寒冷
B.位于山区,冬季降雪多
C.基础设施好,接待能力强
D.终年积雪,开放时间长
解析:17.BD18.BC第17题,据左图分析可知,图中平昌位于0 ℃等温线以北,为温带气候,釜山位于0 ℃等温线以南,为亚热带气候;再据右图分析可知,两地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釜山降水季节变化小。
据此推知,平昌为温带季风气候,釜山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釜山靠近太平洋,受海洋影响较大,气温年较差小。
第18题,据左图分析可知,平昌交通(高铁线)便利,地势平坦开阔,基础设施好,接待能力强,据右图分析可知,平昌冬季降雪量大。